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刀山下火海 傈僳族人,还能呼风唤雨?

能上刀山下火海 傈僳族人,还能呼风唤雨?

一说起云南,大家就会想到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怒江……其实在这些看似熟悉的地方,还有很多神秘现象没被我们认识。怒江大峡谷就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生活着一个特殊的民族,傈僳族,他们能上刀山下火海,还有一个神秘的本事——呼风唤雨。这本事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真有这样奇异的事情吗?

沙发

听命湖听人们呼风唤雨

傈僳族人生活在山区,他们能上刀山下火海,甚至传说还能呼风唤雨。据傈僳族老人讲述,说很多年前,有一个上山采药的傈僳人,深入高黎贡山寻找草药,靠一把砍刀开路,走了一天,来到了一个湖边。就在这个湖边,采药人惊奇地发现,自己突然拥有了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呼风唤雨。只要人到这个湖边大声喊叫,湖边就会飘来一阵云雾,然后开始下雨。后来老乡们给这个神秘的湖起了个名字,叫做听命湖,意思就是能听从人们命令的湖。

传说终究是传说,听命湖山高路远,没有几个人去过那里。而在听命湖,人们到底能不能呼风唤雨,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只有去过那里的人言之凿凿地确认,只要站在听命湖,他们真就可以呼风唤雨。

板凳

在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入云龙”公孙胜能呼风唤雨,现在在现实生活中,不用借助任何手段我们也能呼风唤雨,听起来好像不太可信。但是在云南怒江州当地,一些老乡都听老辈人说起过傈僳族人能呼风唤雨的故事,说只要来到高山深处的一个湖边,大喊几声“下雨”,马上就会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为了见识一下神秘美丽的听命湖,解开人们呼风唤雨的谜团,地质、气象专家们在当地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组建了一个探险队,进山一探虚实。

事实:湖边晴天变雨天

高黎贡山盘亘在云南西部,这片跨越了五个纬度带的山脉,保存了地球上惟一从湿润的热带森林到温带森林过渡的完整区域。

专家们要去的地方在高黎贡山海拔3400米左右,距离上山前住的片马小镇18公里山路,虽然不太远,但是路很难走,全都是山路。

经过艰苦跋涉,专家们来到湖边,找到一个最佳位置,开始大声呼喊。

这时的天空,蓝天白云,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

研究人员不停地喊,嗓子都喊哑了,也没看见一丝雨滴落下来。难道这听命湖真的只是传说,故事都是人们道听途说,杜撰出来的吗?

就在专家们万分失望的情况下,奇迹发生了。喊声刚停下来没多久,湖对面的山岗缺口处飘来一团云雾,这团云雾慢慢涌来,笼罩在湖面上,大约过了10分钟,天空中飘起了蒙蒙细雨。等到云开雾散,雨也就停了。面对此景,大家都呆住了。

这场小雨真的是被喊来的吗?难道山里的雨真能听懂人的语言,听见喊声就来热闹一下吗?

3楼

疑问:雨是如何唤来的?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下雨呢?普通的下雨需要满足的3个条件:上升气流、凝结核、充足的水汽。我们平常见到的下雨,是这样形成的:首先要有一块充满水气的云彩飘过来,然后云彩遇到一股气流,使云彩不停地运动,云彩内部的水汽在运动中遇到灰尘之类的凝结核,在高空低温的状态下,形成了小小的冰晶,这些冰晶不断碰撞,长大,最后云层托不住了,它们就掉下来,变成液态的水珠,形成降雨。

人工降雨就是利用了冰晶凝结的原理,在有云层的情况下,向高空播撒干冰或碘化银等冷云催化剂,加速水气的凝结,增加云彩里的冰晶数量,促发降雨。

在云南高黎贡山区,空气湿润,山里常年云雾缭绕,这样的条件满足了下雨所需要的条件之一:充足的水汽。可是,人们来到听命湖,并没有向高空播撒碘化银,只是大喊几声,为什么也能下雨呢?难道声音也能起到碘化银的作用吗?

