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家的定义和描述可以分成4种(1)

对于企业家的定义和描述可以分成4种:

1、制度经济学派的“技术结构阶层”;

制度经济学派从“技术决定论”出发,认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决定社会权力转移和社会制度演进,在封建时代的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土地”,在资本主义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资本”,当储蓄超过投资时,资本的决定力下降,步入后资本主义时代(现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变成“专门知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理论知识成为社会核心,成为决策的依靠,这时权力也从资本家转向“技术阶层”,技术阶层是指科技人员、管理阶层。美国经济学家小阿尔佛雷德·钱得勒称这是“经理革命”;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研究从公元900-1700的西方经济史,提出制度的产生是源于交易成本的节约,企业制度的设计成为经济学界的焦点。同一时期,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使我们可以从产权决定角度研究企业和企业家,近年来我国国企改革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希望从产权关系下解决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监督等问题;根据产权理论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家的角色就是资产的代理人,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企业家”这个词16世纪出现在法语中,即指挥军事远征的人。18世纪法国人用这个词定义其它种类冒险活动的人。1755年,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博龙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承担不确定性”;1815年,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次将企业家列入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尽管萨伊忽略了资本形成的创造性和责任心——企业家精神重要的两翼。

2、熊彼特的“创新功能说”;

1942年“创新主义经济学之父”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中,使“企业家”这一独特的生产力要素成为最重要要素。熊比特指出,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家对新产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式、新组织的开拓以及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调配,企业家被称为“创新的灵魂”。 熊比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经济发展是动态的,是对现存的均衡状况的改变。经济发展不是因为人口、欲望状态、经济和生产组织的变化这些被称为“生产扩张的外部因素”,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才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才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也就是说,创新是增长的灵魂,创新是公司成长迅速的原因。特别是在今天,传统的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进步,创新精神十足的小公司发展超过传统的大公司,美国小企业局的统计表明,新公司创造的新产品比大企业多250%。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一项研究认为,新公司每一美元研究与发展费用所获得的创新利润是大企业的4倍,新公司创新进入市场平均是2.2年,而大企业是3.1年。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创新,对传统生产力要素的重新组合,使企业家成为企业的催生婆或者是走出困境的领路人。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巨额亏损,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艾科卡走马上任,一举扭亏为盈。同样的企业、同样的员工,仅仅是企业领导人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似乎在用实践说明企业家的真正价值。

3、卡森的“企业家判断(Entrepreneurial judgement)说”;

卡森(Casson.Mark)对企业家和企业家职能的界定。卡森认为,企业家的功能是企业家判断(Entreprenurial judgement ),企业家就是专为稀缺资源协调做出判断的人。在企业家功能上,除肯定熊彼特的“创新功能”外,提出:1、套利功能;2、创造市场的功能。企业家通过中介和内部化两种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改进交易制度,促使市场的形成。

4、我国实际生活中的企业家定义,是将经营者如厂长经理(Manager)当成企业家(Entrepreneur)。

中国企业主要是国企的改革历程,发现国企经营者的选择用过了委任、任命、承包等企业制度,均未有令人满意的效果。我国学者认为中国企业根本就是“企业家缺位”,经营者只是“国家的干部”;更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经营者选择机制的建立,实际上我们的经营者平均经营能力不会比总人口的平均能力高多少,我国国企亏损面达40%以上,除了其它因素外,经营者的选择不当是最大的问题,以国企的经营者为例,没有经营者的进出机制、淘汰机制,经营者队伍仍然维持在一种令人难以满意的水平。

综合几种分类:权威人士得出以下比较准确的定义: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的发展线索都与企业家密切相关,企业家所拥有的特殊人力资本,是最重要、最稀缺的社会资源.从企业家的特征、职能及其职能的实现来探索分析,有可能得到理论与实践上协调一致的企业家定义答案.企业家的特征是指企业家精神与能力的本质属性,企业家的职能是由企业家市场职能、资源职能、管理职能、创新职能为主体的职能体系.企业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具备企业家本质特征,在一定环境条件约束下,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家职能,并取得显著成就的经营者.

企业家概念及其相关问题辨析 2005-12-8 张序 阅读1583次

一、西方经济学中的企业家概念

“企业家”(entrepreneur) 一词出自西方, 它源于法文entreprendre , 意思是“敢于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而开创并领导一项事业的人”, 带有冒险家的意思。在这里, 风险和责任是内涵基础, 开创和领导是外延表现。这个单词最早见于16 世纪的法语文献, 最早论述这个

概念的是法国经济学家里夏尔?坎提隆(Richard Cantillon , 1680 -1734 年), 在他那里, 企业家就是在市场中充分利用未被他人认识的获利机会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坎提隆在他的著作《商业概论》中认为, 企业家的职能是冒着风险从事市场交换, 即在某一既定价格下买进商品, 在另一不确定的价格下出卖商品。企业家所获得的是不确定收益。

在坎提隆之后, 另一位法国经济学家让.巴提斯特.萨依(Jean Baptiste Say , 1767 -1832 年) 提出, 企业家就是“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领域”并获得较大收益的人。换言之, 企业家就是利用创新方法使用资源, 以使生产力及效用最大化的人。萨依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和《政治经济学问答录》中第一次明确提出, 企业家的职能是组织劳动、资本、土地、知识等各项资源实施生产。他认为, 企业家“是预见特定产品的需求以及生产手段, 发现顾客, 克服许多困难, 将一切生产要素结合的经济行为者”。

最早将企业家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提出并进行研究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 1842 -1924 年), 他认为, 生产过程是协调生产要素卖方和产品买方之间关系的一种中间过程, 而企业家的作用正是组织这一过程。马歇尔在其著名的《经济学原理》中系统论述了企业家的作用。他认为, 一般商品交换过程中, 由于买卖双方都不能准确预测市场的供求情况, 因而造成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 而企业家则是消除这种不均衡性的特殊力量。企业家是不同于一般职业阶层的特殊阶层, 他们的特殊性是敢于冒险和易于承担风险。因此, “在大多数行业中企业家所需具备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程度, 较之普遍的判断力, 果断、机智、谨慎和坚定等, 日益居于次要地位。”

对企业家研究最有影响的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 , 1883 -1950 年), 他在1934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 企业家就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或者, 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的创新者。他认为市场经济的“原动力”就是企业家的创新(innovation),他称之为“创造性地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 。

熊彼得将企业家视为创新的主体,其作用在于创造性地破坏市场均衡。他认为,经济发展总是以破坏旧经济运行程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而企业家正是这一创新过程的组织者和始作俑者。通过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才会出现企业家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1942 年熊彼得写道: “企业家的作用是通过以下途径对生产的方式进行改革或使之革命化的:利用一项发明,或者更平常一些,利用一项未经试用的技术上的可能性以生产一种新的产品,或者用新方法生产一种老商品;开辟提供设备的新来源或打开产品的新销路;重新组织工业, 等等。”熊彼得认为, 企业家这种“创造性破坏”行为背后有着特殊的心理倾向。它完全不同于享乐主义所理解的效用最大化心理。企业家的心理倾向是: (1) “存在一种梦想和意志, 要去找到一

个私人王国”, 即追求“工业上或商业上的成功”, 寻找“权力和独立的感觉”; (2) “存在征服的意志, 战斗的冲动, 证明自己比别人优越的冲动, 求得成功不是为了成功的果实, 而是为了成功的本身”; (3) “存在创造的欢乐, 把事情办成的欢乐, 或者只是施展个人的能力和智慧的欢乐。这种类型的人寻找困难, 为改变而改变, 以冒险为乐事。这类动机最明显是反享乐主义的。”由于企业家这种充满活力、不安于现状的心理是非普遍的, 从而决定了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

熊彼得突出企业家的创新性, 因此认定企业家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状态。他认为, 一个人由于“实现新的组合”而成为企业家, “而当他一旦建立起企业, 并像其他人一样开始经营这个企业时, 这一特征就马上消失”。因此, 企业家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状态, 即指企业家发现企业家机会(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 并通过建立企业来把握这一机会的过程。在这里, 熊彼得把创新仅仅限定在创立企业上, 按照他的定义, 严格讲一个人只在创立企业并使之获得最初的成功的时期才可能被称为企业家。这一定义与今天的现实相比无疑是有点苛刻了。那么, 过了创业期之后的企业家还是企业家吗?

