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雕塑家

小小雕塑家

主题阐释

美术源于生活,应该融入生活和表现生活。随着城市建设步子的加快,雕塑作为一种高雅的静态艺术,已经逐渐步入了我们的生活。它以其简洁明快的造型,丰富深远的内蕴,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然而,当我们谈论起雕塑时,往往会产生一种距离感,学生更是对雕塑知之甚少。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本着“让美术走进生活”的思想,迎合时代潮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巧妙运用“距离产生美”、接触大师等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接触雕塑,欣赏雕塑,制作雕塑,从中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

一、抽象雕塑,让学生摆脱过渡期中的焦虑

本课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随着美术知识、技能的上浮,他们的心理特征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 随着社会经验的积累,绘画、制作趋于现实(具象),出现了透视上的困惑。

2. 接触事物更加广泛,兴趣逐渐分化(综合兴趣———单一兴趣)。

3. 对自己的否定态度开始萌发,成人化潜意识萌芽。

可以这样说,三年级是小学美术教育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它是学生兴趣分化与迁移、抽象与具象的转折期,抽象与具象矛盾碰撞的过渡期。如果教师引导不利的话,很可能让学生逐渐失去对美术的热情。

雕塑作为一种高雅的静态艺术,它既有抽象艺术高度概括的特质,又不乏由其本身独特形象所带来的丰富、具体的内涵联想。可以说,雕塑作品是抽象与具象的完美集合体。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低年级的“主观感觉表现期”向成人化“现实感觉表现”的过渡期,他们逐渐不满足于平面,有了让自己的作品趋于写

实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在抽象与具象的剧烈矛盾冲突中,学生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心态,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

《小小雕塑家》迎合了学生的心态历程,选择了抽象雕塑作为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导入激趣、接触大师、表现创意、评价互动等环节,学生对雕塑从陌生一步步走向熟悉,从焦虑逐步变得自信。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挣脱了写实的束缚,将那份“主观感觉表现”的抽象意识保留了下来,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高雅艺术可望而不即及的焦虑感。

二、巧设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本课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的雕塑作品。“距离产生美”,但这个距离应该是适当的距离。因此,教师选择了既与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又与学生心理特征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对抽象的雕塑作品。的确,作为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的雕塑作品,无疑对学生来说有着一层神秘色彩。而当教师揭开雕塑神秘的面纱时,学生突然发现,原来雕塑离自己并不遥远,儿时玩乐中的拼拼凑凑、搭搭建建和雕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自己早已和高雅的雕塑有了亲密接触。随着距离的拉近,既而涌动在心间的强烈欲望可想而知。

《小小雕塑家》一课设计中主要通过“学生生活现实———雕塑”、“学生自我水平———雕塑大师”两对距离,相辅相成地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体验“他乡遇故知”的激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雕塑抽象背后丰富深刻内涵的阐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雕塑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抽象的外形。

三、接触大师,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升自信心

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设计了接触大师的环节,目的在于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

亲近大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竞争是时代的永恒主题,没有竞争就不会有进步。学生喜欢竞争,和同伴,和自己,甚至和成人。他们渴望竞争的胜利为他们赢得自信与尊重。那么,和大师的接触,无疑提供了学生一个同大师竞争的舞台。通过对大师雕塑作品的欣赏,不仅让学生学习大师们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让学生知道,竞争并不仅仅存在与同龄人之间,和大师、艺术家竞争不是没有可能的,只要你从现在的点滴做起,你也能成为一个小艺术家。

四、充分利用评价机制,多元化,全方位评价学生

传统美术教育的评估标准,压抑着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评价标准单一化,重在鉴别与选拔。这种主观评价的方法打击了大批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有的学生制作水平较高,造型能力强;有的学生对色彩比较敏感;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突出等等。因此,在本课的评价环节中,教师以多元化的评价来衡量学生,设置了不同的奖项,分不同的层面,对相应的学生进行评价。“基础层面(”美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的层面)———“开心奖”;“深化层面”(一般学生达到的层面)——— “最佳颜色搭配奖”、“造型奖”;“探究层面”(有一定美术专长的学生)———“小小雕塑家”、“点子奖”、“惊奇奖”。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结合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势必能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案例评点

