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身处迷宫,每天都看到一扇新的门

>>>> 写在前面

1、近期我们尝试将更新时间调整到了每周一晚上。

2、本周四晚上8点,我们会发布高频交易员李奥一篇偏技术的分享。

3、此前有读者留言说想给交易门供稿,因为24小时内没有及时回复,失联了。如果你看到,可以通过微信cdmosaic联系我。

2015年3月中旬,大盘正向4000点迈进,每天都在涨。

杜迁想,牛市来了!

他拿出20万,杀入股市。4月份大盘稳稳地站上4000点以后,人民网一篇题为《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的文章让原本已经火热的市场情绪更加疯狂。文章说,创下6124点牛市巅峰的2007年,日本5万多亿美元的GDP总量可以排名世界第二。“2014年,中国以10万亿的GDP总量位列世界第二,几乎是当时日本的两倍,而2014年的中国尚在崛起的前夜,未来的潜力有目共睹。”

这一个月,杜迁跟供职的软件公司请假,称家里有事。请完假的杜迁开始“全职”炒股,他通过券商融资,两倍杠杆满仓搏杀。他快进快出,几乎每天都全仓倒一次。这是大牛市的尾巴,两个月时间大盘就冲到了5178的高点。杜迁的账户在高点有超过230%的收益。期间他还带朋友操盘,75万本金,同样是两倍杠杆,账户总额在高点一度达到236万。

2015年6月的第三周,大盘开始下跌,周一跌2%,周二跌3.4%。周三杜迁就跑掉了,三天回撤20%,但他的朋友要坚守。杜迁记得,那位朋友在账户刚突破百万时,一直念叨要买辆奥迪Q7,七八月份离场时,朋友回吐了所有盈利,还亏了20万左右本金。他们的话也越来越少。

1

这是杜迁第二次赶上牛市。

2007年5月份,大盘距离6124点的高点还有5个月时,杜迁拿出七万的积蓄开始炒股。他当时选择个股和点位都非常随机,也没有止损的概念。“随便买,乱买,没有什么依据。”

入场没多久,杜迁就迎来了“5.30”。2007年5月30日凌晨,CCTV-2《经济信息联播》报道:“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交易成本的大幅上升导致当天股市大跌6.5%,随后的6月4日,大盘暴跌8.26%。

对于新手来说,这样的大跌几乎是一拳打懵的状态。杜迁当时没有搞清楚原因,但很笃定,“肯定要扛住”。7月中旬,大盘一条斜线,直奔10月份6124的高点。杜迁没有跟紧大盘,但牛市结束时账户总额还是到了九万。

期间杜迁接触了一位老师,2006-2007年把10万做到500万的一位温州人,当时四十多岁。

“10万到500万,这个数字你佐证过吗?”我问杜迁。

“没有。他自己说的,我也信。”

“为什么?”

“他当时真的基本上买什么什么就涨停。”

这位老师教杜迁做技术分析,追涨停,还让杜迁帮他写程序选股票。“我学了他,牛市可以,熊市不行。”

紧随其后的熊市让杜迁很煎熬,2008年他几乎亏光了股票账户里的钱。他总是满仓,2008年,他一半的仓位陷在豫园商城(600655)。这只股票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四个月,复牌补跌,杜迁跑掉时已经下跌40%。

2

杜迁大学念土木工程专业,但对编程情有独钟,大学曾在网页设计的评选中获全校第一。毕业后一直做IT,目前供职于上海一家私募基金,职位是软件工程师。

杜迁共拥有四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发明专利,曾是学校十大优秀大学生。他说,直到现在,自己都是一位非常自信的人。从接触股票开始,杜迁就深信,自己可以在这个市场里找到一条成功路径。

