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

“拥抱阳光”小组工作策划书

督导: 组员:

一、背景介绍

通过连续2次到福利院中心机构观察,发现多数儿童存在轻度智障或残障,且中心儿童的业余娱乐项目较匮乏,平时多是看电视、散步、彼此打闹,生活比较枯燥乏味;其次,个别儿童彼此关系不够融洽,存在“动手打人”现象,通过更近一步的相处,我们发现其缘由多是儿童们的沟通方式不够恰当。所以我们小组本着“温暖关怀”的原则,给中心儿童带来快乐,丰富其日常生活,帮助他们以友好的方式进行沟通,建立友好互助的和谐大家庭。

二、分析预估

通过实地访问考察社会福利中心的儿童们十分渴望快乐和温暖,此策划书本着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和快乐的目的,努力构建彼此之间和谐友爱的关系。策划方案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意愿和需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活动的过程中,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我们将会每时每地践行以下理念:

第一:真诚信任,友好互动。真诚信任指的是工作者面对组员时保持一种真挚、诚实的态度,表里如一,开放自信,信任对方,以一个真实的自我投入工作,不必戴面具,要以真实的感情、真实的想法、真实的言行开展工作,真情流露,以情感人;第二:接纳尊重,唤醒快乐。接纳意味着在开展工作的时候,积极主动地理解对方,接受对方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和人的价值,相信并尊重对方的人格。接纳是尊重的先决条件,透过尊重,我们为组员对象营造一个安全、温暖、宽松的环境,使其消除戒备,自由并安心地敞开自己, 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第三:维护自决,灌注温暖。他们有权利决定自己的未来、决定自己的走向,当然,也要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付出代价、承担责任。工作人员不可越俎代庖,替他抉择。但是,这不等于工作人员可以袖手旁观,不闻不问,而是要满怀信心,灌注温暖,关注和肯定组员的正确选择,认同他的正面表现,表彰他的积极言行,对此鼓励,使其看到温暖。

三、服务计划

(一)小组名称

大手牵小手

(二)小组理念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首先根据自己的临床跨文化观察,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因此,本小组将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活动正确引导组员的思维,矫正儿童的异常行为,舒缓儿童成长中的压力,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获得改变,逐渐形成新的行为方式。小组工作中,每位成员都是一个资源库,他们会真实地表现自我、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这样组员就能够充分分享利用这个资源,从而形成适应性行为,最终在心理层面达到一定的改变,提升自己的兴趣,并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工作人员还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对组员的积极行为和态度及时给予正面的称赞和评价,使该行为或态度得到满足,加强日后继续出现的可能,同时,组员通过观察别人学习来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共同成长、进步。

(3)勒温的小组动力学理论

小组动力学理论以小组活动为中介增进小组的凝聚力,组员通过互动,增强成员间的感情和思想交流,使他们能够相互认同、支持,彼此产生亲密感和依赖感,从而实现小组的正真目标。

(二)小组目的及目标

(1)目的:给组员带来快乐和温暖关怀,并建立组员间友好互助的关系。

(2)目标:

1、活动手指,减少组员的紧张感,满足他们对快乐和温暖的需求;

2、促进组员间的语言交流及情感沟通,增强小组凝聚力,构建和谐组员关系; 3、在活动中学会分享、互助和奉献,使组员在生活中友好互助; (三)小组性质:温暖关怀性小组、同质性小组、封闭性小组

(四)小组对象

(1)资格:福利院行动不变的儿童

(2)特点:希望得到快乐和温暖关怀的儿童

(五)活动时间和频率

(1)时间:2014年11月11日——2014年12月11日 (2)频率:四次 (六)招募方式

1、与社会福利中心负责人联系;

2、工作人员在社会福利中心亲自邀请招募对象参加; 3、组员筛选:组前见面了解组员的相关情况;

(七)小组活动计划

第一节 (拍手舞)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1月11日16:00-----17:00 地点:福利中心

第二节 (快乐涂鸦)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1月18日16:00-----17:00 地点:福利中心

第三节 (放飞希望)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1月25日16:00-----17:00 地点:福利中心

第四节 (实现愿望)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2月8日16:00-----17:00 地点:福利中心

