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七章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随着科学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发展到________水平,自然选择的作用的研究也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成以_________为基本单位。这样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学目标】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知识梳理】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拉马克:法国博物学家 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1. 观点: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 2)生物是由逐渐进化的;

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2.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性:反对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局限性:几乎否认物种的真实存在,认为生物只存在连续变异的个体 学说多来自主观推测

随着达尔文在航海旅行中观察的积累,发现传统的观点是难以解释的,才逐渐的摒弃了神创论的观点,坚信生物是进化的,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事实1:生物都有________________的倾向

事实2: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推论1:个体间存在着事实3:资源是有限的 事实4: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 事实5: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2:具有________变异的个体, 推论3:________变异逐代积累, 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生物体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1. 由以上演绎模型总结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定向的选择能适应环境的生物体,即优势物种,而生物自身会发生不定向的变异,有好的也有坏的。

2. 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________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___________,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19世纪中叶,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之前,生物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统一的科学。

3. 局限性:限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__________________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其次注重个体的进化价值而忽视群体作用。

【习题巩固】

1. 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B. 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C. 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D. 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2. 下列有关自然选择的学说,错误的是

A. 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B. 是定向的 C. 其结果是适应 D. 导致了生物的变异 3. 下列各项中,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做出科学解释的是( )

A. 物种内生物多种多样 B. 物种内生物适应性 C. 适者生存 D. 遗传变异 4. 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基因重组 B. 自然选择C. 染色体变异 D. 基因突变 5. 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A. 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 B. 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

C. 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D.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6. 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A. 过度繁殖 B. 生存斗争 C. 可遗传的变异 D. 自然选择 7. 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是

A. 具有亲本遗传性状的个体B.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C. 体型较大的个体 D. 结构较为复杂的个体 8. 假设一生态系统中只有狼和鹿,狼以鹿为食,鹿要逃避狼的追捕。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狼群和鹿群中都有变异个体,如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时间的延长,狼和鹿的数量都要减少,因为只有跑得快,凶猛的狼才能以鹿为食,才能生存下来,否则被淘汰,这样鹿对狼起了自然选择作用。同样跑得快、灵活的鹿才能逃避狼的追捕而生存,否则就被淘汰,这样狼对鹿起了_____________作用。由此看来,狼和鹿之间进行着自然选择,这种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1

第二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教学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知识梳理】

(一)、自主学习 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________并且产生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 ;不同的物种之间一般______________,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 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___________的现象

(1)生殖隔离:________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____________的,即使交配成功, 也不能产生_____________的现象。

(2)地理隔离:________种生物由于_________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______,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_________的现象. 3、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的形成标志着新的物种的形成。 (二)、问题探讨

1、怎样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2、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就能生长出新的物种吗?

3、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是一回事吗?

【知识梳理】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

(1)概念: 。

(2)特点: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个体之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所以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 。 3、基因频率: 。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回忆变异类型

生物的变异 2、种群中每代产生的基因突变的数量是很大的,并通过繁殖得到积累,成为基因频率改变的基础。而且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____ ____。 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有方向吗?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________、___ ____,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____ ____,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习题巩固】

1、东北虎和华南虎这两个虎亚种的形成是因为 ( )

A 地理隔离的结果 B生殖隔离的结果 C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果 D基因突变的结果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

D、每个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到达生殖隔离的过程.

3、下列各组不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 A、深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 B、黑种人与白种人

C、马与驴 D、开红花的月季与开白花的月季

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 A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B.产生了地理隔离 C .形成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基因频率 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地雀的形成过程是( ) A.地理隔离→基因突变→物种形成

B.地理隔离→突变和重组→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C.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物种形成

D.地理隔离→突变、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2

【习题巩固】

1、下列哪项属于种群( )

A 、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 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 C 、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 D 、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

2、从某种生物的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其基因型分别为AA 、Aa 、aa 的个体分别为20、60和20个,问(1)其中A 基因频率为 (2)a基因频率为 。 3.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30000人的人群中,蓝 眼人3600人,褐眼人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 中A 和a 的基因频率为( )

A 、0.46和0.54 B、0.36和0.64 C 、0.50和0.50 D、0.82和0.18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学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知识梳理】

一.共同进化:

①概念:_________ ____之间、________ _____之间在________ ____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②结果: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___ _____,而且形成 了 ______ _。

【讨论展示】什么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二.生物多样性:

①层次:________ __多样性、______ _ __多样性、______ ____多样性. ②原因: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 【讨论展示】为什么说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阅读教材P126内容。 【讨论展示】1、什么是中性突变?

