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信码 | 司法实践中如何计算.认定挪用公款罪中的犯罪数额

法信码

聚焦法律纠纷争点,一站推荐法律依据、匹配案例、权威观点。

导读:2016年4月18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贪污贿赂犯罪行为的数额标准、量刑标准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就挪用公款罪犯罪数额问题而言,多次挪用公款的认定与计算,改制前后挪用款项数额如何计算等都是值得关注的。本期法信小编就挪用公款罪犯罪数额计算及认定相关的法律、观点、案例进行了梳理,供读者参阅。

法信码 | A6.F6424

挪用公款的数额认定

法信 ·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修订)

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第六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多次挪用公款不还,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实际数额认定。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三、关于国家出资企业工作人员使用改制公司、企业的资金担保个人贷款,用于购买改制公司、企业股份的行为的处理

国家出资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公司、企业改制过程中为购买公司、企业股份,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司、企业的资金或者金融凭证、有价证券等用于个人贷款担保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或者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资金罪或者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

行为人在改制前的国家出资企业持有股份的,不影响挪用数额的认定,但量刑时应当酌情考虑。

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国家出资企业的工作人员为购买改制公司、企业股份实施前款行为的,可以视具体情况不作为犯罪处理。

法信 · 相关案例

1.在既有国有股份又有个人股份的混合制公司里,在计算行为人挪用公款的数额时应全额计算,不能扣除其个人所占比例份额——马平华挪用公款案

案例要旨:行为人在国有企业改制前是该企业的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是领导小组成员,改制后是国家控股企业的管理者并在改制后的公司中持有个人股份,鉴于行为人具有双重身份,涉嫌职务犯罪的,其主体身份仍应按照国家工作人员对待;企业改制后,在既有国有股份又有个人股份的混合制公司里,鉴于公司财产系法人财产而非股东财产,在计算行为人犯罪数额时应全额计算。

案号: (2007)通终刑二终字第0057号

审理法院: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人民司法·案例》2008年第16期

2.挪用公款后未将公款直接归还给被挪出单位的,对多次挪用公款的犯罪数额应累计计算——杨增海挪用公款案

案例要旨: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在多次挪用公款的过程中将公款直接偿还给关联公司,而不是归还给被挪用单位。由于公款的归还对象必须是被挪出单位而非经济往来中的相对人,因此应认定为多次挪用公款不还,行为人多次挪用公款的犯罪数额应当累计计算。

案号:(2004)高刑终字第527号

审理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5年刑事审判案例卷)

法信码

聚焦法律纠纷争点,一站推荐法律依据、匹配案例、权威观点。

导读:2016年4月18日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贪污贿赂犯罪行为的数额标准、量刑标准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就挪用公款罪犯罪数额问题而言,多次挪用公款的认定与计算,改制前后挪用款项数额如何计算等都是值得关注的。本期法信小编就挪用公款罪犯罪数额计算及认定相关的法律、观点、案例进行了梳理,供读者参阅。

法信码 | A6.F6424

挪用公款的数额认定

法信 ·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修订)

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第六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多次挪用公款不还,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实际数额认定。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三、关于国家出资企业工作人员使用改制公司、企业的资金担保个人贷款,用于购买改制公司、企业股份的行为的处理

国家出资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公司、企业改制过程中为购买公司、企业股份,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司、企业的资金或者金融凭证、有价证券等用于个人贷款担保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或者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资金罪或者挪用公款罪定罪处罚。

行为人在改制前的国家出资企业持有股份的,不影响挪用数额的认定,但量刑时应当酌情考虑。

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国家出资企业的工作人员为购买改制公司、企业股份实施前款行为的,可以视具体情况不作为犯罪处理。

