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四大名将

共 和 国 的 四 大 名 将

值此建国60周年之际,举国欢庆。孤不计德微识浅,写下片言以为致贺。

这里我将讲述缔造共和国的百世名将,首先我们给名将做个简要的定义,所谓名将首先必须具有卓越精湛的指挥才能和超凡不世的战功。

在22年的武装革命战争中(算上朝鲜、中印、中苏及中越战争就更长了),我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将领。其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是55年授衔的“十帅十将”(即十大元帅,十大大将),而在这其中又有四人,领袖群雄,可以说是百世不遇的名将。

下面我们按照55年授衔顺序简要介绍(他们的详细资料可以自己检索,本文探讨的重点仅为军事,不涉其他);

第一位先声夺人的是“横刀立马,彭大将军”——彭德怀,“十帅第二”,一野的老总。主席的老乡,红军时期,红三军团军团长,誉为“红军之狮”;抗战时期,八路军副总司令;解放时期,一野总司令兼政委,席卷大西北;抗美援朝,志愿军总司令,迄今唯一与世界上最强大军队作战并战而胜之的中国主帅。经典战例:百团大战,蟠龙战役,扶眉战役,第二次战役。

第二位闪亮登场的是“战争的魔鬼”——林彪,“十帅第三”,四野的老大。少年得志,红军时期,红一军团军团长,人称“红军之鹰”,和彭比肩;抗战时期,115师师长;解放时期,四野总司令,从黑山

白水打到天涯海角(黑龙江到海南岛)。经典战例:平型关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有其二)。 第三位翩翩而至(最有学者风范)的是“当今孙武,军神”——刘伯承,“十帅第四”,二野的掌门人。伏龙芝军事学院“海龟”,红军时期,红一方面军总参谋长,“川中一条龙”;抗战时期,129师师长;解放时期,二野总司令,逐鹿中原,饮马长江。进军大西南。经典战例:神头岭战役,上党、邯郸战役,淮海战役(1/5)和渡江战役(1/3)(和三野合作,下同)。

最后压轴,震撼出场的是“军中第一将”——粟裕,“大将之首”,三野的主将。红军时期,红10军团参谋长;抗战时期,新四军一师师长;解放时期,三野代总司令兼代政委,决战淮海,横扫华东。经典战例:黄桥决战,苏中七战,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4/5),渡江战役(2/3),上海战役。

经过上面的简要介绍,大家对这四位名将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那么就有如下的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只选这四位呢?要知道建国时我军有战将千员,选四个也太少了吧?(谁要是说四个都太多了,那就真欠扁了) 问题二,这四位名将之间的指挥艺术,作战风格有何区别?军事造诣高低,战功大小如何评判?(这个问题最招口水了)

问题三,他们在军事史上的地位,与历史上的哪些名将可作参照?(这个最有趣,最好玩了)

现在我们来问答上述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只选这四位呢?

先来回答几个疑问,有人会说主席雄才大略,千年未有的伟人,应该是名将吧?我认为当时老人家作为最高统帅,着重负责全国的大政方针和战略指导,并不参与一线的作战指挥,按照领袖不与将领争功的原则(将领的功劳最终还不都是领袖的),故主席不入选名将系列(却是建国军事家之首,这个实在啊),其他如周、朱及刘等同理。 也有人说陈赓,肖劲光,许世友,王近山,“三杨”„„等等,他们的战绩也很辉煌啊?我要说的是,上面这些都是名将,但是他们当时都隶属于这四大野战军作战序列,也就是说他们都是这四位的部下,受其直接指挥。

也有人问“亮剑里的李云龙不是很厉害吗?怎么没入选啊?”,“啊———”,我吐了几口血,擦干嘴角继续:同学,是这样的,这个李云龙是很厉害(暂且不说这是小说虚构的人物),但是他一直也只是师团级将领,在小说中他还是陈赓的部下呢。

这时又有人问(怎么老有人问啊?):55年授衔时,有“十帅十将”,现在军委也确认了开国36位军事家,这些人如何评述?

