[关键词]满族姓氏;氏族;文化 一、满族姓氏的由来 满族姓氏繁多而且十分复杂,并且大多只称名而不举姓,但他们仍然拥有自己的姓氏。满族人将姓氏称为哈拉,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家族)。但随着氏族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繁衍、家族的众多个分支还有调任居住别处等诸多因素,原有的穆昆经过不断分化演变,“每个氏族又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氏族,这些氏族如今也作为单个的氏族而存在;而包括一切女儿氏族的最初的氏族,则作为胞族继续存在”。因此原有的哈拉又衍生出许多同属于同一哈拉新的穆昆。 满族姓氏是始于氏族社会的,大多数传袭于其前身——金代女真。《金史国语解》中曾记载了当时女真的大姓共31姓,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郑天挺先生经过核对校验认为这31姓属于满族的八旗姓氏。另外,在《满洲源流考》中记载:“《金史》所载姓氏,均与满洲氏族相合,第译对字讹,今悉八旗姓氏通谱改正”。由此可见满族姓氏的由来十分久远,并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不断产生。 金代以后,满族姓氏的由来线索逐渐清晰,主要由来包括以下几点: 1.沿袭金代女真的旧姓。例如完颜氏冠王姓、赫舍里氏冠赫或何姓。 2.以部族为姓。例如红旗叶克书在天聪年间出任都统一职,其父为辉和部人,故取该部族名称为姓,即辉和氏。 3.以所居地为姓。如吏部尚书隆科多的先人“世居佟佳,以地为氏”;还有太宗年间十六大臣之中的舒赛,“世居萨克达”,遂以此地为姓氏,即萨克达。 4.赐予姓氏。清初内大臣吴拜的本姓是瓜尔佳氏,因战功显赫,太祖赐姓为觉罗氏。满族受皇帝赐姓并不多见。 5.以名为姓或“随名姓”。如舒穆禄氏称为万鲜丰者,其子孙则以万为姓;又如清末爱新觉罗氏有位叫海臣的,其子孙即以海为姓。 6.更改姓氏(因分居、承嗣、迁居等原因),这样的情况在满族中很少。 7.由于满汉杂居,满族人逐渐接受汉人习惯,贯汉字为姓。例如隆克达氏冠以李姓,布尔察氏则取卜为姓。有的部族冠以不同的汉字为姓,还有的部族冠以同一个汉字为姓。 8.借少数民族姓氏为姓。如阿尔丹氏、白氏、拜都氏都由少数民族姓氏发展而来。 9.以图腾崇拜为姓。钮祜禄氏原意为狼,便取郎为姓;萨克达氏意思是母野猪,便以朱为姓。 满族姓氏多且繁杂,并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断演变,由于历史各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满族在沿用金元时期姓氏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原始姓氏都发生了谐音的变化。 二、满族姓氏的现代化 满族的氏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古老的满族氏族在女真形成初期,主要是根据血缘群体结寨而居,按照族寨而行。在满族共同体形成之后,满族氏族开始发生了变化。例如:努尔哈赤世代居住的赫图阿拉最早只有8个氏族,伴随着努尔哈赤对女真各个部落的征服及统一,先后败于努尔哈赤麾下并投靠到赫图阿拉来的氏族逐渐增多,形成了众多氏族杂居的现象。 满族的《八大姓氏》中记载,“满洲虽始有定性,后皆指名为姓。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在近代冠、改汉字姓中,亦是如此”。另外,《养吉斋丛录》记载:“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满语,或用汉文;用汉文,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以其与满语混也。”通过上述记载不难看出,清代中后期满族姓氏除沿袭了金、元时期的姓氏外,逐渐冠用汉字姓或改用汉字姓,并且极不规范。 在满族以地为姓的姓氏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满族宗教深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将自身的姓氏依据满语汉译而来,并加以沿用。这些汉译过来的姓氏出现于金代并不断发展,例如:古里甲译为汪姓,裴满姓译为麻姓,蒲察姓译为了李姓等等。 自金、元时代起,满族先人的姓氏演变过程十分错综复杂。早在金、元时期,清朝皇室的先人始终为夹谷姓,泽译仝姓,然而到了明朝末年则开始冠用了爱新觉罗这一姓氏。又如马佳氏的先人最早为甫亦莫氏,后改为费莫氏,随后又以地为姓改用马佳为姓。随着部分姓氏的出现,满族姓氏的演变出现了不规范随意的趋势,清代中期之后满族个姓氏开始冠汉字姓使得这种不规范的趋势发展的更为复杂,并且更加不规范。例如:钮钴禄氏在冠汉姓的过程中,金代先人早将其姓氏汉译为郎姓,然而在清中期部分族支却将姓氏改用汉字“纽”字为姓,还有的将其改为牛姓。 满族姓氏原本大多数为多音节词,在同汉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中,逐渐演变成单音节词,满族最早使用汉语姓氏是在乾隆末年到嘉庆年间,例如:《关姓族宗谱书》中记载在乾隆、嘉庆之际则出现了以“关”字为姓的关自洪、关德财、关国赠等汉语姓名。 