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结题报告

平潭县城东小学 周 云

联系电话:24337464 邮编:350400

在我省小学数学科“问题解决”研究策略的引领下,我校数学教研组经过认真细致地分析、论证后,于2007年5月向有关部门申报了子课题“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获省普教室批准立项。课题研究以来,在平潭县进修校领导及其有关科研专家的指导下,经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悉心探索与研究,该课题研究已基本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现将历时两年半的实验研究过程作如下结题阐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国际社会竞争的主战场 在经济领域,竞争的关键在人才竞争的基地在教育,竞争的实质是创造力,而创造的源泉却来自于问题意识。因此,“问题”是学习的目标,是思维的对象,一切能主动产生的疑惑,更能激发解决问题,揭开谜团的欲望。可以说一个民族,若能从小养成好问善问的习惯,必定是充满着无限创造力立于不败之地的民族。

2、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

《标准》明确指出:“问题”的核心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够“解决”的。因此,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数学教育理念、策略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校本校情的需要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相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然而我校是一个近有3000人师生的大校,占全县公立学校师生总数的。长期以来,我校在数学教育上,普遍存在着“等、靠、要”(教师等学生答题 ,学生靠教师提问,学生向教师要方法)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 无创意,学不主动,重结果,轻过程,重做题,轻“问题”。长此以往,将严重地制约着“问题型”、“创新型 ”人才的培育,因此,立足这种切中时弊的实验研究势在必行。

二、实验研究目标

1、帮助学生树立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发现疸,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品质,调动学生情感,增强问题意识,感受“问题”快乐,进而形成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和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

2、通过教师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使他们牢固树立现代数学教育思想,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途径、形成一定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三、研究的步骤及具体措施

(一)准备阶段(2007.3—2007.9)

1、2007.3选 题、论证、申请立项,组织教师学习《课标》《数学教师》《教育心理学》及省“问题解决”课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让教师明确课题产生的背景、意义、理论依据、研究方式,坚定具信念。

14

2、2007年5月该课题获省普教室批准立项后,学校立即按照立项申请报告中的规划,正式成立了课题领导学习小组,确立了实验班、实验人员,并系统地部署了各项实验实施工作。

(二)实施阶段(2007.10—2009.1)

1、建构教学模式

经过课题组研讨,初订“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从创设情境入手,创造性比使用教材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再进行合作探究,经历解决问题过程,在解决问题中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为后续学习作辅垫,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

2、以“教研”为手段,柱杖前行

(1)立足校本教研

以理论为指导,在自主学习研究的前提下,每学期订单周星期三下午为年段学习、集备时间,须做到“五定”: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双周星期三下午为全校教师集备时间。每两周必须有一个实验教师校内公开教学,通过沙龙的形式进行评课、交流、不断发现问题总结以验,深入课题研究。其教研模式为:独立自

主——集体交流 (2)加强片区交流

我校与县内4所小学组成“问题解决”联谊楼,每学期都 派骨干 教师参加片区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听讲座,促进了教师合作、互助,帮助教师理解教材,关注“四基”目标(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达成,更好地推进了实验研究进程。

(3)抛砖引玉

每阶段推选 一名教师向片区公开教学,以此带动实验教师磨课——调整——再磨课——公开教学的研究过程。在磨课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修正方向,使公一教学真正成为“解剖”课堂中学生提的问题,这是研究的“第一现场”,直观性、借鉴性得到充分的体现,由此积淀了实验的经验、教训,体现了行动研究的价值。

(4)他同攻玉

借助我省“问题解决”的实验研究的强劲势头和浓厚的氛围,每学期我校不惜投巨资派出听课学习,归校后,必要汇报、总结、归纳,使其不仅成为实验研究的基本,更是学校教育宝贵的文化资源。

