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公示牌

工程常见问题防治公示牌

一、编制依据: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1)

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7-2012)

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11)

1.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11)

1.6、《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11)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1)

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1)

1.9、《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12)

1.10、《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 149号)

1.11、《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湘建函[2014] 73号)

1.12、《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工地)创建实施办法〉的通知》(湘质安监字[2015] 26号)

二、工程概况: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3.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和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漏、裂、空、堵”等质量通病的防治效果,这些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外墙面渗水;外门窗周围渗水;屋面渗水;卫生间、厨房间渗漏;管道接口渗漏;地面、顶棚空鼓;楼地面、墙面裂缝;下水道堵塞等。

3.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和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基本原则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是解决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根本,以标准化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做到样板先行,是解决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有效手段。

2、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3、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

4、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5、质量通病的治理要预先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质量通病是长期形成的痼疾,治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

6、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要防止质量通病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治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

3.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和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曼维(项目经理)

副组长:万崇志(项目技术负责人)、周叔阳(项目副经理)

成员:胡新伟(质安总监)、刘敏(生产经理)、胡晓明(施工员)、彭鸽(施工员),刘学军(施工员)

四、工程质量常见问题

4.1地下室渗漏;

4.2屋面渗漏;

4.3厨房、卫生间楼面渗漏;

4.4外墙渗漏;

4.5门窗渗漏;

4.6楼面厚度不平整;

4.7现浇楼板裂纹;

4.8墙面空鼓及墙体裂纹;

4.9室内标高与几何尺寸偏差;

五、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5.1地下室渗漏防治

1、 表现形式:地下室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处渗漏;后浇带、施工缝处渗漏;地下室底板、墙体渗漏。

2、产生原因分析:

金属止水带焊缝不饱满,橡胶或塑料止水带接头没有挫成斜坡并粘结搭接;变形缝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流失,沿缝两侧多为石子,混凝土酥松等。

3、主要防控措施:

(1)提高对地下室防水工程的复杂性认识,必须作为系统工程认识地下室防水工程,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进行全过程的严格控制,搞好地下室防水的各个环节工程,保证地下室防水设置的效果。

按照建筑设计规范,采取二至多道的防水措施设防。并应根据功能、部位不同,明确地下室各部位的防水措施、构造和材料要求。

(2)地下室宜尽量减少变形缝。当必须设置时,应根据该工程地下水压、水质、防水等级、地基和结构变形情况,选择合适的构造形式和材料。

(3)后浇带处应设置双层加密钢筋,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且不宜小于2个月。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模板、支撑不得拆除。

后浇带使用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等级应高于原设计强度一个等级,按照配合比掺微膨胀剂;施工前两侧旧混凝土应凿毛,钢筋要除锈,底板缝内要清渣,铺浆后即浇筑混凝土,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振捣密实。混凝土要及时覆盖养护,养护期没有达到规定时间不得提早拆模。

(4)在转角处应增设卷材附加层,立面防水层的保护层,应设计成为独立的结构形式。在地下室变形过程中保护层不致破坏,其表面尽可能光滑,确保砌块、水泥砂浆与防水层接触平顺,减少与土的摩擦做到下滑自由不使保护层受损变形。保护墙的构造,根据地质状况考虑可能下沉量及地下室深度不同可选择砖墙、素混凝土墙,砖墙加钢筋混凝土连梁,钢板网水泥砂浆抹灰等不同构造。

5.2屋面渗漏防治

1.主要表现形式:屋面泛水处开裂、渗漏;天沟积水、女儿墙开裂进水;刚性防水层开裂渗漏等

2.主要原因分析:

屋面泛水处没有按防水要求做圆弧,致使泛水处开裂、渗漏;

屋面刚性层、饰面层没有按规定要求施工,致使屋面在高温季节暴晒时,不同材料热膨胀不一致,在屋面泛水处出现裂缝;

