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面临最严峻的经营压力

“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于7月7日在北京举行。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出席并做主旨发言。他表示,近三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需要银行业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苦练内功,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谢谢曹国伟董事长,接下来有请出监管部门的领导,有请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先生上台致辞。

于学军:很高兴,参加由新浪网主办的这样一个论坛,“未来银行之路,转型与突围”,我今天围绕这样一个主题主要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近三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

因此,需要银行业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苦练内功,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是这样一个观点。

主要讲这么几个我的想法:

(一)我们从2002—2011年,中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这个阶段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或称黄金十年,确实是十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存在巨大的比较成本优势,在全世界具有巨大的比较成本优势,在全球形成中国制造、中国价格、全球工厂等概念,我们这十年GDP的平均增长率大概在10%以上,其中2006和2007年最高,当年分别增长12.7%和14.2%。同时,银行的存贷款和货币供应量保持了更高的平均增长水平,我没有找数据,我估计在16%、17%以上。在这一时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这个之前,和中间我们正好经历过两次金融危机,这两次金融危机,国有大型银行

经历过两轮不良资产的剥离。第一次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之前进行的第一次不良资产剥离,第二次是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在此之前中国进行的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两次剥离都进行了注资剥离,第二次引进了战略投资者、重组上市,进行了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两次合计大约处置了三万亿不良资产,这使大型银行减轻了历史包袱,焕发了活力,有利支持了经济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由于人民币汇率当时有贬值压力,中国经济虽然承受了一定的经济下行的压力。这个时候因为人民币有贬值压力,中国经济承受了一定的下行压力,所以在这个之前在1997—2001年这个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都在8.4%以下,7.6%—8.4%之间。从2002年以后恢复了增长。第一次剥离实际上为2002年之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重要的基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当时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这个冲击当时主要体现在外贸进出口上,由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增长潜能尚在,并且出台了以四万亿元巨额投资为标志的刺激性政策,致使银行在这个期间释放了超过十万亿元的巨额信贷投放,这样使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仍然维持了3—4年的高速增长,9%以上的增长。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讲的所谓的“黄金十年”这样一个概念。

在这个期间,银行业的利润连续大幅度增加,是历史上中国的银行业恐怕是最好过的一个阶段。但是在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就降到了7.7%以下。2014年降到了7.4%,去年是6.9%,今年预计会进一步下滑。银行的不良贷款在这个期间开始大量地爆发,并且这个压力持续加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的爆发实际上最早就是在2012年开始,首先在江浙沪东部沿海地区反映出来。近三年不断地向中西部蔓延,从全国来看,我们这个不良的反弹全年的统计来看,正是从2014年开始,反弹包括双升,不良额和不良率双升,一直延续到今年。到今年5月末的最新统计,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大大地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突破2%,达到2.15%。这个分别比年初

新增了2800多亿元,提高了0.16个百分点。

同时,我们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也呈同步增加之势,银行风险控制的压力、拨备的压力、盈利的压力持续加大。

造成银行业经营困难,大量不良产生的原因实际上还有多种,但最重要的是经济持续下行,压力日渐增大的原因造成的。现在我们商业银行的行长们有个普遍而又迫切的心态,就是希望中国经济尽快好起来,这样他们压在手里的不良贷款就可以逢凶化吉、迎刃而解,呈现柳暗花明的效果。

但实际上这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过去30多年来所依据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现在已经出现明显的挑战,而新的增长模式尚未确立,所以我们面临着艰巨的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我们去产能,就是“三去一降一补”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本身这将是一个过程。因此,中国银行业不良反弹、经营压力持续加大,我认为应该会经历一个叫长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业需要摒弃临时观念、历届浮躁的思维,而要立足长远、扎实工作,这样才能渡过这样的一个困难时期,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主要是讲一些形势和背景。

(二)转型与突破将面临两难选择。这是我们这一次论坛的一个主题,银行业经营困难的环境,除了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带来的影响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原因,我这里主要列举三个重点。

第一我们的利率经过几次下调之后,现在处于一个历史的基本上是最低水平,重返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去年已经推出,至此我们银行利差持续收窄,这种趋势,利率处在低位,甚至有可能进一步下调,它还会延续一个较长时期。所以这使银行的利差经营环境会持续地冲压。

第二货币过快扩张,使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这不仅体现在银行贷款的增加上。

我们去年银行贷款增加了11万亿多,这个数量很大,而且反映在类信贷业务的过快增长上,现在内信贷业务就是信贷之外的一些非信贷类的企业资产类的业务,包括表外业务,这个增长得更快。这就造成银行业业务复杂化、管理难度明显加大,同时,金融市场扩大、膨胀、复杂化,这使得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更加复杂、更加困难。

第三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传统银行业形成明显的冲击和挤压,这个包括我们心理上的压力。现在这方面社会上大家讨论很多,我就不多说了,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冲击会越来越明显。大家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它的冲击就像电商的发展对传统商场的冲击一样。

