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专业化招商
规划纲要
(初 稿)
围绕吉林 省开展特色及重点产业专业化招商的总体规划,现就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招商形成如下规划纲要。
一、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一)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百年间,全球汽车产业经历了若干重大的事件和变革,从大的时间跨度和产业格局来看,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按照如下的思路进行梳理,即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兴旺于欧洲,挑战于亚洲。
1. 全球主要国家生产格局
据国际汽车生产组织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生产汽车1842万辆,增长0.8%,其中乘用车1449万辆。2011年,由于中国汽车生产减缓,全球汽车生产仅增长3.2%,共生产汽车8006万辆,其中乘用车产量仅为5993万辆,较上年的5826万辆仅增长2.9%。2011年,产量前十名国家共生产6111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76.3%,比重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分区域来看,亚太地区生产汽车4062.4万辆,下降0.7%。其中中国1842万辆,日本840万辆,韩国466万辆,印度394万辆,泰国148万辆,伊朗165万辆。欧洲地区(含土耳其)生产2113万辆,增长6.6%。其中欧盟27国生产1770万辆,非欧盟国家224.3万辆,俄罗斯199万辆,土耳其119万辆。美洲地区生产1780万辆,增长8.7%,其中北美1347万辆,增长10.6%;南美433万辆,增长3.6%。非洲地区生产54.2万辆,增长5.9%,其中南非生产53万辆,埃及生产
8.2万辆,摩洛哥生产5万辆。
分国家来看,中国汽车产量继续蝉联世界第一,美国超越日本紧随其后,日本退居世界第三。德国、韩国、印度、巴西、墨西哥、西班牙和法国分别居第4到第10位。金砖四国中,除俄罗斯前进到第12名外,其余三国均进入世界前十名,印度超巴西居第六,巴西居第七。七国集团中,只有美日德法四国进入世界前十,加拿大保持第11名,英国保持第15名,意大利则退至第21名。虽然四个老牌的汽车强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的产量占整个全球汽车产量比重在逐年下降,但仍然保持30%左右的高位;而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产量比重也逐年上升,直逼四个老牌汽车强国。从最近几年的发展势头上看,欧美国家增速缓慢,甚至出现大幅度的下滑。亚太新兴国家发展
势头强劲,快速增长。世界汽车生产重心正在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
2、全球汽车厂商生产格局
1998年5月7日,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以383.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成为世界工业史上最大的兼并案。这一行为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并购风潮,之后通用汽车与菲亚特建立了合作,福特收购了路虎和沃尔沃。
2001年,全球汽车市场格局基本呈现“6+3”格局,即通用系(包括菲亚特、铃木、富士重工、五十铃)、福特系(包括马自达、沃尔沃轿车、大宇)、克莱斯勒系(包括三菱—现代)、丰田系(包括大发、日野)、大众系、雷诺系(包括日产、三星)6大汽车集团,外加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三个独立制造商。这些大的汽车制造商不但在产量和销量上控制着全球汽车市场(原6+3模式格局占世界总销量的大约92%),而且在技术上引领着汽车行业的发展。
几年后,相对稳定的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发生变动,大的汽车跨国联盟相继解体,6+3格局在慢慢改变原有的面貌。2005年2月13日,菲亚特集团在周日召开特别董事会,正式决定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解除5年前签署的合作协议。菲亚特在重新成为独立企业后逐渐找到方向;2007年5月戴姆勒-克莱斯勒分道扬镳。此外,一些新势力正在努力寻求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印度TATA ,韩国现代集团、中国上汽、
一汽、广汽集团,这些原本处于汽车版图上第三世界的企业依托本国新兴市场的潜力迅速崛起。
2009年,通用汽车出售1%上海通用股份给上汽集团;2010年4月,雷诺与戴姆勒之间传出将互相持股3%的消息。 有媒体预测,全球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7+2”的格局。它们包括:通用+上汽,福特+马自达+长安,丰田+富士重工,大众+铃木,标致雪铁龙+宝马,雷诺+日产+戴姆勒,菲亚特+克莱斯勒+三菱。唯一游离于联盟之外的就是本田和现代起亚。
3. 金砖四国的兴起及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
金砖四国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四个有希望在几十年内取代七国集团(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国家。这四个国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6年至2008年,四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10.7%。随着四国经济快速增长,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未来4年内,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的汽车销量将占到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并将以每年3%至15%的速度增长,超过成熟市场2%的年增长率。金砖四国中的汽车发展速度和规模并不尽
相同。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有目共睹。据预测,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将占金砖四国的61%,但其年增速将放缓至5%,不及过去20%到40%的增幅。巴西很可能是销量增长最稳定的一个,市场容量排名第2。印度市场的增长最快,但整体容量仍处在第3位。俄罗斯汽车市场2009年受到重创,达到历史最低。预计2013年前俄罗斯市场容量都将处在这四国的第4位,但在2014年将超过印度。
金砖四国将在汽车工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且汽车制造商及供应商都应加大投入力度,包括增加经销商和制造厂,加大研发力度。金砖四国都拥有数目不断增加的汽车制造商,这有助于降低购车成本并提高购买力。然而目前制造商中仅有通用和大众,供应商中仅有博世和德尔福在金砖四国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对于跨国汽车企业而言,金砖四国的快速持续增长的市场潜力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4. 全球前十大汽车集团排名变化分析
2009年全球销量前十大汽车集团排名(单位:万辆) 排名
1
2
3
4
5
6
7
8
汽车公司 丰田 通用 大众 福特 现代\起亚 本田 日产 PSA (标致雪铁龙集团) 09年销量 781 748 629 491 463 339 336 320 08年销量 897 836 623 541 420 378 371 333 同比增速 -12.9% -10.5% 1.0% -8% 10.2% -10.3% -9.4% -3.9%
9
10
11
上汽 铃木 菲亚特 272 231 —— 172 262 215 58% -11.8% ——
全球主要的大汽车集团有丰田汽车、通用汽车、大众汽车、福特汽车、现代起亚汽车集团、本田汽车、日产汽车、PSA 、铃木、菲亚特等。主要大汽车集团集中在汽车产业历史悠久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一直以来这些大的汽车集团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韩系车企和中国的表现也说明了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向亚洲和金砖四国转移的趋势。
2008年丰田汽车销量超越通用,同时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在美国市场的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大,并几乎超越美国三大汽车巨头。日系汽车集团的全球汽车产业综合排名日益提升。
韩系车企近几年表现可圈可点。以现代起亚汽车集团为代表的韩系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圈地运动。2009年上半年现代起亚一度超越福特跃居全球汽车公司第四位。
2009年如果仅仅以销量为统计方式,中国的上汽集团则超越铃木,以272万辆的销量进入了全球前十大汽车集团。但是相对于以上大的汽车集团,无论是核心汽车技术还是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中国整车企业都有很大差距。但中国汽车企业首次进入全球前十,也预示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化的端倪。
5、近年全球主要汽车企业/集团重大变革
5.1 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
2004年10月,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签署了收购双龙汽车公司48.92%股份的合同。 2005年1月27日,上汽在韩国首尔正式宣布,已向韩国双龙汽车公司支付5900亿韩元(约5亿美元)收购双龙48.92%的股份,成为双龙的最大股东。这桩被业界炒得沸沸扬扬的“韩国双龙收购案”终于顺利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也是中国汽车企业完成的首次海外收购。然而2009年韩国双龙工人罢工冲突,双龙陷入面临破产的困局。
5.2 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分手
2007年5月,戴克宣布作价74亿美元将克莱斯勒出售给瑟伯勒斯基金。10月4日,在通过股东大会投票表决通过后,剥离了克莱斯勒的戴克更名为戴姆勒股份公司。
5.3 印度塔塔汽车收购福特汽车旗下捷豹、路虎品牌 2008年3月印度塔塔汽车收购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捷豹和路虎品牌,开创首家欠发达市场收购豪华品牌先例。从低端和高端同时出击的塔塔汽车公司,其雄心不能小觑。
5.4 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新通用成立
2009年6月1日,通用正式申请破产保护,7月10日,进入破产保护仅39天的通用汽车成功出售大部分优质资产以及4个核心品牌雪佛兰、卡迪拉克、别克和GMC 给“新通
用”,成功脱离破产保护程序。通用汽车为代表美国三大汽车集团陆续陷入危机,对于世界汽车产业而言意义深远。作为全球汽车产业中心的北美市场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值得欣慰的是,重组后的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9年通用成为中国市场表现最好的跨国汽车公司。
5.5 丰田全球范围召回,“精益生产方式”受考
2010年1月21日,丰田在美召回230万辆汽车,召回门拉开帷幕。随后召回事件频发,丰田汽车遭遇全球信任危机。丰田在中国召回7.5万辆汽车,在美国及欧洲分别召回230万辆、200万辆汽车,堪称全球最大召回事件。
一直以来丰田汽车以“精益生产”著称,此次全球范围召回事件的发生,不仅使丰田汽车近年来急于扩张忽视产品质量控制的问题曝光,更颠覆了人们对“精益生产”的盲目信仰。新的适合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生产方式亟待出现。
