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

  和劳动人民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密切关注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当前乃至未来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丰富劳动的校本资源奠定基础。  关键词 劳动实践 综合能力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  (一)研究现状述评  资源县瓜里乡大田完小2009年被正式确定为桂林市、资源县教育局劳动实践基地。劳动实践基地面积共有3亩,开辟了蔬菜种植区、育秧大棚区、苗木区、稻田、鱼塘、瓜架鹏区。今年又拟扩建花卉种植区,并增设蔬菜喷灌系统。其中鱼塘养殖草鱼、鲤鱼、泥鳅;稻田种水稻,套养禾花鱼;蔬菜种植区种植季节蔬菜;育秧大棚区培育菜种。劳动实践基地中的菜地主要按班分块管理,学生自带劳动工具,学校提供种子,肥料,鱼塘、大棚由学校具体管理。县教育局勤工办和中心校主管人员分类指导,学校领导和教师具体主抓,基地收入一部分用于基地扩建,一部分用于该校寄宿生生活补贴,花木用于美化环境,基地集中向小学生普及现代农业科学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与感触农业生产与科研概况,对拓展小学生知识面,开拓视野起到积极作用。  (二)选题意义  劳动是创造人类财富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劳动能力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行为习惯。日本规定小学生每天参加劳动24分钟,英国为36分钟,美国是1.15小时,而我国不足12分钟。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的根本,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途径。卢梭曾说:“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不爱劳动,不爱惜劳动成果,劳动技能和综合能力差的现象在现今农村小学生中还普遍存在。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呵护,造成学生劳动上的依赖。严重的重智轻劳倾向,学生的劳动机会在减少,劳动能力在削弱。我们学校的学生虽然都是农村孩子,但由于家长的呵护,缺乏必要的劳动机会。为此,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  (一)研究目标  1.开展各种花卉、蔬菜、果树等种植,让学生了解一些劳动工具的简单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植物栽培技术。  2.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教育,在劳动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3.开发劳动实践校本教材,形成特色,打造品牌。  (二)研究内容  1.编写出一套既有学校特色,又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绿色蔬菜栽培技术》校本教材,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2.利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季节性蔬菜的种植研究。如青菜、黄豆、南瓜、黄瓜、萝卜、大豆、油菜等,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一些蔬菜栽培的方法,培养劳动技能。  3.探索劳技教学新形式。实现传统种植与创新种植相结合;劳技教材与校本教材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环境保护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三)主要观点  1.结合学生自身兴趣,掌握种植花苗、蔬菜、树木的一些基本知识,从生活中主动获取劳动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  2.以“劳动实践基地”为依托,让学生们在菜地里付出劳动的同时,积累知识,增长见识,体验到劳动生活的乐趣,提升适应能力。  3.通过“劳动实践基地”种植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掌握简单的种菜方法,亲身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乐于帮助别人、尊重别人、与人合作的交往能力。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1.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理念,重视劳动技能的培养,传授栽培、种植技术,学做结合,掌握除草、浇水、避免损伤植物的根、茎、叶的正确方法。  2.以“劳动创造美”为主题。通过观看劳技录像、现场种植、菜地观察等形式,让学生初步接触栽培技术,感悟劳动之美。  3.以“劳动体验快乐”为主题。带领学生种植蔬菜、栽种树苗,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劳动实践,体验快乐,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研究方法  1.实践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自身的劳动实践,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个案法:通过研究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案例,激发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  3.总结法:通过各阶段成果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栽培技术,为编写校本教材提供依据。参考文献:  [1]天津教育出版社.关于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M].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生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的培养[M].

