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创作手法鉴赏 杜甫诗流水对法六

因果关系复句形式的流水对

主讲 辽宁舰

杜诗流水对法六:出句与对句分别描述原因和结果,构成因果关系复句形式的流水对;两句之间顺序可倒置。

杜诗因果关系流水对有三个方面的用法:

1、表事态的因果关系:

即分析表达事态发展的原因和事态发展的现状或程度。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不详说。

诗中的第三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前句是原因,因为战乱连续多月,后句是事态发展的现状,就是致使家信难达,价值千金。说明“事态”即安史之乱造成家人流离失所,音讯隔绝不通的严重程度,从细微处入手,借以说明战乱给国家带来的严重伤害。

又如:《独酌成诗》【唐】杜甫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

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注释】:

独酌:自斟自饮。

灯花:酒家的灯火。灯花的原意指蜡烛或者油灯中,灯芯烧过后,灰烬仍旧在灯芯上,红热状态下的灰烬在火焰中如同花朵。

喜:喜悦。传说民俗以灯花为喜。【明】李时珍把灯花入药,在《本草纲目》中写到:“昔陆贾言灯花爆而百事喜”。陆贾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

酒绿:酒色澄碧。

亲:亲近。指正合自己。

兵戈:兵器之一,代喻安史之乱,战事频繁。

儒术:儒家学说。

微官:官位低微。

缚:束缚。指因官位低微而无施展抱负的机会。

愧:愧对。

野人:乡野之人,此处引典借梁鸿之妻孟光。典故出自《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传·孟光举案》: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好学不倦,博览群书,经书、诸子、诗赋等无所不通。因不愿阿谀奉承,从未为官,回家隐居务农。其渊博的学识、清高的品行被人赞誉。

当时一些有权势的人家,都慕名想嫁女给梁鸿,都被梁鸿绝。同县一孟姓女子,又黑又肥又丑,却认定非梁鸿不嫁。梁鸿听闻后便欲娶之。出嫁那天,孟女打扮得花枝招展,梁鸿不悦,认为此女非能共患难之人,七天不与新娘说话。第八天,孟女告知梁鸿,打扮成这样,是为了试探你是否真的像传闻那样清高。

以后,孟女换上粗布衣裳,日夜劳作,恭侍梁鸿,敬茶必双手捧至眉间。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遂为妻取名孟光,字德曜(yào)。后来描写夫妻互敬互爱的成语“举案齐眉”便由此而出。

过了一段时间,孟女对梁鸿说:“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梁鸿答道:“是的。”于是二人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无乃”,“为何不”之意。

【译文】:

酒家灯火为何如此欣喜?

酒色澄碧正合与我相亲。

自从避乱为客每醉酒里,

但得诗作吟成方觉有神。

堪叹兵戈战乱犹在眼底,

空有一身儒学岂能谋身。

抱负都被官位低微束缚,

唯有低头愧对乡野之人。

【手法】:

此诗是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在途独酌而作。

【布局】:

此诗布局是杜甫常用的二分法,看绿箭头:

上二联扣题字“酒”、“诗”,写路途夜在酒馆自斟自饮,借酒浇愁的情景,

下二联扣题字“独”,咏怀自己的身世,感叹身微言轻,虽有儒学满腹,而无报国机会。

【脉络】:

看红箭头:

起联用烘托起兴,以灯花之喜气,烘托途中得酒的喜悦。《杜臆》评注:“遇酒而灯花为兆,酒之难得可知。”

颔联以“客”暗指题目的“独”,以“诗成”点题。表意为:途中得酒,诗兴起也。《杜臆》评注:“任从为客,酒解客愁。诗觉有神,喜动诗兴也。”

诗到此,本已把题目说尽。但杜甫却意犹未尽,颈联由颔联的“为客”引起:

为何“为客”?皆因 “兵戈犹在眼”,所以自己“儒术岂谋身”。

尾联则是作者借典感慨自己官位低微,向上不能报国,低头还不如乡野之人梁鸿孟光。

三四联又回扣了题字“独”。

【流水对法】:

诗中颈联“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也是表因果关系的流水对:

前句表事态原因是“正在战乱中”,后句表事态现状是“儒学不能谋身”。

杜诗在描写战乱的诗中,有不少是这样用“战乱”作原因句的流水对。

巴山【唐】杜甫

巴山遇中使,云自峡城来。

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

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

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

颔联“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也是表因果关系的流水对:

“盗贼”指侵犯唐朝疆域的吐蕃,“奔突”意为横冲直撞。“乘舆”指皇帝的官车,此时唐代宗因战乱逃离长安,逃亡在外。

此句翻译为白话文:因为吐蕃正横冲直撞,所以代宗的车舆恐怕还没回还。

2、表行为方面的因果关系:

对仗两句,一句指行为产生的原因,一句表实际的行为动作。

如:《放船》【唐】杜甫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

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

【注释】:

此诗为赠别诗。写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秋在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作。此年安史动乱基本平息,唐代宗李豫即位。

苍溪县:位于四川省嘉陵江畔。自古以来就是通衢要道,是出入四川的主要水道口岸。古属阆州(今阆中市)管辖。《杜臆》:《地志》:苍溪于阆中为上游,临嘉陵江,今有放船亭,因杜诗得名。

青:青色。此处指沿江山色。

黄:黄色。此处指江边树木颜色。

橘柚:柑橘。

兴:兴致。

江流:嘉陵江。

自在:自由;没有拘束:悠游自在之意。

【译文】:

在苍溪县送别友人,

山寒有雨行程未开。

因愁骑马山路湿滑,

故改乘舟顺江而回。

看青当惜山峦飞过,

见黄应知柑橘熟来。

身在江上自由自在,

坐稳舟中兴致悠哉。

又是杜氏二分法,前二联写送客人离开苍溪因雨不走陆路改行水路,后二联是告慰客人,走水路更有别致。

此诗于赠别诗又是别树一格,全无半点离愁别绪,反而以旅途愉悦告慰客人。这在赠别诗中少见,更显诗圣的特别之处。也反映出因安史动乱基本平定,杜甫对国家的前途和自己的未来又有憧憬,心情一反避难四川以来的压抑;对客人返回中原充满羡慕之情,所以写出意境一新的这首赠别诗。

诗中第二联“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就是明显的表因果关系的流水对,前句是原因,后句是行为:

因为耽心雨后骑马路滑,所以客人改作乘舟回。

3、表心理方面的因果关系:

这种因果关系是作者心理活动的原因与结果。多用于表达作者心中的某种情绪的因果关系。

中夜【唐】杜甫

中夜江山静,危楼望北辰。

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故国风云气,高堂战伐尘。

胡雏负恩泽,嗟尔太平人。

【注释】:

中夜:半夜。

危楼:高楼。

北辰:原指北极星。此处指帝都长安。

百年:一生。

故国:本国、祖国,指唐朝。

高堂:指朝廷。

战伐:战争,此处指安史之乱引发的战乱。

胡雏:指安禄山。安禄山是胡人之子。

嗟:叹词,表哀叹。

尔:代词,你,你们。

【译文】:

半夜的江山一片寂静,

我站在高楼眺望长安。

因为长期沦为万里客,

所以有愧自己此一生。

国家陷变幻无常局势,

朝廷动荡在战乱烟尘。

安禄山背叛大唐恩泽,

哀叹啊渴望太平之人。

颔联“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就是心理方面的因果关系流水对。前句表原因,后句表自己在心理上的羞愧。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其五

欲陈济世策,已老尚书郎。

未息豺虎斗,空惭鸳鹭行。

时危人事急,风逆羽毛伤。

落日悲江汉,中宵泪满床。

【注释】:

陈:疏陈,指向掌权者申奏意见。

尚书郎:官名。在皇帝身边处理政务的官员。杜甫曾为右拾遗,故自称尚书郎。

豺虎:指凶狠残暴的外族入侵者。

鸳鹭:比喻朝见皇帝的官员行列。

人事:指人为的动乱。

羽毛:皇室的装饰。

中宵:半夜。

【译文】:

我欲为朝廷申奏济世良策,

奈何我不过是已老尚书郎。

因为蛮夷犯我战事未停息,

所以只能空惭过往朝班行。

时局被人为动乱造成危急,

狂风倒逆大唐盛世已受伤。

面对落日我悲泣江汉大地,

半夜无眠泪水已湿透了床。

颔联“未息豺虎斗,空惭鸳鹭行。”同样是表达心理活动的因果关系流水对。

因果关系复句形式的流水对

主讲 辽宁舰

杜诗流水对法六:出句与对句分别描述原因和结果,构成因果关系复句形式的流水对;两句之间顺序可倒置。

杜诗因果关系流水对有三个方面的用法:

1、表事态的因果关系:

即分析表达事态发展的原因和事态发展的现状或程度。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不详说。

诗中的第三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前句是原因,因为战乱连续多月,后句是事态发展的现状,就是致使家信难达,价值千金。说明“事态”即安史之乱造成家人流离失所,音讯隔绝不通的严重程度,从细微处入手,借以说明战乱给国家带来的严重伤害。

又如:《独酌成诗》【唐】杜甫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

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注释】:

独酌:自斟自饮。

灯花:酒家的灯火。灯花的原意指蜡烛或者油灯中,灯芯烧过后,灰烬仍旧在灯芯上,红热状态下的灰烬在火焰中如同花朵。

喜:喜悦。传说民俗以灯花为喜。【明】李时珍把灯花入药,在《本草纲目》中写到:“昔陆贾言灯花爆而百事喜”。陆贾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

酒绿:酒色澄碧。

亲:亲近。指正合自己。

兵戈:兵器之一,代喻安史之乱,战事频繁。

儒术:儒家学说。

微官:官位低微。

缚:束缚。指因官位低微而无施展抱负的机会。

愧:愧对。

野人:乡野之人,此处引典借梁鸿之妻孟光。典故出自《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传·孟光举案》: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好学不倦,博览群书,经书、诸子、诗赋等无所不通。因不愿阿谀奉承,从未为官,回家隐居务农。其渊博的学识、清高的品行被人赞誉。

当时一些有权势的人家,都慕名想嫁女给梁鸿,都被梁鸿绝。同县一孟姓女子,又黑又肥又丑,却认定非梁鸿不嫁。梁鸿听闻后便欲娶之。出嫁那天,孟女打扮得花枝招展,梁鸿不悦,认为此女非能共患难之人,七天不与新娘说话。第八天,孟女告知梁鸿,打扮成这样,是为了试探你是否真的像传闻那样清高。

以后,孟女换上粗布衣裳,日夜劳作,恭侍梁鸿,敬茶必双手捧至眉间。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遂为妻取名孟光,字德曜(yào)。后来描写夫妻互敬互爱的成语“举案齐眉”便由此而出。

过了一段时间,孟女对梁鸿说:“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梁鸿答道:“是的。”于是二人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无乃”,“为何不”之意。

【译文】:

酒家灯火为何如此欣喜?

酒色澄碧正合与我相亲。

自从避乱为客每醉酒里,

但得诗作吟成方觉有神。

堪叹兵戈战乱犹在眼底,

空有一身儒学岂能谋身。

抱负都被官位低微束缚,

唯有低头愧对乡野之人。

【手法】:

此诗是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在途独酌而作。

【布局】:

此诗布局是杜甫常用的二分法,看绿箭头:

上二联扣题字“酒”、“诗”,写路途夜在酒馆自斟自饮,借酒浇愁的情景,

下二联扣题字“独”,咏怀自己的身世,感叹身微言轻,虽有儒学满腹,而无报国机会。

【脉络】:

看红箭头:

起联用烘托起兴,以灯花之喜气,烘托途中得酒的喜悦。《杜臆》评注:“遇酒而灯花为兆,酒之难得可知。”

颔联以“客”暗指题目的“独”,以“诗成”点题。表意为:途中得酒,诗兴起也。《杜臆》评注:“任从为客,酒解客愁。诗觉有神,喜动诗兴也。”

诗到此,本已把题目说尽。但杜甫却意犹未尽,颈联由颔联的“为客”引起:

为何“为客”?皆因 “兵戈犹在眼”,所以自己“儒术岂谋身”。

尾联则是作者借典感慨自己官位低微,向上不能报国,低头还不如乡野之人梁鸿孟光。

三四联又回扣了题字“独”。

【流水对法】:

诗中颈联“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也是表因果关系的流水对:

前句表事态原因是“正在战乱中”,后句表事态现状是“儒学不能谋身”。

杜诗在描写战乱的诗中,有不少是这样用“战乱”作原因句的流水对。

巴山【唐】杜甫

巴山遇中使,云自峡城来。

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

天寒邵伯树,地阔望仙台。

狼狈风尘里,群臣安在哉。

颔联“盗贼还奔突,乘舆恐未回。”也是表因果关系的流水对:

“盗贼”指侵犯唐朝疆域的吐蕃,“奔突”意为横冲直撞。“乘舆”指皇帝的官车,此时唐代宗因战乱逃离长安,逃亡在外。

此句翻译为白话文:因为吐蕃正横冲直撞,所以代宗的车舆恐怕还没回还。

2、表行为方面的因果关系:

对仗两句,一句指行为产生的原因,一句表实际的行为动作。

如:《放船》【唐】杜甫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

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

【注释】:

此诗为赠别诗。写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秋在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作。此年安史动乱基本平息,唐代宗李豫即位。

苍溪县:位于四川省嘉陵江畔。自古以来就是通衢要道,是出入四川的主要水道口岸。古属阆州(今阆中市)管辖。《杜臆》:《地志》:苍溪于阆中为上游,临嘉陵江,今有放船亭,因杜诗得名。

青:青色。此处指沿江山色。

黄:黄色。此处指江边树木颜色。

橘柚:柑橘。

兴:兴致。

江流:嘉陵江。

自在:自由;没有拘束:悠游自在之意。

【译文】:

在苍溪县送别友人,

山寒有雨行程未开。

因愁骑马山路湿滑,

故改乘舟顺江而回。

看青当惜山峦飞过,

见黄应知柑橘熟来。

身在江上自由自在,

坐稳舟中兴致悠哉。

又是杜氏二分法,前二联写送客人离开苍溪因雨不走陆路改行水路,后二联是告慰客人,走水路更有别致。

此诗于赠别诗又是别树一格,全无半点离愁别绪,反而以旅途愉悦告慰客人。这在赠别诗中少见,更显诗圣的特别之处。也反映出因安史动乱基本平定,杜甫对国家的前途和自己的未来又有憧憬,心情一反避难四川以来的压抑;对客人返回中原充满羡慕之情,所以写出意境一新的这首赠别诗。

诗中第二联“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就是明显的表因果关系的流水对,前句是原因,后句是行为:

因为耽心雨后骑马路滑,所以客人改作乘舟回。

3、表心理方面的因果关系:

这种因果关系是作者心理活动的原因与结果。多用于表达作者心中的某种情绪的因果关系。

中夜【唐】杜甫

中夜江山静,危楼望北辰。

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故国风云气,高堂战伐尘。

胡雏负恩泽,嗟尔太平人。

【注释】:

中夜:半夜。

危楼:高楼。

北辰:原指北极星。此处指帝都长安。

百年:一生。

故国:本国、祖国,指唐朝。

高堂:指朝廷。

战伐:战争,此处指安史之乱引发的战乱。

胡雏:指安禄山。安禄山是胡人之子。

嗟:叹词,表哀叹。

尔:代词,你,你们。

【译文】:

半夜的江山一片寂静,

我站在高楼眺望长安。

因为长期沦为万里客,

所以有愧自己此一生。

国家陷变幻无常局势,

朝廷动荡在战乱烟尘。

安禄山背叛大唐恩泽,

哀叹啊渴望太平之人。

颔联“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就是心理方面的因果关系流水对。前句表原因,后句表自己在心理上的羞愧。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其五

欲陈济世策,已老尚书郎。

未息豺虎斗,空惭鸳鹭行。

时危人事急,风逆羽毛伤。

落日悲江汉,中宵泪满床。

【注释】:

陈:疏陈,指向掌权者申奏意见。

尚书郎:官名。在皇帝身边处理政务的官员。杜甫曾为右拾遗,故自称尚书郎。

豺虎:指凶狠残暴的外族入侵者。

鸳鹭:比喻朝见皇帝的官员行列。

人事:指人为的动乱。

羽毛:皇室的装饰。

中宵:半夜。

【译文】:

我欲为朝廷申奏济世良策,

奈何我不过是已老尚书郎。

因为蛮夷犯我战事未停息,

所以只能空惭过往朝班行。

时局被人为动乱造成危急,

狂风倒逆大唐盛世已受伤。

面对落日我悲泣江汉大地,

半夜无眠泪水已湿透了床。

颔联“未息豺虎斗,空惭鸳鹭行。”同样是表达心理活动的因果关系流水对。


相关内容

  • 高考古诗词鉴赏规律
  • 能阅读浅显的古诗词是考试大纲的要求.所谓浅显即只要求能正确理解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并对常用表达技巧作一定赏析.古诗的每一位作者,都是要通过诗来表达自己的意趣情感.主张.观点.看法.无论是含蓄还是直白,无论是隐晦还是张扬,都只能从诗作的文本义(字面意思)去理解去思考.从近几年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来看,题目难 ...

  • 高三语文总复习资料集
  • 高三语文总复习资料集 古代诗歌鉴赏篇 一.古代诗歌鉴赏备考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 因为标题一般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情感(如<伤田家>,提示了诗的类别):注释.生平经历能揭示诗的背景,鉴赏诗歌若能做到"知人论世",对诗歌的 ...

  • [诗词]诗词经典04: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大全
  • ◆⊙◆唐诗宋词 经典赏析◆⊙◆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大全 一首成功的好诗一定有独到的艺术手法和技巧.鉴赏古诗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这一考点既是古诗鉴赏的重点,又是古诗鉴赏的难点.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

  • 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诗歌
  • 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一).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二)情与景的关系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借景抒情)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 ...

  • 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
  • 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 1.形象:身份+性格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 ...

  • 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谈高考古诗词鉴赏有效复习策略
  • Gaokaoyuwen 纵横 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 --谈高考古诗词鉴赏有效复习策略 云南 王兆林 古诗词鉴赏属高考鉴赏评价能力层级,是对古诗词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能力的考查,也是高考语文最高能力层级的考查.帮助学生构建诗歌解读的有用知识,实现古诗词复习的有效性,是历届备考师生的共同 ...

  • 诗歌鉴赏技巧
  •  一、怎样快速把握一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   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趣、手法 ...

  • 鉴赏古代诗歌的相关知识
  • 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分类鉴赏学案 [高考目标] 1.识记 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题量稳定,一般设2道题,分值有增加的趋势.唐诗鉴赏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轴,直到2005年以前都是独霸天下的.随着地方卷的增多,命题的选材.题型等也随着呈现出百花争艳 ...

  • 中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四)古诗词鉴赏部分
  • 语文基础知识(四)(古诗词鉴赏) 4. 古诗鉴赏(分类) 4.1. 名言名句(包含题目总数:47) 4.1.1. 熟记各时期诗词名句(附表) 4.1.1.1. 先秦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名句荟萃 先秦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名句荟萃 4.2.1. 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列表 4.2.2. 熟悉唐宋时期作家作品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