5.6锦湖轮胎事件
2011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锦湖轮胎在制造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偷工减料,以次充好。2010年,我国的汽车产销量已经达到了1800万辆,然而,屡屡出现的召回事件,却让人们愈发关注汽车的安全问题。央视在2011年3.15晚会上,曝光了锦湖轮胎的原料掺假,以返炼胶代替原片胶,严重影响轮胎的质量,给采用其品牌轮胎的汽车带来了安全隐患。
2011年1月,在一次采访中,公司负责人表示,按照作业标准,胎面与胎侧比例是3:1,气密层则是6:1。然而,在对锦湖轮胎的生产车间进行暗访时却发现,锦湖轮胎臵标准于不顾,为了减少成本不按照比例掺胶,而使用大量返炼胶,降低了整个轮胎的性能。
央视先后三次对锦湖轮胎的生产车间进行了调查,事实证明,锦湖轮胎明确规定的是一套标准,背后做的是另外一套标准。作业标准规定,气密层是6份原片胶中只能掺入一份返炼胶,实际上都是返炼胶。半成品都是由好几种胶料复合而成,性质大不相同,返炼时必须将性质不同的切掉,否则可能造成轮胎鼓包甚至爆胎等危险后果。
锦湖轮胎是全世界十大轮胎企业之一,为包括通用、北京现代、上海大众等汽车厂家提供配套轮胎,在中国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第一。而锦湖轮胎如此偷工减料的生产过程,不知有多少存在安全隐患的轮胎流向市场。
(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1、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及保有量情况
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2009年全年累计销售汽车1364万 辆。从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销售结构上看,微型客车的增速最快,达到了85.7%,这主要是由于振兴规划中关于鼓励大的汽车集团的政策取向,促使各大汽车集团积极发展微车以快速占据市场份额的缘故。
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越7000万辆,相比2001年,九年时间增长了323%。私人 汽车保有量占总保有量比重从2001年的40%多增至目前的60%以上。
从2004年至今,国内轿车市场不同国别汽车产品市场占有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从2004年的两成左右,发展到了2010年的三分之一;日系车经历了2007年、2008年的高速发展再次回归到6年前的23%左右;德系车市场份额缩减趋势初现;韩系车则在2008年、2009年两年其他车系市场减弱时迅速抢占国内市场。
2009年,国内商用车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比2008年实现了35.7%的增长,发展速度落后于中国汽车整体的增长速度。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汽车业受打击最早的是商用车,恢复慢的也是商用车,国内的商用车企业面临了比较大的压力。2009年商用车行业发展由于4万亿投资拉动效应的滞后,呈现出了前低后高的发展。其中轻卡因为受到惠农政策的影响,呈现出超乎寻常地高增长,成为商用车中表现最好的细分领域。中重型卡车方面则恢复得比较好,步入正常轨道。
中国汽车出口在2009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整车出口数量同比几乎减少一半,除轿车之外的其他车型出口价格也出现回落,汽车出口呈现量价齐跌的态势。从2009年一二月份,我国汽车出口总量触及谷底,虽然以后各月的
出口量有所回升,但总体出口趋势与往年的增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2、国内汽车区域市场布局及企业格局情况
国内六大汽车城市产业规划一览
城市 长春 武汉 广州
主要企业 一汽集团 东风集团 广汽集团
未来规划
到2012年,长春汽车业年产值将达5000亿元人民币,比目前增加一倍。
打造“中国车都”,并计划到2015年产销汽车200万辆,按每台产值15万元测算,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到2010年广州的汽车工业总产值将达3000亿元以上,其中汽车整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30万辆,产值2000亿元左右。 到2010年,北京汽车工业将形成整车产能200万辆以上,当年实现产销180万辆,同时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市场占有率接近15%,实现利润50亿元;出口额30亿美元,力争进入世界500强。
至2012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形成300亿元产值规模,其中整车产值将达到200亿元,零部件产业将达到100亿元。 2020年,重庆乘车生产能力将达到260万辆,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
北京 北汽集团
上海 重庆
上汽集团 长安集团
2010年11月份前十家汽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企业 上汽 东风 一汽 长安 北汽 广汽 奇瑞 华晨 比亚迪 江淮
销量(万辆) 326.85 246.98 232.73 215.84 135.76 65.53 60.72 46.97 46.85 42.76
2010年1-11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420.99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7%。
2010年11月份前十家乘用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企业
上汽通用五菱 上海通用 上海大众 一汽大众 重庆长安 北京现代 东风日产 奇瑞 比亚迪 一汽丰田 销量(万辆) 105.72 92.17 90.79 80.85 64.97 63.77 60.61 60.09 46.85 45.01
3、主要乘用车企业截至2012年产能计划
据统计,到2012年,部分企业产能数字是比较夸张,但从整体来看:产能水分、产能弹性、汽车出口、兼并重组等将消化“产能过剩”。预计2012年自主品牌产能将为2009年销量的2.8倍;合资品牌产能为2009年销量1.5倍,对未来预期相对谨慎;微客领域产能将为2009年销量2.7倍,但相对而言并不过热。
国内36家主要自主、合资乘用车企业销量及未来产能规划
企业 上海大众 一汽大众 上海通用 北京现代 东风日产 奇瑞汽车 比亚迪 一汽丰田 广汽本田 长福马 吉利汽车 神龙汽车 哈飞汽车 一汽夏利
现有产能 70万 68万 76万 60万 36万 60万 60万 46.3万 36万 41万 — 45万 40万 15万 在建/将建产能 —
15-35万(2011年) —
30万(2012年) 24万(2011年底) 20万(09年大连) 40+40万(不详) 10+1.7万(2010年底) —
20万(2012年) — — —
25万(2010年)
2012年产能 100万以上 100万以上 100万以上 100万 70万
100万以上 超过150万 60万 40万 60万
100万以上 45万 40万 40万
备注
准备建新工厂
2011年后达到百万 2011年产销超过100万 建成后产能达百万 2011年低达到70万 2010年产能超过85万 2010年达到80万以上 2010年达到58万辆 扩大产能,不建新厂 2012年产能增至60万 2010年突破100万辆产能 产能充足,正筹划新工厂 产能/销量中包含微客 2012年产销达到40万辆
悦达起亚 东风本田 广汽丰田 一汽轿车 长安铃木 华晨汽车 长城汽车 昌河汽车 江淮汽车 长安轿车 上汽乘用车 海马轿车 昌河铃木 东南汽车 华泰汽车 华晨宝马 重庆力帆 长丰汽车 北京奔驰 东风乘用车 青年汽车 广汽菲亚特
28万 20万 36万 20万 20万 — 20万(单班) 30万 20万(单班) 16万 15万 30万 16万 20万(双班) 20万 3万 10万 10万 2.5万 24万 20万 —
10万(2010年底) 40万 4万(2010年)+24万 30万 —
10万(2010年) —
30万(2012年) 5万(天津) — —
24万(09年扩建) 20万(2010年南京) 15万(08年开建) — —
—
10-20万(2012年) — — — —
36万 30万 20万
100万以上 50万 30万 80万 40万 40万 45万 16万 20万 20万 20万 10万 10万 8万 24万
2010年达到近40万
第二工厂产能24万辆,2012年下半年投产 暂不建新工厂 含马自达
曾有传言要建新厂
2010年突破100万辆产能 2010年扩建到50万辆 产能/销量含微客/昌河铃木
2010年达到30万,规划80万
逐步达到40万辆 上海、南京、仪征 产能将达到45万辆 —
产能充足
具备20万辆产能
2010年10万,2012年20万,最高30万 滚动发展,不冒进 —
计划提升到8万
2010年完成二期,达到24万
济南20万、萧山30万 逐步达到25万辆
30万(2010年,萧山) 50万 14万(2011年) 14万
4、跨国汽车集团中国市场表现
从2007年至今,跨国集团中国市场的表现一路提升,中国市场在跨国集团全球市场地位也日益提升,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新车市场,是跨国汽车公司最重要的销量、现金流及利润来源地,因此跨国公司纷纷提升中国市场比值。
2009年全球前十跨国集团普遍销量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市场一枝独秀,跨国集团在华销量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丰田2009年在全球销量负增长27.5%的情况下,在华销量增
幅达到121%。通用、现代、福特在华销量增幅也都在40%以上,可见中国市场在企业全球市场布局中比重已经加大。
目前,中国是大众第一大市场;宝马新7系最大市场;奔驰S 级,R 级最大市场通用、丰田、大众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地。
通用汽车经过2009年的涅槃,在中国实现了重生,2009年通用汽车破产重组,美国市场失利的同时把注意力放在了中国市场,2009年在华销量增幅达66.9%,中国市场占其全球市场比重翻番越为24.5%。
现代汽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以接近翻倍的速度在提升,而市场效果也很明显,2009年现代汽车在华销量增幅高达85.9%,进入中国跨国汽车集团的前三位。而起亚汽车在2009年从销量到品牌向高端化转型的努力和成果都值得关注。
菲亚特在中国是个异数。不少汽车巨头在全球其他市场表现平平甚至持续亏损,唯独中国成为他们抹平报表拉升业绩的宝地,而菲亚特在欧洲、巴西和俄罗斯一路高歌猛进,唯独在中国陷入泥潭,它是多年来从未在中国车市井喷中尝到甜头的极少数跨国汽车集团之一。
PSA (标致雪铁龙)虽然重视中国市场却一直停留在寻找在华第二个合资伙伴阶段,虽然这件事从5年前就已开始。但PSA 的“找朋友”之路并不平坦。它首先是找到了中航汽
车旗下的哈飞汽车,双方曾在2007年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组建合资公司在华生产并销售10座以下轻型商务车。2008年,新中航汽车集团成立后,PSA 的谈判对象改为了新中航汽车。而在去年长安汽车重组哈飞汽车后,PSA 的谈判对象又变为了长安汽车。虽然2009年借助中国的迅猛发展,PSA 取得了50%以上的增幅,但在中国市场,其影响力还远无法和通用、大众等看齐。
5、跨国集团未来中国市场规划
近十多年来,亚太地区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人口众多,汽车拥有率明显偏低,市场潜力巨大。是汽车最大的目标市场,也必然成为汽车厂商争夺的焦点。许多跨国公司都把发展亚洲业务作为自身发展战略之一,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大众等大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在亚洲设厂,扩大亚洲市场份额。
中国市场是各大车企亚太事业的重点。在国内汽车市场,合资品牌大部分都是属于国内的四大四小集团的,但更是属于全球的跨国汽车巨头。因此,他们未来产能的扩张,取决于汽车的巨头们的中国战略,但更受制于他们的全球战略。
