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是历史上一种伟大的革命力量。近30年来科学技术的划时代的发展震撼了世界。它不仅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的发展,也将推动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形态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遇到了新的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考察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历史命运,不得不研究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意义。
还在1962年,毛泽东就曾指出,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的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为了这个事业,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他既预见到了社会大变革时代的到来,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发展的问题。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提出了所谓“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问题,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者”自居。在他看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形式的某些变化及社会阶级结构的某些变化,于是,“无产阶级已经一体化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通过满足他们提高生产水准的需要,“清除了他们对解放的要求”。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阶级斗争理论都已过时,不能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情况。他们断言,马克思今天如果尚在,也会不得不放弃这样的希望: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由此可见,他们的所谓“现代化”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取消化”。这和我们所讲的马克思主义的大发展是根本不相同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其它西方社会思潮,一方面歪曲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性质和它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另一方面它又的确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今天遇到了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遇到的类似的情况。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较量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在所谓“物理学危机”实为“物理学革命”的情况下,在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错误思潮和物理学中的唯心主义思潮的较量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是要在总结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在与各种新的社会思潮的较量中,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这种密切关系,只要我们深入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的基本观点,探讨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就一清二楚了。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风雨雨,也经受住了科学技术革命的考验,成为指导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有力武器并将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的诞生绝非偶然。除了继承德国、英国、法国思想家的优秀遗产外,19世纪自然科学的全面繁荣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思想资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科学文化前提。
从19世纪初期开始,科学只上出现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科学发现。这就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全面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诞生奠定了科学基石,同时,也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提供了科学论据。马克思曾称达尔文的进化论是自己学说的“自然史的基础”和“自然科学根源”。他还指出:“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572页)。从这种意义上说,科学技术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对象。
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重视自然科学和技术,并做了长期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马克思用他毕生的精力写作《资本论》巨著,但同时从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他逝世的20余年中,一直坚持研究数学。马克思深切地感到,离开必要的数学分析,就无法把经济规律提示出来,
也无法把经济规律表达清楚。他的长达一千多页的数学手稿,便是他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晶。他研究了初等数学及其发展史、微积分发展史,并“有独到的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5页)。通过这些研究,马克思找到了揭示经济规律的数学分析方法,使得他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从基本理论到表述方式都具有一种极大的科学严密性。
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过程中,还十分重视技术史的研究。他从1861年8月到1863年7月写的23本笔记中,有两本多是这方面的内容。这就是后来出版的《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这部手稿精辟论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史中的作用,深刻地分析了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引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尖锐化。书中还引用和总结了从古代到19世纪中叶的极其丰富的技术史资料,马克思对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都感到衷心的喜悦。如果这项发现会对工业、对历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他就更加兴奋异常。直到马克思去世前不久,他还注意到电学方面第一条实验性输电线路的架设。所以科学学的创始人之一,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说,马克思比当时的科学家更能理解科学的社会影响。
恩格斯早在19世纪50年代后期就开始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恩格斯后来曾这样回忆他的这段经历:“要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马克思是精通数学的,可是对于自然科学,我们只能作零星的、时停时续的、片断的研究。因此,当我退出商界并移居伦敦,从而获得了研究时间的时候,我尽可能地使自己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来一个彻底的——象李比希所说的—— „脱毛‟(“脱毛”一词借用自德国化学家李比希,他强调化学家要赶上化学的迅速发展,不适于飞翔的旧羽毛从翅膀上脱落下来,而代之以新生的羽毛,这样飞起来就更有力更轻快。)八年当中,我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这上面”(《马克思恩斯全集》第20卷,第13页)。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为了整理马克思的遗稿并准备《资本论》其它各卷的出版,才不得不中断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恩格斯广泛地学习并研究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数学以及其他一些领域的科学。他在深入掌握这些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作出了深刻的哲学概括。