在这种压力下,银行业经营愈加困难,转型与突破自然面临严峻考验,但不寻求转型与突破,或者转型与突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银行的经营必将困难重新,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

限于时间关系,我主要讲一些原则性的概念,怎么办?我想提这么三点意见:

第一,清醒认识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趋势,准确分析形势,把握商机,有效控制风险。现在我认为讲这个形势我简单讲两句我的观点,我们中国现在面临货币过快扩张,银行这两年将大量的信贷资金投放到政府平台,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不良率有可能出现微降的局面,因为我们的贷款投放的规模很大。但是不良的风险仍然会持续上升,因为我们前些年放的贷款,尤其实体经济的贷款,它的不良还会呈一个上升的态势,这就需要银行业谨防资产泡沫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由于是地方政府负债的风险,以及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卷土重来形成的影响,这是第一点。

第二,主动适应把握发展潮流,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趋势,早进入早开发、

早应对,强占时代发展的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第三,科技开发和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及时跟上,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昨天银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引,所谓全面风险管理,就是要覆盖银行业所有的风险,采取审慎理念和冲破原则,将所有的风险不仅覆盖,而且要提出拨备,防止有偿风险,把各项事情工作做在前面、做好。

“2016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于7月7日在北京举行。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出席并做主旨发言。他表示,近三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需要银行业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苦练内功,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谢谢曹国伟董事长,接下来有请出监管部门的领导,有请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先生上台致辞。

于学军:很高兴,参加由新浪网主办的这样一个论坛,“未来银行之路,转型与突围”,我今天围绕这样一个主题主要谈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近三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

因此,需要银行业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苦练内功,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是这样一个观点。

主要讲这么几个我的想法:

(一)我们从2002—2011年,中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这个阶段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或称黄金十年,确实是十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存在巨大的比较成本优势,在全世界具有巨大的比较成本优势,在全球形成中国制造、中国价格、全球工厂等概念,我们这十年GDP的平均增长率大概在10%以上,其中2006和2007年最高,当年分别增长12.7%和14.2%。同时,银行的存贷款和货币供应量保持了更高的平均增长水平,我没有找数据,我估计在16%、17%以上。在这一时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这个之前,和中间我们正好经历过两次金融危机,这两次金融危机,国有大型银行

经历过两轮不良资产的剥离。第一次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之前进行的第一次不良资产剥离,第二次是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在此之前中国进行的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两次剥离都进行了注资剥离,第二次引进了战略投资者、重组上市,进行了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两次合计大约处置了三万亿不良资产,这使大型银行减轻了历史包袱,焕发了活力,有利支持了经济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由于人民币汇率当时有贬值压力,中国经济虽然承受了一定的经济下行的压力。这个时候因为人民币有贬值压力,中国经济承受了一定的下行压力,所以在这个之前在1997—2001年这个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都在8.4%以下,7.6%—8.4%之间。从2002年以后恢复了增长。第一次剥离实际上为2002年之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重要的基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当时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这个冲击当时主要体现在外贸进出口上,由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增长潜能尚在,并且出台了以四万亿元巨额投资为标志的刺激性政策,致使银行在这个期间释放了超过十万亿元的巨额信贷投放,这样使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仍然维持了3—4年的高速增长,9%以上的增长。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讲的所谓的“黄金十年”这样一个概念。

在这个期间,银行业的利润连续大幅度增加,是历史上中国的银行业恐怕是最好过的一个阶段。但是在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就降到了7.7%以下。2014年降到了7.4%,去年是6.9%,今年预计会进一步下滑。银行的不良贷款在这个期间开始大量地爆发,并且这个压力持续加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的爆发实际上最早就是在2012年开始,首先在江浙沪东部沿海地区反映出来。近三年不断地向中西部蔓延,从全国来看,我们这个不良的反弹全年的统计来看,正是从2014年开始,反弹包括双升,不良额和不良率双升,一直延续到今年。到今年5月末的最新统计,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大大地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突破2%,达到2.15%。这个分别比年初

新增了2800多亿元,提高了0.16个百分点。

同时,我们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也呈同步增加之势,银行风险控制的压力、拨备的压力、盈利的压力持续加大。

造成银行业经营困难,大量不良产生的原因实际上还有多种,但最重要的是经济持续下行,压力日渐增大的原因造成的。现在我们商业银行的行长们有个普遍而又迫切的心态,就是希望中国经济尽快好起来,这样他们压在手里的不良贷款就可以逢凶化吉、迎刃而解,呈现柳暗花明的效果。

但实际上这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过去30多年来所依据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现在已经出现明显的挑战,而新的增长模式尚未确立,所以我们面临着艰巨的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我们去产能,就是“三去一降一补”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本身这将是一个过程。因此,中国银行业不良反弹、经营压力持续加大,我认为应该会经历一个叫长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业需要摒弃临时观念、历届浮躁的思维,而要立足长远、扎实工作,这样才能渡过这样的一个困难时期,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主要是讲一些形势和背景。

(二)转型与突破将面临两难选择。这是我们这一次论坛的一个主题,银行业经营困难的环境,除了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带来的影响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原因,我这里主要列举三个重点。

