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请答案写在表格里)
1.光通过透镜时,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B.属于光的折射
C.属于光的反射 D.属于光的色散
2. 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A.投影机 B.照相机 C.近视镜 D.老花镜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都不会改变方向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C.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是可逆的
D.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是不可逆的
4.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5.小杨学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
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B.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C.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D.实像一定可以用实像承接
6.如图1,在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如图甲放置,则在屏幕上得到的图形与图乙中
那幅图相似:
7.用镜头焦距为10cm的照相机拍摄蝴蝶标本时,蝴蝶标本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
应为:
A.等于10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与20cm之间
8.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
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 B.20cm C.30cm D.40cm
9.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
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10.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
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10 cm B.12.5 cm C.4.5 cm D.7.5 cm
11. 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
2所示.此时 A. a为物距 B. b为焦距
C.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
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2.图3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图2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a b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图3 13. 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
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
圾筒。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3. 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
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
选填 “实”或“虚”)。
14.如图4所示,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的实像。( 选填“正立”或“倒立”)
15.“湖静映彩霞”和“潭清疑水浅”分叙述了两种物理现象,前句说的是光
的 ;后句说的是光的 现象
15.照相机的镜头和放大镜,都是 镜,使用时,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
的
像,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 像。
16. 透镜是利用光的 现象制成的,通过一个透镜观
察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
_______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_________
像.纸到透镜的距离是_______ _ _.(选填图6 “大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
焦距”或“小于焦距”).
17.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
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 像(填虚或实)
18.在图7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表示远视眼矫正做法的是 。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12分)
19.完成下列图8中的三个光路图。
图8
20.如图9所示,根据图中的光路图画出方框中的透镜。
21.如图10所示,平行主光轴的两束光线经过透镜后分别经过A、B两点射出,请画出光线的光路并确定透镜焦点F位置。
图9
图10
四、实验题(每格1分,共18分)
22.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位置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11),其中凸透镜应放在 点。在放置上述三个器材时,应使它们的中心高度 。
(2)小明实验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图12中的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得到清晰的像,则
①把烛焰放在 ,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把烛焰放在 ,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把烛焰放在 ,光屏上没有出现烛焰的像,但用眼睛在光屏一侧通过凸透镜看烛焰,能够看到一个 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虚像。
图12
2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得到的像如图13回答下列问题.
图13
(1)图所观察到的像是 像.(描述要完整)
(2)从图中的现象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的范围是 .
(3)利用凸透镜的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 .
(4)若在如图中的情况下,再把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增大10cm,则增大后所成的像是 像(描述要完整),根据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照相机.
(5)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后,如果将透镜的下半部分遮住,我们将看到烛焰 的像(A.上半部分 B.下半部分 C.全部,用代号填写),像的亮度 (填变暗、变亮或不变)。
24.实验一: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4,用直尺测量
出光斑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实验二:拿一个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
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仿照上图做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完成以下题目:
(1)实验一中最小最亮的光斑是 ;用直尺
量得的距离叫 ;这个实验说明
了 。 图14
(2)实验二中纸上 (填“能”或“不能”)
出现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现象说明了 。
答案:
16.折射 凸 实 大于两倍焦距 17.凸 虚 18.③ ④ 19至21略 22.(1)B 相等 (2)①a ②b和c ③d 正 放大 23. (1)倒立放大的实像(2)大于10cm小于20cm(3)投影机(4)倒立缩小的实像 (5)C 变暗 24.(1)焦点 焦距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不能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请答案写在表格里)
1.光通过透镜时,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B.属于光的折射
C.属于光的反射 D.属于光的色散
2. 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A.投影机 B.照相机 C.近视镜 D.老花镜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都不会改变方向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C.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是可逆的
D.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是不可逆的
4.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5.小杨学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
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B.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C.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D.实像一定可以用实像承接
6.如图1,在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如图甲放置,则在屏幕上得到的图形与图乙中
那幅图相似:
7.用镜头焦距为10cm的照相机拍摄蝴蝶标本时,蝴蝶标本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
应为:
A.等于10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与20cm之间
8.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
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 B.20cm C.30cm D.40cm
9.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
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10.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
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10 cm B.12.5 cm C.4.5 cm D.7.5 cm
11. 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
2所示.此时 A. a为物距 B. b为焦距
C.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
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2.图3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图2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a b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图3 13. 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
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
圾筒。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 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3. 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
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
选填 “实”或“虚”)。
14.如图4所示,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的实像。( 选填“正立”或“倒立”)
15.“湖静映彩霞”和“潭清疑水浅”分叙述了两种物理现象,前句说的是光
的 ;后句说的是光的 现象
15.照相机的镜头和放大镜,都是 镜,使用时,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
的
像,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 像。
16. 透镜是利用光的 现象制成的,通过一个透镜观
察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
_______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_________
像.纸到透镜的距离是_______ _ _.(选填图6 “大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
焦距”或“小于焦距”).
17.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
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 像(填虚或实)
18.在图7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表示远视眼矫正做法的是 。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12分)
19.完成下列图8中的三个光路图。
图8
20.如图9所示,根据图中的光路图画出方框中的透镜。
21.如图10所示,平行主光轴的两束光线经过透镜后分别经过A、B两点射出,请画出光线的光路并确定透镜焦点F位置。
图9
图10
四、实验题(每格1分,共18分)
22.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位置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11),其中凸透镜应放在 点。在放置上述三个器材时,应使它们的中心高度 。
(2)小明实验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图12中的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得到清晰的像,则
①把烛焰放在 ,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把烛焰放在 ,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把烛焰放在 ,光屏上没有出现烛焰的像,但用眼睛在光屏一侧通过凸透镜看烛焰,能够看到一个 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虚像。
图12
2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得到的像如图13回答下列问题.
图13
(1)图所观察到的像是 像.(描述要完整)
(2)从图中的现象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的范围是 .
(3)利用凸透镜的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 .
(4)若在如图中的情况下,再把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增大10cm,则增大后所成的像是 像(描述要完整),根据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照相机.
(5)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后,如果将透镜的下半部分遮住,我们将看到烛焰 的像(A.上半部分 B.下半部分 C.全部,用代号填写),像的亮度 (填变暗、变亮或不变)。
24.实验一: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4,用直尺测量
出光斑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实验二:拿一个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
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仿照上图做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完成以下题目:
(1)实验一中最小最亮的光斑是 ;用直尺
量得的距离叫 ;这个实验说明
了 。 图14
(2)实验二中纸上 (填“能”或“不能”)
出现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现象说明了 。
答案:
16.折射 凸 实 大于两倍焦距 17.凸 虚 18.③ ④ 19至21略 22.(1)B 相等 (2)①a ②b和c ③d 正 放大 23. (1)倒立放大的实像(2)大于10cm小于20cm(3)投影机(4)倒立缩小的实像 (5)C 变暗 24.(1)焦点 焦距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不能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