从产能规划上看,据统计,截至2012年,合资品牌产能为2009年销量1.5倍。虽然中国车市异常火爆,但其它国家汽车市场的冬天并没有过去。因此很多车企,像丰田、
本田、日产等日系企业,仍没有真正摆脱亏损,在花钱方面肯定是能省则省。因此,三年后这些车企在中国产能的增长只有当前销量的50%。
另外,丰田将通过一汽丰田(60万)、广汽丰田(36万)两家企业使产能达到百万,在中国市场有所成就。本田虽暂时不打算建厂,但会视销量提升两家合资企业产能,预计总产能可以提升到70万以上。2009年新建工厂的福特,第三工厂建成后,产能将达到60万,也是急于在中国有所作为。菲亚特与广汽的新工厂已经开建,2年后建成14万产能,克莱斯勒可能隐藏在背后。
(三)我省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1、基本概况
我省是汽车工业的摇篮,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省汽车工业已形成了以一汽集团公司为核心,集整车、各类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贸易为一体,中重型卡车,中、高级轿车,轻型车和微型车等车型较为齐全的汽车工业体系,并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具有相当实力的汽车生产基地。
2010年,吉林省汽车产业总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省整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68万辆和166万辆,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5%。全省汽车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66亿元,销售收入3849亿元,利润380亿元,税金227亿元。这四项指标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分别为25.7%、27.3%、
68.5%和26.5%。
到2010年底,吉林省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473户,比2005年增加了254户;其中整车制造企业3户,专用车制造企业22户,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434户。全行业从业人员18.4万人,资产总额2462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一倍还多。
与此同时,全行业自主开发能力亦明显增强,吉林省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由2005年的17家增加到40家。其中作为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一汽集团技术中心,已形成中、重、轻、微、轿、客、军等商用车、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能力,在国内高端重型商用车底盘、发动机、变速器、车桥、驾驶室及车身的开发及试制、试验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全省汽车及零部件自主研发体系已初步形成。
2、主要特点
经济总量较大。全省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473户,比2005年增加了254户;其中整车制造企业3户,专用车制造企业22户,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434户。全行业从业人员18.4万人,资产总额2462亿元。目前已具备年产12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2008年整车产量达到85.97万辆,其中,轿车59.5万辆。完成工业总产值249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91亿元,利润138.8亿元,税金132.5亿元,分别占全省
工业的29.8%,28%、39%和35%。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左右着全省经济形势。
汽车零部件完成产值 552亿元,占一汽省内配套份额的32.6%,配套产品近3500种。
专用汽车以一汽底盘为依托,发展势头强劲,具备了7万辆的生产能力,能够生产200多个品种的各类专用汽车。
企业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一汽集团在世界500强中处于第303位,营业收入达到263.9亿美元。富奥股份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26亿元,富维股份公司销售收入(全资)达到32亿元,东光、旭阳、灯泡电线、佛吉亚等10户零部件企业的产值超过5亿元,有30户零部件企业的产值超过1亿元。
产品体系较为完善。整车生产形成了轻、中、重、轿、微、客宽系列、多品种全面发展的产品格局,其中轿车的比重不断扩大,载货车不断向大吨位、专用化方向发展。零部件由以零件、部件生产为主向总成、系统和模块化供货方向转变。
国际融合能力增强。一汽与大众、丰田、马自达的合作进一步加强,配套企业本地化生产进程加快,合资合作企业不断增多,合资和外方独资大型零部件优势企业所占比重明显增加,配套水平不断提高。
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在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汽车产业发
展政策的支持下,汽车产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长春、吉林两个汽车产业园区初具规模,产业集中度达70%以上,为汽车产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臵),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 )、纯电动汽车(BEV )、燃料电池汽车(FCEV )、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1、全球新能源汽车现状
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份额稳步上升。2009年美国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较2008年下降7.5%,约29万辆,但占09新车总销量的市场份额却上升0.4个百分点,为2.8%,这主要因为09年整体汽车市场不景气对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也造成一定影响,但从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份额逐年递增中可以看出,虽然新能源汽车无法挑战传统燃油汽车,但是节能环保理念正逐渐被消费者认识。
欧洲:大力推广清洁型柴油汽车。与美国不同,欧洲将发展清洁型柴油汽车作为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重点,主要因为欧洲汽车厂商在柴油发动机上具备强大的技术优势,因此欧洲在清洁柴油乘用车方面发展最为迅速。1991年
柴油汽车的市场份额不足20%,2003年柴油汽车市场份额超过40%,到2009年柴油汽车市场份额迅速增加到60%。据统计,欧洲100%的重型车、90%的轻型车均已采用柴油机,90%以上的出租车均采用柴油机,德国等国的出租车基本上都是柴油轿车。欧洲柴油轿车已占轿车年产量的32%,奥地利、法国、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国高达50%以上。其中法国和比利时为67%、奥地利则超过了70%。
日本:混合动力汽车表现出色。日本车市连续五年销量下跌,2009年总销量同比下跌9.3%,共售出460万辆新车(包括微型车)。但是混合动力汽车在2009年增长迅猛,销量超过45万辆,比去年增长4倍。
2、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辆。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正式迈入产业化发展阶段:2011-2015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全社会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十三五”期间即2016-2020年,我国将进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车、多能源混合动力车,插电式电动轿车,氢燃料电池轿车将逐步进入普通家庭。
3、我省新能源汽车现状
以一汽集团为核心的吉林省汽车工业在2010年实现整
车产销近300万辆。一汽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目前混合动力客车已在国内长春、大连、昆明示范运行282辆,并有100辆订单在生产中,强混合动力轿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轿车已获得国家公告审批,正在进行生产准备。
“十二五”期间,一汽集团已经将新能源车纳入到五大核心战略之中,计划建立8个技术平台,开发17款新能源车,并完善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
二、吉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专业化招商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坚持围绕一汽集团,服务一汽集团的方针,走国际化、民营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以整车项目建设为契机,以协作配套为突破口,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来吉林省投资建厂,打造吉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新体系。
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紧紧围绕省内“400万辆”整车和一汽整车发展规划,加快项目的谋划及实施。2011年重点抓好一汽轿车30万台发动机、25万台变速器、一汽东机工1000万只减震器等100个重点零部件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结合我省实际,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突出重点地区、突出重点对象、突出重点企业、突出重点环节,全面开展专业化招商引资活动。
(二)主要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与省工信厅等政府部门、国家汽车协会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招商引资平台。通过平台引入资金、技术、人才,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四个一批, 即:储备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在引资方面,从2011年到2015年实现年增长率超过15%。
(三)主要工作措施
1、积极谋划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并实施深度包装
结合国家产业政策,把握投资市场动态,依托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和特色园区,滚动式地筛选和储备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具有投资吸引力的好项目、大项目。制定项目包装工作规划,做到每月谋划出新项目,每月包装出新项目。形成一个“项目初选—专家评审—确定重点项目—深度包装—对外推出—信息反馈—调整完善”的良性循环机制。力争每年征集和包装60个汽车及零部件招商引资项目。
2、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有目的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走出去”,主要以美洲、西欧、日韩等世界汽车产业高度发达地区作为重点,考察当地汽车产业链布局与运作,
