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方案2

景芝镇临浯小学全员育人实施方案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还要关注所服务之对象--国家和人民,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为保障学校工作全面导向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维护学校良好形象,办好人民满意学校,学校健全完善了10项育人为本基本制度。

一是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度,把促进和保证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位教职工身上,人人成为育人导师,育人导师及时有效化解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烦恼等,加强对有不良行为学生、贫困家庭及单亲家庭学生等“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

二是建立学生安全全员目标责任制度,要牢固树立“安全优先”理念,将校园安全置于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实行“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全员目标、全员责任、全程管理”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各项制度; 三是建立师德考核评议制度;

四是建立学情会商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情台账”,学生培训前,通过培训学校信息反馈了解特殊学生情况,学生报到时班主任都要与带队教师研究学情,培训期间通过学生干部了解学情,并及时通报,使每位任课教师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

五是建立校级领导班级包靠责任制度。学校校级领导要深入班级,了解班级管理和学生情况,逐班排查“问题学生”,切实指导做好转化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培训安全;

六是建立带队领导、教师培训制度;

七是建立满意度测评制度。学校每期组织带队教师、参训学生对课程设置、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后勤保障、安全保卫、行政管理、闲暇教育等8个方面进行满意度测评。评议结果要一期一汇总,一月一公布。评议结果作为师德考核、业绩评价、评优树先和部门评价的重要参考内容;八是建立问责制度,对出现在校生违法犯罪、学生受到伤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安全责任事故等进行问责;九是.建立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惩戒制度;十是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制度,联合各培训学校,了解家庭困难学生并逐一登记,建立特困生成长档案。 每年为部分参加实践活动的特困学生减免培训费。适当资助品学兼优且家庭特困的学生至少完成初中学业。同时,要特别注意救助方式,保护好学生隐私和尊严,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导师工作内容: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就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

人的发展既包括人自身的发展,也包括社会为人的发展所提供的条件。育人

为本教育思想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能力、提升人的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就是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体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起来,使之能够在复杂多元、快速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正确进行知识选择和创新。

第三,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

教育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最大需要。教育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教育需要,特别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及其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权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真正体现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所谓机会均等是指人人在教育活动和过程中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让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教育最崇高的理想。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保障人人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是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他们的期望。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概念,就是为每个人提供一个有效的教育机会,同时符合每个学生或学习者不同的需求,也就是要让每个人获得他所需求的有效的学习机会。育人为本教育思想要求教育既要了解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也要了解到每个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个性,使教育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他们的期望。

编辑本段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主要目标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教育与人的幸福、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以现代人的精神塑造人、以全面发展的广阔视野培养人。百年大计,教育文本。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伟大事业,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无论对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还是人的全面发展,无论从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发展,还是学校的发展来看,都必须坚持育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

第一,坚持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的重中之重,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的核心要素,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第二,坚持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的能力和人格培养的倾向,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以及人的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把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有机融合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第三,坚持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学习乐园。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贯穿社会各行各业,着力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大幅提高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导。

让学校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精神家园。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教师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更是管理的主人。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既是人本管理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因素。从教育发展的实践看,所有制约性因素最后都归结到教师资源的配置上,这是当前我国教育制度创新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推进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抓住教师队伍这个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激发教师和校长的职业活力、专业创造力和教育教学热情;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不断增强学校的发展动力、活力。 第五,坚持尊重个性和承认差别

办好适合每个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坚持育人为本,要求在教育发展中既要尊重教育规律,更要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教育,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应该是能够体现多样性、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教育,能为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和志向的学生提供相适应的学习和成才机会。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第六,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教育作为社会建设之重点、改善民生之首,要求“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从根本上说,教育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需要,就是要通过发展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满足人民选择教育的需要,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办出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

第七,坚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改革

为人一生学习奠定基础。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搭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为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本段落实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根本途径

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因此,发展归根结底要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对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以及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是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只有加快发展教育,才能把我国

沉重的人口压力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和途径,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进程中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第一,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一是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为人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三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四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第二,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

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深化改革,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要;二是完善教育政策,建立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和资助扶持政策,支持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发展教育,保证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三是加快制度创新,开展多元化模式办学,扶持和发展民办教育,建立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的量化标准和教育评估机制,逐步形成教育均衡发展的导向机制和保障机制。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一是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二是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三是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第三,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二是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三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全面与重点的关系,结合不同地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针对不同学段教育的特色,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阶段推进,以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一是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二是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是加快教育改革创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

