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规范要求

集体备课规范要求

来源:站内发布 日期:2010-11-29 20:15:11 点击次数:200次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果课前教师对所讲内容达不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各方面的情况没有充分的准备,仓促上阵,课堂效果是不可能好的,所以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周不得少于一次(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内容包括:交流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情况,确定统一的单元目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统一的单元练习及统一的单元进度,交流解决难点的办法及确定统一的单元测试题。要求在新的学期开始,各备课组长根据学科进度表,做好备课分工,轮流主讲。中心发言人(主讲人)事先写好中心发言提纲,在集体备课时,由主讲人先说课,其他人评论增补,并做好记录。

一、集体备课的内容要求

为了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使集体备课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特提出以下要求:备课要有学期(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一)学期备课

1、内容:

(1)教学目的;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本学期共学几个模块)和教学要求。

(2)教材分析:重点是对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能力点,教育因素的分析。本学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创新思维能力。

(3)学情分析:分析上学期和本学期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基本情况,本学期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解决措施。

(4)教学方法:上学期教师教学方法的得与失及本学期采取的教学方法。

(5)教学时间分配: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标明章节单元所需时间,课题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月考、期中、期末复习考试的时间安排。

(6)教改计划:本学期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计划措施落实情况。

(7)目标测试:包括单元或章节、课时测试的内容及形式。

(8)第二课堂:本学期弱课,学生小组补课安排(内容、时间、地点、人员、方式等)

(9)开展活动:本学期根据学科特点举行哪几项(竞赛)活动。

(10)教研课题或实验项目

2、要求: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深广度,挖掘教材

的重点、难点,明确技能和能力要求,找准思想教育的因素,掌握本册教材在整个高中学段的地位和作用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掌握本册教材编排体系、知识结构及各单元、各章节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中运用的授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

(二)单元或章节备课(集体备课或周教案)

1、内容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指出本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难点,并指出突破重点难点方案,并分析研究近几年高考题中有关本章节的权重。

(4)学情分析

(5)注意事项

(6)教学方法建议

(7)课时分配

(8)单元或章节过关测试题

2、要求:单元、章节备课即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六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统一教学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试。备课组长要做好教研记录,内容为:时间,地点,研究课题,参加人员,中心发言人,研究内容,独特见解(记录每位组员发言内容)。集体备课重点应放在对教材的处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对课堂教学及结构研究上面,拿出统一的办法?。

(三)课时备课(个人教案)---见《教案编写规范要求》

四、集体备课的运作方法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年级学科集备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务处(或教研组)实施管理。一般由备课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

2、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二研一定”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确定中心发言人。

(2)集中研讨——“四备”

集中研讨,即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

(3)修改提纲——“六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六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试。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五、集体备课操作程序

集体备课一般按照这种基本程序:主讲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

1.个人初备

(1)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考纲、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要抓住“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每位教师都要具备驾驭教材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摸清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要做到摸清学生的学情,就是既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如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

(2)每个备课组成员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第一轮新教师要求写详案。

(3)集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以便共享资源。

(4)集备时应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5)注意超前备课,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扫清障碍,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因为超前学习而提出的问题,集体备课时要带好提前一周的教案。

2.集体研讨

整体备课,纵横联系,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地写出学期的计划,并制定好单元计划。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思想。主讲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陈述自己的备课方案时,最好采用“说课”形式,进行讨论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1)四个统一

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这“四统一”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集体分析。

(2)中心发言

集体备课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对中心发言人的选择,不能老是老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老教师要带好青年教师,但不能越俎代庖,要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使得他们能广泛收集材料,大胆钻研业务,进而迅速成长起来。

在集体备课时,有时也可邀请其他年级经验丰富的教师给组内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以扩大交流的空间。

3、修正教案

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4、重点跟踪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5、课后交流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六、注意事项:

1、实行集体备课是为了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减轻负担、提高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倡个人创造性教学,体现个人教学风格和特色。

2、备课时要注明备课时间,使用时间。

3、杜绝不备课就上课或课后补写教案的现象,上课之前要复备,并准备好教学用具

集体备课规范要求

来源:站内发布 日期:2010-11-29 20:15:11 点击次数:200次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果课前教师对所讲内容达不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各方面的情况没有充分的准备,仓促上阵,课堂效果是不可能好的,所以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周不得少于一次(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内容包括:交流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情况,确定统一的单元目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统一的单元练习及统一的单元进度,交流解决难点的办法及确定统一的单元测试题。要求在新的学期开始,各备课组长根据学科进度表,做好备课分工,轮流主讲。中心发言人(主讲人)事先写好中心发言提纲,在集体备课时,由主讲人先说课,其他人评论增补,并做好记录。

一、集体备课的内容要求

为了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使集体备课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特提出以下要求:备课要有学期(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一)学期备课

1、内容:

(1)教学目的;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本学期共学几个模块)和教学要求。

(2)教材分析:重点是对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能力点,教育因素的分析。本学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创新思维能力。

(3)学情分析:分析上学期和本学期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基本情况,本学期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解决措施。