我们从恩格斯长期精心研究自然科学及其哲学意义的成果《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中,可以领会到这些非常丰富、深刻的内容。恩格斯说:“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而且我们必须说,现代自然科学为这种检验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与日俱增的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22页)。恩格斯还对当时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前沿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分析或预见。例如生命起源问题,原子可分性问题,边缘科学的发展“可望取得最大成果”问题,生命的本质与人类的起源问题,大自然的报复问题等,都做出过科学的预言,并对这些科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的一系列新变化、新特点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新情况,还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许多新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找不到它们的现成的答案。这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绝不能停留在原有的书本和结论上,而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加以研究和发展。正如列宁说的:“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列宁选集》第1卷,第203页)马克思主义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现代化。但是这决不是说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体系已经过时,它的基本原理已经失效,决不是像流落西方的波兰哲学家L·科拉科夫斯基所攻击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空想”,已经“瓦解”,马克思主义是“封闭式”的体系,列宁没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斯大林是马克思主义的“终结”,毛泽东思想是“农村式的马克思主义”。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在30年代就出现了“危机”,萨特攻击马克思主义已经“停滞”,患了“普遍贫血症”,马尔库塞提出要以建立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基础上的革命动力理论来代替马克思的革命学说,萨特要用存在主义“补充”、“重建”马克思主义。然而,马克思主义已经传遍了全世界,这已成为当代世界性的一个突出的客观现实。比较客观一点的西方学者对此也不加以
否定。《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1978年底报道:自60年代中期以后,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或强烈反对既定体制的教授人数在大量增加。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接触马克思主义。1983年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前后,有80个国际学术会议纪念马克思、研究马克思。英国历史学教授霍布斯鲍姆在一次国际讲座会上说:“人们如此活跃地讨论马克思,这是因为他存在着,而且不能被抛弃,甚至连反对者也做不到这一点”。(荷兰《真理报》1983年1月13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教授鲍尔斯说:“马克思主义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为什么陷于经济混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82年1月25日)英国和意大利学者1983年共同主编的《今日马克思主义》,在概括苏联共产党1956年20大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状况时指出以下四个特点:1. 打破了某个党或某个人垄断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状况;2.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和学说的价值已为西方知识界和学术界普遍承认和接受,并在某些领域里被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著名学者所广泛吸收与应用;3. 在马克思主义队伍中,开始出现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以及马克思本人的理论的倾向;4. 马克思主义者近几十年来把主要力量放在与政治活动有着直接联系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领域,而相对来说忽视了自然科学。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正在适应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过去为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所接受的许多东西现在已经成为问题。但是他着重指出:从整体上看,马克思主义依然保持着它的活力和生命力,那种断言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力和吸引力已经枯竭的说法是荒廖的。(参阅陆象淦《〈马克思主义史〉第4卷:〈今日马克思主义〉述评》,《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3年,第4期。)
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哪些基本观点仍然具有活力和生命力,仍然是我们分析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呢?
要概括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观点,并不容易。不仅范围广阔,而且内容深邃。大体说来,包括:科学的一般特性和社会作用,科学分类和科学体系,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制度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的历史发展,科学劳动的特点等。这里我们只着重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的角度进行一些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只研究过19世纪末以前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但他们研究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今天对我们仍有宝贵的启示。他们不是孤立地、单因素地考察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而是把科学技术纳入社会大系统中进行考察。具体来说,就是和社会基本矛盾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这对我们今天研究新的科技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概要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务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生产决定的。不但古代天文学、数学、力学的产生是这样,在中世纪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末,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24页)1894年1月,恩格斯在给一个德国大学生的回信中,再次强调这个思想。他在信中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198页)马克思在考察近代第一次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时,同样清楚地分析了近代科学发展的经济动因。他指出:“自然科学本身{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的发展,也象与生产过程有关的一切知识的发展一样,它本身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第208页)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人类在古代就已经知道蒸汽可以转化为机械力,并制造出用蒸汽推动的机械装置,但并没有应用于生产。当时的生产对科学没有这样的需要,因而有关的科学、技术也不可能发展。到了17世纪末,由于采煤业发展的需要,手工业制造时期发明了最早
期的蒸汽机。旧式蒸汽机直到瓦特做出重大改革以前,也没有引起产业革命。18世纪六七十年代,纺织机械的革新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解决动力问题,蒸汽机才被重新推上发展的道路。因此,马克思说:“相反地,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汽机的革命成为必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12页)
人类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和利用也很早,甚至还作出过指南针这样的伟大发明。但是,真正的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产生,同样有它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由此可见,我们在分析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对一两项标志性的科学发现、发明孤立地研究,而必须联系社会历史条件来考察,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需要。因为,以生产需要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动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这种生产对科学的推动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生产不断提出新的需要,另一方面生产的发展又不断为科学提供新的实验手段,并提供“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24页)
