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附件:关于成果内容的科学论文

刊登于《高等理科教育》(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2002年第4期(总44期)

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钱伯初

(兰州大学物理系,甘肃 兰州 730001)

摘要:根据空间的欧几里得性质和对称性,分析讨论了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正交分解法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并在很大程度上用逻辑推理导出了这个法则。

关键词:合力,对称性,正交分解

我国当前流行的中学物理教材,大学普通物理教材和力学教材,在开讲之初,都极少谈到物理空间的欧几里得性质和对称性(均匀性,各向同性)。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法则——正交分解法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大学教材中都不予讲述,因为这是中学阶段已经学过的内容。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平行四边形定则作为纯粹的实验定律(但不用“定律”这个词)告知学生,没有讲出任何道理。实验室条件稍好的中学大多安排学生做一个相应的实验,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但因实验精度不高,作过实验仍将信将疑者大有人在。最近几年,本人在兰州大学主讲 “物理学人才基地”力学课。为了使学生重视物理课程,一开始就养成良好习惯,分析物理问题时充分注意问题所特有的对称性,我在第一堂课就讲述本文内容及其思考过程,教学效果很好。现将这项教学研究成果公之于众,敬待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基本思路是从物理空间的欧几里得性质和对称性(均匀性,各向同性)入手,探讨力的合成与分解可能遵循的法则。作为逻辑推理的前提,首先承认以下假设(A )和简单实验事实(B ):

(A )同时作用于一个质点的两个力,就其引起的种种力学效果(静力学的、

动力学的)而言,等价于一个合力。

(B )作用于一个质点的两个方向相同的力,其合力仍沿原方向,大小为二

者之和。

力的方向和大小,用“力线”表示。上述(A )中二力的力线可决定一个

平面,整个物理空间对于这个平面具有左右对称性,因此合力的力线必在此平面内。如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对称性考虑,合力显然为零。再结合实验事实(B ),可知当二力大小不等,方向相反时,合力沿大力方向,大小为二者之差(代数和)。

力的正交分解规律最直接地反映出空间的几何性质对物理规律的制约。下面

试作分析。如图1所示,F x 与F y 正交,其合力为F 。用公式表示,就是

F = Fx + F y ( 1)

上式也可以理解为力F 的正交分解式,即F 可以分解为F x 和F y 。设F 与x 方

向之夹角为θ,则F 与y 方向之夹角为(π/2-θ)。设正交分解的法则(物理规

律)为

F x = F u(θ) , F y = F v(θ) (2) 其中v (θ)= u(π/2-θ) 。u (θ)为θ 之待定连续函数。 在图1中三力线

所决定的平面上,称F 方向为1,其正交方向为2,如图2所示。将F x 及F y 均沿1,2方向作正交分解,沿方向2的分力之和为

F 2 = Fy u (θ)-F x v(θ) = Fvu-Fuv = 0

沿方向1的分力之和应该等于F ,即

F = Fx u (θ)+Fy v(θ)= Fu2 + Fv2

亦即

22θ)θ) u (+ v(=1 (3)

这是正交分解的最本质的一项性质。当θ=0和π/2 ,显然有

u (0)= v(π/2)= 1 v (0)= u (π/2) = 0 (4a )

当 θ=π/4,显然有

u (π/4)= v(π/4)= 1/2 (4b )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例。三个大小相等,夹角互成2π/3 的共点力,力线在同一平

面内。从对称性考虑,合力显然为零。将其中二力按图3所示方向作正交分解,容易得出

u (π/3)= v(π/6)= 1/2 u (π/6)= v(π/3)=

3/2 (4c )

众所周知,由实验确定的力的正交分解法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等价)是

F x = Fcosθ , Fy = Fsinθ (5) 亦即

u (θ)= cosθ , v (θ)= sinθ (6)

它与(3)—(4c )式是一致的。但由(3)—(4c )式还不足以证明(6)式。

众所周知,对于任意角θ ,计算cos θ 和sin θ 的值,并不总是由它们的原始定 义直接计算,而是利用相当于(4a )—(4c )式的特殊角函数值,公式

cos 2 θ+ sin2θ = 1 (7) 以及和角公式

cos (α+β)= cosαcos β-sin αsin β sin(α+β)= sinαcos β+ cos αsin β (8) 与倍角公式(α=β)。以下证明,待定函数u ,v 也有类似的和角公式。对于

任意(α+β)=θ≤π/2,如图4,将F 先沿方向3、4作正交分解,有

F = F3 + F 4 ,

F 3 = F u(α) , F 4 = F v(α)

再将F 3 ,F 4 沿x ,y 方向作正交分解,即得F 沿x 、y 方向的正交分解

F x = F3 u (β)-F 4 v (β)

= F [ u(α)u (β)-v (α)v (β)]

F y = F4 u(β)+F3 v(β)

= F [ v(α)u (β)+u(α)v (β)]

与(2)式比较,即得

u (α+β)= u (α)u (β)-v (α)v (β)

v (α+β)= v(α)u (β)+ u(α)v (β) (9)

