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时教学设计的技巧与案例分析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

教学设计的技巧与案例分析----王双

一、好看的标准,做到“四熟”、“四活”和“三精”

“四熟”:熟《标准》、熟教材、熟动作、熟学生。

熟《标准》是因为《标准》是教学的依据;

熟教材是因为要把握一堂课中教材的重点、难点,使重点突出;

熟动作是因为要给学生作示范,对培养学生的整体动作印象起直观作用;

熟学生是因为学生的程度不一样,教学中的要求要因人定量。

“四活”:是指课堂气氛活、授课方法活、学生思维活、处理手段活。

课堂气氛活是要求教师教态自然,精神要饱满,要以满腔热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仪表、姿态要得体、声音洪亮、清晰,不然就不能得心应手。

授课方法活是因为一节课中教学活动多变,动作复杂,练习时间有限,要想有一好的效果,就必须仔细思考反复推敲,不能抱住一种方法一成不变。

学生的思维搞活是因为动作之间的衔接、难易转化,以及学生预测期待与能力强弱有矛盾,如果对学生不诱导不启发不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思维线索,学生就会感到盲目,无所适从。

处理手段要活是因为体育课堂多以室外活动为主,教学环境多变,学生流动性大,注意力易分散,有时会遇到预料不到的情况,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处理手段,务必给学生一个明确或适当的答复。

“三精”:宣讲课的内容任务设计精、主干课程设计精、教学语言讲解精。

宣讲课的内容任务设计精:就能够概括全貌、勾勒轮廓、开门见山、故事开路、寥寥数语、恰到好处.就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和情感.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主干课程设计精:是因为主干教材是课堂的核心,只有考虑如何突出重点、分散或转移难点。

教学语言讲解精:是以语言的概括性和科学性为主要特征的,一堂好的体育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师生语言上的交流,所以体育任课教师应从“精练”入手,博中求精,才能够达到课堂互动。

二、教学设计与体育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课标、教材、学生、教师、场地器材条件等诸多因素,选择教学内容,设置学习目标,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最优化组织与规划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的一般特征

1、明确意图:设计意图;教学意图

2、明确规划:教学处理;教学安排

3、明确项目:教学依据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分析;作业设计与分析

四、教学设计目的意义

1、为了教—明确教什么、怎样教?

2、为了教得有效——解决学习、发展问题;实现学生乐学、教师教得有味。

3、为了提升教研能力与水平—探索“为什么这么教”。

五、体育教学设计原则

1、可实现:目标定位要切合学生实际。

2、可指导:分析要简明扼要入情入理。

3、可实施:设计意图要准确鲜明。

4、可衔接:“教学依据部分的设计”与“教学过程部分的设计”要有内在联系。

5、可测量:教学过程要有效。

六、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课时教学设计:1、教的依据;2、教的意图;3、教的思考;4、教什么?5、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 教案:1、教什么?2、怎么教?

七、体育教学设计的格式及要素

名称应规范

1、以教学内容为名称,如“篮球”、“技巧”、“橄榄球”等;

2、以教学课题为名称,如“篮球进攻战术的探究学习”等;

3、不宜使用表述不清和过于浪漫的名称,如“一棍定天下”、“上甘岭”“太空训练营”“春播秋收”“抗战救国”等名称。

教学设计的9要素:

(一)指导思想

1、存在的问题

1)形式化;

2)虚无化 。

2、技巧

1)具体化,针对性要强;

2)课程基本理念中的哪一点(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等);

3)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来阐述。

(二)学情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学情分析过于简单;

2)学情分析缺乏指导性;

3)学情分析缺乏调查。

2、技巧

1)分析学生的特征及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三)教材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没有研究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

2)没有分析本课内容的纵横联系 ;

3)没有教学内容的单元时数及本课教学内容的课次;

4)没有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单元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2、技巧

1)分析课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本课内容的来源、特点、功能、作用;

3)教学内容的单元时数,注明本课课次以及在单元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4)分析本课内容与相关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1、存在的问题

