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把“海尔”做成了企业品牌而使其庞大的多元化业务都能够共享海尔品牌,宝马公司则围绕目标顾客需求
“宝马”为品牌的产开发了一系列以
品。五是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多元化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组建合资企业进入新业务,可以通过外包实现供应链整合,也可以通过参股或控股来实现多元化从而实现“资本的规模经济”,如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就是通过参股成为民生银行的股东而间接进入金融运营领域,并成功实现了自己的多元化布局。
3.结束语
战略目标确定后的首要任务就
组织是选择和设计组织的战略路径。
的战略路径虽然千差万别,但回归到本原来认识,其基本战略路径都大同小异。结合组织的内部资源、外部机会和领导者的动机进行综合分析,组织的一般战略路径主要包括智本化、信息化、全球化、集约化、多元化等五种。其中,信息化、全球化是外部环境质变对组织提出的要求,集约化和多元化是由内部资源和领导者动机决定的战略选择,而智本化则是外部的知识经济与内部核心竞争力建设共同决定的战略路径。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面对需要不断调整的战略目标,领导者遵循规律、因地制宜、灵活机变地选择和创新战略的能力,就
路径力是本文所提出的路径领导力。
领导模型没有拘泥于组织的具体战略分析,而是着眼于各类组织的一般战略路径的定式分析,这样就为领导者提升战略领导力提供了新的思路。需要指出,本文在分析战略路径时主要以企业为目标对象,这些思路和结论在应用于政府部门和非赢利组织时应做相应的调整。
论领导艺术的
●赵泽洪蒋丹刘洪均
与任何艺术活动一样,领导艺
技术也因领导者目标追求的不同、
巧运用水平的高低、领导效能的差异而显示出不同的层次和境界。其中,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领导艺术实践者和研究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然而,不同的领导理念往往使人们对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有不同阐释,从而给它蒙上了“只可意会,不
的神秘色彩;同时,领导艺可言传”
术的最高境界也绝非所有领导者都能达到的,它又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为此,辨析领导艺术最高境界的内涵,把握其理论脉络,探讨其实现路径,对当代领导理论及其实践活动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
一、领导艺术及其最高境界讨论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首先要涉及领导艺术。关于领导艺术的内涵和特征,不同的理论学派有不同的阐释。领导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艺术是领导者个性品质的体现与张扬,是一个领导者不同于其他领导者的风格之所在。这种理论看到的是领导艺术的个性化特征。领导权变理论认为,领导艺术是领导者灵活运用领导活动中的各种变量因素,以适应并创造新的领导情景。它揭示的是领导艺术的随机性特征。领导替代理论认为,领导艺术是一种简约,当领导职能越来越多地被下属替代时,领导者要适时增加和强化新的领导职能。它说明了领导艺术的创造性特征。正是这些不同的理论视角,扩大了领导艺术的理
论张力,丰富了它的理论内涵。
对于领导艺术的认识,还可以从它与领导科学的区别来认识。领导艺术和领导科学是领导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领导科学揭示的是领导活动的内在规律,它注重领导权力的规范性、程序性运用;而领导艺术则侧重于剖析领导方法的特殊性,它强调领导权力的灵活性、创造性运用,它体现的是一种不规则的合规律性,即领导艺术某些方法、技巧的运用看起来是非规范、非程序、非模式化的,但这只是形式上的差异,本质上它们都统一在领导科学的原则框架中。因此,领导科学是领导艺术的基础,领导艺术是领导科学的升华。没有对领导科学内在
权规律的把握,领导艺术的随机性、
变性就会变得毫无章法,个性化、创造性就会演变为没有目标的随心所欲。
基于上述认识,领导艺术的内涵可以概括为: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实现一定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富
手段和方法,有创造性的领导技巧、
它体现了领导者对领导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领导方法的娴熟运用,具
随机性、非规范性和有鲜明的个性、
创造性的特征。
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领导方法的极致与领导规律的艺术体现。根据目标的高低、方法的熟疏、效能的大小,领导艺术可分为不同层次的领导境界。所谓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根据人们的认识和理解总结出来的,相
(执笔:霍国庆,系中国科
