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反对本本主义_的写作背景及历史作用_王欢

《传承》2007年第5期

《反对本本主义》的写作背景及历史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摘要]《反对本本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是毛泽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当时红四军党内存在

的教条主义倾向,总结了当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争论,结合他自己的实践经验而写成的,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反对本本主义》背景历史作用

[5](P56)

,将队伍分散到环境,部队愈须集中,领导者愈须坚强奋斗”

毛泽东在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长期遗失,以

至于未能选入建国初期编辑的《毛泽东选集》中。1961年1月这篇文章重新找到,中共中央在《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之后附上下发,并指出《反对本本主义》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文件,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之后经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后编入1964年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和乙种本公开发表。在1991年《毛泽东选集》中成为增补的唯一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研究这一文献的写作背景,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义”

)P225

二月来信使与毛泽东意农村中去,在过去的实践中都是失败的。

见相左的一些同志受到鼓舞,对他们产生了不良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就在这时,中共中央又派从苏联回国的刘安恭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红四军中工作,他在红四军中制造派性,排挤毛泽东,使红四军中原有的分歧进一步加深和公开化,突出的表现在要成立军委以削弱甚至是实际上取代前委的领导。他照搬苏联军队的一长制,贯彻共产国际的不正确指示,毛泽东指出这是“一种实行主义的理论从远方到来”。这使得毛

泽东的正确意见得不到贯彻执行。在1929年的红四军“七大”中,毛泽东的一些正确意见受到批评和非难,说他对争论负有“较大的责任”,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毛泽东担任的应当由中共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也被会议越权改选。

在“七大”结束之后,红四军前委将大会的决议及其他有关文件上报中共中央。中共中央觉察到红四军领导层分歧的严重(八月性,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后,于8月21日发出指示信

“在目前游来信):批评了红四军党内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指出

击状况下,前委与军委实无须采取两重组织制”,现在还没有需要组织军委的那种情势;批评红四军党的七大在严重的局势下不“着重于与敌人的艰苦奋斗”,而“主要精神是在解决党内纠纷”;指出“刘安恭同志企图引起红军党内的派别斗争”,他“应按照中央前信的通知来中央”。[6](P42)在得知红四军没有收到这封八月来信之后,中共中央又发来九月来信,批评了红四军中的一些错误思想,支持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份指示信对于红四军内部的争论作了明确的结论,对红四军的领导人有所批评,但是强调了团结,要红四军前委和全体干部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提高指导机关的威信。根据中央的九月来信,毛泽东回到红四军仍任前委书记,主持召开红四军党的“九大”(古田会议),“九大”(古田会议决议)系统的回答了建党、建军的一系列通过的决议

根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的文献。

至此,历时两年的红四军党内的分歧基本上解决了。这场斗争,具体的表现在红四军党内,但是所触及的问题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毛泽东同志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对这一争论进行深刻科学总结,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写成《反对本本主义》这一文章。这篇文章实质上提出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在1961年3月11日为向三南会议引发这篇文章而写的一个批语中说:“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

[2](P225)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两天后,他在三南会议的讲话中说:“这篇文章是经过一番大斗争以后写出来的,是在红四军的[3](P253)第九次代表大会以后,一九三零年写的。”由此我们可以看

到这篇文章写作的背景。一个就是红军内部的教条主义思想,另一个就是当时红四军党内对于一些问题的原则性分歧和斗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进入以武装斗争反对

国民党新军阀反动统治的新时期,进入独立创建军队掌握武装的新时期。红四军建立后不久,红四军党内关于红军的建设和发展就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争论。争论的主要问题有: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军事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党内集权与极端民主化的问题;创建根据地与流寇思想的问题;集中兵力与分散兵力的问题;对于时局的估计问题,等等。毛泽东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重视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反对单纯的军事观点;强调建立、巩固、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反对流寇思想;指出对敌斗争应该集中兵力,反对分兵冒进;承认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但是反对悲观主义,指出“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对于这些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意见,红四军中一些人持反对意见。