防水施工时,未周密考虑各层的厚度及坡度的影响,如部分屋面施工完毕后,更改面层做法,因增

加面层,造成泛水高度不足产生渗漏等;突出屋面管道、排气孔等周围泛水未按要求做成圆弧或未做防水处理,导致渗漏。

3.主要防控措施:

(1)天沟及女儿墙应按规定留设溢水孔、排水口,设置长度不宜过长,排水口篦子应采用经久耐用的球形铸铁篦子,以防止篦子损坏导致排水口堵塞。天沟排水坡度及排水管数量应满足排水流速要求。

(2)屋面工程宜采用倒置式保温隔热构造,使防水层得到保护;宜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不宜采用水泥膨胀珍珠岩、水泥膨胀蛭石等水溶性易受温度和冻融作用而开裂的保温隔热材料。

(3)严格控制屋面坡度和设缝长度,局部长度超过规范要求或宽度发生变化时,应按规范增设分缝,设计应提供屋面构造要求和分缝平面图。

(4)屋面、露台地漏汇水区,宜设置浅平排水沟,及时将水排出,杜绝屋面集水。

(5)卷材防水屋面基层与女儿墙、山墙、天窗壁、变形缝、烟、井道等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和基层转角处,找平层均应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5.3厨房、卫生间渗漏防治

1.主要表现形式:管根、墙根、板底等部位渗漏。

2.产生原因分析:

厨房卫生间管道预留洞位置留置不准确甚至遗漏,在管道安装时大范围剔凿,破坏了楼板砼的整体性,管道周围砼密实度差。

相邻楼地面没有设置标高差;地漏标高不当,排水口标高高于或等于地面标高;地面坡度不够或排水坡向不正确,未按要求做混凝土防水翻边等。

3.主要防控措施:

(1)厨房、卫生间等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应采用整体现浇混凝土楼板,楼板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振捣密实。并适当加厚板厚,板厚不应小于100mm 。楼地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防水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200mm ,宽度与墙厚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且应与楼地板混凝土同时浇筑,振捣密实。

(2)卫生间的墙体宜采用烧结实心砖砌筑,不宜采用加气混凝土砌筑和空心砖砌块,同时,卫生间内墙抹灰宜采用防水砂浆。卫生间墙体防水设计应明确防水涂膜厚度、涂刷遍数及涂膜高度,及在给、排水管四周铺涂防水材料要求;卫生间防水涂膜高度应设计在1.8米以上;应采用环保防水材料,防止室内空气污染;同时应考虑与后期装修防水材料和瓷砖等易结合,防止瓷砖脱落。

防水层应沿墙四周上翻,高出地面不小于300mm 。管道根部、转角处、墙根部位应做防水附加层。防水层应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格不得隐蔽。

(3)管道穿过楼板的洞口处封堵时应支设模板,将孔洞周围凿毛、浇水湿润,用高于原设计强度一个等级的防渗混凝土分两次进行浇灌、捣实。管道穿楼板处宜采用止水节施工法。

(4)防水层上施工找平层或面层时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破坏防水层。有防水层要求的房间应做二次蓄水试验,即防水隔离层施工完成时一次,工程竣工验收时一次,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蓄水高度不少于20—30mm ,并形成记录。

5.4外墙渗漏防治

1.主要表现形式:现浇混凝土墙体、外墙角部位、沿预埋线管处

2.产生原因分析:

(1)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

(2)超长建筑物因温度效应作用和墙体材料收缩引起墙体开裂。

3.主要防控措施:

(1)采用非混凝土基体材料砌块砌筑时,外填充墙与现浇混凝土梁柱交接处,一定要设置钉钢丝网等抗裂措施,防止温度变化造成墙体裂缝;钢丝网与不同基体的搭接宽度每边不小于200mm 。当外墙采用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体材料时,应全墙满挂钢丝网;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应大于20mm ×20mm ,其钢丝直径不应小于0.9mm ,应采用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并宜采用先成网后镀锌的后热镀锌电焊网。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加铁片固定,固定点间距不大于300mm 。钢丝网应设垫块,不得将网紧靠墙面固定,确保钢丝网的抗裂作用。

