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测试卷
初三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f l 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ku 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tu ί
2. 下面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要保持对自然的 :敬畏自然,遵循规律;人与人的和谐在于人要有一种 的心态:待长辈 、待平辈 、对晚辈谦逊,心胸似海,志存高远。 A.谦卑 谦和 谦让 谦恭 B.谦让 谦恭 谦卑 谦和 C.谦卑 谦和 谦恭 谦让 D.谦恭 谦让 谦和 谦卑 3、古诗文名句填空
(1) ,西北望,射天狼。
(2)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州。 . (3)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声场秋点兵。 (4) ,童稚携壶浆。 (5) ,梨花落后清明。
⑹ 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出奇创意地表现愁绪的句子是 , 。
⑺《陈涉世家》中陈涉石破天惊的一声质问最能表现他的反抗精神,这句话是: !
(8)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用“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组名词勾画
出了一幅萧索的秋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几年,国产奶粉的质量问题频发,从客观上推进了我国消费者对“洋奶粉”的依赖心理,使得“洋
奶粉”格外受宠。 B .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C .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核安全方面的专家,用9个月时间对在建核电机组、待建核电机组及核燃料循环设施等进行了安全检查。
D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情感丰富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叙述方式自由活泼。
5、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市围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中心,努力培养市民的文明习惯,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
B .把原来的八步上栏改成七步后,刘翔夺得了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110米栏冠军。
C .在网络的轮番炒作下,使“给力”这个词语迅速走红,一时间成为了2010年的网络热词。 D .虽然海豹突击队击毙了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但全球的反恐任务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6. 名著阅读
(1)他虽嫉恶如仇,却从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3分) 文中的“他”是 ,请你简要地写出原著中有关他的另一件事情: 。
(2)弗兰西斯·培根是_________(国家)著名的思想家。他关于求知的名言是:___ 。(2分)
(3)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 。他在《傅雷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 的问题。他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 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兼之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他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不管甚么身份,他都热情接纳、终日追陪,并无一点厌倦;来人若要起身则尽力资助。可称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平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在山东,河北很有名气。--------- 《水浒传》
他是 ,外号: ,写出他的一个故事:
。 7.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
“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门词汇。
材料3: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
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妈妈的树 (16分)
①春雨如丝, 万物复苏, 又是一个栽树的好时节.
②每到这个时候, 我总会想起老家的那些树. 老家的院子很大, 正好适合栽树. 每到春天, 妈妈在劳作之余都会偷闲栽树, 栽过榆钱树、桑树、桐树, 还有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树. 我不知道妈妈到底栽过多少棵树, 只知道妈妈对每一棵树都精心栽培, 像呵护孩子似的呵护每一棵树. 我们把这些树叫做妈妈
的树.
③离开老家多年, 许多树都在记忆中渐渐淡去, 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 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
④在我的记忆里, 白杨树比香椿树高大了许多, 妈妈却说白杨树是比香椿树晚一年栽的. 刚栽下的时候, 香椿树比白杨树高了好多, 可是只一年的时间, 白杨树就长过了香椿树. 妈妈很喜欢白杨树. 她常说白杨树是上天赐给大地的树, 它总是高昂着头, 连着它的每一条枝干、每一片树叶一个劲儿向上长, 想回到天堂里去, 所以它比其它树都要长得高, 长得快. 妈妈希望我和弟弟也能像白杨树一样. 我也很喜欢白杨树. 白杨树的叶子是我童年最好的玩具. 过家家的时候, 我们把叶子做成佳肴, 用草茎把叶子串成项链. 夏日寂寞的午后, 白杨树银白色的树皮微微泛出淡青色的光圈. 一阵风过, 树叶唱起了轻柔的摇篮曲, 让我安然入眠. 秋天寂静的清晨, 白杨树叶随风起舞, 飘飘悠悠落了一地, 脚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音, 我一圈一圈绕着树走, 乐此不疲.
⑤弟弟最喜欢香椿树. 香椿树长得很高, 每年春天发芽的时候, 采摘它就很费事, 要爬得很高才够得着. 而香椿树的树干又很光滑, 爬树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 弟弟喜欢爬树, 每到做饭的时候, 不等妈妈采摘, 他就小猴子似的哧溜哧溜上去了. 这时, 妈妈总要急急地从灶台边跑过来, 站在树下大声叮嘱:“小心啊!可要踩实啦!”夜晚的饭桌上, 在妈妈“不能上树啦, 再上树就要打断你的腿„„”的絮絮叨叨中, 我们快乐地吃着香椿炒鸡蛋, 那滋味, 太美啦!
