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看中国的多边外交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国家间相互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局部、区域性的热点问题也往往“触一发而动全身”,带来全局性和世界性的影响。在此形势下,多边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呈上升趋势,已成为调节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一个有效途径,牵动国际形势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中有分量的一员、同时也是全球化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对新形势下的国际问题和国际合作已无法、也不愿置身事外。无论是着眼于人类的和谐进步、还是考虑到国家的持续发展,中国都需要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的游戏规则的制定。   从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至今,中国的多边外交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在外交全局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地位上升,利益延伸,更加积极、主动、自觉地开展多边外交为我服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在增加。正像国内一些学者所说的,运筹多边外交、善用多边机制,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强国的必由之路。   不可否认,中国已是多边舞台上活跃、重要的力量;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要进一步拓展多边外交,进一步发挥作用,还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新的努力。      一、中国面临的挑战,既有全球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有国际社会有关方面人为的因素,我应妥善处理。      (一)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化问题大量增加,一个国家自身的问题,两个国家之间的双边问题都可能产生连带效应,从而被多边化。多边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也日趋上升。新形势下,中国能源需求的上升、非典疫情的发生、人民币汇率问题等,都成为国际关注热点。同样,中国和一些大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知识产权问题、反恐与防扩散合作等,影响也都超出了双边范畴。中国在处理自身或与有关国家的双边问题时,需要更多地考虑多边影响,以双边合作的优势来推动多边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思索如何更好地运用多边机制和合作,来缓解双边关系中的矛盾和摩擦。要做到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2004年举行的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也首次明确提出“多边是重要舞台”,“双边与多边相结合”,为多边外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力量和影响最大的国家,也是中国在新形势下多边外交中不可回避的因素。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自的利益诉求、战略目标和对外政策不尽一致。与此同时,中、美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武器国家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受益者,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二战后形成的以安理会为核心的集体安全体系等方面,又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中国不处于反恐前沿,不做发展中国家领袖,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大国都不存在现实和紧迫的战略冲突,这些都为中国利用政策规则,调整与其他大国关系,减弱战略压力,维护主权,社会安全稳定和国家统一,规避某些多边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更大回旋余地。中国在拓展自己多边外交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中、美关系,扩大合作、减少摩擦,是个关键。   (三)警惕“中国威胁论”,避免或化解国际不友好势力的掣肘,是更有效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中国作用的重要保障。当前国际关系中,中国因素日趋活跃。随着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上升、利益不断延伸、扩展,中国的发展对既有利益格局形成强烈冲击,再加上中国突出的政治体制特性,―俟遇到人为炒作,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疑虑。这就需要中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自身发展的状况,同时重视国际社会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合理关切,澄清不实之辞。多边合作是一个共赢和多赢的进程,多边外交也需要妥协,因此对我核心利益和非核心利益要妥善辩证的应对和处理。   (四)认识多边机制有其局限性和内在规律。尽管多边外交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但应该看到,多边机制不是超国家的政府,而是以各国合作、特别是大国合作的基础上的。一旦大国缺乏政治意愿或发生争执,多边机制就难有作为。中国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作为惟一的发展中国家代表,有时在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方面,也会受到制约。这就需要我们如何加强同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磋商与协调,以小多边来推动大多边。      二、在拓展多边外交过程中,为有效应对上述挑战,中国需要从理念、机制和人才三方面做出努力。      (一)首先,中国多边外交背后的一些理念需要与时俱进。参与不是受束缚、更不是全盘接受,要认真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主权、安全、民主、人权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要辩证、发展地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独立”、什么是真正的“自主”。以前我国对多边外交参与不多或不积极,有理念上的问题,也有担心自我约束的因素。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作为一个全球化进程和现行体系的受益者,多承担些义务,多发挥些建设性作用,是理所应当的,也是众望所归的。现在参与度逐步提高了,但多数还是应对性的。我们必须要提高多边问题议程设置能力,建设性地提出新议题、新主张和新方案,要有长远利益的计算,也要有细节上的谋划。要改变在国际多边场合讲一些大而无当的话,总是提出几条原则、主张,缺乏具体和可操作性的建议的状况。再好的原则主张只有转变为具体建议才能落实,才能发挥作用,最终为人重视并接受。   (二)要进一步完善中国参与多边外交的组织、机制和渠道。要加强对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特别是多边经济、金融组织的研究,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解决自身的不发展或发展不充分,多下先手棋。在科学研判形势的基础上,对跻身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采取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在积极参与现有国际机制和多边规则过程中,推动建立或促成新的多边机制的产生。同时,我国参与多边外交的手段总体有限,在多边活动的融入领域、程度和速度有待进―步提升。为此,我们应该建立统一有效的多边外交协调机制、机动灵活的运行机制、合理有效的人才机制,同时要为国内有条件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多边行动创造条件,做到官民并举。   (三)要培养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多边外交人才队伍。全球化背景下的多边外交,需要视野开阔、考虑长远、反应迅速、德才兼备的外交人员。这样的人员要具有战略思维、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识大体顾大局;要明确国家的长远利益、核心利益和全局利益,不纠缠于具体的利害与矛盾中;要精通外语、擅于沟通、手段灵活,熟悉国际游戏规则、特别是多边外交的特点;要掌握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基本脉络。这样的高级外交人材需经过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交流培养才能产生。   另外,在多边机构和国际组织中工作的中国国际职员也是我多边外交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派出和联系,让他们为中国的多边外交事业做更大贡献。