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中大学生集体责任感内涵的思考

和谐社会中大学生集体责任感内涵的思考

摘 要:传统性的消解和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带来各种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冲突,这使我国传统的以弘扬集体主义为宗旨的高校德育工作遭遇了时代性的难题。很多调查研究显示: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自我,普遍缺乏集体责任感。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传统的集体主义进行了反思,确立了集体主义和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内涵。

关键词:集体主义;集体责任感;社会转型;和谐社会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急剧的社会变迁带来了文化的冲突,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不确定的态势。一些调查研究告诉我们: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彰显自我。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中国,一直都很重视集体主义的道德教育,因此,从理论上讲,当代大学生应不缺乏集体主义精神。与基础教育中的青少年相比,大学生个性张扬的空间更大,他们的所作所为更能说明当代青少年道德状况的真实性。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传统的集体责任感等德育目标并没有在当代青少年身上得到完全的实现。

是当代社会不需要集体主义了吗?还是我们的集体主义道德目标或集体主义的培养方法已不适应于当代青少年的个体的心理规律和突出主体的现代社会?恩格斯说:“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本文认为,在当前构建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和谐社会背景下,应对传统的集体主义进行反思,确立符合和谐社会特征的集体责任感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对大学生的集体责任感状况进行客观评判,从而提出培养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的有效方法。

一、对传统集体主义的反思 对包括集体责任感在内的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产生担忧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是我国改革开 放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各种变化所引起的必然思考。1989年进行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 ”规划课题“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想及教育研究”就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 论和方法对此展开了深刻的剖析。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人生道德理想建构 与追求中存在诸多迷惘和困惑,研究进一步指出,“当代”大学生在人生道德实践中之所以 “拒斥”集体主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种集体主义本身是不合理的。亦即是说,他们 并不拒斥、否定和批判真正意义上的集体主义。应扬弃虚假的集体主义,弘扬“合理的”的 集体主义。

应该说,上述研究为以后关于集体责任感的研究提出了关键性的问题:在中国的社会转 型期,人们关于集体主义的道德困惑为什么会存在?何谓虚假的集体主义?合理的集体主义 应具备怎样的特征?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追溯集体主义的来源。

二、和谐社会集体主义内涵的思考

摆在我们面前关键的问题是:集体主义的内涵应该怎样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适时地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真正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权力与公共权利良性互动的社会,是国家的行政管理与公民个人的自主管理相统一的社会。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作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 “八荣八耻”,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要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第四代领导人不仅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人民构建一个抽象意义上 的集体——和谐社会,还为此制定了与时俱进的集体主义新规范。它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宗旨,而且因在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制度上更加切合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传统体制下虚幻的集体转变为真正体现人民个人和整体利益的具体形式的集体。

集体主义的发展给我们启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不可能无视本国的文化土壤而走个人主义 的道路,更不可能重蹈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极端利己主义的覆辙。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 识到并在措施上做到,公有制之“公”,必须是劳动者真正的自由联合体,并最大限度地为 最大多数的劳动者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而不是阻碍个人利益实现的虚幻共 同体。这样的集体主义才能真正使个人在通过自主性劳动满足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创造了集 体的利益。无疑,和谐社会中这一新的集体主义的实施进程中必将遭遇难题,但经过无数次 螺旋上升后,共产主义的集体终究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三、和谐社会中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的界定

目前,很多调查显示了相似的结果: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主要表现为:重个人需要轻社会需要;重功利轻道义;重物质需要的满足轻精神境界的升华;重索取轻奉献。我们认为,对这一结论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正如上文中的讨论,对和谐社会中集体主义内涵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对集体责任感的理解也存在误区。因而导致在大学生集体责任感评判标准上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评判标准过时;第二,评判标准绝对化;第三,评判标准过高;第四,评判标准脱离实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和谐社会中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内涵作出科学的界定。

什么是责任感?理论界说法不一,某些倾向于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分析哲学家主张,责任感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心理现象,而只是在一定的语境下的词语的特殊用法。他们认为责任感无非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行为倾向;

大多数现象学家则认为,责任感是真实的意识现象,因为它们是可以被直接感知到的。 另有学者认为:“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责任中所作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不同态度的情感体验。”

西方一些心理学者把责任感看成是一项重要的道德品质。如班杜拉、柯尔伯格、麦克唐纳等人认为,责任感这一概念指的是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已的行为后果,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能在此基础上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本文倾向于把责任感归为道德品质的范畴。责任感涉及的主体和客体有很多方面,因此,有很多种分类。很多研究通常根据责任对象将责任感分成对个人的责任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鉴于马克思主义对集体主义的分析,集体的范畴相当于整体或社会范畴,有抽象和具体之分,因此,本文所探讨的集体责任感指的是与个人责任感相对的概念,它是集体主义原则在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所重视的重要道德品质,集体责任感具有丰富的结构,它以集体主义观念为核心、伴随着相应的集体主义情感,通过集体主义行为表现出来。集体责任感的上述三个组成部分协调一致,缺一不可,因此共同构成了个体稳定的心理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集体主义观念不等同于集体主义认识,集体主义认识是指对集体主义知识的认知,它是集体主义观念形成的基础。然而,仅有认识还是不够的,集体主义认识还需经过内化上升为集体主义观念,评价的标准是个体是否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只有当个体对集

