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焦虑理论述评

2009年3月第25卷第1期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ChangchunEducationInstituteMar.2009Vol.25No.1

弗洛伊德焦虑理论述评

刘海宁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焦虑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精神分析对焦虑的研究也最为系统和深入。弗洛伊德焦虑理论

的主要创见是,将动力生理学引入到人类精神世界的研究领域,形成一种全新的心理学说。弗洛伊德把焦虑的成因归于个体的心理冲突,忽视了社会环境的作用,其晚期认识到自我对焦虑产生的影响,但未真正揭示焦虑产生背后的发生机制,这是弗洛伊德焦虑理论的重大局限,有待修正补充。关键词:弗洛伊德;焦虑观;精神分析中图分类号:B84-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09)01-0036-02

反应。

焦虑的发展有两个决定性的阶段:原始焦虑阶

段和后续焦虑阶段。前者是一种“创始状态”,利比多大量涌现,要求满足,而自我却相对弱小,无法进行识别,也没有足够的防御机制来压抑这些本能,因而陷入被动无能的境地,致使个体产生强烈的痛苦和焦虑。可见,原始焦虑的产生是由于自我受到本能的威胁时,其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和防御能力的缘故。

原始焦虑是一种痛苦的经历,给个体以相当深远的影响。当这种类型的某一情境再次出现时,自我便产生焦虑,以对它自身提出回避的要求;或者自我从焦虑情感中获得力量,并主动引起这种情感,以之作为对危险的一种警告信号,并作为促动快乐—痛苦机制的一种手段。这种作为信号的焦虑就是后续焦虑。换言之,后续焦虑是由自我主动发出的动员其内部防御机制来抵御本能的信号。自我之所以主动,是由于个体有了先前的焦虑经验,已发展出了一套相应的防御机制。

二、自我体验与弗洛伊德的焦虑分类

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三种: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性质上,这三种焦虑没有不同,都是令人不快的体验。它们的区别在于产生的根源不同。

客观性焦虑产生于外界的真实危险情境,又称为“真实的焦虑”。在这种焦虑中,人对外界危险情境的感知,在婴儿时期就已产生。幼小的机体经常被恐惧所压倒。这种创伤的经验构成了人的整个焦虑系统的基础。以后的各种恐惧都与幼儿时期无能为力的经验有关。当人再次遇到危险时,它便发

人类对焦虑的研究历史悠久,而精神分析是最早研究焦虑的心理学流派。焦虑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精神分析对焦虑的研究也最为系统和深入。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十分深刻,但也存在诸如并未真正揭示焦虑产生背后的发生机制等重大局限。

一、弗洛伊德焦虑理论的主要创见

对弗洛伊德学术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布吕克是当时杰出的生理学家,他认为生命体是一个动力系统,同样服从化学和物理学的规律。弗洛伊德将这种动力生理学发展到研究人类的精神世界并加以总结,形成一种全新的、富有创见的心理学说,并将之推广到哲学、宗教、文化等领域,形成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焦虑是精神分析学的重要概念。它是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变态和精神病理论的核心概念。弗洛伊德关于焦虑的比较重要的见解,主要来自后期研究。他在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三分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焦虑的信号说。他认为焦虑的根源不在本我,而在自我,只有自我才产生并感受焦虑。弗洛伊德把焦虑看成是自我为影响快乐—痛苦机制而发出的一种信号。焦虑就是一种情感状态,因而只能为自我所感觉。一方面,本我不能像自我一样具有焦虑,因为它不是一个组织,也就不可能对危险情景做出判断。另一方面,引起自我产生焦虑的,又往往是发生于或开始于本我的种种过程。弗洛伊德对这两种情况做了区分:其一,发生于本我之中的某种过程为自我激活某种危险性情境,并诱使自我发出焦虑信号,以抑制其发生;其二,某种与分娩创伤类似的情境在本我中建立,并续之以一种自发的焦虑