“啊———”,不过这次没有吐血,这个问题问的最有水准,我试着来解答一下:这“十帅十将”包含在36位军事家当中,军委确认的这份名单,可以说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具有很高的权威。他们是名将之翘楚,我军之骄傲。下面我们来细分一下,

按照原则一(政治领袖不参选);毛、周、朱、邓。

原则二(政工人员不参选);罗荣桓、杨尚昆、李先念、谭政、张云逸、罗瑞卿。

原则三(英年早逝的不参选);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这样还剩下: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粟裕,黄克诚,萧劲光,王树声,陈赓,许光达,徐海东这一十五位,这些都是真正的猛人,每个人身后都有一大堆传记,他们的英雄往事暂且不表,只论不入选的理由;

贺帅,是因为他的部队发展较慢,解放时期野战部队交给了彭老大,成了后来的西北野战军。

陈帅,三野的老板,但是实际指挥交给CEO——粟总(主席交待的),陈不离粟嘛,元帅都当了,名将就礼让一下吧。

徐帅,这个要多说几句,坊间公认其军事指挥才能不在彭林刘粟之下,且战功足可以与之相抗衡的名将,经常和这四位一起被评为“中共五虎上将”,但是如果只选四位,只能忍痛割爱。原因有二,一、西路军败征(这个原因复杂,不能完全怪他,但作为直接主官,必须

负起责任),二、抗战和解放时期,一直没能掌握主力部队,才能未能充分展示。即使这样,在临散场前,对阵阎老西,捏沙成塔,决战晋中,攻克太原,也足以让我们领略了其强悍的杀伤力。

聂帅,华北战区的主官,手中也有一定的力量(达到3个兵团),指挥了正太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但搞不定傅作义,还得等林总百万虎狼之师入关后,配合进行平津战役。

叶帅,也是一生传奇,解放军的总参谋长,协助主席纵横捭阖,就是没有自己班底部队,也没有独当一面进行一线的战役指挥。 元帅介绍完了,下面还剩黄克诚,萧劲光,王树声,陈赓,许光达,徐海东。他们都是大将,很简单,十大大将除了粟裕是战略区的军事主官外,其他都是兵团级的司令或政委,都是下级(黄萧是林的部将,王陈是刘的爱将,许徐是彭的下属),战功自然要稍逊一筹。 至于才能嘛,这个不便妄作评论,毕竟才能不像战功那么客观,可以摸到着、看得见,才能的发挥也是动态的过程。比如说陈赓,可以说是直逼彭林刘粟徐,五虎上将若再加一位必是陈赓。尤其是在解放战争后期,陈赓兵团实际上是作为军委直属部队,在南线大追击中所表现出来的战场意识和临机决断能力之于林彪可以说是有过之(南线追击中,陈曾划给林指挥),只是战争已近尾声,是他最终没能超过他的黄埔师弟(陈是一期,而林是四期),这位“黄埔三杰”心里一定很郁闷。

所以最终入选的这四位名将中名将,就是:

百世名将——“彭林刘粟”

骨灰级的军迷或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他们都是当时中共军队四大主力(即四大野战军)的主帅(其中三野司令是陈毅,粟是实际指挥者)。换句话说,他们是一线大战略战区的军事主官。上参与全国战略的规划,下承担战区的战役指挥,是中央决策和军队执行的枢纽。执掌着解放军的精锐,站在双方的军阵前,直接与敌对垒。惟四大名将耳。

第二个问题从指挥艺术,作战风格说起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么彭德怀就是,勇;林彪是,诡;刘帅是,巧;粟裕是,险。

多加几个字来形容,那么

彭是勇冠三军,胆大心细,战法硬朗;

林是用兵谨慎,飘忽不定,声东击西;

刘是高屋建瓴,多谋善断,奇正相合;

粟则是计算精准,临机专断,险中求胜。

多加的这几个字有些抽象啊,为了更好的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将他们进行相应的比较再结合具体的战例来说明。

