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清明]诗4大悬疑|洪迈|书局

原标题:杜牧《清明》诗4大悬疑

清代绘制的杜牧画像

清代郎遂所编《杏花村志》内页

《杏花村志》一书中的安徽池州“杏花村图”

每到清明时节,人们大多都会想起那首流传极广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鲜为人知的是,由这首诗所引出的“清明诗案”至今仍无定论。比如,“杏花村”在哪儿?《清明》诗中牧童所指的“杏花村”真的存在么?“杏花村”仅是一种虚构的文学意象还是确有其“村”?《清明》诗确实出自杜牧之手还是“被署名”?

真实的“杏花村”到底在哪儿?

杜牧曾任池州刺史但也写过《并州道中》诗

“并州”乃太原古称

关于《清明》诗中所说的“杏花村”的村籍之争,如同《天仙配》中的董永是哪里人一样,各地争得面红耳赤。目前国内疑似“杏花村”至少有20个,著名的有山西汾阳“杏花村”、湖北黄州“杏花村”、南京城西“杏花村”、安徽池州“杏花村”、山东梁山县“杏花村”、江苏徐州“杏花村”……其中,汾阳和池州两地争得最厉害,前几年还曾为“杏花村”的商标打起了官司。

“杏花村”以酒出名。在所有杏花村中,汾阳杏花村无疑是名气最大的。早在南北朝时,汾阳杏花村佳酿即为北齐的宫廷御酒。上世纪80年代当地还进行了发掘,得出商周时期当地已开始造酒的结论。财大气粗的山西酒老板还曾请郭沫若、谢觉哉等多位名家高人前去考察,将“村籍案”坐实,郭沫若便曾留下了《杏花村里酒如泉》一诗,肯定《清明》中的“杏花村”就在汾阳。实际上,名气最大的汾阳杏花村最不可能是。

安徽认为《清明》诗中所说的“杏花村”,是池州境内的杏花村。理由除了当地杏花村产酒,有“十里杏花,十里酒肆”一说外,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杜牧曾任池州刺史。而杜牧并没有在汾阳做官的经历,甚至连山西都未去过,何来到过汾阳杏花村一说?山西则以杜牧《并州道中》诗来反击,认为“并州”乃太原古称,杜牧不仅到过山西,还曾喝得“醉醺醺”的。

山西所说毕竟不是直接证据,相比而言池州杏花村似乎靠谱些。可是,在安徽胜券在握之际,湖北加入了杏花村之争,认为《清明》中的“杏花村”是黄州麻城的杏花村。湖北的理由也有说服力,杜牧转任池州前,曾于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外放为黄州刺史。在黄州任上,杜牧写了《题木兰庙》诗,从黄州到木兰庙所在的木兰山,必经位于麻城歧亭镇的杏花村。歧亭自古出美酒,民谚称“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头有美酒,店里有美人”。

牧童所指“杏花村”真的存在么?

《四库全书》认为仅是一种文学虚构

“盖从言风景之词”

在晋、皖、鄂三省争夺“杏花村”的同时,江苏、山东等其他多地学者站出来,指证他们所在地的杏花村才是真的杏花村。以南京为例,当地学者即认为《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在南京城西凤凰台附近,宋初《太平寰宇记》“升州”条上,有“杏花村在县西,相传为杜牧之沽酒处”的说法。

升州、江宁都是南京古称。杜牧曾长期在离南京不远的扬州做官,其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说的就是这段经历。唐大中二年(公元848)九月,杜牧曾顺道到南京喝酒,并留下了《江南春》、《泊秦淮》两首诗。清《新修江宁县志》上也有杜牧沽酒南京的记载。但安徽学者称,“南京说”查无实据,现存《太平寰宇记》里无“杜牧之沽酒处”记载,出处可疑,殊不足信。

类似争“村籍”的地方还可以列出不少,各地都能找出一通理由与杏花村扯上关系。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无一处没有疑问。这也引出了《清明》诗第二个悬疑:诗中牧童所指的“杏花村”真的存在么?