1)不能正确把握住教学重点和难点 ;

2)容易把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相混淆 ;

3)经常把整个技术的动作要领当成教学难点;

4)制定教学重点的时面面俱到。

2、技巧

1)概念的认识

体育教学重点: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 教学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教学的难点: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

教学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2)研究的对象不同

教学的重点:针对内容而言,要研究教学内容

教学的难点:针对学生而言,要研究学生

(五)学习目标

1、存在的问题

1)目标模糊不具体,如:初步掌握„进一步掌握„;

2)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如:“五个领域目标全部都写;

3)目的与目标相混淆,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了解篮球运动对促进健康的价值”、“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4)主体不清,如:使学生„培养学生。

2、技巧

1)教学目标应包括5个要素

(1)行为主体;(2)行为动词;(3)行为课题;(4)行为条件;(4)行为标准

2)教学目标制定的4个依据

(1)依据课标的有关精神

(2)依据单元目标要求以及该课在单元中的位置

(3)依据学生的实际

(4)依据教材的特点

3)教学目标制定的5个要求

(1)反映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2)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结果的可能性

(3)应是单元目标的细化同一单元里每节课的目标要有层次感

(4)必须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可测评

(5)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基本目标、提高目标、发展性目标

(六)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主要包括1、课的结构;2、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与组织措施;4、时间与次数;5、设计的意图;6、作业设计及意图说明等。

1、课的结构

开始热身部分(开始准备部分):1、整队集合;2、师生问好;3、宣布课的内容目标要求;4、点名或清点人数;5、安排见习生;6、检查服装与佩带物;7、安全检查安全教育;8、集中注意激发情绪;9、热身动作要针对性、全面性。(时间次数、设计的意图)

学习提高部分(基本练习部分):1、要合理安排好主要教材的学习顺序;2、辅助练习发展身体素质;

3、合理安排好密度与运动负荷;4、采用全班的,分组的或个人的的形式进行练习。(时间次数、设计的意图)

恢复整理部分(结束部分):1、放 松 ;2、小 结 ;3、宣布课的内容作业 ;4、收还器材 。(时间次数、设计的意图)

2、教学内容

构思课的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下问题:

A、教材的先后顺序

B、教材的重点、难点、要领、要求

C、教材的辅助性或诱导性练习

D、选择身体素质练习内容或游戏活动内容,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注意:

1)用一、二、三„和1、2、3„标出

2)要写清教材名称

3)新授课要写出教材的动作要领、教学的重点、难点、保护与帮助等

4)复习教材要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5)重点内容

①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练习时间,确保对运动技术的理解、掌握。

②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练习次数,确保运动技术的巩固。

③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技术性越强针对性越强。

④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辅助练习,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运动技术。

3、教学方法与组织措施

构思与编写课的组织教法与学法

A、分组教学的形式和各项教材的组织形式

B、各项教材的教学步骤

C、怎样通过学生队伍的组织和调动,使得课的各个部分紧密衔接。

D、学生练习时教师如何指导,如何进行保护与帮助。

E、场地器材的合理布局与使用,安全措施等。

F、教学比赛或游戏的规则、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G、明确体育骨干的任务和要求。

1)教学方法

主要存在问题:A、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陈旧;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C、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不够。 主要类型: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分类

以语言为主: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以直观感受为主:示范法、演示法、保护与帮助法

以身体练习为主: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循环练习法

以比赛活动为主:游戏法、比赛法、情景法

以探究活动为主:发现法、问题探究法、小群体学习法

2)体育课应如何组织实施

体育课组织的内容——课堂常规、队列和体操队形的运用、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学分组和分组教学、体育骨干的使用和培养等。

①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师生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

一项重要工作。课前、中、后常规。

②队列和体操队形

运用队列和体操队形时的要求:1、用队列和体操队形前的基本要求;2、安排学生学习队形的基本要求;

3、调动学生队伍的基本要求

③场地器材的布置

(七)教学效果预计

1、预计×%以上的学生对所学的动作技术掌握的程度;