首先是彭林二人相比,二人几乎是名将的两个极端,在红军时期

就比肩齐名,“一狮一鹰”,彭成名早,有威望,善于强攻和固守,林后生可畏,善于奇袭与伏击;彭是火山,暴烈炙热,林就是冰河,极度深寒。

彭刘相比,彭刘两位都是前黄埔系的名将(都是讲武堂出身,不过刘去伏龙芝镀过金),既精通战役指挥,又掌控战略全局。且彭刘一直被毛视为对等的军事家,彭注重实效,敢打硬仗、恶仗,刘善于谋划,以正合以奇胜,善打巧仗(对硬拼的仗,戏称之为牛犄角)。 彭粟二人不太好比,几乎没有交集,唯有在胆略上两人有的一拼。军中有言:彭最勇猛,也最有胆气,但粟的胆略却不亚于彭,二者的区别在于彭的胆气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粟则是因为远离中央,长期处于险境当中,不断的通过战争锤炼,后天锻造出来的。

下面我们来比较林刘,——小心!板砖飞过来了,我闪(没办法,二人都有大量的拥趸,经常势同水火)。这里我不比高低,只谈区别,好吧。林是野战型将领,刘是参谋野战型将领„„

就这些?别急,容我喝口茶。林精于计算,刘攻于谋划;林作战灵活,刘作战细巧。林的战法场场经典,刘的战役都是教科书级的标准;其实林刘二人也有相似之处,都喜欢避实击虚,出奇制胜(这是和稀泥,没办法啊)。

轮到林粟了,这下不光板砖,单是口水就能淹没人。我还是继续和稀泥吧,二人一起起义(南昌起义时都是小兵),一起上山(井冈

山),一起擢升(林的速度比粟快多了),直到长征二人分道(林随主力长征,粟在打游击,那个惨啊),林粟的指挥和作战风格极为相似,都是大兵团,大迂回,大进军,大包围,大歼灭。谁叫他俩最有本钱呢(四野和三野是我军主力中主力,精锐中精锐),一出手就是几十万军队的鏖战。两人几乎打遍了老蒋的所有大将和高手。其实他俩看似相似,实则不同。林的指挥风格是“稳、变、快、准、狠”,几乎涵盖了名将辞典(待编)的所有美好词汇,可是粟又给我们加上了“险、奇、绝、妙”四字,这使他超越了自己的时代。

最后来谈刘粟吧,这个可以坐下来了说了(这两方的粉丝相处的还不错),刘粟都是参谋出身,最后也都成了野战型名将,都是全能型的人物;刘是老帅谋兵,大巧若拙,粟就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刘告诉我们军事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粟让你知道什么是战争艺术。所幸的是在四人当中,他们两人进行过战略和战役合作,从豫东到举世闻名的淮海决战,两人配合的天衣无缝。这两位彼此也是互相欣赏,互相推崇。

好了,这四位之间的相互比较说完了,现在大家应该清楚了吧?——什么?更糊涂了?那我做一个小结;

论胆略,彭粟并列第一(实在不好分高低),刘次之,林最后。 论勇猛,彭为老大(以1:10的兵力,就敢横挑胡宗南),粟林刘不相上下。

论持重,林刘都讲究慎战(我们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轻易涉险,

粟彭经常以身犯险。

论谨慎,林最谨慎(知道吗?小心就是我成功的秘诀),刘粟次之,彭垫底。

论谋略,刘首屈一指(我可是军神呐),林粟次之,彭稍逊。 论计算,林粟比肩(咱俩都有数学天赋),刘屈居第二,彭最后。 论灵活,林第一(我不灵活谁灵活?),刘粟相当,彭最后。 论机变,粟第一(临机万变,一招绝杀,我喜欢),林刘随后,彭又最后。

若论学历出身,刘是世界名校伏龙芝的高材生(我是海龟哦,朱可夫都是我学弟),学历最高;林是黄埔系的,也很牛;老彭是湖南讲武堂,也是科班,粟是湖南省立二师(粟老师我没有把本职工作做好)。

如果论军事理论素养,老刘是学者型名将,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可以做另三位的老师(刘老师好),林粟也有建树,彭后期进步的很快(是在朝鲜战争)。

论战场抗命,彭林粟都干过,所不同的是林粟是偶尔抗一下,老彭是经常干,所以还是彭为老大,林粟差不多(两人都在关键阶段抗命,不过还是粟抗的有水平),老刘最厚道(老实人不吃亏)。 论起打仗的气魄,粟当仁不让(孟良崮、豫东、济南再到淮海,仗越打越大,气吞万里如虎,而且场场以少胜多),林屈居第二(老林也不错,只是老蒋的主力大都在和粟死磕),彭刘无奈啊(手中兵少)。