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四是统筹兼顾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正确统筹好教育的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区域发展与整体发展、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内部发展与外部发展及对外合作关系,教育发展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规模与结构、公平与效益关系,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没有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没有人的科学发展,也就不能实现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终极目标。教育科学发展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师生的首创精神,满足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编辑本段发展教育

第一,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并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

第二,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

第四,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育人为本常规工作的检查、管理和考核,做好常规工作,常抓不懈,认真落实。从小事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1. 育人为本应继续以“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富有成效的德育活动和校园文体活动为载体,严格常规管理,加强校风建设。紧密依靠班主任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本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扎扎实实的开展各种工作。本学期拟开展以下活动:开展“十一国庆”活动、老人节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考风考纪系列教育活动、高水平举办秋季运动会。

2.学生管理方面,我们将本着尊重、关爱学生为主,正面宣传、引导为主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1)礼仪常规: 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

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不听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

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

(2)考勤:严格执行学生请假制度,消除上课期间校园内有学生流动的现象;规范学生请假手续,如需外出,须请家长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3)强化课堂管理:教师把学生课堂表现列入学分认定内容,年级每天安排专人到监控室检查学生的课堂表现,学校不定期抽查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通报。总之要把学生的课堂表现纳入学分认定的范围。

(4)违纪学生处理:严格执行《违纪学生的处理规定》,把各种规定通过学校网站、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公布于社会,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结合目前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突出治理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任何借口将手机带入校园。

②校园内学生吸烟、喝酒。

③聚众打架。

④学生考试(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作弊。

⑤旷课。

⑥爬墙(校门)出入学校。

⑦不听从老师教育、顶撞老师和管理人员。

出现上述违纪现象进行量化处理。

3.家长委员会

成立学校、年级、班级各层次的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4.学生社团

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成立各种社团,学校需提供开展活动的场所,有专门的负责领导和指导老师。

5.少先队组织建设

新学期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⑴精选少先队组织的成员,把品德优良责任心强组织能力突出的学生纳入少先队组织组织。

⑵指导少先队组织组织开展各项工作,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 ⑶强化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对全年级的各项活动统筹安排协调,切实把与人为本落到实处。

6.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学生的自信心。

要有计划地积极组织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学习心理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平时,教师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把握学生思想脉膊,并把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防止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聘请心理教育专家、法制教育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

7.继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宣传栏有专人负责。

班级手抄报每两周一期,要保证质量;校园广播要办出我校特色,为师生所喜爱;继续有计划有组织高质量办好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的文化气息更浓,给学生以薰陶与教育。

学校的育人为本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我们将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降低德育工作起点和重心,以追求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基本原则,以提高教师道德素质,促进学校育人为本健康发展为目的,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富有时代特色,更加科学,更加高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育人为本及文体活动工作安排

周次时间主要工作 本学期将发挥好有专业心理老师的优势,开展学生育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开辟板报心理专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同时要加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月育人为本主题/活动

9月份: 守纪律,尊师长。 10月份:讲文明,爱学校。

11月份:勤锻炼,爱读书。 12月份:守诚信,敬父母。

1月份: 惜光阴,勤学习。

景芝镇临浯小学全员育人实施方案

景芝镇临浯小学

2011-09

景芝镇临浯小学全员育人实施方案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还要关注所服务之对象--国家和人民,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为保障学校工作全面导向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维护学校良好形象,办好人民满意学校,学校健全完善了10项育人为本基本制度。

一是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度,把促进和保证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位教职工身上,人人成为育人导师,育人导师及时有效化解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烦恼等,加强对有不良行为学生、贫困家庭及单亲家庭学生等“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

二是建立学生安全全员目标责任制度,要牢固树立“安全优先”理念,将校园安全置于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实行“一岗双责”,建立健全“全员目标、全员责任、全程管理”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各项制度; 三是建立师德考核评议制度;

四是建立学情会商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情台账”,学生培训前,通过培训学校信息反馈了解特殊学生情况,学生报到时班主任都要与带队教师研究学情,培训期间通过学生干部了解学情,并及时通报,使每位任课教师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

五是建立校级领导班级包靠责任制度。学校校级领导要深入班级,了解班级管理和学生情况,逐班排查“问题学生”,切实指导做好转化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培训安全;

六是建立带队领导、教师培训制度;