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立中,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苗建明,系中国科学院
中共中国科研究生院副院长、
学院党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王娜E-mail:ldkxwn@163.com
领导科学
·3
学科专论
的核心是:领导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下属的自我领导。其理论假设是,在开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实践着自我领导,但并非每个人都是有效的自我领导者。超级领导要实现的目标是:从对下属的外控性、依赖性逐步过渡到下属的自控性、独立性。例如领导者在制定组织目标时,首先,要允许下属一定程度的参与、理解,使下属意识到组织目标与自我目标在基本方向上是一致的;其次,领导者制定的组织目标不要过细,要给下属自定目标留下空间;再次,领导者要鼓励下属自定目标。这样,就能从侧重领导指派目标转到侧重员工自定目标,从而实现员工的自控与独立。
下面一个案例显示了超级领导的艺术与效能。
A部门经理对B部门经理说:我真弄不明白,你的部门总那么出色,生意兴隆,员工生机勃勃,你也显得那么轻松。而我为公司和我的那个部门如此卖命,简直忙得团团转,成绩却不如你。B部门经理回答说,其实我的工作能力不如你。我们唯一的差别在于,我从不试图弄懂并去完成每一件事,我只是花时间去鼓励和帮助那些优秀的人去适应变化和需求,尽力帮助他们发挥自
我想,这就是这么多优秀己的潜力。
的员工为部门努力工作的原因吧。
作为超级领导的实践者,B部门经理是一个举重若轻、收放自如的领导者。他轻松自如的领导方式与老子的“无为而治”在内涵上有很多相通之处。只不过超级领导面对的已经是一个全新的现代社会、一个新的领导环境。
超级领导给我们的启示是,领导艺术必须根据现代社会管理的分散性和个体的独立性来变革和创造新的领导和组织运作方式。下属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民主管理成为一种潮流,这些都是领导艺术中的主要变量。自我领导的首创者查理·曼茨说:领导思想的变革,源于
领导科学
3最高境界
比之下更能凸显领导内在规律的方
效能较好的一种领导状态,法较优、
是通过方法、技巧展示出的领导气度、精神、襟怀与情愫。
领导艺术最高境界的具体表现可以归纳为“感觉不到是在领导的领导”。周恩来说:“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是要他们感觉不到我们是在领导。”它体现在领导者与被
“无隔”和领导领导者的关系上的
的“无形”。毛泽东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强调的是以群众为中心,倡导的是官民之间的“无间”和领导干部的“无我”。这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
、古代诗词里的“无我之境”及一”禅宗的“形色皆空”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共同特点是进入一个忘我、无我的自由且自然的境界,共同的渊源是中国道家学说中的“无为”之说。
二、领导艺术最高境界的滥觞:道家的“无为”之境
老子著作虽然谈的是政治理治国之道,却无处不与领导艺术想、
相联系。在《道德经》中,老子把治国的统治者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而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认为,最好的统治者是老百姓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次之,是老百姓亲近、赞美的;再次,是老百姓畏惧的;最差的是老百姓轻视的。在一般人看来,能让下属亲近并赞誉
的应该是最好的领导者了,但在老
他说,最好的统治者子看来还不够。
是多么悠闲啊,他很少发号施令,而事情就办成了,老百姓都感到这是很自然的事。
老子还阐释了“不知有之”所体现出的领导效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种领导效能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是老子“乌托邦”式的政治理想。老子之所以提倡领导者“无为”,是由于他看到“民多利器,国
,认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为是“利器”、“伎巧”使社会混乱,
无为盗贼四起,因而主张自然天成、
而治。但是领导者无所作为,下属就真的能自我教化吗?当然不能,在“民自化”的背后,领导者已经是顺应民心地做了很多工作,只不过下属不一定感觉得到罢了。实际上这是看似无为实则有为,通过“无为”达到“无所不为”。
由于人类对领导艺术境界的探寻有跨越历史文化的共同理解和追求,老子“不知有之”的最佳领导模式在20世纪末的西方领导学理论中也能找到相似的类型,这就是超级领导。
三、西方领导理论中的超级领导的启示
超级领导,是由西方管理学家查理·曼茨和亨利·西姆提出的。所谓超级领导,就是领导者引导下属领导他们自己。因此,超级领导又是与自我领导联系在一起的。该理论
我们面对的是“新一代的工人”,他们有知识、有思想、有抱负,我们请他们来不是为了让他们洗盘子、组装零件,而是要他们同领导者一起用大脑和智慧去实现各自的梦想。