一、导入激趣

师:“我们的家乡宁波这些年变化可大了,你发现了吗?”讨论回答。 A生:高楼大厦多了

B生:有了许多的花园……

[创设情境,从生活中找寻美。]

师:“不如让我们一起去宁波散个步吧!”(播放录像)

师:“高大的楼群、美丽的城市花园、宽敞的马路、独特的城市雕塑……它们使得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丽。其中个子小小的城市雕塑功劳也挺大的。” 出示宁波、北仑的雕塑作品供学生欣赏,简单介绍雕塑大师。

[引导讨论雕塑给城市带来的好处。]

学生欣赏观察。讨论交流雕塑给城市带来的好处及观赏不同环境中不同雕塑的感受。

A生:公园里的雕塑能让公园变得更高雅。

B生:广场上的雕塑能使广场更有气派。

C生:雕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

[通过欣赏、讨论,了解雕塑在城市中的作用,同时对雕塑的造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师:“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呢?今天我们来做一回小小雕塑家,用我们的双手为家乡增光添彩。”

出示课题《小小雕塑家》。

二、接触大师,了解感知

出示制作完成的作品(小组发放)师:“雕塑大师们知道了你们那么有信心,特地请老师带来了他的作品。小朋友们看看这些雕塑都是什么样子的。”

A. 用了什么材料制作?

B. 运用了那些技法?

C. 猜一猜它们的名字。

[通过与“大师”的接触,拉近了雕塑与学生的距离,拓展思路,同时培养了细

致的观察力。]

分组介绍:卷、压、折、粘、剪、穿插……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各自带来的废旧材料。师:“你们觉得大师的作品难吗?你们有没有信心同大师一较高下?”

学生分组交流,动手操作。

[熟悉材料的性质,根据材料初步确定制作对象,激发竞争意识。]

三、表现创意

师:“现在我们的家乡宁波正需要我们用双手去打扮它,你们准备好了吗?” 要求:

1. 造型生动,简洁,有创意。

2. 色彩搭配合理。

3. 有一定的意义。

学生动手操作,学习用卷、压、折、粘、剪、穿插等手法制作雕塑。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运用巧妙的建议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四、评价互动

师:“我们的课堂已经成了雕塑的王国啦。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小雕塑家们的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上台展示作品)

“你的雕塑名字叫什么?”

“你主要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展示作品:

A生:“我的作品叫‘团结’,它是用几个环缠绕在一起形成的。”

B生:“我的叫‘东方明珠’,用一个小球和纸条卷曲而成。”

C生:“我做的叫‘飞翔’,它好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D生:“我的作品叫‘成长’,它就是简单的一些长方形拼凑而成,我要表现的是成长中的艰辛。”

……

[通过给雕塑作品起名字,充分表露创作的意义和对作品的理解。] 评奖:

1. 小小雕塑家奖

2. 色彩搭配奖

3. 造型奖

4. 开心奖

……

按材料分类,分小组展示作品,指导学生欣赏作品。

学生分组欣赏。

[按材料的不同展示雕塑作品,让学生对同种材料不同用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小结延伸

展示课件,欣赏各国城市的代表性雕塑。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雕塑的独特魅力。]

成效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本着“让美术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美术”的教学理念,以“导入激趣、接触大师、表现创意、评价互动、小结延伸”来贯穿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个性创造,通过接触大师、评价互动等环节,努力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消除由于知识技能的