3、以“课堂”为阵地,落“问”实处。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在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些贴近现实生活,新颖别致、能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提问题、乐提问题,从中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如:教学一年级《认识钟表》一课中,教师在展示各种钟表时问学生:“看到这些钟表,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在新颖的直观教具的实物面前,兴趣盎然,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接踵而来:“钟表上的长针、分针怎么走?”“钟表上的针为什么会不停地走?”“我的大姨很厉害,她的手表没有数字,可是她为什么能一下子就看出是什么时候?”等等,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操作、比较等学习活动,学生的感知从浅表的生活经验上升到抽象的数学认知,生疑转化求知,水到渠成。

再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出示情境图,让生根据图上信息提出数

学问题,问题就在富有现实意义,具有适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的有趣情境中产生了:“一共有几只小白兔在吃草?”“一共有几只小鸟?”等,诱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再通过观察、猜测、比较、验证等方法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产生新的困惑,最终获得对的认同或感受到乘法运算的魅力。

(2)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主动提问题。

诚然,影响“提问”的不仅有智力因素,还有非智 力因素,也就是说问题的产生除了问题情境的重要条件外,决不能排除课堂物理环境,对心境的影响,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我们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以真诚的耐心 和热情的鼓励送给学生,让学生们能在宽松、愉悦的心态中敢于提问题。而老师们在每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新的概念学习之前都会问学生:“关于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如四年级《烙饼》一课,课一开始教师就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就提问题:“我还想知道怎样烙饼更省时?”学生就在轻松的谈话中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给课堂注入活力。

(3)留给学生充足的时空,让学生在“静”中求疑。

生疑之处往往是学习的重难点之处,课堂中教师提供给学生一定充足的时空,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教学《锐角和钝角》一课,留 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做角”的过程,并同桌交流,学生就在自己自由的空间里大胆发散 思维,创新的火花就在此时迸发出来,有一名学生在做角中发现了角的两边又成一条直角可能是平角,这时他惊喜地问:“教师,这是平角吗?”一石激起千层

浪,学生的思维开拓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不失时机地贯穿整堂课。

4、跟踪课堂问题,及时监控。

“现场就疹,课后反思”这是实验研究必须遵守的原则。课题领导小组每周都 随堂听课,检查课堂实施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研究对策,如“学生的问题提不出来怎么办?“学生的问题太多怎么办?”学生提的是非数学问题怎么办?”及时反馈到课题组进行研讨,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不断地调整,让学生提的问题从“量变”到“质变”。

5、阶段验收小结,取长补短。

对实验班每学期验收一次,收集老师们的案例、教学论文进行交流总结,适时调整研究策略,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三)总结阶段(2009.2—2009.10)

1、收集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相片、工作点滴记载、案例汇编等)。

2、在课堂教学中检验研究成果,推行若干实验员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不同班级对学习进行对比性评价,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形成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价值的研究报告。

四、研究的成果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通过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更新,坚持备课“二心”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以此去构建课堂的新景观:情境创设求新,问题探寻求高,思考问题求静,解决问题求实,在动态课堂上求变。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课题研究,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学习,课堂上出现了3多现象:趣味多——学习者 形于色,争问时激动,解疑时兴奋;活动多——学习通过活动“过程”来实现,解放了学习器官;提问多——从敢问到善问,从善问到乐问,“问题”变成了思维游戏,等同于刘谦魔术,甚至许多学生把日记都 取材于数学问题,数学成了他们的生活伙伴。

3、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方式的转变,带动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带动了学习行为的转化,由此促进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比如,观察能力、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又为学生可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4、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老师们学会了掌握基本的教科研方法,提升了教师从业品质——由单纯的教学上升到教研一体,感受到教科研带来的力量与快乐。

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给青年教师创设了展示才能的平台,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两年多来共有10多个青年教师举行了各级观摩课、研计课、比武课均获奖,其中,周宏秋老师参加市课堂教学比武执教《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获市 二等奖,丁虹老师执教的《找规律》获市录象课三等奖,高正老师执教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获县青年比武一等奖。老师们拟定了40多篇论文、案例获过奖或在省、市、县各级发表、交流。

