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卷 (难)

期中考试测试卷

初三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f l 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ku 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tu ί

2. 下面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要保持对自然的 :敬畏自然,遵循规律;人与人的和谐在于人要有一种 的心态:待长辈 、待平辈 、对晚辈谦逊,心胸似海,志存高远。 A.谦卑 谦和 谦让 谦恭 B.谦让 谦恭 谦卑 谦和 C.谦卑 谦和 谦恭 谦让 D.谦恭 谦让 谦和 谦卑 3、古诗文名句填空

(1) ,西北望,射天狼。

(2)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州。 . (3)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声场秋点兵。 (4) ,童稚携壶浆。 (5) ,梨花落后清明。

⑹ 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出奇创意地表现愁绪的句子是 , 。

⑺《陈涉世家》中陈涉石破天惊的一声质问最能表现他的反抗精神,这句话是: !

(8)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用“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组名词勾画

出了一幅萧索的秋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几年,国产奶粉的质量问题频发,从客观上推进了我国消费者对“洋奶粉”的依赖心理,使得“洋

奶粉”格外受宠。 B .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C .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核安全方面的专家,用9个月时间对在建核电机组、待建核电机组及核燃料循环设施等进行了安全检查。

D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情感丰富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叙述方式自由活泼。

5、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市围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中心,努力培养市民的文明习惯,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

B .把原来的八步上栏改成七步后,刘翔夺得了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110米栏冠军。

C .在网络的轮番炒作下,使“给力”这个词语迅速走红,一时间成为了2010年的网络热词。 D .虽然海豹突击队击毙了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但全球的反恐任务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6. 名著阅读

(1)他虽嫉恶如仇,却从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3分) 文中的“他”是 ,请你简要地写出原著中有关他的另一件事情: 。

(2)弗兰西斯·培根是_________(国家)著名的思想家。他关于求知的名言是:___ 。(2分)

(3)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 。他在《傅雷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 的问题。他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 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兼之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他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不管甚么身份,他都热情接纳、终日追陪,并无一点厌倦;来人若要起身则尽力资助。可称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平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在山东,河北很有名气。--------- 《水浒传》

他是 ,外号: ,写出他的一个故事:

。 7.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

“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门词汇。

材料3: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

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妈妈的树 (16分)

①春雨如丝, 万物复苏, 又是一个栽树的好时节.

②每到这个时候, 我总会想起老家的那些树. 老家的院子很大, 正好适合栽树. 每到春天, 妈妈在劳作之余都会偷闲栽树, 栽过榆钱树、桑树、桐树, 还有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树. 我不知道妈妈到底栽过多少棵树, 只知道妈妈对每一棵树都精心栽培, 像呵护孩子似的呵护每一棵树. 我们把这些树叫做妈妈

的树.

③离开老家多年, 许多树都在记忆中渐渐淡去, 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 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

④在我的记忆里, 白杨树比香椿树高大了许多, 妈妈却说白杨树是比香椿树晚一年栽的. 刚栽下的时候, 香椿树比白杨树高了好多, 可是只一年的时间, 白杨树就长过了香椿树. 妈妈很喜欢白杨树. 她常说白杨树是上天赐给大地的树, 它总是高昂着头, 连着它的每一条枝干、每一片树叶一个劲儿向上长, 想回到天堂里去, 所以它比其它树都要长得高, 长得快. 妈妈希望我和弟弟也能像白杨树一样. 我也很喜欢白杨树. 白杨树的叶子是我童年最好的玩具. 过家家的时候, 我们把叶子做成佳肴, 用草茎把叶子串成项链. 夏日寂寞的午后, 白杨树银白色的树皮微微泛出淡青色的光圈. 一阵风过, 树叶唱起了轻柔的摇篮曲, 让我安然入眠. 秋天寂静的清晨, 白杨树叶随风起舞, 飘飘悠悠落了一地, 脚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音, 我一圈一圈绕着树走, 乐此不疲.

⑤弟弟最喜欢香椿树. 香椿树长得很高, 每年春天发芽的时候, 采摘它就很费事, 要爬得很高才够得着. 而香椿树的树干又很光滑, 爬树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 弟弟喜欢爬树, 每到做饭的时候, 不等妈妈采摘, 他就小猴子似的哧溜哧溜上去了. 这时, 妈妈总要急急地从灶台边跑过来, 站在树下大声叮嘱:“小心啊!可要踩实啦!”夜晚的饭桌上, 在妈妈“不能上树啦, 再上树就要打断你的腿„„”的絮絮叨叨中, 我们快乐地吃着香椿炒鸡蛋, 那滋味, 太美啦!