4楼

人们掌握了大气运动的规律以后,可以利用一些科技手段来达到影响天气的目的。在一定条件下,我们需要下雨就能让天上下雨,需要减少冰雹灾害就把冰雹消灭于无形之中。这是人工影响天气这个领域研究的课题,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呼风唤雨。但是在云南的听命湖,人们的喊声是怎样影响到天气的变化的呢?声波真的能引发空气的振动吗?

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在一个空气流动很小的房间里点上香,可以看到烟雾是笔直的,这时在旁边放一个鞭炮,就能清楚地看到烟雾受到震动发生了变化。这个实验说明,声波可以引起空气的扰动,从而产生气流的碰撞。在听命湖,我们发出的声音就起到了扰动空气,加速空气对流的作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做过类似的实验,证明声波对空气的扰动。声源体发出声音会引起四周空气振荡,那种振荡方式就是声波。声波能借助空气向四面八方传播。

在听命湖,人们发出的声波在一定程度上扰动了相对稳定的空气,从而使湖面产生上升气流,这种声波的扰动在这里起到了一种使云层加速运动的促发作用。

二战期间,炮战过后,会带来下雨的天气,也是在水气充足的情况下,声波引发空气对流形成的,在我们常见的雷雨天气里,雷声响过之后,雨点总是会密集一些,也是同样的道理。

既然声波就可以引起空气对流,那么是不是在我国南方的很多湿润地区,不论海拔高低,城市乡村,只要我们喊上几句,都能产生听命湖这样呼云唤雨的现象呢?

揭秘:喊声引起气流碰撞

物理学家解释说,听命湖的环境清洁、单纯,保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容易受到声波扰动影响,而其它地方并不是处于临界状态。

在人类活动较多的地区,有太多复杂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天气。在一些多云的天气里,虽然我们感觉到云层很低,但是我们发出的声音也不足以引起下雨,这是因为我们平常所处的环境并没有处在下雨与不下雨的临界状态。

而在听命湖,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区,这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丰沛,就是我们不喊,山区也是常年雨水不断,局部气象一直保持在一种不稳定的临界状态。

什么是临界状态呢?举一个例子吧。这是满满的一杯水,虽然很满但是还没有溢出来,这就是临界状态。这时再往里加一滴水,或者是轻轻晃动一下杯子,水就会溢出来。听命湖的下雨就是这个道理。由于水汽饱和,周围群山环绕,环境单纯没有其它因素的影响,它就保持稳定的状态。一旦受到影响,就会发生变化。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达到质变。因而人们在湖边大喊的声音,就能够影响到气流的变化,从而形成阵性降雨,这喊声就是这最后的一滴水。

虽然容易受到干扰,但是人们的声音跟雷声相比,实在是微乎其微,这么小的声音也能影响到空气的对流吗?为了解开这个疑惑,专家们爬到听命湖的高处,观察听命湖完整的地势后发现,原来听命湖坐落在大山深处,四周都是高山,这样的环境能起到汇聚声音的效果。

可是,在听命湖的呼云唤雨是不是巧合呢?会不会是因为山里空气湿润,正好在我们喊叫之后,碰巧下起了雨呢?为了解开这个疑惑,专家们又在湖边开始了呼喊。

这时的时间是上午10点,喊过以后12分钟,云雾慢慢飘过来。

16分钟以后,下起了小雨。

这次的小雨,下了几分钟,也就停了。等云雾过去,又开始第三次呼喊,结果跟前两次一样,每喊一次,就有云雾飘过来,然后下小雨,真是屡试不爽,只是每次下雨的强度不同。专家们的喊声越大,云雾就越多,雨点也大一些。

