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反复读哪些书,比曾经读过什么书,似乎更容易识别阅读趣味。
二十年前买书,已经确定一条原则:一本书不值得看第二遍,就不要买。以反复阅读的次数排序,下面这些作者或书本是重读频率最高的。
一,金克木先生的杂文。
我一直认为,金先生是上世纪中国学者中最被低估的一位,无论是专业领域还是大众认知,国内学界还是国际学界。
前后收先生单行本十数册,记不清读过多少遍,数百字小篇,总有新触发,新体悟。最爱看的还是他的杂文,大家小品,举重若轻,信息量惊人。
先生八十岁后目力衰减,全凭记忆,天马行空,打通古今中外,随意漫谈,自谦为“文化随笔”,实际可称“文化绝笔”——
渊博通绝,行文奇绝;洞察精绝,识见高绝;天资冠绝,洒脱清绝。
金克木先生在《答问“喜欢什么书”》一文中写道:“„„我所喜欢的书就是读了和没读不一样,而且还可以时时再读,每次都和没再读不一样,因此心里很高兴,这样的书我喜欢„„”。
吾从先生之言,也向所有人推荐先生的文字。
二,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和散文。
二十四五岁之后,很少再读小说,更绝少买小说。汪先生是特例。
他的小说,完全不像小说,不说教,不耍花活。结实,温暖,雅致,精巧,动人。 散文更是自成一家。我自己的看法是承接古诗十九首和六朝风味,朴厚而清逸。 戏剧剧本也好,我觉得他是自比徐渭《四声猿》、《歌代啸》的。
三,阿城先生的所有文字。
先生散淡,写得太少。作为阿城迷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反复读那些已经几乎能背下来的文章。 我的偏见,阿城的文字高出当代大陆作家一大块,不在一个级别。
第一是节奏,我以为除去周氏兄弟,现代汉语写作阿城先生的文字节奏最好,不仅是纸面上,诵读时更明显,有气息声口,有音韵腔调,先生是很懂古诗词声律的。
第二是见识。不是“知识”,是“常识,通识,见识”,尤其是文化史和器物史。
除了已出版的几本书,也推荐大家看他的访谈和讲课视频。
四,张中行先生《负暄琐话》三部曲,我目为白话文的《世说新语》。
先生的其他著作,基本收齐。
《顺生论》是本大野心之作,看似随意,其实是想打通中外,单立门户。
《禅外说禅》、《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文言和白话》,与王力、吕叔湘、罗常培诸先生一脉,大家作小品,深入而浅出,现在越见稀少了。
五,谈掌故,风物,饮食之类的几位大家。郑逸梅,唐鲁孙,邓云乡,逯耀东,周邵,夏元瑜,赵珩,等等,多不胜举。此类书,非反复读,不能得味。
另外单列一位,齐如山。
六,明清笔记,最宜消闲破闷,数量很多,不列举。
读得最多的,是《扬州画舫录》。
这是一部奇书,风格体例独出一格。《洛阳伽蓝记》,《博物志》,《酉阳杂俎》,《梦梁录》,《东坡志林》,《聊斋》„„,兼而有之又超乎其右。
袁枚序:„„艾塘李君,槃槃有才,操觚记之。上自仙宸帝所、下至篱落储胥;旁及酒楼茶肆、胡虫奇姐之观,鞠戈流跄之戏。都知录事之家,莫不科别其条,了如指掌。于牙牌二十四景之外,更加详尽。真足传玩一时,舄奕千载焉!„„
阮元序中说:„„艾塘为此垂二十年,考索于志乘碑版,咨询于故老通人,采访于舟人市贾。其裁制在雅俗之间,询为深合古书体例者。„„
作者李斗自序:„„斗幼失学,疏于经史,而好游山水,尝三至粤西,七游闽浙,一往楚豫,两上京师。退而家居,则时泛舟湖上,往来诸工段间,阅历既熟,于是一小巷一厕居无不详悉。又尝以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上之贤士大夫流风余韵,下之琐细猥亵之事,诙谐俚俗之谈,皆登而记之。自甲申至于乙卯,凡三十年,所集既多,删而成帙。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
有心有闲的知友,不妨添上一本。
七,三日后续。想不到个人的趣味,有这么多赞同,出乎意表。
另有一位不能不补,孙犁先生。先生的杂文,烟火气重,还是推荐他的书话。前有知堂,后
有观堂,近代书话的两峰。孙犁晚年书话,文章完全没有雕琢痕迹,平白如话,诚恳坦荡。写字的人容易沾染各种腔调,孙先生的文字极特别,近晚唐诗意,炼句深而无匠气。 又补:周有光先生的语文类闲谈。
学写作教程必读书目
文学史类
(1)《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主编
(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3)《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4)《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5)《外国文学史》(欧美卷)
作家作品
四大名著
《诗经》
唐诗宋词
现代作家作品
l)胡适作品
(2)鲁迅:《野草》、《故事新编》、《且介亭杂文》等
(3)郭沫若:《女神》、《屈原》
(4)老舍:《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茶馆》等
(5)巴金:“激流三部曲”;《寒夜》
(6)沈从文:《长河》《八骏图》、《湘行散记》
(7)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8)钱钟书:《围城》、《写在人生边上》
(9)郁达夫:《沉沦》
(10)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11)张爱玲:《金琐记》、《红玫瑰白玫瑰》《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
(12)施蜇存:《将军的头》、《梅雨之夕》
(13)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14)李金发:《弃妇》
(15)戴望舒:《雨巷》
(16)卞之琳:《断章》、《距离的组织》
(17)穆旦:《赞美》
(18)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
(19)林语堂:《谈中西文化》等
(20)梁实秋:《雅舍》
(21)何其芳:《画梦录》
当代作家作品
(l)茹志娟:《百合花》
(2)张中晓:《无梦楼随笔》