⑥柿子树是我和弟弟都喜欢的一棵树. 妈妈把柿子树栽在了猪圈边. 柿子树的树冠长得像一把巨大的伞, 大半个猪圈都让它给盖住了. 盛夏的时候, 猪就躲在树荫底下乘凉. 柿子树那股独特的淡淡的清香, 从春天开花一直延绵到秋果累累, 完全遮盖住了猪圈的气味, 让一个农家院子自始至终都萦绕着淡淡的香气. 秋天来临的时候, 满树金黄色的柿子挂在树上, 黄灿灿的柿子在绿叶的掩映下是那样的美, 一村的小孩都绕着我家院子咽口水. 那场景,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 可是, 有一年秋末, 后邻的孩子为了摘我家的柿子, 从院墙上摔了下去, 送进了医院. 那天晚上, 妈妈 .第二天早上, 柿子树倒在了院墙边, 金黄的柿子滚落一地.

⑦如今, 妈妈老了, 可妈妈依然栽树, 家里的院子栽不下就往外栽. 院子前的池塘边, 院子后的斜坡上, 村子边的小山上, 都有妈妈的树的身影. 妈妈在小山上栽的柿子树已经成林, 每年秋天, 那里就成了全村孩子的乐园.

⑧每次给妈妈打电话, 妈妈总是爱和我们说她的树. 我一边接着电话, 一边望着窗外都市狭小的天空, 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苍翠. 在许多年前的春雨里, 妈妈已经把她的树栽进了我们的心里. 无论我们走了多久, 走得多远, 那些树, 它们总在那里.

1、第③段中“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 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一句中的“故事” 有哪些?根据文意,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3分)

2、品味第⑥段“那场景,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一句, 请说说“美”的含义. (3分)

3、文章第⑧段写到了“春雨”,其作用是什么?(3分)

4、请结合文章内容, 分析“妈妈”的形象. (4分)

(二) (12分)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14.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3分)

15.文章②—④段用了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两个事例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3分)

16.下列诗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涛沙》

17.文章第⑦段说“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不少人物的经历都能印证这个观点。请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论据。(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3分)

神奇的人体" 天网"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 天网" 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 天网" 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 天网" 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 天网" 的踪影。那么," 天网" 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 天网" 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 剖腹" 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 天网" 。让人惊讶的是,构成" 天网" 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⑧DNA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 网" 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DNA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

⑨人体内由DNA编织的" 天网" 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 天网" 有关。 1.读①②段,概括什么是人体" 天网" ,人体" 天网" 是怎样形成的?(4分)

2第⑤段 “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中的" 大约" 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划线句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4、人体" 天网" 有哪些" 神奇" 之处?(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7分)

(一)(4分)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 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①地, 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 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18、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英武勇敢的少年形象.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 (2分)

19、诗的后两句中“未收”与“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二)(13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 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 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 皆布衣之士也, 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 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 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 先生也.”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休祲降于天 ( ) (2)天下缟素( ) ...(3)长跪而谢之 ( ) (4)寡人谕矣 ( ) ..

21.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仁以为己任 B.虽不能察, 必以情 .. C.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D.以其境过清 ..2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

23. 有人说:“根据史实, 秦王能统一六国, 成就大业, 应该是个英雄.”你是怎样看待秦王这个人的?结合选文, 发表你的见解. (3分)

(三)(10分) 择 鹑 【明】 宋濂

楚多鹑, 善格如胶, 弗之解. 大夫黎嗜之, 偶使韩, 遂挟以行. 左右言于韩君, 君说之. 令国中罗①鹑与格, 皆不胜. 君以韩无鹑, 愧之. 无钩大夫曰:“夫鹑, 海内所有也, 而韩独无乎?然而能格与否, 在所择焉尔. 今衣褐而斑文, 鹑也;翁②鳞而尾隹③, 鹑也;刀啄而剑距④, 鹑也. 鹑则鹑矣, 求能格者几何?虽然, 此不足道也. 国中圆冠方履, 尧行舜趋者, 皆士也, 能与君排难解纷者, 复几何?能否在君, 不在物也.”君说. 择善鹑与黎格, 卒大胜. 韩因此而得择士之法. 君子曰:“古语有云:‘羊质而虎皮, 见草悦, 见豺战.’士鲜不类之. 然岂无真虎哉?亦患人君不能用耳.”亦各有所能. 至于用人, 乃违其才, 何也? (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 【注释】①罗:网罗. ②翁:鸟颈毛. ③隹(zhuī):短尾鸟. ④距:雄鸡、雉等的腿后突出像脚趾的部分.

