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本科课程实施大纲工作的有关通知
各二级学院: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切实推进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实现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经学校研究决定,启动“本科课程实施大纲行动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有关课程实施大纲的理论学习,深入研究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先行试点”方式,逐步推进本科课程实施大纲工作。
二、每一个专业可推荐1-2门(优势专业可推荐2-3门) 核心课程实施大纲,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学校将以立项的方式予以资助。
三、请各二级学院将撰写好的课程实施大纲于12月1日前上报学校教务处谢华处,预期不再受理。
四、其他注意事项
1. 撰写课程实施大纲可参考《四川理工学院本科课程实施大纲格式》,但不是唯一标准。课程负责人可根据课程性质、内容可适当增减栏目内容、调整栏目顺序。
2. 课程实施大纲一旦获得学校立项资助,必须在下一教学阶段严格执行该课程实施大纲。
3. 其他未尽事宜,请与教务处孙山、谢华联系,联系电话5505833,5505910。
教务处
2014年8月29日
四川理工学院本科课程实施大纲格式
《XXXXXX 》课程实施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或英文名称)
学 分:
总 学 时:
学 期: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授课对象:
任课教师:
学 院:
邮 箱:
联系电话:
1.教学理念
1.1关注学生的发展
1.2关注教学的有效性
1.3关注教学的策略
1.4关注教学价值观
2.课程介绍(课程描述)
2.1课程的性质
2.2课程在学科专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
2.3课程的前沿及发展趋势
2.4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3.教师简介
3.1教师的职称、学历
3.2教育背景
3.3研究兴趣(方向)
4.预修课程(先修课程)
5.课程目标
5.1知识与技能方面
5.2过程与方法方面
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6.课程内容(教学大纲)
6.1课程的内容概要
6.2教学重点、难点
6.3学时安排
7. 教学安排(教学日历)
7.1教学日期
7.2教学内容
7.3作业安排
8.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8.1课堂讲授
8.2案例分析
8.3讨论与探究法
8.4自主学习法
8.5实验与演示法
9.课程要求
9.1学生自学的要求
9.2课外阅读的要求
9.3课堂讨论的要求
9.4课程实践的要求
10.课程考核方式及评分规程
10.1出勤(迟到、早退等)、作业、报告的要求 10.2成绩的构成与评分规则说明
10.3考试形式及说明(含补考)
11.学术诚信规定
11.1考试违规与作弊
11.2杜撰数据、信息等
11.3学术剽窃等
12.课堂规范
12.1课堂纪律
12.2课堂礼仪
13.课程资源
13.1教材与参考书
13.2专业学术专著
13.3专业刊物
13.4网络课程资源
13.5课外阅读资源
13.其他必要说明(或建议)
14.学术合作备忘录(契约)
14.1阅读课程实施大纲,理解其内容
14.2同意遵守课程实施大纲中阐述的标准和期望
附录: 《XXXXXX 》课程讲义或教案
关于推进本科课程实施大纲工作的有关通知
各二级学院: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切实推进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实现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经学校研究决定,启动“本科课程实施大纲行动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有关课程实施大纲的理论学习,深入研究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先行试点”方式,逐步推进本科课程实施大纲工作。
二、每一个专业可推荐1-2门(优势专业可推荐2-3门) 核心课程实施大纲,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学校将以立项的方式予以资助。
三、请各二级学院将撰写好的课程实施大纲于12月1日前上报学校教务处谢华处,预期不再受理。
四、其他注意事项
1. 撰写课程实施大纲可参考《四川理工学院本科课程实施大纲格式》,但不是唯一标准。课程负责人可根据课程性质、内容可适当增减栏目内容、调整栏目顺序。
2. 课程实施大纲一旦获得学校立项资助,必须在下一教学阶段严格执行该课程实施大纲。
3. 其他未尽事宜,请与教务处孙山、谢华联系,联系电话5505833,5505910。
教务处
2014年8月29日
四川理工学院本科课程实施大纲格式
《XXXXXX 》课程实施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或英文名称)
学 分:
总 学 时:
学 期: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授课对象:
任课教师:
学 院:
邮 箱:
联系电话:
1.教学理念
1.1关注学生的发展
1.2关注教学的有效性
1.3关注教学的策略
1.4关注教学价值观
2.课程介绍(课程描述)
2.1课程的性质
2.2课程在学科专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
2.3课程的前沿及发展趋势
2.4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3.教师简介
3.1教师的职称、学历
3.2教育背景
3.3研究兴趣(方向)
4.预修课程(先修课程)
5.课程目标
5.1知识与技能方面
5.2过程与方法方面
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6.课程内容(教学大纲)
6.1课程的内容概要
6.2教学重点、难点
6.3学时安排
7. 教学安排(教学日历)
7.1教学日期
7.2教学内容
7.3作业安排
8.教学方法(教学方式)
8.1课堂讲授
8.2案例分析
8.3讨论与探究法
8.4自主学习法
8.5实验与演示法
9.课程要求
9.1学生自学的要求
9.2课外阅读的要求
9.3课堂讨论的要求
9.4课程实践的要求
10.课程考核方式及评分规程
10.1出勤(迟到、早退等)、作业、报告的要求 10.2成绩的构成与评分规则说明
10.3考试形式及说明(含补考)
11.学术诚信规定
11.1考试违规与作弊
11.2杜撰数据、信息等
11.3学术剽窃等
12.课堂规范
12.1课堂纪律
12.2课堂礼仪
13.课程资源
13.1教材与参考书
13.2专业学术专著
13.3专业刊物
13.4网络课程资源
13.5课外阅读资源
13.其他必要说明(或建议)
14.学术合作备忘录(契约)
14.1阅读课程实施大纲,理解其内容
14.2同意遵守课程实施大纲中阐述的标准和期望
附录: 《XXXXXX 》课程讲义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