2、预计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多少,最高心率×次/分左右,平均心率×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左右。

3、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课负荷时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确保学生活动安全的原则

(2)有利于运动技术学习的原则

(3)有利于不断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则

(4)有利于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原则

(5)不至过于影响下节课教学的原则

(八)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防方法

1、安全来自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

2、安全来自于教师高超的保护技能;

3、安全来自于教师规范的工作程序;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掌握安全要领。

(九)场地器材

设计与构思场地器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场地的设计应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并考虑到安全与卫生的要求。

2、场地器材的布局要既美观又实用。

3、为了防止教学过程中器材的遗失,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提取和收回。

4、尽可能使有限的场地器材最大限度地予以利用。

5、根据每节课所能提供的场地器材来考虑场地器材的布局和使用,避免因考虑不周而造成的场地与器材冲突。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

教学设计的技巧与案例分析----王双

一、好看的标准,做到“四熟”、“四活”和“三精”

“四熟”:熟《标准》、熟教材、熟动作、熟学生。

熟《标准》是因为《标准》是教学的依据;

熟教材是因为要把握一堂课中教材的重点、难点,使重点突出;

熟动作是因为要给学生作示范,对培养学生的整体动作印象起直观作用;

熟学生是因为学生的程度不一样,教学中的要求要因人定量。

“四活”:是指课堂气氛活、授课方法活、学生思维活、处理手段活。

课堂气氛活是要求教师教态自然,精神要饱满,要以满腔热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仪表、姿态要得体、声音洪亮、清晰,不然就不能得心应手。

授课方法活是因为一节课中教学活动多变,动作复杂,练习时间有限,要想有一好的效果,就必须仔细思考反复推敲,不能抱住一种方法一成不变。

学生的思维搞活是因为动作之间的衔接、难易转化,以及学生预测期待与能力强弱有矛盾,如果对学生不诱导不启发不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思维线索,学生就会感到盲目,无所适从。

处理手段要活是因为体育课堂多以室外活动为主,教学环境多变,学生流动性大,注意力易分散,有时会遇到预料不到的情况,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处理手段,务必给学生一个明确或适当的答复。

“三精”:宣讲课的内容任务设计精、主干课程设计精、教学语言讲解精。

宣讲课的内容任务设计精:就能够概括全貌、勾勒轮廓、开门见山、故事开路、寥寥数语、恰到好处.就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和情感.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主干课程设计精:是因为主干教材是课堂的核心,只有考虑如何突出重点、分散或转移难点。

教学语言讲解精:是以语言的概括性和科学性为主要特征的,一堂好的体育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师生语言上的交流,所以体育任课教师应从“精练”入手,博中求精,才能够达到课堂互动。

二、教学设计与体育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课标、教材、学生、教师、场地器材条件等诸多因素,选择教学内容,设置学习目标,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最优化组织与规划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的一般特征

1、明确意图:设计意图;教学意图

2、明确规划:教学处理;教学安排

3、明确项目:教学依据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分析;作业设计与分析

四、教学设计目的意义

1、为了教—明确教什么、怎样教?

2、为了教得有效——解决学习、发展问题;实现学生乐学、教师教得有味。

3、为了提升教研能力与水平—探索“为什么这么教”。

五、体育教学设计原则

1、可实现:目标定位要切合学生实际。

2、可指导:分析要简明扼要入情入理。

3、可实施:设计意图要准确鲜明。

4、可衔接:“教学依据部分的设计”与“教学过程部分的设计”要有内在联系。

5、可测量:教学过程要有效。

六、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课时教学设计:1、教的依据;2、教的意图;3、教的思考;4、教什么?5、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 教案:1、教什么?2、怎么教?