行内人常说,做交易,七亏二平一赚。留在这个市场的人,无一例外都自信可以在交易中盈利。

2007年-2008年新鲜刺激的牛熊转换,杜迁在交易市场只算是初出茅庐。2015年牛市再度来临,他觉得机会终于来了,才请假“全职”做交易。这一波牛市太短暂,杜迁只抓住了三个月。虽然离场前遭遇了20%的回撤,但还算利索。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牛转熊期间,杜迁两次都过得不大开心。2015年7月25日,杜迁没忍住再次杀入市场。他依然是满仓,几乎每天换一次仓。“八月份给震死了。”杜迁沮丧地说,“一做就做在高点,卖就卖在低点。太难把握了。”

经过十年的积累,杜迁自认为做股票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我股票的技术是相当可以的,熊市里我不大做,一是收益率太低,再就是我不大擅长。但是在牛市,收益率是非常吓人的。”

杜迁翻出手机上的截屏给我看。2015年6月8日,他开始提醒朋友要注意大盘风险,他认为“6月底行情可能到头”。6月21日到24日,他反复说,那一波下跌要到3500点才会止跌。当时大盘还在4500点左右。

回头去看,“6月底行情可能到头”,这是比较典型的预测措辞。而真等到6月30日,大盘从高点已经跌了900点,这一天盘中振幅超过10%。但3500点的阶段性预测可谓神准。我想这也是杜迁依然清晰记得的原因。

杜迁遗憾地说,自己的判断已经很好,只是没有做好。“讲到底,这个东西还是只适合在牛市里面做,不适合在熊市里面做。牛市里面很好做。”杜迁说。他到现在依然保持对股市的观察和预测,时不时在股票、期货群里发表自己对大盘或个股的判断。上周他还跟我说:“牛市来了。”

3

“判断已经很好”的时候,杜迁在做什么呢?

2015年6月17日离场,杜迁忙不迭跑去开了期货户。3月份入场的本金加上盈利,他正好迈过开期货户的50万元的门槛。一个月的时间,杜迁坐了一次过山车。那段时间股指期货波动大,杜迁最多曾把50万做到104万。不过这个104万只是账面上的,当天平仓的时候已经只剩80多万。他做股票满仓,甚至融资满仓,做期货,依然是满仓风格。7月下旬离场,杜迁的账户已经只剩下三十多万了。

牛市盈利,转熊亏钱,转做期货。

两次牛熊的经历,杜迁的轨迹如出一辙,只是账户的金额有些变化。2008年底,在经历熊市亏损后,杜迁转做商品期货。他好多品种都做,满仓。到2008年底,股票账户全额转过来的钱基本上亏光。

到2015年牛市再度来临之前,杜迁从未停止过对IT技术和交易策略的钻研。他写过“人工智能选股”的系统,尝试过做量化模型,搭建回测系统。他已经不记得自己为交易策略和代码实现熬了多少个夜晚。

杜迁用的鼠标

杜迁属于深度技术宅男,不善谈,问到具体问题,他的回答都非常简洁。采访中杜迁屡屡叹气。他叹气很短,很轻。

支撑杜迁走过这十年的,有对财务自由的渴望,有发自内心的自信,还有某种他自己没法清晰描述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他说,挣钱是一个指标,但这只是起点。如果他能通过交易挣钱,最后他一定回去投资实业,而不是继续投机。

遗憾的是,市场没有感受到杜迁的渴望,不在乎他的自信,也没有顾及他尚不清晰的精神层面的追求。2008年至今,杜迁有点闲钱就投到市场里面,但始终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方法。

这实在是漫长的煎熬。

“期货市场像一个迷宫,每天都像看到一扇门,但是你不知道这道门外面还有九十九道门。无非是从这个坑跳到那个坑。”杜迁说。

寻找成功路径的过程中,交易者往往会看到很多方法,自己也会不断冒出新想法。量化交易者会用历史数据去回测这些方法,回测有效,再实盘检验。如果没有量化手段,那就只有实盘去测试。杜迁兼而用之。“否定一个方法可能需要三五个月——其实很多都是骗人的。所以时间真的短不了。”