声音经过地形的放大,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扰动空气产生对流。

在群山环绕之中,人们的呼喊声被山峦放大,从而达到了扰动空气的作用,使听命湖上空的气流碰撞,产生雨滴,这就是听命湖呼风唤雨的秘密。

虽然今天的傈僳族同胞已经不再认为,是自己拥有呼风唤雨的力量了,但是他们还是相信,只有在他们这样纯净,美丽的环境里,才能有听命湖这样神秘美丽的湖水。听命湖就像是深山里的一处仙境,远离尘世间的嘈杂和灰尘,来到这样的环境里,人们能最真实地感受大自然。但愿听命湖永远都像仙境一样,保持着那里纯净、神秘的魅力,让我们每一个去到那里的人,都能体会一下呼风唤雨的力量。

能上刀山下火海 傈僳族人,还能呼风唤雨?

一说起云南,大家就会想到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怒江……其实在这些看似熟悉的地方,还有很多神秘现象没被我们认识。怒江大峡谷就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生活着一个特殊的民族,傈僳族,他们能上刀山下火海,还有一个神秘的本事——呼风唤雨。这本事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真有这样奇异的事情吗?

沙发

听命湖听人们呼风唤雨

傈僳族人生活在山区,他们能上刀山下火海,甚至传说还能呼风唤雨。据傈僳族老人讲述,说很多年前,有一个上山采药的傈僳人,深入高黎贡山寻找草药,靠一把砍刀开路,走了一天,来到了一个湖边。就在这个湖边,采药人惊奇地发现,自己突然拥有了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呼风唤雨。只要人到这个湖边大声喊叫,湖边就会飘来一阵云雾,然后开始下雨。后来老乡们给这个神秘的湖起了个名字,叫做听命湖,意思就是能听从人们命令的湖。

传说终究是传说,听命湖山高路远,没有几个人去过那里。而在听命湖,人们到底能不能呼风唤雨,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只有去过那里的人言之凿凿地确认,只要站在听命湖,他们真就可以呼风唤雨。

板凳

在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入云龙”公孙胜能呼风唤雨,现在在现实生活中,不用借助任何手段我们也能呼风唤雨,听起来好像不太可信。但是在云南怒江州当地,一些老乡都听老辈人说起过傈僳族人能呼风唤雨的故事,说只要来到高山深处的一个湖边,大喊几声“下雨”,马上就会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为了见识一下神秘美丽的听命湖,解开人们呼风唤雨的谜团,地质、气象专家们在当地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组建了一个探险队,进山一探虚实。

事实:湖边晴天变雨天

高黎贡山盘亘在云南西部,这片跨越了五个纬度带的山脉,保存了地球上惟一从湿润的热带森林到温带森林过渡的完整区域。

专家们要去的地方在高黎贡山海拔3400米左右,距离上山前住的片马小镇18公里山路,虽然不太远,但是路很难走,全都是山路。

经过艰苦跋涉,专家们来到湖边,找到一个最佳位置,开始大声呼喊。

这时的天空,蓝天白云,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

研究人员不停地喊,嗓子都喊哑了,也没看见一丝雨滴落下来。难道这听命湖真的只是传说,故事都是人们道听途说,杜撰出来的吗?

就在专家们万分失望的情况下,奇迹发生了。喊声刚停下来没多久,湖对面的山岗缺口处飘来一团云雾,这团云雾慢慢涌来,笼罩在湖面上,大约过了10分钟,天空中飘起了蒙蒙细雨。等到云开雾散,雨也就停了。面对此景,大家都呆住了。

这场小雨真的是被喊来的吗?难道山里的雨真能听懂人的语言,听见喊声就来热闹一下吗?