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 Frank H. Knight , 1885 -1972 年) 看到了熊彼得理论的局限性, 他根据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这个概论, 指出企业家就是“识别不确定性中蕴藏的机会与获利的可能”, 并“自己承担决策的全部后果”的人。因此, 企业家必然“是工商企业主, 而不是负责日常决策、领取薪水的经理”。也就是说, 企业家在创业之后, 通过突出的经营, 能够长期保有这一称号, 因为企业家的特质决定了他不安于现状, 要不断变革和创新。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伊斯雷尔.柯兹纳( Israel Kirzn2 er) 、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本斯坦(Harvey Leibenstein) 、英国经济学家埃迪丝.彭罗斯( Edith Penrose) 和马克.卡森(Mark Casson) 也是论述企业家概念较多的西方经济学家。

二、创新是企业家的标志

笔者发现, entrepreneur与它在英文中的派生词entrepriser 的真正含义都是“创业家”, 即一项“事业”(business) 的创立者; 此外, “创业”与“企业家精神”在英语中都是一个词entrepreneurship ; 并且, 英语中的“企业”(enterprise) 本身又有“创业”、“冒险精神”、“胆量”的含义, 从西语词源的角度讲, 它也来源于entrepreneur 。因此我们可以说, “企业家”一词就是指创业者, 就是企业的人格化身。这从“企业家”一词的由来和经济学家们对企业家的论述中也可以明白。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提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中说, 企业家就是“对创办新企业负责的人, 他们把新产品引入市场, 发展新的生产工艺”。企业家的主要特征是创新, 而创新的主要标志就是创业。企业家主要是创业者

而非守业者。

根据经济学家们的论述, 结合现实的状况, 特别是国外对“企业家”这个词的使用情况, 笔者认为, 一个人要被称为企业家, 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充分必要条件: (1) 他是利用自己或他人的资本创办企业的人;(2) 他是掌握企业控制权并经营企业的人, 能够对决策的全部风险与后果承担最终责任;(3) 他是能够发现和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实现企业创新与发展并取得成绩的人。

要称呼一个满足第2 个条件而不能满足第1 个条件的经理人为企业家, 就必须提高第3 个条件的标准, 也就是说, 他必须用更大的创新成就来抵消他不是企业创始者的缺陷。即使我们对企业家的称号作了限定, 它仍是一个边界模糊的概念。由于企业家不能用一种具体的数量化的指标(如学历、财产、资历、业绩) 来准确衡量, 所以不存在什么“企业家市场”。企业家是买不到的, 不是通过市场选择的。市场无法甄别企业家, 企业家的出现是一个自我选择的结果, 即通过创办自己的企业而不是管理别人的企业而成为企业家的。

要成为企业家, 仅仅是创办企业还不够, 一个人开了一家餐馆, 或者服装店、洗衣店, 或者一家五金加工厂、一家面包坊, 他当然冒了一点风险, 即使他还经营得不错, 也不能算是企业家, 因为他要么没有创新, 与其他的同类商店(企业) 相比, 从产品(服务) 到经营手法都没有区别; 要么有创新, 但并未取得成效或将企业发展到能够对行业和社会产生影响的一定规模。但同样在餐饮业, 麦当劳的雷蒙德?克罗克却是杰出的企业家, 他让汉堡包这一在西方比较普通的产品通过连锁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生产, 大大提高了资源的产出, 增加了新的消费需求, 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日本学者上野明认为, 企业家的创新体现在四个方面: (1) 标志攻势经营的先行投资; (2) 企业成长关键时期的决断; (3) 不满足现状的不断进取精神; (4) 促进公司内部的竞争。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 在他的管理学名著《管理: 任务、责任、实践》中则将创新定义为“一项赋予人力和物质资源以更强创造财富的能力的任务”。综合一些有影响的论述, 结合工业时代和新经济的特征, 笔者认为, 企业家的创新包括四个内容: (1) 产品创新: 生产新产品、提供新服务, 或者赋予产品(服务) 新的特性; (2) 技术创新: 使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或生产流程;(3) 市场创新: 不断开辟新的市场和发展新的消费对象, 以及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供应来源;(4) 制度创新: 通过更新组织观念来转变企业, 实现管理革命。

三、企业家的关联者

美国当代学者贾斯汀.隆内克(Justin G. Longenecker , 贝勒大学教授, 卡鲁斯企业家协会主席) 指出, 企业家只包括积极私营业主、家族企业的第二代继承人和购买别人公司经营的

业主, 但不包括大公司薪金经理。在企业创立和发展壮大过程中, 有许多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 他们之中谁能称为企业家呢? 我们应该廓清他们与企业家的关系。

1. 企业家与创始人

很多著名企业的创始人(founder) 都是大企业家,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 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但有的人虽然创立了企业, 却并没有将其发展壮大就转手于他人; 有的人创立了企业并一直经营它, 但并未有任何创新和战略性举措, 没有建立健全企业组织结构, 业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很大。他们都不能称为企业家。有的人虽然不是企业的原始创立者, 但在接手企业后勇于创新, 一手把企业带到辉煌, 他们也是企业家。例如, 麦当劳是加州的麦克唐纳兄弟创建的, 但直到被芝加哥饮料商雷蒙德?克罗克买下后, 才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快餐连锁店, 对美国和世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麦克唐纳兄弟的姓作为商标长存, 但铸造麦当劳的企业家是克罗克。

2. 企业家与实业家

实业家与商人在英文中是一个词 —businessman。但在中国, 实业家就比商人高一等, 指从事较大的活动来创造经济效益的人, 也就是工商业经营者。实业家可能是企业主, 也可能是经理人, 不管怎么样, 只有符合企业家的创业、创新内涵, 实业家才可以称为企业家。

3. 企业家与企业主

企业主(owner , proprietor) 是企业资本的所有人或绝大部分产权的拥有者, 他可能是一个企业的亲手创办者, 也可能是从他人那里买来了或继承了一个企业。企业主可能实际经营企业, 也可能不实际参与企业经营, 当企业主不仅成功创办或购买(继承) 了一个企业, 而且独立决策, 勇于创新, 不怕风险, 把企业做大做强, 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 这样的企业主可以称为企业家。如果一个企业主根本不参与管理和重大决策, 而将这些事务交给经理人或共同所有人, 那他就不是一个企业家。另一方面, 即使一个企业主同时又在运作这个企业, 但并没有取得公认的创新性成就, 也不能算是一个企业家。

卡森曾强调认为, 一个企业家要使他的判断得到支持, 就必须拥有个人财富。他把有企业家才能却不能拥有资本的人称为“不合格”的企业家。我国学者张维迎发展了卡森的理论, 他指出,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 企业家资格从来都是和资本相联系的。在他的“契约企业”中, 没有资本的人是无权签约的, 而处于中心签约地位的人就是企业家, 即资本是成为企业家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笔者赞同这些观点, 因此需要指出, 企业家如果没有掌握企业的资本控制权, 那他一般也在企业占有一定股份, 这些股份可能是他自己的投资(包括智力资本和专利技术资本), 也可能是他因经营业绩获得的报酬。也就是说他必定是企业的拥