超级领导理论与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不同之处是,道家学派是“道”本“技”末,对领导艺术的方法、技巧论述比较模糊,重点讨论的治国之道也比较抽象;而超级领导理论重点论述的是领导的启发、引导艺术,步骤具体、明确。不过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力求在领导艺术上达到一种看似自然且自由的较高境界。
四、领导艺术最高境界的实现途径
领导艺术最高境界的实现途径,可借用清末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治学三境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治学三境界”,可以理解为立志、苦修、顿悟。登楼远眺是为了寻
确立志向,为伊憔悴是因为求目标、
刻苦修炼、百折不挠,蓦然回首是千锤百炼后的轻松偶得。这与实现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有共通之处。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立志:领导艺术需要正确的领导观与无私的情怀
正确的领导观是把握领导艺术
“领导就的基础和方向。邓小平说:
是服务。”当一位好领导,就是要服好务。是否有领导服务观是领导艺术和官场权术的根本区别。
现代学者李宗吾在分析讨论官场权术的“厚黑学”时说,厚黑即脸厚而心黑,也分三种境界:一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然而招人厌恶,故只是初步功夫;二是“脸皮最厚,无所不动;心子漆黑,招牌透亮”,“厚而无形,黑而这进了一步;三是
无色”,以至于世人皆以为“不厚不黑”。故“无形无色”乃为止境。
这说明“无形无色”是所有人都希望达到的境界,但不同的人因目的不同就会有本质差异。当政客进入“无形无色”止境时,就具有更大的伪装性、欺骗性,从而具有更大的危害性;而具有服务观的领导者进入“无形无色”止境时,就能去掉“官味”,融入群众,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时,政客的“无形无色”由于是玩弄权术的,迟早会伪装尽褪,形色皆露,遭到世人的唾弃,所以,政客“止境”是一种短期行为,其言行不一是人格分裂的表
“不知有之”与超级领导现。为此,
不仅要使下属感觉不到领导的存
“自我”,去在,还要求领导者忘却
掉私心。关于这个道理,老子曾以“刍狗”作比喻,认为天地无所偏爱,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无所偏
天地之间就爱,任凭百姓自然发展。
像一个大风箱,空虚而无障碍,风量才会大。如果领导者有了私心,就好比风箱中放了东西,会阻碍空气的流动,影响风箱的风力。这就是领导学中的“风箱原理”,它告诫领导者,胸怀坦荡才能无私无畏,才能产生巨大的领导能量。
(二)修炼:领导艺术在实践中修炼,在修炼中创造
领导艺术是一门修炼的艺术,它需要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去学
一般来说,学习领导艺术要经历习。模仿、体会、创造三个阶段。首先是模仿,就是学习成功的领导者在用
用人、处事上的做法。模仿是从权、
一句得体的话、一次机智的应变、一个合理的安排开始的,它们都是领导艺术的体现。但由于领导艺术具有随机性、权变性,“模仿秀”会缺乏自我,甚至如同东施效颦。其次是体会,即寻求领导艺术中各变量因素的组合及产生的效果。奥德威·狄德说:“音乐是音响的组合,美术是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文学是语言和
思想的组合;管理的艺术,则是人与
人与群体、人与资源、人与理想人、
目标的组合。”领导艺术之所以变化万千,就因为它是以人为基本变量的各种变量因素的巧妙组合。根据领导环境的变化进行各种变量因素的组合,才能将领导艺术用活。再次是创造,即在无规律中领悟到规律性,在特殊性中提炼出自我个性,这时对领导艺术的运用已经不是各种技巧的集合,而是心灵的“神运”了。
(三)升华:领导艺术在“道”与“技”的融合中升华
修炼阶段的创造,标志着领导艺术向极致的升华,它不仅仅是领导方法的娴熟运用,更是一种没有方法或看不见方法的方法,即所谓
,是“无为而无不的“无法之法”
为”的“道”在领导方法上的体现。这种“道”和“技”的融合,也就是领导规律和领导方法的结合,是自
“治大国由和必然的统一。老子的
若烹小鲜”通常被理解为治大国要像烹小鱼那样小心翻弄,不过这种解释不太符合老子“自然无为”的
“治大国若烹小治国理念。其实,
鲜”也包含三重境界:一是认为治理大国就像烹小鱼一样非常简单,这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治国;二是治理大国犹如烹小鱼一样也不简单,这时他开始了解治国的艰辛;三是认为治理大国的确就像烹小鱼一样非常简单,这时他已经把握了治国的规律和方法,开始得心应手,自然自在。
当领导者把服务意识摆在了第一位,让人人自我领导而自己成为悠闲自在的超级领导,使下属及群众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时,处理任何复杂问题就像“治大国若烹小鲜”,那么“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领导艺术最高境界就会蓦然出现。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王秀芳E-mail:ldkxwxf@163.com
领导科学