这些意见分歧和斗争在1929年上半年逐渐激化起来。1929年2月7日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来信(二月来信),指出:1.将红军分成小部队(数十人至数百人,至多不超过五百人),散入到各个村庄中去;2.朱德、毛泽东离开红四军来中央,因为目标太大。这封信是在中共“六大”以后中央领导人回到国内发出的,贯彻了布哈林对中国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正确认识。毛泽东在收到中央二月来信的第三天,即以前委的名义复信中央,对于来信中提出的两点表示了不同意见。他指出,“中央此信对于客观形势及主观力量的估量都太悲观了”

[4](p64)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反对教条主义的一篇重要著作,内涵丰富,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篇文章在对毛

,强调“愈是恶劣

39

毛泽东思想研究

《传承》2007年第5期

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说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还说明了调查研究与贯彻坚持思想路线的关系,要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反对本本主义,强调调查研究,还必须注重运用正确的调查研究方法,或者说,必须采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技术。如果运用调查研究方法不科学,不恰当,结果也同样会偏离事实,不可能得出正确的斗争策略。“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在《反

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提出了很多正确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在这篇文章的第七部分,毛泽东详细地介绍了调查研究的方法。他从调查应采取的方式,出席调查会的人数以及出席人员的代表性,调查会的纲目,深入程度,到调查人员的亲自参与、亲自记录等七个方面论述了应该采取的科学的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来了解实际的情况,通过对实际情况的掌握来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调查研究以得到正确的调查结果。这在中国共产党制定策略,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过程中,有重要的方法论方面的借鉴。直到今天这些方法也仍然有借鉴意义。

在毛泽东思想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反对本本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理论的奠基著作1.

毛泽东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在大革命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对中国的社会情况特别是中国的农村情况,作了很多的调查研究,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一些重要的著作和调查报告,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特别是土地革命的路线和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做了重要的贡献。《反对本本主义》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目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作了有高度思想性的系统阐述,阐述了他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开创了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一代新风。

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阐述了他的关于调查研究实践的一系列理论总结,主要有:第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口号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创造性运用。第二,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

[10](P110)

。这是对于调查研究的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一)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这一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在一系列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这一思想路线。《反对本本主义》作为

一篇强调调查研究的文章,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雏形

《反对本本主义》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唯书”“唯上”、“唯苏”、的教条主义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和抨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思想路线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毛泽东在文中指出:

是必须要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论断。

毛泽东还明确指出了认识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的首要条件。文章中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靠中国的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

—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共产要靠他的政党——

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就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

[8](p115)

[7](P111)

这就提出

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一科学

。在当时的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毛

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中国的革命逐渐从大革命的低谷中走出来。但是,同时在这一时期我们党连续发生了两次“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这些错误的原因都在于没有认清中国自己的国情。在这些鲜明的对比中,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了正确的斗争策略的重要性,并且在自己的实践中找到了产生正确的斗争策略的唯一途径———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

毛泽东还第一次提出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的论断,并赋予它丰富的内涵,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在认识世界的时候,不是从书本上,不是从上级那里,而是要从斗争实践中获得真知,并且把这些真知用于实践,而且要随着时间完善甚至修正、发展这一认识。的发展,不断丰富、

可见,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虽然还没有明确地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但是已经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素(如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等),提出了思想路线的雏形。

“凡担负指导义的概括。第三,领导干部要亲自出马作调查研究,工作的人,从乡政府主席到全国中央政府主席,从大队长到总司令,从支部书记到总书记,一定都要亲自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毛泽东曾经说过,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因为二者是两回事”

“做领导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是《反对

[11](P253)

本本主义》这篇文章的主题。第四,作典型调查。“初次从事

调查工作的人,要作一两回深入的调查工作,就是要了解一处的地方(例如一个农村、一个城市),或者一个问题(例如粮食问题,

[12](P117)货币问题)的底里。”典型调查是很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忽略典型调查所了解到的情况,有的是特殊性的,并不具有普遍

性。还要注意典型调查与普遍调查的结合,即“点”与“面”的结合。

《反对本本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础2.方面的雏形

第一,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的基本口号。毛泽东把当时党和红军中存在的一些带原则性的问题,提高到思想路线的高度进行概括,鲜明地提出反对本本主义,反对保守思想,论述了党的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基础。他指出,共产党的正确的斗争策略,只有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在实际的经验中才能产生。“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他