(2)填充墙砌体临时施工洞处应在墙体两侧预留2Φ6@630拉结筋,补砌时应润湿已砌筑的墙体连接处,补砌应与原墙接槎处顶实,并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压墙不小于200mm 。

5.5门窗渗漏防治

1、表现形式:门窗洞口处开裂且渗漏

2、产生原因分析:

(1)窗质量不合格,窗框固定不牢,经碰撞或振动出现裂缝,窗边嵌缝不严密,嵌缝材料不符合要求。

(2)窗台砂浆吃框,砂浆空鼓,外墙窗台没有做流水坡。

(3)窗洞口上滴水槽不符合要求。

(4)窗洞口预留过大造成抹灰过后易产生裂缝。

3、主要防治措施:

(1)外窗框四周密封胶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密封胶应在外墙粉刷涂料后完成,打胶要保证基层干燥,转角处应平顺、严密。

(2)外窗台上应做出向外的流水斜坡,坡度不小于10%,内窗台应高于外窗台20mm ,防止倒泛水或积水。窗楣上应做鹰嘴或滴水槽。

(3)门窗洞口上部和突出建筑物的装饰腰线、女儿墙压顶、遮阳板、雨篷等有排水要求的外墙部位应做滴水线。

5.6 内外墙空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1、墙体应采取以下拉结措施:

1)填充墙应沿墙、柱全高每隔630mm 设2Ф6拉结筋,拉结筋伸入墙的长度:6、7度抗震设防时不应少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 ,8、9度抗震设防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2)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宜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砌体与砼构件接缝处应设置钢丝网片。钢丝网片与基体搭接宽度≥150mm ,门窗洞口等应力集中区也应在角部设钢丝网片。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应大于20mm ×20mm ,其钢丝直径不应小于0.6mm ,且宜采用热镀锌。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每200mm~300mm加铁片固定,挂网应做到平整、牢固。

2 、施工

1)应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和含水深度。雨期施工时,墙材不应露天贴地堆放,并应有可靠的防雨淋

措施。

2)砌筑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自投料完算起,搅拌时间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2min ;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 ;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5min。

3)砂浆应随拌随用,使用时间不能过长,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 和4h 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C时,应分别在拌成后2h 和3h 内使用完毕。严格控制抹灰砂浆配合比及标号。

4)斜砌砖封顶法: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按砌块规格尺寸、水平灰缝厚度,从梁、板底留出斜砌封顶砖的空隙(240mm 墙宜为126mm ,120mm 墙宜为234mm ),斜砌砖砌筑应与水平方向成45°-60°夹角,待填充墙砌筑完14天后,使用配套砌块补砌挤紧,且端部设置预制块。

5)抹灰前基层界面要认真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对表面较光滑的砼构件表面,抹灰时应对其表面进行“糙化”或“甩浆”处理。墙面抹灰应分次成活,每次厚度在8mm 左右,总厚度应小于30mm 。每遍抹灰间隔时间不能相距太短,防止灰层坠裂。当抹灰总厚度大于30mm 时,应有防坠落措施。

六、工程细部做法

6.1给水管穿楼板地面做法

给水管道穿过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面处,必须设置套管,套管高度至少高于装饰面50mm ;管道与套管之间缝隙应采用防水填充材料,并在套管口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材料或防水密封材料。管道穿楼板的套管宜采用防腐性能高的钢质材料,并与混凝土整浇。

6.2接线盒和开关安装及电线电缆导管做法

1、电线(缆)导管严禁成排、成列和成捆敷设在现浇楼板内、墙体内电线(缆)导管应横平、竖直。

2、金属线槽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PE )或接零(PEN )干线相连接;非镀锌线槽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4mm2;镀锌线槽间连接板的两端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3、照明回路相线应进开关。