·3
地把“海尔”做成了企业品牌而使其庞大的多元化业务都能够共享海尔品牌,宝马公司则围绕目标顾客需求
“宝马”为品牌的产开发了一系列以
品。五是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多元化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组建合资企业进入新业务,可以通过外包实现供应链整合,也可以通过参股或控股来实现多元化从而实现“资本的规模经济”,如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就是通过参股成为民生银行的股东而间接进入金融运营领域,并成功实现了自己的多元化布局。
3.结束语
战略目标确定后的首要任务就
组织是选择和设计组织的战略路径。
的战略路径虽然千差万别,但回归到本原来认识,其基本战略路径都大同小异。结合组织的内部资源、外部机会和领导者的动机进行综合分析,组织的一般战略路径主要包括智本化、信息化、全球化、集约化、多元化等五种。其中,信息化、全球化是外部环境质变对组织提出的要求,集约化和多元化是由内部资源和领导者动机决定的战略选择,而智本化则是外部的知识经济与内部核心竞争力建设共同决定的战略路径。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面对需要不断调整的战略目标,领导者遵循规律、因地制宜、灵活机变地选择和创新战略的能力,就
路径力是本文所提出的路径领导力。
领导模型没有拘泥于组织的具体战略分析,而是着眼于各类组织的一般战略路径的定式分析,这样就为领导者提升战略领导力提供了新的思路。需要指出,本文在分析战略路径时主要以企业为目标对象,这些思路和结论在应用于政府部门和非赢利组织时应做相应的调整。
论领导艺术的
●赵泽洪蒋丹刘洪均
与任何艺术活动一样,领导艺
技术也因领导者目标追求的不同、
巧运用水平的高低、领导效能的差异而显示出不同的层次和境界。其中,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领导艺术实践者和研究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然而,不同的领导理念往往使人们对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有不同阐释,从而给它蒙上了“只可意会,不
的神秘色彩;同时,领导艺可言传”
术的最高境界也绝非所有领导者都能达到的,它又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为此,辨析领导艺术最高境界的内涵,把握其理论脉络,探讨其实现路径,对当代领导理论及其实践活动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
一、领导艺术及其最高境界讨论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首先要涉及领导艺术。关于领导艺术的内涵和特征,不同的理论学派有不同的阐释。领导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艺术是领导者个性品质的体现与张扬,是一个领导者不同于其他领导者的风格之所在。这种理论看到的是领导艺术的个性化特征。领导权变理论认为,领导艺术是领导者灵活运用领导活动中的各种变量因素,以适应并创造新的领导情景。它揭示的是领导艺术的随机性特征。领导替代理论认为,领导艺术是一种简约,当领导职能越来越多地被下属替代时,领导者要适时增加和强化新的领导职能。它说明了领导艺术的创造性特征。正是这些不同的理论视角,扩大了领导艺术的理
论张力,丰富了它的理论内涵。
对于领导艺术的认识,还可以从它与领导科学的区别来认识。领导艺术和领导科学是领导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领导科学揭示的是领导活动的内在规律,它注重领导权力的规范性、程序性运用;而领导艺术则侧重于剖析领导方法的特殊性,它强调领导权力的灵活性、创造性运用,它体现的是一种不规则的合规律性,即领导艺术某些方法、技巧的运用看起来是非规范、非程序、非模式化的,但这只是形式上的差异,本质上它们都统一在领导科学的原则框架中。因此,领导科学是领导艺术的基础,领导艺术是领导科学的升华。没有对领导科学内在
权规律的把握,领导艺术的随机性、
变性就会变得毫无章法,个性化、创造性就会演变为没有目标的随心所欲。
基于上述认识,领导艺术的内涵可以概括为: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实现一定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富
手段和方法,有创造性的领导技巧、
它体现了领导者对领导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领导方法的娴熟运用,具
随机性、非规范性和有鲜明的个性、
创造性的特征。
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领导方法的极致与领导规律的艺术体现。根据目标的高低、方法的熟疏、效能的大小,领导艺术可分为不同层次的领导境界。所谓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根据人们的认识和理解总结出来的,相
(执笔:霍国庆,系中国科
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立中,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苗建明,系中国科学院