法信 · 相关案例

1.在既有国有股份又有个人股份的混合制公司里,在计算行为人挪用公款的数额时应全额计算,不能扣除其个人所占比例份额——马平华挪用公款案

案例要旨:行为人在国有企业改制前是该企业的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是领导小组成员,改制后是国家控股企业的管理者并在改制后的公司中持有个人股份,鉴于行为人具有双重身份,涉嫌职务犯罪的,其主体身份仍应按照国家工作人员对待;企业改制后,在既有国有股份又有个人股份的混合制公司里,鉴于公司财产系法人财产而非股东财产,在计算行为人犯罪数额时应全额计算。

案号: (2007)通终刑二终字第0057号

审理法院: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

来源:《人民司法·案例》2008年第16期

2.挪用公款后未将公款直接归还给被挪出单位的,对多次挪用公款的犯罪数额应累计计算——杨增海挪用公款案

案例要旨: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在多次挪用公款的过程中将公款直接偿还给关联公司,而不是归还给被挪用单位。由于公款的归还对象必须是被挪出单位而非经济往来中的相对人,因此应认定为多次挪用公款不还,行为人多次挪用公款的犯罪数额应当累计计算。

案号:(2004)高刑终字第527号

审理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5年刑事审判案例卷)


相关内容

  • 关于挪用公款罪数额计算问题的探讨
  • 挪用公款罪是一种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的职务犯罪,由于其对公共财产使用权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廉洁性的双重侵害,历来为我国刑法严历打击的一个重点,也是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罪名. 挪用公款罪在刑法理论上的一般表述为:"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 ...

  • [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2
  • <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2帮助 | 留言交流 | 登录 首页 我的图书馆 主题阅读 精彩目录 精品文苑 Tags 会员浏览 好书推荐 <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2(转载)bgsn3111 收录于2010-08-02 阅 ...

  • 试析挪用公款罪中"归个人使用"的认定
  • 199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颁布,第384条明确规定了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 现行刑法规定挪用公款罪后,由于 ...

  • 多次挪用公款的数额计算
  •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第1期 多次挪用公款的数额计算 刘金林于书峰 挪用公款数额大小,对于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刑法第384条和相关司法解释对三种不同用途的挪用公款行为规定了不同的定罪标准,使得如何计算多次挪用公款的数额成为挪用公款罪司法实践中颇有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多次挪用公款的案件中, ...

  • 试论刑事案件中的案发时间(发表版)
  • 从一起挪用公款案谈案发时间的确定 作者简介: **, **大学**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联系电话:** Email地址:** 案例: 1998年8月,被告人武某开始在某局铁路分局货运营业室任核算员.收款员.从2000年8月份起,武某多次利用其职务便利,违反财务制度规定,不将所收取货主的预付款在当日交存银 ...

  • 河南华浩律师事务所法律意见书
  • 河南华浩律师事务所法律意见书 华浩意字(2009)第03号 致: 自:河南华浩律师事务所 尊敬的    女士,河南华浩律师事务所接受您的委托,指派本律师就您在咨询中提到的问题进行法律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接受委托后,本律师本着律师行业的业务标准.道德规范和勤勉尽责精神,认真审慎地对您在咨询中提到的问题 ...

  • 国家出资企业职务犯罪意见理解与适用1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的理解与适用 刘为波 为依法惩治国家出资企业中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渎职等职务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0年11月26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 ...

  • 村官:是否可以成为渎职罪主体
  • 村官:是否可以成为渎职罪主体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犯罪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只是时至今日,它需要被特殊地予以关注.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朴宗根回忆说,在他熟悉的过去的东北农村,村基层组织的权力是很小的:土地分给各村民小组后,就属于村民小组所有和使用,村基层组织对此无从干涉.除了土地,也没有其他更多的可干 ...

  • 挪用公款:何种情形构成共犯
  • 挪用公款:何种情形构成共犯 在司法实践中,挪用公款常常以共同犯罪的形态出现.而挪用公款共同犯罪由于涉及到挪用人主体身份的确定,挪用人与使用人犯意联络的确定,被挪用单位性质的认定等一系列问题,认定挪用公款共犯性质常常遇到分歧与困难.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在司法实践中,挪用公款罪常常以共犯的形态出现,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