有者之一。一个与企业资产没有关联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企业家的。

4. 企业家与资本家资本家(capitalist) 是一个古老的称谓, 指将自己拥有的物质资本投入企业的人。但随着信息时代风险投资的兴起, 风险资本家(venture capitalist) 又使资本家的概念有了新的内涵。在信用不发达的时代, 只有有钱人才能创办企业, 资本只有投入来创办企业才能获得高增值高回企报, 这种资本家许多都能获得企业家的称号。但仍有许多资本家成不了企业家。虽然资本具有为利润而冒险的本性, 甚至会为利润而疯狂, 所以资本家具有冒险的天性, 但是资本又担心风险, 害怕失去老本, 甚至不敢投资, 尤其是在极不确定的环境条件下。于是许多资本家就成了投机家, 或者成为单纯的取利者和食利者。即使有的资本家创办了企业, 但也是资本的奴隶, 他们不仅自己被资本所奴役, 而且使企业也受资本的奴役, 这样的资本家当然不是企业家。萨伊早在19 世纪就明确地区分了企业家和资本家, 认为企业家具有不同于资本家的特殊功能, 这就为二者的分离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他没有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社会进入信用发达的时期, 资本所有者要取得高回报, 不一定要亲自去创办企业, 他可以将资本交给一个企业家或潜在的企业家去创办企业, 而想成为企业家也不一定非要是有钱人, 这一点在新经济时期体现得更为充分。风险投资使资本家冒高风险去求得高回报, 这种回报往往不是股息红利, 而是股份的疯涨带来的转卖机会。但这种风险资本家由于并不亲自创建、发展企业, 不进行最终决策, 因此仍不是企业家。但是, 风险资本家却对企业家的命运有决定权, 他们甚至把创立企业的企业家赶走。斯提夫?乔布斯创建了苹果公司, 后来被赶走了。最后又把他请了回来, 那是后话。

需要指出的是, 有人认为企业家是一种人力资本。笔者不同意这个观点。这并非企业家缺乏人力资本的一个特征 —机会成本(企业家应该也有机会成本), 而是企业家不具备资本的一个普遍性质, 即资本是投资的结果, 资本可以通过投资增加资本量。这一点对人力资本来说是真理, 但对企业家来说则不是。企业家是社会中一部分拥有企业家精神自然禀赋的人, 这种禀赋可能是对未来市场的一种预见, 也可能是永久潜藏的创业冲动。它不是通过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活动能够形成或提升的东西。企业家有一部分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来源于人力资本投资, 特别是以自己的科技成果创办企业的技术型企业家更是如此。但这种人力资本不是形成企业家的充分条件,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也非必要条件。因此, 企业家不是一种资本, 而是对资本的配置和收益起重要作用的主宰者。

由于人力资源是一个数量集合概念, 指所有具劳动能力的人的群体。从这种意义上, 我们可以认为企业家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 诚如我们也不能把天才人物独立于人力资源这一

大概念之外一样。

5. 企业家与经理人

经理人(manager) 一词来源于“管理”(manage) 一词, 它是伴随现代企业的诞生而出现, 以独立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职业, 将所经营管理企业的成功视为自己人生成功的专职管理者。企业家与经理人之间的最大差别在于, 前者是以创新手法来创造利润, 而后者是以管理手段, 通过效率提升来创造利润; 前者是以新思维新产品在市场中竞争, 而后者还是在旧的市场中, 企图以更精良的管理手段, 继续维持原有产品市场的利润。

当然, 企业家和经理人之间也有关联, 有先是企业家后又变成经理人的, 也有先是经理人后来成为企业家的, 或者一个人同时既是企业家又是经理人。例如, 惠普的两个创业者休利特和帕卡德是企业家, 但惠普成长起来后, 他们又是很好的管理者, 很好的经理人。但这不是通则, 在多数的情况下, 一个人的素质不太容易既适合做企业家又适合做经理人, 一个很好的企业家可能是非常糟糕的管理者。

经理人就好像一位认真的管家, 他被赋予的使命就是延续企业的发展。只是当企业变迁、更替速度加快时, 经理人就很难用常规的管理模式与旧有的经营思维来继续支撑企业的发展与利益。在快速变迁的知识经济时代, 成熟企业也须不断创新才能跟上市场的脚步而不被淘汰, 此时经理人就必须向企业家学习, 企业内部的组织环境与经营模式也必须引入更多的创新, 这时候如果经理人能发挥企业家精神, 通过创新把弱小企业做大做强, 通过创新拯救危机企业, 使其绝处逢生、重建辉煌、取得更大的成功, 这种经理人可以称为企业家。例如美国的李?艾科卡, 他以自己出色的创新经营使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公司重新回列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行列而成为名声大振的企业家。但这种例子即使在美国也是极少的, 只有将通用汽车公司提升为现代企业的小阿尔弗雷德. P. 斯隆可以与之相比。一句话, 只有那些有创新思维并取得卓越业绩的经理人才能称得上企业家如今在西方, 大公司已有几十上百年历史, 其创始人已去世或不在公司任职。这些大公司的领导人大都是经理人, 他们的名字虽然在国内乃至世界广为人们所知, 但他们都不能称为企业家, 也没有外国媒体这样称呼他们。真正的企业家都来自近几十年内新创立的企业, 如德尔计算机公司的迈克尔?德尔、雅虎公司的杨致远等。《商业周刊》2001 年评选的七位最佳企业家全部不太知名, 他们创办的企业提供的全是新颖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年收入在很短的时间就达到几千万美元以上。

四、企业家在企业中的职务

论及企业家, 就不能不涉及他们在企业中的职务, 除非他已经退休。根据企业家的内涵和中外企业的实际情况, 企业家囿于董事长( Chairman ) 、首席执行官(CEO) 、总裁

(President) 和中国的总经理( General Man2 ager) 这几个职位中。

目前世界上的企业按最高管理职位设置可分为CEO 制和总裁制(相当于中国的总经理制) 。总裁比CEO 的权力要小, 大的跨国企业一般同时有CEO 和总裁, 这时总裁是各地区分公司总经理的总管。总裁有时也由CEO 兼任。一般来讲, CEO 和总裁都是由董事长亲自遴选交董事会批准任命的。在CEO 制企业中, 董事会还将相当一部分决策权也分给了CEO。企业的创始人和主要所有者一般都是董事会成员, 许多人都出任董事长。当一个企业的董事长就是企业的创始人或者最大股东时, 即使企业实行的是CEO 制, 董事长对企业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也是相当大的。

在中国, 现行《公司法》赋予董事长比其他董事更大的责任和权力。外国企业的CEO 既是行政一把手, 又是股东权益代言人, 它代表着企业, 并对企业经营负责。而根据中国法律, 董事长是企业法定代表人, 在董事会闭会期间有代行董事会部分职责的权力, 这就决定了中国的董事长可以介入到公司经营的执行活动中去。当企业有一个介入公司经营的强势董事长时, 不管企业是采用CEO 制还是总经理制, 董事长都具有一部分外国企业CEO 的职能。

CEO 一般都是董事会成员, 持有一定的公司股份(进入公司时获得的受让和经营奖励)。CEO由董事长兼任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CEO 做得好也可以升任董事长而另聘CEO。

总经理在我国许多企业中是最高管理职位, 而在美国, 总经理只是一个部门层次的职务, 即是公司下属独立的业务部门的领导者。在股权单一无董事会的中国民营企业中, 总经理就是企业所有者, 也就是董事长和CEO 的合而为一; 而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企业, 这个人就相当于CEO。至于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二人分任的企业, 二者谁的权力更大就要看企业的实际情况。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一个企业家, 根据他在创业、创新中的权力、责任和作用, 最可能在企业中担任的职务是董事长兼CEO , 这既是创始人和所有者的标志, 又能保证他实施创新所必需的控制力和决策权; 其次是只担任董事长; 再次是只担任CEO (或不设CEO 企业的总裁), 对国内实行总经理制的企业也是如此。国外的CEO大多是职业经理人, 但由于权力很大, 个人创新空间宽阔, 个别突出者也有被称为企业家的。而有的企业的董事长也是经理人出身, 他们既非企业创始人也非大股东。比尔?盖茨是公认的伟大企业家, 他曾长期兼任微软的CEO,后来把这个职位交给斯提夫?巴尔默, 自己只做董事长。

五、企业家是怎样炼成的

莱本斯坦认为, 获得伟大成就的动机是产生企业家职能的关键因素。企业家们常常心甘情愿去冒险, 对工作全力以赴几乎达到入魔的程度, 以致没有多少时间来享受他们创造的财

富。笔者认为, 目前国内对于企业家的认识和研究存在很大的谬误, 诸如“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企业家选拔”之类的提法, 反映出不少人的错误认识。他们认为企业家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造就, 只要让他们具备了几个十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他们就可以成为企业家了, 强调的是制度安排和行政措施, 不明白内在因素—个体的主动性才是成为企业家的动力。