4、接地装置应采用搭接焊接,搭接长度应符合:(1)扁钢与扁钢为扁钢宽度的2倍且不少于三面施焊;(2)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且双面施焊;(3)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且双面施焊;(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上下两侧施焊;(5)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应有防腐措施。

5、电源插座底边距地低于1.8M 时,应选用安全型插座;室外采用防水型开关插座;卫生间开关宜设置在卫生间的外墙上,厨房、卫生间插座采用防溅型的插座。

6、严禁将电线导管敷设在保温层中。

7、设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所有所有外露金属部分(不包括孤立金属物)及插座的保护线均应与局部等电位盒连接。

工程常见问题防治公示牌

一、编制依据: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1)

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7-2012)

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11)

1.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11)

1.6、《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11)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1)

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1)

1.9、《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12)

1.10、《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 149号)

1.11、《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湘建函[2014] 73号)

1.12、《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工地)创建实施办法〉的通知》(湘质安监字[2015] 26号)

二、工程概况: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3.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和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漏、裂、空、堵”等质量通病的防治效果,这些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外墙面渗水;外门窗周围渗水;屋面渗水;卫生间、厨房间渗漏;管道接口渗漏;地面、顶棚空鼓;楼地面、墙面裂缝;下水道堵塞等。

3.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和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基本原则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是解决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根本,以标准化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做到样板先行,是解决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有效手段。

2、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3、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

4、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5、质量通病的治理要预先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质量通病是长期形成的痼疾,治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

6、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要防止质量通病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治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

3.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和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曼维(项目经理)

副组长:万崇志(项目技术负责人)、周叔阳(项目副经理)

成员:胡新伟(质安总监)、刘敏(生产经理)、胡晓明(施工员)、彭鸽(施工员),刘学军(施工员)

四、工程质量常见问题

4.1地下室渗漏;

4.2屋面渗漏;

4.3厨房、卫生间楼面渗漏;

4.4外墙渗漏;

4.5门窗渗漏;

4.6楼面厚度不平整;

4.7现浇楼板裂纹;

4.8墙面空鼓及墙体裂纹;

4.9室内标高与几何尺寸偏差;

五、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5.1地下室渗漏防治

1、 表现形式:地下室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处渗漏;后浇带、施工缝处渗漏;地下室底板、墙体渗漏。

2、产生原因分析:

金属止水带焊缝不饱满,橡胶或塑料止水带接头没有挫成斜坡并粘结搭接;变形缝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流失,沿缝两侧多为石子,混凝土酥松等。

3、主要防控措施:

(1)提高对地下室防水工程的复杂性认识,必须作为系统工程认识地下室防水工程,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进行全过程的严格控制,搞好地下室防水的各个环节工程,保证地下室防水设置的效果。

按照建筑设计规范,采取二至多道的防水措施设防。并应根据功能、部位不同,明确地下室各部位的防水措施、构造和材料要求。

(2)地下室宜尽量减少变形缝。当必须设置时,应根据该工程地下水压、水质、防水等级、地基和结构变形情况,选择合适的构造形式和材料。

(3)后浇带处应设置双层加密钢筋,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且不宜小于2个月。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模板、支撑不得拆除。

后浇带使用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等级应高于原设计强度一个等级,按照配合比掺微膨胀剂;施工前两侧旧混凝土应凿毛,钢筋要除锈,底板缝内要清渣,铺浆后即浇筑混凝土,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振捣密实。混凝土要及时覆盖养护,养护期没有达到规定时间不得提早拆模。

(4)在转角处应增设卷材附加层,立面防水层的保护层,应设计成为独立的结构形式。在地下室变形过程中保护层不致破坏,其表面尽可能光滑,确保砌块、水泥砂浆与防水层接触平顺,减少与土的摩擦做到下滑自由不使保护层受损变形。保护墙的构造,根据地质状况考虑可能下沉量及地下室深度不同可选择砖墙、素混凝土墙,砖墙加钢筋混凝土连梁,钢板网水泥砂浆抹灰等不同构造。