七、体育教学设计的格式及要素

名称应规范

1、以教学内容为名称,如“篮球”、“技巧”、“橄榄球”等;

2、以教学课题为名称,如“篮球进攻战术的探究学习”等;

3、不宜使用表述不清和过于浪漫的名称,如“一棍定天下”、“上甘岭”“太空训练营”“春播秋收”“抗战救国”等名称。

教学设计的9要素:

(一)指导思想

1、存在的问题

1)形式化;

2)虚无化 。

2、技巧

1)具体化,针对性要强;

2)课程基本理念中的哪一点(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等);

3)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来阐述。

(二)学情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学情分析过于简单;

2)学情分析缺乏指导性;

3)学情分析缺乏调查。

2、技巧

1)分析学生的特征及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三)教材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没有研究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

2)没有分析本课内容的纵横联系 ;

3)没有教学内容的单元时数及本课教学内容的课次;

4)没有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单元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2、技巧

1)分析课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本课内容的来源、特点、功能、作用;

3)教学内容的单元时数,注明本课课次以及在单元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4)分析本课内容与相关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1、存在的问题

1)不能正确把握住教学重点和难点 ;

2)容易把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相混淆 ;

3)经常把整个技术的动作要领当成教学难点;

4)制定教学重点的时面面俱到。

2、技巧

1)概念的认识

体育教学重点: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分。 教学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教学的难点: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

教学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

2)研究的对象不同

教学的重点:针对内容而言,要研究教学内容

教学的难点:针对学生而言,要研究学生

(五)学习目标

1、存在的问题

1)目标模糊不具体,如:初步掌握„进一步掌握„;

2)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如:“五个领域目标全部都写;

3)目的与目标相混淆,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了解篮球运动对促进健康的价值”、“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4)主体不清,如:使学生„培养学生。

2、技巧

1)教学目标应包括5个要素

(1)行为主体;(2)行为动词;(3)行为课题;(4)行为条件;(4)行为标准

2)教学目标制定的4个依据

(1)依据课标的有关精神

(2)依据单元目标要求以及该课在单元中的位置

(3)依据学生的实际

(4)依据教材的特点

3)教学目标制定的5个要求

(1)反映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2)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结果的可能性

(3)应是单元目标的细化同一单元里每节课的目标要有层次感

(4)必须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可测评

(5)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基本目标、提高目标、发展性目标

(六)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主要包括1、课的结构;2、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与组织措施;4、时间与次数;5、设计的意图;6、作业设计及意图说明等。

1、课的结构

开始热身部分(开始准备部分):1、整队集合;2、师生问好;3、宣布课的内容目标要求;4、点名或清点人数;5、安排见习生;6、检查服装与佩带物;7、安全检查安全教育;8、集中注意激发情绪;9、热身动作要针对性、全面性。(时间次数、设计的意图)

学习提高部分(基本练习部分):1、要合理安排好主要教材的学习顺序;2、辅助练习发展身体素质;

3、合理安排好密度与运动负荷;4、采用全班的,分组的或个人的的形式进行练习。(时间次数、设计的意图)

恢复整理部分(结束部分):1、放 松 ;2、小 结 ;3、宣布课的内容作业 ;4、收还器材 。(时间次数、设计的意图)

2、教学内容

构思课的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下问题:

A、教材的先后顺序

B、教材的重点、难点、要领、要求

C、教材的辅助性或诱导性练习

D、选择身体素质练习内容或游戏活动内容,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注意:

1)用一、二、三„和1、2、3„标出

2)要写清教材名称

3)新授课要写出教材的动作要领、教学的重点、难点、保护与帮助等

4)复习教材要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5)重点内容

①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练习时间,确保对运动技术的理解、掌握。

②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练习次数,确保运动技术的巩固。

③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技术性越强针对性越强。

④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辅助练习,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运动技术。

3、教学方法与组织措施

构思与编写课的组织教法与学法

A、分组教学的形式和各项教材的组织形式

B、各项教材的教学步骤

C、怎样通过学生队伍的组织和调动,使得课的各个部分紧密衔接。

D、学生练习时教师如何指导,如何进行保护与帮助。

E、场地器材的合理布局与使用,安全措施等。

F、教学比赛或游戏的规则、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G、明确体育骨干的任务和要求。