柯兹纳认为, 企业家是一种信念, 这种信念不是来自企业家拥有或忽略的各种相关的知识, 而是企业家具有发现对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倾向。张维迎说: “企业家先天的素质是最重要的, 后天的知识是第二位的; 但对职业经理人来讲, 情况可能刚好相反, 后天积累的知识是第一位的, 先天的素质是第二位的。”笔者认为企业家是需要天赋的, 这种天赋不是某方面的才能, 而是冒险精神、创新精神, 因此企业家不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正如厉以宁所说: “在中国, 很多人把企业家当成一种职业, 这是误解, 其实企业家是一种素质。”这种素质是很难通过学习、训练培养出来的。因此, 所谓“造就职业企业家队伍”的说法是荒谬的。对于成功的企业家, 即使我们通读和仔细研究他们的传记、回忆录和全部著作, 也不易把握和仿效他们的特质。

由于企业家的创业特性, 我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是不可能成为企业家的。第一, 角色错位。国企领导者大都是由各级政府或其主管部门任命的, 是政府或其主管部门的代言人, 并非真正直接对其所经营的国有资产负责, 而是按政府领导的意志行事, 严格地讲, 他们是准政府官员。虽然许多国企实行了股份制改造, 董事长、总经理已形式上由董事会选出和聘任, 但由于董事会是由政府控制, 从本质看与直接任命没有多大区别。第二, 创新缺陷。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 但国企领导人有政策的庇护, 创新动力不强, 即使创新也意味着闯政策的红灯, 面临政治风险。由于个人收入不能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 不能调动开拓创新的积极性。第三, 市场主体地位不突出, 企业活动不独立, 限制了企业领导人的活动范围。

当然, 国企里也并非没有少数具备企业家特征的人才, 如倪润峰、柳传志、张瑞敏等。他们当然不可能是国企的创造者, 但却通过创新使企业发生了质的飞跃, 他们的成就主要是从市场竞争中取得的, 他们被称为企业家也可以理解, 但这种情况只可能是少数中的少数。大多数国企领导人甚至不能称为职业经理人, 因为他们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企业家从来就是民间的而非官方的。

与此相对, 我国广大欣欣向荣的民营企业才是真正企业家涌现的土壤。民企大多经历了一个从原始积累创办小企业到完成资本积累向大中型企业发展(二次创业) 的历程, 在这个创业过程中, 创业者大都是企业的所有者, 全部或部分拥有企业最初的原始积累资本, 是天

生就有冒险、精神的实践者。没有这种冒险精神, 就没有刘永好等知名、企业家出现。一方面由于我国现行体制束缚, 不冒险就可能失去生存发展的空间, 冒险才能创造机会; 另一方面, 由于民企很难得到政府的扶持, 其创业过程处于不利形势, 因此创业者大多是冒险者, 正是这种冒险精神造就了一批民营企业家。如今, 在顺德、东莞, 在宁波、温州, 在石狮、晋江, 有一大批白手起家、做大做强、敢与国企外企竞争的企业主, 他们就是企业家。这些地区就是中国企业家最密集的地区。因此, 真正的中国企业家基本上来自民企。

六、让企业家精神充满社会

在经济史上, 在世界范围内, 企业家从来就是一种稀缺资源, 是难以人为大规模制造的, 但企业家精神却是可以提倡的, 用彼得?德鲁克的话说, 它“既不是一门科学也不是一门艺术, 它是一门实践”。企业的扩张和现有产品(服务) 的增长, 也要关注新兴企企业家精神就是创造和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机会业的诞生和新产品(服务) 的涌现, 特别是熊彼得所说的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能力, 它的核心是创新。笔者认那种“新的综合”和“创造性的毁灭”的出现。为, 企业家精神的特质不仅是一种能力, 还包括冒险精目前中国的企业家称号无疑是被滥用了。例如, 将所神、自信心、成功欲望、开拓气魄、激情、想象力、远有的企业经营者都冠之以企业家头衔, 不管他是企业创业见、求变立异这些东西, 杰出的企业家莫不具有这些特者还是管理者; 不管他在企业有无成就有无创新; 不管他质。由新古典经济学开始, 现在, 已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是政府任命的国企领导还是私营企业主。企业家到处都家承认企业家精神是使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这三大传统生是, 成员无所不包, 企业家称号成了一种地位和身份的标产要素有机结合而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第四大生产要素。志, 成了一顶恭维人的高帽子, 有的人还呼唤订立《企业我们所处的时代, 经济、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 家法》。这几年随着职业经理人概念的兴起, 企业家和经在技术变革、消费者习惯、社会价值、制度法规的快速变理人得到了一定的区分, 但还不够, 企业家的定义仍然混化中孕育了大量的盈利机会, 因此应该是一个创业的时沌不清。笔者认为, 辨清“企业家”的真正含义, 不仅是代, 一个企业家辈出的时代。但是, 由于中国目前的创新概念上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树立企业家超越其他企业相关环境还很不如意, 制约了企业家精神的出现和企业家的成领导者、经营者、管理者、控制者等的独特地位, 要让全长, 思想的禁锢和行为的控制使我们缺乏一种鼓励冒险、社会认识到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 对社会的重要性非同容忍失败和崇尚标新立异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寻常, 在全社会大力提倡企业家精神, 创造适宜更多企业柯兹纳认为: “制度性框架对于鼓励企业家的发现和家产生(出现) 的环境, 推动全社会的创业冲动。创新是极端重要的。”政府要做的, 不是去培养企业家, 熊彼得这样评价企业家的作

用: “他们创造了新颖而而是作好制度安排, 让那些潜在的企业家自愿成为现实的与众不同的事物, 他们改变了价值观。”企业家创造新企业家。为此, 我们必须去掉一切制约企业家精神发挥的企业, 大量新企业吸纳大量闲置资金, 提供新的就业岗意识、制度、习惯, 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降低创位, 特别是企业家们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精神使社会充业的融资成本; 简化企业注册程序, 降低台阶, 取消行业满活力, 他们缔造白手起家的创业神话, 成为社会仿效的准入; 保护合法利润和资产, 根绝政府部门机构对民企的对象, 使后来者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一切, 都是今天中国盘剥; 下调税费, 鼓励个人创业。我们不应该只关注现有社会极其需要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学学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来源:. 网站编辑:唐新

对于企业家的定义和描述可以分成4种:

1、制度经济学派的“技术结构阶层”;

制度经济学派从“技术决定论”出发,认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决定社会权力转移和社会制度演进,在封建时代的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土地”,在资本主义时代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资本”,当储蓄超过投资时,资本的决定力下降,步入后资本主义时代(现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变成“专门知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理论知识成为社会核心,成为决策的依靠,这时权力也从资本家转向“技术阶层”,技术阶层是指科技人员、管理阶层。美国经济学家小阿尔佛雷德·钱得勒称这是“经理革命”;1973年,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研究从公元900-1700的西方经济史,提出制度的产生是源于交易成本的节约,企业制度的设计成为经济学界的焦点。同一时期,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使我们可以从产权决定角度研究企业和企业家,近年来我国国企改革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希望从产权关系下解决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监督等问题;根据产权理论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家的角色就是资产的代理人,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企业家”这个词16世纪出现在法语中,即指挥军事远征的人。18世纪法国人用这个词定义其它种类冒险活动的人。1755年,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博龙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承担不确定性”;1815年,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一次将企业家列入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尽管萨伊忽略了资本形成的创造性和责任心——企业家精神重要的两翼。

2、熊彼特的“创新功能说”;