5.2屋面渗漏防治

1.主要表现形式:屋面泛水处开裂、渗漏;天沟积水、女儿墙开裂进水;刚性防水层开裂渗漏等

2.主要原因分析:

屋面泛水处没有按防水要求做圆弧,致使泛水处开裂、渗漏;

屋面刚性层、饰面层没有按规定要求施工,致使屋面在高温季节暴晒时,不同材料热膨胀不一致,在屋面泛水处出现裂缝;

防水施工时,未周密考虑各层的厚度及坡度的影响,如部分屋面施工完毕后,更改面层做法,因增

加面层,造成泛水高度不足产生渗漏等;突出屋面管道、排气孔等周围泛水未按要求做成圆弧或未做防水处理,导致渗漏。

3.主要防控措施:

(1)天沟及女儿墙应按规定留设溢水孔、排水口,设置长度不宜过长,排水口篦子应采用经久耐用的球形铸铁篦子,以防止篦子损坏导致排水口堵塞。天沟排水坡度及排水管数量应满足排水流速要求。

(2)屋面工程宜采用倒置式保温隔热构造,使防水层得到保护;宜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不宜采用水泥膨胀珍珠岩、水泥膨胀蛭石等水溶性易受温度和冻融作用而开裂的保温隔热材料。

(3)严格控制屋面坡度和设缝长度,局部长度超过规范要求或宽度发生变化时,应按规范增设分缝,设计应提供屋面构造要求和分缝平面图。

(4)屋面、露台地漏汇水区,宜设置浅平排水沟,及时将水排出,杜绝屋面集水。

(5)卷材防水屋面基层与女儿墙、山墙、天窗壁、变形缝、烟、井道等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和基层转角处,找平层均应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5.3厨房、卫生间渗漏防治

1.主要表现形式:管根、墙根、板底等部位渗漏。

2.产生原因分析:

厨房卫生间管道预留洞位置留置不准确甚至遗漏,在管道安装时大范围剔凿,破坏了楼板砼的整体性,管道周围砼密实度差。

相邻楼地面没有设置标高差;地漏标高不当,排水口标高高于或等于地面标高;地面坡度不够或排水坡向不正确,未按要求做混凝土防水翻边等。

3.主要防控措施:

(1)厨房、卫生间等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应采用整体现浇混凝土楼板,楼板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振捣密实。并适当加厚板厚,板厚不应小于100mm 。楼地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防水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200mm ,宽度与墙厚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且应与楼地板混凝土同时浇筑,振捣密实。

(2)卫生间的墙体宜采用烧结实心砖砌筑,不宜采用加气混凝土砌筑和空心砖砌块,同时,卫生间内墙抹灰宜采用防水砂浆。卫生间墙体防水设计应明确防水涂膜厚度、涂刷遍数及涂膜高度,及在给、排水管四周铺涂防水材料要求;卫生间防水涂膜高度应设计在1.8米以上;应采用环保防水材料,防止室内空气污染;同时应考虑与后期装修防水材料和瓷砖等易结合,防止瓷砖脱落。

防水层应沿墙四周上翻,高出地面不小于300mm 。管道根部、转角处、墙根部位应做防水附加层。防水层应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格不得隐蔽。

(3)管道穿过楼板的洞口处封堵时应支设模板,将孔洞周围凿毛、浇水湿润,用高于原设计强度一个等级的防渗混凝土分两次进行浇灌、捣实。管道穿楼板处宜采用止水节施工法。

(4)防水层上施工找平层或面层时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破坏防水层。有防水层要求的房间应做二次蓄水试验,即防水隔离层施工完成时一次,工程竣工验收时一次,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蓄水高度不少于20—30mm ,并形成记录。