中共中国科研究生院副院长、
学院党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王娜E-mail:ldkxwn@163.com
领导科学
·3
学科专论
的核心是:领导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下属的自我领导。其理论假设是,在开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实践着自我领导,但并非每个人都是有效的自我领导者。超级领导要实现的目标是:从对下属的外控性、依赖性逐步过渡到下属的自控性、独立性。例如领导者在制定组织目标时,首先,要允许下属一定程度的参与、理解,使下属意识到组织目标与自我目标在基本方向上是一致的;其次,领导者制定的组织目标不要过细,要给下属自定目标留下空间;再次,领导者要鼓励下属自定目标。这样,就能从侧重领导指派目标转到侧重员工自定目标,从而实现员工的自控与独立。
下面一个案例显示了超级领导的艺术与效能。
A部门经理对B部门经理说:我真弄不明白,你的部门总那么出色,生意兴隆,员工生机勃勃,你也显得那么轻松。而我为公司和我的那个部门如此卖命,简直忙得团团转,成绩却不如你。B部门经理回答说,其实我的工作能力不如你。我们唯一的差别在于,我从不试图弄懂并去完成每一件事,我只是花时间去鼓励和帮助那些优秀的人去适应变化和需求,尽力帮助他们发挥自
我想,这就是这么多优秀己的潜力。
的员工为部门努力工作的原因吧。
作为超级领导的实践者,B部门经理是一个举重若轻、收放自如的领导者。他轻松自如的领导方式与老子的“无为而治”在内涵上有很多相通之处。只不过超级领导面对的已经是一个全新的现代社会、一个新的领导环境。
超级领导给我们的启示是,领导艺术必须根据现代社会管理的分散性和个体的独立性来变革和创造新的领导和组织运作方式。下属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民主管理成为一种潮流,这些都是领导艺术中的主要变量。自我领导的首创者查理·曼茨说:领导思想的变革,源于
领导科学
3最高境界
比之下更能凸显领导内在规律的方
效能较好的一种领导状态,法较优、
是通过方法、技巧展示出的领导气度、精神、襟怀与情愫。
领导艺术最高境界的具体表现可以归纳为“感觉不到是在领导的领导”。周恩来说:“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是要他们感觉不到我们是在领导。”它体现在领导者与被
“无隔”和领导领导者的关系上的
的“无形”。毛泽东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强调的是以群众为中心,倡导的是官民之间的“无间”和领导干部的“无我”。这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
、古代诗词里的“无我之境”及一”禅宗的“形色皆空”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共同特点是进入一个忘我、无我的自由且自然的境界,共同的渊源是中国道家学说中的“无为”之说。
二、领导艺术最高境界的滥觞:道家的“无为”之境
老子著作虽然谈的是政治理治国之道,却无处不与领导艺术想、
相联系。在《道德经》中,老子把治国的统治者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而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认为,最好的统治者是老百姓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次之,是老百姓亲近、赞美的;再次,是老百姓畏惧的;最差的是老百姓轻视的。在一般人看来,能让下属亲近并赞誉
的应该是最好的领导者了,但在老
他说,最好的统治者子看来还不够。
是多么悠闲啊,他很少发号施令,而事情就办成了,老百姓都感到这是很自然的事。
老子还阐释了“不知有之”所体现出的领导效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种领导效能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是老子“乌托邦”式的政治理想。老子之所以提倡领导者“无为”,是由于他看到“民多利器,国
,认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为是“利器”、“伎巧”使社会混乱,
无为盗贼四起,因而主张自然天成、
而治。但是领导者无所作为,下属就真的能自我教化吗?当然不能,在“民自化”的背后,领导者已经是顺应民心地做了很多工作,只不过下属不一定感觉得到罢了。实际上这是看似无为实则有为,通过“无为”达到“无所不为”。
由于人类对领导艺术境界的探寻有跨越历史文化的共同理解和追求,老子“不知有之”的最佳领导模式在20世纪末的西方领导学理论中也能找到相似的类型,这就是超级领导。
三、西方领导理论中的超级领导的启示
超级领导,是由西方管理学家查理·曼茨和亨利·西姆提出的。所谓超级领导,就是领导者引导下属领导他们自己。因此,超级领导又是与自我领导联系在一起的。该理论
我们面对的是“新一代的工人”,他们有知识、有思想、有抱负,我们请他们来不是为了让他们洗盘子、组装零件,而是要他们同领导者一起用大脑和智慧去实现各自的梦想。