4

2015年,杜迁开始研究期货的程序化交易。他2015年8月底完成一个股指期货的策略回测,结果非常好看。2015年6月到9月的数据,回测中100万本金3个月做到1.04亿,“夏普率超过400”。但因为2015年9月中金所严控市场过度投机,他至今还没有机会实盘这个策略。

杜迁股指期货策略的回测表现

“你有没有觉得这个回测结果漂亮得不真实?”我问杜迁。

“水分肯定是有的。基本的问题其实都知道,很多因素,滑点、资金容量的问题。总的来说股指(期货)比商品(期货)好做。(这个策略)不是非常频繁的交易,去年的行情,一两天盈利一两倍都是很正常的。”杜迁说。

今年7月底,高频交易员李奥在香港的一次讲座中谈到回测时说:“之前我们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回测非常好,天天都赚钱,结果发现数据错了。非常愚蠢的错误,经常发生,相信以后也会发生。不过以后再看到很牛X的回测结果,我们会更加怀疑。”

杜迁的工作界面

交易十年,杜迁兜兜转转,股票、期货,甚至外汇市场也去尝试了一下。“每个市场都交了学费,每个市场都有一些了解和心得。总体来说还没回本。”2007年跟杜迁一起开户的朋友,亏了8000块钱就再也不做了。而杜迁无数次跌倒,无数次爬起来。每个阶段他都觉得自己快走出来了,但“其实还是没有搞明白”。他每次都觉得,明年就好了,明年就挣钱了。

走到今天,杜迁自认为,他有做股票的技术,对期货的理解也算得上深刻了。如果把自己的量化策略跑起来,把预期收益降低一点,还是可以继续做。

“心态放缓,每个月要个10%或者20%,就好了。”杜迁说。

“一个月20%,一年240%吗?”

“不是,是复利,1.2的12次方(8.9倍)。对商品期货来说,小资金每个月稳定的20%是可以追求到的,我相信程序化是可以做到的。”

“你如何看待自己目前的状态?”

“黎明前的黑暗。永远都是这样的,不然你就坚持不下去了。”

联系本文作者可发送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或在评论区留言。

>>>> 写在前面

1、近期我们尝试将更新时间调整到了每周一晚上。

2、本周四晚上8点,我们会发布高频交易员李奥一篇偏技术的分享。

3、此前有读者留言说想给交易门供稿,因为24小时内没有及时回复,失联了。如果你看到,可以通过微信cdmosaic联系我。

2015年3月中旬,大盘正向4000点迈进,每天都在涨。

杜迁想,牛市来了!

他拿出20万,杀入股市。4月份大盘稳稳地站上4000点以后,人民网一篇题为《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的文章让原本已经火热的市场情绪更加疯狂。文章说,创下6124点牛市巅峰的2007年,日本5万多亿美元的GDP总量可以排名世界第二。“2014年,中国以10万亿的GDP总量位列世界第二,几乎是当时日本的两倍,而2014年的中国尚在崛起的前夜,未来的潜力有目共睹。”

这一个月,杜迁跟供职的软件公司请假,称家里有事。请完假的杜迁开始“全职”炒股,他通过券商融资,两倍杠杆满仓搏杀。他快进快出,几乎每天都全仓倒一次。这是大牛市的尾巴,两个月时间大盘就冲到了5178的高点。杜迁的账户在高点有超过230%的收益。期间他还带朋友操盘,75万本金,同样是两倍杠杆,账户总额在高点一度达到236万。

2015年6月的第三周,大盘开始下跌,周一跌2%,周二跌3.4%。周三杜迁就跑掉了,三天回撤20%,但他的朋友要坚守。杜迁记得,那位朋友在账户刚突破百万时,一直念叨要买辆奥迪Q7,七八月份离场时,朋友回吐了所有盈利,还亏了20万左右本金。他们的话也越来越少。