5.4外墙渗漏防治

1.主要表现形式:现浇混凝土墙体、外墙角部位、沿预埋线管处

2.产生原因分析:

(1)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

(2)超长建筑物因温度效应作用和墙体材料收缩引起墙体开裂。

3.主要防控措施:

(1)采用非混凝土基体材料砌块砌筑时,外填充墙与现浇混凝土梁柱交接处,一定要设置钉钢丝网等抗裂措施,防止温度变化造成墙体裂缝;钢丝网与不同基体的搭接宽度每边不小于200mm 。当外墙采用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体材料时,应全墙满挂钢丝网;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应大于20mm ×20mm ,其钢丝直径不应小于0.9mm ,应采用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并宜采用先成网后镀锌的后热镀锌电焊网。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加铁片固定,固定点间距不大于300mm 。钢丝网应设垫块,不得将网紧靠墙面固定,确保钢丝网的抗裂作用。

(2)填充墙砌体临时施工洞处应在墙体两侧预留2Φ6@630拉结筋,补砌时应润湿已砌筑的墙体连接处,补砌应与原墙接槎处顶实,并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压墙不小于200mm 。

5.5门窗渗漏防治

1、表现形式:门窗洞口处开裂且渗漏

2、产生原因分析:

(1)窗质量不合格,窗框固定不牢,经碰撞或振动出现裂缝,窗边嵌缝不严密,嵌缝材料不符合要求。

(2)窗台砂浆吃框,砂浆空鼓,外墙窗台没有做流水坡。

(3)窗洞口上滴水槽不符合要求。

(4)窗洞口预留过大造成抹灰过后易产生裂缝。

3、主要防治措施:

(1)外窗框四周密封胶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密封胶应在外墙粉刷涂料后完成,打胶要保证基层干燥,转角处应平顺、严密。

(2)外窗台上应做出向外的流水斜坡,坡度不小于10%,内窗台应高于外窗台20mm ,防止倒泛水或积水。窗楣上应做鹰嘴或滴水槽。

(3)门窗洞口上部和突出建筑物的装饰腰线、女儿墙压顶、遮阳板、雨篷等有排水要求的外墙部位应做滴水线。

5.6 内外墙空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1、墙体应采取以下拉结措施:

1)填充墙应沿墙、柱全高每隔630mm 设2Ф6拉结筋,拉结筋伸入墙的长度:6、7度抗震设防时不应少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 ,8、9度抗震设防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2)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宜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砌体与砼构件接缝处应设置钢丝网片。钢丝网片与基体搭接宽度≥150mm ,门窗洞口等应力集中区也应在角部设钢丝网片。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应大于20mm ×20mm ,其钢丝直径不应小于0.6mm ,且宜采用热镀锌。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每200mm~300mm加铁片固定,挂网应做到平整、牢固。

2 、施工

1)应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和含水深度。雨期施工时,墙材不应露天贴地堆放,并应有可靠的防雨淋

措施。

2)砌筑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自投料完算起,搅拌时间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2min ;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 ;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5min。

3)砂浆应随拌随用,使用时间不能过长,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 和4h 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C时,应分别在拌成后2h 和3h 内使用完毕。严格控制抹灰砂浆配合比及标号。

4)斜砌砖封顶法: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按砌块规格尺寸、水平灰缝厚度,从梁、板底留出斜砌封顶砖的空隙(240mm 墙宜为126mm ,120mm 墙宜为234mm ),斜砌砖砌筑应与水平方向成45°-60°夹角,待填充墙砌筑完14天后,使用配套砌块补砌挤紧,且端部设置预制块。

5)抹灰前基层界面要认真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对表面较光滑的砼构件表面,抹灰时应对其表面进行“糙化”或“甩浆”处理。墙面抹灰应分次成活,每次厚度在8mm 左右,总厚度应小于30mm 。每遍抹灰间隔时间不能相距太短,防止灰层坠裂。当抹灰总厚度大于30mm 时,应有防坠落措施。