[13](P112)

以上表明,的结果,不是产生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2.为贯彻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借鉴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明了实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调查就是解决,的途径是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问题”“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结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作调查研究,才能明了各阶级的相

互关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定出我们的正确的斗争策略”,“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

[9](P112)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这些观

点深刻论述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从实际出发还是从原则出发,是坚持还是违背党的思想路线的标志。这些关于调查研究的论述不但

40

《传承》2007年第5期

《反对本本主义》这篇著作在实质上已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提出了群众路线,这是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中,着重讲的是群众路到群众中去这一方面。他强线中的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

调要到群众中作调查研究,“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

[14](P110)

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我们需要

毛泽东思想研究

学地看待这篇文章。但是文章中所深刻阐述的调查研究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表现在理论认识方面,提出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共产党领导机关和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的长期性。毛泽东指出:

[17](P802).

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如果

情况不了解,政策就必然出错误,而要了解情况,就必须认真地作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为情况是在发展变化的,会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毛泽东在1941年明确指出:“我们的调查,也是长期的。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作调查,然后,才能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知

[18](P378)

识。”1961年,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又一次强调

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斗争策略,是在群众斗争过程中产生的,是在实际经验中产生的。《反对本本主义》所阐述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到群众中作调查研究,向群众寻求真理,可以说是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方法的雏形。还要说明的是做调查研究,不是为了调查

而调查,而是为了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政策,以保证党的事业的胜利前进。这其中就蕴含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思想。

自力更生的思想。《反对本本主义》第第三,关于独立自主、

一次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著名论断,初步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然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既然“离开实际的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不言而喻,远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共产国际是不可能透彻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特点的,也不可能为中国革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要靠他的政

[15](P115)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这一论断,一方面

指出:“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

[19](P262)

工作。”毛泽东把做不做调查研究提高到共产党员的党性问

题上加以认识,他说:“许多的同志都成天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

[20](P109)的吗?”

其次,还表现在具体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从七个方面来阐述了进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比如说对于调查会参加人员的代表性的论述,不但代表面要广,而且要选择深切明了社会情况的人参加。要制定调查大纲,深入地进行典型调查等都对于我们今天的调查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总之,《反对本本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今天应该科学的对待这篇文章,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掌握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为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服务。

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在《实践论》之前关于辩证唯物3.

主义认识论的一篇重要哲学著作

毛泽东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代表作是《实践论》,这篇著作系统的深刻的阐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认识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认识运动循环往复的向前发展,等等。在《实践论》之前的一些著作中,毛泽东已经讲到了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其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阐述了认识论的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也就是1963年他提出的人的

“一切结,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就能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这些论断都说明了认识来源于实践。

第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毛泽东还在实际上讲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问题,他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

[16](P111)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为了解决民主革命的问题而写的,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科

[参考文献]

(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社,1997.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毛泽东文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毛泽东文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毛泽东文集

[6]党的文献.1991.12.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毛泽东选集

(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毛泽东文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毛泽东选集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毛泽东选集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毛泽东文集

(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毛泽东文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0]毛泽东选集[作者简介]王

士研究生。

欢,女,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专业2006级硕

41

《传承》2007年第5期

《反对本本主义》的写作背景及历史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摘要]《反对本本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是毛泽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当时红四军党内存在

的教条主义倾向,总结了当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争论,结合他自己的实践经验而写成的,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反对本本主义》背景历史作用

[5](P56)

,将队伍分散到环境,部队愈须集中,领导者愈须坚强奋斗”

毛泽东在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长期遗失,以

至于未能选入建国初期编辑的《毛泽东选集》中。1961年1月这篇文章重新找到,中共中央在《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之后附上下发,并指出《反对本本主义》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文件,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之后经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后编入1964年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和乙种本公开发表。在1991年《毛泽东选集》中成为增补的唯一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研究这一文献的写作背景,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义”

)P225

二月来信使与毛泽东意农村中去,在过去的实践中都是失败的。

见相左的一些同志受到鼓舞,对他们产生了不良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就在这时,中共中央又派从苏联回国的刘安恭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红四军中工作,他在红四军中制造派性,排挤毛泽东,使红四军中原有的分歧进一步加深和公开化,突出的表现在要成立军委以削弱甚至是实际上取代前委的领导。他照搬苏联军队的一长制,贯彻共产国际的不正确指示,毛泽东指出这是“一种实行主义的理论从远方到来”。这使得毛