五、结论与思考

以“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它立足于民族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着眼于“人”的智慧的开启,给学习者带来了思维活动的广阔时空,并

给他们的课内外生活带来了充实的快乐,它疑而临,解颖而归,疑疑相扣,持续发展,使课堂学习成为与问题交朋友的娱乐场。

虽然我们在该课题实验研究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困惑和问题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加以研究和探索。

几点思考:

1、问题情境是产生问题的诱因,然而,并不是都 要创设问题情境,因“材”设问,相机生疑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然而还有一些实验教师仍不能很好地领会和应用。

2“学会提问题”是相对较高难度的一种学习方式,但要使全体学生受益,仍要不懈地探寻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3、提问往往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活动,然而课堂上教师没办法完全呈现学生的所有问题来学习,那么又如何对待和处理学生所提的其他问题呢?

参考文献:《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心理学》

《省“问题解决”资料汇编》

附 件:课题项目成员

课题组成员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

“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结题报告

平潭县城东小学 周 云

联系电话:24337464 邮编:350400

在我省小学数学科“问题解决”研究策略的引领下,我校数学教研组经过认真细致地分析、论证后,于2007年5月向有关部门申报了子课题“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获省普教室批准立项。课题研究以来,在平潭县进修校领导及其有关科研专家的指导下,经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悉心探索与研究,该课题研究已基本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现将历时两年半的实验研究过程作如下结题阐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国际社会竞争的主战场 在经济领域,竞争的关键在人才竞争的基地在教育,竞争的实质是创造力,而创造的源泉却来自于问题意识。因此,“问题”是学习的目标,是思维的对象,一切能主动产生的疑惑,更能激发解决问题,揭开谜团的欲望。可以说一个民族,若能从小养成好问善问的习惯,必定是充满着无限创造力立于不败之地的民族。

2、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

《标准》明确指出:“问题”的核心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够“解决”的。因此,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数学教育理念、策略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校本校情的需要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相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然而我校是一个近有3000人师生的大校,占全县公立学校师生总数的。长期以来,我校在数学教育上,普遍存在着“等、靠、要”(教师等学生答题 ,学生靠教师提问,学生向教师要方法)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 无创意,学不主动,重结果,轻过程,重做题,轻“问题”。长此以往,将严重地制约着“问题型”、“创新型 ”人才的培育,因此,立足这种切中时弊的实验研究势在必行。

二、实验研究目标

1、帮助学生树立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发现疸,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思维品质,调动学生情感,增强问题意识,感受“问题”快乐,进而形成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和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

2、通过教师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使他们牢固树立现代数学教育思想,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途径、形成一定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三、研究的步骤及具体措施

(一)准备阶段(2007.3—2007.9)

1、2007.3选 题、论证、申请立项,组织教师学习《课标》《数学教师》《教育心理学》及省“问题解决”课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让教师明确课题产生的背景、意义、理论依据、研究方式,坚定具信念。

14

2、2007年5月该课题获省普教室批准立项后,学校立即按照立项申请报告中的规划,正式成立了课题领导学习小组,确立了实验班、实验人员,并系统地部署了各项实验实施工作。

(二)实施阶段(2007.10—2009.1)

1、建构教学模式

经过课题组研讨,初订“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从创设情境入手,创造性比使用教材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再进行合作探究,经历解决问题过程,在解决问题中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为后续学习作辅垫,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

2、以“教研”为手段,柱杖前行

(1)立足校本教研

以理论为指导,在自主学习研究的前提下,每学期订单周星期三下午为年段学习、集备时间,须做到“五定”: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双周星期三下午为全校教师集备时间。每两周必须有一个实验教师校内公开教学,通过沙龙的形式进行评课、交流、不断发现问题总结以验,深入课题研究。其教研模式为:独立自

主——集体交流 (2)加强片区交流

我校与县内4所小学组成“问题解决”联谊楼,每学期都 派骨干 教师参加片区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听讲座,促进了教师合作、互助,帮助教师理解教材,关注“四基”目标(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达成,更好地推进了实验研究进程。