七是建立满意度测评制度。学校每期组织带队教师、参训学生对课程设置、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后勤保障、安全保卫、行政管理、闲暇教育等8个方面进行满意度测评。评议结果要一期一汇总,一月一公布。评议结果作为师德考核、业绩评价、评优树先和部门评价的重要参考内容;八是建立问责制度,对出现在校生违法犯罪、学生受到伤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安全责任事故等进行问责;九是.建立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惩戒制度;十是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制度,联合各培训学校,了解家庭困难学生并逐一登记,建立特困生成长档案。 每年为部分参加实践活动的特困学生减免培训费。适当资助品学兼优且家庭特困的学生至少完成初中学业。同时,要特别注意救助方式,保护好学生隐私和尊严,并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导师工作内容: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就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

人的发展既包括人自身的发展,也包括社会为人的发展所提供的条件。育人

为本教育思想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能力、提升人的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就是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体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起来,使之能够在复杂多元、快速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正确进行知识选择和创新。

第三,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

教育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最大需要。教育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教育需要,特别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及其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权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真正体现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所谓机会均等是指人人在教育活动和过程中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让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教育最崇高的理想。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保障人人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是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他们的期望。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概念,就是为每个人提供一个有效的教育机会,同时符合每个学生或学习者不同的需求,也就是要让每个人获得他所需求的有效的学习机会。育人为本教育思想要求教育既要了解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也要了解到每个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个性,使教育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他们的期望。

编辑本段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主要目标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教育与人的幸福、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以现代人的精神塑造人、以全面发展的广阔视野培养人。百年大计,教育文本。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伟大事业,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无论对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还是人的全面发展,无论从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发展,还是学校的发展来看,都必须坚持育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

第一,坚持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的重中之重,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的核心要素,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第二,坚持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的能力和人格培养的倾向,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以及人的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把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有机融合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第三,坚持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学习乐园。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贯穿社会各行各业,着力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大幅提高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导。

让学校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精神家园。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教师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更是管理的主人。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既是人本管理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因素。从教育发展的实践看,所有制约性因素最后都归结到教师资源的配置上,这是当前我国教育制度创新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推进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抓住教师队伍这个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激发教师和校长的职业活力、专业创造力和教育教学热情;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不断增强学校的发展动力、活力。 第五,坚持尊重个性和承认差别

办好适合每个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坚持育人为本,要求在教育发展中既要尊重教育规律,更要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教育,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应该是能够体现多样性、个性化和特色化的教育,能为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和志向的学生提供相适应的学习和成才机会。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第六,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教育作为社会建设之重点、改善民生之首,要求“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从根本上说,教育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需要,就是要通过发展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满足人民选择教育的需要,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办出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

第七,坚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改革

为人一生学习奠定基础。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搭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为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本段落实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根本途径

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因此,发展归根结底要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对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以及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是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只有加快发展教育,才能把我国

沉重的人口压力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和途径,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进程中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第一,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一是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为人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三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四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第二,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

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深化改革,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要;二是完善教育政策,建立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和资助扶持政策,支持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发展教育,保证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三是加快制度创新,开展多元化模式办学,扶持和发展民办教育,建立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的量化标准和教育评估机制,逐步形成教育均衡发展的导向机制和保障机制。

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一是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二是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三是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第三,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二是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三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全面与重点的关系,结合不同地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针对不同学段教育的特色,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阶段推进,以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一是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二是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是加快教育改革创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

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四是统筹兼顾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正确统筹好教育的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区域发展与整体发展、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内部发展与外部发展及对外合作关系,教育发展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规模与结构、公平与效益关系,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没有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没有人的科学发展,也就不能实现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终极目标。教育科学发展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师生的首创精神,满足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编辑本段发展教育

第一,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并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

第二,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

第四,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育人为本常规工作的检查、管理和考核,做好常规工作,常抓不懈,认真落实。从小事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1. 育人为本应继续以“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富有成效的德育活动和校园文体活动为载体,严格常规管理,加强校风建设。紧密依靠班主任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本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扎扎实实的开展各种工作。本学期拟开展以下活动:开展“十一国庆”活动、老人节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考风考纪系列教育活动、高水平举办秋季运动会。

2.学生管理方面,我们将本着尊重、关爱学生为主,正面宣传、引导为主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1)礼仪常规: 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

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不听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

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

(2)考勤:严格执行学生请假制度,消除上课期间校园内有学生流动的现象;规范学生请假手续,如需外出,须请家长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3)强化课堂管理:教师把学生课堂表现列入学分认定内容,年级每天安排专人到监控室检查学生的课堂表现,学校不定期抽查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通报。总之要把学生的课堂表现纳入学分认定的范围。

(4)违纪学生处理:严格执行《违纪学生的处理规定》,把各种规定通过学校网站、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公布于社会,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结合目前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突出治理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任何借口将手机带入校园。