上浮而引起的自我否定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导入激趣———从生活中发现美

美术源于生活,应该融入生活和表现生活。随着城市建设步子的加快,雕塑作为一种高雅的静态艺术,已经逐渐步入了我们的生活,但学生对于雕塑的了解并不多。在导入部分教师通过自摄的录像,以散步的形式带领学生游览宁波风光,从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去找寻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以轻松的心态投入课堂学习,对雕塑及其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美就在自己的身边,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用心”感受,一定能发现美。

二、接触大师———增强自信,培养竞争意识

当学生面对一件相对陌生的事物时,建立他们的自信是相当重要的。在他们信心充足,认为双方力量相对均衡时,此刻的竞争意识是相当强烈的。学生通过同大师的接触,欣赏他们的作品,一方面加深了对抽象雕塑作品的外形、内涵的认识,另一个目的在于以雕塑作品抽象简洁的外形特征,激发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大师的接触,无疑提供给学生一个同大师竞争的舞台。在接触大师作品模型的过程中,他们积极热情地找寻艺术大师们的制作方法,体会制作意图。经过观察分析,学生惊奇地发现,原来生动、高雅、气派的抽象雕塑作品不过就是立体图形的拼拼凑凑,搭搭建建,自己完全也可以来动手制作。在与大师接触中,还有许多学生并不仅仅满足于对作品的欣赏,勇敢的他们甚至为大师的作品起了名字,大胆提出了修改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由弱至强,竞争意识从无到有,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大师们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学生感受同艺术大师同台竞技的快乐,让他们知道,和艺术大师、艺术家竞争不是没有可能的,只要你从现在的点滴做起,你也能成为一个小艺术家。

三、表现创意———抽象与具象的碰撞

三年级的学生,随着美术知识、技能的上浮,对自己逐渐产生了一种自我否定意识,他们在抽象与具象的过渡中产生了矛盾。本课选择了贴近学生心理特征的抽象雕塑。高度概括的特质以及其本身独特形象所带来的丰富、具体的内涵联想,是抽象雕塑作品与学生审美特征相联系的保证。通过简单的卷、压、折、粘、剪、穿插等方法制作出的雕塑作品,让学生挣脱了对写实作品可望而不可即的束缚,同时将那份“主观感觉表现”的抽象意识保留了下来。

在该环节中,为了避免学生盲目、无意识的创作,教师制定了相应的制作要求。学生通过导入和接触大师环节的学习,那份涌动在心间的对雕塑作品的热情和与大师同台竞技的渴望无疑成了他们表现创意的动力源泉。通过学生合作,涌现出了许多成功作品。如“团结”(封面图1)、“浪花”(封面图2)、“飞翔”(封面图4)、“成长”(封面图5)。学生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制作工艺手法上的创新表现,更多的抽象与具象的完美结合,是蕴涵在抽象雕塑作品中通过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深思熟虑而成的、独特可供无限具象联想的作品主题。一个成功、饱含深意的作品给他们的心理震撼是巨大的,同时,学生也切身体验到了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四、评价互动———多元化评价体系,让每一个人都体验成功

在本课的评价环节中,教师以多元化的评价来衡量学生,设置了不同的奖项,分不同的层面,对相应的学生进行评价:

1. “基础层面”(美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的层面)———“开心奖”;

2. “深化层面”(一般学生达到的层面)———“最佳颜色搭配奖”、“造型奖”;

3. “探究层面”(有一定美术专长的学生)———“小小雕塑家”、“点子奖”、“惊奇奖”。

结合本课的实际,学生的评价的标准并不能仅仅停留在美术层面上,而是延伸

向更广阔的综合空间。不可否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有的学生制作水平较高,造型能力强;有的学生对色彩比较敏感;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突出等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再让美术技能优越的学生成为唯一的成功者,相反的,以往被忽视的预备一定隐性(无形)的美术鉴赏能力的学生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合作更加融洽了,在一个小团体中,学生们不再为没有制作而显得沮丧,反而分工更加合理了,每一位学生都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年级是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顺应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心理需求,在适当上浮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保持学生的美术兴趣,使学生在对知识、技能上浮的困惑中扬帆起航,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新领域。