1942年“创新主义经济学之父”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中,使“企业家”这一独特的生产力要素成为最重要要素。熊比特指出,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家对新产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式、新组织的开拓以及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调配,企业家被称为“创新的灵魂”。 熊比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经济发展是动态的,是对现存的均衡状况的改变。经济发展不是因为人口、欲望状态、经济和生产组织的变化这些被称为“生产扩张的外部因素”,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才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才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也就是说,创新是增长的灵魂,创新是公司成长迅速的原因。特别是在今天,传统的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进步,创新精神十足的小公司发展超过传统的大公司,美国小企业局的统计表明,新公司创造的新产品比大企业多250%。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一项研究认为,新公司每一美元研究与发展费用所获得的创新利润是大企业的4倍,新公司创新进入市场平均是2.2年,而大企业是3.1年。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创新,对传统生产力要素的重新组合,使企业家成为企业的催生婆或者是走出困境的领路人。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巨额亏损,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艾科卡走马上任,一举扭亏为盈。同样的企业、同样的员工,仅仅是企业领导人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似乎在用实践说明企业家的真正价值。

3、卡森的“企业家判断(Entrepreneurial judgement)说”;

卡森(Casson.Mark)对企业家和企业家职能的界定。卡森认为,企业家的功能是企业家判断(Entreprenurial judgement ),企业家就是专为稀缺资源协调做出判断的人。在企业家功能上,除肯定熊彼特的“创新功能”外,提出:1、套利功能;2、创造市场的功能。企业家通过中介和内部化两种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改进交易制度,促使市场的形成。

4、我国实际生活中的企业家定义,是将经营者如厂长经理(Manager)当成企业家(Entrepreneur)。

中国企业主要是国企的改革历程,发现国企经营者的选择用过了委任、任命、承包等企业制度,均未有令人满意的效果。我国学者认为中国企业根本就是“企业家缺位”,经营者只是“国家的干部”;更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经营者选择机制的建立,实际上我们的经营者平均经营能力不会比总人口的平均能力高多少,我国国企亏损面达40%以上,除了其它因素外,经营者的选择不当是最大的问题,以国企的经营者为例,没有经营者的进出机制、淘汰机制,经营者队伍仍然维持在一种令人难以满意的水平。

综合几种分类:权威人士得出以下比较准确的定义: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的发展线索都与企业家密切相关,企业家所拥有的特殊人力资本,是最重要、最稀缺的社会资源.从企业家的特征、职能及其职能的实现来探索分析,有可能得到理论与实践上协调一致的企业家定义答案.企业家的特征是指企业家精神与能力的本质属性,企业家的职能是由企业家市场职能、资源职能、管理职能、创新职能为主体的职能体系.企业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具备企业家本质特征,在一定环境条件约束下,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家职能,并取得显著成就的经营者.

企业家概念及其相关问题辨析 2005-12-8 张序 阅读1583次

一、西方经济学中的企业家概念

“企业家”(entrepreneur) 一词出自西方, 它源于法文entreprendre , 意思是“敢于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而开创并领导一项事业的人”, 带有冒险家的意思。在这里, 风险和责任是内涵基础, 开创和领导是外延表现。这个单词最早见于16 世纪的法语文献, 最早论述这个

概念的是法国经济学家里夏尔?坎提隆(Richard Cantillon , 1680 -1734 年), 在他那里, 企业家就是在市场中充分利用未被他人认识的获利机会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坎提隆在他的著作《商业概论》中认为, 企业家的职能是冒着风险从事市场交换, 即在某一既定价格下买进商品, 在另一不确定的价格下出卖商品。企业家所获得的是不确定收益。

在坎提隆之后, 另一位法国经济学家让.巴提斯特.萨依(Jean Baptiste Say , 1767 -1832 年) 提出, 企业家就是“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领域”并获得较大收益的人。换言之, 企业家就是利用创新方法使用资源, 以使生产力及效用最大化的人。萨依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和《政治经济学问答录》中第一次明确提出, 企业家的职能是组织劳动、资本、土地、知识等各项资源实施生产。他认为, 企业家“是预见特定产品的需求以及生产手段, 发现顾客, 克服许多困难, 将一切生产要素结合的经济行为者”。

最早将企业家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提出并进行研究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 1842 -1924 年), 他认为, 生产过程是协调生产要素卖方和产品买方之间关系的一种中间过程, 而企业家的作用正是组织这一过程。马歇尔在其著名的《经济学原理》中系统论述了企业家的作用。他认为, 一般商品交换过程中, 由于买卖双方都不能准确预测市场的供求情况, 因而造成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 而企业家则是消除这种不均衡性的特殊力量。企业家是不同于一般职业阶层的特殊阶层, 他们的特殊性是敢于冒险和易于承担风险。因此, “在大多数行业中企业家所需具备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程度, 较之普遍的判断力, 果断、机智、谨慎和坚定等, 日益居于次要地位。”

对企业家研究最有影响的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 , 1883 -1950 年), 他在1934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 企业家就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或者, 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的创新者。他认为市场经济的“原动力”就是企业家的创新(innovation),他称之为“创造性地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 。

熊彼得将企业家视为创新的主体,其作用在于创造性地破坏市场均衡。他认为,经济发展总是以破坏旧经济运行程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而企业家正是这一创新过程的组织者和始作俑者。通过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才会出现企业家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1942 年熊彼得写道: “企业家的作用是通过以下途径对生产的方式进行改革或使之革命化的:利用一项发明,或者更平常一些,利用一项未经试用的技术上的可能性以生产一种新的产品,或者用新方法生产一种老商品;开辟提供设备的新来源或打开产品的新销路;重新组织工业, 等等。”熊彼得认为, 企业家这种“创造性破坏”行为背后有着特殊的心理倾向。它完全不同于享乐主义所理解的效用最大化心理。企业家的心理倾向是: (1) “存在一种梦想和意志, 要去找到一

个私人王国”, 即追求“工业上或商业上的成功”, 寻找“权力和独立的感觉”; (2) “存在征服的意志, 战斗的冲动, 证明自己比别人优越的冲动, 求得成功不是为了成功的果实, 而是为了成功的本身”; (3) “存在创造的欢乐, 把事情办成的欢乐, 或者只是施展个人的能力和智慧的欢乐。这种类型的人寻找困难, 为改变而改变, 以冒险为乐事。这类动机最明显是反享乐主义的。”由于企业家这种充满活力、不安于现状的心理是非普遍的, 从而决定了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

熊彼得突出企业家的创新性, 因此认定企业家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状态。他认为, 一个人由于“实现新的组合”而成为企业家, “而当他一旦建立起企业, 并像其他人一样开始经营这个企业时, 这一特征就马上消失”。因此, 企业家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状态, 即指企业家发现企业家机会(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 并通过建立企业来把握这一机会的过程。在这里, 熊彼得把创新仅仅限定在创立企业上, 按照他的定义, 严格讲一个人只在创立企业并使之获得最初的成功的时期才可能被称为企业家。这一定义与今天的现实相比无疑是有点苛刻了。那么, 过了创业期之后的企业家还是企业家吗?

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 Frank H. Knight , 1885 -1972 年) 看到了熊彼得理论的局限性, 他根据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这个概论, 指出企业家就是“识别不确定性中蕴藏的机会与获利的可能”, 并“自己承担决策的全部后果”的人。因此, 企业家必然“是工商企业主, 而不是负责日常决策、领取薪水的经理”。也就是说, 企业家在创业之后, 通过突出的经营, 能够长期保有这一称号, 因为企业家的特质决定了他不安于现状, 要不断变革和创新。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伊斯雷尔.柯兹纳( Israel Kirzn2 er) 、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本斯坦(Harvey Leibenstein) 、英国经济学家埃迪丝.彭罗斯( Edith Penrose) 和马克.卡森(Mark Casson) 也是论述企业家概念较多的西方经济学家。

二、创新是企业家的标志

笔者发现, entrepreneur与它在英文中的派生词entrepriser 的真正含义都是“创业家”, 即一项“事业”(business) 的创立者; 此外, “创业”与“企业家精神”在英语中都是一个词entrepreneurship ; 并且, 英语中的“企业”(enterprise) 本身又有“创业”、“冒险精神”、“胆量”的含义, 从西语词源的角度讲, 它也来源于entrepreneur 。因此我们可以说, “企业家”一词就是指创业者, 就是企业的人格化身。这从“企业家”一词的由来和经济学家们对企业家的论述中也可以明白。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提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中说, 企业家就是“对创办新企业负责的人, 他们把新产品引入市场, 发展新的生产工艺”。企业家的主要特征是创新, 而创新的主要标志就是创业。企业家主要是创业者