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国家间相互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局部、区域性的热点问题也往往“触一发而动全身”,带来全局性和世界性的影响。在此形势下,多边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呈上升趋势,已成为调节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一个有效途径,牵动国际形势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中有分量的一员、同时也是全球化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对新形势下的国际问题和国际合作已无法、也不愿置身事外。无论是着眼于人类的和谐进步、还是考虑到国家的持续发展,中国都需要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的游戏规则的制定。   从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至今,中国的多边外交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在外交全局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地位上升,利益延伸,更加积极、主动、自觉地开展多边外交为我服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在增加。正像国内一些学者所说的,运筹多边外交、善用多边机制,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强国的必由之路。   不可否认,中国已是多边舞台上活跃、重要的力量;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要进一步拓展多边外交,进一步发挥作用,还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新的努力。      一、中国面临的挑战,既有全球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有国际社会有关方面人为的因素,我应妥善处理。      (一)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化问题大量增加,一个国家自身的问题,两个国家之间的双边问题都可能产生连带效应,从而被多边化。多边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也日趋上升。新形势下,中国能源需求的上升、非典疫情的发生、人民币汇率问题等,都成为国际关注热点。同样,中国和一些大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知识产权问题、反恐与防扩散合作等,影响也都超出了双边范畴。中国在处理自身或与有关国家的双边问题时,需要更多地考虑多边影响,以双边合作的优势来推动多边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思索如何更好地运用多边机制和合作,来缓解双边关系中的矛盾和摩擦。要做到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2004年举行的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也首次明确提出“多边是重要舞台”,“双边与多边相结合”,为多边外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力量和影响最大的国家,也是中国在新形势下多边外交中不可回避的因素。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自的利益诉求、战略目标和对外政策不尽一致。与此同时,中、美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武器国家以及全球化进程中的受益者,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二战后形成的以安理会为核心的集体安全体系等方面,又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中国不处于反恐前沿,不做发展中国家领袖,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大国都不存在现实和紧迫的战略冲突,这些都为中国利用政策规则,调整与其他大国关系,减弱战略压力,维护主权,社会安全稳定和国家统一,规避某些多边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更大回旋余地。中国在拓展自己多边外交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中、美关系,扩大合作、减少摩擦,是个关键。   (三)警惕“中国威胁论”,避免或化解国际不友好势力的掣肘,是更有效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中国作用的重要保障。当前国际关系中,中国因素日趋活跃。随着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上升、利益不断延伸、扩展,中国的发展对既有利益格局形成强烈冲击,再加上中国突出的政治体制特性,―俟遇到人为炒作,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疑虑。这就需要中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自身发展的状况,同时重视国际社会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合理关切,澄清不实之辞。多边合作是一个共赢和多赢的进程,多边外交也需要妥协,因此对我核心利益和非核心利益要妥善辩证的应对和处理。   (四)认识多边机制有其局限性和内在规律。尽管多边外交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但应该看到,多边机制不是超国家的政府,而是以各国合作、特别是大国合作的基础上的。一旦大国缺乏政治意愿或发生争执,多边机制就难有作为。中国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作为惟一的发展中国家代表,有时在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方面,也会受到制约。这就需要我们如何加强同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磋商与协调,以小多边来推动大多边。      二、在拓展多边外交过程中,为有效应对上述挑战,中国需要从理念、机制和人才三方面做出努力。      (一)首先,中国多边外交背后的一些理念需要与时俱进。参与不是受束缚、更不是全盘接受,要认真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主权、安全、民主、人权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要辩证、发展地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独立”、什么是真正的“自主”。以前我国对多边外交参与不多或不积极,有理念上的问题,也有担心自我约束的因素。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作为一个全球化进程和现行体系的受益者,多承担些义务,多发挥些建设性作用,是理所应当的,也是众望所归的。现在参与度逐步提高了,但多数还是应对性的。我们必须要提高多边问题议程设置能力,建设性地提出新议题、新主张和新方案,要有长远利益的计算,也要有细节上的谋划。要改变在国际多边场合讲一些大而无当的话,总是提出几条原则、主张,缺乏具体和可操作性的建议的状况。再好的原则主张只有转变为具体建议才能落实,才能发挥作用,最终为人重视并接受。   (二)要进一步完善中国参与多边外交的组织、机制和渠道。要加强对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特别是多边经济、金融组织的研究,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解决自身的不发展或发展不充分,多下先手棋。在科学研判形势的基础上,对跻身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采取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在积极参与现有国际机制和多边规则过程中,推动建立或促成新的多边机制的产生。同时,我国参与多边外交的手段总体有限,在多边活动的融入领域、程度和速度有待进―步提升。为此,我们应该建立统一有效的多边外交协调机制、机动灵活的运行机制、合理有效的人才机制,同时要为国内有条件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多边行动创造条件,做到官民并举。   (三)要培养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多边外交人才队伍。全球化背景下的多边外交,需要视野开阔、考虑长远、反应迅速、德才兼备的外交人员。这样的人员要具有战略思维、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识大体顾大局;要明确国家的长远利益、核心利益和全局利益,不纠缠于具体的利害与矛盾中;要精通外语、擅于沟通、手段灵活,熟悉国际游戏规则、特别是多边外交的特点;要掌握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基本脉络。这样的高级外交人材需经过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交流培养才能产生。   另外,在多边机构和国际组织中工作的中国国际职员也是我多边外交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派出和联系,让他们为中国的多边外交事业做更大贡献。