它与(8)式完全类似。利用(3)、(4)、(9)式(包括α=β时的倍角公式)就

可对任意θ 角求出u (θ)、v (θ)之值,结果必然与cos θ、sin θ 之值相同,由此可知, u (θ)即 cos θ,v (θ)即sin θ ,(5)式得证。

在正交分解法则(5)式的基础上,即可证明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5,F 1

与F 2为共点力,设其合力为F ,在F 1-F 2 平面上将F 2 沿F 1方向(x 方向)及其垂直方向(y 方向)分解,F 2 的x 方向分力可与F 1 简单相加,于是合力F 的x ,y 分量为

F x = F1 + F2 cosθ , F y = F2 sin θ

按此画出F 的力线,显然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给出的结果相同。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可以互相合成与分解,并且遵守正交分解法则(5)式

的量就是矢量。如本文逻辑可以成立,则相当于证明了,三维欧几里得空间中任何有方向的物理量,如符合(A )、(B )两项前提(名词“力”可以换成别的)就必然是矢量。

y F

F 2x 图1

F 1

图2

4

3图3

图4

y 1x

2

图5

The rule of composition and resolution of concurrent forces

Qian bo-chu

(department of physics , Lanzhou University , Lanzhou Gansu ,730001 , China)

Abstract: The rule of composition and resolution of concurrent forces

(parallelogram rule)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symmetry of Euclid space . And the rule is deduced by logical reasoning.

Key words: resultant force , symmetry ,orthogonal decompositon

附件:关于成果内容的科学论文

刊登于《高等理科教育》(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2002年第4期(总44期)

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钱伯初

(兰州大学物理系,甘肃 兰州 730001)

摘要:根据空间的欧几里得性质和对称性,分析讨论了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正交分解法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并在很大程度上用逻辑推理导出了这个法则。

关键词:合力,对称性,正交分解

我国当前流行的中学物理教材,大学普通物理教材和力学教材,在开讲之初,都极少谈到物理空间的欧几里得性质和对称性(均匀性,各向同性)。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法则——正交分解法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大学教材中都不予讲述,因为这是中学阶段已经学过的内容。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平行四边形定则作为纯粹的实验定律(但不用“定律”这个词)告知学生,没有讲出任何道理。实验室条件稍好的中学大多安排学生做一个相应的实验,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但因实验精度不高,作过实验仍将信将疑者大有人在。最近几年,本人在兰州大学主讲 “物理学人才基地”力学课。为了使学生重视物理课程,一开始就养成良好习惯,分析物理问题时充分注意问题所特有的对称性,我在第一堂课就讲述本文内容及其思考过程,教学效果很好。现将这项教学研究成果公之于众,敬待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基本思路是从物理空间的欧几里得性质和对称性(均匀性,各向同性)入手,探讨力的合成与分解可能遵循的法则。作为逻辑推理的前提,首先承认以下假设(A )和简单实验事实(B ):

(A )同时作用于一个质点的两个力,就其引起的种种力学效果(静力学的、

动力学的)而言,等价于一个合力。

(B )作用于一个质点的两个方向相同的力,其合力仍沿原方向,大小为二

者之和。

力的方向和大小,用“力线”表示。上述(A )中二力的力线可决定一个

平面,整个物理空间对于这个平面具有左右对称性,因此合力的力线必在此平面内。如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对称性考虑,合力显然为零。再结合实验事实(B ),可知当二力大小不等,方向相反时,合力沿大力方向,大小为二者之差(代数和)。

力的正交分解规律最直接地反映出空间的几何性质对物理规律的制约。下面

试作分析。如图1所示,F x 与F y 正交,其合力为F 。用公式表示,就是

F = Fx + F y ( 1)

上式也可以理解为力F 的正交分解式,即F 可以分解为F x 和F y 。设F 与x 方

向之夹角为θ,则F 与y 方向之夹角为(π/2-θ)。设正交分解的法则(物理规

律)为

F x = F u(θ) , F y = F v(θ) (2) 其中v (θ)= u(π/2-θ) 。u (θ)为θ 之待定连续函数。 在图1中三力线

所决定的平面上,称F 方向为1,其正交方向为2,如图2所示。将F x 及F y 均沿1,2方向作正交分解,沿方向2的分力之和为

F 2 = Fy u (θ)-F x v(θ) = Fvu-Fuv = 0

沿方向1的分力之和应该等于F ,即

F = Fx u (θ)+Fy v(θ)= Fu2 + Fv2

亦即

22θ)θ) u (+ v(=1 (3)

这是正交分解的最本质的一项性质。当θ=0和π/2 ,显然有

u (0)= v(π/2)= 1 v (0)= u (π/2) = 0 (4a )

当 θ=π/4,显然有

u (π/4)= v(π/4)= 1/2 (4b )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例。三个大小相等,夹角互成2π/3 的共点力,力线在同一平

面内。从对称性考虑,合力显然为零。将其中二力按图3所示方向作正交分解,容易得出

u (π/3)= v(π/6)= 1/2 u (π/6)= v(π/3)=

3/2 (4c )