超级领导理论与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不同之处是,道家学派是“道”本“技”末,对领导艺术的方法、技巧论述比较模糊,重点讨论的治国之道也比较抽象;而超级领导理论重点论述的是领导的启发、引导艺术,步骤具体、明确。不过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力求在领导艺术上达到一种看似自然且自由的较高境界。
四、领导艺术最高境界的实现途径
领导艺术最高境界的实现途径,可借用清末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治学三境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治学三境界”,可以理解为立志、苦修、顿悟。登楼远眺是为了寻
确立志向,为伊憔悴是因为求目标、
刻苦修炼、百折不挠,蓦然回首是千锤百炼后的轻松偶得。这与实现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有共通之处。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立志:领导艺术需要正确的领导观与无私的情怀
正确的领导观是把握领导艺术
“领导就的基础和方向。邓小平说:
是服务。”当一位好领导,就是要服好务。是否有领导服务观是领导艺术和官场权术的根本区别。
现代学者李宗吾在分析讨论官场权术的“厚黑学”时说,厚黑即脸厚而心黑,也分三种境界:一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然而招人厌恶,故只是初步功夫;二是“脸皮最厚,无所不动;心子漆黑,招牌透亮”,“厚而无形,黑而这进了一步;三是
无色”,以至于世人皆以为“不厚不黑”。故“无形无色”乃为止境。
这说明“无形无色”是所有人都希望达到的境界,但不同的人因目的不同就会有本质差异。当政客进入“无形无色”止境时,就具有更大的伪装性、欺骗性,从而具有更大的危害性;而具有服务观的领导者进入“无形无色”止境时,就能去掉“官味”,融入群众,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时,政客的“无形无色”由于是玩弄权术的,迟早会伪装尽褪,形色皆露,遭到世人的唾弃,所以,政客“止境”是一种短期行为,其言行不一是人格分裂的表
“不知有之”与超级领导现。为此,
不仅要使下属感觉不到领导的存
“自我”,去在,还要求领导者忘却
掉私心。关于这个道理,老子曾以“刍狗”作比喻,认为天地无所偏爱,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无所偏
天地之间就爱,任凭百姓自然发展。
像一个大风箱,空虚而无障碍,风量才会大。如果领导者有了私心,就好比风箱中放了东西,会阻碍空气的流动,影响风箱的风力。这就是领导学中的“风箱原理”,它告诫领导者,胸怀坦荡才能无私无畏,才能产生巨大的领导能量。
(二)修炼:领导艺术在实践中修炼,在修炼中创造
领导艺术是一门修炼的艺术,它需要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去学
一般来说,学习领导艺术要经历习。模仿、体会、创造三个阶段。首先是模仿,就是学习成功的领导者在用
用人、处事上的做法。模仿是从权、
一句得体的话、一次机智的应变、一个合理的安排开始的,它们都是领导艺术的体现。但由于领导艺术具有随机性、权变性,“模仿秀”会缺乏自我,甚至如同东施效颦。其次是体会,即寻求领导艺术中各变量因素的组合及产生的效果。奥德威·狄德说:“音乐是音响的组合,美术是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文学是语言和
思想的组合;管理的艺术,则是人与
人与群体、人与资源、人与理想人、
目标的组合。”领导艺术之所以变化万千,就因为它是以人为基本变量的各种变量因素的巧妙组合。根据领导环境的变化进行各种变量因素的组合,才能将领导艺术用活。再次是创造,即在无规律中领悟到规律性,在特殊性中提炼出自我个性,这时对领导艺术的运用已经不是各种技巧的集合,而是心灵的“神运”了。
(三)升华:领导艺术在“道”与“技”的融合中升华
修炼阶段的创造,标志着领导艺术向极致的升华,它不仅仅是领导方法的娴熟运用,更是一种没有方法或看不见方法的方法,即所谓
,是“无为而无不的“无法之法”
为”的“道”在领导方法上的体现。这种“道”和“技”的融合,也就是领导规律和领导方法的结合,是自
“治大国由和必然的统一。老子的
若烹小鲜”通常被理解为治大国要像烹小鱼那样小心翻弄,不过这种解释不太符合老子“自然无为”的
“治大国若烹小治国理念。其实,
鲜”也包含三重境界:一是认为治理大国就像烹小鱼一样非常简单,这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治国;二是治理大国犹如烹小鱼一样也不简单,这时他开始了解治国的艰辛;三是认为治理大国的确就像烹小鱼一样非常简单,这时他已经把握了治国的规律和方法,开始得心应手,自然自在。
当领导者把服务意识摆在了第一位,让人人自我领导而自己成为悠闲自在的超级领导,使下属及群众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时,处理任何复杂问题就像“治大国若烹小鲜”,那么“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领导艺术最高境界就会蓦然出现。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王秀芳E-mail:ldkxwxf@163.com
领导科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