小小雕塑家

主题阐释

美术源于生活,应该融入生活和表现生活。随着城市建设步子的加快,雕塑作为一种高雅的静态艺术,已经逐渐步入了我们的生活。它以其简洁明快的造型,丰富深远的内蕴,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然而,当我们谈论起雕塑时,往往会产生一种距离感,学生更是对雕塑知之甚少。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本着“让美术走进生活”的思想,迎合时代潮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巧妙运用“距离产生美”、接触大师等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接触雕塑,欣赏雕塑,制作雕塑,从中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

一、抽象雕塑,让学生摆脱过渡期中的焦虑

本课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随着美术知识、技能的上浮,他们的心理特征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 随着社会经验的积累,绘画、制作趋于现实(具象),出现了透视上的困惑。

2. 接触事物更加广泛,兴趣逐渐分化(综合兴趣———单一兴趣)。

3. 对自己的否定态度开始萌发,成人化潜意识萌芽。

可以这样说,三年级是小学美术教育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它是学生兴趣分化与迁移、抽象与具象的转折期,抽象与具象矛盾碰撞的过渡期。如果教师引导不利的话,很可能让学生逐渐失去对美术的热情。

雕塑作为一种高雅的静态艺术,它既有抽象艺术高度概括的特质,又不乏由其本身独特形象所带来的丰富、具体的内涵联想。可以说,雕塑作品是抽象与具象的完美集合体。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低年级的“主观感觉表现期”向成人化“现实感觉表现”的过渡期,他们逐渐不满足于平面,有了让自己的作品趋于写

实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在抽象与具象的剧烈矛盾冲突中,学生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心态,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

《小小雕塑家》迎合了学生的心态历程,选择了抽象雕塑作为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导入激趣、接触大师、表现创意、评价互动等环节,学生对雕塑从陌生一步步走向熟悉,从焦虑逐步变得自信。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挣脱了写实的束缚,将那份“主观感觉表现”的抽象意识保留了下来,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高雅艺术可望而不即及的焦虑感。

二、巧设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本课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的雕塑作品。“距离产生美”,但这个距离应该是适当的距离。因此,教师选择了既与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又与学生心理特征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对抽象的雕塑作品。的确,作为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的雕塑作品,无疑对学生来说有着一层神秘色彩。而当教师揭开雕塑神秘的面纱时,学生突然发现,原来雕塑离自己并不遥远,儿时玩乐中的拼拼凑凑、搭搭建建和雕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自己早已和高雅的雕塑有了亲密接触。随着距离的拉近,既而涌动在心间的强烈欲望可想而知。

《小小雕塑家》一课设计中主要通过“学生生活现实———雕塑”、“学生自我水平———雕塑大师”两对距离,相辅相成地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体验“他乡遇故知”的激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雕塑抽象背后丰富深刻内涵的阐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雕塑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抽象的外形。

三、接触大师,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升自信心

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设计了接触大师的环节,目的在于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

亲近大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竞争是时代的永恒主题,没有竞争就不会有进步。学生喜欢竞争,和同伴,和自己,甚至和成人。他们渴望竞争的胜利为他们赢得自信与尊重。那么,和大师的接触,无疑提供了学生一个同大师竞争的舞台。通过对大师雕塑作品的欣赏,不仅让学生学习大师们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让学生知道,竞争并不仅仅存在与同龄人之间,和大师、艺术家竞争不是没有可能的,只要你从现在的点滴做起,你也能成为一个小艺术家。