⑥柿子树是我和弟弟都喜欢的一棵树. 妈妈把柿子树栽在了猪圈边. 柿子树的树冠长得像一把巨大的伞, 大半个猪圈都让它给盖住了. 盛夏的时候, 猪就躲在树荫底下乘凉. 柿子树那股独特的淡淡的清香, 从春天开花一直延绵到秋果累累, 完全遮盖住了猪圈的气味, 让一个农家院子自始至终都萦绕着淡淡的香气. 秋天来临的时候, 满树金黄色的柿子挂在树上, 黄灿灿的柿子在绿叶的掩映下是那样的美, 一村的小孩都绕着我家院子咽口水. 那场景,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 可是, 有一年秋末, 后邻的孩子为了摘我家的柿子, 从院墙上摔了下去, 送进了医院. 那天晚上, 妈妈 .第二天早上, 柿子树倒在了院墙边, 金黄的柿子滚落一地.
⑦如今, 妈妈老了, 可妈妈依然栽树, 家里的院子栽不下就往外栽. 院子前的池塘边, 院子后的斜坡上, 村子边的小山上, 都有妈妈的树的身影. 妈妈在小山上栽的柿子树已经成林, 每年秋天, 那里就成了全村孩子的乐园.
⑧每次给妈妈打电话, 妈妈总是爱和我们说她的树. 我一边接着电话, 一边望着窗外都市狭小的天空, 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苍翠. 在许多年前的春雨里, 妈妈已经把她的树栽进了我们的心里. 无论我们走了多久, 走得多远, 那些树, 它们总在那里.
1、第③段中“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 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一句中的“故事” 有哪些?根据文意,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3分)
2、品味第⑥段“那场景,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一句, 请说说“美”的含义. (3分)
3、文章第⑧段写到了“春雨”,其作用是什么?(3分)
4、请结合文章内容, 分析“妈妈”的形象. (4分)
(二) (12分)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14.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3分)
15.文章②—④段用了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两个事例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3分)
16.下列诗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涛沙》
17.文章第⑦段说“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不少人物的经历都能印证这个观点。请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论据。(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3分)
神奇的人体" 天网"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 天网" 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 天网" 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 天网" 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 天网" 的踪影。那么," 天网" 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 天网" 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 剖腹" 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 天网" 。让人惊讶的是,构成" 天网" 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⑧DNA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 网" 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DNA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
⑨人体内由DNA编织的" 天网" 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 天网" 有关。 1.读①②段,概括什么是人体" 天网" ,人体" 天网" 是怎样形成的?(4分)
2第⑤段 “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中的" 大约" 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划线句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4、人体" 天网" 有哪些" 神奇" 之处?(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7分)
(一)(4分)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 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①地, 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 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18、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英武勇敢的少年形象.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 (2分)
19、诗的后两句中“未收”与“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二)(13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 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 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 皆布衣之士也, 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 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 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 先生也.”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休祲降于天 ( ) (2)天下缟素( ) ...(3)长跪而谢之 ( ) (4)寡人谕矣 ( ) ..
21.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仁以为己任 B.虽不能察, 必以情 .. C.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D.以其境过清 ..2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
23. 有人说:“根据史实, 秦王能统一六国, 成就大业, 应该是个英雄.”你是怎样看待秦王这个人的?结合选文, 发表你的见解. (3分)
(三)(10分) 择 鹑 【明】 宋濂
楚多鹑, 善格如胶, 弗之解. 大夫黎嗜之, 偶使韩, 遂挟以行. 左右言于韩君, 君说之. 令国中罗①鹑与格, 皆不胜. 君以韩无鹑, 愧之. 无钩大夫曰:“夫鹑, 海内所有也, 而韩独无乎?然而能格与否, 在所择焉尔. 今衣褐而斑文, 鹑也;翁②鳞而尾隹③, 鹑也;刀啄而剑距④, 鹑也. 鹑则鹑矣, 求能格者几何?虽然, 此不足道也. 国中圆冠方履, 尧行舜趋者, 皆士也, 能与君排难解纷者, 复几何?能否在君, 不在物也.”君说. 择善鹑与黎格, 卒大胜. 韩因此而得择士之法. 君子曰:“古语有云:‘羊质而虎皮, 见草悦, 见豺战.’士鲜不类之. 然岂无真虎哉?亦患人君不能用耳.”亦各有所能. 至于用人, 乃违其才, 何也? (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 【注释】①罗:网罗. ②翁:鸟颈毛. ③隹(zhuī):短尾鸟. ④距:雄鸡、雉等的腿后突出像脚趾的部分.
2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 此不足( )道也 (2) 君说( ) ..
(3) 见豺战( ) (4) 士鲜不类之( ) ..25.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国中圆冠方履, 尧行舜趋者, 皆士也, 能与君排难解纷者, 复几何?