第二,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在总结他的一生和他的思想的时候,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没有一个人能象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科学成就,不管它是否已实际应用,都感到真正的喜悦。但是,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而且他正是把科学当做这种力量来加以利用,在他看来,他所掌握的渊博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历史的一切领域的知识,用处就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2~373页)马克思在研究历史的时候,曾说过封建势力把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看成是比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布朗基“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他还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第67页)恩格斯也指出:“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从事创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有料到,他们所造成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60页)
科学技术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1)近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潜在的、特殊的一部分。马克思反复明确
地指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科学技术》,第29页。)“科学的力量也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另一种生产力。”(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第190页。)它将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去,引起生产力诸要素的变化,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引起产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2)“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第111页。)这是因为生产力总是和生产关系相互联结。一定的生产力决定着相应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一旦作为基础的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么原先的生产关系也会或迟或早、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变化,。恩格斯描述过欧洲较晚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奥地利的情况。“只要手工劳动一直都占统治地位,奥地利就能平安无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519页。)然而,“工业中采用机器和蒸汽,使奥地利(也象所有别的地方一样)社会各阶级的一切旧有关系和生活条件发生了变革;它把农奴变成了自由民,把小土地占有者变成了工业工人;它摧毁了旧有的封建手工业行会,摧毁了许多这种行会的生存手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26页。)以后,随着第二次、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发生,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发生了重大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一部分国家建立起来,都表现了科学技术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当然,科学技术、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化,不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复杂的情况,但总的趋势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第三,科学技术必然要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本身没有阶级性,但科学技术在阶级社会中的占有、利用乃至它的发展就不能不受到阶级利益的影响和制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特别详尽地分析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体现——机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应用的后果。马克思指出:虽然“使用机器的工厂主,对力学一窍不通”,“英国的化学工厂主对化学惊人地无知”,但这并不妨碍“资本像吞并别人的劳动一样,并吞„别人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24页脚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机器的改进、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都掌握在资本家的手里,因此“机器成了资本的形式,成了资本驾驭劳动的权力,成了资本镇压追求独立的一切要求的手段。”(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第26页。)这样,机器的使用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的剥削关系,也不能消除劳动群众的贫困。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彻底的自由竞争必然会大大促进新机器的发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288页)强大的生产力,科技活动的不断社会化,曾经一次又一次促进了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的到来。但是必须看到,陈旧的生产关系必然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此,斯大林有过下面一段描述。他说,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和实践中,既有过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蓬勃发展的事实,也有过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停止发展的另一种事实,“怎样来说明这种惊人的矛盾呢?只有用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即用取得最大限度利润的必要性才能加以说明。当新技术向资本主义预示着最大利益的时候,资本主义就反对新技术,主张转而采用手工劳动。”(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31页。)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科学摆脱资产阶级的桎梏,摆脱资本的奴役,摆脱做卑污的资本主义私利的奴隶的地位。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根据科学的见解来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也就是如何使全体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列宁选集》第3卷,第571页。)
同时,马克思主义者也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须掌握科学技术,并使之为更广大的群众所运用。特别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胜利后,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反复强调这一点。他说:“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出来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列宁选集》第4卷,第16页。)“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彻底取得胜利。”(《列宁全集》第31卷,第469页。)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又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要面向现实,回答国内外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新结论。当前,如何认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来龙去脉、特点、社会影响以及应当采取何种对策,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热切关注的大问题。本书的任务就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影响为重点,提出一系列专题进行研究、探讨。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a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 b 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c 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正确的 d 给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