四、充分利用评价机制,多元化,全方位评价学生

传统美术教育的评估标准,压抑着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评价标准单一化,重在鉴别与选拔。这种主观评价的方法打击了大批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有的学生制作水平较高,造型能力强;有的学生对色彩比较敏感;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突出等等。因此,在本课的评价环节中,教师以多元化的评价来衡量学生,设置了不同的奖项,分不同的层面,对相应的学生进行评价。“基础层面(”美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的层面)———“开心奖”;“深化层面”(一般学生达到的层面)——— “最佳颜色搭配奖”、“造型奖”;“探究层面”(有一定美术专长的学生)———“小小雕塑家”、“点子奖”、“惊奇奖”。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结合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势必能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案例评点

一、导入激趣

师:“我们的家乡宁波这些年变化可大了,你发现了吗?”讨论回答。 A生:高楼大厦多了

B生:有了许多的花园……

[创设情境,从生活中找寻美。]

师:“不如让我们一起去宁波散个步吧!”(播放录像)

师:“高大的楼群、美丽的城市花园、宽敞的马路、独特的城市雕塑……它们使得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丽。其中个子小小的城市雕塑功劳也挺大的。” 出示宁波、北仑的雕塑作品供学生欣赏,简单介绍雕塑大师。

[引导讨论雕塑给城市带来的好处。]

学生欣赏观察。讨论交流雕塑给城市带来的好处及观赏不同环境中不同雕塑的感受。

A生:公园里的雕塑能让公园变得更高雅。

B生:广场上的雕塑能使广场更有气派。

C生:雕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

[通过欣赏、讨论,了解雕塑在城市中的作用,同时对雕塑的造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师:“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呢?今天我们来做一回小小雕塑家,用我们的双手为家乡增光添彩。”

出示课题《小小雕塑家》。

二、接触大师,了解感知

出示制作完成的作品(小组发放)师:“雕塑大师们知道了你们那么有信心,特地请老师带来了他的作品。小朋友们看看这些雕塑都是什么样子的。”

A. 用了什么材料制作?

B. 运用了那些技法?

C. 猜一猜它们的名字。

[通过与“大师”的接触,拉近了雕塑与学生的距离,拓展思路,同时培养了细

致的观察力。]

分组介绍:卷、压、折、粘、剪、穿插……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各自带来的废旧材料。师:“你们觉得大师的作品难吗?你们有没有信心同大师一较高下?”

学生分组交流,动手操作。

[熟悉材料的性质,根据材料初步确定制作对象,激发竞争意识。]

三、表现创意

师:“现在我们的家乡宁波正需要我们用双手去打扮它,你们准备好了吗?” 要求:

1. 造型生动,简洁,有创意。

2. 色彩搭配合理。

3. 有一定的意义。

学生动手操作,学习用卷、压、折、粘、剪、穿插等手法制作雕塑。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运用巧妙的建议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四、评价互动

师:“我们的课堂已经成了雕塑的王国啦。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小雕塑家们的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上台展示作品)

“你的雕塑名字叫什么?”

“你主要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展示作品:

A生:“我的作品叫‘团结’,它是用几个环缠绕在一起形成的。”

B生:“我的叫‘东方明珠’,用一个小球和纸条卷曲而成。”

C生:“我做的叫‘飞翔’,它好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D生:“我的作品叫‘成长’,它就是简单的一些长方形拼凑而成,我要表现的是成长中的艰辛。”

……

[通过给雕塑作品起名字,充分表露创作的意义和对作品的理解。] 评奖:

1. 小小雕塑家奖

2. 色彩搭配奖

3. 造型奖

4. 开心奖

……

按材料分类,分小组展示作品,指导学生欣赏作品。

学生分组欣赏。

[按材料的不同展示雕塑作品,让学生对同种材料不同用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小结延伸

展示课件,欣赏各国城市的代表性雕塑。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雕塑的独特魅力。]

成效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本着“让美术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美术”的教学理念,以“导入激趣、接触大师、表现创意、评价互动、小结延伸”来贯穿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个性创造,通过接触大师、评价互动等环节,努力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消除由于知识技能的