3楼

疑问:雨是如何唤来的?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下雨呢?普通的下雨需要满足的3个条件:上升气流、凝结核、充足的水汽。我们平常见到的下雨,是这样形成的:首先要有一块充满水气的云彩飘过来,然后云彩遇到一股气流,使云彩不停地运动,云彩内部的水汽在运动中遇到灰尘之类的凝结核,在高空低温的状态下,形成了小小的冰晶,这些冰晶不断碰撞,长大,最后云层托不住了,它们就掉下来,变成液态的水珠,形成降雨。

人工降雨就是利用了冰晶凝结的原理,在有云层的情况下,向高空播撒干冰或碘化银等冷云催化剂,加速水气的凝结,增加云彩里的冰晶数量,促发降雨。

在云南高黎贡山区,空气湿润,山里常年云雾缭绕,这样的条件满足了下雨所需要的条件之一:充足的水汽。可是,人们来到听命湖,并没有向高空播撒碘化银,只是大喊几声,为什么也能下雨呢?难道声音也能起到碘化银的作用吗?

4楼

人们掌握了大气运动的规律以后,可以利用一些科技手段来达到影响天气的目的。在一定条件下,我们需要下雨就能让天上下雨,需要减少冰雹灾害就把冰雹消灭于无形之中。这是人工影响天气这个领域研究的课题,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呼风唤雨。但是在云南的听命湖,人们的喊声是怎样影响到天气的变化的呢?声波真的能引发空气的振动吗?

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在一个空气流动很小的房间里点上香,可以看到烟雾是笔直的,这时在旁边放一个鞭炮,就能清楚地看到烟雾受到震动发生了变化。这个实验说明,声波可以引起空气的扰动,从而产生气流的碰撞。在听命湖,我们发出的声音就起到了扰动空气,加速空气对流的作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做过类似的实验,证明声波对空气的扰动。声源体发出声音会引起四周空气振荡,那种振荡方式就是声波。声波能借助空气向四面八方传播。

在听命湖,人们发出的声波在一定程度上扰动了相对稳定的空气,从而使湖面产生上升气流,这种声波的扰动在这里起到了一种使云层加速运动的促发作用。

二战期间,炮战过后,会带来下雨的天气,也是在水气充足的情况下,声波引发空气对流形成的,在我们常见的雷雨天气里,雷声响过之后,雨点总是会密集一些,也是同样的道理。

既然声波就可以引起空气对流,那么是不是在我国南方的很多湿润地区,不论海拔高低,城市乡村,只要我们喊上几句,都能产生听命湖这样呼云唤雨的现象呢?

揭秘:喊声引起气流碰撞

物理学家解释说,听命湖的环境清洁、单纯,保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容易受到声波扰动影响,而其它地方并不是处于临界状态。

在人类活动较多的地区,有太多复杂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天气。在一些多云的天气里,虽然我们感觉到云层很低,但是我们发出的声音也不足以引起下雨,这是因为我们平常所处的环境并没有处在下雨与不下雨的临界状态。

而在听命湖,由于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区,这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丰沛,就是我们不喊,山区也是常年雨水不断,局部气象一直保持在一种不稳定的临界状态。

什么是临界状态呢?举一个例子吧。这是满满的一杯水,虽然很满但是还没有溢出来,这就是临界状态。这时再往里加一滴水,或者是轻轻晃动一下杯子,水就会溢出来。听命湖的下雨就是这个道理。由于水汽饱和,周围群山环绕,环境单纯没有其它因素的影响,它就保持稳定的状态。一旦受到影响,就会发生变化。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达到质变。因而人们在湖边大喊的声音,就能够影响到气流的变化,从而形成阵性降雨,这喊声就是这最后的一滴水。

虽然容易受到干扰,但是人们的声音跟雷声相比,实在是微乎其微,这么小的声音也能影响到空气的对流吗?为了解开这个疑惑,专家们爬到听命湖的高处,观察听命湖完整的地势后发现,原来听命湖坐落在大山深处,四周都是高山,这样的环境能起到汇聚声音的效果。