学习先进经验,并以对接会、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与国外知名汽车及零部件厂商建立联系,争取促成其合作;引进来,依托我省现有的企业,瞄准目标客户资源库,从中筛选出实力雄厚且有意投资落户吉林的战略投资者,重点招商,重点推介,重点跟进,推动其早日落户吉林。
①我处明年“境外走出去”拟赴南美开展汽车零部件项目洽谈活动
巴西是世界第七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国,2007年汽车零部件产值已达359.5亿美元,中巴两国汽车零部件贸易总额已超过5亿美元。从08年开始,巴西零部件企业陆续来中国投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为马可波罗和萨博公司。阿根廷的汽车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07年产量为50万辆。两国与我省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空间巨大。组织我省汽车零部件企业赴巴西、阿根廷拜访当地的汽车制造商协会和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举行汽车产业和招商项目推介会,开展项目洽谈活动。
拟赴日本、韩国开展专用车、改装车技术交流和项目洽谈活动。利用日本永代投资咨询公司、韩国中小企业中央会等公司和协会在专用车生产领域的客户资源;组织长春和四平公主岭的专用车、改装车生产企业赴日本、韩国考察相关企业,开展技术交流,进行项目洽谈活动。
②“境内走出去”拟浙江开展汽车零部件项目对接洽谈
活动。组织我省汽车零部件企业赴浙江杭州、温州开展汽车零部件重点招商项目的宣传推介活动;与当地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项目洽谈对接活动。
拟赴广州开展汽车零部件招商活动。参加秋季广交会,依托广交会的庞大客户资源,与国际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供应商、采购商建立联系,推介我省汽车产业优势和重点招商项目。
③“请进来”拟邀请日本专用车、改装车生产企业考察洽谈。通过日本永代投资咨询公司邀请日本相关专用车生产企业来我省长春、四平考察并与相关企业进行洽谈。
拟邀请国内外汽车及零部件代表团来我省考察项目、商谈合作。邀请境内外知名商协会、汽车及零部件协会组团来我省进行实地考察,推动企业间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与外方企业进行对接;组织来访团组赴我省相关市州开展参观考察、业务洽谈活动;重点推进我省与毕马威、普华永道等知名中介机构的合作,邀请其境内外客户到我省进行项目洽谈和对接;邀请世界500强企业及知名跨国公司高管和项目洽谈团组来我省访问,积极为开展合作奠定基础;密切跟踪已与我省签订合作意向的大企业,协调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协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通过走访、组织召开项目协调会等方法,尽快推动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3、积极利用和搭建平台,实施“3+1+1”模式开展专业化招商
“3”是指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大车展;一个“1”是省内的长春车展;另一个“1”是每年在境外组织一次专项的招商活动。北京车展尽显大气、上海车展开放透明、广州车展商味浓厚、长春车展背景资深。通过参加国内各具特色的三大车展与我省本地的长春车展,了解汽车产业的最前沿资讯,掌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脉络,利用大型车展的声势,搭建具有吉林特色的招商引资平台;积极开展境外专项招商活动,一方面有针对性地联系战略投资者,推动其投资吉林;另一方面,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在海外的知名度,不断延伸“走出去”战略。
今年4月份,我处与四平市经合局联合组织专用车代表团赴沪参加上海国际车展,有效的宣传了四平专用车制造优势,取得了实质性的结果。这种省市联合的创新模式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并在实际工作中经受了检验。因此,我处拟延续此种模式,在明年4月联合一个市州参加2012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参加开幕式,参加会议主办的各种论坛,召开项目发布会,组织项目对接洽谈。
4、瞄准重点地区和企业对象,有所侧重地开展专业化招商
吉林省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春、吉林、四
平三个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专业化招商应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地区。从各自的产业特点出发,长春侧重新能汽车,吉林侧重轻型车,四平侧重特种车(专用车)的专业化招商工作。围绕吉林省百户重点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展专业化招商活动,具体企业包括:一汽巴勒特锻造(长春) 有限公司、一汽铸造有限公司、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等100户重点企业(见附件1),充分发挥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
结合吉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现状,形成以德系为主,日系为辅的专业化招商工作思路。德系整车主要锁定大众等在国内发展多年,品牌认知度高且实力雄厚的世界500强企业,零部件锁定博世、大陆、马勒、西门子、蒂森克虏伯、拜耳、ZF 、埃贝斯等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日系锁定电装、爱信精机、矢崎、住友电工、康奈可、捷太格特、高田等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见附件2)。
围绕一汽采购供应链,有所侧重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国内招商引资重点区域包括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广东、安徽、四川等;国外招商引资区域重点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
5、以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省新能源汽车研发与产业化起步较早,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并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具备五大优势,即:大型整车生产
企业属地优势、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材料生产优势、新能源汽车科研人才优势、形成产、学、研协作体系、进入国家“十城千辆”示范推广城市。
以长春市为例,长春市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以一汽技术中心为核心形成了包括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在内的产学研研发平台。
一汽基于对汽车工业面临新形势的认识,制定了“第一汽车”节能环保“四位一体”战略,结合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项目——“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研究开发”和“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研究开发”,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工作。2005年12月一汽混合动力客车完成了定型试验和国家汽车产品公告目录,同月在一汽客车公司无锡客车厂完成了混合动力客车的下线,整车具备了小批量生产的能力。2006年1月客车和轿车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项目验收,客车取得了节油38%和降低排放30%的佳绩,轿车则达到了节油约50%和排放降低30%的目标。“十一五”期间,一汽集团再次承担国家863计划新能源重大专项的三个混合动力项目。同时,一汽集团成立了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开发的部门——电动汽车研究室。
目前,一汽将重点放在混合动力技术、Plug-in 技术和纯电动技术上。一汽在研发上一直是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相
结合的;另外,一汽旗下拥有大众、丰田、马自达等跨国合作伙伴。
因此,招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通过开放合作,在引进理念和技术、人才培养以及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面,同时兼顾与已有合作厂商合作的基础上,巩固、拓展市场。
6、实施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由它们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的机理是通过地域的邻近性来获得与促进分工效率,同时降低因频繁交易而产生过高的交易费用。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汽车产业都是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予以发展,如美国的底特律、日本的丰田城等,都是著名的产业集群。
吉林汽车产业集群从广义上讲定义为“1+5”。
首先所谓的“1”就是指一汽集团为整车生产企业核心层,那么“5”分别是吉林整车及配套产业集群,以吉林汽车产业园区为载体,主要产品为微型车,将重点推动一汽吉林汽车微型车及小型车扩建改造,新增20万辆产能;
其次,长春旭阳内饰件产业集群,将扩大与法国、瑞典等公司合作,合资生产儿童安全椅、橡胶制品等;
第三,四平专用车及配套产业集群,将开发生产高技术
含量、高附加值的专用车;
第四,四平伊通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以伊通汽车零部件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推进汽车模具及专用设备改造、精密铸造件等项目建设,提高为轻、中、重型载重车各种车轮的配套能力;
最后,临江冶金铸造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利用临江市丰富的铁矿资源和较好的铸造产业基础,加快推进刹车系统铸件的项目建设等。
综上,以一汽为集群核心,带动其他五个配套产业集群进行滚动式发展。在招商工作中,不再单一的谋划,推介项目。而是以产业集群为单位,向外整体推介出一批上下游紧密相关的产业链、产业集群项目,结合特色产业园区,做大规模,突出特色。
7、不断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的后期跟踪、管理和服务 加强对招商项目的跟踪和调度工作,积极推动协议、意向性项目早日升级为合同。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项目尽快启动。对于已签约的项目要及时纳入“全省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调度系统”,形成调度机制,促进签约项目尽快进入审批程序,务求将所签项目都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
附件:
1、吉林省重点零部件企业基本情况表
2、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基本情况一览表
3、一汽海外零部件供应商列表
项 目 处
二〇一一年十月月二十四日
31
吉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专业化招商
规划纲要
(初 稿)
围绕吉林 省开展特色及重点产业专业化招商的总体规划,现就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招商形成如下规划纲要。