26. 韩君从“择善鹑与黎格, 卒大胜”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期中考试测试卷
初三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f l 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ku 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tu ί
2. 下面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要保持对自然的 :敬畏自然,遵循规律;人与人的和谐在于人要有一种 的心态:待长辈 、待平辈 、对晚辈谦逊,心胸似海,志存高远。 A.谦卑 谦和 谦让 谦恭 B.谦让 谦恭 谦卑 谦和 C.谦卑 谦和 谦恭 谦让 D.谦恭 谦让 谦和 谦卑 3、古诗文名句填空
(1) ,西北望,射天狼。
(2)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州。 . (3)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声场秋点兵。 (4) ,童稚携壶浆。 (5) ,梨花落后清明。
⑹ 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出奇创意地表现愁绪的句子是 , 。
⑺《陈涉世家》中陈涉石破天惊的一声质问最能表现他的反抗精神,这句话是: !
(8)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用“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组名词勾画
出了一幅萧索的秋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几年,国产奶粉的质量问题频发,从客观上推进了我国消费者对“洋奶粉”的依赖心理,使得“洋
奶粉”格外受宠。 B .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C .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核安全方面的专家,用9个月时间对在建核电机组、待建核电机组及核燃料循环设施等进行了安全检查。
D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情感丰富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叙述方式自由活泼。
5、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市围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中心,努力培养市民的文明习惯,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
B .把原来的八步上栏改成七步后,刘翔夺得了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110米栏冠军。
C .在网络的轮番炒作下,使“给力”这个词语迅速走红,一时间成为了2010年的网络热词。 D .虽然海豹突击队击毙了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但全球的反恐任务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6. 名著阅读
(1)他虽嫉恶如仇,却从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3分) 文中的“他”是 ,请你简要地写出原著中有关他的另一件事情: 。
(2)弗兰西斯·培根是_________(国家)著名的思想家。他关于求知的名言是:___ 。(2分)
(3)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 。他在《傅雷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 的问题。他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 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兼之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他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不管甚么身份,他都热情接纳、终日追陪,并无一点厌倦;来人若要起身则尽力资助。可称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平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在山东,河北很有名气。--------- 《水浒传》
他是 ,外号: ,写出他的一个故事:
。 7.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
“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门词汇。
材料3: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
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妈妈的树 (16分)
①春雨如丝, 万物复苏, 又是一个栽树的好时节.
②每到这个时候, 我总会想起老家的那些树. 老家的院子很大, 正好适合栽树. 每到春天, 妈妈在劳作之余都会偷闲栽树, 栽过榆钱树、桑树、桐树, 还有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树. 我不知道妈妈到底栽过多少棵树, 只知道妈妈对每一棵树都精心栽培, 像呵护孩子似的呵护每一棵树. 我们把这些树叫做妈妈
的树.
③离开老家多年, 许多树都在记忆中渐渐淡去, 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 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
④在我的记忆里, 白杨树比香椿树高大了许多, 妈妈却说白杨树是比香椿树晚一年栽的. 刚栽下的时候, 香椿树比白杨树高了好多, 可是只一年的时间, 白杨树就长过了香椿树. 妈妈很喜欢白杨树. 她常说白杨树是上天赐给大地的树, 它总是高昂着头, 连着它的每一条枝干、每一片树叶一个劲儿向上长, 想回到天堂里去, 所以它比其它树都要长得高, 长得快. 妈妈希望我和弟弟也能像白杨树一样. 我也很喜欢白杨树. 白杨树的叶子是我童年最好的玩具. 过家家的时候, 我们把叶子做成佳肴, 用草茎把叶子串成项链. 夏日寂寞的午后, 白杨树银白色的树皮微微泛出淡青色的光圈. 一阵风过, 树叶唱起了轻柔的摇篮曲, 让我安然入眠. 秋天寂静的清晨, 白杨树叶随风起舞, 飘飘悠悠落了一地, 脚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音, 我一圈一圈绕着树走, 乐此不疲.
⑤弟弟最喜欢香椿树. 香椿树长得很高, 每年春天发芽的时候, 采摘它就很费事, 要爬得很高才够得着. 而香椿树的树干又很光滑, 爬树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 弟弟喜欢爬树, 每到做饭的时候, 不等妈妈采摘, 他就小猴子似的哧溜哧溜上去了. 这时, 妈妈总要急急地从灶台边跑过来, 站在树下大声叮嘱:“小心啊!可要踩实啦!”夜晚的饭桌上, 在妈妈“不能上树啦, 再上树就要打断你的腿„„”的絮絮叨叨中, 我们快乐地吃着香椿炒鸡蛋, 那滋味, 太美啦!