六、工程细部做法

6.1给水管穿楼板地面做法

给水管道穿过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面处,必须设置套管,套管高度至少高于装饰面50mm ;管道与套管之间缝隙应采用防水填充材料,并在套管口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材料或防水密封材料。管道穿楼板的套管宜采用防腐性能高的钢质材料,并与混凝土整浇。

6.2接线盒和开关安装及电线电缆导管做法

1、电线(缆)导管严禁成排、成列和成捆敷设在现浇楼板内、墙体内电线(缆)导管应横平、竖直。

2、金属线槽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PE )或接零(PEN )干线相连接;非镀锌线槽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4mm2;镀锌线槽间连接板的两端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3、照明回路相线应进开关。

4、接地装置应采用搭接焊接,搭接长度应符合:(1)扁钢与扁钢为扁钢宽度的2倍且不少于三面施焊;(2)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且双面施焊;(3)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且双面施焊;(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上下两侧施焊;(5)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应有防腐措施。

5、电源插座底边距地低于1.8M 时,应选用安全型插座;室外采用防水型开关插座;卫生间开关宜设置在卫生间的外墙上,厨房、卫生间插座采用防溅型的插座。

6、严禁将电线导管敷设在保温层中。

7、设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所有所有外露金属部分(不包括孤立金属物)及插座的保护线均应与局部等电位盒连接。


相关内容

  • 成都市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条例-地方人大法律
  • 成都市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条例 <成都市建设施工现场管理条例>已于2016年6月28日由成都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16年9月28日经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成都市人民代表大 ...

  • 发个环评报告大家看看有问题没有,锅炉离我家500米左右
  • 青岛金洲热力有限公司热源替代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信息公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的相关要求,对青岛金洲热力有限公司热源替代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公众参与信息公示,使项目建设可能影响区域内的公众对项目建设情况有所了解 ...

  • 2013年7-10月环保部最新项目环评公示文件(5)
  • 陕西府谷清水川煤电一体化二期 2×100万千瓦扩建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陕西清水川发电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3602号 2013年8月 西 安 目 录 1 建设项目概况 .......................... ...

  • 环评编制导则
  • 环评编制导则 1. 总论 总论的目的是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背景情况.项目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工作,基本的编制依据.评价标准.环境敏感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个章节,对整个报告书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 1.1 项目由来 表明项目的由来和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并说明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

  •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管理工作报告 范本
  • **区山洪灾害调查评价 管理工作报告 目 录 1 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工程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项目批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 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 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中央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是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重大决策部署,2008年底以来,图们市共争取新增中央预算内项目49项,新增中央投资8亿多元.为确保中央扩大内需政策落实到位,项目安全.规范.顺利运行, 3年来通过专项治理和整顿规范,图们市在建设工程领域没有 ...

  • 地质灾害调查野外验收办法
  • 山东省1:5万比例尺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野外验收暂行制度 第一条 为提高山东省1:5万比例尺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以下简称调查工作)质量,保证调查工作成果的客观真实性,依据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山地丘陵县(市.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通知>(鲁国土资字[2011]2 ...

  • 工程前期工作安排
  • 项目工程开工前期审批程序 一.长兴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服务联系单 (二个工作日.) 1, .相关文件: 2.要求出具服务联系单的报告. 二.项目选址意见书 (一个工作日.) 1. 发改委项目服务联系单: 2. 红线图: 3. 要求出具项目选址意见申请书. 三.土地预审报告 (约十五日) 1. 发改 ...

  • 都江堰市林业局关于2004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
  • 都江堰市林业局 关于2004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 自查报告 成都市林业局: 2004年,全市林业工作在成都市林业局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严格按照《 2004年区(市)县林业局工作奋斗目标》的要求,紧紧抓住林业发展的有利时机,着重强化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