满族姓氏转化为汉姓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姓氏: 1.直接使用满族姓氏的第一音节,例如:马佳氏简化为“马”姓,佟佳氏简化为“佟”姓,索绰罗氏简化为“索”姓,赫舍里氏简化为“赫”姓。 2.满族姓氏谐音转变为满族姓氏的第一音节,例如:瓜尔佳氏简化为“关”姓。 3.满族姓氏汉译,如:钮钴禄氏汉译为“狼”,继而谐音简化为“郎”姓 4.使用满族名字的首个音节,如满族名字为“黑图”的姓变为“图” 满族姓氏虽然随着历史潮流的发展不断演变,但其姓氏的分布仍具有一定的规律。 满族产生于氏族社会,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氏族成员的不断增多,为了加以区别就产生了姓氏。满族姓氏起源于金代女真,直至清代鼎盛时期满族姓氏发展到600余个,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及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满族的姓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且逐渐演变为汉姓。 满姓汉化虽然体现了我国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但在演变过程中满族姓氏出现不规范的现象,这对满族传统姓氏的流传起到了负面作用。并且满族作为我国56个民族中的人口数量第三的民族,保留满族的传统文化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有很大作用。而满族姓氏作为满族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能为我们提供研究满族历史的重要依据,并且作为满族文化的一部分,满族姓氏能让满族文化得以更好地流传。 但现今社会,满族姓氏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精通满族语言和文字的人也是少之又少,满族姓氏的汉化也不是满族文化的一大遗憾,为了使满族姓氏不会在短时期内消亡,为了使后代能感受到满族姓氏文化的魅力,满族同胞应尽力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社会也应该鼓励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使满族姓氏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编辑/刘佳)
[关键词]满族姓氏;氏族;文化 一、满族姓氏的由来 满族姓氏繁多而且十分复杂,并且大多只称名而不举姓,但他们仍然拥有自己的姓氏。满族人将姓氏称为哈拉,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家族)。但随着氏族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繁衍、家族的众多个分支还有调任居住别处等诸多因素,原有的穆昆经过不断分化演变,“每个氏族又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氏族,这些氏族如今也作为单个的氏族而存在;而包括一切女儿氏族的最初的氏族,则作为胞族继续存在”。因此原有的哈拉又衍生出许多同属于同一哈拉新的穆昆。 满族姓氏是始于氏族社会的,大多数传袭于其前身——金代女真。《金史国语解》中曾记载了当时女真的大姓共31姓,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郑天挺先生经过核对校验认为这31姓属于满族的八旗姓氏。另外,在《满洲源流考》中记载:“《金史》所载姓氏,均与满洲氏族相合,第译对字讹,今悉八旗姓氏通谱改正”。由此可见满族姓氏的由来十分久远,并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不断产生。 金代以后,满族姓氏的由来线索逐渐清晰,主要由来包括以下几点: 1.沿袭金代女真的旧姓。例如完颜氏冠王姓、赫舍里氏冠赫或何姓。 2.以部族为姓。例如红旗叶克书在天聪年间出任都统一职,其父为辉和部人,故取该部族名称为姓,即辉和氏。 3.以所居地为姓。如吏部尚书隆科多的先人“世居佟佳,以地为氏”;还有太宗年间十六大臣之中的舒赛,“世居萨克达”,遂以此地为姓氏,即萨克达。 4.赐予姓氏。清初内大臣吴拜的本姓是瓜尔佳氏,因战功显赫,太祖赐姓为觉罗氏。满族受皇帝赐姓并不多见。 5.以名为姓或“随名姓”。如舒穆禄氏称为万鲜丰者,其子孙则以万为姓;又如清末爱新觉罗氏有位叫海臣的,其子孙即以海为姓。 6.更改姓氏(因分居、承嗣、迁居等原因),这样的情况在满族中很少。 7.由于满汉杂居,满族人逐渐接受汉人习惯,贯汉字为姓。例如隆克达氏冠以李姓,布尔察氏则取卜为姓。有的部族冠以不同的汉字为姓,还有的部族冠以同一个汉字为姓。 8.借少数民族姓氏为姓。如阿尔丹氏、白氏、拜都氏都由少数民族姓氏发展而来。 9.以图腾崇拜为姓。钮祜禄氏原意为狼,便取郎为姓;萨克达氏意思是母野猪,便以朱为姓。 