一、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一)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百年间,全球汽车产业经历了若干重大的事件和变革,从大的时间跨度和产业格局来看,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按照如下的思路进行梳理,即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兴旺于欧洲,挑战于亚洲。
1. 全球主要国家生产格局
据国际汽车生产组织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生产汽车1842万辆,增长0.8%,其中乘用车1449万辆。2011年,由于中国汽车生产减缓,全球汽车生产仅增长3.2%,共生产汽车8006万辆,其中乘用车产量仅为5993万辆,较上年的5826万辆仅增长2.9%。2011年,产量前十名国家共生产6111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76.3%,比重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分区域来看,亚太地区生产汽车4062.4万辆,下降0.7%。其中中国1842万辆,日本840万辆,韩国466万辆,印度394万辆,泰国148万辆,伊朗165万辆。欧洲地区(含土耳其)生产2113万辆,增长6.6%。其中欧盟27国生产1770万辆,非欧盟国家224.3万辆,俄罗斯199万辆,土耳其119万辆。美洲地区生产1780万辆,增长8.7%,其中北美1347万辆,增长10.6%;南美433万辆,增长3.6%。非洲地区生产54.2万辆,增长5.9%,其中南非生产53万辆,埃及生产
8.2万辆,摩洛哥生产5万辆。
分国家来看,中国汽车产量继续蝉联世界第一,美国超越日本紧随其后,日本退居世界第三。德国、韩国、印度、巴西、墨西哥、西班牙和法国分别居第4到第10位。金砖四国中,除俄罗斯前进到第12名外,其余三国均进入世界前十名,印度超巴西居第六,巴西居第七。七国集团中,只有美日德法四国进入世界前十,加拿大保持第11名,英国保持第15名,意大利则退至第21名。虽然四个老牌的汽车强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的产量占整个全球汽车产量比重在逐年下降,但仍然保持30%左右的高位;而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产量比重也逐年上升,直逼四个老牌汽车强国。从最近几年的发展势头上看,欧美国家增速缓慢,甚至出现大幅度的下滑。亚太新兴国家发展
势头强劲,快速增长。世界汽车生产重心正在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
2、全球汽车厂商生产格局
1998年5月7日,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以383.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成为世界工业史上最大的兼并案。这一行为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并购风潮,之后通用汽车与菲亚特建立了合作,福特收购了路虎和沃尔沃。
2001年,全球汽车市场格局基本呈现“6+3”格局,即通用系(包括菲亚特、铃木、富士重工、五十铃)、福特系(包括马自达、沃尔沃轿车、大宇)、克莱斯勒系(包括三菱—现代)、丰田系(包括大发、日野)、大众系、雷诺系(包括日产、三星)6大汽车集团,外加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三个独立制造商。这些大的汽车制造商不但在产量和销量上控制着全球汽车市场(原6+3模式格局占世界总销量的大约92%),而且在技术上引领着汽车行业的发展。
几年后,相对稳定的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发生变动,大的汽车跨国联盟相继解体,6+3格局在慢慢改变原有的面貌。2005年2月13日,菲亚特集团在周日召开特别董事会,正式决定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解除5年前签署的合作协议。菲亚特在重新成为独立企业后逐渐找到方向;2007年5月戴姆勒-克莱斯勒分道扬镳。此外,一些新势力正在努力寻求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印度TATA ,韩国现代集团、中国上汽、
一汽、广汽集团,这些原本处于汽车版图上第三世界的企业依托本国新兴市场的潜力迅速崛起。
2009年,通用汽车出售1%上海通用股份给上汽集团;2010年4月,雷诺与戴姆勒之间传出将互相持股3%的消息。 有媒体预测,全球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7+2”的格局。它们包括:通用+上汽,福特+马自达+长安,丰田+富士重工,大众+铃木,标致雪铁龙+宝马,雷诺+日产+戴姆勒,菲亚特+克莱斯勒+三菱。唯一游离于联盟之外的就是本田和现代起亚。
3. 金砖四国的兴起及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
金砖四国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四个有希望在几十年内取代七国集团(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国家。这四个国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6年至2008年,四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10.7%。随着四国经济快速增长,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未来4年内,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的汽车销量将占到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并将以每年3%至15%的速度增长,超过成熟市场2%的年增长率。金砖四国中的汽车发展速度和规模并不尽
相同。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有目共睹。据预测,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将占金砖四国的61%,但其年增速将放缓至5%,不及过去20%到40%的增幅。巴西很可能是销量增长最稳定的一个,市场容量排名第2。印度市场的增长最快,但整体容量仍处在第3位。俄罗斯汽车市场2009年受到重创,达到历史最低。预计2013年前俄罗斯市场容量都将处在这四国的第4位,但在2014年将超过印度。
金砖四国将在汽车工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且汽车制造商及供应商都应加大投入力度,包括增加经销商和制造厂,加大研发力度。金砖四国都拥有数目不断增加的汽车制造商,这有助于降低购车成本并提高购买力。然而目前制造商中仅有通用和大众,供应商中仅有博世和德尔福在金砖四国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对于跨国汽车企业而言,金砖四国的快速持续增长的市场潜力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4. 全球前十大汽车集团排名变化分析
2009年全球销量前十大汽车集团排名(单位:万辆) 排名
1
2
3
4
5
6
7
8
汽车公司 丰田 通用 大众 福特 现代\起亚 本田 日产 PSA (标致雪铁龙集团) 09年销量 781 748 629 491 463 339 336 320 08年销量 897 836 623 541 420 378 371 333 同比增速 -12.9% -10.5% 1.0% -8% 10.2% -10.3% -9.4% -3.9%
9
10
11
上汽 铃木 菲亚特 272 231 —— 172 262 215 58% -11.8% ——
全球主要的大汽车集团有丰田汽车、通用汽车、大众汽车、福特汽车、现代起亚汽车集团、本田汽车、日产汽车、PSA 、铃木、菲亚特等。主要大汽车集团集中在汽车产业历史悠久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一直以来这些大的汽车集团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韩系车企和中国的表现也说明了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向亚洲和金砖四国转移的趋势。
2008年丰田汽车销量超越通用,同时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在美国市场的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大,并几乎超越美国三大汽车巨头。日系汽车集团的全球汽车产业综合排名日益提升。
韩系车企近几年表现可圈可点。以现代起亚汽车集团为代表的韩系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圈地运动。2009年上半年现代起亚一度超越福特跃居全球汽车公司第四位。
2009年如果仅仅以销量为统计方式,中国的上汽集团则超越铃木,以272万辆的销量进入了全球前十大汽车集团。但是相对于以上大的汽车集团,无论是核心汽车技术还是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中国整车企业都有很大差距。但中国汽车企业首次进入全球前十,也预示着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化的端倪。
5、近年全球主要汽车企业/集团重大变革
5.1 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
2004年10月,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签署了收购双龙汽车公司48.92%股份的合同。 2005年1月27日,上汽在韩国首尔正式宣布,已向韩国双龙汽车公司支付5900亿韩元(约5亿美元)收购双龙48.92%的股份,成为双龙的最大股东。这桩被业界炒得沸沸扬扬的“韩国双龙收购案”终于顺利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也是中国汽车企业完成的首次海外收购。然而2009年韩国双龙工人罢工冲突,双龙陷入面临破产的困局。
5.2 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分手
2007年5月,戴克宣布作价74亿美元将克莱斯勒出售给瑟伯勒斯基金。10月4日,在通过股东大会投票表决通过后,剥离了克莱斯勒的戴克更名为戴姆勒股份公司。
5.3 印度塔塔汽车收购福特汽车旗下捷豹、路虎品牌 2008年3月印度塔塔汽车收购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捷豹和路虎品牌,开创首家欠发达市场收购豪华品牌先例。从低端和高端同时出击的塔塔汽车公司,其雄心不能小觑。
5.4 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新通用成立
2009年6月1日,通用正式申请破产保护,7月10日,进入破产保护仅39天的通用汽车成功出售大部分优质资产以及4个核心品牌雪佛兰、卡迪拉克、别克和GMC 给“新通
用”,成功脱离破产保护程序。通用汽车为代表美国三大汽车集团陆续陷入危机,对于世界汽车产业而言意义深远。作为全球汽车产业中心的北美市场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值得欣慰的是,重组后的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9年通用成为中国市场表现最好的跨国汽车公司。
5.5 丰田全球范围召回,“精益生产方式”受考
2010年1月21日,丰田在美召回230万辆汽车,召回门拉开帷幕。随后召回事件频发,丰田汽车遭遇全球信任危机。丰田在中国召回7.5万辆汽车,在美国及欧洲分别召回230万辆、200万辆汽车,堪称全球最大召回事件。
一直以来丰田汽车以“精益生产”著称,此次全球范围召回事件的发生,不仅使丰田汽车近年来急于扩张忽视产品质量控制的问题曝光,更颠覆了人们对“精益生产”的盲目信仰。新的适合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生产方式亟待出现。
5.6锦湖轮胎事件
