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中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参与学习的机会。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呢?下  一、巧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色彩鲜艳的事物有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和谐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和美的感受中接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教学时,借时下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创设了游羊村的连续的动态情境。从进羊村大门复习旧知闯关,到美羊羊带领同学们发新书的活动。再到进羊村的青青草原摘苹果、帮助小羊判断正误,以及和懒羊羊一起计算羊群中羊的只数等童话情境,自然而流畅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得情境与授课浑然一体,情境与学习情趣相因而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兴趣昂然,学得积极主动。  二、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中参与学习  在教“锐角和钝角”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实践活动,制作角、把角分类、摆角、画角。每个活动都给学生充分的:“看、说、想、动”的机会,尤其在制角和分角这两个环节中,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识体系中,从而顺利的建立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在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三、在合作交流中主动构建新知  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制1米、1分米、1厘米的尺子。做完以后,学生感悟到:1米的尺子可以放在地上;1分米的尺子可以放在铅笔盒中;1厘米的尺子可以攥在手心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问:“1米、1分米、1厘米都是测量长度的,它们之间会不会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呢?大胆猜一猜。”上面的问题犹如一颗小石子,在同学们心中掀起层层涟漪。这样在学生讨论中,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切实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全方位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四、激励学生大胆参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独立思考,是创新能力的萌芽和基础,心理研究指出: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只有坚强的自信心和不屈的竞争意识,通过努力都会获得成功。如:在教学“2~9的乘法口诀”时,引导学生发现2、3的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和规律后,让学生自主探索编写4~9的乘法口诀,学生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做铺垫,加上自己的独立探索,经过一番努力,自己获得知识的来源和含义,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五、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尊重个体差异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找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教“9加几”时,9+6学生的算法多样化:把9记在心中,再伸出6个手指,从10开始数,数完是15,所以9+6=15;9从6里借1,9就成10了,6就成了5,所以10+5=15;6从9里借4,6就成10了,9就成5了,10+5=15所以9+6=15……可以说每个学生的解法,都与自己的知识经验有关,无法判断解法的优劣。这时我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通过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认为“分小数,凑大数”这种方法最简便。在这节课上我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引导学生合适简便的算法,从而使学生借助原有经验产生新的知识,体验到参与学习成功的喜悦。  六、加强参与指导,让学生学有方法  要想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决不是放任式的学习,而是适时点拨指导,设计适当的坡度,架设必要的桥梁,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的突破口。教师不仅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条件,而且还应加强参与方法的指导。  例如,“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数的特征”一课,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教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着一种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还是在分母中?”启发学生观察。当学生观察到7/25和7/15分子相同,而7/25能化成有限小数,7/15却不能时,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教师又问:“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有的说分母是合数,但5/21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说分母是偶数,但7/25也能化成有限小数……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和“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一下子使学生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了7/35和5/35,先让学生判断,再组织试验,从而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同是35,化成的小数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呢?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最简分数”。  总之,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动脑,善于抓住时机,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创设情境,质疑善问,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千方百计地调动全体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新华区新鹰小学 河南】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参与学习的机会。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呢?下  一、巧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色彩鲜艳的事物有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和谐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和美的感受中接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教学时,借时下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创设了游羊村的连续的动态情境。从进羊村大门复习旧知闯关,到美羊羊带领同学们发新书的活动。再到进羊村的青青草原摘苹果、帮助小羊判断正误,以及和懒羊羊一起计算羊群中羊的只数等童话情境,自然而流畅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得情境与授课浑然一体,情境与学习情趣相因而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兴趣昂然,学得积极主动。  二、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中参与学习  在教“锐角和钝角”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实践活动,制作角、把角分类、摆角、画角。每个活动都给学生充分的:“看、说、想、动”的机会,尤其在制角和分角这两个环节中,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识体系中,从而顺利的建立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在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三、在合作交流中主动构建新知  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制1米、1分米、1厘米的尺子。做完以后,学生感悟到:1米的尺子可以放在地上;1分米的尺子可以放在铅笔盒中;1厘米的尺子可以攥在手心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问:“1米、1分米、1厘米都是测量长度的,它们之间会不会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呢?大胆猜一猜。”上面的问题犹如一颗小石子,在同学们心中掀起层层涟漪。这样在学生讨论中,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切实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全方位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四、激励学生大胆参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独立思考,是创新能力的萌芽和基础,心理研究指出: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只有坚强的自信心和不屈的竞争意识,通过努力都会获得成功。如:在教学“2~9的乘法口诀”时,引导学生发现2、3的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和规律后,让学生自主探索编写4~9的乘法口诀,学生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做铺垫,加上自己的独立探索,经过一番努力,自己获得知识的来源和含义,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五、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尊重个体差异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找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教“9加几”时,9+6学生的算法多样化:把9记在心中,再伸出6个手指,从10开始数,数完是15,所以9+6=15;9从6里借1,9就成10了,6就成了5,所以10+5=15;6从9里借4,6就成10了,9就成5了,10+5=15所以9+6=15……可以说每个学生的解法,都与自己的知识经验有关,无法判断解法的优劣。这时我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通过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认为“分小数,凑大数”这种方法最简便。在这节课上我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引导学生合适简便的算法,从而使学生借助原有经验产生新的知识,体验到参与学习成功的喜悦。  六、加强参与指导,让学生学有方法  要想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决不是放任式的学习,而是适时点拨指导,设计适当的坡度,架设必要的桥梁,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的突破口。教师不仅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条件,而且还应加强参与方法的指导。  例如,“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数的特征”一课,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教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着一种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还是在分母中?”启发学生观察。当学生观察到7/25和7/15分子相同,而7/25能化成有限小数,7/15却不能时,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教师又问:“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有的说分母是合数,但5/21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说分母是偶数,但7/25也能化成有限小数……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和“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一下子使学生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了7/35和5/35,先让学生判断,再组织试验,从而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同是35,化成的小数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呢?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最简分数”。  总之,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动脑,善于抓住时机,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创设情境,质疑善问,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千方百计地调动全体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新华区新鹰小学 河南】


相关内容

  • 浅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
  • 浅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 王伟杰 我们平时的实际教学,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但是每个知识点如何掌握?都有哪些学习方法?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也不是很好,所以出现了现在的孩子掌握的知识不牢固.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有趣 ...

  •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 在新课改深入开展的今天,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加认识到:"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 ...

  •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数学教研组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数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方法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兴化市钓鱼中心校课题组 一.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

  • 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 进行,展现出勃勃生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 ...

  • 初中数学课堂评价标准
  • 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 ...

  •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一):
  •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一): 赞可夫有可名言:" 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那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一直永恒不变的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就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的本 ...

  • 课改小故事
  • 课改小故事 张贵竹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类终身教育的起始站,学习数学不应仅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我们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历,即让学生会学习,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由此,"以学生的发 ...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 让数学课堂奏响和谐的旋律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曾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起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建构起和谐的数学新课堂,才能引领学生徜徉在数学的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