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农谚

我家乡的“农谚”

张华镇中心小学 崔秀玲

家乡平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县城。我在这个安详的城市里生活了二十多年,也确实发现了她独特的民俗风韵。

假期里我们到民间采风,在几位老人的帮助下收集到了我们平原的两首农谚——《九九歌》。仔细读来,深感韵味无穷,我们不禁为我们先祖们的智慧所惊叹。平原虽不是什么人杰地灵的地方,但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祖先们在这块大地上辛勤劳作,创造了灿烂的民族地方文化。我们收集到的这两首《九九歌》,不但对计算气候时令十分方便,而且它通俗形象,内容丰富,涉及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充分地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透视出平原地方文化深刻的内涵。

《九九歌》之一

一九和二九,满天寒气冷飕飕;三九尖嘴九,滴水变成冻琉琉;最冷是四九,冰上行人结队走;五九回阳九,沿着河岸插杨柳;六九解冻九,渐渐舒开两只手;屈指数七九,脱下棉衣把路走;时节交八九,家家户户犁耙修;张口说九九,牛鞭遍野响不休;九九尽了九,冬去春来花草稠。

《九九歌》之二

扳指数九冷风来,毛衣外套滑雪衫;二九天气变了脸,大衣毛帽不支(顶)寒;三九四九冰封河,火炉旁边读报刊;五九禽畜圈里看,牛生新犊鸡下蛋;五六七九春色新,韭黄青菜绿茵茵;八九吹面风不寒,收拾农具忙生产;数九尽了草木青,红红绿绿新春衫。

通过阅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首民谚有如下特点:

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两首农谚每首只有短短九句或七句,但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九九歌》的命名,反映了平原人民的文化价值取向。我们中华民族向来以“九”为大,认为“九”是最吉利的数字,如“九九重阳”、“九九归一”、“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等等。名为《九九歌》,第一首歌正好九句,暗合“九”意。由于五六七九天气的变化不太大,所以第二首便合三为一:五六七九春色新,韭黄青菜绿茵茵。读起来更加简洁易懂。

另外,从一些语句中可以透视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观。我们知道,“红色”是喜庆的象征,“绿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红绿相配不仅符合大自然的配色规律,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充满智慧的平原人民也许早已发现了这一规律,平原的俗语中便有“红配绿,看不足(看不厌)”的说法。所以第二首谚语便有“红红绿绿新春衫”之说。

二、形象生动的语言。两首农谚中使用了许多方言俗语,当地人读起来倍感亲切自然,充分表现了地方语言特有的淳朴和深刻,即便是外地人也能从中品味到其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如“尖嘴九、交、冻琉琉”等词。“尖嘴”在平原方言中意为“厉害、刻薄”,如,“这个人尖嘴毛唇的”,在这里充分表现出天气的干冷无情;“交”在平原方言中为“到”意,如“他交新年十八岁了”。“冻琉琉”指冬天雨雪天在屋檐下结挂成的冰柱,在本地还常用来指透明的物体,如称玻璃球为“琉琉球”。

还有一些表现物象的词语,准确地表现出数九天不同时节人和物的不同表现。有的再现了数九寒冬冰天雪地的酷冷,如:滴水变成冻琉琉。有的写出了寒冬中人们行动的艰难,如:冰上行人结队走。有的写出了春回大地,人间焕发出的新春喜庆气息,如:沿着河岸插杨柳、冬去春来花草稠、数九尽了草木青、红红绿绿新春衫。

在言语表达中,两首农谚充分体现了民歌的感情朴素、纯真、活泼的特点。如有一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二九天气变了脸。写出了二九天气的寒冷无情,变化无常,时而寒风凛冽、寸步难行,时而北风呼啸,滴水成冰。我们也能从中想像出人们在风中缩头拢袖的情景,形象生动,表意深刻。