还有很多,比如政治水平、人格魅力、性格特征、杀伤力、防御值、身高体重、老婆孩子(怎么越说越八卦了?),最终归宿等等„„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找资料看。

简言之,

彭像是一个老兵,一个在总司令部级别工作的老兵,老将素质,战争经验丰富老辣,战场直觉灵敏,越是在逆境中越是坚强,于卑微处发奋一击,大开大合。缺点是不太注重细节,有时候会失着,战役进程的起落较大。

林则是战术家(也有一定的战略意识),强调战术,注重细节,以最小的伤亡换取最大的战果,是其毕生孜孜以求的,他也确实做到了这点,算无遗策,一旦出手,几无悬念,一般在战役进行三分之一时,就能锁定胜局,而且战役的收尾也十分漂亮。战役不多,但大多是钻石级的。不足是过于谨慎,会贻误一些战机。

老刘是个学者,接受了中西两方最正规的军事教育,是中共特意培养出来的军事人才,身上带有书卷气,官方评价杰出的军事家加军事理论家(唯一的哦)。最符合孙子的名将标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几乎完美的职业军人,有智慧,有谋略。最郁闷的是挺进大别山,处四战之地,实力大减,主力成偏师,不然以老刘的才能必定会再掀一场大的战争巨浪。

粟裕像什么呢?我找不到合适的形象,对,这就是他的形象;没有特点是粟裕最大的特点,他不是军事科班出身,真正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士兵到主帅。在红军和抗战时期,还不算知名(和前三位相比),但到了解放时期,却爆发小宇宙,大放异彩(当时国军的进攻重点在山东,主力云集,粟裕带领华野,纵横驰骋,横扫华东,三年中,国军的军旗倒掉了一大片)。 他作战不拘泥于形式,没有成法。他是略不世出的天才,此殆天授,非人所及也。军事生涯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机会解放台湾(台湾军人的幸运)。中央在讣告中说他“尤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这样的殊荣在开国将帅中是绝无仅有的,他当之无愧。

说了这么多,同学们对“彭林刘粟”的作战风格和指挥艺术该有个了解了吧。

下面来介绍他们各自的战功,这个相对要客观一些,也容易评判。 红军时期,彭林是红军的主力,战功相当,彭略大于林;刘当时是总参谋长,长征时立下不少的战功;粟裕最凄惨了,他是红10军团(就是方志敏的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参谋长,吸引敌人,结果被围歼,只有粟部几百人突围,只能打游击,成为后来新四军一支。所以战功排序是:彭林刘粟。

抗战时期,彭是副总司令直接指挥全部八路军,战功应该最大了,其实不然,在百团大战之后,彭就不再指挥了,因为之后,八路军部队分散开来,以游击战为主了,团以上的战役很少(亮剑里连李云龙

的一个团都分散开了)。而刘师长指挥129师的在抗战中歼敌数最多,百团大战也是他们出兵最多,因为129师在晋冀豫是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想不打鬼子都不行,129师除了老刘还有老徐和陈赓,六大名将有其三。林打了个平型关战役,首壮军威,可受伤后,就一直静养了。新四军自然不能和八路军比,粟裕还打了个车桥战役(在新四军里算是牛的了),还有黄桥决战,不过是打顽军的。这样战功顺序为:刘彭林粟。

解放时期,解放战争时,战争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双方的实力较以前都有很大的提升,战役的规模也是空前的,对战局的掌控和战役的指挥能力要求也更高(很多老牌将领都未能与时俱进),而彭林刘粟都达到军事生涯的巅峰时刻,在各自的战区导演了一幕幕战争话剧。

这个时期,按歼敌数比较,三野第一(歼敌245万),二野第二(歼敌220万),四野第三(歼敌180万),一野第四(歼敌51万)。如果按照战役的影响力加权换算,自然是几场主力会战含金量更高(渡江之后基本无大战),这样的顺序就成为三野、四野、二野和一野,顺序有个小小的变化,最终排序为:粟林刘彭。其中四野的装备最好,人员最多,战斗力也最强,三野稍弱,可是他们的主帅超能打,依靠缴获,愈战愈强,二野的歼敌效率最高。