2011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锦湖轮胎在制造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偷工减料,以次充好。2010年,我国的汽车产销量已经达到了1800万辆,然而,屡屡出现的召回事件,却让人们愈发关注汽车的安全问题。央视在2011年3.15晚会上,曝光了锦湖轮胎的原料掺假,以返炼胶代替原片胶,严重影响轮胎的质量,给采用其品牌轮胎的汽车带来了安全隐患。
2011年1月,在一次采访中,公司负责人表示,按照作业标准,胎面与胎侧比例是3:1,气密层则是6:1。然而,在对锦湖轮胎的生产车间进行暗访时却发现,锦湖轮胎臵标准于不顾,为了减少成本不按照比例掺胶,而使用大量返炼胶,降低了整个轮胎的性能。
央视先后三次对锦湖轮胎的生产车间进行了调查,事实证明,锦湖轮胎明确规定的是一套标准,背后做的是另外一套标准。作业标准规定,气密层是6份原片胶中只能掺入一份返炼胶,实际上都是返炼胶。半成品都是由好几种胶料复合而成,性质大不相同,返炼时必须将性质不同的切掉,否则可能造成轮胎鼓包甚至爆胎等危险后果。
锦湖轮胎是全世界十大轮胎企业之一,为包括通用、北京现代、上海大众等汽车厂家提供配套轮胎,在中国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第一。而锦湖轮胎如此偷工减料的生产过程,不知有多少存在安全隐患的轮胎流向市场。
(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1、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及保有量情况
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2009年全年累计销售汽车1364万 辆。从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销售结构上看,微型客车的增速最快,达到了85.7%,这主要是由于振兴规划中关于鼓励大的汽车集团的政策取向,促使各大汽车集团积极发展微车以快速占据市场份额的缘故。
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越7000万辆,相比2001年,九年时间增长了323%。私人 汽车保有量占总保有量比重从2001年的40%多增至目前的60%以上。
从2004年至今,国内轿车市场不同国别汽车产品市场占有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从2004年的两成左右,发展到了2010年的三分之一;日系车经历了2007年、2008年的高速发展再次回归到6年前的23%左右;德系车市场份额缩减趋势初现;韩系车则在2008年、2009年两年其他车系市场减弱时迅速抢占国内市场。
2009年,国内商用车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比2008年实现了35.7%的增长,发展速度落后于中国汽车整体的增长速度。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汽车业受打击最早的是商用车,恢复慢的也是商用车,国内的商用车企业面临了比较大的压力。2009年商用车行业发展由于4万亿投资拉动效应的滞后,呈现出了前低后高的发展。其中轻卡因为受到惠农政策的影响,呈现出超乎寻常地高增长,成为商用车中表现最好的细分领域。中重型卡车方面则恢复得比较好,步入正常轨道。
中国汽车出口在2009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整车出口数量同比几乎减少一半,除轿车之外的其他车型出口价格也出现回落,汽车出口呈现量价齐跌的态势。从2009年一二月份,我国汽车出口总量触及谷底,虽然以后各月的
出口量有所回升,但总体出口趋势与往年的增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2、国内汽车区域市场布局及企业格局情况
国内六大汽车城市产业规划一览
城市 长春 武汉 广州
主要企业 一汽集团 东风集团 广汽集团
未来规划
到2012年,长春汽车业年产值将达5000亿元人民币,比目前增加一倍。
打造“中国车都”,并计划到2015年产销汽车200万辆,按每台产值15万元测算,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到2010年广州的汽车工业总产值将达3000亿元以上,其中汽车整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30万辆,产值2000亿元左右。 到2010年,北京汽车工业将形成整车产能200万辆以上,当年实现产销180万辆,同时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市场占有率接近15%,实现利润50亿元;出口额30亿美元,力争进入世界500强。
至2012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形成300亿元产值规模,其中整车产值将达到200亿元,零部件产业将达到100亿元。 2020年,重庆乘车生产能力将达到260万辆,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
北京 北汽集团
上海 重庆
上汽集团 长安集团
2010年11月份前十家汽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企业 上汽 东风 一汽 长安 北汽 广汽 奇瑞 华晨 比亚迪 江淮
销量(万辆) 326.85 246.98 232.73 215.84 135.76 65.53 60.72 46.97 46.85 42.76
2010年1-11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420.99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7%。
2010年11月份前十家乘用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企业
上汽通用五菱 上海通用 上海大众 一汽大众 重庆长安 北京现代 东风日产 奇瑞 比亚迪 一汽丰田 销量(万辆) 105.72 92.17 90.79 80.85 64.97 63.77 60.61 60.09 46.85 45.01
3、主要乘用车企业截至2012年产能计划
据统计,到2012年,部分企业产能数字是比较夸张,但从整体来看:产能水分、产能弹性、汽车出口、兼并重组等将消化“产能过剩”。预计2012年自主品牌产能将为2009年销量的2.8倍;合资品牌产能为2009年销量1.5倍,对未来预期相对谨慎;微客领域产能将为2009年销量2.7倍,但相对而言并不过热。
国内36家主要自主、合资乘用车企业销量及未来产能规划
企业 上海大众 一汽大众 上海通用 北京现代 东风日产 奇瑞汽车 比亚迪 一汽丰田 广汽本田 长福马 吉利汽车 神龙汽车 哈飞汽车 一汽夏利
现有产能 70万 68万 76万 60万 36万 60万 60万 46.3万 36万 41万 — 45万 40万 15万 在建/将建产能 —
15-35万(2011年) —
30万(2012年) 24万(2011年底) 20万(09年大连) 40+40万(不详) 10+1.7万(2010年底) —
20万(2012年) — — —
25万(2010年)
2012年产能 100万以上 100万以上 100万以上 100万 70万
100万以上 超过150万 60万 40万 60万
100万以上 45万 40万 40万
备注
准备建新工厂
2011年后达到百万 2011年产销超过100万 建成后产能达百万 2011年低达到70万 2010年产能超过85万 2010年达到80万以上 2010年达到58万辆 扩大产能,不建新厂 2012年产能增至60万 2010年突破100万辆产能 产能充足,正筹划新工厂 产能/销量中包含微客 2012年产销达到40万辆
悦达起亚 东风本田 广汽丰田 一汽轿车 长安铃木 华晨汽车 长城汽车 昌河汽车 江淮汽车 长安轿车 上汽乘用车 海马轿车 昌河铃木 东南汽车 华泰汽车 华晨宝马 重庆力帆 长丰汽车 北京奔驰 东风乘用车 青年汽车 广汽菲亚特
28万 20万 36万 20万 20万 — 20万(单班) 30万 20万(单班) 16万 15万 30万 16万 20万(双班) 20万 3万 10万 10万 2.5万 24万 20万 —
10万(2010年底) 40万 4万(2010年)+24万 30万 —
10万(2010年) —
30万(2012年) 5万(天津) — —
24万(09年扩建) 20万(2010年南京) 15万(08年开建) — —
—
10-20万(2012年) — — — —
36万 30万 20万
100万以上 50万 30万 80万 40万 40万 45万 16万 20万 20万 20万 10万 10万 8万 24万
2010年达到近40万
第二工厂产能24万辆,2012年下半年投产 暂不建新工厂 含马自达
曾有传言要建新厂
2010年突破100万辆产能 2010年扩建到50万辆 产能/销量含微客/昌河铃木
2010年达到30万,规划80万
逐步达到40万辆 上海、南京、仪征 产能将达到45万辆 —
产能充足
具备20万辆产能
2010年10万,2012年20万,最高30万 滚动发展,不冒进 —
计划提升到8万
2010年完成二期,达到24万
济南20万、萧山30万 逐步达到25万辆
30万(2010年,萧山) 50万 14万(2011年) 14万
4、跨国汽车集团中国市场表现
从2007年至今,跨国集团中国市场的表现一路提升,中国市场在跨国集团全球市场地位也日益提升,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新车市场,是跨国汽车公司最重要的销量、现金流及利润来源地,因此跨国公司纷纷提升中国市场比值。
2009年全球前十跨国集团普遍销量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市场一枝独秀,跨国集团在华销量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丰田2009年在全球销量负增长27.5%的情况下,在华销量增
幅达到121%。通用、现代、福特在华销量增幅也都在40%以上,可见中国市场在企业全球市场布局中比重已经加大。
目前,中国是大众第一大市场;宝马新7系最大市场;奔驰S 级,R 级最大市场通用、丰田、大众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地。
通用汽车经过2009年的涅槃,在中国实现了重生,2009年通用汽车破产重组,美国市场失利的同时把注意力放在了中国市场,2009年在华销量增幅达66.9%,中国市场占其全球市场比重翻番越为24.5%。
现代汽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以接近翻倍的速度在提升,而市场效果也很明显,2009年现代汽车在华销量增幅高达85.9%,进入中国跨国汽车集团的前三位。而起亚汽车在2009年从销量到品牌向高端化转型的努力和成果都值得关注。
菲亚特在中国是个异数。不少汽车巨头在全球其他市场表现平平甚至持续亏损,唯独中国成为他们抹平报表拉升业绩的宝地,而菲亚特在欧洲、巴西和俄罗斯一路高歌猛进,唯独在中国陷入泥潭,它是多年来从未在中国车市井喷中尝到甜头的极少数跨国汽车集团之一。
PSA (标致雪铁龙)虽然重视中国市场却一直停留在寻找在华第二个合资伙伴阶段,虽然这件事从5年前就已开始。但PSA 的“找朋友”之路并不平坦。它首先是找到了中航汽
车旗下的哈飞汽车,双方曾在2007年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组建合资公司在华生产并销售10座以下轻型商务车。2008年,新中航汽车集团成立后,PSA 的谈判对象改为了新中航汽车。而在去年长安汽车重组哈飞汽车后,PSA 的谈判对象又变为了长安汽车。虽然2009年借助中国的迅猛发展,PSA 取得了50%以上的增幅,但在中国市场,其影响力还远无法和通用、大众等看齐。
5、跨国集团未来中国市场规划
近十多年来,亚太地区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人口众多,汽车拥有率明显偏低,市场潜力巨大。是汽车最大的目标市场,也必然成为汽车厂商争夺的焦点。许多跨国公司都把发展亚洲业务作为自身发展战略之一,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大众等大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在亚洲设厂,扩大亚洲市场份额。
中国市场是各大车企亚太事业的重点。在国内汽车市场,合资品牌大部分都是属于国内的四大四小集团的,但更是属于全球的跨国汽车巨头。因此,他们未来产能的扩张,取决于汽车的巨头们的中国战略,但更受制于他们的全球战略。
从产能规划上看,据统计,截至2012年,合资品牌产能为2009年销量1.5倍。虽然中国车市异常火爆,但其它国家汽车市场的冬天并没有过去。因此很多车企,像丰田、
本田、日产等日系企业,仍没有真正摆脱亏损,在花钱方面肯定是能省则省。因此,三年后这些车企在中国产能的增长只有当前销量的50%。