而非守业者。

根据经济学家们的论述, 结合现实的状况, 特别是国外对“企业家”这个词的使用情况, 笔者认为, 一个人要被称为企业家, 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充分必要条件: (1) 他是利用自己或他人的资本创办企业的人;(2) 他是掌握企业控制权并经营企业的人, 能够对决策的全部风险与后果承担最终责任;(3) 他是能够发现和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实现企业创新与发展并取得成绩的人。

要称呼一个满足第2 个条件而不能满足第1 个条件的经理人为企业家, 就必须提高第3 个条件的标准, 也就是说, 他必须用更大的创新成就来抵消他不是企业创始者的缺陷。即使我们对企业家的称号作了限定, 它仍是一个边界模糊的概念。由于企业家不能用一种具体的数量化的指标(如学历、财产、资历、业绩) 来准确衡量, 所以不存在什么“企业家市场”。企业家是买不到的, 不是通过市场选择的。市场无法甄别企业家, 企业家的出现是一个自我选择的结果, 即通过创办自己的企业而不是管理别人的企业而成为企业家的。

要成为企业家, 仅仅是创办企业还不够, 一个人开了一家餐馆, 或者服装店、洗衣店, 或者一家五金加工厂、一家面包坊, 他当然冒了一点风险, 即使他还经营得不错, 也不能算是企业家, 因为他要么没有创新, 与其他的同类商店(企业) 相比, 从产品(服务) 到经营手法都没有区别; 要么有创新, 但并未取得成效或将企业发展到能够对行业和社会产生影响的一定规模。但同样在餐饮业, 麦当劳的雷蒙德?克罗克却是杰出的企业家, 他让汉堡包这一在西方比较普通的产品通过连锁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生产, 大大提高了资源的产出, 增加了新的消费需求, 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日本学者上野明认为, 企业家的创新体现在四个方面: (1) 标志攻势经营的先行投资; (2) 企业成长关键时期的决断; (3) 不满足现状的不断进取精神; (4) 促进公司内部的竞争。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 在他的管理学名著《管理: 任务、责任、实践》中则将创新定义为“一项赋予人力和物质资源以更强创造财富的能力的任务”。综合一些有影响的论述, 结合工业时代和新经济的特征, 笔者认为, 企业家的创新包括四个内容: (1) 产品创新: 生产新产品、提供新服务, 或者赋予产品(服务) 新的特性; (2) 技术创新: 使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或生产流程;(3) 市场创新: 不断开辟新的市场和发展新的消费对象, 以及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供应来源;(4) 制度创新: 通过更新组织观念来转变企业, 实现管理革命。

三、企业家的关联者

美国当代学者贾斯汀.隆内克(Justin G. Longenecker , 贝勒大学教授, 卡鲁斯企业家协会主席) 指出, 企业家只包括积极私营业主、家族企业的第二代继承人和购买别人公司经营的

业主, 但不包括大公司薪金经理。在企业创立和发展壮大过程中, 有许多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 他们之中谁能称为企业家呢? 我们应该廓清他们与企业家的关系。

1. 企业家与创始人

很多著名企业的创始人(founder) 都是大企业家,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 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但有的人虽然创立了企业, 却并没有将其发展壮大就转手于他人; 有的人创立了企业并一直经营它, 但并未有任何创新和战略性举措, 没有建立健全企业组织结构, 业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很大。他们都不能称为企业家。有的人虽然不是企业的原始创立者, 但在接手企业后勇于创新, 一手把企业带到辉煌, 他们也是企业家。例如, 麦当劳是加州的麦克唐纳兄弟创建的, 但直到被芝加哥饮料商雷蒙德?克罗克买下后, 才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快餐连锁店, 对美国和世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麦克唐纳兄弟的姓作为商标长存, 但铸造麦当劳的企业家是克罗克。

2. 企业家与实业家

实业家与商人在英文中是一个词 —businessman。但在中国, 实业家就比商人高一等, 指从事较大的活动来创造经济效益的人, 也就是工商业经营者。实业家可能是企业主, 也可能是经理人, 不管怎么样, 只有符合企业家的创业、创新内涵, 实业家才可以称为企业家。

3. 企业家与企业主

企业主(owner , proprietor) 是企业资本的所有人或绝大部分产权的拥有者, 他可能是一个企业的亲手创办者, 也可能是从他人那里买来了或继承了一个企业。企业主可能实际经营企业, 也可能不实际参与企业经营, 当企业主不仅成功创办或购买(继承) 了一个企业, 而且独立决策, 勇于创新, 不怕风险, 把企业做大做强, 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 这样的企业主可以称为企业家。如果一个企业主根本不参与管理和重大决策, 而将这些事务交给经理人或共同所有人, 那他就不是一个企业家。另一方面, 即使一个企业主同时又在运作这个企业, 但并没有取得公认的创新性成就, 也不能算是一个企业家。

卡森曾强调认为, 一个企业家要使他的判断得到支持, 就必须拥有个人财富。他把有企业家才能却不能拥有资本的人称为“不合格”的企业家。我国学者张维迎发展了卡森的理论, 他指出,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 企业家资格从来都是和资本相联系的。在他的“契约企业”中, 没有资本的人是无权签约的, 而处于中心签约地位的人就是企业家, 即资本是成为企业家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笔者赞同这些观点, 因此需要指出, 企业家如果没有掌握企业的资本控制权, 那他一般也在企业占有一定股份, 这些股份可能是他自己的投资(包括智力资本和专利技术资本), 也可能是他因经营业绩获得的报酬。也就是说他必定是企业的拥

有者之一。一个与企业资产没有关联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企业家的。

4. 企业家与资本家资本家(capitalist) 是一个古老的称谓, 指将自己拥有的物质资本投入企业的人。但随着信息时代风险投资的兴起, 风险资本家(venture capitalist) 又使资本家的概念有了新的内涵。在信用不发达的时代, 只有有钱人才能创办企业, 资本只有投入来创办企业才能获得高增值高回企报, 这种资本家许多都能获得企业家的称号。但仍有许多资本家成不了企业家。虽然资本具有为利润而冒险的本性, 甚至会为利润而疯狂, 所以资本家具有冒险的天性, 但是资本又担心风险, 害怕失去老本, 甚至不敢投资, 尤其是在极不确定的环境条件下。于是许多资本家就成了投机家, 或者成为单纯的取利者和食利者。即使有的资本家创办了企业, 但也是资本的奴隶, 他们不仅自己被资本所奴役, 而且使企业也受资本的奴役, 这样的资本家当然不是企业家。萨伊早在19 世纪就明确地区分了企业家和资本家, 认为企业家具有不同于资本家的特殊功能, 这就为二者的分离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他没有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社会进入信用发达的时期, 资本所有者要取得高回报, 不一定要亲自去创办企业, 他可以将资本交给一个企业家或潜在的企业家去创办企业, 而想成为企业家也不一定非要是有钱人, 这一点在新经济时期体现得更为充分。风险投资使资本家冒高风险去求得高回报, 这种回报往往不是股息红利, 而是股份的疯涨带来的转卖机会。但这种风险资本家由于并不亲自创建、发展企业, 不进行最终决策, 因此仍不是企业家。但是, 风险资本家却对企业家的命运有决定权, 他们甚至把创立企业的企业家赶走。斯提夫?乔布斯创建了苹果公司, 后来被赶走了。最后又把他请了回来, 那是后话。

需要指出的是, 有人认为企业家是一种人力资本。笔者不同意这个观点。这并非企业家缺乏人力资本的一个特征 —机会成本(企业家应该也有机会成本), 而是企业家不具备资本的一个普遍性质, 即资本是投资的结果, 资本可以通过投资增加资本量。这一点对人力资本来说是真理, 但对企业家来说则不是。企业家是社会中一部分拥有企业家精神自然禀赋的人, 这种禀赋可能是对未来市场的一种预见, 也可能是永久潜藏的创业冲动。它不是通过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活动能够形成或提升的东西。企业家有一部分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来源于人力资本投资, 特别是以自己的科技成果创办企业的技术型企业家更是如此。但这种人力资本不是形成企业家的充分条件,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也非必要条件。因此, 企业家不是一种资本, 而是对资本的配置和收益起重要作用的主宰者。

