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角度谈 "李约瑟难题"

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角度谈 “李约瑟难题”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经出现过光辉灿烂的发展时期,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世界所公认的。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 ,1900-1995)在其编著的15卷《》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是长期以来中外学者都在研究探索又众说纷纭的问题,与中国著名科学泰斗钱学森曾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同是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关怀。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当然是社会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没有为人们研究自然、发展工业和科学技术、实验科学方法的产生提供条件和技术手段。但同时,也有中国传统文化内在机制方面的原因,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分析兼对李约瑟难题的求解

(一) 混沌的整体性。这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是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而不太注重事物的内部结构,以求得天、地、人、物的和谐统一的古朴的系统思维,其特点集中表现为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这一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种混沌的整体思维方式也有其不足,具体表现在:1、首先它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种性质,但却是靠直觉笼统地把握的,由于它不是建立在对自然界整体分割、解剖、实验的基础上,因此它的认识程度远不够精确和严密,自然界的总联系在细节上还不可能得到科学的说明。中国古代整体思维由于没有走到以分析细节为主的近代思维方式这一步,因此也就不可能使科学在近代发生突破性的飞跃了。2、这种混沌的整体思维方式是有机的整体思维方式,它把人和自然界看作一个互相对应的有机整体。这种思维方式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人即主体自我就是宇宙的中心(不是人类中心论) ,人的存在就是世界的根本存在。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把古代中国人局限在超越的反思中,把兴趣和注意中心偏于人和人事一面,从而堵塞了探索自然的外在超越之路,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衰落的深刻原因。

(二) 和谐的辩证性。从思维定势来看,和谐的辩证性是中国传统思维运行的主要指向。指的是中国传统思维普于把握对立面中的统一和统一中的对立面。这种辩证法一方面表明了事物发展的有序化原则,另一方面却又是一个以追求和解、协调、统一为目的的封闭循环系统。在辩证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古代中国人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特别在中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日的成绩。然而这种和谐的辩证性本身就有两个缺陷:1、追求和谐统一的方式,即通过对立面的调谐,达到统一。这铸成了中华民族守旧的民旅性格和缺少进取、创新的民族精神。2、是讲究中庸的思维方式已沉积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这一心理结构的影响下,中庸无为,中正持平、均衡保守、不思进取、循规蹈矩,成了中华民族的典型性格。中庸思维给中华民族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种思维范式,限制了充满生机的激情和行动,导致中华民族缺乏奋力拼搏、积极创新的民族精神。这也是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在近代衰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 直觉性。直觉思维是贯穿于中国哲学史始终、并为大多数哲学家所采取

的思维方式。它通过直觉判断、想象、类比、突发等形成直觉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意会和体悟。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直觉的作用是逻辑思维所不能代替的。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所取得的许多重大成就很多就与之有关。如冶炼技术、地动仪、水利与桥梁工程、火药制造、造纸术等等。但是,直觉思维也有自己明显的缺点:首先,由于它不追求概念间的确定性,因而导致概念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以这些概念为构架的整个理论体系的不确定性或模糊性。其次,由于中国古代哲学家毕竟是重德性轻知性,与此联系的是重直观轻逻辑,对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体系构造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精深的研究。这样就使得古代中国人对事物缺乏精确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由于我国古代缺乏实证科学,缺乏严密的逻辑分析和精密的科学方法,以至自然科学在中国长久停滞在神秘经验论水平。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说有利于技术的发展,但对于科学的发展却是不利的,因而,古代中国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并且西方出现了使科学发生巨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中国则正如李约瑟所言,“未能发展商业的以及后来的工业的资本主义”,导致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属于农业社会的传统思维方式上,使得科学没有突破传统科学的范围,没有把古代的科学技术推进到属于工业文明的近代科学,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在近代落后于西方了。

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角度谈 “李约瑟难题”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经出现过光辉灿烂的发展时期,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世界所公认的。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 ,1900-1995)在其编著的15卷《》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是长期以来中外学者都在研究探索又众说纷纭的问题,与中国著名科学泰斗钱学森曾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同是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关怀。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当然是社会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没有为人们研究自然、发展工业和科学技术、实验科学方法的产生提供条件和技术手段。但同时,也有中国传统文化内在机制方面的原因,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分析兼对李约瑟难题的求解

(一) 混沌的整体性。这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是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而不太注重事物的内部结构,以求得天、地、人、物的和谐统一的古朴的系统思维,其特点集中表现为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这一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种混沌的整体思维方式也有其不足,具体表现在:1、首先它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种性质,但却是靠直觉笼统地把握的,由于它不是建立在对自然界整体分割、解剖、实验的基础上,因此它的认识程度远不够精确和严密,自然界的总联系在细节上还不可能得到科学的说明。中国古代整体思维由于没有走到以分析细节为主的近代思维方式这一步,因此也就不可能使科学在近代发生突破性的飞跃了。2、这种混沌的整体思维方式是有机的整体思维方式,它把人和自然界看作一个互相对应的有机整体。这种思维方式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人即主体自我就是宇宙的中心(不是人类中心论) ,人的存在就是世界的根本存在。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把古代中国人局限在超越的反思中,把兴趣和注意中心偏于人和人事一面,从而堵塞了探索自然的外在超越之路,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在近代衰落的深刻原因。