—————————————————————————收稿日期:2009-01-05

作者简介:刘海宁(1985—),女,河北石家庄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08级应用心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36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出焦虑的信号,使人能够及时应对风险所产生的焦虑。弗洛伊德认为这种真实的焦虑对人来说具有其合理性,是自我保存本能的一种表现。当然,这种焦虑的产生除了外部事物本身的危险性外,也与人们对外界所具有的感觉能力和知识有关。

神经性焦虑产生于自己内部本能导致的某些危险情境。它通常表现为对可能的东西的恐惧。与真实的焦虑不同,这种恐惧危险的根源存在于本能性对象的选择中。这种焦虑发出的信号是人害怕被某种自己内部的冲动所征服,因为这种冲动会驱使自己做某种对其有害的事情。弗洛伊德把这种焦虑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期待性焦虑,常以种种可能的、偶然的灾难为虑,将不了解的事或物都解释为不吉之兆;第二种是极度的恐怖性焦虑,即害怕的程度与所恐惧对象本身存在的实际危险程度极不成比例;第三种是与现实危险之间完全没有联系的焦虑。

道德性焦虑产生于超我系统中的良心,它是由对来自良心的危险情境的感触引起的。人对做某事或想某事而感到害怕,不在于外界或本能如何,而在于良心的反对。与神经性焦虑一样,道德性焦虑的根源也存在于人格结构之中,并且人不可能用逃避的方式去摆脱这种内疚的感觉。这种焦虑纯属心理结构内的冲突,不涉及个人与外界的关系。实际上,上述三种焦虑都是自我体验的不同的恐惧感。真实性焦虑是自我对外部现实世界的恐惧,神经性焦虑是自我对本我的恐惧,道德性焦虑是自我对超我的恐惧。由于焦虑产生的根源和特点不同,自我对其解决的方式也不同。对真实性焦虑,自我需要通过提高其认知和适应能力来消除。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来自心灵内部,它们只能通过对自己内部人格的调整来解决,即通过自我对本我及超我的惩罚和改变来实现。自我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通常有疏导和压抑两种方法。如果自我采取疏泄痛苦、排泄罪过的方法,自我就会比较平安地度过这一难关;如果自我只管一味地压制,不彻底疏泄痛苦情感,本我和超我就会起来反抗,把痛苦的能量转向于外,这就是一个人精神变态的开始。

三、弗洛伊德焦虑理论的主要局限早期,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由利比多受压抑后转化而来的,而自我之所以压抑利比多,是因为利比多对它构成威胁。后期,他认为当自我意识到内外刺激有可能导致出现创伤状态时,它就向内部发出信号,这一信号就是焦虑。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弗洛伊德都肯定焦虑是自我受威胁的产物。他认识到焦虑的发生有认知的参与。从原始焦虑发展

到后续焦虑,也取决于个体的认知能力和防御能力,而防御机能实际上是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弗洛伊德认为压抑的机制在根本上与正常思维相同。

尽管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着明显的错误和不足。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主要是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上的,他对焦虑这种心理和行为,无论是正常的、还是病态的解释,都具有生物学的色彩。例如,他认为焦虑是由本能过程决定的,因为对自我的威胁都来自于本能,自我本身就是本能的派生物,无论是现实性焦虑、道德性焦虑,还是神经性焦虑,都可归因于本能及其派生物(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这样,弗洛伊德就把焦虑这种受复杂因素影响的情绪,简单归结为与本能有关的生物、化学过程,否认了焦虑的社会性原因,也否认了焦虑产生原因的多样性。

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来源于他对精神病和神经症患者的治疗实践,因此,他得出的是变态心理规律。变态和常态的人,虽有某些共同的心理特征,但二者毕竟不同。他把在神经症患者身上得到的焦虑理论推论到所有正常人身上,没有考虑到研究对象的“质的规定性”。另外,弗洛伊德把焦虑的成因归于个体的心理冲突,忽视了社会外在环境的作用。由于他只在个体心理中寻找原由,使人感到焦虑似乎只是因为意识自我未成功地解决心理矛盾而引发的,没有考虑到个体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总之,弗洛伊德晚期的焦虑理论虽然认识到了自我对焦虑产生的影响,但并未真正揭示出焦虑产生背后的发生机制,对此,有待进一步地修正补充。