由于人力资源是一个数量集合概念, 指所有具劳动能力的人的群体。从这种意义上, 我们可以认为企业家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 诚如我们也不能把天才人物独立于人力资源这一

大概念之外一样。

5. 企业家与经理人

经理人(manager) 一词来源于“管理”(manage) 一词, 它是伴随现代企业的诞生而出现, 以独立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职业, 将所经营管理企业的成功视为自己人生成功的专职管理者。企业家与经理人之间的最大差别在于, 前者是以创新手法来创造利润, 而后者是以管理手段, 通过效率提升来创造利润; 前者是以新思维新产品在市场中竞争, 而后者还是在旧的市场中, 企图以更精良的管理手段, 继续维持原有产品市场的利润。

当然, 企业家和经理人之间也有关联, 有先是企业家后又变成经理人的, 也有先是经理人后来成为企业家的, 或者一个人同时既是企业家又是经理人。例如, 惠普的两个创业者休利特和帕卡德是企业家, 但惠普成长起来后, 他们又是很好的管理者, 很好的经理人。但这不是通则, 在多数的情况下, 一个人的素质不太容易既适合做企业家又适合做经理人, 一个很好的企业家可能是非常糟糕的管理者。

经理人就好像一位认真的管家, 他被赋予的使命就是延续企业的发展。只是当企业变迁、更替速度加快时, 经理人就很难用常规的管理模式与旧有的经营思维来继续支撑企业的发展与利益。在快速变迁的知识经济时代, 成熟企业也须不断创新才能跟上市场的脚步而不被淘汰, 此时经理人就必须向企业家学习, 企业内部的组织环境与经营模式也必须引入更多的创新, 这时候如果经理人能发挥企业家精神, 通过创新把弱小企业做大做强, 通过创新拯救危机企业, 使其绝处逢生、重建辉煌、取得更大的成功, 这种经理人可以称为企业家。例如美国的李?艾科卡, 他以自己出色的创新经营使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公司重新回列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行列而成为名声大振的企业家。但这种例子即使在美国也是极少的, 只有将通用汽车公司提升为现代企业的小阿尔弗雷德. P. 斯隆可以与之相比。一句话, 只有那些有创新思维并取得卓越业绩的经理人才能称得上企业家如今在西方, 大公司已有几十上百年历史, 其创始人已去世或不在公司任职。这些大公司的领导人大都是经理人, 他们的名字虽然在国内乃至世界广为人们所知, 但他们都不能称为企业家, 也没有外国媒体这样称呼他们。真正的企业家都来自近几十年内新创立的企业, 如德尔计算机公司的迈克尔?德尔、雅虎公司的杨致远等。《商业周刊》2001 年评选的七位最佳企业家全部不太知名, 他们创办的企业提供的全是新颖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年收入在很短的时间就达到几千万美元以上。

四、企业家在企业中的职务

论及企业家, 就不能不涉及他们在企业中的职务, 除非他已经退休。根据企业家的内涵和中外企业的实际情况, 企业家囿于董事长( Chairman ) 、首席执行官(CEO) 、总裁

(President) 和中国的总经理( General Man2 ager) 这几个职位中。

目前世界上的企业按最高管理职位设置可分为CEO 制和总裁制(相当于中国的总经理制) 。总裁比CEO 的权力要小, 大的跨国企业一般同时有CEO 和总裁, 这时总裁是各地区分公司总经理的总管。总裁有时也由CEO 兼任。一般来讲, CEO 和总裁都是由董事长亲自遴选交董事会批准任命的。在CEO 制企业中, 董事会还将相当一部分决策权也分给了CEO。企业的创始人和主要所有者一般都是董事会成员, 许多人都出任董事长。当一个企业的董事长就是企业的创始人或者最大股东时, 即使企业实行的是CEO 制, 董事长对企业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也是相当大的。

在中国, 现行《公司法》赋予董事长比其他董事更大的责任和权力。外国企业的CEO 既是行政一把手, 又是股东权益代言人, 它代表着企业, 并对企业经营负责。而根据中国法律, 董事长是企业法定代表人, 在董事会闭会期间有代行董事会部分职责的权力, 这就决定了中国的董事长可以介入到公司经营的执行活动中去。当企业有一个介入公司经营的强势董事长时, 不管企业是采用CEO 制还是总经理制, 董事长都具有一部分外国企业CEO 的职能。

CEO 一般都是董事会成员, 持有一定的公司股份(进入公司时获得的受让和经营奖励)。CEO由董事长兼任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CEO 做得好也可以升任董事长而另聘CEO。

总经理在我国许多企业中是最高管理职位, 而在美国, 总经理只是一个部门层次的职务, 即是公司下属独立的业务部门的领导者。在股权单一无董事会的中国民营企业中, 总经理就是企业所有者, 也就是董事长和CEO 的合而为一; 而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企业, 这个人就相当于CEO。至于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二人分任的企业, 二者谁的权力更大就要看企业的实际情况。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一个企业家, 根据他在创业、创新中的权力、责任和作用, 最可能在企业中担任的职务是董事长兼CEO , 这既是创始人和所有者的标志, 又能保证他实施创新所必需的控制力和决策权; 其次是只担任董事长; 再次是只担任CEO (或不设CEO 企业的总裁), 对国内实行总经理制的企业也是如此。国外的CEO大多是职业经理人, 但由于权力很大, 个人创新空间宽阔, 个别突出者也有被称为企业家的。而有的企业的董事长也是经理人出身, 他们既非企业创始人也非大股东。比尔?盖茨是公认的伟大企业家, 他曾长期兼任微软的CEO,后来把这个职位交给斯提夫?巴尔默, 自己只做董事长。

五、企业家是怎样炼成的

莱本斯坦认为, 获得伟大成就的动机是产生企业家职能的关键因素。企业家们常常心甘情愿去冒险, 对工作全力以赴几乎达到入魔的程度, 以致没有多少时间来享受他们创造的财

富。笔者认为, 目前国内对于企业家的认识和研究存在很大的谬误, 诸如“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企业家选拔”之类的提法, 反映出不少人的错误认识。他们认为企业家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造就, 只要让他们具备了几个十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他们就可以成为企业家了, 强调的是制度安排和行政措施, 不明白内在因素—个体的主动性才是成为企业家的动力。

柯兹纳认为, 企业家是一种信念, 这种信念不是来自企业家拥有或忽略的各种相关的知识, 而是企业家具有发现对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倾向。张维迎说: “企业家先天的素质是最重要的, 后天的知识是第二位的; 但对职业经理人来讲, 情况可能刚好相反, 后天积累的知识是第一位的, 先天的素质是第二位的。”笔者认为企业家是需要天赋的, 这种天赋不是某方面的才能, 而是冒险精神、创新精神, 因此企业家不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正如厉以宁所说: “在中国, 很多人把企业家当成一种职业, 这是误解, 其实企业家是一种素质。”这种素质是很难通过学习、训练培养出来的。因此, 所谓“造就职业企业家队伍”的说法是荒谬的。对于成功的企业家, 即使我们通读和仔细研究他们的传记、回忆录和全部著作, 也不易把握和仿效他们的特质。

由于企业家的创业特性, 我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是不可能成为企业家的。第一, 角色错位。国企领导者大都是由各级政府或其主管部门任命的, 是政府或其主管部门的代言人, 并非真正直接对其所经营的国有资产负责, 而是按政府领导的意志行事, 严格地讲, 他们是准政府官员。虽然许多国企实行了股份制改造, 董事长、总经理已形式上由董事会选出和聘任, 但由于董事会是由政府控制, 从本质看与直接任命没有多大区别。第二, 创新缺陷。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 但国企领导人有政策的庇护, 创新动力不强, 即使创新也意味着闯政策的红灯, 面临政治风险。由于个人收入不能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 不能调动开拓创新的积极性。第三, 市场主体地位不突出, 企业活动不独立, 限制了企业领导人的活动范围。