体主义有了充分的认识,无论自己或别人执行时能产生相应的荣耀感时,或者从反面来看,当自己或别人做了违背了集体主义的行为时能产生相应的羞愧感,才意味着对集体主义的认识已转化为集体主义观念。因此,集体责任感的形成必须经过内化的过程由对集体主义规范的“他律”转为“自律”。而且,和其他的道德品质一样,集体责任感必然和道德意志联系起来,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是它的重要品质。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应该以符合和谐社会的集体主义道德为原则,伴随着社会主义荣辱感,通过集体主义行为表现出来。对于大学生而言,抽象的集体就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和谐社会,而具体的集体则来自于国家、社会、单位、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社团等与大学生有关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群体。

和谐社会背景下集体责任感的界定为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张应抗. 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想及教育研究[A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公报[C ]. 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3]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M ]. 北京:学林出版社,1987.

[4]李忠杰. 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七大主题[J ]. 中国教育报,2007,(10).

和谐社会中大学生集体责任感内涵的思考

摘 要:传统性的消解和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带来各种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冲突,这使我国传统的以弘扬集体主义为宗旨的高校德育工作遭遇了时代性的难题。很多调查研究显示: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自我,普遍缺乏集体责任感。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传统的集体主义进行了反思,确立了集体主义和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内涵。

关键词:集体主义;集体责任感;社会转型;和谐社会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急剧的社会变迁带来了文化的冲突,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不确定的态势。一些调查研究告诉我们: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彰显自我。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中国,一直都很重视集体主义的道德教育,因此,从理论上讲,当代大学生应不缺乏集体主义精神。与基础教育中的青少年相比,大学生个性张扬的空间更大,他们的所作所为更能说明当代青少年道德状况的真实性。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传统的集体责任感等德育目标并没有在当代青少年身上得到完全的实现。

是当代社会不需要集体主义了吗?还是我们的集体主义道德目标或集体主义的培养方法已不适应于当代青少年的个体的心理规律和突出主体的现代社会?恩格斯说:“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本文认为,在当前构建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和谐社会背景下,应对传统的集体主义进行反思,确立符合和谐社会特征的集体责任感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对大学生的集体责任感状况进行客观评判,从而提出培养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的有效方法。

一、对传统集体主义的反思 对包括集体责任感在内的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产生担忧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是我国改革开 放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各种变化所引起的必然思考。1989年进行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 ”规划课题“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想及教育研究”就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 论和方法对此展开了深刻的剖析。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人生道德理想建构 与追求中存在诸多迷惘和困惑,研究进一步指出,“当代”大学生在人生道德实践中之所以 “拒斥”集体主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种集体主义本身是不合理的。亦即是说,他们 并不拒斥、否定和批判真正意义上的集体主义。应扬弃虚假的集体主义,弘扬“合理的”的 集体主义。

应该说,上述研究为以后关于集体责任感的研究提出了关键性的问题:在中国的社会转 型期,人们关于集体主义的道德困惑为什么会存在?何谓虚假的集体主义?合理的集体主义 应具备怎样的特征?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追溯集体主义的来源。

二、和谐社会集体主义内涵的思考

摆在我们面前关键的问题是:集体主义的内涵应该怎样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适时地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真正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权力与公共权利良性互动的社会,是国家的行政管理与公民个人的自主管理相统一的社会。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作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 “八荣八耻”,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要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第四代领导人不仅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人民构建一个抽象意义上 的集体——和谐社会,还为此制定了与时俱进的集体主义新规范。它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宗旨,而且因在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制度上更加切合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传统体制下虚幻的集体转变为真正体现人民个人和整体利益的具体形式的集体。

集体主义的发展给我们启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不可能无视本国的文化土壤而走个人主义 的道路,更不可能重蹈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极端利己主义的覆辙。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 识到并在措施上做到,公有制之“公”,必须是劳动者真正的自由联合体,并最大限度地为 最大多数的劳动者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而不是阻碍个人利益实现的虚幻共 同体。这样的集体主义才能真正使个人在通过自主性劳动满足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创造了集 体的利益。无疑,和谐社会中这一新的集体主义的实施进程中必将遭遇难题,但经过无数次 螺旋上升后,共产主义的集体终究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三、和谐社会中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的界定

目前,很多调查显示了相似的结果: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主要表现为:重个人需要轻社会需要;重功利轻道义;重物质需要的满足轻精神境界的升华;重索取轻奉献。我们认为,对这一结论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正如上文中的讨论,对和谐社会中集体主义内涵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对集体责任感的理解也存在误区。因而导致在大学生集体责任感评判标准上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评判标准过时;第二,评判标准绝对化;第三,评判标准过高;第四,评判标准脱离实际。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和谐社会中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内涵作出科学的界定。