泽东的正确意见得不到贯彻执行。在1929年的红四军“七大”中,毛泽东的一些正确意见受到批评和非难,说他对争论负有“较大的责任”,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毛泽东担任的应当由中共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也被会议越权改选。

在“七大”结束之后,红四军前委将大会的决议及其他有关文件上报中共中央。中共中央觉察到红四军领导层分歧的严重(八月性,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后,于8月21日发出指示信

“在目前游来信):批评了红四军党内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指出

击状况下,前委与军委实无须采取两重组织制”,现在还没有需要组织军委的那种情势;批评红四军党的七大在严重的局势下不“着重于与敌人的艰苦奋斗”,而“主要精神是在解决党内纠纷”;指出“刘安恭同志企图引起红军党内的派别斗争”,他“应按照中央前信的通知来中央”。[6](P42)在得知红四军没有收到这封八月来信之后,中共中央又发来九月来信,批评了红四军中的一些错误思想,支持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份指示信对于红四军内部的争论作了明确的结论,对红四军的领导人有所批评,但是强调了团结,要红四军前委和全体干部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提高指导机关的威信。根据中央的九月来信,毛泽东回到红四军仍任前委书记,主持召开红四军党的“九大”(古田会议),“九大”(古田会议决议)系统的回答了建党、建军的一系列通过的决议

根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的文献。

至此,历时两年的红四军党内的分歧基本上解决了。这场斗争,具体的表现在红四军党内,但是所触及的问题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毛泽东同志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对这一争论进行深刻科学总结,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写成《反对本本主义》这一文章。这篇文章实质上提出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在1961年3月11日为向三南会议引发这篇文章而写的一个批语中说:“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

[2](P225)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两天后,他在三南会议的讲话中说:“这篇文章是经过一番大斗争以后写出来的,是在红四军的[3](P253)第九次代表大会以后,一九三零年写的。”由此我们可以看

到这篇文章写作的背景。一个就是红军内部的教条主义思想,另一个就是当时红四军党内对于一些问题的原则性分歧和斗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进入以武装斗争反对

国民党新军阀反动统治的新时期,进入独立创建军队掌握武装的新时期。红四军建立后不久,红四军党内关于红军的建设和发展就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争论。争论的主要问题有: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军事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党内集权与极端民主化的问题;创建根据地与流寇思想的问题;集中兵力与分散兵力的问题;对于时局的估计问题,等等。毛泽东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重视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反对单纯的军事观点;强调建立、巩固、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反对流寇思想;指出对敌斗争应该集中兵力,反对分兵冒进;承认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但是反对悲观主义,指出“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对于这些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意见,红四军中一些人持反对意见。

这些意见分歧和斗争在1929年上半年逐渐激化起来。1929年2月7日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来信(二月来信),指出:1.将红军分成小部队(数十人至数百人,至多不超过五百人),散入到各个村庄中去;2.朱德、毛泽东离开红四军来中央,因为目标太大。这封信是在中共“六大”以后中央领导人回到国内发出的,贯彻了布哈林对中国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正确认识。毛泽东在收到中央二月来信的第三天,即以前委的名义复信中央,对于来信中提出的两点表示了不同意见。他指出,“中央此信对于客观形势及主观力量的估量都太悲观了”

[4](p64)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反对教条主义的一篇重要著作,内涵丰富,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篇文章在对毛

,强调“愈是恶劣

39

毛泽东思想研究

《传承》2007年第5期

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说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还说明了调查研究与贯彻坚持思想路线的关系,要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反对本本主义,强调调查研究,还必须注重运用正确的调查研究方法,或者说,必须采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技术。如果运用调查研究方法不科学,不恰当,结果也同样会偏离事实,不可能得出正确的斗争策略。“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在《反

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提出了很多正确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在这篇文章的第七部分,毛泽东详细地介绍了调查研究的方法。他从调查应采取的方式,出席调查会的人数以及出席人员的代表性,调查会的纲目,深入程度,到调查人员的亲自参与、亲自记录等七个方面论述了应该采取的科学的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来了解实际的情况,通过对实际情况的掌握来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调查研究以得到正确的调查结果。这在中国共产党制定策略,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过程中,有重要的方法论方面的借鉴。直到今天这些方法也仍然有借鉴意义。

在毛泽东思想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反对本本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理论的奠基著作1.