[责任编辑:贺春健]

37

2009年3月第25卷第1期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ChangchunEducationInstituteMar.2009Vol.25No.1

弗洛伊德焦虑理论述评

刘海宁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焦虑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精神分析对焦虑的研究也最为系统和深入。弗洛伊德焦虑理论

的主要创见是,将动力生理学引入到人类精神世界的研究领域,形成一种全新的心理学说。弗洛伊德把焦虑的成因归于个体的心理冲突,忽视了社会环境的作用,其晚期认识到自我对焦虑产生的影响,但未真正揭示焦虑产生背后的发生机制,这是弗洛伊德焦虑理论的重大局限,有待修正补充。关键词:弗洛伊德;焦虑观;精神分析中图分类号:B84-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09)01-0036-02

反应。

焦虑的发展有两个决定性的阶段:原始焦虑阶

段和后续焦虑阶段。前者是一种“创始状态”,利比多大量涌现,要求满足,而自我却相对弱小,无法进行识别,也没有足够的防御机制来压抑这些本能,因而陷入被动无能的境地,致使个体产生强烈的痛苦和焦虑。可见,原始焦虑的产生是由于自我受到本能的威胁时,其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和防御能力的缘故。

原始焦虑是一种痛苦的经历,给个体以相当深远的影响。当这种类型的某一情境再次出现时,自我便产生焦虑,以对它自身提出回避的要求;或者自我从焦虑情感中获得力量,并主动引起这种情感,以之作为对危险的一种警告信号,并作为促动快乐—痛苦机制的一种手段。这种作为信号的焦虑就是后续焦虑。换言之,后续焦虑是由自我主动发出的动员其内部防御机制来抵御本能的信号。自我之所以主动,是由于个体有了先前的焦虑经验,已发展出了一套相应的防御机制。

二、自我体验与弗洛伊德的焦虑分类

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三种: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性质上,这三种焦虑没有不同,都是令人不快的体验。它们的区别在于产生的根源不同。

客观性焦虑产生于外界的真实危险情境,又称为“真实的焦虑”。在这种焦虑中,人对外界危险情境的感知,在婴儿时期就已产生。幼小的机体经常被恐惧所压倒。这种创伤的经验构成了人的整个焦虑系统的基础。以后的各种恐惧都与幼儿时期无能为力的经验有关。当人再次遇到危险时,它便发

人类对焦虑的研究历史悠久,而精神分析是最早研究焦虑的心理学流派。焦虑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精神分析对焦虑的研究也最为系统和深入。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十分深刻,但也存在诸如并未真正揭示焦虑产生背后的发生机制等重大局限。

一、弗洛伊德焦虑理论的主要创见

对弗洛伊德学术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布吕克是当时杰出的生理学家,他认为生命体是一个动力系统,同样服从化学和物理学的规律。弗洛伊德将这种动力生理学发展到研究人类的精神世界并加以总结,形成一种全新的、富有创见的心理学说,并将之推广到哲学、宗教、文化等领域,形成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焦虑是精神分析学的重要概念。它是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变态和精神病理论的核心概念。弗洛伊德关于焦虑的比较重要的见解,主要来自后期研究。他在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三分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焦虑的信号说。他认为焦虑的根源不在本我,而在自我,只有自我才产生并感受焦虑。弗洛伊德把焦虑看成是自我为影响快乐—痛苦机制而发出的一种信号。焦虑就是一种情感状态,因而只能为自我所感觉。一方面,本我不能像自我一样具有焦虑,因为它不是一个组织,也就不可能对危险情景做出判断。另一方面,引起自我产生焦虑的,又往往是发生于或开始于本我的种种过程。弗洛伊德对这两种情况做了区分:其一,发生于本我之中的某种过程为自我激活某种危险性情境,并诱使自我发出焦虑信号,以抑制其发生;其二,某种与分娩创伤类似的情境在本我中建立,并续之以一种自发的焦虑