2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 此不足( )道也 (2) 君说( ) ..

(3) 见豺战( ) (4) 士鲜不类之( ) ..25.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国中圆冠方履, 尧行舜趋者, 皆士也, 能与君排难解纷者, 复几何?

26. 韩君从“择善鹑与黎格, 卒大胜”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期中考试测试卷

初三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f l 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ku 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tu ί

2. 下面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要保持对自然的 :敬畏自然,遵循规律;人与人的和谐在于人要有一种 的心态:待长辈 、待平辈 、对晚辈谦逊,心胸似海,志存高远。 A.谦卑 谦和 谦让 谦恭 B.谦让 谦恭 谦卑 谦和 C.谦卑 谦和 谦恭 谦让 D.谦恭 谦让 谦和 谦卑 3、古诗文名句填空

(1) ,西北望,射天狼。

(2)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州。 . (3)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声场秋点兵。 (4) ,童稚携壶浆。 (5) ,梨花落后清明。

⑹ 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出奇创意地表现愁绪的句子是 , 。

⑺《陈涉世家》中陈涉石破天惊的一声质问最能表现他的反抗精神,这句话是: !

(8)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用“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组名词勾画

出了一幅萧索的秋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几年,国产奶粉的质量问题频发,从客观上推进了我国消费者对“洋奶粉”的依赖心理,使得“洋

奶粉”格外受宠。 B .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C .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核安全方面的专家,用9个月时间对在建核电机组、待建核电机组及核燃料循环设施等进行了安全检查。

D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情感丰富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叙述方式自由活泼。

5、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市围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中心,努力培养市民的文明习惯,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

B .把原来的八步上栏改成七步后,刘翔夺得了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男子110米栏冠军。

C .在网络的轮番炒作下,使“给力”这个词语迅速走红,一时间成为了2010年的网络热词。 D .虽然海豹突击队击毙了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但全球的反恐任务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6. 名著阅读

(1)他虽嫉恶如仇,却从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3分) 文中的“他”是 ,请你简要地写出原著中有关他的另一件事情: 。

(2)弗兰西斯·培根是_________(国家)著名的思想家。他关于求知的名言是:___ 。(2分)

(3)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 。他在《傅雷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 的问题。他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 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兼之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他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不管甚么身份,他都热情接纳、终日追陪,并无一点厌倦;来人若要起身则尽力资助。可称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平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在山东,河北很有名气。--------- 《水浒传》

他是 ,外号: ,写出他的一个故事:

。 7.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

“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门词汇。

材料3: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

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妈妈的树 (16分)

①春雨如丝, 万物复苏, 又是一个栽树的好时节.

②每到这个时候, 我总会想起老家的那些树. 老家的院子很大, 正好适合栽树. 每到春天, 妈妈在劳作之余都会偷闲栽树, 栽过榆钱树、桑树、桐树, 还有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树. 我不知道妈妈到底栽过多少棵树, 只知道妈妈对每一棵树都精心栽培, 像呵护孩子似的呵护每一棵树. 我们把这些树叫做妈妈

的树.

③离开老家多年, 许多树都在记忆中渐渐淡去, 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 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

④在我的记忆里, 白杨树比香椿树高大了许多, 妈妈却说白杨树是比香椿树晚一年栽的. 刚栽下的时候, 香椿树比白杨树高了好多, 可是只一年的时间, 白杨树就长过了香椿树. 妈妈很喜欢白杨树. 她常说白杨树是上天赐给大地的树, 它总是高昂着头, 连着它的每一条枝干、每一片树叶一个劲儿向上长, 想回到天堂里去, 所以它比其它树都要长得高, 长得快. 妈妈希望我和弟弟也能像白杨树一样. 我也很喜欢白杨树. 白杨树的叶子是我童年最好的玩具. 过家家的时候, 我们把叶子做成佳肴, 用草茎把叶子串成项链. 夏日寂寞的午后, 白杨树银白色的树皮微微泛出淡青色的光圈. 一阵风过, 树叶唱起了轻柔的摇篮曲, 让我安然入眠. 秋天寂静的清晨, 白杨树叶随风起舞, 飘飘悠悠落了一地, 脚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音, 我一圈一圈绕着树走, 乐此不疲.

