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后进生”
北流市大伦镇冲表小学 周老师
刚踏上教师这个行业时,并不是太了解所谓的“后进生”,我以为后进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差生”,只是因为他个人懒而不愿学习,所以在刚开始时,我对待这些学生的教导都是有关这些思想:某某不能这么懒,知道你父母在外打工多辛苦吗;某某你这样做,你以后工作也会养成这么懒的习惯等等,可是后来慢慢的发现,其实“后进生”并不是我认为的这么单一。
一、后进生的界定
所谓的“后进生”,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这样的,“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常常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需要强调的是后进生不是指某些遗传或生理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轻微失调等等儿童,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反社会”的“问题儿童”,主要指教育的教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
二、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就先要正确分析后进生的成因,以前我只是单纯的认为是学生自己太懒了,于是都是苦口婆心的对他们说要努力啦,不然对不起父母等等,到后来,慢慢发现原因并不只是这个,要深入去了解这些学生,才会发现原因是各方面的。
(一)家庭方面
家庭方面是后进生形成的最重要原因。特别是我们这种农村学校尤为明显,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大部分是跟爷爷奶奶生活,也有一些是跟外婆外公叔叔婶婶生活,而这些亲人只是起到一个简单的监护作用,吃饱穿暖,不出意外则可,对于为人教育及学习就有所缺乏,且据了解到的,现在的小孩根本不理睬老人说的话,更别说学习了。我了解的一个学生,单亲,父亲在外长期打工,在家跟叔叔婶婶家,每个月只是固定寄一些钱回来,这个学生根本没人管的听,来学校经常违反纪律,不学习,放学后经常到处去玩,也不按时回家,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大班教学的潜在影响。班级人数太多,教师在课堂上难以照顾到全部学生,课后工作多,无形中忽略了一些学生,慢慢地落后,成为后进生。
2.教师偏爱优生而造就了更多的后进生。由于当今我国的教育并没彻底地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来,小学、初中教育仍围绕着升学这一指挥棒转。分数不仅成了学生的命根,也成了教师的命根、学校的命根。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和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放弃一些基础差的学生的教育。而那部分学生因为老师的忽视也越来越找不到信心,进而更不想学。
3.班级文化氛围的影响。乡村学校活动少,除了学校,学生施展的舞台比较少,而学习几乎成了判定学生好差的唯一的标准,学习好坏的标准,就是分数。
而且活动少,一些学生就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课堂上,纪律散漫。
(三)教师原因
刚开始站在三尺讲台,有很多的不足,对待这种现象不懂得怎么处理,所以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四)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自觉、不主动,不完成作业;学生学习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主动向其他同学、老师请教,不愿思考;学习没有成就感,困难堆积越来越多,就没有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三、转化措施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一番话,使我了领悟到,要教育好这部分后进生,需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交朋友,真正的了解他们。
1.加强学校联系。刚带这个班的时候,作业的缺交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周末作业。星期一早上来学校,抄作业的大有人在,刚开始只是我在学校找没完成作业的利用下课时间补写,可是发现在学校的作业完成了,可是一回家的作业,还是不做,后来我就尝试与家长联系沟通,让家长帮监督,这样持续一段时间,不完成作业的情况逐渐好转,到现在基本都能按时交作业。
2.创造一个民主、平等、互帮互助的班级文化氛围。相信很多老师都会有这种感触,一有什么问题时,班上的同学都会推给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就认为他们是什么都会的,就像我上课时,我问道谁来回答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不举手,也不思考,就说彭曼玲,彭曼玲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上课都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所以他们也养成这个习惯。有些同学就自己认为是不会,是差生,应该由那些学习好的来回答,这样无形就造成他们一个懒惰没自信。于是,我为了扭转这种情况,我尝试通过设置很多班干职务来让班上的学生去完成,每个班干我都设两名同学,轮周或者分职责去管理,这样让他们感觉大家都是一样的,平等的,并不是说只有学习好的才可以做一些事。
3.经常与任课教师联系,提出一致的教育要求,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发挥任课教师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积极性和特殊性。
4.真心关怀、主动接近、宽容接纳。以前只是一味的进行说服教育,但是效果并不大,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对待这些后进生还是要从爱心、关怀、理解入手,有些学生就是不自觉就去违反纪律,就是不完成作业,这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分析这个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尝试去深入接触了解他,然后再进行交流。
5.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我们总容易犯这种错误,好的学生表扬,差的学生批评,这样无形造成他们自信心不足。从一个后进生角度来看,从小到大,也许从老师那里乃至亲人受到的批评远远多于表扬,如果一个人一直面对的都是批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反感麻木,所以,如果想转化后进生,表扬、肯定、鼓励的话语就会起到一个关键的影响,我们总是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美,而有时往往自己却忽视了。我们只要发现学生有一点点进步了,就应该及
时进行表扬。
要做好后进生这个工作,需要长期的坚持,始终相信做老师的要需要付出爱心,与学生一起成长。