毛泽东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在大革命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对中国的社会情况特别是中国的农村情况,作了很多的调查研究,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一些重要的著作和调查报告,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特别是土地革命的路线和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做了重要的贡献。《反对本本主义》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目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作了有高度思想性的系统阐述,阐述了他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开创了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一代新风。

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阐述了他的关于调查研究实践的一系列理论总结,主要有:第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口号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创造性运用。第二,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

[10](P110)

。这是对于调查研究的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一)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这一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在一系列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这一思想路线。《反对本本主义》作为

一篇强调调查研究的文章,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雏形

《反对本本主义》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唯书”“唯上”、“唯苏”、的教条主义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和抨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思想路线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毛泽东在文中指出:

是必须要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论断。

毛泽东还明确指出了认识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的首要条件。文章中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靠中国的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

—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共产要靠他的政党——

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就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

[8](p115)

[7](P111)

这就提出

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一科学

。在当时的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毛

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中国的革命逐渐从大革命的低谷中走出来。但是,同时在这一时期我们党连续发生了两次“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这些错误的原因都在于没有认清中国自己的国情。在这些鲜明的对比中,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了正确的斗争策略的重要性,并且在自己的实践中找到了产生正确的斗争策略的唯一途径———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

毛泽东还第一次提出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的论断,并赋予它丰富的内涵,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在认识世界的时候,不是从书本上,不是从上级那里,而是要从斗争实践中获得真知,并且把这些真知用于实践,而且要随着时间完善甚至修正、发展这一认识。的发展,不断丰富、

可见,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虽然还没有明确地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但是已经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素(如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等),提出了思想路线的雏形。

“凡担负指导义的概括。第三,领导干部要亲自出马作调查研究,工作的人,从乡政府主席到全国中央政府主席,从大队长到总司令,从支部书记到总书记,一定都要亲自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毛泽东曾经说过,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因为二者是两回事”

“做领导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是《反对

[11](P253)

本本主义》这篇文章的主题。第四,作典型调查。“初次从事

调查工作的人,要作一两回深入的调查工作,就是要了解一处的地方(例如一个农村、一个城市),或者一个问题(例如粮食问题,

[12](P117)货币问题)的底里。”典型调查是很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忽略典型调查所了解到的情况,有的是特殊性的,并不具有普遍

性。还要注意典型调查与普遍调查的结合,即“点”与“面”的结合。

《反对本本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础2.方面的雏形

第一,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的基本口号。毛泽东把当时党和红军中存在的一些带原则性的问题,提高到思想路线的高度进行概括,鲜明地提出反对本本主义,反对保守思想,论述了党的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基础。他指出,共产党的正确的斗争策略,只有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在实际的经验中才能产生。“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他

[13](P112)

以上表明,的结果,不是产生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2.为贯彻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借鉴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明了实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调查就是解决,的途径是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问题”“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结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对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作调查研究,才能明了各阶级的相

互关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定出我们的正确的斗争策略”,“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

[9](P112)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这些观

点深刻论述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从实际出发还是从原则出发,是坚持还是违背党的思想路线的标志。这些关于调查研究的论述不但

40

《传承》2007年第5期

《反对本本主义》这篇著作在实质上已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提出了群众路线,这是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中,着重讲的是群众路到群众中去这一方面。他强线中的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

调要到群众中作调查研究,“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

[14](P110)

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我们需要

毛泽东思想研究

学地看待这篇文章。但是文章中所深刻阐述的调查研究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表现在理论认识方面,提出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共产党领导机关和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的长期性。毛泽东指出:

[17](P802).