“杏花村”之争并非今日才有,至晚在清代,人们即有“杏花村是虚是实”之疑问,权威的观点认为,《清明》中的“杏花村”仅是一种文学意象,本为虚构,并非真的杏花村。

乾隆皇帝诏令编纂的《四库全书》中,收录了清代贵池人郎遂编撰的《杏花村志》,书前按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盖从言风景之词,犹如杨柳芦荻洲耳,必指一村以实之,则活句反为滞相矣。”有学者专门作了统计,“杏花村”、“杏村”词组,在现存唐宋诗词中共出现28次,除南宋方回《上南行十二首》中“此村名杏村,杏花果安在”所说的“杏村”系实指外,包括“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在内都为虚构。

显然,《清明》中的“杏花村”并非真实的村庄,而是一种虚构的文学意象,因此,争论杏花村到底在哪儿毫无意义。

《清明》诗作者杜牧是“被署名”?

外甥裴延翰所编杜牧文集《樊川文集》

并未收录《清明》诗

其实,《清明》诗的最大悬疑,并不在“村籍”上,而是“杜牧到底是不是诗的作者”。

不难发现,晋、皖、鄂、苏等省份认定“杏花村”村籍属己的理由,是基于一个共同的事实,即《清明》一诗的作者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现代《语文》教材上也持此观点。但此说法并非准确无误。如池州学者纪永贵即认为,《清明》不可能是杜牧所作,系“以讹传讹”。

《清明》现在可以查到的最早出处见于南宋孝宗时期编撰的类书《锦绣万花谷》,该书《后集》“村·杏花村”下录有《清明》,小注“出唐诗”。但既未署杜牧名,也无“清明”题名。杜牧成为《清明》作者,最早是在《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上,此诗集旧题编纂者为南宋诗人刘克庄。该诗选前集“节候门”下,收录了13首清明、寒食诗,第一首即是《清明》,并标明作者是“杜牧”。

刘克庄是宋末文坛领袖,他说《清明》的作者是杜牧,还是比较可信的。但后来学者考证,《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是本“盗版书”,系当时福建书商盗用刘克庄之名编成的,和现代书商盗用文化名人的名字出书牟利,如出一辙。

可见,杜牧其实是“被署名”。直接佐证之一是,最权威的《全唐诗》中收录了杜牧好多诗,却不收录影响很大的《清明》。《全唐诗》是清康熙年间彭定等10人敕编,《清明》在宋后已有广泛影响,如果是杜牧作品,不可能不收录书中,这说明清人已认为,《清明》作者非杜牧。更有说服力的,是杜牧外甥裴延翰编的杜牧文集《樊川文集》,该书中也不见收录此诗。而再后北宋田概编《樊川别集》以及《樊川外集》中,均无《清明》。

稍晚的《樊川续别集》里才出现了《清明》一诗,而《樊川续别集》系南宋人抄辑,讹误多多,当时即为刘克庄、洪迈等人否定。

因为这些明显的疑点和漏洞,“《清明》作者非杜牧”一说已为现代学者所接受,1992中华书局版《全唐诗补编》便未收录《清明》。

《清明》诗的真实作者到底是谁?

与杜牧同时代诗人许浑薛能温庭筠

都曾写过“杏花村”

如果说《清明》作者不是杜牧,那会是谁?这应该是《清明》隐藏的第四个悬疑。

国学大师陈寅恪称,该《清明》诗来历不明,“若究其出处,则殊为可疑”。近几十年来,不断有学者作出推断,流传较广的一种观点认为,《清明》的原作者可能是与杜牧同时代的诗人许浑。

许浑以写水、雨之景出名,后人将之与诗圣杜甫相提并论,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身愁”之说。为什么说《清明》是许浑的作品?最直接的理由是许浑曾写过“杏花村”。其《下第归蒲城墅居》诗称,“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意境与《清明》接近,由此得出《清明》可能是许浑去蒲城途中所作。

检索《全唐诗》,写过“杏花村”的唐代诗人并非仅许浑一人。如薛能《春日北归舟中有怀》诗中,有“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温庭筠《与友人别》诗中,有“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如果以写过“杏花村”作为推测之理由,那薛能、温庭筠都有可能是《清明》的原作者,而且温庭筠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他见到的“杏花村”正好在清明节。