1

这是杜迁第二次赶上牛市。

2007年5月份,大盘距离6124点的高点还有5个月时,杜迁拿出七万的积蓄开始炒股。他当时选择个股和点位都非常随机,也没有止损的概念。“随便买,乱买,没有什么依据。”

入场没多久,杜迁就迎来了“5.30”。2007年5月30日凌晨,CCTV-2《经济信息联播》报道:“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交易成本的大幅上升导致当天股市大跌6.5%,随后的6月4日,大盘暴跌8.26%。

对于新手来说,这样的大跌几乎是一拳打懵的状态。杜迁当时没有搞清楚原因,但很笃定,“肯定要扛住”。7月中旬,大盘一条斜线,直奔10月份6124的高点。杜迁没有跟紧大盘,但牛市结束时账户总额还是到了九万。

期间杜迁接触了一位老师,2006-2007年把10万做到500万的一位温州人,当时四十多岁。

“10万到500万,这个数字你佐证过吗?”我问杜迁。

“没有。他自己说的,我也信。”

“为什么?”

“他当时真的基本上买什么什么就涨停。”

这位老师教杜迁做技术分析,追涨停,还让杜迁帮他写程序选股票。“我学了他,牛市可以,熊市不行。”

紧随其后的熊市让杜迁很煎熬,2008年他几乎亏光了股票账户里的钱。他总是满仓,2008年,他一半的仓位陷在豫园商城(600655)。这只股票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四个月,复牌补跌,杜迁跑掉时已经下跌40%。

2

杜迁大学念土木工程专业,但对编程情有独钟,大学曾在网页设计的评选中获全校第一。毕业后一直做IT,目前供职于上海一家私募基金,职位是软件工程师。

杜迁共拥有四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发明专利,曾是学校十大优秀大学生。他说,直到现在,自己都是一位非常自信的人。从接触股票开始,杜迁就深信,自己可以在这个市场里找到一条成功路径。

行内人常说,做交易,七亏二平一赚。留在这个市场的人,无一例外都自信可以在交易中盈利。

2007年-2008年新鲜刺激的牛熊转换,杜迁在交易市场只算是初出茅庐。2015年牛市再度来临,他觉得机会终于来了,才请假“全职”做交易。这一波牛市太短暂,杜迁只抓住了三个月。虽然离场前遭遇了20%的回撤,但还算利索。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牛转熊期间,杜迁两次都过得不大开心。2015年7月25日,杜迁没忍住再次杀入市场。他依然是满仓,几乎每天换一次仓。“八月份给震死了。”杜迁沮丧地说,“一做就做在高点,卖就卖在低点。太难把握了。”

经过十年的积累,杜迁自认为做股票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我股票的技术是相当可以的,熊市里我不大做,一是收益率太低,再就是我不大擅长。但是在牛市,收益率是非常吓人的。”

杜迁翻出手机上的截屏给我看。2015年6月8日,他开始提醒朋友要注意大盘风险,他认为“6月底行情可能到头”。6月21日到24日,他反复说,那一波下跌要到3500点才会止跌。当时大盘还在4500点左右。

回头去看,“6月底行情可能到头”,这是比较典型的预测措辞。而真等到6月30日,大盘从高点已经跌了900点,这一天盘中振幅超过10%。但3500点的阶段性预测可谓神准。我想这也是杜迁依然清晰记得的原因。

杜迁遗憾地说,自己的判断已经很好,只是没有做好。“讲到底,这个东西还是只适合在牛市里面做,不适合在熊市里面做。牛市里面很好做。”杜迁说。他到现在依然保持对股市的观察和预测,时不时在股票、期货群里发表自己对大盘或个股的判断。上周他还跟我说:“牛市来了。”

3

“判断已经很好”的时候,杜迁在做什么呢?