相关内容

  • 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与[北京共识]
  • <北京共识>最初由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于2004年出版,是该中心"中国与全球化"项目的首个出版物.该项目最初于2004年5月由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唐宁街决定开始运行. "中国与全球化"项目致力于通过一系列研究.出版.高层论坛 ...

  • 结合中国梦谈谈我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 结合中国梦谈谈我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要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复兴,要实现中国梦,中国的外交政策应该怎么走呢,现在我们就来谈谈现在中国外交形势与政策. 回首凝视,中华民族已然走过了五千年风雨兼程的路,但从没有像1840年到1949年这一百多年短暂的岁月留给我们整个民族的的记忆如此深刻,在这漫长而又 ...

  • 中国新外交的理念与实践
  •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形势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国际体系中的权力结构、治理方式和规则制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理念在中国外交中得到延伸。中国新外交的理念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出发,准确判断中国在国际体系大棋局中的战略位置,内建和谐社会,外促和谐世界,具 ...

  • 国际体系与中国外交
  • 1.什么是东亚封贡体系?中国在东亚封贡体系下的外交有何特征? 公元1368年时,随着中国明朝的建立,以中国为核心与周边国家建立起朝贡与册封关系的国际关系体系. 封贡体系兼备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三重意义.封贡制度,是一种以经济.文化交流达成政治目的的特殊体制.从前提来说,封贡体系下的国家关系是以和平外交 ...

  • 中国多边外交
  • 多边外交中国的外交 [关键词]中国:多边外交:国际行为主体 [摘 要]多边外交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行为主体(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国际合作和协调.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益重视多边外交.中国多边外交具有自己的特点,要重视处理其中的中 ...

  • 2014我国多边外交政策
  • 不断开拓周边外交工作新局面 姓名:孟宪章 学号:5702112111 班级:本硕121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谱写了中国外交史上光辉灿烂的崭新篇章.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

  • 东北亚安全态势及走向
  • 作者:田培良 和平与发展 1996年10期 一.当前东北亚安全形势特点 进入后冷战时期,世界各国都在为构筑新的国际秩序调整外交政策.东北亚这一次区域经过冷战结束后三年多的演变,其安全形势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地区安全:总体趋缓,隐患犹存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总的安全形势已大为缓和,美国和前苏联结束了 ...

  • 北京外国语大学真题
  • 北京外国语大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交学专业试题 2004年 国际政治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 国家主权 2. 跨国公司 3. 综合国力 4. 哈尔福特 麦金德 5. 国际准则 6. 不结盟运动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 1. 为什么说生产力是国际政治的根本动力? 2 ...

  • 专家评金砖四国峰会:超主权货币目前并不现实
  •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6日12:17  中国日报网站 前中国APEC高官王嵎生(中)与社科院亚太所政治室副主任叶海林(左)接受中国日报网与新浪网联合访谈 [中国日报网]:聚焦全球时事,解读中国外交,欢迎收看<外交讲坛>.就在几个小时前,&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