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全诗赏析

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赏析

这是首送别

  ,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远处只有青山默默地对着诗人。朋友乘坐的船儿沿长江向远处去了,诗人在斜阳里伫立,想象着友人即将游五湖的情景。就这样离别了,不知有谁知道诗人对朋友的悠悠相思。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恨,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诗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此人名字爵里不详)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此时,江岸上只留下诗人自己。友人此刻又如何,读者已无从知道,但从诗人送别的举动,却可想象到江心小舟友人惜别的情景。笔墨集中凝炼,构思巧妙。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他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壮阔景物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自己的惆怅心情。

第三句是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没”字,暗扣“望”。“何处”则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绵绵,不绝如缕。真诚的友情不同于一般的客套,它不在当面应酬,而在别后思念。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正集聚在这别后的独自久久凝望上。这使人联想到《三国演义》描写刘备与徐庶分别时的情景。

然而,目力所及总是有限的。朋友远去了,再也望不到了。别后更谁相伴?只见一带青山如黛,依依向人。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回曲跌宕之中,见出诗人借景抒情的功力。

五六两句,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交代了朋友远行的起止: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南去,渐渐远行,抵达五湖(当指太湖)畔后休止。然而,诗句所包含的意境却不止于此。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长江尽头,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是诗人的心却追随友人远去一直伴送他到达目的地。在诗人的想象中,他的朋友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

诗的最后,又从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现场来。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离思深情,悠然不尽。

(责任编辑:92970.net)

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赏析

这是首送别

  ,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远处只有青山默默地对着诗人。朋友乘坐的船儿沿长江向远处去了,诗人在斜阳里伫立,想象着友人即将游五湖的情景。就这样离别了,不知有谁知道诗人对朋友的悠悠相思。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恨,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诗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此人名字爵里不详)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此时,江岸上只留下诗人自己。友人此刻又如何,读者已无从知道,但从诗人送别的举动,却可想象到江心小舟友人惜别的情景。笔墨集中凝炼,构思巧妙。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他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壮阔景物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自己的惆怅心情。

第三句是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没”字,暗扣“望”。“何处”则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绵绵,不绝如缕。真诚的友情不同于一般的客套,它不在当面应酬,而在别后思念。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正集聚在这别后的独自久久凝望上。这使人联想到《三国演义》描写刘备与徐庶分别时的情景。

然而,目力所及总是有限的。朋友远去了,再也望不到了。别后更谁相伴?只见一带青山如黛,依依向人。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回曲跌宕之中,见出诗人借景抒情的功力。

五六两句,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交代了朋友远行的起止: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南去,渐渐远行,抵达五湖(当指太湖)畔后休止。然而,诗句所包含的意境却不止于此。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长江尽头,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是诗人的心却追随友人远去一直伴送他到达目的地。在诗人的想象中,他的朋友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

诗的最后,又从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现场来。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离思深情,悠然不尽。

(责任编辑:92970.net)


相关内容

  •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 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赏析 这是首送别诗,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 ...

  • 饯别王十一南游
  •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注释 1.飞鸟:比喻远行的人. 2.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 3.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4.落日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 5 ...

  • 唐诗再鉴赏
  • 七上<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点题,是诗人的想像,暗含旅途奔波之意.."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qu ...

  •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
  •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 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寒 有 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①②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①"迷津"句:<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 ...

  • 杜牧诗词鉴赏
  • 杜牧诗词鉴赏 杜牧诗词鉴赏孙长江 杜牧诗词鉴赏 目录 1.边上闻笳·其二(海陆无尘边草新) 2.齐安郡晚秋(柳岸风来影渐疏) 3.秋浦途中(萧萧山路穷秋雨) 4.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 5.闻庆州 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辄书长句(将军独乘铁骢马) 6.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日 ...

  • 依依难舍的送别诗
  • 依依难舍的送别诗 送别诗是古诗中的一个大类,常常表达作者对亲人.友人.情人的关心.惦记.担忧.依依难舍之情.其常用抒情手法有寓情于景.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和形象比喻等. 1.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之歌的代称,唱歌送别乃当 ...

  • 带春字的诗句
  • 篇一:带春字的诗句 一.四季景物类 1.绘春 ①春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 ...

  •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 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 的样子,"竦峙" ...

  • 唐人送别诗赏析
  • 唐人送别诗赏析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