2015年6月17日离场,杜迁忙不迭跑去开了期货户。3月份入场的本金加上盈利,他正好迈过开期货户的50万元的门槛。一个月的时间,杜迁坐了一次过山车。那段时间股指期货波动大,杜迁最多曾把50万做到104万。不过这个104万只是账面上的,当天平仓的时候已经只剩80多万。他做股票满仓,甚至融资满仓,做期货,依然是满仓风格。7月下旬离场,杜迁的账户已经只剩下三十多万了。

牛市盈利,转熊亏钱,转做期货。

两次牛熊的经历,杜迁的轨迹如出一辙,只是账户的金额有些变化。2008年底,在经历熊市亏损后,杜迁转做商品期货。他好多品种都做,满仓。到2008年底,股票账户全额转过来的钱基本上亏光。

到2015年牛市再度来临之前,杜迁从未停止过对IT技术和交易策略的钻研。他写过“人工智能选股”的系统,尝试过做量化模型,搭建回测系统。他已经不记得自己为交易策略和代码实现熬了多少个夜晚。

杜迁用的鼠标

杜迁属于深度技术宅男,不善谈,问到具体问题,他的回答都非常简洁。采访中杜迁屡屡叹气。他叹气很短,很轻。

支撑杜迁走过这十年的,有对财务自由的渴望,有发自内心的自信,还有某种他自己没法清晰描述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他说,挣钱是一个指标,但这只是起点。如果他能通过交易挣钱,最后他一定回去投资实业,而不是继续投机。

遗憾的是,市场没有感受到杜迁的渴望,不在乎他的自信,也没有顾及他尚不清晰的精神层面的追求。2008年至今,杜迁有点闲钱就投到市场里面,但始终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方法。

这实在是漫长的煎熬。

“期货市场像一个迷宫,每天都像看到一扇门,但是你不知道这道门外面还有九十九道门。无非是从这个坑跳到那个坑。”杜迁说。

寻找成功路径的过程中,交易者往往会看到很多方法,自己也会不断冒出新想法。量化交易者会用历史数据去回测这些方法,回测有效,再实盘检验。如果没有量化手段,那就只有实盘去测试。杜迁兼而用之。“否定一个方法可能需要三五个月——其实很多都是骗人的。所以时间真的短不了。”

4

2015年,杜迁开始研究期货的程序化交易。他2015年8月底完成一个股指期货的策略回测,结果非常好看。2015年6月到9月的数据,回测中100万本金3个月做到1.04亿,“夏普率超过400”。但因为2015年9月中金所严控市场过度投机,他至今还没有机会实盘这个策略。

杜迁股指期货策略的回测表现

“你有没有觉得这个回测结果漂亮得不真实?”我问杜迁。

“水分肯定是有的。基本的问题其实都知道,很多因素,滑点、资金容量的问题。总的来说股指(期货)比商品(期货)好做。(这个策略)不是非常频繁的交易,去年的行情,一两天盈利一两倍都是很正常的。”杜迁说。

今年7月底,高频交易员李奥在香港的一次讲座中谈到回测时说:“之前我们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回测非常好,天天都赚钱,结果发现数据错了。非常愚蠢的错误,经常发生,相信以后也会发生。不过以后再看到很牛X的回测结果,我们会更加怀疑。”

杜迁的工作界面

交易十年,杜迁兜兜转转,股票、期货,甚至外汇市场也去尝试了一下。“每个市场都交了学费,每个市场都有一些了解和心得。总体来说还没回本。”2007年跟杜迁一起开户的朋友,亏了8000块钱就再也不做了。而杜迁无数次跌倒,无数次爬起来。每个阶段他都觉得自己快走出来了,但“其实还是没有搞明白”。他每次都觉得,明年就好了,明年就挣钱了。

走到今天,杜迁自认为,他有做股票的技术,对期货的理解也算得上深刻了。如果把自己的量化策略跑起来,把预期收益降低一点,还是可以继续做。

“心态放缓,每个月要个10%或者20%,就好了。”杜迁说。

“一个月20%,一年240%吗?”