当然, 国企里也并非没有少数具备企业家特征的人才, 如倪润峰、柳传志、张瑞敏等。他们当然不可能是国企的创造者, 但却通过创新使企业发生了质的飞跃, 他们的成就主要是从市场竞争中取得的, 他们被称为企业家也可以理解, 但这种情况只可能是少数中的少数。大多数国企领导人甚至不能称为职业经理人, 因为他们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企业家从来就是民间的而非官方的。

与此相对, 我国广大欣欣向荣的民营企业才是真正企业家涌现的土壤。民企大多经历了一个从原始积累创办小企业到完成资本积累向大中型企业发展(二次创业) 的历程, 在这个创业过程中, 创业者大都是企业的所有者, 全部或部分拥有企业最初的原始积累资本, 是天

生就有冒险、精神的实践者。没有这种冒险精神, 就没有刘永好等知名、企业家出现。一方面由于我国现行体制束缚, 不冒险就可能失去生存发展的空间, 冒险才能创造机会; 另一方面, 由于民企很难得到政府的扶持, 其创业过程处于不利形势, 因此创业者大多是冒险者, 正是这种冒险精神造就了一批民营企业家。如今, 在顺德、东莞, 在宁波、温州, 在石狮、晋江, 有一大批白手起家、做大做强、敢与国企外企竞争的企业主, 他们就是企业家。这些地区就是中国企业家最密集的地区。因此, 真正的中国企业家基本上来自民企。

六、让企业家精神充满社会

在经济史上, 在世界范围内, 企业家从来就是一种稀缺资源, 是难以人为大规模制造的, 但企业家精神却是可以提倡的, 用彼得?德鲁克的话说, 它“既不是一门科学也不是一门艺术, 它是一门实践”。企业的扩张和现有产品(服务) 的增长, 也要关注新兴企企业家精神就是创造和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机会业的诞生和新产品(服务) 的涌现, 特别是熊彼得所说的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能力, 它的核心是创新。笔者认那种“新的综合”和“创造性的毁灭”的出现。为, 企业家精神的特质不仅是一种能力, 还包括冒险精目前中国的企业家称号无疑是被滥用了。例如, 将所神、自信心、成功欲望、开拓气魄、激情、想象力、远有的企业经营者都冠之以企业家头衔, 不管他是企业创业见、求变立异这些东西, 杰出的企业家莫不具有这些特者还是管理者; 不管他在企业有无成就有无创新; 不管他质。由新古典经济学开始, 现在, 已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是政府任命的国企领导还是私营企业主。企业家到处都家承认企业家精神是使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这三大传统生是, 成员无所不包, 企业家称号成了一种地位和身份的标产要素有机结合而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第四大生产要素。志, 成了一顶恭维人的高帽子, 有的人还呼唤订立《企业我们所处的时代, 经济、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 家法》。这几年随着职业经理人概念的兴起, 企业家和经在技术变革、消费者习惯、社会价值、制度法规的快速变理人得到了一定的区分, 但还不够, 企业家的定义仍然混化中孕育了大量的盈利机会, 因此应该是一个创业的时沌不清。笔者认为, 辨清“企业家”的真正含义, 不仅是代, 一个企业家辈出的时代。但是, 由于中国目前的创新概念上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树立企业家超越其他企业相关环境还很不如意, 制约了企业家精神的出现和企业家的成领导者、经营者、管理者、控制者等的独特地位, 要让全长, 思想的禁锢和行为的控制使我们缺乏一种鼓励冒险、社会认识到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 对社会的重要性非同容忍失败和崇尚标新立异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寻常, 在全社会大力提倡企业家精神, 创造适宜更多企业柯兹纳认为: “制度性框架对于鼓励企业家的发现和家产生(出现) 的环境, 推动全社会的创业冲动。创新是极端重要的。”政府要做的, 不是去培养企业家, 熊彼得这样评价企业家的作

用: “他们创造了新颖而而是作好制度安排, 让那些潜在的企业家自愿成为现实的与众不同的事物, 他们改变了价值观。”企业家创造新企业家。为此, 我们必须去掉一切制约企业家精神发挥的企业, 大量新企业吸纳大量闲置资金, 提供新的就业岗意识、制度、习惯, 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降低创位, 特别是企业家们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精神使社会充业的融资成本; 简化企业注册程序, 降低台阶, 取消行业满活力, 他们缔造白手起家的创业神话, 成为社会仿效的准入; 保护合法利润和资产, 根绝政府部门机构对民企的对象, 使后来者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一切, 都是今天中国盘剥; 下调税费, 鼓励个人创业。我们不应该只关注现有社会极其需要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学学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来源:. 网站编辑:唐新


相关内容

  • 物资编码存在的主要问题
  • 物资编码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无正确的编码原则,是企业能否成功编码的关键 由于缺乏正确的编码原则,许多企业的物料编码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或编码工作半途而废 2.有无统一的编码管理,是企业能否科学合理编码的重要因素. 因缺乏物料编码的统一管理,各部门均按各自的需要在编码,由于各自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致使编 ...

  • 关于影响大学生选择手机因素的调研
  • 关于影响大学生选择手 机因素的调研报告 以HTC 和三星为例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经从高档奢侈品转变为普通消费品:而且人们对工作.娱乐消遣等日常生活方面要求的时效性增强,人们的生活越发离不开智能手机:现今手机行业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消费者面临的选择越 ...

  • 系统架构师学习笔记
  • 第一章 1.1.1 系统架构师的概念 现代信息系统"架构"三要素:构件.模式.规划:规划是架构的基石,也是这三个贡献中最重要的. 架构本质上存在两个层次:概念层,物理层. 1.2.1 系统架构师的定义 负责 理解.管理 并最终确认和评估 非功能性系统需求,给出开发规范,搭建系统实 ...

  • 业务需求说明书
  • 北京##########有限公司 业务需求说明书 编号:DFRC-DFP-AXS 版本:1.0 变更记录: 1 概述 <八方家电售后维护信息系统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旨在详细描述系统功能需求和一些非功能需求,明确系统需求边界.文档分为四个部分:概述部分描述了项目的目的和范围,并对文档中使用 ...

  •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模板
  • 目 录 1. 文档简介 1.1 1.2 1.3 1.4 2. 文档目的 文档范围 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 参考资料 4 4 4 4 4 4 4 5 5 5 5 6 6 6 6 6 6 7 8 10 11 11 11 12 12 12 13 13 13 13 14 14 14 14 15 16 架构描述 ...

  • 漫谈CRM体系化建设3:如何留住客户
  • <漫谈CRM体系化建设>系列共分五篇,前两篇讨论了企业客户管理的基本业务问题和新客户开发管理问题.本文是第三篇,讨论如何实现新客户向稳定优质客户的转变,重点介绍了客户细分.建模和精准营销. 本篇文章写作是掉头发最多的一次.客户细分.精准营销的话题太庞大,知识脉络太繁杂,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点 ...

  • IT知名企业常见面试题
  • IT 名企面试步骤一般为四面:一面:技术面,考核技能水平:二面:综合面:考核综合素质:三面:HR 面,职业规划,优势与劣势,期望工资与工作地点:四面:老总面,最后决定命运. 一. 通用面试例题分析 1. 在学校里你学习了哪些课程,成绩如何? 答:首先看看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系统原理.微机原理.汇编语言 ...

  • 企业会计准则分类标准(XBRL)通用分类标准
  • 企业会计准则分类标准 可扩展商业语言(XBRL)与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 XBRL 针对的不是内容遵循的原则, 而是针对的是载体的. 也就是, 未来的报告不会再以 PDF/WORD/EXCEL 等形式提供. 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 [财政部] 2009 年 4 月,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 ...

  • 数据的多流形结构分析
  • (由组委会填写) 第十二届"中关村青联杯"全国研究生 数学建模竞赛 (由组委会填写) 第十二届"中关村青联杯"全国研究生 数学建模竞赛 题 目 数据的多流形结构分析 摘 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数据不断产生,迫切需要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以至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