三、真实独特的感受。这两首农谚,把人们在不同时节通过各种感官所获得的不同感受描述得淋漓尽致。如通过视觉来写时令景物的变化,如:冬去春来花草稠、韭黄青菜绿茵茵、红红绿绿新春衫、数九尽了草木青;通过触觉来写人对冬季来临的无奈和对春回大地的喜悦:扳指数九冷风来、满天寒气冷飕飕、渐渐舒开两只手、八九吹面风不寒;从听觉上来写入冬后寒流南下,北风呼啸的独特感受:一九和二九,满天寒气冷飕飕;还有写了春回大地,牛鞭不绝于耳的声响:牛鞭遍野响不休。 这两首谚语,还形象巧妙地通过入冬以后人们随时令而变的所有穿着打扮来表现对冬天的切肤之“感”,如:毛衣外套滑雪衫、大衣毛帽不支寒、脱下棉衣把路走、红红绿绿新春衫。

四、鲜明的时代特征。尤其让人欣喜的是两首农谚虽同出一地,形式上如出一辙,但内容却有所不同,从中可以透现出民歌的人民性和时代性特点。

几千年来,农业生产一直是华夏儿女生存发展的根本。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勤劳的农民,最紧要的应该是适时而耕、及时劳作。农事大于一切,所以要“家家户户犁耙修、收拾农具忙生产、牛鞭遍野响不休”。当然也充分反映了过去人们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从事农业生产仍然要依靠笨拙的木制农具和工作效率极低的耕牛。而在第二首中,却出现了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代的时髦名词:毛衣外套滑雪衫、火炉旁边读报刊。这些名词的出现,充分地表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前后比照真可谓是沧海桑田,翻天覆地!

五、科学准确的结论。这两首农谚还形象地揭示了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时节气候的关系,与现代科学家竺可桢的物候学理论研究成果竟不谋而合,如:五九回阳九,沿着河岸插杨柳;九九尽了九,冬去春来花草稠。

农谚中“五九回阳九,沿着河岸插杨柳”之说,这里的“回阳”是有科学依据的。地理学、天文学研究表明,从冬至日也就是开始数九之日始,太阳已从南回归线渐渐向赤道转移。到了五九时节,天气明显变暖,太阳也离人越来越近了,当地的农民的“回阳”之说正与此不谋而合。

从气候、物候及农事活动的实际考察来看,这两首歌不仅适用于我们宿迁一带,还大体适应于黄河流域,对于指导农副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一定的作用。

当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温变化、气候寒冷的程度不同,《九九歌》也因地而异。晋冀鲁豫等北方地区流传的是:“一九二九莫伸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江浙沪等南方地区流传的是:“头九暖,二九寒,三九冻得百鸟乱,四九腊中心,冻死腊虫精,五九四十五,刀斩勿入土,六九五十四,再冷无意思,七九六十三,衣帽两可挽,八九七十二,猫狗找阴地,九九八十一,百草报青叶。”这些都生动地反映了冬至后的八十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客观规律。但不知怎的,读起来好像都没有我们所采集到的这两首农谚亲切自然,因为它语意中还透着一股家乡的泥土气息和甘醇如酒的亲情!。

我家乡的“农谚”

张华镇中心小学 崔秀玲

家乡平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县城。我在这个安详的城市里生活了二十多年,也确实发现了她独特的民俗风韵。

假期里我们到民间采风,在几位老人的帮助下收集到了我们平原的两首农谚——《九九歌》。仔细读来,深感韵味无穷,我们不禁为我们先祖们的智慧所惊叹。平原虽不是什么人杰地灵的地方,但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祖先们在这块大地上辛勤劳作,创造了灿烂的民族地方文化。我们收集到的这两首《九九歌》,不但对计算气候时令十分方便,而且它通俗形象,内容丰富,涉及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充分地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透视出平原地方文化深刻的内涵。

《九九歌》之一

一九和二九,满天寒气冷飕飕;三九尖嘴九,滴水变成冻琉琉;最冷是四九,冰上行人结队走;五九回阳九,沿着河岸插杨柳;六九解冻九,渐渐舒开两只手;屈指数七九,脱下棉衣把路走;时节交八九,家家户户犁耙修;张口说九九,牛鞭遍野响不休;九九尽了九,冬去春来花草稠。