“不是,是复利,1.2的12次方(8.9倍)。对商品期货来说,小资金每个月稳定的20%是可以追求到的,我相信程序化是可以做到的。”

“你如何看待自己目前的状态?”

“黎明前的黑暗。永远都是这样的,不然你就坚持不下去了。”

联系本文作者可发送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或在评论区留言。


相关内容

  • 谁动了我的奶酪
  • 从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住着四个小家伙.两个小家伙是老鼠,一个叫"嗅嗅",另一个叫"匆匆".另外两个家伙则是小矮人,和老鼠一般大小,但和人一个模样.他俩的名字,一个叫"哼哼",另一个叫"唧唧". 两个小老鼠和两个矮人每天 ...

  • 光大银行演讲比赛
  • 校研究生会2014年上半年工作推进表 篇二:沃尔夫主持人稿 沃尔夫(中国)汽车用品联盟终端战略合作伙伴峰会 主持稿 会议分上午和下午两个部分 上午: 开场前: 主持人话外音:各位来宾请注意,会议即将开始! 主持人上场: 尊敬的各位嘉宾.汽车用品零售商: 大家早上好![鞠躬.掌声] 欢迎莅临津晖产业园 ...

  • 阅读教案中班组
  • 圆(指导书99) 活动目标: 1.幼儿记住儿歌名称,理解儿歌内容.能完整连贯地朗诵儿歌. 2.学习词语:团团圆圆.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分发幼儿用书. 2.指导幼儿学习翻书.认书的页码. 3.幼儿翻开书99页,引导幼儿观察图 师:图上有些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形状的? 4.教师结合 ...

  • 漂泊者的战斗――关于鲁迅的絮语
  • 战斗的本体论-- 和人间的伟人鲁迅一样,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次方向不明的航程;它的不可逆性,它的迷宫特征,使得最早对此警觉的人被迫以近乎乱联系的无奈方式,发明了许多旨在限定和明确标识人生航程的比喻性理论,为在茫茫黑夜中的穿行充当可资借用的手电筒和打狗棒.保罗•蒂利希的<文化神学>说到过 ...

  • 蚁族博尔赫斯
  •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阿莱夫>里有个情节:某人在狭小.阴暗.沉闷.压抑的地下室里,像个神经病那样盯着一个角落使劲看,慢慢地,他看到了涌动的海洋,看到了鼓起的沙漠,看到了损毁的迷宫,看到了金字塔中心一个银丝蜘蛛网,看到了黎明和黄昏,看到了春天和秋天,看到了无垠的星空以及每一个星球上的矿石.他 ...

  • 草房子读书小报
  • 内 容 人物特点 曹文轩,1954 年 1 月生于江苏省盐城市农 村.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精擅儿童文学,任北 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 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 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代表作 有<草房 ...

  • 学科能力竞赛作文指导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声称,自己设计了一座精妙绝伦的迷宫,凡闯过迷宫的人,就可以获得万元奖金.于是闯迷宫的人蜂拥而至,但无一例外地被困其中,最后只好无奈地放弃,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运气不济的抱怨和沮丧. 一天,来了一位工程师,他不是为了奖金而来,只是为 ...

  • 学生阅读感悟
  • 生活因阅读而精彩 ---<昆虫记>读书心得演讲 袁庄乡靳沟小学 四(3)班 张文静 辅导老师:梁清华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的读书心得,同时又能领略到各位读书精英的风采,我感到非常荣幸! 曾经,我以为,我们学生的生活就是听课.做作业.没曾想这 ...

  •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第六讲[交叉小径的花园]
  • 第六讲 <交叉小径的花园> 一.玄想的小说 怎样总体评价博尔赫斯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定位和意义,人们已经谈得太多了.我本人更关心他在小说学上的贡献.一个真正对世界小说的存在和历史有贡献的小说家一出现,小说的定义就会被改写,或者是至少部分被改写.而小说的视界和可能性也同时被拓展.博尔赫斯的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