2、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式吗?

【习题巩固】

1、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 ( )

A .自然选择 B.生存斗争 C.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D.变异 2、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原因是有性生殖( ) A 、能产生大量后代 B 、产生的后代成活率较高

C 、能出现更多的突变类型 C、使基因重组产生更多变异类型

3、虫媒花与为其传粉的昆虫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互适应,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 、偶然相遇的结果 D、用进废退的结果

4、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不利于被捕食者,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 B、对二者均不利,双方最终都趋向消亡 C 、二者得失相当,和平共处 D、对两者均有利,共同进化

5、中性突变理论认为,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或是非害即益的,而是大量的基因突变是 的, 对这些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

3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随着科学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发展到________水平,自然选择的作用的研究也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成以_________为基本单位。这样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教学目标】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知识梳理】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拉马克:法国博物学家 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1. 观点: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 2)生物是由逐渐进化的;

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2. 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性:反对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局限性:几乎否认物种的真实存在,认为生物只存在连续变异的个体 学说多来自主观推测

随着达尔文在航海旅行中观察的积累,发现传统的观点是难以解释的,才逐渐的摒弃了神创论的观点,坚信生物是进化的,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事实1:生物都有________________的倾向

事实2: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推论1:个体间存在着事实3:资源是有限的 事实4: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 事实5: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2:具有________变异的个体, 推论3:________变异逐代积累, 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生物体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1. 由以上演绎模型总结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定向的选择能适应环境的生物体,即优势物种,而生物自身会发生不定向的变异,有好的也有坏的。

2. 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________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___________,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19世纪中叶,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之前,生物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统一的科学。

3. 局限性:限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__________________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其次注重个体的进化价值而忽视群体作用。

【习题巩固】

1. 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B. 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C. 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D. 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2. 下列有关自然选择的学说,错误的是

A. 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B. 是定向的 C. 其结果是适应 D. 导致了生物的变异 3. 下列各项中,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做出科学解释的是( )

A. 物种内生物多种多样 B. 物种内生物适应性 C. 适者生存 D. 遗传变异 4. 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基因重组 B. 自然选择C. 染色体变异 D. 基因突变 5. 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A. 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 B. 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

C. 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D.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6. 生物进化的内因是 A. 过度繁殖 B. 生存斗争 C. 可遗传的变异 D. 自然选择 7. 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是

A. 具有亲本遗传性状的个体B.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C. 体型较大的个体 D. 结构较为复杂的个体 8. 假设一生态系统中只有狼和鹿,狼以鹿为食,鹿要逃避狼的追捕。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狼群和鹿群中都有变异个体,如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时间的延长,狼和鹿的数量都要减少,因为只有跑得快,凶猛的狼才能以鹿为食,才能生存下来,否则被淘汰,这样鹿对狼起了自然选择作用。同样跑得快、灵活的鹿才能逃避狼的追捕而生存,否则就被淘汰,这样狼对鹿起了_____________作用。由此看来,狼和鹿之间进行着自然选择,这种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1

第二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教学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知识梳理】

(一)、自主学习 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________并且产生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 ;不同的物种之间一般______________,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 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___________的现象

(1)生殖隔离:________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____________的,即使交配成功, 也不能产生_____________的现象。

(2)地理隔离:________种生物由于_________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______,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_________的现象. 3、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的形成标志着新的物种的形成。 (二)、问题探讨

1、怎样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2、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就能生长出新的物种吗?

3、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是一回事吗?

【知识梳理】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

(1)概念: 。

(2)特点: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个体之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所以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 。 3、基因频率: 。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回忆变异类型

生物的变异 2、种群中每代产生的基因突变的数量是很大的,并通过繁殖得到积累,成为基因频率改变的基础。而且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____ ____。 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有方向吗?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________、___ ____,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____ ____,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习题巩固】

1、东北虎和华南虎这两个虎亚种的形成是因为 ( )

A 地理隔离的结果 B生殖隔离的结果 C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果 D基因突变的结果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

D、每个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到达生殖隔离的过程.