(3)抛砖引玉

每阶段推选 一名教师向片区公开教学,以此带动实验教师磨课——调整——再磨课——公开教学的研究过程。在磨课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修正方向,使公一教学真正成为“解剖”课堂中学生提的问题,这是研究的“第一现场”,直观性、借鉴性得到充分的体现,由此积淀了实验的经验、教训,体现了行动研究的价值。

(4)他同攻玉

借助我省“问题解决”的实验研究的强劲势头和浓厚的氛围,每学期我校不惜投巨资派出听课学习,归校后,必要汇报、总结、归纳,使其不仅成为实验研究的基本,更是学校教育宝贵的文化资源。

3、以“课堂”为阵地,落“问”实处。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在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些贴近现实生活,新颖别致、能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提问题、乐提问题,从中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如:教学一年级《认识钟表》一课中,教师在展示各种钟表时问学生:“看到这些钟表,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在新颖的直观教具的实物面前,兴趣盎然,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接踵而来:“钟表上的长针、分针怎么走?”“钟表上的针为什么会不停地走?”“我的大姨很厉害,她的手表没有数字,可是她为什么能一下子就看出是什么时候?”等等,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操作、比较等学习活动,学生的感知从浅表的生活经验上升到抽象的数学认知,生疑转化求知,水到渠成。

再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出示情境图,让生根据图上信息提出数

学问题,问题就在富有现实意义,具有适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的有趣情境中产生了:“一共有几只小白兔在吃草?”“一共有几只小鸟?”等,诱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再通过观察、猜测、比较、验证等方法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产生新的困惑,最终获得对的认同或感受到乘法运算的魅力。

(2)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主动提问题。

诚然,影响“提问”的不仅有智力因素,还有非智 力因素,也就是说问题的产生除了问题情境的重要条件外,决不能排除课堂物理环境,对心境的影响,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我们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以真诚的耐心 和热情的鼓励送给学生,让学生们能在宽松、愉悦的心态中敢于提问题。而老师们在每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新的概念学习之前都会问学生:“关于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如四年级《烙饼》一课,课一开始教师就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就提问题:“我还想知道怎样烙饼更省时?”学生就在轻松的谈话中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给课堂注入活力。

(3)留给学生充足的时空,让学生在“静”中求疑。

生疑之处往往是学习的重难点之处,课堂中教师提供给学生一定充足的时空,引导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教学《锐角和钝角》一课,留 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做角”的过程,并同桌交流,学生就在自己自由的空间里大胆发散 思维,创新的火花就在此时迸发出来,有一名学生在做角中发现了角的两边又成一条直角可能是平角,这时他惊喜地问:“教师,这是平角吗?”一石激起千层

浪,学生的思维开拓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不失时机地贯穿整堂课。

4、跟踪课堂问题,及时监控。

“现场就疹,课后反思”这是实验研究必须遵守的原则。课题领导小组每周都 随堂听课,检查课堂实施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研究对策,如“学生的问题提不出来怎么办?“学生的问题太多怎么办?”学生提的是非数学问题怎么办?”及时反馈到课题组进行研讨,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不断地调整,让学生提的问题从“量变”到“质变”。

5、阶段验收小结,取长补短。

对实验班每学期验收一次,收集老师们的案例、教学论文进行交流总结,适时调整研究策略,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三)总结阶段(2009.2—2009.10)

1、收集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相片、工作点滴记载、案例汇编等)。

2、在课堂教学中检验研究成果,推行若干实验员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不同班级对学习进行对比性评价,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形成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价值的研究报告。

四、研究的成果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通过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更新,坚持备课“二心”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以此去构建课堂的新景观:情境创设求新,问题探寻求高,思考问题求静,解决问题求实,在动态课堂上求变。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课题研究,有效地改善了学生学习,课堂上出现了3多现象:趣味多——学习者 形于色,争问时激动,解疑时兴奋;活动多——学习通过活动“过程”来实现,解放了学习器官;提问多——从敢问到善问,从善问到乐问,“问题”变成了思维游戏,等同于刘谦魔术,甚至许多学生把日记都 取材于数学问题,数学成了他们的生活伙伴。