第一我们的利率经过几次下调之后,现在处于一个历史的基本上是最低水平,重返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去年已经推出,至此我们银行利差持续收窄,这种趋势,利率处在低位,甚至有可能进一步下调,它还会延续一个较长时期。所以这使银行的利差经营环境会持续地冲压。

第二货币过快扩张,使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这不仅体现在银行贷款的增加上。

我们去年银行贷款增加了11万亿多,这个数量很大,而且反映在类信贷业务的过快增长上,现在内信贷业务就是信贷之外的一些非信贷类的企业资产类的业务,包括表外业务,这个增长得更快。这就造成银行业业务复杂化、管理难度明显加大,同时,金融市场扩大、膨胀、复杂化,这使得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更加复杂、更加困难。

第三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传统银行业形成明显的冲击和挤压,这个包括我们心理上的压力。现在这方面社会上大家讨论很多,我就不多说了,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冲击会越来越明显。大家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它的冲击就像电商的发展对传统商场的冲击一样。

在这种压力下,银行业经营愈加困难,转型与突破自然面临严峻考验,但不寻求转型与突破,或者转型与突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银行的经营必将困难重新,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

限于时间关系,我主要讲一些原则性的概念,怎么办?我想提这么三点意见:

第一,清醒认识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趋势,准确分析形势,把握商机,有效控制风险。现在我认为讲这个形势我简单讲两句我的观点,我们中国现在面临货币过快扩张,银行这两年将大量的信贷资金投放到政府平台,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不良率有可能出现微降的局面,因为我们的贷款投放的规模很大。但是不良的风险仍然会持续上升,因为我们前些年放的贷款,尤其实体经济的贷款,它的不良还会呈一个上升的态势,这就需要银行业谨防资产泡沫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由于是地方政府负债的风险,以及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卷土重来形成的影响,这是第一点。

第二,主动适应把握发展潮流,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趋势,早进入早开发、

早应对,强占时代发展的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第三,科技开发和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及时跟上,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昨天银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引,所谓全面风险管理,就是要覆盖银行业所有的风险,采取审慎理念和冲破原则,将所有的风险不仅覆盖,而且要提出拨备,防止有偿风险,把各项事情工作做在前面、做好。


相关内容

  • 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紧迫感和监管的有效性
  • 项俊波: 认清形势 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 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 项俊波: 紧迫感和 监管的有效性--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新闻稿之 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新闻稿之 监管的有效性 三 2012-01-07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 1 月 7 日召开的全国保险监 ...

  •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百位企业CEO调查报告
  •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 百位企业CEO调查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1日 22:27 新浪财经 序言 经过近30年的高速成长,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周期的三重因素驱动下,中国企业进入全面转型升级时期. 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或从外销转向内销. ...

  •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券商从牌照内抢地盘到跨界竞争 | 每经App
  •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编辑 肖鴻月 三十年前,1987年9月,"三五个人.七八条枪"的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以下简称特区证券)正式成立,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家证券公司.那时候,还没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它们要到三年后的1990年底才开业. 三十年过去,特区证券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该公司 ...

  • 中国经济现状分析
  • 中国经济现状分析 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无疑是严峻的,显露在外的严重问题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商业银行放贷过量问题.房地产市场趋冷和严重的泡沫问题.通货膨胀问题.民营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的生存困境问题等.同时,美国债务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使我国商品的国际市场难以扩大,使我国 ...

  • 银行业的新常态
  • 银行业的新常态 笔者结合本公司近百个网点项目,走访近百家银行,与各银行高管的沟通交流中,了解到当前当前国内经济新常态的悄然出现,银行业的新常态也如期而至.对于与国家经济同呼吸共命运的银行业来说,如何适应变革.长效发展才是重中之重.而充分了解宏观经济新形势,打好一场有准备之战,又是银行的头等大事. 一 ...

  • 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 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8日 ] [来源:运行监测协调局] [字体:大 中 小]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012年12月28日)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 ...

  • 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综合绩效评价
  • 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综合绩效评价 摘要:本文选取11项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反映商业银行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成长性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对16家上市银综合得分进行剖析,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上市商业银行:主成分分析:综合绩效 一.引言 2012年在经 ...

  • 餐饮业利润急剧下滑--中国食品报
  • 餐饮业利润急剧下滑 行业呼吁"松绑" ."放水养鱼" 来源:中国食品报 时间:2012-08-14 中国烹饪协会日前发布了上半年餐饮行业形势分析,全国餐饮业的增速下滑让众多关注者始料不及.总体看,上半年我国餐饮业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成为新世纪以来除2 ...

  • 当前形势下我行信贷风险状况及原因分析
  • 积极应对当前形势 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当前形势下我行信贷风险状况及原因分析 今年以来,源于美国次贷市场的金融危机迅速深化和蔓延,造成美国大批金融机构严重亏损,甚至破产倒闭,最终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国乃至全球的实体经济受到较大负面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受此影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