二、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是历史上一种伟大的革命力量。近30年来科学技术的划时代的发展震撼了世界。它不仅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的发展,也将推动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形态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遇到了新的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考察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历史命运,不得不研究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意义。
还在1962年,毛泽东就曾指出,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的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为了这个事业,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他既预见到了社会大变革时代的到来,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发展的问题。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提出了所谓“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问题,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者”自居。在他看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形式的某些变化及社会阶级结构的某些变化,于是,“无产阶级已经一体化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通过满足他们提高生产水准的需要,“清除了他们对解放的要求”。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阶级斗争理论都已过时,不能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情况。他们断言,马克思今天如果尚在,也会不得不放弃这样的希望: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由此可见,他们的所谓“现代化”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取消化”。这和我们所讲的马克思主义的大发展是根本不相同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其它西方社会思潮,一方面歪曲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性质和它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另一方面它又的确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今天遇到了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遇到的类似的情况。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较量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在所谓“物理学危机”实为“物理学革命”的情况下,在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错误思潮和物理学中的唯心主义思潮的较量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是要在总结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在与各种新的社会思潮的较量中,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这种密切关系,只要我们深入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的基本观点,探讨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就一清二楚了。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风雨雨,也经受住了科学技术革命的考验,成为指导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有力武器并将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的诞生绝非偶然。除了继承德国、英国、法国思想家的优秀遗产外,19世纪自然科学的全面繁荣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思想资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科学文化前提。
从19世纪初期开始,科学只上出现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科学发现。这就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全面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诞生奠定了科学基石,同时,也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提供了科学论据。马克思曾称达尔文的进化论是自己学说的“自然史的基础”和“自然科学根源”。他还指出:“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572页)。从这种意义上说,科学技术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对象。
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重视自然科学和技术,并做了长期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马克思用他毕生的精力写作《资本论》巨著,但同时从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他逝世的20余年中,一直坚持研究数学。马克思深切地感到,离开必要的数学分析,就无法把经济规律提示出来,
也无法把经济规律表达清楚。他的长达一千多页的数学手稿,便是他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晶。他研究了初等数学及其发展史、微积分发展史,并“有独到的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5页)。通过这些研究,马克思找到了揭示经济规律的数学分析方法,使得他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从基本理论到表述方式都具有一种极大的科学严密性。
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过程中,还十分重视技术史的研究。他从1861年8月到1863年7月写的23本笔记中,有两本多是这方面的内容。这就是后来出版的《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这部手稿精辟论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史中的作用,深刻地分析了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引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尖锐化。书中还引用和总结了从古代到19世纪中叶的极其丰富的技术史资料,马克思对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都感到衷心的喜悦。如果这项发现会对工业、对历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他就更加兴奋异常。直到马克思去世前不久,他还注意到电学方面第一条实验性输电线路的架设。所以科学学的创始人之一,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说,马克思比当时的科学家更能理解科学的社会影响。
恩格斯早在19世纪50年代后期就开始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恩格斯后来曾这样回忆他的这段经历:“要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马克思是精通数学的,可是对于自然科学,我们只能作零星的、时停时续的、片断的研究。因此,当我退出商界并移居伦敦,从而获得了研究时间的时候,我尽可能地使自己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来一个彻底的——象李比希所说的—— „脱毛‟(“脱毛”一词借用自德国化学家李比希,他强调化学家要赶上化学的迅速发展,不适于飞翔的旧羽毛从翅膀上脱落下来,而代之以新生的羽毛,这样飞起来就更有力更轻快。)八年当中,我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这上面”(《马克思恩斯全集》第20卷,第13页)。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为了整理马克思的遗稿并准备《资本论》其它各卷的出版,才不得不中断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恩格斯广泛地学习并研究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数学以及其他一些领域的科学。他在深入掌握这些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作出了深刻的哲学概括。