⑤弟弟最喜欢香椿树. 香椿树长得很高, 每年春天发芽的时候, 采摘它就很费事, 要爬得很高才够得着. 而香椿树的树干又很光滑, 爬树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 弟弟喜欢爬树, 每到做饭的时候, 不等妈妈采摘, 他就小猴子似的哧溜哧溜上去了. 这时, 妈妈总要急急地从灶台边跑过来, 站在树下大声叮嘱:“小心啊!可要踩实啦!”夜晚的饭桌上, 在妈妈“不能上树啦, 再上树就要打断你的腿„„”的絮絮叨叨中, 我们快乐地吃着香椿炒鸡蛋, 那滋味, 太美啦!

⑥柿子树是我和弟弟都喜欢的一棵树. 妈妈把柿子树栽在了猪圈边. 柿子树的树冠长得像一把巨大的伞, 大半个猪圈都让它给盖住了. 盛夏的时候, 猪就躲在树荫底下乘凉. 柿子树那股独特的淡淡的清香, 从春天开花一直延绵到秋果累累, 完全遮盖住了猪圈的气味, 让一个农家院子自始至终都萦绕着淡淡的香气. 秋天来临的时候, 满树金黄色的柿子挂在树上, 黄灿灿的柿子在绿叶的掩映下是那样的美, 一村的小孩都绕着我家院子咽口水. 那场景,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 可是, 有一年秋末, 后邻的孩子为了摘我家的柿子, 从院墙上摔了下去, 送进了医院. 那天晚上, 妈妈 .第二天早上, 柿子树倒在了院墙边, 金黄的柿子滚落一地.

⑦如今, 妈妈老了, 可妈妈依然栽树, 家里的院子栽不下就往外栽. 院子前的池塘边, 院子后的斜坡上, 村子边的小山上, 都有妈妈的树的身影. 妈妈在小山上栽的柿子树已经成林, 每年秋天, 那里就成了全村孩子的乐园.

⑧每次给妈妈打电话, 妈妈总是爱和我们说她的树. 我一边接着电话, 一边望着窗外都市狭小的天空, 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苍翠. 在许多年前的春雨里, 妈妈已经把她的树栽进了我们的心里. 无论我们走了多久, 走得多远, 那些树, 它们总在那里.

1、第③段中“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 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一句中的“故事” 有哪些?根据文意,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3分)

2、品味第⑥段“那场景,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一句, 请说说“美”的含义. (3分)

3、文章第⑧段写到了“春雨”,其作用是什么?(3分)

4、请结合文章内容, 分析“妈妈”的形象. (4分)

(二) (12分)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14.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3分)

15.文章②—④段用了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两个事例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3分)

16.下列诗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涛沙》

17.文章第⑦段说“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不少人物的经历都能印证这个观点。请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论据。(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3分)

神奇的人体" 天网"

①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体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②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

③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那么,人体内的" 天网" 是谁抛出的?它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 ⑤科学家对中性粒细胞已经了解得比较透彻了,知道它们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细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毒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 天网" 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⑥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 天网" 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 天网" 的踪影。那么," 天网" 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 天网" 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

⑦德国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 剖腹" 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 天网" 。让人惊讶的是,构成" 天网" 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⑧DNA竟然会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织" 网" 杀敌-这可是长久以来有关DNA的从未有过的重大发现!

⑨人体内由DNA编织的" 天网" 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 天网" 有关。 1.读①②段,概括什么是人体" 天网" ,人体" 天网" 是怎样形成的?(4分)

2第⑤段 “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中的" 大约" 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划线句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4、人体" 天网" 有哪些" 神奇" 之处?(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7分)

(一)(4分)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 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①地, 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 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18、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英武勇敢的少年形象.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 (2分)

19、诗的后两句中“未收”与“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二)(13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 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 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 皆布衣之士也, 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 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 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 先生也.”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休祲降于天 ( ) (2)天下缟素( ) ...(3)长跪而谢之 ( ) (4)寡人谕矣 ( ) ..

21.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仁以为己任 B.虽不能察, 必以情 .. C.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D.以其境过清 ..2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

23. 有人说:“根据史实, 秦王能统一六国, 成就大业, 应该是个英雄.”你是怎样看待秦王这个人的?结合选文, 发表你的见解. (3分)