另外,丰田将通过一汽丰田(60万)、广汽丰田(36万)两家企业使产能达到百万,在中国市场有所成就。本田虽暂时不打算建厂,但会视销量提升两家合资企业产能,预计总产能可以提升到70万以上。2009年新建工厂的福特,第三工厂建成后,产能将达到60万,也是急于在中国有所作为。菲亚特与广汽的新工厂已经开建,2年后建成14万产能,克莱斯勒可能隐藏在背后。
(三)我省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1、基本概况
我省是汽车工业的摇篮,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省汽车工业已形成了以一汽集团公司为核心,集整车、各类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贸易为一体,中重型卡车,中、高级轿车,轻型车和微型车等车型较为齐全的汽车工业体系,并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具有相当实力的汽车生产基地。
2010年,吉林省汽车产业总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省整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68万辆和166万辆,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5%。全省汽车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66亿元,销售收入3849亿元,利润380亿元,税金227亿元。这四项指标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分别为25.7%、27.3%、
68.5%和26.5%。
到2010年底,吉林省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473户,比2005年增加了254户;其中整车制造企业3户,专用车制造企业22户,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434户。全行业从业人员18.4万人,资产总额2462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一倍还多。
与此同时,全行业自主开发能力亦明显增强,吉林省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由2005年的17家增加到40家。其中作为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一汽集团技术中心,已形成中、重、轻、微、轿、客、军等商用车、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能力,在国内高端重型商用车底盘、发动机、变速器、车桥、驾驶室及车身的开发及试制、试验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全省汽车及零部件自主研发体系已初步形成。
2、主要特点
经济总量较大。全省汽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473户,比2005年增加了254户;其中整车制造企业3户,专用车制造企业22户,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434户。全行业从业人员18.4万人,资产总额2462亿元。目前已具备年产12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2008年整车产量达到85.97万辆,其中,轿车59.5万辆。完成工业总产值249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91亿元,利润138.8亿元,税金132.5亿元,分别占全省
工业的29.8%,28%、39%和35%。汽车产业已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左右着全省经济形势。
汽车零部件完成产值 552亿元,占一汽省内配套份额的32.6%,配套产品近3500种。
专用汽车以一汽底盘为依托,发展势头强劲,具备了7万辆的生产能力,能够生产200多个品种的各类专用汽车。
企业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一汽集团在世界500强中处于第303位,营业收入达到263.9亿美元。富奥股份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26亿元,富维股份公司销售收入(全资)达到32亿元,东光、旭阳、灯泡电线、佛吉亚等10户零部件企业的产值超过5亿元,有30户零部件企业的产值超过1亿元。
产品体系较为完善。整车生产形成了轻、中、重、轿、微、客宽系列、多品种全面发展的产品格局,其中轿车的比重不断扩大,载货车不断向大吨位、专用化方向发展。零部件由以零件、部件生产为主向总成、系统和模块化供货方向转变。
国际融合能力增强。一汽与大众、丰田、马自达的合作进一步加强,配套企业本地化生产进程加快,合资合作企业不断增多,合资和外方独资大型零部件优势企业所占比重明显增加,配套水平不断提高。
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在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汽车产业发
展政策的支持下,汽车产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长春、吉林两个汽车产业园区初具规模,产业集中度达70%以上,为汽车产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臵),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 )、纯电动汽车(BEV )、燃料电池汽车(FCEV )、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1、全球新能源汽车现状
美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份额稳步上升。2009年美国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较2008年下降7.5%,约29万辆,但占09新车总销量的市场份额却上升0.4个百分点,为2.8%,这主要因为09年整体汽车市场不景气对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也造成一定影响,但从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份额逐年递增中可以看出,虽然新能源汽车无法挑战传统燃油汽车,但是节能环保理念正逐渐被消费者认识。
欧洲:大力推广清洁型柴油汽车。与美国不同,欧洲将发展清洁型柴油汽车作为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重点,主要因为欧洲汽车厂商在柴油发动机上具备强大的技术优势,因此欧洲在清洁柴油乘用车方面发展最为迅速。1991年
柴油汽车的市场份额不足20%,2003年柴油汽车市场份额超过40%,到2009年柴油汽车市场份额迅速增加到60%。据统计,欧洲100%的重型车、90%的轻型车均已采用柴油机,90%以上的出租车均采用柴油机,德国等国的出租车基本上都是柴油轿车。欧洲柴油轿车已占轿车年产量的32%,奥地利、法国、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国高达50%以上。其中法国和比利时为67%、奥地利则超过了70%。
日本:混合动力汽车表现出色。日本车市连续五年销量下跌,2009年总销量同比下跌9.3%,共售出460万辆新车(包括微型车)。但是混合动力汽车在2009年增长迅猛,销量超过45万辆,比去年增长4倍。
2、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1-1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辆。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车—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8.98%,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2010年,我国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正式迈入产业化发展阶段:2011-2015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全社会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十三五”期间即2016-2020年,我国将进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车、多能源混合动力车,插电式电动轿车,氢燃料电池轿车将逐步进入普通家庭。
3、我省新能源汽车现状
以一汽集团为核心的吉林省汽车工业在2010年实现整
车产销近300万辆。一汽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目前混合动力客车已在国内长春、大连、昆明示范运行282辆,并有100辆订单在生产中,强混合动力轿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轿车已获得国家公告审批,正在进行生产准备。
“十二五”期间,一汽集团已经将新能源车纳入到五大核心战略之中,计划建立8个技术平台,开发17款新能源车,并完善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
二、吉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专业化招商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坚持围绕一汽集团,服务一汽集团的方针,走国际化、民营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以整车项目建设为契机,以协作配套为突破口,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来吉林省投资建厂,打造吉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新体系。
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紧紧围绕省内“400万辆”整车和一汽整车发展规划,加快项目的谋划及实施。2011年重点抓好一汽轿车30万台发动机、25万台变速器、一汽东机工1000万只减震器等100个重点零部件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结合我省实际,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突出重点地区、突出重点对象、突出重点企业、突出重点环节,全面开展专业化招商引资活动。
(二)主要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与省工信厅等政府部门、国家汽车协会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招商引资平台。通过平台引入资金、技术、人才,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四个一批, 即:储备一批,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在引资方面,从2011年到2015年实现年增长率超过15%。
(三)主要工作措施
1、积极谋划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并实施深度包装
结合国家产业政策,把握投资市场动态,依托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和特色园区,滚动式地筛选和储备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具有投资吸引力的好项目、大项目。制定项目包装工作规划,做到每月谋划出新项目,每月包装出新项目。形成一个“项目初选—专家评审—确定重点项目—深度包装—对外推出—信息反馈—调整完善”的良性循环机制。力争每年征集和包装60个汽车及零部件招商引资项目。
2、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有目的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走出去”,主要以美洲、西欧、日韩等世界汽车产业高度发达地区作为重点,考察当地汽车产业链布局与运作,