3、下列各组不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 A、深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 B、黑种人与白种人

C、马与驴 D、开红花的月季与开白花的月季

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 A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B.产生了地理隔离 C .形成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基因频率 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地雀的形成过程是( ) A.地理隔离→基因突变→物种形成

B.地理隔离→突变和重组→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C.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物种形成

D.地理隔离→突变、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2

【习题巩固】

1、下列哪项属于种群( )

A 、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 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 C 、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 D 、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

2、从某种生物的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其基因型分别为AA 、Aa 、aa 的个体分别为20、60和20个,问(1)其中A 基因频率为 (2)a基因频率为 。 3.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30000人的人群中,蓝 眼人3600人,褐眼人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 中A 和a 的基因频率为( )

A 、0.46和0.54 B、0.36和0.64 C 、0.50和0.50 D、0.82和0.18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学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知识梳理】

一.共同进化:

①概念:_________ ____之间、________ _____之间在________ ____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②结果: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___ _____,而且形成 了 ______ _。

【讨论展示】什么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二.生物多样性:

①层次:________ __多样性、______ _ __多样性、______ ____多样性. ②原因: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 【讨论展示】为什么说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阅读教材P126内容。 【讨论展示】1、什么是中性突变?

2、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式吗?

【习题巩固】

1、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 ( )

A .自然选择 B.生存斗争 C.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D.变异 2、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原因是有性生殖( ) A 、能产生大量后代 B 、产生的后代成活率较高

C 、能出现更多的突变类型 C、使基因重组产生更多变异类型

3、虫媒花与为其传粉的昆虫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互适应,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 、偶然相遇的结果 D、用进废退的结果

4、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不利于被捕食者,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 B、对二者均不利,双方最终都趋向消亡 C 、二者得失相当,和平共处 D、对两者均有利,共同进化

5、中性突变理论认为,基因突变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或是非害即益的,而是大量的基因突变是 的, 对这些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经过长期的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

3


相关内容

  • 高中各科目录
  • 高中各科目录 数学 必修1到必修5文理都学 选修1-1.1-2文科 选修2-1.2-2.2-3理科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 ...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框架
  •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4.分离定律 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4.自由组合定律 ...

  •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与新课标生物教材(必修)比较分析
  • 作者:肖邦国张迎春 中学生物教学 2006年07期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于2004年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用,其全新的理念.翔实的内容.灵活而又独特的知识呈现模式,在给师生带来全新的感受的同时也给习惯于使用旧教材的教师带来了新的困惑.本文希望通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与新课标在知识点和内容呈现方式两方 ...

  • 高中初中各科目录
  • 各年级各科目知识框架 主讲人:刘敏 高中数学 必修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必修二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必修三 集合与函数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Ⅰ) 函数的应用 空间几何体 点.直线.平面之间 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方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必修四 算法初步 统计 概率 •第 ...

  • 教师资格证说课考试流程
  • 注意事项 1. 考生必须凭<成都市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教育教学基本素质 和能力审查表>和有效身份证原件到指定考场参加说课考试. 2. 考生准备的提纲.教案.教材等允许带进考室作为参考. 3. 本次说课考试只安排一次,因故未参加考试者,视为自动放弃 考试. 4. 说课结束后5-7个工作日内 ...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 必修② 第一章第一节 1.孟德尔通过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 的结果,发现了 生物遗传 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去雄 .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相对性状 . 4.孟德尔把F 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隐性性 ...

  • 2015获奖信息校对
  • 2015年第19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获奖的结果通知 张家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汪帅家庭电路牛文付溶液知识回顾高云声声慢 陈延忠现在完成时的用法杨金立细胞生活的环境 耿晶晶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4年度省级优课评选的结果 宋瑞尹蓓蓓李敏张家祥汪帅高云牛文付杨金立耿晶晶 高中必修4/梳理探究/ ...

  • 高中生物必修2最详细笔记
  • 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基因在哪里? 基因是什么?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 ...

  • 高中课本目录
  • 高中课本目录 科目 书 名 适用年级 版本 思想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2)经济学常识 高二(文科)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