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奇的计算工具"的教学思考

■文/章晓燕

“神奇的计算工具”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了。对于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其实课前学生也能自主完成。那这样的一节课,我们教什么呢?“神奇的计算工具”一课应该立足于感悟数学思想的力量,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优化思想——灵活选择

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是生产、生活和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但是,再先进的计算工具永远只是工具,它代替不了人的思想。计算器带来了计算的革命,但并不意味着它就取代了人类的心算甚至所有的计算。但是,“神奇的计算工具”一课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将计算器的功能无限放大为包办一切计算的神奇工具,甚至怀疑辛辛苦苦学习那么多计算有没有必要。因此,教师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心算的力量和计算器功能的局限应该作为本节课一个思想价值观方面的重要目标。

在学生基本熟悉了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初试牛刀尝到甜头之后,我安排了一个“人机大赛”的环节。教师请愿意挑战的同学到讲台前,与下面的“计算器”们一比高下。屏幕上依次出示了下面四道题:989+11、219-19、40×5、63÷7,结果“计算器”们一再失败,并大呼上当,有的不惜违规抢答。通过将人的计算技能放大和计算器功能缩小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心算的优势,并深深体会到在面对计算时,根据计算题的特点灵活选择最优化的计算方式体现了人类思想的价值。这样,在今后的计算中,学生们才能够学会用优化的思想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二、化归思想——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这个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不只体现计算器的强大功能,应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想参与的必要。也就是以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为载体,实现学生数学思想的生长。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就是化归思想。

针对教材中的“有趣的算式”我们可以灵活改变呈现方式,直接出示计算题:11111111×11111111。学生纷纷拿起计算器计算,几乎都出现了“E”或“ERROR”,学生意识到由于计算器显示的位数有限,所以未能显示正确答案。这样,我就通过华罗庚的名言——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诀窍——来启发学生。经过讨论,学生终于想到退回到1×1,再依次计算11×11、111×111等。教师又进一步启发:退是为了更好的进,那进到什么时候为止呢?学生已经领悟到化归的目的:发现规律了,再往下验证一个。学生一般在算到1111×1111就已经发现了规律,再通过对11111×11111结果的猜想与验证终于圆满解决了问题。

同样是发现规律、应用规律,但改造后的问题才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化繁为简的必要与价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像数学家一样真正经历了“呈现问题→遭遇困难→退守化归→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一数学探索过程。虽跨度较大,但学生所获得的远远超越了规律的发现与应用。

三、建模思想——举一反三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本单元,通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再应用规律建造起的“数字宝塔”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那么,能否运用学生掌握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建立起“数字宝塔”模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数学美,便成为“文化数学”课堂的理性追求。这样才能够真正引领学生踏上美妙的数学之旅。

在建构起一些“数字宝塔”后,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字宝塔”拓展开来,尝试着自己建造“数字宝塔”。学生开始写出了3×3=9、33×33=1089、333×333=110889……6×6=36、66×66=4356、666×666=443556……9×9=81、99× 99=9801、999×999=990801……等“数字宝塔”,不仅发现了这几个“数字宝塔”与1×1、11×11……这一“数字宝塔”的关系,而且发现了所写的三个“数字宝塔”数字排列规律的一致性。这就为类比推理、建立模型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三个“数字宝塔”中相对应的结果之间的联系。学生发现:后两个“数字宝塔”中的结果分别是第一个“数字宝塔”中相应结果的4倍、9倍,因为相应的两个乘数分别同时扩大的是2倍、3倍;正是由于第一个“数字宝塔”中结果的规律性带来了后两个“数字宝塔”中结果的同样规律。这时,教师“乘胜追击”,让学生再造几个具有同样规律的“数字宝塔”。学生热情不减,可以进一步拓展。如果我们的教学能让数学产生如此恒久不变的魅力,给学生带来的何尝不是一种“生命因数学而精彩”的幸福呢!

作者单位 浙江省青田县温溪镇第一小学

编辑 聂蕾

■文/章晓燕

“神奇的计算工具”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了。对于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其实课前学生也能自主完成。那这样的一节课,我们教什么呢?“神奇的计算工具”一课应该立足于感悟数学思想的力量,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优化思想——灵活选择

人类计算工具的发展是生产、生活和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但是,再先进的计算工具永远只是工具,它代替不了人的思想。计算器带来了计算的革命,但并不意味着它就取代了人类的心算甚至所有的计算。但是,“神奇的计算工具”一课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将计算器的功能无限放大为包办一切计算的神奇工具,甚至怀疑辛辛苦苦学习那么多计算有没有必要。因此,教师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心算的力量和计算器功能的局限应该作为本节课一个思想价值观方面的重要目标。