什么是责任感?理论界说法不一,某些倾向于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分析哲学家主张,责任感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心理现象,而只是在一定的语境下的词语的特殊用法。他们认为责任感无非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行为倾向;

大多数现象学家则认为,责任感是真实的意识现象,因为它们是可以被直接感知到的。 另有学者认为:“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责任中所作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不同态度的情感体验。”

西方一些心理学者把责任感看成是一项重要的道德品质。如班杜拉、柯尔伯格、麦克唐纳等人认为,责任感这一概念指的是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已的行为后果,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能在此基础上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本文倾向于把责任感归为道德品质的范畴。责任感涉及的主体和客体有很多方面,因此,有很多种分类。很多研究通常根据责任对象将责任感分成对个人的责任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鉴于马克思主义对集体主义的分析,集体的范畴相当于整体或社会范畴,有抽象和具体之分,因此,本文所探讨的集体责任感指的是与个人责任感相对的概念,它是集体主义原则在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所重视的重要道德品质,集体责任感具有丰富的结构,它以集体主义观念为核心、伴随着相应的集体主义情感,通过集体主义行为表现出来。集体责任感的上述三个组成部分协调一致,缺一不可,因此共同构成了个体稳定的心理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集体主义观念不等同于集体主义认识,集体主义认识是指对集体主义知识的认知,它是集体主义观念形成的基础。然而,仅有认识还是不够的,集体主义认识还需经过内化上升为集体主义观念,评价的标准是个体是否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只有当个体对集

体主义有了充分的认识,无论自己或别人执行时能产生相应的荣耀感时,或者从反面来看,当自己或别人做了违背了集体主义的行为时能产生相应的羞愧感,才意味着对集体主义的认识已转化为集体主义观念。因此,集体责任感的形成必须经过内化的过程由对集体主义规范的“他律”转为“自律”。而且,和其他的道德品质一样,集体责任感必然和道德意志联系起来,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是它的重要品质。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应该以符合和谐社会的集体主义道德为原则,伴随着社会主义荣辱感,通过集体主义行为表现出来。对于大学生而言,抽象的集体就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和谐社会,而具体的集体则来自于国家、社会、单位、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社团等与大学生有关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群体。

和谐社会背景下集体责任感的界定为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张应抗. 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想及教育研究[A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公报[C ]. 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3]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M ]. 北京:学林出版社,1987.

[4]李忠杰. 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七大主题[J ]. 中国教育报,2007,(10).


相关内容

  • 企业文化之中山大学校训
  • 中山大学校训: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中大校训体现的价值观念 中大校训意义:中山大学校训原文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其含义为: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现代意义:是中山先生告诫学生的"革 ...

  • 论在志愿服务中的大学生志愿者自我认知教育
  • 摘 要: 在志愿服务的环境和氛围中,大学生志愿者的自我认知教育,实际上是在志愿实践过程当中,大学生个体不断力求了解自身的某种内省斗争,以及自我内省的过程,以期对外在物质的"我"和内在精神的"我"达到某种程度的转变或改变教育.大学生志愿者借志愿行动,在社会.政治 ...

  • 雁阵效应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 GUANLITANSUO管理探索 雁阵效应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刘晓麟 [摘要]班级作为学校的细胞,其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雁阵是动物界中的正常现象,通过观察.思考雁阵,我们从中获得很多收益,并为班级管理提供新的管理思路.本文 ...

  • 2017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
  • 2017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赏析意蕴,领悟作品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会中 ...

  • 如何创建温馨教室
  • 如何创建温馨教室 创建"和谐校园"在当下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使我们的教师对温 馨教室的创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下面就温馨教室的创建要素.基本原则.评价标准.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建设策略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给我们的教师有所启迪. 一."温馨教室&quo ...

  • 雨雪风霜话秋白
  • 盲动:与罗明那兹搭档 斯大林1927年7月9日在致莫洛托夫信中写道:"现在到了着手在中共中央.中央各部.每个省的地方组织.地区组织各部.共青团.中央农民部.中央军事部.中央机关.中国总工会认真建立党务顾问制度的时候了.""让所有党务顾问在工作中形成一个整体,受中央总顾问 ...

  • [行道树][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
  • 许子芬 2004-8-28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②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③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④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重点: ①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 ...

  • 对高职院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思考
  • 摘 要: 新时期要求高职院校进一步落实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项高校基本领导制度具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本文结合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坚持和完善高职院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工作方向和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党委 ...

  • 学校2009年秋季工作计划
  • 基本情况 今秋,我校共设置20个教学班(其中七年级5个,八年级7个,九年级8个),在校学生1287人,其中住宿生1004人,在岗教职工86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教职工中党员21人。 指导思想 今秋,我校教育、教学、科研、后勤等各项工作将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高举素质教育和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