(八)招募计划

1、与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负责人联系;

2、工作人员在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亲自邀请招募对象参加;

3、组员筛选:组前见面了解组员的相关情况;

(九)预料困难和应变计划

(十)经费预算

(十一)小组评估

(1)小组目标:通过工作者的观察,及对每节活动“满意度评估表”的分析,分析小

组的目的是否真正实现;

(2)程序设计:可以从组员的参与度反应出小组程序设计是否对组员构成具有吸引力;

(3)工作者的表现:可由督导、搭档、组员评价及自我检讨共同构成;

“拥抱阳光”小组工作策划书

督导: 组员:

一、背景介绍

通过连续2次到福利院中心机构观察,发现多数儿童存在轻度智障或残障,且中心儿童的业余娱乐项目较匮乏,平时多是看电视、散步、彼此打闹,生活比较枯燥乏味;其次,个别儿童彼此关系不够融洽,存在“动手打人”现象,通过更近一步的相处,我们发现其缘由多是儿童们的沟通方式不够恰当。所以我们小组本着“温暖关怀”的原则,给中心儿童带来快乐,丰富其日常生活,帮助他们以友好的方式进行沟通,建立友好互助的和谐大家庭。

二、分析预估

通过实地访问考察社会福利中心的儿童们十分渴望快乐和温暖,此策划书本着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和快乐的目的,努力构建彼此之间和谐友爱的关系。策划方案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意愿和需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活动的过程中,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我们将会每时每地践行以下理念:

第一:真诚信任,友好互动。真诚信任指的是工作者面对组员时保持一种真挚、诚实的态度,表里如一,开放自信,信任对方,以一个真实的自我投入工作,不必戴面具,要以真实的感情、真实的想法、真实的言行开展工作,真情流露,以情感人;第二:接纳尊重,唤醒快乐。接纳意味着在开展工作的时候,积极主动地理解对方,接受对方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和人的价值,相信并尊重对方的人格。接纳是尊重的先决条件,透过尊重,我们为组员对象营造一个安全、温暖、宽松的环境,使其消除戒备,自由并安心地敞开自己, 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第三:维护自决,灌注温暖。他们有权利决定自己的未来、决定自己的走向,当然,也要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付出代价、承担责任。工作人员不可越俎代庖,替他抉择。但是,这不等于工作人员可以袖手旁观,不闻不问,而是要满怀信心,灌注温暖,关注和肯定组员的正确选择,认同他的正面表现,表彰他的积极言行,对此鼓励,使其看到温暖。

三、服务计划

(一)小组名称

大手牵小手

(二)小组理念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首先根据自己的临床跨文化观察,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因此,本小组将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活动正确引导组员的思维,矫正儿童的异常行为,舒缓儿童成长中的压力,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获得改变,逐渐形成新的行为方式。小组工作中,每位成员都是一个资源库,他们会真实地表现自我、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这样组员就能够充分分享利用这个资源,从而形成适应性行为,最终在心理层面达到一定的改变,提升自己的兴趣,并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工作人员还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对组员的积极行为和态度及时给予正面的称赞和评价,使该行为或态度得到满足,加强日后继续出现的可能,同时,组员通过观察别人学习来进行自我调节,实现共同成长、进步。

(3)勒温的小组动力学理论

小组动力学理论以小组活动为中介增进小组的凝聚力,组员通过互动,增强成员间的感情和思想交流,使他们能够相互认同、支持,彼此产生亲密感和依赖感,从而实现小组的正真目标。

(二)小组目的及目标

(1)目的:给组员带来快乐和温暖关怀,并建立组员间友好互助的关系。

(2)目标:

1、活动手指,减少组员的紧张感,满足他们对快乐和温暖的需求;

2、促进组员间的语言交流及情感沟通,增强小组凝聚力,构建和谐组员关系; 3、在活动中学会分享、互助和奉献,使组员在生活中友好互助; (三)小组性质:温暖关怀性小组、同质性小组、封闭性小组

(四)小组对象

(1)资格:福利院行动不变的儿童

(2)特点:希望得到快乐和温暖关怀的儿童

(五)活动时间和频率

(1)时间:2014年11月11日——2014年12月11日 (2)频率:四次 (六)招募方式

1、与社会福利中心负责人联系;