《九九歌》之二

扳指数九冷风来,毛衣外套滑雪衫;二九天气变了脸,大衣毛帽不支(顶)寒;三九四九冰封河,火炉旁边读报刊;五九禽畜圈里看,牛生新犊鸡下蛋;五六七九春色新,韭黄青菜绿茵茵;八九吹面风不寒,收拾农具忙生产;数九尽了草木青,红红绿绿新春衫。

通过阅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首民谚有如下特点:

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两首农谚每首只有短短九句或七句,但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九九歌》的命名,反映了平原人民的文化价值取向。我们中华民族向来以“九”为大,认为“九”是最吉利的数字,如“九九重阳”、“九九归一”、“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等等。名为《九九歌》,第一首歌正好九句,暗合“九”意。由于五六七九天气的变化不太大,所以第二首便合三为一:五六七九春色新,韭黄青菜绿茵茵。读起来更加简洁易懂。

另外,从一些语句中可以透视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观。我们知道,“红色”是喜庆的象征,“绿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红绿相配不仅符合大自然的配色规律,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充满智慧的平原人民也许早已发现了这一规律,平原的俗语中便有“红配绿,看不足(看不厌)”的说法。所以第二首谚语便有“红红绿绿新春衫”之说。

二、形象生动的语言。两首农谚中使用了许多方言俗语,当地人读起来倍感亲切自然,充分表现了地方语言特有的淳朴和深刻,即便是外地人也能从中品味到其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如“尖嘴九、交、冻琉琉”等词。“尖嘴”在平原方言中意为“厉害、刻薄”,如,“这个人尖嘴毛唇的”,在这里充分表现出天气的干冷无情;“交”在平原方言中为“到”意,如“他交新年十八岁了”。“冻琉琉”指冬天雨雪天在屋檐下结挂成的冰柱,在本地还常用来指透明的物体,如称玻璃球为“琉琉球”。

还有一些表现物象的词语,准确地表现出数九天不同时节人和物的不同表现。有的再现了数九寒冬冰天雪地的酷冷,如:滴水变成冻琉琉。有的写出了寒冬中人们行动的艰难,如:冰上行人结队走。有的写出了春回大地,人间焕发出的新春喜庆气息,如:沿着河岸插杨柳、冬去春来花草稠、数九尽了草木青、红红绿绿新春衫。

在言语表达中,两首农谚充分体现了民歌的感情朴素、纯真、活泼的特点。如有一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二九天气变了脸。写出了二九天气的寒冷无情,变化无常,时而寒风凛冽、寸步难行,时而北风呼啸,滴水成冰。我们也能从中想像出人们在风中缩头拢袖的情景,形象生动,表意深刻。

三、真实独特的感受。这两首农谚,把人们在不同时节通过各种感官所获得的不同感受描述得淋漓尽致。如通过视觉来写时令景物的变化,如:冬去春来花草稠、韭黄青菜绿茵茵、红红绿绿新春衫、数九尽了草木青;通过触觉来写人对冬季来临的无奈和对春回大地的喜悦:扳指数九冷风来、满天寒气冷飕飕、渐渐舒开两只手、八九吹面风不寒;从听觉上来写入冬后寒流南下,北风呼啸的独特感受:一九和二九,满天寒气冷飕飕;还有写了春回大地,牛鞭不绝于耳的声响:牛鞭遍野响不休。 这两首谚语,还形象巧妙地通过入冬以后人们随时令而变的所有穿着打扮来表现对冬天的切肤之“感”,如:毛衣外套滑雪衫、大衣毛帽不支寒、脱下棉衣把路走、红红绿绿新春衫。

四、鲜明的时代特征。尤其让人欣喜的是两首农谚虽同出一地,形式上如出一辙,但内容却有所不同,从中可以透现出民歌的人民性和时代性特点。

几千年来,农业生产一直是华夏儿女生存发展的根本。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勤劳的农民,最紧要的应该是适时而耕、及时劳作。农事大于一切,所以要“家家户户犁耙修、收拾农具忙生产、牛鞭遍野响不休”。当然也充分反映了过去人们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从事农业生产仍然要依靠笨拙的木制农具和工作效率极低的耕牛。而在第二首中,却出现了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代的时髦名词:毛衣外套滑雪衫、火炉旁边读报刊。这些名词的出现,充分地表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前后比照真可谓是沧海桑田,翻天覆地!