1)教学方法

主要存在问题:A、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陈旧;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C、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不够。 主要类型: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分类

以语言为主: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以直观感受为主:示范法、演示法、保护与帮助法

以身体练习为主: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循环练习法

以比赛活动为主:游戏法、比赛法、情景法

以探究活动为主:发现法、问题探究法、小群体学习法

2)体育课应如何组织实施

体育课组织的内容——课堂常规、队列和体操队形的运用、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学分组和分组教学、体育骨干的使用和培养等。

①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师生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

一项重要工作。课前、中、后常规。

②队列和体操队形

运用队列和体操队形时的要求:1、用队列和体操队形前的基本要求;2、安排学生学习队形的基本要求;

3、调动学生队伍的基本要求

③场地器材的布置

(七)教学效果预计

1、预计×%以上的学生对所学的动作技术掌握的程度;

2、预计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多少,最高心率×次/分左右,平均心率×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左右。

3、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课负荷时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确保学生活动安全的原则

(2)有利于运动技术学习的原则

(3)有利于不断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则

(4)有利于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原则

(5)不至过于影响下节课教学的原则

(八)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防方法

1、安全来自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

2、安全来自于教师高超的保护技能;

3、安全来自于教师规范的工作程序;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掌握安全要领。

(九)场地器材

设计与构思场地器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场地的设计应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并考虑到安全与卫生的要求。

2、场地器材的布局要既美观又实用。

3、为了防止教学过程中器材的遗失,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提取和收回。

4、尽可能使有限的场地器材最大限度地予以利用。

5、根据每节课所能提供的场地器材来考虑场地器材的布局和使用,避免因考虑不周而造成的场地与器材冲突。


相关内容

  • 小学体育[技巧组合]说课稿
  • 小学体育<技巧组合>说课稿 一. 教学目标: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二的目标,以及四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课目标如下: 1.90%的学生能列举并做出简单的技巧动作,并能说出所做技巧动作的术语,如:前滚翻.跪跳起等. 2.80%的学生能做出2-3个技巧动作的组合练习,并能 ...

  •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学校: 羊头崖中心学校 一.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大多数在10岁以下,年龄比较小,基础比较薄弱,对动作事物结构的思考较为肤浅,身体素质较差,意志力比较薄弱,但是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 ...

  • 体育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前滚翻
  • 威海市望岛小学 体育 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 威海市望岛小学 体育 教研组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中心发言人的说课,教案.反思 小学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初稿)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师生共同愉悦的学习活动 ...

  • 四年级上体育教学计划
  • 四年级上体育教学计划一:小学四年级体育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生理发育的特点 1.四年级学生一般为9~10岁,属于人体发育的童年时期,总的说,是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等指标男生均自9-10岁开始突增,女生均自8---9岁开始突增,女生均早于男生. ...

  •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计划及教案
  • 小学四年级体育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强.情绪变化较大,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上课喜欢玩,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较差,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 ...

  • 广西幼儿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复习备考资料
  • 点击查看>>>广西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广西幼儿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复习备考资料 通过最新广西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上半年广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及现场确认时间为:2016年4月中旬,面试时间为:2016年5月中旬.面试采用结构化.情景模拟等方法,通过备课.试讲 ...

  • 小学五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五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
  • 五年级体育上册册教学计划 五(2)班 肖艳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2班学生共有35人,他们虽然对体育活动积极参加,但由于基础差,好胜心强,可塑性强,有些动作易变形,掌握不好,所以,本学期应在上学期基础上,加大学习力度,因材施教,合理处理教材,全面提高,重点培养不断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在德.智 ...

  • 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
  • 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 一.教学内容分析 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起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础上的一个组合技巧,连接的动作是交叉转体180度.这内容是新授内容,学会交叉转体180度是关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90%以上学生掌 ...

  • 浅析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 摘 要:在以往的体育课程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学生都出现了"厌学"问题.伴随着当前教学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作为小学体育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期间,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简要论述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