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学 校:

班 级:

学 生: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一、文字起源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契刻记事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图画文字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 “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甲骨文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甲骨文字(男 ):这个字是“男”,左为“田”,右为“力”。“力”是表示古代的一种农具“犁”的一种形状。在田里劳动是古代男子的主要职责,因此用“男”这个符号来表示男人。

甲骨文字,帚(妇):这个字是“帚”像一把用植物做的笤帚,上部为帚苗,下部为帚把,有的中间还有绳索捆扎的样子,如图(二)甲骨文中,有时帚苗方向朝左,有时帚苗方向朝右。至今中国北方还在用高粱,黍子杆做笤帚,与字形很为想象。“妇”的繁体字为(婦),因为过去的女

人在家里主要是做家务的。

这是甲骨文的“车,”你们看看,像不像一辆你们在博物馆或历史书里看见的古时候的车。

这是十二属相,是不是有点像简意画。

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看出人们在造字时分为象形法,会意法和形声法,也就是已经出现了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

你们看看象形字,“日”就是个圆圆的太阳,“月”就是弯弯的月亮,“水”向条小溪,“牛”特别突出了两个犄角。

而会意字里“明”意为“日”和“月”带来的光明。“旦”意为太阳出地平线而升起。

关于形声字同学们都很熟悉,例如:“爸”是表音的“巴”字和表形的“父”字的结合;“芭”字是由“巴”和“++”搭配而成。

金文

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人们把字铸刻在青铜器上,这就形成了金文,(因为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和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又叫钟鼎文)。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象形程度更高,而且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金文的笔道肥粗,弯笔多。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填实的写法,更形象生动逼真。

汉字的持续演变

大篆: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有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缺点是字体繁复,书写不方便。

小篆: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由于它的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钦睐,又因为它的笔画复杂,行事古怪,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一些印章刻制上,一直采用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隶书:

到了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

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把小篆弯曲的线条改为平直的笔画, 字体进一步简化, 书写变的简便, 但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 形体扁方而规整。

草书: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因它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又进一部发展成为今草。到了唐朝,又有了抒发情怀,寄情于笔端而表现的狂草。. 草书本就来源于章草。

楷书:

随后柔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一直使用到现在,. 它的字形方正严整, 笔画平直,有撇, 捺和硬钩,, 更便于书写。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就是由楷书演变而来的。

行书: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宋体:

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

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成为宋体。

下面我给大家看一下几个字的演变过程。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

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

总体来说中国汉字的发展,前后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

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

第 11 页 共 11 页

学 校:

班 级:

学 生: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一、文字起源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契刻记事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图画文字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 “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甲骨文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甲骨文字(男 ):这个字是“男”,左为“田”,右为“力”。“力”是表示古代的一种农具“犁”的一种形状。在田里劳动是古代男子的主要职责,因此用“男”这个符号来表示男人。

甲骨文字,帚(妇):这个字是“帚”像一把用植物做的笤帚,上部为帚苗,下部为帚把,有的中间还有绳索捆扎的样子,如图(二)甲骨文中,有时帚苗方向朝左,有时帚苗方向朝右。至今中国北方还在用高粱,黍子杆做笤帚,与字形很为想象。“妇”的繁体字为(婦),因为过去的女

人在家里主要是做家务的。

这是甲骨文的“车,”你们看看,像不像一辆你们在博物馆或历史书里看见的古时候的车。

这是十二属相,是不是有点像简意画。

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看出人们在造字时分为象形法,会意法和形声法,也就是已经出现了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

你们看看象形字,“日”就是个圆圆的太阳,“月”就是弯弯的月亮,“水”向条小溪,“牛”特别突出了两个犄角。

而会意字里“明”意为“日”和“月”带来的光明。“旦”意为太阳出地平线而升起。

关于形声字同学们都很熟悉,例如:“爸”是表音的“巴”字和表形的“父”字的结合;“芭”字是由“巴”和“++”搭配而成。

金文

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人们把字铸刻在青铜器上,这就形成了金文,(因为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和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又叫钟鼎文)。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象形程度更高,而且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金文的笔道肥粗,弯笔多。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填实的写法,更形象生动逼真。

汉字的持续演变

大篆: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有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缺点是字体繁复,书写不方便。

小篆: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由于它的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钦睐,又因为它的笔画复杂,行事古怪,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一些印章刻制上,一直采用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隶书:

到了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

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把小篆弯曲的线条改为平直的笔画, 字体进一步简化, 书写变的简便, 但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 形体扁方而规整。

草书: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因它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又进一部发展成为今草。到了唐朝,又有了抒发情怀,寄情于笔端而表现的狂草。. 草书本就来源于章草。

楷书:

随后柔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一直使用到现在,. 它的字形方正严整, 笔画平直,有撇, 捺和硬钩,, 更便于书写。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就是由楷书演变而来的。

行书: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宋体:

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

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成为宋体。

下面我给大家看一下几个字的演变过程。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

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

总体来说中国汉字的发展,前后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

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

第 11 页 共 11 页


相关内容

  • 略论汉字的前途
  • 略论汉字的前途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文秘专业 2008291059 黄永梅 指导教师:柳国栋 [摘要]关于汉字的前途问题,几十年来有许多人研究讨论,但至今仍没达成共识.主张改革汉字的人把汉字跟拉丁文字比较后认为:汉字笔画复杂,声符不表音,义符不表义,难学.难写.难打印传输,是中国停滞不发达的重要原因之 ...

  • 汉字教学技巧
  • 发布时间: 2007-10-31 11:17:14 被阅览数: 1009 次 来源: 中国侨网 文字 [大中小 ] ) 对于母语文字为拼音文字的学生来说,汉字一直是一个难题,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汉字是表意文字,无法从字形直接拼读,学生常记不住汉字的读音: 二是学生不明白字形与字意之间的关系 ...

  • 从汉字看中国文化毕业论文
  • 论文题目:从汉字看中国文化 论 文 内 容 摘 要 从汉字看中国文化 内容提要:文字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载体,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他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沿用多年的语言文字符号,她的点点滴滴无不承载着中华文化:她的形成,她的发展,她的成熟.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方向.那么从 ...

  • 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汉字的有关知识和文化.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梳理汉字的方法. 3.了解汉字的起源.形体演变.汉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运用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养成自觉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2.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汉字构成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 ...

  • 人教版五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 第 五 单元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主题是"遨游汉字王国". <有趣的汉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汉字的造字规律和方法.汉字之趣,趣在她的音.形.义,趣在她独特而有意味的表现方式.作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种表现方式,汉字其 ...

  • 汉字的演变 微课教学设计
  •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2. 能力与方法 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 ...

  • [汉字和书的故事]教案.杨婷风
  • 4.<汉字和书的故事>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体会我们今天的一切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 能力:能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去探究了解汉字和书的相关知识. 知识: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 ...

  • 汉字造型之美的蜕变
  • 汉字造型之美的蜕变 --具象美.抽象美.符号美 摘要汉字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又是人类用以记录文明的工具和传播信息的载体.纵观汉字的演变过程,发现它从具象 到抽象再到符号化,直至今日汉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存在的形式越来越多,它已经不是单独的具象.抽象或者符号了,它 所包含的意义越来越丰富多彩了,它所表达的 ...

  •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 ★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2)理解: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3)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4)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