(3)食指:《相信未来》
(4)北岛:《回答》
(5)舒婷、顾城、海子
(6)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7)残雪:《山上的小屋》
(8)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活着》《现实的一种》、《许三观卖血 记》、《兄弟》
(9)莫言作品
(10)苏童:《米》、《妻妾成群》
(11)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12)徐星: 《无主题变奏》
(13)阿城:《棋王》
(14)韩少功:《爸爸爸》
(15)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
(16)铁凝:《哦、香雪》、《玫瑰门》
(17)王安忆:《长恨歌》
(18)张承志:《北方的河》、《心灵史》
(19)贾平凹:《浮躁》、《腊月·正月》
(20)王小波:《黄金时代》、《白银时代》
(21)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
(22)刘震云:《一地鸡毛》
(23)方方:《风景》
(24)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
(25)陈忠实:《白鹿原》
(26)阿来:《尘埃落定》
(27)二月河
(28)杨绛:《干校六记》
(29)余秋雨
外国文学作家作品
一、古希腊戏剧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
《奥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
二、莎士比亚戏剧
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
悲剧:《罗米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三、国外现代主义剧作
塞缪尔·贝克特 《等待戈多》、尤奈斯库《秃头歌女》 拉伯雷:《巨人传》 塞万提斯:《堂吉柯德》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雨果:《巴黎圣母院》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果戈里:《钦差大臣》托斯托耶夫斯基:《罪与罚》哈代:《德伯家的苔丝》托尔斯泰:《复
活》、《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弗》劳伦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海明威:《老人与海》、《战地钟声》、《太阳照样升起》艾略特:《荒原》卡夫卡:《城堡》、《变形记》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尤里西斯》 萨特:《恶心》、《墙》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一个人反复读哪些书,比曾经读过什么书,似乎更容易识别阅读趣味。
二十年前买书,已经确定一条原则:一本书不值得看第二遍,就不要买。以反复阅读的次数排序,下面这些作者或书本是重读频率最高的。
一,金克木先生的杂文。
我一直认为,金先生是上世纪中国学者中最被低估的一位,无论是专业领域还是大众认知,国内学界还是国际学界。
前后收先生单行本十数册,记不清读过多少遍,数百字小篇,总有新触发,新体悟。最爱看的还是他的杂文,大家小品,举重若轻,信息量惊人。
先生八十岁后目力衰减,全凭记忆,天马行空,打通古今中外,随意漫谈,自谦为“文化随笔”,实际可称“文化绝笔”——
渊博通绝,行文奇绝;洞察精绝,识见高绝;天资冠绝,洒脱清绝。
金克木先生在《答问“喜欢什么书”》一文中写道:“„„我所喜欢的书就是读了和没读不一样,而且还可以时时再读,每次都和没再读不一样,因此心里很高兴,这样的书我喜欢„„”。
吾从先生之言,也向所有人推荐先生的文字。
二,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和散文。
二十四五岁之后,很少再读小说,更绝少买小说。汪先生是特例。
他的小说,完全不像小说,不说教,不耍花活。结实,温暖,雅致,精巧,动人。 散文更是自成一家。我自己的看法是承接古诗十九首和六朝风味,朴厚而清逸。 戏剧剧本也好,我觉得他是自比徐渭《四声猿》、《歌代啸》的。
三,阿城先生的所有文字。
先生散淡,写得太少。作为阿城迷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反复读那些已经几乎能背下来的文章。 我的偏见,阿城的文字高出当代大陆作家一大块,不在一个级别。
第一是节奏,我以为除去周氏兄弟,现代汉语写作阿城先生的文字节奏最好,不仅是纸面上,诵读时更明显,有气息声口,有音韵腔调,先生是很懂古诗词声律的。
第二是见识。不是“知识”,是“常识,通识,见识”,尤其是文化史和器物史。
除了已出版的几本书,也推荐大家看他的访谈和讲课视频。
四,张中行先生《负暄琐话》三部曲,我目为白话文的《世说新语》。
先生的其他著作,基本收齐。
《顺生论》是本大野心之作,看似随意,其实是想打通中外,单立门户。
《禅外说禅》、《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文言和白话》,与王力、吕叔湘、罗常培诸先生一脉,大家作小品,深入而浅出,现在越见稀少了。
五,谈掌故,风物,饮食之类的几位大家。郑逸梅,唐鲁孙,邓云乡,逯耀东,周邵,夏元瑜,赵珩,等等,多不胜举。此类书,非反复读,不能得味。
另外单列一位,齐如山。
六,明清笔记,最宜消闲破闷,数量很多,不列举。
读得最多的,是《扬州画舫录》。
这是一部奇书,风格体例独出一格。《洛阳伽蓝记》,《博物志》,《酉阳杂俎》,《梦梁录》,《东坡志林》,《聊斋》„„,兼而有之又超乎其右。
袁枚序:„„艾塘李君,槃槃有才,操觚记之。上自仙宸帝所、下至篱落储胥;旁及酒楼茶肆、胡虫奇姐之观,鞠戈流跄之戏。都知录事之家,莫不科别其条,了如指掌。于牙牌二十四景之外,更加详尽。真足传玩一时,舄奕千载焉!„„
阮元序中说:„„艾塘为此垂二十年,考索于志乘碑版,咨询于故老通人,采访于舟人市贾。其裁制在雅俗之间,询为深合古书体例者。„„