上浮而引起的自我否定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导入激趣———从生活中发现美

美术源于生活,应该融入生活和表现生活。随着城市建设步子的加快,雕塑作为一种高雅的静态艺术,已经逐渐步入了我们的生活,但学生对于雕塑的了解并不多。在导入部分教师通过自摄的录像,以散步的形式带领学生游览宁波风光,从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去找寻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以轻松的心态投入课堂学习,对雕塑及其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美就在自己的身边,美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用心”感受,一定能发现美。

二、接触大师———增强自信,培养竞争意识

当学生面对一件相对陌生的事物时,建立他们的自信是相当重要的。在他们信心充足,认为双方力量相对均衡时,此刻的竞争意识是相当强烈的。学生通过同大师的接触,欣赏他们的作品,一方面加深了对抽象雕塑作品的外形、内涵的认识,另一个目的在于以雕塑作品抽象简洁的外形特征,激发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大师的接触,无疑提供给学生一个同大师竞争的舞台。在接触大师作品模型的过程中,他们积极热情地找寻艺术大师们的制作方法,体会制作意图。经过观察分析,学生惊奇地发现,原来生动、高雅、气派的抽象雕塑作品不过就是立体图形的拼拼凑凑,搭搭建建,自己完全也可以来动手制作。在与大师接触中,还有许多学生并不仅仅满足于对作品的欣赏,勇敢的他们甚至为大师的作品起了名字,大胆提出了修改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由弱至强,竞争意识从无到有,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大师们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学生感受同艺术大师同台竞技的快乐,让他们知道,和艺术大师、艺术家竞争不是没有可能的,只要你从现在的点滴做起,你也能成为一个小艺术家。

三、表现创意———抽象与具象的碰撞

三年级的学生,随着美术知识、技能的上浮,对自己逐渐产生了一种自我否定意识,他们在抽象与具象的过渡中产生了矛盾。本课选择了贴近学生心理特征的抽象雕塑。高度概括的特质以及其本身独特形象所带来的丰富、具体的内涵联想,是抽象雕塑作品与学生审美特征相联系的保证。通过简单的卷、压、折、粘、剪、穿插等方法制作出的雕塑作品,让学生挣脱了对写实作品可望而不可即的束缚,同时将那份“主观感觉表现”的抽象意识保留了下来。

在该环节中,为了避免学生盲目、无意识的创作,教师制定了相应的制作要求。学生通过导入和接触大师环节的学习,那份涌动在心间的对雕塑作品的热情和与大师同台竞技的渴望无疑成了他们表现创意的动力源泉。通过学生合作,涌现出了许多成功作品。如“团结”(封面图1)、“浪花”(封面图2)、“飞翔”(封面图4)、“成长”(封面图5)。学生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制作工艺手法上的创新表现,更多的抽象与具象的完美结合,是蕴涵在抽象雕塑作品中通过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深思熟虑而成的、独特可供无限具象联想的作品主题。一个成功、饱含深意的作品给他们的心理震撼是巨大的,同时,学生也切身体验到了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四、评价互动———多元化评价体系,让每一个人都体验成功

在本课的评价环节中,教师以多元化的评价来衡量学生,设置了不同的奖项,分不同的层面,对相应的学生进行评价:

1. “基础层面”(美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的层面)———“开心奖”;

2. “深化层面”(一般学生达到的层面)———“最佳颜色搭配奖”、“造型奖”;

3. “探究层面”(有一定美术专长的学生)———“小小雕塑家”、“点子奖”、“惊奇奖”。

结合本课的实际,学生的评价的标准并不能仅仅停留在美术层面上,而是延伸

向更广阔的综合空间。不可否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有的学生制作水平较高,造型能力强;有的学生对色彩比较敏感;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突出等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再让美术技能优越的学生成为唯一的成功者,相反的,以往被忽视的预备一定隐性(无形)的美术鉴赏能力的学生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合作更加融洽了,在一个小团体中,学生们不再为没有制作而显得沮丧,反而分工更加合理了,每一位学生都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年级是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顺应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心理需求,在适当上浮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保持学生的美术兴趣,使学生在对知识、技能上浮的困惑中扬帆起航,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新领域。