建国以后,抗美援朝是彭做主帅,战功无人争锋。要提一点的是中印战争时,刘是军事顾问,打出了军威。后来到了中越自卫反击战时,刘粟都在世,不过都没挂帅,而是他们的部将杨得志和许世友出

征。

综上所述

在各个时期他们各自的战功是不同的,而且次序也不断变化,三个时期的战果不能简单的相加来比较,红军时期的战役虽小但关系甚大,抗日时期敌顽友我错综复杂,大的战役实施并不单纯取决于军事因素,解放时期,战争的规模又不是前两个时期所同日而语的。所以只比较战功,也不是件容易得事。

那么比较他们的军事造诣呢?

我认为这个更难评判,作战风格和指挥艺术的区别我前面已经归纳过了。非要评个高低,我觉得没有什么必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如果谁要喜欢某个人,都能找出一大堆材料证明他比另外三位高明,这种“选择性的考证”没有什么意义。

有人会设想如果他们活过来,各带一支部队决战,结果会怎样?我的回答是不怎么样,因为影响一场战役的胜负因素有很多,指挥员的军事素质只是一方面,天时、地形、部队规模、作战样式、不可预知的突发情况„„等等都会影响战争的结局。

好了今天先谈到里,布置一下作业,同学们回去简单看看军事史,了解一些常识。下回再讲。

问题三

终于到了这个比较轻松的话题了,聊这个希望同学们已经很好的完成作业了。

我前面说过这四位爷都是百世名将,不是一般的名将,他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中国几千年来一共也就出现过一二十位,我选取其中几位和他们类比(不可能完全一一对应,只是选择其中若干相似点)。 彭总,可比岳飞;

岳飞,岳王爷可以说家喻户晓,南宋中兴四将,宋之砥柱,“山河不改仗英雄”,一生一百一十六战,从无败绩(战神啊),且敢于正面和金铁骑野战,这种胆略和老彭何其相似(彭敢于向美军亮剑),更相似的是彭和岳一样,一生都无不体现了 “文死谏,武死战”的报国精神。他们是民族英雄,也是悲剧英雄。

林总,相当于韩信

韩信,“兵仙”,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战神。“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大汉江山的奠基人。经典战例:暗渡陈仓,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争锋。林率长期率领我军的主力,其卓越的才能、煌煌的战功堪比韩信,直到最后折戟沉沙„„(结局也都充满争议和悬疑等等,就不多说了)

刘帅,类似李靖

李靖,“兵雄”,大唐第一名将(李世民在世的时候,就评其为第

一),军事理论家,誉为“当世孙吴”,降萧铣、征岭南、讨辅公祏、荡平江南,后北破突厥、擒颉利,西定吐谷浑,挺立大唐盛世。传世《李卫公兵法》。刘帅和李靖何其相似乃尔,刘帅也被誉为“当今孙武”(国共双方都称之),“中共第一悍将”(白崇禧语)。二人都是谋略大师,都是名将兼军事理论家,也都韬光养晦,善始善终(李靖出将入相,封卫国公,老刘虽未入相,却也能颐养天年,他的搭档可就不止是入相了)。

粟裕,又有些麻烦,我想找出历史上和粟裕类似的名将,却发现很困难,因为粟裕确实太特殊了,我试着用下面几个名将来描述;

一、孙膑,军事史上的一个谜,因齐魏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而名扬天下。

二、卫青、霍去病,卫霍横空出世,二人都是骑兵战的天才,擅于快速机动,长途奔袭,劳师远征,河套、漠南、河西、漠北先后决战,封狼居胥,马踏匈奴。挺立一个族群千年未有的自信。

三、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绰号“杀神”,第一个具有打大歼灭战的思想的古代军事家,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兵家奇才、赫赫战神。代表战例,长平之战,古代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

一战歼灭赵军45万,为秦的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简言之,粟似孙膑,其军事指挥像更是一种艺术;也似卫霍,作战不拘于形式,没有章法可循;更似白起擅于打大歼灭战(粟的三大战役——豫东、济南和淮海,足可以睥睨天下,傲世古今)。 (彭林都卷入了政治漩涡,刘粟相对来说是单纯的职业军人)