—————————————————————————收稿日期:2009-01-05

作者简介:刘海宁(1985—),女,河北石家庄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08级应用心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36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出焦虑的信号,使人能够及时应对风险所产生的焦虑。弗洛伊德认为这种真实的焦虑对人来说具有其合理性,是自我保存本能的一种表现。当然,这种焦虑的产生除了外部事物本身的危险性外,也与人们对外界所具有的感觉能力和知识有关。

神经性焦虑产生于自己内部本能导致的某些危险情境。它通常表现为对可能的东西的恐惧。与真实的焦虑不同,这种恐惧危险的根源存在于本能性对象的选择中。这种焦虑发出的信号是人害怕被某种自己内部的冲动所征服,因为这种冲动会驱使自己做某种对其有害的事情。弗洛伊德把这种焦虑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期待性焦虑,常以种种可能的、偶然的灾难为虑,将不了解的事或物都解释为不吉之兆;第二种是极度的恐怖性焦虑,即害怕的程度与所恐惧对象本身存在的实际危险程度极不成比例;第三种是与现实危险之间完全没有联系的焦虑。

道德性焦虑产生于超我系统中的良心,它是由对来自良心的危险情境的感触引起的。人对做某事或想某事而感到害怕,不在于外界或本能如何,而在于良心的反对。与神经性焦虑一样,道德性焦虑的根源也存在于人格结构之中,并且人不可能用逃避的方式去摆脱这种内疚的感觉。这种焦虑纯属心理结构内的冲突,不涉及个人与外界的关系。实际上,上述三种焦虑都是自我体验的不同的恐惧感。真实性焦虑是自我对外部现实世界的恐惧,神经性焦虑是自我对本我的恐惧,道德性焦虑是自我对超我的恐惧。由于焦虑产生的根源和特点不同,自我对其解决的方式也不同。对真实性焦虑,自我需要通过提高其认知和适应能力来消除。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来自心灵内部,它们只能通过对自己内部人格的调整来解决,即通过自我对本我及超我的惩罚和改变来实现。自我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通常有疏导和压抑两种方法。如果自我采取疏泄痛苦、排泄罪过的方法,自我就会比较平安地度过这一难关;如果自我只管一味地压制,不彻底疏泄痛苦情感,本我和超我就会起来反抗,把痛苦的能量转向于外,这就是一个人精神变态的开始。

三、弗洛伊德焦虑理论的主要局限早期,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由利比多受压抑后转化而来的,而自我之所以压抑利比多,是因为利比多对它构成威胁。后期,他认为当自我意识到内外刺激有可能导致出现创伤状态时,它就向内部发出信号,这一信号就是焦虑。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弗洛伊德都肯定焦虑是自我受威胁的产物。他认识到焦虑的发生有认知的参与。从原始焦虑发展

到后续焦虑,也取决于个体的认知能力和防御能力,而防御机能实际上是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弗洛伊德认为压抑的机制在根本上与正常思维相同。

尽管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着明显的错误和不足。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主要是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上的,他对焦虑这种心理和行为,无论是正常的、还是病态的解释,都具有生物学的色彩。例如,他认为焦虑是由本能过程决定的,因为对自我的威胁都来自于本能,自我本身就是本能的派生物,无论是现实性焦虑、道德性焦虑,还是神经性焦虑,都可归因于本能及其派生物(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这样,弗洛伊德就把焦虑这种受复杂因素影响的情绪,简单归结为与本能有关的生物、化学过程,否认了焦虑的社会性原因,也否认了焦虑产生原因的多样性。