满族姓氏多且繁杂,并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断演变,由于历史各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满族在沿用金元时期姓氏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原始姓氏都发生了谐音的变化。 二、满族姓氏的现代化 满族的氏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古老的满族氏族在女真形成初期,主要是根据血缘群体结寨而居,按照族寨而行。在满族共同体形成之后,满族氏族开始发生了变化。例如:努尔哈赤世代居住的赫图阿拉最早只有8个氏族,伴随着努尔哈赤对女真各个部落的征服及统一,先后败于努尔哈赤麾下并投靠到赫图阿拉来的氏族逐渐增多,形成了众多氏族杂居的现象。 满族的《八大姓氏》中记载,“满洲虽始有定性,后皆指名为姓。辽东的满族八大姓氏在近代冠、改汉字姓中,亦是如此”。另外,《养吉斋丛录》记载:“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著姓然。其命名或用满语,或用汉文;用汉文,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以其与满语混也。”通过上述记载不难看出,清代中后期满族姓氏除沿袭了金、元时期的姓氏外,逐渐冠用汉字姓或改用汉字姓,并且极不规范。 在满族以地为姓的姓氏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满族宗教深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将自身的姓氏依据满语汉译而来,并加以沿用。这些汉译过来的姓氏出现于金代并不断发展,例如:古里甲译为汪姓,裴满姓译为麻姓,蒲察姓译为了李姓等等。 自金、元时代起,满族先人的姓氏演变过程十分错综复杂。早在金、元时期,清朝皇室的先人始终为夹谷姓,泽译仝姓,然而到了明朝末年则开始冠用了爱新觉罗这一姓氏。又如马佳氏的先人最早为甫亦莫氏,后改为费莫氏,随后又以地为姓改用马佳为姓。随着部分姓氏的出现,满族姓氏的演变出现了不规范随意的趋势,清代中期之后满族个姓氏开始冠汉字姓使得这种不规范的趋势发展的更为复杂,并且更加不规范。例如:钮钴禄氏在冠汉姓的过程中,金代先人早将其姓氏汉译为郎姓,然而在清中期部分族支却将姓氏改用汉字“纽”字为姓,还有的将其改为牛姓。 满族姓氏原本大多数为多音节词,在同汉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中,逐渐演变成单音节词,满族最早使用汉语姓氏是在乾隆末年到嘉庆年间,例如:《关姓族宗谱书》中记载在乾隆、嘉庆之际则出现了以“关”字为姓的关自洪、关德财、关国赠等汉语姓名。 满族姓氏转化为汉姓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姓氏: 1.直接使用满族姓氏的第一音节,例如:马佳氏简化为“马”姓,佟佳氏简化为“佟”姓,索绰罗氏简化为“索”姓,赫舍里氏简化为“赫”姓。 2.满族姓氏谐音转变为满族姓氏的第一音节,例如:瓜尔佳氏简化为“关”姓。 3.满族姓氏汉译,如:钮钴禄氏汉译为“狼”,继而谐音简化为“郎”姓 4.使用满族名字的首个音节,如满族名字为“黑图”的姓变为“图” 满族姓氏虽然随着历史潮流的发展不断演变,但其姓氏的分布仍具有一定的规律。 满族产生于氏族社会,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氏族成员的不断增多,为了加以区别就产生了姓氏。满族姓氏起源于金代女真,直至清代鼎盛时期满族姓氏发展到600余个,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及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满族的姓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且逐渐演变为汉姓。 满姓汉化虽然体现了我国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但在演变过程中满族姓氏出现不规范的现象,这对满族传统姓氏的流传起到了负面作用。并且满族作为我国56个民族中的人口数量第三的民族,保留满族的传统文化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有很大作用。而满族姓氏作为满族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能为我们提供研究满族历史的重要依据,并且作为满族文化的一部分,满族姓氏能让满族文化得以更好地流传。 但现今社会,满族姓氏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精通满族语言和文字的人也是少之又少,满族姓氏的汉化也不是满族文化的一大遗憾,为了使满族姓氏不会在短时期内消亡,为了使后代能感受到满族姓氏文化的魅力,满族同胞应尽力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社会也应该鼓励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使满族姓氏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