3、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方式的转变,带动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带动了学习行为的转化,由此促进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比如,观察能力、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又为学生可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4、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老师们学会了掌握基本的教科研方法,提升了教师从业品质——由单纯的教学上升到教研一体,感受到教科研带来的力量与快乐。

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给青年教师创设了展示才能的平台,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两年多来共有10多个青年教师举行了各级观摩课、研计课、比武课均获奖,其中,周宏秋老师参加市课堂教学比武执教《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获市 二等奖,丁虹老师执教的《找规律》获市录象课三等奖,高正老师执教的《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获县青年比武一等奖。老师们拟定了40多篇论文、案例获过奖或在省、市、县各级发表、交流。

五、结论与思考

以“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它立足于民族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着眼于“人”的智慧的开启,给学习者带来了思维活动的广阔时空,并

给他们的课内外生活带来了充实的快乐,它疑而临,解颖而归,疑疑相扣,持续发展,使课堂学习成为与问题交朋友的娱乐场。

虽然我们在该课题实验研究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困惑和问题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加以研究和探索。

几点思考:

1、问题情境是产生问题的诱因,然而,并不是都 要创设问题情境,因“材”设问,相机生疑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然而还有一些实验教师仍不能很好地领会和应用。

2“学会提问题”是相对较高难度的一种学习方式,但要使全体学生受益,仍要不懈地探寻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3、提问往往是一种发散性思维活动,然而课堂上教师没办法完全呈现学生的所有问题来学习,那么又如何对待和处理学生所提的其他问题呢?

参考文献:《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心理学》

《省“问题解决”资料汇编》

附 件:课题项目成员

课题组成员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关内容

  • 学贵有疑学会质疑
  •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创造始于问题",培养学生学会质疑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发展智力,提高思维广度,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教师要注意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要以积极的态度为 ...

  •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研究]课题
  • <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研究>课题 (2007-11-08 10:00:52) 转载标签: 知识/探索 ▼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明确主张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他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是教学生学".19世纪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指出:"应该 ...

  • 协作教学模式范例
  • 二.原理探究--应用的协作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吸纳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哲学思想,通过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从中找出原理和规律,然后再用该原理和规律去解释新的现象和解决新的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想".原理探究--应用的协 ...

  • 关于"学会数学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考
  • 作者:高峰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13年12期 数学教育在学校育人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学会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推理能力,培育理性精神和创造力.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途径就是要使学生在认识数学的基本方法的同时,学会数学 ...

  • 野外生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6.8
  • 野外生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梁俊南 一. 活动背景: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同学们来说,野外的生活是神秘的,同学们向往在大自然中生活.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就是利用一次旅游时遇难的假设,结合同学们参加过的户外拓展训练, 使同学们学会野外生存的方法,使城市的学生也能拥有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也能体验农村孩子所 ...

  •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狮子山区龙港小学 胡飞玉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从而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数学 ...

  • 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 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图书馆作为学生日常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建筑,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调研,学会反思现有图书馆建筑存在的问题,学会细化设计任务书,学会依据图书馆运转模式等提出设计理念. 2.通过图书馆课程设计,初步掌握处理功能较复杂.造型艺术要求较高.并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大 ...

  •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简介
  • 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简介 张万生 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全面铺开,从2003年秋季开始,武威市凉州区和部分县重点中小学也全面启用新的教材,新的课程标准也发放到每位教师手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全面打好基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接受新课程对我们每位的挑战,是当前的主要学习任务. 在基础教育的 ...

  • 市级骨干教师研修经验材料
  • 身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要尽全力使所带的徒弟不断进步,在短时间内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影响带动所有教师认真专研,整体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需要我不断地.有针对性的进行完善研修内容,本年度进一步研修预设如下: 一.指导思想 时代在飞速发展,课程改革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