  和劳动人民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密切关注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当前乃至未来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丰富劳动的校本资源奠定基础。  关键词 劳动实践 综合能力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  (一)研究现状述评  资源县瓜里乡大田完小2009年被正式确定为桂林市、资源县教育局劳动实践基地。劳动实践基地面积共有3亩,开辟了蔬菜种植区、育秧大棚区、苗木区、稻田、鱼塘、瓜架鹏区。今年又拟扩建花卉种植区,并增设蔬菜喷灌系统。其中鱼塘养殖草鱼、鲤鱼、泥鳅;稻田种水稻,套养禾花鱼;蔬菜种植区种植季节蔬菜;育秧大棚区培育菜种。劳动实践基地中的菜地主要按班分块管理,学生自带劳动工具,学校提供种子,肥料,鱼塘、大棚由学校具体管理。县教育局勤工办和中心校主管人员分类指导,学校领导和教师具体主抓,基地收入一部分用于基地扩建,一部分用于该校寄宿生生活补贴,花木用于美化环境,基地集中向小学生普及现代农业科学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与感触农业生产与科研概况,对拓展小学生知识面,开拓视野起到积极作用。  (二)选题意义  劳动是创造人类财富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劳动能力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行为习惯。日本规定小学生每天参加劳动24分钟,英国为36分钟,美国是1.15小时,而我国不足12分钟。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的根本,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途径。卢梭曾说:“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不爱劳动,不爱惜劳动成果,劳动技能和综合能力差的现象在现今农村小学生中还普遍存在。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呵护,造成学生劳动上的依赖。严重的重智轻劳倾向,学生的劳动机会在减少,劳动能力在削弱。我们学校的学生虽然都是农村孩子,但由于家长的呵护,缺乏必要的劳动机会。为此,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  (一)研究目标  1.开展各种花卉、蔬菜、果树等种植,让学生了解一些劳动工具的简单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植物栽培技术。  2.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教育,在劳动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3.开发劳动实践校本教材,形成特色,打造品牌。  (二)研究内容  1.编写出一套既有学校特色,又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绿色蔬菜栽培技术》校本教材,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2.利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季节性蔬菜的种植研究。如青菜、黄豆、南瓜、黄瓜、萝卜、大豆、油菜等,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一些蔬菜栽培的方法,培养劳动技能。  3.探索劳技教学新形式。实现传统种植与创新种植相结合;劳技教材与校本教材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环境保护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三)主要观点  1.结合学生自身兴趣,掌握种植花苗、蔬菜、树木的一些基本知识,从生活中主动获取劳动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  2.以“劳动实践基地”为依托,让学生们在菜地里付出劳动的同时,积累知识,增长见识,体验到劳动生活的乐趣,提升适应能力。  3.通过“劳动实践基地”种植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掌握简单的种菜方法,亲身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乐于帮助别人、尊重别人、与人合作的交往能力。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1.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理念,重视劳动技能的培养,传授栽培、种植技术,学做结合,掌握除草、浇水、避免损伤植物的根、茎、叶的正确方法。  2.以“劳动创造美”为主题。通过观看劳技录像、现场种植、菜地观察等形式,让学生初步接触栽培技术,感悟劳动之美。  3.以“劳动体验快乐”为主题。带领学生种植蔬菜、栽种树苗,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劳动实践,体验快乐,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研究方法  1.实践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自身的劳动实践,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个案法:通过研究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案例,激发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  3.总结法:通过各阶段成果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栽培技术,为编写校本教材提供依据。参考文献:  [1]天津教育出版社.关于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M].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生劳动技能与劳动习惯的培养[M].


相关内容

  • 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 2010---2011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 ...

  • 中小学劳动及劳动技术教育的困境及出路
  • 中小学劳动及劳动技术教育的困境及出路 一.当前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困境 1.思想认识上的偏颇性,导致劳动技术教育摆不到应有的位置 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认识问题,是困扰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最根本.最核心的问 题.思想认识问题的不解决,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就永远也摆不到应有的位置上来. ...

  •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实施的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价值取向已由 ...

  • 201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 ...

  •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剖析
  • 邗江中等专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2012-11-15 一. 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一)专业发展前景 随着<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整机价值链提升工程"."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工程" ...

  • 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 连云港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计划纲要(2011-2015年)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一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和<省政府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07一2010一2020)的通知>苏政发﹝ ...

  •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一)主要任务 1.切实把科学教育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位臵.树立科学教育观,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全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建设实施计划,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把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科学教育的评价机制: ...

  • 素质教育月活动典型经验材料
  • 我校在开展"素质教育月"活动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素质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和管理行为,紧扣"生态与发展"这个活动主题,围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我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工作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 ...

  • 初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 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