五、科学准确的结论。这两首农谚还形象地揭示了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时节气候的关系,与现代科学家竺可桢的物候学理论研究成果竟不谋而合,如:五九回阳九,沿着河岸插杨柳;九九尽了九,冬去春来花草稠。

农谚中“五九回阳九,沿着河岸插杨柳”之说,这里的“回阳”是有科学依据的。地理学、天文学研究表明,从冬至日也就是开始数九之日始,太阳已从南回归线渐渐向赤道转移。到了五九时节,天气明显变暖,太阳也离人越来越近了,当地的农民的“回阳”之说正与此不谋而合。

从气候、物候及农事活动的实际考察来看,这两首歌不仅适用于我们宿迁一带,还大体适应于黄河流域,对于指导农副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一定的作用。

当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温变化、气候寒冷的程度不同,《九九歌》也因地而异。晋冀鲁豫等北方地区流传的是:“一九二九莫伸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江浙沪等南方地区流传的是:“头九暖,二九寒,三九冻得百鸟乱,四九腊中心,冻死腊虫精,五九四十五,刀斩勿入土,六九五十四,再冷无意思,七九六十三,衣帽两可挽,八九七十二,猫狗找阴地,九九八十一,百草报青叶。”这些都生动地反映了冬至后的八十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客观规律。但不知怎的,读起来好像都没有我们所采集到的这两首农谚亲切自然,因为它语意中还透着一股家乡的泥土气息和甘醇如酒的亲情!。


相关内容

  • [到民间采风去]作文指导与范文评析
  • [训练要求]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始终与民族文化相伴随.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民俗,实际上是指该民族或该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任何发达的或发展中的民族或群体,都毫无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民俗中.学习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可以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 ...

  • 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差异(修改)
  • 简析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差异 大冶 周兆朋 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我国人民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广东农谚"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四川农谚"立夏小满正栽秧",江苏农谚"立夏浸种,芒种栽秧"等 ...

  • 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 综合性学习训练题 [给母亲的歌] 1.道不尽母爱 (1)写2个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 (2)历史上最伟大的母亲有哪些?举2个例子. (3)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写出具体的活动方案. [寻觅春天的踪迹] 1. 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的6个节气,并解释&quo ...

  • 有关农谚的资料
  • 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农谚讲的是农业生产.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这些内容在农谚中都有.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 ...

  • 农谚在河南冬小麦种植及气候适应中的应用
  • 第30卷第4期2011年8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RESEARCHANDDEVELOPMENTVol.30No.4Aug.2011 农谚在河南冬小麦种植及气候适应中的应用 尹 a 君,苏 筠 b (北京师范大学a.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b.区域地理研究实验室,北京100875) 摘要:农谚是反映 ...

  • 关于春天的农谚大全关于春天的农谚大全
  • 关于春天的农谚大全关于春天的农谚大全 1.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2.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3.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4.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5.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 ...

  • 清明节手抄小报
  • 江苏省清明节习俗:泰州农民于清明节 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会船」 .镇江人 以柳叶七片泡茶,据说喝了可以明目.丹 徒县圌山附近的乡民,还保留了寒「望绵」 [绵山]的旧俗.上海旧俗在清明节吃桃 花粥.紫笋茶,并有祭厉台.迎城隍出巡的 习俗.武进县方茂山以清明为龙母化身之日, 乡民竞相拜祷.安徽省清明节 ...

  • 小学四年级国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国学启蒙>教案 国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国学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 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的选择. 在"经典驿站"里,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 ...

  • [葡萄沟]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第10课<葡萄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书写12个生字. 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