值得一提的是,坚持《清明》作者是杜牧的学者,从薛、温二人诗中找到“挺杜”的理由,反正《清明》是杜牧在受到薛诗和温诗的影响下写出来的。

还有一种推测,认为《清明》作者可能是北宋诗人宋祁。宋祁有词《锦缠道·春游》:“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但是,《锦缠道》所描述的意境颇似《清明》,并不能证明《清明》就是宋祁所作,况且杜牧《并州道中》诗中也有“醉醺醺”一语。有学者分析,《锦缠道》很可能是宋祁受当时已流传的《清明》一诗影响,才创作出《锦缠道》的。当然,也不排除南宋及后人受宋祁《锦缠道》影响重新创作,或者说改写出《清明》诗。也有学者认为,《清明》并非出自名家之手,而是南宋民间诗人所作,最有可能的是通文墨的南宋盗版书商。

然而,这些也都仅仅是分析,真正的作者到底是谁迄今仍无定论!

声明:“一方钩沉”栏目文章系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先生供本报专稿,摘转请务必与作者本人联系。

原标题:杜牧《清明》诗4大悬疑

清代绘制的杜牧画像

清代郎遂所编《杏花村志》内页

《杏花村志》一书中的安徽池州“杏花村图”

每到清明时节,人们大多都会想起那首流传极广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鲜为人知的是,由这首诗所引出的“清明诗案”至今仍无定论。比如,“杏花村”在哪儿?《清明》诗中牧童所指的“杏花村”真的存在么?“杏花村”仅是一种虚构的文学意象还是确有其“村”?《清明》诗确实出自杜牧之手还是“被署名”?

真实的“杏花村”到底在哪儿?

杜牧曾任池州刺史但也写过《并州道中》诗

“并州”乃太原古称

关于《清明》诗中所说的“杏花村”的村籍之争,如同《天仙配》中的董永是哪里人一样,各地争得面红耳赤。目前国内疑似“杏花村”至少有20个,著名的有山西汾阳“杏花村”、湖北黄州“杏花村”、南京城西“杏花村”、安徽池州“杏花村”、山东梁山县“杏花村”、江苏徐州“杏花村”……其中,汾阳和池州两地争得最厉害,前几年还曾为“杏花村”的商标打起了官司。

“杏花村”以酒出名。在所有杏花村中,汾阳杏花村无疑是名气最大的。早在南北朝时,汾阳杏花村佳酿即为北齐的宫廷御酒。上世纪80年代当地还进行了发掘,得出商周时期当地已开始造酒的结论。财大气粗的山西酒老板还曾请郭沫若、谢觉哉等多位名家高人前去考察,将“村籍案”坐实,郭沫若便曾留下了《杏花村里酒如泉》一诗,肯定《清明》中的“杏花村”就在汾阳。实际上,名气最大的汾阳杏花村最不可能是。

安徽认为《清明》诗中所说的“杏花村”,是池州境内的杏花村。理由除了当地杏花村产酒,有“十里杏花,十里酒肆”一说外,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杜牧曾任池州刺史。而杜牧并没有在汾阳做官的经历,甚至连山西都未去过,何来到过汾阳杏花村一说?山西则以杜牧《并州道中》诗来反击,认为“并州”乃太原古称,杜牧不仅到过山西,还曾喝得“醉醺醺”的。

山西所说毕竟不是直接证据,相比而言池州杏花村似乎靠谱些。可是,在安徽胜券在握之际,湖北加入了杏花村之争,认为《清明》中的“杏花村”是黄州麻城的杏花村。湖北的理由也有说服力,杜牧转任池州前,曾于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外放为黄州刺史。在黄州任上,杜牧写了《题木兰庙》诗,从黄州到木兰庙所在的木兰山,必经位于麻城歧亭镇的杏花村。歧亭自古出美酒,民谚称“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头有美酒,店里有美人”。

牧童所指“杏花村”真的存在么?

《四库全书》认为仅是一种文学虚构

“盖从言风景之词”

在晋、皖、鄂三省争夺“杏花村”的同时,江苏、山东等其他多地学者站出来,指证他们所在地的杏花村才是真的杏花村。以南京为例,当地学者即认为《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在南京城西凤凰台附近,宋初《太平寰宇记》“升州”条上,有“杏花村在县西,相传为杜牧之沽酒处”的说法。

升州、江宁都是南京古称。杜牧曾长期在离南京不远的扬州做官,其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说的就是这段经历。唐大中二年(公元848)九月,杜牧曾顺道到南京喝酒,并留下了《江南春》、《泊秦淮》两首诗。清《新修江宁县志》上也有杜牧沽酒南京的记载。但安徽学者称,“南京说”查无实据,现存《太平寰宇记》里无“杜牧之沽酒处”记载,出处可疑,殊不足信。

类似争“村籍”的地方还可以列出不少,各地都能找出一通理由与杏花村扯上关系。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无一处没有疑问。这也引出了《清明》诗第二个悬疑:诗中牧童所指的“杏花村”真的存在么?