学习先进经验,并以对接会、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与国外知名汽车及零部件厂商建立联系,争取促成其合作;引进来,依托我省现有的企业,瞄准目标客户资源库,从中筛选出实力雄厚且有意投资落户吉林的战略投资者,重点招商,重点推介,重点跟进,推动其早日落户吉林。
①我处明年“境外走出去”拟赴南美开展汽车零部件项目洽谈活动
巴西是世界第七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国,2007年汽车零部件产值已达359.5亿美元,中巴两国汽车零部件贸易总额已超过5亿美元。从08年开始,巴西零部件企业陆续来中国投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为马可波罗和萨博公司。阿根廷的汽车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07年产量为50万辆。两国与我省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空间巨大。组织我省汽车零部件企业赴巴西、阿根廷拜访当地的汽车制造商协会和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举行汽车产业和招商项目推介会,开展项目洽谈活动。
拟赴日本、韩国开展专用车、改装车技术交流和项目洽谈活动。利用日本永代投资咨询公司、韩国中小企业中央会等公司和协会在专用车生产领域的客户资源;组织长春和四平公主岭的专用车、改装车生产企业赴日本、韩国考察相关企业,开展技术交流,进行项目洽谈活动。
②“境内走出去”拟浙江开展汽车零部件项目对接洽谈
活动。组织我省汽车零部件企业赴浙江杭州、温州开展汽车零部件重点招商项目的宣传推介活动;与当地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项目洽谈对接活动。
拟赴广州开展汽车零部件招商活动。参加秋季广交会,依托广交会的庞大客户资源,与国际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供应商、采购商建立联系,推介我省汽车产业优势和重点招商项目。
③“请进来”拟邀请日本专用车、改装车生产企业考察洽谈。通过日本永代投资咨询公司邀请日本相关专用车生产企业来我省长春、四平考察并与相关企业进行洽谈。
拟邀请国内外汽车及零部件代表团来我省考察项目、商谈合作。邀请境内外知名商协会、汽车及零部件协会组团来我省进行实地考察,推动企业间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与外方企业进行对接;组织来访团组赴我省相关市州开展参观考察、业务洽谈活动;重点推进我省与毕马威、普华永道等知名中介机构的合作,邀请其境内外客户到我省进行项目洽谈和对接;邀请世界500强企业及知名跨国公司高管和项目洽谈团组来我省访问,积极为开展合作奠定基础;密切跟踪已与我省签订合作意向的大企业,协调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协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通过走访、组织召开项目协调会等方法,尽快推动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3、积极利用和搭建平台,实施“3+1+1”模式开展专业化招商
“3”是指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大车展;一个“1”是省内的长春车展;另一个“1”是每年在境外组织一次专项的招商活动。北京车展尽显大气、上海车展开放透明、广州车展商味浓厚、长春车展背景资深。通过参加国内各具特色的三大车展与我省本地的长春车展,了解汽车产业的最前沿资讯,掌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脉络,利用大型车展的声势,搭建具有吉林特色的招商引资平台;积极开展境外专项招商活动,一方面有针对性地联系战略投资者,推动其投资吉林;另一方面,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在海外的知名度,不断延伸“走出去”战略。
今年4月份,我处与四平市经合局联合组织专用车代表团赴沪参加上海国际车展,有效的宣传了四平专用车制造优势,取得了实质性的结果。这种省市联合的创新模式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并在实际工作中经受了检验。因此,我处拟延续此种模式,在明年4月联合一个市州参加2012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参加开幕式,参加会议主办的各种论坛,召开项目发布会,组织项目对接洽谈。
4、瞄准重点地区和企业对象,有所侧重地开展专业化招商
吉林省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春、吉林、四
平三个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专业化招商应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地区。从各自的产业特点出发,长春侧重新能汽车,吉林侧重轻型车,四平侧重特种车(专用车)的专业化招商工作。围绕吉林省百户重点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展专业化招商活动,具体企业包括:一汽巴勒特锻造(长春) 有限公司、一汽铸造有限公司、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等100户重点企业(见附件1),充分发挥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
结合吉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现状,形成以德系为主,日系为辅的专业化招商工作思路。德系整车主要锁定大众等在国内发展多年,品牌认知度高且实力雄厚的世界500强企业,零部件锁定博世、大陆、马勒、西门子、蒂森克虏伯、拜耳、ZF 、埃贝斯等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日系锁定电装、爱信精机、矢崎、住友电工、康奈可、捷太格特、高田等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见附件2)。
围绕一汽采购供应链,有所侧重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国内招商引资重点区域包括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广东、安徽、四川等;国外招商引资区域重点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
5、以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省新能源汽车研发与产业化起步较早,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并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具备五大优势,即:大型整车生产
企业属地优势、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材料生产优势、新能源汽车科研人才优势、形成产、学、研协作体系、进入国家“十城千辆”示范推广城市。
以长春市为例,长春市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优势。以一汽技术中心为核心形成了包括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在内的产学研研发平台。
一汽基于对汽车工业面临新形势的认识,制定了“第一汽车”节能环保“四位一体”战略,结合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项目——“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研究开发”和“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研究开发”,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工作。2005年12月一汽混合动力客车完成了定型试验和国家汽车产品公告目录,同月在一汽客车公司无锡客车厂完成了混合动力客车的下线,整车具备了小批量生产的能力。2006年1月客车和轿车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项目验收,客车取得了节油38%和降低排放30%的佳绩,轿车则达到了节油约50%和排放降低30%的目标。“十一五”期间,一汽集团再次承担国家863计划新能源重大专项的三个混合动力项目。同时,一汽集团成立了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开发的部门——电动汽车研究室。
目前,一汽将重点放在混合动力技术、Plug-in 技术和纯电动技术上。一汽在研发上一直是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相
结合的;另外,一汽旗下拥有大众、丰田、马自达等跨国合作伙伴。
因此,招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通过开放合作,在引进理念和技术、人才培养以及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面,同时兼顾与已有合作厂商合作的基础上,巩固、拓展市场。
6、实施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由它们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的机理是通过地域的邻近性来获得与促进分工效率,同时降低因频繁交易而产生过高的交易费用。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汽车产业都是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予以发展,如美国的底特律、日本的丰田城等,都是著名的产业集群。
吉林汽车产业集群从广义上讲定义为“1+5”。
首先所谓的“1”就是指一汽集团为整车生产企业核心层,那么“5”分别是吉林整车及配套产业集群,以吉林汽车产业园区为载体,主要产品为微型车,将重点推动一汽吉林汽车微型车及小型车扩建改造,新增20万辆产能;
其次,长春旭阳内饰件产业集群,将扩大与法国、瑞典等公司合作,合资生产儿童安全椅、橡胶制品等;
第三,四平专用车及配套产业集群,将开发生产高技术
含量、高附加值的专用车;
第四,四平伊通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以伊通汽车零部件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推进汽车模具及专用设备改造、精密铸造件等项目建设,提高为轻、中、重型载重车各种车轮的配套能力;
最后,临江冶金铸造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利用临江市丰富的铁矿资源和较好的铸造产业基础,加快推进刹车系统铸件的项目建设等。
综上,以一汽为集群核心,带动其他五个配套产业集群进行滚动式发展。在招商工作中,不再单一的谋划,推介项目。而是以产业集群为单位,向外整体推介出一批上下游紧密相关的产业链、产业集群项目,结合特色产业园区,做大规模,突出特色。
7、不断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的后期跟踪、管理和服务 加强对招商项目的跟踪和调度工作,积极推动协议、意向性项目早日升级为合同。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项目尽快启动。对于已签约的项目要及时纳入“全省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调度系统”,形成调度机制,促进签约项目尽快进入审批程序,务求将所签项目都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
附件:
1、吉林省重点零部件企业基本情况表
2、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基本情况一览表
3、一汽海外零部件供应商列表
项 目 处
二〇一一年十月月二十四日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