我们从恩格斯长期精心研究自然科学及其哲学意义的成果《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中,可以领会到这些非常丰富、深刻的内容。恩格斯说:“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而且我们必须说,现代自然科学为这种检验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与日俱增的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22页)。恩格斯还对当时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前沿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分析或预见。例如生命起源问题,原子可分性问题,边缘科学的发展“可望取得最大成果”问题,生命的本质与人类的起源问题,大自然的报复问题等,都做出过科学的预言,并对这些科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的一系列新变化、新特点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新情况,还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许多新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找不到它们的现成的答案。这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绝不能停留在原有的书本和结论上,而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加以研究和发展。正如列宁说的:“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列宁选集》第1卷,第203页)马克思主义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现代化。但是这决不是说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体系已经过时,它的基本原理已经失效,决不是像流落西方的波兰哲学家L·科拉科夫斯基所攻击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空想”,已经“瓦解”,马克思主义是“封闭式”的体系,列宁没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斯大林是马克思主义的“终结”,毛泽东思想是“农村式的马克思主义”。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在30年代就出现了“危机”,萨特攻击马克思主义已经“停滞”,患了“普遍贫血症”,马尔库塞提出要以建立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基础上的革命动力理论来代替马克思的革命学说,萨特要用存在主义“补充”、“重建”马克思主义。然而,马克思主义已经传遍了全世界,这已成为当代世界性的一个突出的客观现实。比较客观一点的西方学者对此也不加以
否定。《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1978年底报道:自60年代中期以后,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或强烈反对既定体制的教授人数在大量增加。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接触马克思主义。1983年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前后,有80个国际学术会议纪念马克思、研究马克思。英国历史学教授霍布斯鲍姆在一次国际讲座会上说:“人们如此活跃地讨论马克思,这是因为他存在着,而且不能被抛弃,甚至连反对者也做不到这一点”。(荷兰《真理报》1983年1月13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教授鲍尔斯说:“马克思主义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为什么陷于经济混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82年1月25日)英国和意大利学者1983年共同主编的《今日马克思主义》,在概括苏联共产党1956年20大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状况时指出以下四个特点:1. 打破了某个党或某个人垄断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状况;2.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和学说的价值已为西方知识界和学术界普遍承认和接受,并在某些领域里被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著名学者所广泛吸收与应用;3. 在马克思主义队伍中,开始出现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以及马克思本人的理论的倾向;4. 马克思主义者近几十年来把主要力量放在与政治活动有着直接联系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领域,而相对来说忽视了自然科学。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正在适应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过去为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所接受的许多东西现在已经成为问题。但是他着重指出:从整体上看,马克思主义依然保持着它的活力和生命力,那种断言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力和吸引力已经枯竭的说法是荒廖的。(参阅陆象淦《〈马克思主义史〉第4卷:〈今日马克思主义〉述评》,《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3年,第4期。)
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哪些基本观点仍然具有活力和生命力,仍然是我们分析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呢?
要概括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观点,并不容易。不仅范围广阔,而且内容深邃。大体说来,包括:科学的一般特性和社会作用,科学分类和科学体系,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制度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的历史发展,科学劳动的特点等。这里我们只着重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的角度进行一些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只研究过19世纪末以前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但他们研究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今天对我们仍有宝贵的启示。他们不是孤立地、单因素地考察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而是把科学技术纳入社会大系统中进行考察。具体来说,就是和社会基本矛盾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这对我们今天研究新的科技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概要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务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生产决定的。不但古代天文学、数学、力学的产生是这样,在中世纪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末,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24页)1894年1月,恩格斯在给一个德国大学生的回信中,再次强调这个思想。他在信中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198页)马克思在考察近代第一次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时,同样清楚地分析了近代科学发展的经济动因。他指出:“自然科学本身{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的发展,也象与生产过程有关的一切知识的发展一样,它本身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第208页)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人类在古代就已经知道蒸汽可以转化为机械力,并制造出用蒸汽推动的机械装置,但并没有应用于生产。当时的生产对科学没有这样的需要,因而有关的科学、技术也不可能发展。到了17世纪末,由于采煤业发展的需要,手工业制造时期发明了最早
期的蒸汽机。旧式蒸汽机直到瓦特做出重大改革以前,也没有引起产业革命。18世纪六七十年代,纺织机械的革新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解决动力问题,蒸汽机才被重新推上发展的道路。因此,马克思说:“相反地,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汽机的革命成为必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12页)
人类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和利用也很早,甚至还作出过指南针这样的伟大发明。但是,真正的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产生,同样有它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由此可见,我们在分析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对一两项标志性的科学发现、发明孤立地研究,而必须联系社会历史条件来考察,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需要。因为,以生产需要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动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这种生产对科学的推动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生产不断提出新的需要,另一方面生产的发展又不断为科学提供新的实验手段,并提供“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24页)