如何对待“后进生”
北流市大伦镇冲表小学 周老师
刚踏上教师这个行业时,并不是太了解所谓的“后进生”,我以为后进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差生”,只是因为他个人懒而不愿学习,所以在刚开始时,我对待这些学生的教导都是有关这些思想:某某不能这么懒,知道你父母在外打工多辛苦吗;某某你这样做,你以后工作也会养成这么懒的习惯等等,可是后来慢慢的发现,其实“后进生”并不是我认为的这么单一。
一、后进生的界定
所谓的“后进生”,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这样的,“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常常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需要强调的是后进生不是指某些遗传或生理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轻微失调等等儿童,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反社会”的“问题儿童”,主要指教育的教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
二、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就先要正确分析后进生的成因,以前我只是单纯的认为是学生自己太懒了,于是都是苦口婆心的对他们说要努力啦,不然对不起父母等等,到后来,慢慢发现原因并不只是这个,要深入去了解这些学生,才会发现原因是各方面的。
(一)家庭方面
家庭方面是后进生形成的最重要原因。特别是我们这种农村学校尤为明显,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大部分是跟爷爷奶奶生活,也有一些是跟外婆外公叔叔婶婶生活,而这些亲人只是起到一个简单的监护作用,吃饱穿暖,不出意外则可,对于为人教育及学习就有所缺乏,且据了解到的,现在的小孩根本不理睬老人说的话,更别说学习了。我了解的一个学生,单亲,父亲在外长期打工,在家跟叔叔婶婶家,每个月只是固定寄一些钱回来,这个学生根本没人管的听,来学校经常违反纪律,不学习,放学后经常到处去玩,也不按时回家,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大班教学的潜在影响。班级人数太多,教师在课堂上难以照顾到全部学生,课后工作多,无形中忽略了一些学生,慢慢地落后,成为后进生。
2.教师偏爱优生而造就了更多的后进生。由于当今我国的教育并没彻底地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来,小学、初中教育仍围绕着升学这一指挥棒转。分数不仅成了学生的命根,也成了教师的命根、学校的命根。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和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放弃一些基础差的学生的教育。而那部分学生因为老师的忽视也越来越找不到信心,进而更不想学。
3.班级文化氛围的影响。乡村学校活动少,除了学校,学生施展的舞台比较少,而学习几乎成了判定学生好差的唯一的标准,学习好坏的标准,就是分数。
而且活动少,一些学生就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课堂上,纪律散漫。
(三)教师原因
刚开始站在三尺讲台,有很多的不足,对待这种现象不懂得怎么处理,所以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四)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自觉、不主动,不完成作业;学生学习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主动向其他同学、老师请教,不愿思考;学习没有成就感,困难堆积越来越多,就没有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三、转化措施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一番话,使我了领悟到,要教育好这部分后进生,需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交朋友,真正的了解他们。
1.加强学校联系。刚带这个班的时候,作业的缺交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周末作业。星期一早上来学校,抄作业的大有人在,刚开始只是我在学校找没完成作业的利用下课时间补写,可是发现在学校的作业完成了,可是一回家的作业,还是不做,后来我就尝试与家长联系沟通,让家长帮监督,这样持续一段时间,不完成作业的情况逐渐好转,到现在基本都能按时交作业。
2.创造一个民主、平等、互帮互助的班级文化氛围。相信很多老师都会有这种感触,一有什么问题时,班上的同学都会推给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就认为他们是什么都会的,就像我上课时,我问道谁来回答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不举手,也不思考,就说彭曼玲,彭曼玲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上课都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所以他们也养成这个习惯。有些同学就自己认为是不会,是差生,应该由那些学习好的来回答,这样无形就造成他们一个懒惰没自信。于是,我为了扭转这种情况,我尝试通过设置很多班干职务来让班上的学生去完成,每个班干我都设两名同学,轮周或者分职责去管理,这样让他们感觉大家都是一样的,平等的,并不是说只有学习好的才可以做一些事。
3.经常与任课教师联系,提出一致的教育要求,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发挥任课教师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积极性和特殊性。
4.真心关怀、主动接近、宽容接纳。以前只是一味的进行说服教育,但是效果并不大,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对待这些后进生还是要从爱心、关怀、理解入手,有些学生就是不自觉就去违反纪律,就是不完成作业,这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分析这个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尝试去深入接触了解他,然后再进行交流。
5.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我们总容易犯这种错误,好的学生表扬,差的学生批评,这样无形造成他们自信心不足。从一个后进生角度来看,从小到大,也许从老师那里乃至亲人受到的批评远远多于表扬,如果一个人一直面对的都是批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反感麻木,所以,如果想转化后进生,表扬、肯定、鼓励的话语就会起到一个关键的影响,我们总是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美,而有时往往自己却忽视了。我们只要发现学生有一点点进步了,就应该及
时进行表扬。
要做好后进生这个工作,需要长期的坚持,始终相信做老师的要需要付出爱心,与学生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