在学生基本熟悉了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初试牛刀尝到甜头之后,我安排了一个“人机大赛”的环节。教师请愿意挑战的同学到讲台前,与下面的“计算器”们一比高下。屏幕上依次出示了下面四道题:989+11、219-19、40×5、63÷7,结果“计算器”们一再失败,并大呼上当,有的不惜违规抢答。通过将人的计算技能放大和计算器功能缩小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心算的优势,并深深体会到在面对计算时,根据计算题的特点灵活选择最优化的计算方式体现了人类思想的价值。这样,在今后的计算中,学生们才能够学会用优化的思想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二、化归思想——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这个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不只体现计算器的强大功能,应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想参与的必要。也就是以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为载体,实现学生数学思想的生长。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就是化归思想。

针对教材中的“有趣的算式”我们可以灵活改变呈现方式,直接出示计算题:11111111×11111111。学生纷纷拿起计算器计算,几乎都出现了“E”或“ERROR”,学生意识到由于计算器显示的位数有限,所以未能显示正确答案。这样,我就通过华罗庚的名言——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诀窍——来启发学生。经过讨论,学生终于想到退回到1×1,再依次计算11×11、111×111等。教师又进一步启发:退是为了更好的进,那进到什么时候为止呢?学生已经领悟到化归的目的:发现规律了,再往下验证一个。学生一般在算到1111×1111就已经发现了规律,再通过对11111×11111结果的猜想与验证终于圆满解决了问题。

同样是发现规律、应用规律,但改造后的问题才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化繁为简的必要与价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像数学家一样真正经历了“呈现问题→遭遇困难→退守化归→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一数学探索过程。虽跨度较大,但学生所获得的远远超越了规律的发现与应用。

三、建模思想——举一反三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本单元,通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再应用规律建造起的“数字宝塔”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那么,能否运用学生掌握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建立起“数字宝塔”模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数学美,便成为“文化数学”课堂的理性追求。这样才能够真正引领学生踏上美妙的数学之旅。

在建构起一些“数字宝塔”后,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字宝塔”拓展开来,尝试着自己建造“数字宝塔”。学生开始写出了3×3=9、33×33=1089、333×333=110889……6×6=36、66×66=4356、666×666=443556……9×9=81、99× 99=9801、999×999=990801……等“数字宝塔”,不仅发现了这几个“数字宝塔”与1×1、11×11……这一“数字宝塔”的关系,而且发现了所写的三个“数字宝塔”数字排列规律的一致性。这就为类比推理、建立模型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三个“数字宝塔”中相对应的结果之间的联系。学生发现:后两个“数字宝塔”中的结果分别是第一个“数字宝塔”中相应结果的4倍、9倍,因为相应的两个乘数分别同时扩大的是2倍、3倍;正是由于第一个“数字宝塔”中结果的规律性带来了后两个“数字宝塔”中结果的同样规律。这时,教师“乘胜追击”,让学生再造几个具有同样规律的“数字宝塔”。学生热情不减,可以进一步拓展。如果我们的教学能让数学产生如此恒久不变的魅力,给学生带来的何尝不是一种“生命因数学而精彩”的幸福呢!

作者单位 浙江省青田县温溪镇第一小学

编辑 聂蕾


相关内容

  • 小学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全)
  • 小学四年级下<信息技术>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 计算机种类及发展 学习内容 四川少儿出版社<信息技术>4年级下册第一课<计算机种类及发展>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 知道电子计算机的分类情况及在日常生活. ...

  • 神奇的艺术字教学设计
  • <神奇的艺术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操作要领,学会设置艺术字的格式,学会用艺术字工具栏修改艺术字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尝试操作,提高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艺术字 ...

  • 三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 1.吹泡泡的科学 活动内容: 吹泡泡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各种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2.观察各种洗涤用品所吹的泡泡的形状和大小,通过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变化情况,培养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3.感受参加科学活动的快乐,并体验成功的愉快. 活动准备 ...

  • 10-神奇蒙台梭利数学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 中国蒙台
  • 中国蒙台梭利2011年第12期38-42页 - Montessori in China 12 (2011) 38-42 38 Available online at www.montessori-china.org 中国蒙台梭利 Montessori in China 12 (2011) 38-42 ...

  •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
  • 授课班级:高一()()()()班 科 目: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 课 题: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⑴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及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的优点及其含义.○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外汇和 ...

  •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测评
  • 判断题 (大题总分19分,每题1分,共19小题) 1.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几何作图功能地主要特点是作图规范,且学生易操作答案:A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 2.教学环境主要的特征在于交互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交流效果答案:A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 3.利用"神奇墨水"时, ...

  • 6.1网络上的人际交往1
  • 第14课时 第六课 网络交往新空间 第一框 网络上的人际交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明确网络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知道如何利用其优势避免其劣势. 2.能力目标:能清楚地认识网络是个工具: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增强对网络陷阱的分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既不回避也不沉 ...

  • 3.3神奇的计算工具
  •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 ...

  •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课时教学设计
  •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教学目标 1.流利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2.了解古代和现代社会有哪些传递方式 3.比较古代和现代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 课前准备 搜集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 一.激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