“杏花村”之争并非今日才有,至晚在清代,人们即有“杏花村是虚是实”之疑问,权威的观点认为,《清明》中的“杏花村”仅是一种文学意象,本为虚构,并非真的杏花村。

乾隆皇帝诏令编纂的《四库全书》中,收录了清代贵池人郎遂编撰的《杏花村志》,书前按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盖从言风景之词,犹如杨柳芦荻洲耳,必指一村以实之,则活句反为滞相矣。”有学者专门作了统计,“杏花村”、“杏村”词组,在现存唐宋诗词中共出现28次,除南宋方回《上南行十二首》中“此村名杏村,杏花果安在”所说的“杏村”系实指外,包括“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在内都为虚构。

显然,《清明》中的“杏花村”并非真实的村庄,而是一种虚构的文学意象,因此,争论杏花村到底在哪儿毫无意义。

《清明》诗作者杜牧是“被署名”?

外甥裴延翰所编杜牧文集《樊川文集》

并未收录《清明》诗

其实,《清明》诗的最大悬疑,并不在“村籍”上,而是“杜牧到底是不是诗的作者”。

不难发现,晋、皖、鄂、苏等省份认定“杏花村”村籍属己的理由,是基于一个共同的事实,即《清明》一诗的作者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现代《语文》教材上也持此观点。但此说法并非准确无误。如池州学者纪永贵即认为,《清明》不可能是杜牧所作,系“以讹传讹”。

《清明》现在可以查到的最早出处见于南宋孝宗时期编撰的类书《锦绣万花谷》,该书《后集》“村·杏花村”下录有《清明》,小注“出唐诗”。但既未署杜牧名,也无“清明”题名。杜牧成为《清明》作者,最早是在《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上,此诗集旧题编纂者为南宋诗人刘克庄。该诗选前集“节候门”下,收录了13首清明、寒食诗,第一首即是《清明》,并标明作者是“杜牧”。

刘克庄是宋末文坛领袖,他说《清明》的作者是杜牧,还是比较可信的。但后来学者考证,《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是本“盗版书”,系当时福建书商盗用刘克庄之名编成的,和现代书商盗用文化名人的名字出书牟利,如出一辙。

可见,杜牧其实是“被署名”。直接佐证之一是,最权威的《全唐诗》中收录了杜牧好多诗,却不收录影响很大的《清明》。《全唐诗》是清康熙年间彭定等10人敕编,《清明》在宋后已有广泛影响,如果是杜牧作品,不可能不收录书中,这说明清人已认为,《清明》作者非杜牧。更有说服力的,是杜牧外甥裴延翰编的杜牧文集《樊川文集》,该书中也不见收录此诗。而再后北宋田概编《樊川别集》以及《樊川外集》中,均无《清明》。

稍晚的《樊川续别集》里才出现了《清明》一诗,而《樊川续别集》系南宋人抄辑,讹误多多,当时即为刘克庄、洪迈等人否定。

因为这些明显的疑点和漏洞,“《清明》作者非杜牧”一说已为现代学者所接受,1992中华书局版《全唐诗补编》便未收录《清明》。

《清明》诗的真实作者到底是谁?