②校园内学生吸烟、喝酒。

③聚众打架。

④学生考试(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作弊。

⑤旷课。

⑥爬墙(校门)出入学校。

⑦不听从老师教育、顶撞老师和管理人员。

出现上述违纪现象进行量化处理。

3.家长委员会

成立学校、年级、班级各层次的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4.学生社团

发动学生,让学生自主成立各种社团,学校需提供开展活动的场所,有专门的负责领导和指导老师。

5.少先队组织建设

新学期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⑴精选少先队组织的成员,把品德优良责任心强组织能力突出的学生纳入少先队组织组织。

⑵指导少先队组织组织开展各项工作,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 ⑶强化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对全年级的各项活动统筹安排协调,切实把与人为本落到实处。

6.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学生的自信心。

要有计划地积极组织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学习心理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平时,教师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把握学生思想脉膊,并把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防止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聘请心理教育专家、法制教育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

7.继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宣传栏有专人负责。

班级手抄报每两周一期,要保证质量;校园广播要办出我校特色,为师生所喜爱;继续有计划有组织高质量办好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的文化气息更浓,给学生以薰陶与教育。

学校的育人为本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我们将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降低德育工作起点和重心,以追求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基本原则,以提高教师道德素质,促进学校育人为本健康发展为目的,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富有时代特色,更加科学,更加高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育人为本及文体活动工作安排

周次时间主要工作 本学期将发挥好有专业心理老师的优势,开展学生育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开辟板报心理专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同时要加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月育人为本主题/活动

9月份: 守纪律,尊师长。 10月份:讲文明,爱学校。

11月份:勤锻炼,爱读书。 12月份:守诚信,敬父母。

1月份: 惜光阴,勤学习。

景芝镇临浯小学全员育人实施方案

景芝镇临浯小学

2011-09


相关内容

  •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三个问题
  • 作者简介 崔发周(1963-),男,河北曲阳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是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教学活动安排的基本依据,也是集中体现改革思路的重要文件.如何制订一份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试点院校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课题 ...

  • 教职工代表大会会议记录
  • 宏 阳 小 学 教 职 工 代 表 大 会 会 议 记 录 时间:2010年2月21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工会主席 出席:应到教职工代表55人,实到代表50人,会议符合规定人数. 程序: 1.余伟玲同志作学校财务工作报告. 2.姚育强同志宣读宏阳小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3.由郭兵权同志宣读<2 ...

  • 实施方案格式
  • "三好课堂"实施情况报告 宁家小学 为了全面落实镇教办关于"三好课堂"指示精神,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在全校范 围内开展了"三好课堂"落实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委要求与学校实际为依据,以"三好课堂&quo ...

  • 兰州理工大学90周年校庆方案1
  • 兰州理工大学90周年校庆方案 2009年是兰州理工大学建校90周年.为了全面总结我校90年来的奋斗业绩和办学经验,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凝聚力,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增进海内外广大校友对母校的感情,为我校创建国内高水平大学奠定良好基础,学校决定于2009年10月隆重举行兰州理工大学90周年校庆纪念活动.为 ...

  • 大学开展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
  • 各学院(单位)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东校区党工委:   为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和学校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的意见》(校委发[xx]35号)精神,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进一步推动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经研究,决定在全 ...

  • 创建特色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 一.创建特色学校的背景与基础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发展趋势下,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基本特征就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核心的社会结构的转型,而这一转型反映在教育领域,既构成了教育改革发展的社会背景,又对人才培养和办学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 马场镇中心学校重大火灾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
  • 马场镇中心学校重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 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和 省人民政府"6.16"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关于印发 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安府办发电„2014‟84号文件精神. 根据& ...

  •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方案的通知
  • 石泉县教育体育局文件 石教体发(2011)125号 石泉县教育体育局 关于印发石泉县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 促进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中小学,各教体单位: 现将<石泉县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石泉县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

  • 均衡--管理与质量(教育局)
  • 尼勒克县均衡发展之管理与质量 建档要点 A3管理与质量(270分) A3-B7教育管理(170分) A3-B7-*C24平等入学(20分) 评估标准: (1)制定流动人员(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就学制度,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主要在公办学校就读: (2)对上述学生按照学籍管理进行登记,防止辍学 ...

  • 院校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 在学校党委.校行政领导的关心下,系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在过去的一年里,围绕学校"升本"和管理年活动的中心工作,以创建一所合格的本科师范院校为核心,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坚持育人为本,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握高等特殊教育的办学特色,从管理制度入手,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