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如果

情况不了解,政策就必然出错误,而要了解情况,就必须认真地作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为情况是在发展变化的,会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毛泽东在1941年明确指出:“我们的调查,也是长期的。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作调查,然后,才能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知

[18](P378)

识。”1961年,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又一次强调

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斗争策略,是在群众斗争过程中产生的,是在实际经验中产生的。《反对本本主义》所阐述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到群众中作调查研究,向群众寻求真理,可以说是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方法的雏形。还要说明的是做调查研究,不是为了调查

而调查,而是为了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政策,以保证党的事业的胜利前进。这其中就蕴含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思想。

自力更生的思想。《反对本本主义》第第三,关于独立自主、

一次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著名论断,初步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然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既然“离开实际的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不言而喻,远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共产国际是不可能透彻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特点的,也不可能为中国革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要靠他的政

[15](P115)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这一论断,一方面

指出:“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

[19](P262)

工作。”毛泽东把做不做调查研究提高到共产党员的党性问

题上加以认识,他说:“许多的同志都成天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

[20](P109)的吗?”

其次,还表现在具体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从七个方面来阐述了进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比如说对于调查会参加人员的代表性的论述,不但代表面要广,而且要选择深切明了社会情况的人参加。要制定调查大纲,深入地进行典型调查等都对于我们今天的调查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总之,《反对本本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今天应该科学的对待这篇文章,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掌握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为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服务。

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在《实践论》之前关于辩证唯物3.

主义认识论的一篇重要哲学著作

毛泽东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代表作是《实践论》,这篇著作系统的深刻的阐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认识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认识运动循环往复的向前发展,等等。在《实践论》之前的一些著作中,毛泽东已经讲到了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其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阐述了认识论的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也就是1963年他提出的人的

“一切结,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就能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这些论断都说明了认识来源于实践。

第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毛泽东还在实际上讲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问题,他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

[16](P111)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为了解决民主革命的问题而写的,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科

[参考文献]

(第1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社,1997.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毛泽东文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毛泽东文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毛泽东文集

[6]党的文献.1991.12.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毛泽东选集

(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毛泽东文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毛泽东选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毛泽东选集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毛泽东选集

(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毛泽东文集

(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9]毛泽东文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0]毛泽东选集[作者简介]王

士研究生。

欢,女,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专业2006级硕

41


相关内容

  • 反对本本主义的写作背景
  • <反对本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927年到1935年,是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失误最多.使中国革命损失最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共产国际不顾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把所谓的科学理论强加于中国的革命实践,而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领导人的"唯书"."唯苏"和严重 ...

  • 西方经济思想史的主要发展脉络 及对我学习经济学的启迪
  • 题目名称: 西方经济思想史的主要发展脉络 及对我学习经济学的启迪__ 所在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102 学生姓名: 刘果园 指导教师: 杨显飞 西方经济思想史的主要发展脉络及对 我学习经济学的启迪 一.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含义.研究对象及方法 所谓的西方经济思想史, 就是展 ...

  • 异于主流的阅读与批评:对位批评
  • 内容摘要:受德里达解构理论.福柯的话语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意识形态与权力关系的理论以及新历史主义等的影响,赛义德后殖民对位批评主要关注的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长期以来在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学的.文化的文本中的反映,并致力于揭示各类文本中所隐含的帝国 ...

  • 西方史学史笔记
  • 西方史学史 一.希罗多德和<历史> 1.希罗多德,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历史>,被誉为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同时被称作"史学之父".开创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体裁,历史叙述体.同时也开创了一种以社会文化为中心的史学传统,本人也 ...

  • 欧洲经典音乐赏析
  • 海 南 大 学 论 文 题 目: 学 号: 姓 名: 年 级: 学 院: 系 别: 专 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贝多芬<第九 [1**********]066 2010级 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系 会计学二班 赵京封 2012年 04月 25日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 ...

  • 人间正道:卡尔.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 一.作者生平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年生于奥匈帝国维也纳的一个中上阶层家庭.他的父母都有犹太血统,但在他出生前已改宗路德教.当时的维也纳是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加之犹太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使他在书香气中长成.他的父亲是律师,对古典学和哲学颇有兴趣,还乐于与他讨论社会及政治议题.他 ...

  •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刘金龙, 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 ...

  •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新人教必修3)
  •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要求: ①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②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③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 ...

  • 关于新闻评论的写作
  • 关于新闻评论的写作 新闻评论的概念: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的种类: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