众所周知,由实验确定的力的正交分解法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等价)是

F x = Fcosθ , Fy = Fsinθ (5) 亦即

u (θ)= cosθ , v (θ)= sinθ (6)

它与(3)—(4c )式是一致的。但由(3)—(4c )式还不足以证明(6)式。

众所周知,对于任意角θ ,计算cos θ 和sin θ 的值,并不总是由它们的原始定 义直接计算,而是利用相当于(4a )—(4c )式的特殊角函数值,公式

cos 2 θ+ sin2θ = 1 (7) 以及和角公式

cos (α+β)= cosαcos β-sin αsin β sin(α+β)= sinαcos β+ cos αsin β (8) 与倍角公式(α=β)。以下证明,待定函数u ,v 也有类似的和角公式。对于

任意(α+β)=θ≤π/2,如图4,将F 先沿方向3、4作正交分解,有

F = F3 + F 4 ,

F 3 = F u(α) , F 4 = F v(α)

再将F 3 ,F 4 沿x ,y 方向作正交分解,即得F 沿x 、y 方向的正交分解

F x = F3 u (β)-F 4 v (β)

= F [ u(α)u (β)-v (α)v (β)]

F y = F4 u(β)+F3 v(β)

= F [ v(α)u (β)+u(α)v (β)]

与(2)式比较,即得

u (α+β)= u (α)u (β)-v (α)v (β)

v (α+β)= v(α)u (β)+ u(α)v (β) (9)

它与(8)式完全类似。利用(3)、(4)、(9)式(包括α=β时的倍角公式)就

可对任意θ 角求出u (θ)、v (θ)之值,结果必然与cos θ、sin θ 之值相同,由此可知, u (θ)即 cos θ,v (θ)即sin θ ,(5)式得证。

在正交分解法则(5)式的基础上,即可证明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5,F 1

与F 2为共点力,设其合力为F ,在F 1-F 2 平面上将F 2 沿F 1方向(x 方向)及其垂直方向(y 方向)分解,F 2 的x 方向分力可与F 1 简单相加,于是合力F 的x ,y 分量为

F x = F1 + F2 cosθ , F y = F2 sin θ

按此画出F 的力线,显然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给出的结果相同。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可以互相合成与分解,并且遵守正交分解法则(5)式

的量就是矢量。如本文逻辑可以成立,则相当于证明了,三维欧几里得空间中任何有方向的物理量,如符合(A )、(B )两项前提(名词“力”可以换成别的)就必然是矢量。

y F

F 2x 图1

F 1

图2

4

3图3

图4

y 1x

2

图5

The rule of composition and resolution of concurrent forces

Qian bo-chu

(department of physics , Lanzhou University , Lanzhou Gansu ,730001 , China)

Abstract: The rule of composition and resolution of concurrent forces

(parallelogram rule)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symmetry of Euclid space . And the rule is deduced by logical reasoning.

Key words: resultant force , symmetry ,orthogonal decompositon


相关内容

  • 教案力的分解
  • 2.6力的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力的合成的知识基础上,正确理解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的含义. 2.掌握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互成角度分力的方法.重点掌握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方向的原则. 3.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练习过度到探 ...

  • 高中物理教案
  • 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第4节力的合成>教案 合作组成员 王文祥 赵西耕 张坤 韩峰 [主题]第3章 第4节力的合成(1课时)  高一第一学期物理必修1 [课程标准]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内容及学情分析 ...

  • 专题:力的合成与分解
  • 专题二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力的合成 一.合力与分力 1.定义: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分力.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a.合力与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即分力与合力虽然不同时作用在物体上,但可以相互替代,能够相互替代的条件是分力和 ...

  • 物理教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 [物理教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对多个具体运动的演示及分析,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合.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不互相影响. 2.利用矢量合成的原理,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具体情况,会用作图法.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位移.速度合成和分解的问题.能力目标 培养学 ...

  • 第二章力学基础知识
  • 第二章:起重力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力的基本概念 一.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变形.这种作用一是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称为力的外效应:另一种是使物体产生变形,称为力的内效应.当某一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物体对它施加作用,对于 ...

  • 高一物理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 第2节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课前感知} 叫做合运动. 叫做运动的分解. 3.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 4.一个物体参与两个分运动,其合运动的性质取决于两个分运动的和 5.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特征是:________, _________. {超越课堂} [基础巩固] 1.关于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 ...

  • 教学反思2(史自云)
  • <力的分解>教学过程与反思 --葛洲坝中学 史自云 针对参加宜昌市物理"课内比教学"比赛课题--<力的分解>,做出以下教学反思! "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体现分与合的辩证关系,"分"与" ...

  • [3.4力的合成]教案
  • 力的合成 一.合力与分力 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 在之前的学习中呢,我们知道了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那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那现在桌子上放着一个杯子,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个杯子的受力情况 ...

  •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分解和合成
  •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和分解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和分解. 2. 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含义和使用方法,会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 3. 会进行受力分析,会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力的平衡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什么是等效替代法. 2. 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