与杜牧同时代诗人许浑薛能温庭筠

都曾写过“杏花村”

如果说《清明》作者不是杜牧,那会是谁?这应该是《清明》隐藏的第四个悬疑。

国学大师陈寅恪称,该《清明》诗来历不明,“若究其出处,则殊为可疑”。近几十年来,不断有学者作出推断,流传较广的一种观点认为,《清明》的原作者可能是与杜牧同时代的诗人许浑。

许浑以写水、雨之景出名,后人将之与诗圣杜甫相提并论,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身愁”之说。为什么说《清明》是许浑的作品?最直接的理由是许浑曾写过“杏花村”。其《下第归蒲城墅居》诗称,“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意境与《清明》接近,由此得出《清明》可能是许浑去蒲城途中所作。

检索《全唐诗》,写过“杏花村”的唐代诗人并非仅许浑一人。如薛能《春日北归舟中有怀》诗中,有“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温庭筠《与友人别》诗中,有“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如果以写过“杏花村”作为推测之理由,那薛能、温庭筠都有可能是《清明》的原作者,而且温庭筠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他见到的“杏花村”正好在清明节。

值得一提的是,坚持《清明》作者是杜牧的学者,从薛、温二人诗中找到“挺杜”的理由,反正《清明》是杜牧在受到薛诗和温诗的影响下写出来的。

还有一种推测,认为《清明》作者可能是北宋诗人宋祁。宋祁有词《锦缠道·春游》:“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但是,《锦缠道》所描述的意境颇似《清明》,并不能证明《清明》就是宋祁所作,况且杜牧《并州道中》诗中也有“醉醺醺”一语。有学者分析,《锦缠道》很可能是宋祁受当时已流传的《清明》一诗影响,才创作出《锦缠道》的。当然,也不排除南宋及后人受宋祁《锦缠道》影响重新创作,或者说改写出《清明》诗。也有学者认为,《清明》并非出自名家之手,而是南宋民间诗人所作,最有可能的是通文墨的南宋盗版书商。

然而,这些也都仅仅是分析,真正的作者到底是谁迄今仍无定论!

声明:“一方钩沉”栏目文章系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先生供本报专稿,摘转请务必与作者本人联系。


相关内容

  • 重审杜牧_清明_诗案
  • JournalofChizhouCollege 2010年4月第24卷第2期 Apr.2010Vol.24No.2 重审杜牧<清明>诗案 纪永贵 (池州学院中文系,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今日的杏花村文化现象都与托名杜牧的<清明>诗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实,杏花村意象 ...

  • 岳飞负面评价刍议
  • 第31卷第2期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mal"Ningxia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Edition) V01.3lNo.2 2009年3月 Mar.2009 岳飞负面评价刍议 周燕来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陕西西安7100 ...

  • (3)字号"匾额"的由来
  • 店铺的字号总要让人看得到,这就涉及到了匾额(又称牌匾). 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额",即是悬于门屏 ...

  •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注释 ①八六子:杜牧始创此调,又名<感黄鹂>. ②恨如芳草:李煜< ...

  • 唐代官员不愿外任刺史原因新探
  • 作者:张卫东 江汉论坛 2009年04期 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3-0086-06 关于唐代官员不愿担任地方刺史,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解释.最主要的观点认为,唐代官场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重京官.轻外职的不良倾向,即使是担任刺史这样的地方大员,他们也颇不情 ...

  • 古诗词默写与应用 答案
  • 古诗词默写与应用 答案 一.补全下列常见的古诗文名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宋(朝代) 杨万里 (作者)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唐(朝代)贺知章(作者) 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独坐敬亭山> 唐(朝代 ...

  • [笔记小说大观]35册目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 <笔记小说大观>35册目录 飘逸轩主人校编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194年版 飘逸轩按: 就书目看来,此书可改名为<笔记大观>,因为里面收集的书籍,现代意义上的"小说"的确很少. 第1册 西京杂记 晋·葛洪 大唐新语 唐·刘肃 云溪友议 唐·范德 因 ...

  • 宋代妇女的生活及地位
  • 宋代妇女的生活及地位#45# 宋代妇女的生活及地位 马莹莹¹ (安徽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 芜湖 241000) 内容提要:宋代时社会变革深刻之际,很多人认为宋明理学士迫害妇女的开始,所以对宋代妇 女的迫害是首当其冲的,但是真正的宋代妇女并非传统观念认为的那样,她们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 唐代妇女的某些特点 ...

  • _王熙凤毒设相思局_故事类型探源_罗陈霞
  •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故事类型探源 红 楼 梦 学 刊 『 王 熙 凤 毒 设 相 思 局 故 事 类 型 探 源罗陈霞内容提要:本文以中国古代小说为中心,勾勒出了以<红楼梦>第十二回为代表的毒设相思局型故事的起源和发展演变的轨迹:此型故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印度佛经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