⑥柿子树是我和弟弟都喜欢的一棵树. 妈妈把柿子树栽在了猪圈边. 柿子树的树冠长得像一把巨大的伞, 大半个猪圈都让它给盖住了. 盛夏的时候, 猪就躲在树荫底下乘凉. 柿子树那股独特的淡淡的清香, 从春天开花一直延绵到秋果累累, 完全遮盖住了猪圈的气味, 让一个农家院子自始至终都萦绕着淡淡的香气. 秋天来临的时候, 满树金黄色的柿子挂在树上, 黄灿灿的柿子在绿叶的掩映下是那样的美, 一村的小孩都绕着我家院子咽口水. 那场景,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 可是, 有一年秋末, 后邻的孩子为了摘我家的柿子, 从院墙上摔了下去, 送进了医院. 那天晚上, 妈妈 .第二天早上, 柿子树倒在了院墙边, 金黄的柿子滚落一地.
⑦如今, 妈妈老了, 可妈妈依然栽树, 家里的院子栽不下就往外栽. 院子前的池塘边, 院子后的斜坡上, 村子边的小山上, 都有妈妈的树的身影. 妈妈在小山上栽的柿子树已经成林, 每年秋天, 那里就成了全村孩子的乐园.
⑧每次给妈妈打电话, 妈妈总是爱和我们说她的树. 我一边接着电话, 一边望着窗外都市狭小的天空, 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苍翠. 在许多年前的春雨里, 妈妈已经把她的树栽进了我们的心里. 无论我们走了多久, 走得多远, 那些树, 它们总在那里.
1、第③段中“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 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一句中的“故事” 有哪些?根据文意,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3分)
2、品味第⑥段“那场景,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一句, 请说说“美”的含义. (3分)
3、文章第⑧段写到了“春雨”,其作用是什么?(3分)
4、请结合文章内容, 分析“妈妈”的形象. (4分)
(二) (12分)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14.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3分)
15.文章②—④段用了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两个事例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3分)
16.下列诗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涛沙》
17.文章第⑦段说“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不少人物的经历都能印证这个观点。请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论据。(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3分)
神奇的人体" 天网"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 天网" 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 天网" 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 天网" 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 天网" 的踪影。那么," 天网" 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 天网" 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 剖腹" 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 天网" 。让人惊讶的是,构成" 天网" 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⑧DNA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 网" 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DNA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
⑨人体内由DNA编织的" 天网" 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 天网" 有关。 1.读①②段,概括什么是人体" 天网" ,人体" 天网" 是怎样形成的?(4分)
2第⑤段 “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中的" 大约" 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划线句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4、人体" 天网" 有哪些" 神奇" 之处?(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7分)
(一)(4分)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 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①地, 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 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18、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英武勇敢的少年形象.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 (2分)
19、诗的后两句中“未收”与“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二)(13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 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 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 皆布衣之士也, 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 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 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 先生也.”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休祲降于天 ( ) (2)天下缟素( ) ...(3)长跪而谢之 ( ) (4)寡人谕矣 ( ) ..
21.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仁以为己任 B.虽不能察, 必以情 .. C.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D.以其境过清 ..2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
23. 有人说:“根据史实, 秦王能统一六国, 成就大业, 应该是个英雄.”你是怎样看待秦王这个人的?结合选文, 发表你的见解. (3分)
(三)(10分) 择 鹑 【明】 宋濂
楚多鹑, 善格如胶, 弗之解. 大夫黎嗜之, 偶使韩, 遂挟以行. 左右言于韩君, 君说之. 令国中罗①鹑与格, 皆不胜. 君以韩无鹑, 愧之. 无钩大夫曰:“夫鹑, 海内所有也, 而韩独无乎?然而能格与否, 在所择焉尔. 今衣褐而斑文, 鹑也;翁②鳞而尾隹③, 鹑也;刀啄而剑距④, 鹑也. 鹑则鹑矣, 求能格者几何?虽然, 此不足道也. 国中圆冠方履, 尧行舜趋者, 皆士也, 能与君排难解纷者, 复几何?能否在君, 不在物也.”君说. 择善鹑与黎格, 卒大胜. 韩因此而得择士之法. 君子曰:“古语有云:‘羊质而虎皮, 见草悦, 见豺战.’士鲜不类之. 然岂无真虎哉?亦患人君不能用耳.”亦各有所能. 至于用人, 乃违其才, 何也? (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 【注释】①罗:网罗. ②翁:鸟颈毛. ③隹(zhuī):短尾鸟. ④距:雄鸡、雉等的腿后突出像脚趾的部分.
2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 此不足( )道也 (2) 君说( ) ..
(3) 见豺战( ) (4) 士鲜不类之( ) ..25.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国中圆冠方履, 尧行舜趋者, 皆士也, 能与君排难解纷者, 复几何?
26. 韩君从“择善鹑与黎格, 卒大胜”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