(二) 和谐的辩证性。从思维定势来看,和谐的辩证性是中国传统思维运行的主要指向。指的是中国传统思维普于把握对立面中的统一和统一中的对立面。这种辩证法一方面表明了事物发展的有序化原则,另一方面却又是一个以追求和解、协调、统一为目的的封闭循环系统。在辩证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古代中国人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特别在中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日的成绩。然而这种和谐的辩证性本身就有两个缺陷:1、追求和谐统一的方式,即通过对立面的调谐,达到统一。这铸成了中华民族守旧的民旅性格和缺少进取、创新的民族精神。2、是讲究中庸的思维方式已沉积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这一心理结构的影响下,中庸无为,中正持平、均衡保守、不思进取、循规蹈矩,成了中华民族的典型性格。中庸思维给中华民族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种思维范式,限制了充满生机的激情和行动,导致中华民族缺乏奋力拼搏、积极创新的民族精神。这也是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在近代衰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 直觉性。直觉思维是贯穿于中国哲学史始终、并为大多数哲学家所采取

的思维方式。它通过直觉判断、想象、类比、突发等形成直觉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意会和体悟。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直觉的作用是逻辑思维所不能代替的。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所取得的许多重大成就很多就与之有关。如冶炼技术、地动仪、水利与桥梁工程、火药制造、造纸术等等。但是,直觉思维也有自己明显的缺点:首先,由于它不追求概念间的确定性,因而导致概念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以这些概念为构架的整个理论体系的不确定性或模糊性。其次,由于中国古代哲学家毕竟是重德性轻知性,与此联系的是重直观轻逻辑,对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体系构造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精深的研究。这样就使得古代中国人对事物缺乏精确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由于我国古代缺乏实证科学,缺乏严密的逻辑分析和精密的科学方法,以至自然科学在中国长久停滞在神秘经验论水平。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说有利于技术的发展,但对于科学的发展却是不利的,因而,古代中国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并且西方出现了使科学发生巨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中国则正如李约瑟所言,“未能发展商业的以及后来的工业的资本主义”,导致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属于农业社会的传统思维方式上,使得科学没有突破传统科学的范围,没有把古代的科学技术推进到属于工业文明的近代科学,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在近代落后于西方了。


相关内容

  • 从思维方式角度谈"李约瑟难题"
  • 摘 要:李约瑟的巨著<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使中国人对科学与工艺方面的成就,以及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大白于世,然而由于他对"科学"与"技术"的分际不清引发了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长久的讨论.要回答这一难题,首先必须厘清"科学& ...

  • 试解"李约瑟之谜"
  • 试解"李约瑟之谜" 作者:逯妍 来源:<学理论·中>2015年第06期 摘 要:李约瑟之谜的提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李约瑟之谜"的定义出发,从古代科学和近代科学产生的途径及研究人员入手,对李约瑟之谜进 ...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回顾与思考12(正式)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回顾与思考 摘 要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知识经济已逐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在近代科学技术的作用下,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形态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史为鉴,深刻反思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探寻其成长.辉煌与衰落的内外在原因,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的振兴与发展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 ...

  • 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与引申v1.1
  • 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与引申 吴超 摘 要 结合对李约瑟难题解答提出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力和善待自然的科技两 个概念,并运用Logistic生长曲阐述了对立统一的转换,得出了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必然重新站回世界前列的结论.最后提出中国目前教育思路在于从小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同的树木在幼年时需要不同的肥料 ...

  • 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与引申
  • 李约瑟难题的解答与引申 吴超 摘 要 结合对李约瑟难题解答提出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力和善待自然的科技两 个概念,并运用Logistic生长曲阐述了对立统一的转换,得出了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必然重新站回世界前列的结论.最后提出中国目前教育思路在于从小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同的树木在幼年时需要不同性质的肥料 ...

  • 李约瑟问题对中国的启示
  • 李约瑟问题 摘要:李约瑟问题是对中国5000年发展中的问题的深入探究,其中的一些问题依旧影响着现代中国的发展.所以本文从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发展的纵向和横向对比中,寻找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的原因.本文主要从教育和政治环境两方面探究,认为中国发展应该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消除教育体制中影响科技创新的消极因素. ...

  •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何在
  •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何在 摘要:本文阐述了李约瑟难题的现代启示,认为造成李约瑟难题的一些因素至今仍然在阻碍中国科技发展,提出应突破"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消除教育体制中影响科技创新的消极因素.加强学术交流从而实现中国科技的早日腾飞.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体 ...

  • 思维的价值(1)
  • 思维的价值 前 言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从头到脚. 思维模式不同,导致目的不同,路径不同,方法不同,结果必然天壤之别.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从明末清初开始,我国科技渐渐落伍了 ...

  •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感想
  •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感想 临床七班 第一组 马冬梅 初听说李约瑟难题,便引起了我极大地兴趣.因为其一他谈论的问题很大,是探求一个很大很古老的国家的兴衰原因,另一个是因为他是一个外国人,由衷的赞叹我们国家曾经的辉煌与灿烂,心中难免有点窃喜,不能自已的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可是细细品味,这个"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