第二,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在总结他的一生和他的思想的时候,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没有一个人能象马克思那样,对任何领域的每个科学成就,不管它是否已实际应用,都感到真正的喜悦。但是,他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而且他正是把科学当做这种力量来加以利用,在他看来,他所掌握的渊博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历史的一切领域的知识,用处就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2~373页)马克思在研究历史的时候,曾说过封建势力把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看成是比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布朗基“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他还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第67页)恩格斯也指出:“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从事创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有料到,他们所造成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60页)
科学技术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1)近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潜在的、特殊的一部分。马克思反复明确
地指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科学技术》,第29页。)“科学的力量也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另一种生产力。”(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第190页。)它将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去,引起生产力诸要素的变化,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引起产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2)“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第111页。)这是因为生产力总是和生产关系相互联结。一定的生产力决定着相应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一旦作为基础的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么原先的生产关系也会或迟或早、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变化,。恩格斯描述过欧洲较晚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奥地利的情况。“只要手工劳动一直都占统治地位,奥地利就能平安无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519页。)然而,“工业中采用机器和蒸汽,使奥地利(也象所有别的地方一样)社会各阶级的一切旧有关系和生活条件发生了变革;它把农奴变成了自由民,把小土地占有者变成了工业工人;它摧毁了旧有的封建手工业行会,摧毁了许多这种行会的生存手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26页。)以后,随着第二次、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发生,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发生了重大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一部分国家建立起来,都表现了科学技术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当然,科学技术、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化,不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复杂的情况,但总的趋势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第三,科学技术必然要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本身没有阶级性,但科学技术在阶级社会中的占有、利用乃至它的发展就不能不受到阶级利益的影响和制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特别详尽地分析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体现——机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应用的后果。马克思指出:虽然“使用机器的工厂主,对力学一窍不通”,“英国的化学工厂主对化学惊人地无知”,但这并不妨碍“资本像吞并别人的劳动一样,并吞„别人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24页脚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机器的改进、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都掌握在资本家的手里,因此“机器成了资本的形式,成了资本驾驭劳动的权力,成了资本镇压追求独立的一切要求的手段。”(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第26页。)这样,机器的使用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的剥削关系,也不能消除劳动群众的贫困。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彻底的自由竞争必然会大大促进新机器的发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288页)强大的生产力,科技活动的不断社会化,曾经一次又一次促进了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的到来。但是必须看到,陈旧的生产关系必然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此,斯大林有过下面一段描述。他说,在资本主义的历史和实践中,既有过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蓬勃发展的事实,也有过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停止发展的另一种事实,“怎样来说明这种惊人的矛盾呢?只有用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即用取得最大限度利润的必要性才能加以说明。当新技术向资本主义预示着最大利益的时候,资本主义就反对新技术,主张转而采用手工劳动。”(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31页。)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科学摆脱资产阶级的桎梏,摆脱资本的奴役,摆脱做卑污的资本主义私利的奴隶的地位。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根据科学的见解来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也就是如何使全体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列宁选集》第3卷,第571页。)
同时,马克思主义者也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须掌握科学技术,并使之为更广大的群众所运用。特别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胜利后,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反复强调这一点。他说:“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出来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列宁选集》第4卷,第16页。)“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彻底取得胜利。”(《列宁全集》第31卷,第469页。)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又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要面向现实,回答国内外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新结论。当前,如何认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来龙去脉、特点、社会影响以及应当采取何种对策,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热切关注的大问题。本书的任务就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影响为重点,提出一系列专题进行研究、探讨。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a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 b 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c 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正确的 d 给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