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来源于他对精神病和神经症患者的治疗实践,因此,他得出的是变态心理规律。变态和常态的人,虽有某些共同的心理特征,但二者毕竟不同。他把在神经症患者身上得到的焦虑理论推论到所有正常人身上,没有考虑到研究对象的“质的规定性”。另外,弗洛伊德把焦虑的成因归于个体的心理冲突,忽视了社会外在环境的作用。由于他只在个体心理中寻找原由,使人感到焦虑似乎只是因为意识自我未成功地解决心理矛盾而引发的,没有考虑到个体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总之,弗洛伊德晚期的焦虑理论虽然认识到了自我对焦虑产生的影响,但并未真正揭示出焦虑产生背后的发生机制,对此,有待进一步地修正补充。

[责任编辑:贺春健]

37


相关内容

  • 心理学论文选题
  • 论文选题方向如下 (一).心理学基本理论 (二).人格心理学 (三).认知与实验心理学 (四).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五).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研究 (六).社会心理学部分 (七).变态心理学 (八).学校心理辅导 (九).健康心理学 (十).心理学史 (十一).生理心理学 (十二).脑与认知 (十三). ...

  • 护理技术工作述评
  • 1阅读护理的涵义与原理 阅读治疗与护理(Bibliotherapy),又名“阅读疗法”、“阅读自助疗法”、“文献治疗”、“图书治疗”、“阅读治疗”、“图书护理”、“图书疗法”、“读书疗法”、“图书辅助治疗”、“读书治疗”、“阅读辅助疗法”、“书目疗法”、“阅读干预”等。阅读治疗与阅读护理本出一源,是 ...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基础理论本能性思想述评
  • ()1919972(74)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基础理论本能性思想述评 张丽锦 (宁夏大学基础部讲师,宁夏银川,750021) 如今谈弗洛伊德已不具有什么新意了,不论提及精神分析的哪个部分,不论对弗洛伊德进行褒或贬的评价,都不带有什么开创性或挑战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精神分析已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事实已经证明 ...

  • 莎士比亚戏剧的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研究述评
  • 摘 要:从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本・琼生起始,关于莎剧的评论和研究几乎贯穿整个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从精神分析.女权主义.存在主义.原型批评.接受理论.后殖民主义批评.生态批评.后现代主义.一直到新历史主义构成了一条解析莎剧的完整链条.通过分析这些理论在莎剧中的解读与阐释,展示莎剧的全面而深邃,从而使人们 ...

  • 北大心理学考研历年真题(94--06年)
  • 北大历年真题(94--06年) 94-96/98/00/04:普心&实心:无97&99年试卷: 01:心理统计:02:普心&实心&心统:03:仅普心: 05:普心&研究方法:06:仅实心 北京大学1994年真题 普通心理学94年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 ...

  • 康拉德_黑暗之心_近十年的研究述评_陶窕英
  • 青年文学家・外国文学 康拉德<黑暗之心>近十年的研究述评 陶窕英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校研究生) 广西 桂林 541006 摘 要: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面世已有120余年.通过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对比研究三个方面归纳和总结此作近十年的的前人研究发现:1. 受各自 ...

  • 皮亚杰儿童认识发展理论述评
  • 5前沿6 2007年第6期 皮亚杰儿童认识发展理论述评 杨慧慧 石向实 郑莉君 (杭州师范学院 杭州 310018)* [提 要]本文述评了皮亚杰的儿童认识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将皮亚杰的儿童认识发展理论和信息加 工的儿童认识理论进行了比较,指出皮亚杰的儿童认识发展理论对于当代教育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意 ...

  • 弗洛伊德性欲,人格理论
  •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人格适应及人格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人格性欲发展阶段 因为这个理论中人格阶段的划分方式是根据性兴奋的不同部位所提出的.整个理论将人格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口唇期:0--18个月,此时嘴唇.口舌是最主 ...

  • 心理学入门阅读书目推荐
  • 心理学入门阅读书目推荐 文章出处:兰心网 作者:心理学考研资料部 近年来,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追求幸福的现代人不时需要求助于心理学,国内心理学的高等教育与研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背景下,"心理学"图书--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通俗的,出版量非常巨大.在国际心理学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