可是,在听命湖的呼云唤雨是不是巧合呢?会不会是因为山里空气湿润,正好在我们喊叫之后,碰巧下起了雨呢?为了解开这个疑惑,专家们又在湖边开始了呼喊。

这时的时间是上午10点,喊过以后12分钟,云雾慢慢飘过来。

16分钟以后,下起了小雨。

这次的小雨,下了几分钟,也就停了。等云雾过去,又开始第三次呼喊,结果跟前两次一样,每喊一次,就有云雾飘过来,然后下小雨,真是屡试不爽,只是每次下雨的强度不同。专家们的喊声越大,云雾就越多,雨点也大一些。

声音经过地形的放大,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扰动空气产生对流。

在群山环绕之中,人们的呼喊声被山峦放大,从而达到了扰动空气的作用,使听命湖上空的气流碰撞,产生雨滴,这就是听命湖呼风唤雨的秘密。

虽然今天的傈僳族同胞已经不再认为,是自己拥有呼风唤雨的力量了,但是他们还是相信,只有在他们这样纯净,美丽的环境里,才能有听命湖这样神秘美丽的湖水。听命湖就像是深山里的一处仙境,远离尘世间的嘈杂和灰尘,来到这样的环境里,人们能最真实地感受大自然。但愿听命湖永远都像仙境一样,保持着那里纯净、神秘的魅力,让我们每一个去到那里的人,都能体会一下呼风唤雨的力量。


相关内容

  •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刀杆节
  • 傈僳族刀杆节,傈僳语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它是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的傈僳族以及彝族的传统节日,节期是每年正月十五日. 傈僳族刀杆节 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蹦 ...

  • 傈僳族刀杆节
  • 傈僳族刀杆节 傈僳族刀杆节,傈僳语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它是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的傈僳族传统节日,时为农历二月初七至初八.初七夜里下火海,初八午后上刀山. 简介 刀杆节前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 ...

  •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傈僳族的刀杆节
  • 傈僳族的刀杆节 傈僳族的刀杆节,傈僳语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它是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的傈僳族以及彝族的传统节日,节期是每年正月十五日. "上刀山,下火海"是刀杆节中主要的习俗表演活动,它再现了山地民族翻山越岭的生 ...

  • 怒江傈僳族风俗与文化调查报告
  • 怒江傈僳族风俗与文化调查报告 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57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等县.主要从事农业. 傈僳族历史悠久.其先民原来居住在金沙江两岸.16世纪以后开始迁入怒江.德宏等地.族称唐代即已见诸史端.作为民族自称音译的"傈僳" ...

  • 大学二年级旅游实训报告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过得可真快,一瞬间我的大学二年级就快结束了,第一次到学校时的场景还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而如今我们即将就要跨入社会,开始我们为期一年的实习生活。 为了让我们实习的时候更顺利些,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学校在学期结束前给我们安排了一个月的见习,在次,我非常感激学校能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的好 ...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长欧志明塑造大峡谷文化旅游品牌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长欧志明:塑造大峡谷文化旅游品牌 如何立足资源挖掘和弘扬独特的民族文化,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这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长欧志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欧志明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决定了这个民族的特异性和风范,是民族个性的体现,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存观念和社会形态形成了 ...

  • 56个民族来历大全
  • 1.蒙古族 (m ě ng g ǔ z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 ' 逐水草而迁徙 ' 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 ' 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 ' 那达慕 ' 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 ...

  • 仪式体育与社会记忆的保存和传递--康纳顿社会记忆理论的视角
  • DOI:10.15942/j.jcsu.2015.05. 009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41卷)第5期Vol.41No.5.2015 JournalofChengduSportUniversity ---康纳顿社会记忆理论的视角 PreservationandTransferofRitualS ...

  • 五年级成语积累
  • 五 年 级 成 语 积 累 成语构词 [比喻构词] 一败徒地 胆小如鼠 引狼入室 风驰电掣 刀山火海 一贫如洗 料事如神 视死如归 对答如流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度日如年 心急如焚 巧舌如簧 如雷贯耳 如履薄冰 如日中天 势如破竹 稳如泰山 骨瘦如柴 爱财如命 暴跳如雷 红叶似火 心如乱麻 高手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