相关内容

  • 立体造型教案
  • 立体造型 执教者:华顺波 本课为一课时,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授课班级为301.303,浙美版第5册第4课立体造型. 一. 教材分析 雕塑作为一种艺术,以简单的造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由于雕塑独特的形象带来的丰富.具体的内涵联想,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美的享受.雕塑作品是抽象与具象的结合体.教材选择了抽象 ...

  • 材料作文的运作
  • 材料作文的运作 写作指导 同样的原料, 让不同的厨师烹饪, 谁烹饪的菜肴味最美? 在这里, 厨艺十分重要.同样的材料, 让不同的人去作文, 谁的作文最精彩? 在这里, 对材料如何进行运作十分重要.具体地讲, 材料作文的运作应该注意抓住以下几点: 一.审清题意, 避开误区. 近年来新出现的材料作文, ...

  • 一片丹心在通城
  • 中国影帝 天下都乐 赵丹,中国影剧表演艺术大师,上世纪30年代步入演艺生涯,成功塑造了老赵.小陈.萧老板.李时珍.聂耳.林则徐.许云峰等艺术形象.他是公认的中国影帝,更是家乡南通的骄傲. 赵丹生在濠河边,长在濠河边,受父亲赵子超的影响自小喜爱文艺,颇爱表演和书画.1928年,赵丹在南通崇敬中学(现实 ...

  • 会讲故事的名人雕塑
  • 弗兰克是英国一家雕塑制造公司的维修师,主要负责维护和修理公司建在伦敦街头的各个雕塑. 那天,弗兰克看到自己管辖的区域内有一座福尔摩斯的雕塑破损,他立即取出工具,技术娴熟地对破损的地方进行修补.此时,过来两位外国游客.一个小男孩注视着雕塑底座上的英文,然后指着底座问身边的女人:"妈妈,上面写 ...

  • 建筑与环境雕塑赏析
  •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雕塑作品赏析 艺术设计学院 雕塑152 1506110215 张馨月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是罗马尼亚著名雕塑家,抽象艺术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继罗丹之后,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雕塑家,被誉为现代主义雕塑先驱. 他受到过雕塑家安托万·梅西埃的教导,给著名雕塑家罗丹做过助手.早期作品受写实主义 ...

  • 关于劳动节的作文
  • 今天早上,春风和煦,阳光灿烂.我们姐弟两人带着工具,去钓螃蟹了.一路上,姐姐东张西望的,我问她在干吗呢?她告诉我:"捉田鸡,做诱饵." 到了一个小小的池塘,就停下了.池塘的水黄黄的,这下我心里可有疑问了:螃蟹不是应该在大海大江里的吗?怎么会在这小小的池塘里呢?这真是奇闻!她可忙活 ...

  • 26威尼斯的小艇导学案
  •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26.威尼斯的小艇(学生用)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停 泊.威尼斯.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 ...

  • 2005年高考作文指导1
  • 2005年高考作文指导1基础等级写作训练(一)写作全程训练1.审题(训练目标:符合题意)题一:材料:不久前,某国科学家成功地在太空中张开了一面"太阳帆",顷刻间,从法国里昂到德国慕尼黑的4公里.千余公里长的地域里一片光明,黑夜变为白昼.这种"太阳帆"是一面直径 ...

  • 给教师的毕业感言
  • 岁月匆匆,花开花落.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瞬间就要过去了.即将离开母校,即将离开老师,即将离开同学,我心中充满留恋之情. 忘不了,美丽的母校.在您的怀抱里,我们从无知变得懂事,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胆小变得勇敢.在这里,我们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在这里,我们养成了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好作风;在这里,我们获得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