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减法(二)》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 57号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57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万以内的加减(二)》。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节课教学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万以内的加减(二)》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信息窗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节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并掌握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观察、比较、计算能力;
(3)、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练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是理解连续进位和退位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在本节课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
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说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掌握算理。
三、教学准备: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谜语导入:
首先用课件出示谜语,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然后出示课本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建模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自主探究、明确算理、形成法则、巩固提高四个环节。
(一)环节一: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问题一:一共有多少棵白菜?并列出算式189+394=
(2)让学生经历估算和精确计算,通过通过类比第四单元中学到的三位数一次进位加法,鼓励学生进行计算,然后小组交流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计算过程,教师进行指导。
环节二:明确算理
(1)引导学生对计数器算法和竖式计算进行对比,弄清算理:
189+394=583从个位算起9+4=13(13是1个十,3个一)满十进一,所以在个位上只写3,向十位进1;再算十位8+9+1=18(1是由个位上进上来的,结果是18个十,也就是1个百,8个十),满十进一,所以在十位上写8,
向百位进1;最后算百位1+3+1=4(后面的1是由十位上进上来的)结果是5个百,所以在百位上写5,最终结果是583。
(2)让学生对刚才算出的结果进行验算。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类比所学知识,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弄清算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并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环节三:形成法则:
鼓励学生回忆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形成法则: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②在连续进位加法中,不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都要满十进1,算前一位的数相加时,一定要加进上来的1;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总结算理,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环节四:巩固提高
(1)出示问题二:两块菜园一共有多少只瓢虫?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让学生到黑板展示,并让学生进行评论,最后帮大家梳理思路。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展示,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发现—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在本节课中涉及加减法两个环节,教学过程大体一致,因此在此将减法教学过程简化。
环节一: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三: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并列出算式435-276= 环节二:明确算理:
(1)435-276=159从个位算起 5-6(不够减,向十位借1,变成15-6=9)再看十位2-7(由于刚才借了一位,十位由3变成2,不够减向前借1变成12-7=5)再看百位 3-2(由于刚才借了一位,百位上由4变成3,3-2=1),结果是159。
(2)让学生对刚才算出的结果进行验算。
环节三:形成法则:
鼓励学生回忆三位数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形成法则: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②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当第一次出现某一位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1后,再在本位上加10继续减,在连续退位的第二次以1当10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再继续与减数相减;
4、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自主练习2、3、4;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练习,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算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归纳总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总结、引出课题 (教师板书: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对本节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加以鼓励性指导,让学生更全面掌握本节内容。
五、说板书设计:
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 189+394=583(棵) 435-276=159(棵) 列竖式 列竖式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 57号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57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万以内的加减(二)》。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节课教学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万以内的加减(二)》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信息窗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节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并掌握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观察、比较、计算能力;
(3)、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练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是理解连续进位和退位的算理。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在本节课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
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说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掌握算理。
三、教学准备: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谜语导入:
首先用课件出示谜语,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然后出示课本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建模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自主探究、明确算理、形成法则、巩固提高四个环节。
(一)环节一: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问题一:一共有多少棵白菜?并列出算式189+394=
(2)让学生经历估算和精确计算,通过通过类比第四单元中学到的三位数一次进位加法,鼓励学生进行计算,然后小组交流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计算过程,教师进行指导。
环节二:明确算理
(1)引导学生对计数器算法和竖式计算进行对比,弄清算理:
189+394=583从个位算起9+4=13(13是1个十,3个一)满十进一,所以在个位上只写3,向十位进1;再算十位8+9+1=18(1是由个位上进上来的,结果是18个十,也就是1个百,8个十),满十进一,所以在十位上写8,
向百位进1;最后算百位1+3+1=4(后面的1是由十位上进上来的)结果是5个百,所以在百位上写5,最终结果是583。
(2)让学生对刚才算出的结果进行验算。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类比所学知识,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弄清算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并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环节三:形成法则:
鼓励学生回忆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形成法则: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②在连续进位加法中,不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都要满十进1,算前一位的数相加时,一定要加进上来的1;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总结算理,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环节四:巩固提高
(1)出示问题二:两块菜园一共有多少只瓢虫?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让学生到黑板展示,并让学生进行评论,最后帮大家梳理思路。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展示,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发现—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在本节课中涉及加减法两个环节,教学过程大体一致,因此在此将减法教学过程简化。
环节一: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三: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并列出算式435-276= 环节二:明确算理:
(1)435-276=159从个位算起 5-6(不够减,向十位借1,变成15-6=9)再看十位2-7(由于刚才借了一位,十位由3变成2,不够减向前借1变成12-7=5)再看百位 3-2(由于刚才借了一位,百位上由4变成3,3-2=1),结果是159。
(2)让学生对刚才算出的结果进行验算。
环节三:形成法则:
鼓励学生回忆三位数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形成法则: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②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当第一次出现某一位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1后,再在本位上加10继续减,在连续退位的第二次以1当10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再继续与减数相减;
4、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自主练习2、3、4;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练习,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算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归纳总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总结、引出课题 (教师板书: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对本节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加以鼓励性指导,让学生更全面掌握本节内容。
五、说板书设计:
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 189+394=583(棵) 435-276=159(棵) 列竖式 列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