作者李斗自序:„„斗幼失学,疏于经史,而好游山水,尝三至粤西,七游闽浙,一往楚豫,两上京师。退而家居,则时泛舟湖上,往来诸工段间,阅历既熟,于是一小巷一厕居无不详悉。又尝以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上之贤士大夫流风余韵,下之琐细猥亵之事,诙谐俚俗之谈,皆登而记之。自甲申至于乙卯,凡三十年,所集既多,删而成帙。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
有心有闲的知友,不妨添上一本。
七,三日后续。想不到个人的趣味,有这么多赞同,出乎意表。
另有一位不能不补,孙犁先生。先生的杂文,烟火气重,还是推荐他的书话。前有知堂,后
有观堂,近代书话的两峰。孙犁晚年书话,文章完全没有雕琢痕迹,平白如话,诚恳坦荡。写字的人容易沾染各种腔调,孙先生的文字极特别,近晚唐诗意,炼句深而无匠气。 又补:周有光先生的语文类闲谈。
学写作教程必读书目
文学史类
(1)《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主编
(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3)《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4)《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5)《外国文学史》(欧美卷)
作家作品
四大名著
《诗经》
唐诗宋词
现代作家作品
l)胡适作品
(2)鲁迅:《野草》、《故事新编》、《且介亭杂文》等
(3)郭沫若:《女神》、《屈原》
(4)老舍:《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茶馆》等
(5)巴金:“激流三部曲”;《寒夜》
(6)沈从文:《长河》《八骏图》、《湘行散记》
(7)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8)钱钟书:《围城》、《写在人生边上》
(9)郁达夫:《沉沦》
(10)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11)张爱玲:《金琐记》、《红玫瑰白玫瑰》《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
(12)施蜇存:《将军的头》、《梅雨之夕》
(13)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14)李金发:《弃妇》
(15)戴望舒:《雨巷》
(16)卞之琳:《断章》、《距离的组织》
(17)穆旦:《赞美》
(18)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
(19)林语堂:《谈中西文化》等
(20)梁实秋:《雅舍》
(21)何其芳:《画梦录》
当代作家作品
(l)茹志娟:《百合花》
(2)张中晓:《无梦楼随笔》
(3)食指:《相信未来》
(4)北岛:《回答》
(5)舒婷、顾城、海子
(6)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7)残雪:《山上的小屋》
(8)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活着》《现实的一种》、《许三观卖血 记》、《兄弟》
(9)莫言作品
(10)苏童:《米》、《妻妾成群》
(11)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12)徐星: 《无主题变奏》
(13)阿城:《棋王》
(14)韩少功:《爸爸爸》
(15)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
(16)铁凝:《哦、香雪》、《玫瑰门》
(17)王安忆:《长恨歌》
(18)张承志:《北方的河》、《心灵史》
(19)贾平凹:《浮躁》、《腊月·正月》
(20)王小波:《黄金时代》、《白银时代》
(21)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
(22)刘震云:《一地鸡毛》
(23)方方:《风景》
(24)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
(25)陈忠实:《白鹿原》
(26)阿来:《尘埃落定》
(27)二月河
(28)杨绛:《干校六记》
(29)余秋雨
外国文学作家作品
一、古希腊戏剧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
《奥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
二、莎士比亚戏剧
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
悲剧:《罗米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三、国外现代主义剧作
塞缪尔·贝克特 《等待戈多》、尤奈斯库《秃头歌女》 拉伯雷:《巨人传》 塞万提斯:《堂吉柯德》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雨果:《巴黎圣母院》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果戈里:《钦差大臣》托斯托耶夫斯基:《罪与罚》哈代:《德伯家的苔丝》托尔斯泰:《复
活》、《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弗》劳伦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海明威:《老人与海》、《战地钟声》、《太阳照样升起》艾略特:《荒原》卡夫卡:《城堡》、《变形记》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尤里西斯》 萨特:《恶心》、《墙》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马尔克斯:《百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