2、工作人员在社会福利中心亲自邀请招募对象参加; 3、组员筛选:组前见面了解组员的相关情况;

(七)小组活动计划

第一节 (拍手舞)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1月11日16:00-----17:00 地点:福利中心

第二节 (快乐涂鸦)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1月18日16:00-----17:00 地点:福利中心

第三节 (放飞希望)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1月25日16:00-----17:00 地点:福利中心

第四节 (实现愿望)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12月8日16:00-----17:00 地点:福利中心

(八)招募计划

1、与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负责人联系;

2、工作人员在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亲自邀请招募对象参加;

3、组员筛选:组前见面了解组员的相关情况;

(九)预料困难和应变计划

(十)经费预算

(十一)小组评估

(1)小组目标:通过工作者的观察,及对每节活动“满意度评估表”的分析,分析小

组的目的是否真正实现;

(2)程序设计:可以从组员的参与度反应出小组程序设计是否对组员构成具有吸引力;

(3)工作者的表现:可由督导、搭档、组员评价及自我检讨共同构成;


相关内容

  • 社会工作概略考研笔记
  •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版考研笔记 --------------------------------------------- 3 教学目的与要求 ----------------------------------------------------------- 3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 ...

  • 青少年社会工作计划书
  • 第一部分:理论回顾 1.简介成年人的健康行为和他们的家庭关系和出现的问题与青少年儿童的关系密切. 家庭和社区的 社会资本和儿童的教育效果有明显的关联.中国的向市场经济经济和自由竞争环境的转型时期, 在独身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下, 父母都 通过他们最大的努力让孩子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来使孩子更好的为将来的 ...

  • 福利院个案工作计划书
  • 案主姓名: 孙阳光 初次见面日期: 2009.4.18 地点: 接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放学的车上 需要干预的问题: 缺乏安全感,不能和他人建立亲密挂席,人际关系差。 家庭图: 家庭妈妈(李妈、贺妈、曹妈) 社工 孙阳光(案主) 杨丽 朱雅娟 朱闵芝 袁斌 李辉 刘浩 背景资料: 案主孙阳光与xx年8月2 ...

  • 香港学前教育机构和行政管理
  • 作者:王季云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 1999年09期 香港学前教育机构和行政管理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香港政府教育署及相关机构管辖幼稚园方面的工作,另一个是由香港政府社会福利署及相关机构管辖幼儿中心方面工作.1953年教育署内的视学辅导处有了名义上专门负责幼稚园教育的官员,1958年社会福利署一成立就 ...

  • 2011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冲刺试题及答6
  • 2011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冲刺试题及答案(6)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介入行动"蓝图",是发展有效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和责任的过程以及决策行动的过程的是( ). A.接案 B.预估 C.计划 D.介入 E.转介 2.社会工作中常涉及的危机干预等.属于社会工作的( ). ...

  • 初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实务练习题
  • 2012初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实务练习题汇总 1.治疗性沟通是指( ). A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 B交流双方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看法 C介绍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 D通过人与人的交流.沟通,达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目的 2.在社会工作程序中预估处于( ). A接案之前 B接案后,正式展开服务之前 C ...

  • 社会工作概论考点归纳
  • 社会工作概论考点归纳 (第一章) 1.社会工作的概念:是以利他主义为主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的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产生: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3.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思想渊源 1.古希腊.古罗马的社会福利思想 2.基督教文明的&qu ...

  • 香港残疾人士康复服务
  • 残疾人士康复服务 香港的康复服务, 旨在协助残疾人士在其残疾程度容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体能.智力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1995年发表的<康复政策及服务白皮书>全面列出本港康复服务在未来10年及以后的发展政策.政府亦于1996年12月全面实施<残疾歧视条例> (香港法例第48 ...

  • 瑞典融合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_熊琪
  • <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第6期(总第156期) ChineseJournalofSpecialEducation(Monthly) 6thIssue,2013(SerialNo.156) 瑞典融合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 熊 琪 1,2* 雷江华 2 (1.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