(三)(10分) 择 鹑 【明】 宋濂

楚多鹑, 善格如胶, 弗之解. 大夫黎嗜之, 偶使韩, 遂挟以行. 左右言于韩君, 君说之. 令国中罗①鹑与格, 皆不胜. 君以韩无鹑, 愧之. 无钩大夫曰:“夫鹑, 海内所有也, 而韩独无乎?然而能格与否, 在所择焉尔. 今衣褐而斑文, 鹑也;翁②鳞而尾隹③, 鹑也;刀啄而剑距④, 鹑也. 鹑则鹑矣, 求能格者几何?虽然, 此不足道也. 国中圆冠方履, 尧行舜趋者, 皆士也, 能与君排难解纷者, 复几何?能否在君, 不在物也.”君说. 择善鹑与黎格, 卒大胜. 韩因此而得择士之法. 君子曰:“古语有云:‘羊质而虎皮, 见草悦, 见豺战.’士鲜不类之. 然岂无真虎哉?亦患人君不能用耳.”亦各有所能. 至于用人, 乃违其才, 何也? (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 【注释】①罗:网罗. ②翁:鸟颈毛. ③隹(zhuī):短尾鸟. ④距:雄鸡、雉等的腿后突出像脚趾的部分.

2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 此不足( )道也 (2) 君说( ) ..

(3) 见豺战( ) (4) 士鲜不类之( ) ..25.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国中圆冠方履, 尧行舜趋者, 皆士也, 能与君排难解纷者, 复几何?

26. 韩君从“择善鹑与黎格, 卒大胜”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相关内容

  • 2011年中考考务手册
  • 莱西市二○一一年中考考务手册 一.考务意见 二.组织领导一览表 三.时间信号一览表 四.考点监考员一览表 五.考生守则 六.考试实施程序及监考人员守则 七.对违纪作弊考生的处理规定 八.考试实施程序及监考人员守则 九.中考考场须知 十.优秀考点评选条件 莱西市教育体育局 二○一一年六月三日 莱西市二 ...

  • 2015年陕西省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 2015年陕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2015年中考已经结束,通过浏览试题和参加阅卷工作,陕西省2015年的数学试卷的命制仍然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方法.问题解决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掌握及应用情况.重点考查了学生对 ...

  • 2015年中考冲刺数学试卷
  • 2015年中考冲刺数学试卷(二)...  菊影秋魅 阅4/转4  16小时前 2015年中考冲刺数学试卷(三)...  菊影秋魅 阅5/转3  16小时前 2015年中考冲刺数学试卷(六)...  菊影秋魅 阅4/转3  16小时前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模拟试卷精...  菊影秋魅 阅2/转2   ...

  • 2012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 2012年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更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现将复习计划拟定如下: 一.新课结束和开始复习时间 三月中旬结束新课开始复习. 二.指导 ...

  • 北京市中考数学知识点分布与试卷分析
  • 北京市初中数学专题知识点 I . 数与代数部分: 一. 数与式: 1.实数:1) 实数的有关概念:常考点:倒数.相反数.绝对值(选择第1题,必考题4分) 2) 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选择题第二题,必考4分) 3) 实数的运算法则:混合运算(解答题13题,必考4分) 4) 实数非负性应用: 3.整式: ...

  • 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阅读答案
  • 篇一: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阅读答案 篇二: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阅读答案 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 阅读答案(2013长沙中考试题) 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 ①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 ...

  • 期中考后试卷分析刻不容缓
  • 期中考后试卷分析刻不容缓:期末考打个翻身仗 期中考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对很多同学来说,这段日子可不好过.晚饭桌上,成绩.名次仍然是常被提及的话题.爸爸妈妈还不时拿张三李四跟自己作比较,令他们十分郁闷. 对此,学大教育李校长建议,要重视期中考试暴露出来的学习问题而不是分数结果.家长要懂得抓紧期中考后的时 ...

  • 2007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评价报告
  • 2007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学科试卷质量分析评价报告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发挥和完善初中学业考试的评价.选拔和导向功能,使今后 的学业考试能够更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持续.有效发展. 根据省教育厅的指示,我室组织有关学科专家对我省九个设区市的初中学业考试试卷进行分析评价. 2007年福建省语文学科初中学 ...

  • 英语(初中)学科试卷分析
  • 英语(初中)学科试卷分析 2009年-2013年北京市初升高(中考)英语试卷 (一)试卷分析汇总~含2009年-2013年 (二)试卷分析明细~含考点内容.考查频次.分值比例. 难易度.考点定位及趋势走向 (三)试卷分析~含教学方向.五年中考试题评估.2014年北 京市中考英语整体预测.未来教学着重 ...

  • 初三辅导材料
  • 英语: <中学英语语法练习3000题> <英语语法大全初中高中满分练习> <高中语法与词汇1000题> <2015百题大过关语言知识运百题> <中考英语缺词填空与任务型阅读> <初中英语阅读与完形填空(中考)> <初中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