(4)教学方法:上学期教师教学方法的得与失及本学期采取的教学方法。

(5)教学时间分配: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标明章节单元所需时间,课题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月考、期中、期末复习考试的时间安排。

(6)教改计划:本学期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计划措施落实情况。

(7)目标测试:包括单元或章节、课时测试的内容及形式。

(8)第二课堂:本学期弱课,学生小组补课安排(内容、时间、地点、人员、方式等)

(9)开展活动:本学期根据学科特点举行哪几项(竞赛)活动。

(10)教研课题或实验项目

2、要求: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深广度,挖掘教材

的重点、难点,明确技能和能力要求,找准思想教育的因素,掌握本册教材在整个高中学段的地位和作用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掌握本册教材编排体系、知识结构及各单元、各章节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中运用的授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

(二)单元或章节备课(集体备课或周教案)

1、内容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指出本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难点,并指出突破重点难点方案,并分析研究近几年高考题中有关本章节的权重。

(4)学情分析

(5)注意事项

(6)教学方法建议

(7)课时分配

(8)单元或章节过关测试题

2、要求:单元、章节备课即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六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统一教学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试。备课组长要做好教研记录,内容为:时间,地点,研究课题,参加人员,中心发言人,研究内容,独特见解(记录每位组员发言内容)。集体备课重点应放在对教材的处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对课堂教学及结构研究上面,拿出统一的办法?。

(三)课时备课(个人教案)---见《教案编写规范要求》

四、集体备课的运作方法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年级学科集备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务处(或教研组)实施管理。一般由备课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

2、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二研一定”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确定中心发言人。

(2)集中研讨——“四备”

集中研讨,即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

(3)修改提纲——“六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六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目标、重点、难点、作业、测试。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五、集体备课操作程序

集体备课一般按照这种基本程序:主讲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

1.个人初备

(1)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考纲、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要抓住“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每位教师都要具备驾驭教材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摸清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要做到摸清学生的学情,就是既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如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

(2)每个备课组成员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第一轮新教师要求写详案。

(3)集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以便共享资源。

(4)集备时应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5)注意超前备课,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扫清障碍,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因为超前学习而提出的问题,集体备课时要带好提前一周的教案。

2.集体研讨

整体备课,纵横联系,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地写出学期的计划,并制定好单元计划。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思想。主讲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陈述自己的备课方案时,最好采用“说课”形式,进行讨论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1)四个统一

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这“四统一”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集体分析。

(2)中心发言

集体备课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对中心发言人的选择,不能老是老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老教师要带好青年教师,但不能越俎代庖,要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使得他们能广泛收集材料,大胆钻研业务,进而迅速成长起来。

在集体备课时,有时也可邀请其他年级经验丰富的教师给组内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以扩大交流的空间。

3、修正教案

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4、重点跟踪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5、课后交流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六、注意事项:

1、实行集体备课是为了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减轻负担、提高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倡个人创造性教学,体现个人教学风格和特色。

2、备课时要注明备课时间,使用时间。

3、杜绝不备课就上课或课后补写教案的现象,上课之前要复备,并准备好教学用具


相关内容

  • 幼儿园常规管理-备课
  • 再谈幼儿园常规管理(1)-备课 目前,一些流行的观点影响了园长们对于教师备课管理的认识和执行.主要有这么几种有失偏颇的看法:第一,强调无纸化办公,实行电子备课.第二,强调生成课程,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现场灵活生成教育活动,不必事先备课.第三,强调要人文管理,认为应通过减少备课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第四, ...

  • 高一年级教育教学管理方案
  • 一.指导思想: "一切以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人为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紧围绕高一教育教学目标,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实行分层次教学,狠抓落实,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务实创新:脚踏实地,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

  • 教务处教学教研制度
  • 备 课 制 度 一.掌握课标要求.各备课组在期初和期中要组织组员学习课程标准,吃透基本精神,以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二.合理安排进度.期初各备课组要及时制定好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备课组活动计划.计划的制定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深入钻研教材.每位教师都要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

  • 二实小备课研讨记录本
  • 封面名称 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 关于有效备课的指导意见(试行) 一. 指导思想 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备课检查只注重是否做到书写工整认真.环节齐全.数量足,忽视了它的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创新性和合作性,使备课成了机械的教案抄写,走入单兵作战.高耗低效的误区,无法适 ...

  • 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工作计划 丁红彩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教务处的工作计划要求,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有计划.重实效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不断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业务能力的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

  • 中学春季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江夏区教育局“培名师、育优生、出高质、创名校”十二字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走进新课堂,以一主多辅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让师生在情感交叠中和谐发展,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抓好教研组的建设,促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一 ...

  • 2011学年第一学期中学教科室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教科室工作将立足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新形势和学校新年度的中心工作,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为研究重点,坚持一个中心,即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实施两项策略,即在实践中研究,用实践的方法研究。做到三个服务,即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使教育科研工作成为营造学校特色的新的闪光点; ...

  • 小学高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动力,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围绕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扎实开展高年级数学备课组研训活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

  •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高二教育教学工作将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工作中心,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过程管理,引导教师进一步明晰以"教案学案一体化"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 二.工作目标: 1.整合年级领导力量,发挥级部的作用,细化管理.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