我们做个武林兵器谱,徒增谈资。

彭总,“杀手锏”,力大势沉,刚猛无比(参阅隋唐英雄传) 刘帅,“霸王枪”,枪是百兵之王,霸王枪更是王中之王(除了小李他妈妈的飞刀,参看周星星同学电影)

林总,“屠龙刀”,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参阅倚天屠龙记)

粟裕,林都是“屠龙刀”了,粟自然是“倚天剑”,所谓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同上)。

最后,我想说的是彭林刘粟作为百世不遇的名将,他们的都超越了自己的时代,这是我军的骄傲,更是我国的骄傲。在百年救国的风云际会中,他们都站在同一面旗帜下,导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战争

话剧,最终建立了共和国。

如今共和国已经六十华诞了,整整一个甲子。国家繁荣富强了(相对以前),我们更应该缅怀那些为共和国流血牺牲的英雄们。“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闻颦鼓而思良将,更何况当今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安宁,这是我们这一代不可回避的历史责任。

共 和 国 的 四 大 名 将

值此建国60周年之际,举国欢庆。孤不计德微识浅,写下片言以为致贺。

这里我将讲述缔造共和国的百世名将,首先我们给名将做个简要的定义,所谓名将首先必须具有卓越精湛的指挥才能和超凡不世的战功。

在22年的武装革命战争中(算上朝鲜、中印、中苏及中越战争就更长了),我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将领。其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是55年授衔的“十帅十将”(即十大元帅,十大大将),而在这其中又有四人,领袖群雄,可以说是百世不遇的名将。

下面我们按照55年授衔顺序简要介绍(他们的详细资料可以自己检索,本文探讨的重点仅为军事,不涉其他);

第一位先声夺人的是“横刀立马,彭大将军”——彭德怀,“十帅第二”,一野的老总。主席的老乡,红军时期,红三军团军团长,誉为“红军之狮”;抗战时期,八路军副总司令;解放时期,一野总司令兼政委,席卷大西北;抗美援朝,志愿军总司令,迄今唯一与世界上最强大军队作战并战而胜之的中国主帅。经典战例:百团大战,蟠龙战役,扶眉战役,第二次战役。

第二位闪亮登场的是“战争的魔鬼”——林彪,“十帅第三”,四野的老大。少年得志,红军时期,红一军团军团长,人称“红军之鹰”,和彭比肩;抗战时期,115师师长;解放时期,四野总司令,从黑山

白水打到天涯海角(黑龙江到海南岛)。经典战例:平型关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有其二)。 第三位翩翩而至(最有学者风范)的是“当今孙武,军神”——刘伯承,“十帅第四”,二野的掌门人。伏龙芝军事学院“海龟”,红军时期,红一方面军总参谋长,“川中一条龙”;抗战时期,129师师长;解放时期,二野总司令,逐鹿中原,饮马长江。进军大西南。经典战例:神头岭战役,上党、邯郸战役,淮海战役(1/5)和渡江战役(1/3)(和三野合作,下同)。

最后压轴,震撼出场的是“军中第一将”——粟裕,“大将之首”,三野的主将。红军时期,红10军团参谋长;抗战时期,新四军一师师长;解放时期,三野代总司令兼代政委,决战淮海,横扫华东。经典战例:黄桥决战,苏中七战,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4/5),渡江战役(2/3),上海战役。

经过上面的简要介绍,大家对这四位名将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那么就有如下的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只选这四位呢?要知道建国时我军有战将千员,选四个也太少了吧?(谁要是说四个都太多了,那就真欠扁了) 问题二,这四位名将之间的指挥艺术,作战风格有何区别?军事造诣高低,战功大小如何评判?(这个问题最招口水了)

问题三,他们在军事史上的地位,与历史上的哪些名将可作参照?(这个最有趣,最好玩了)

现在我们来问答上述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只选这四位呢?

先来回答几个疑问,有人会说主席雄才大略,千年未有的伟人,应该是名将吧?我认为当时老人家作为最高统帅,着重负责全国的大政方针和战略指导,并不参与一线的作战指挥,按照领袖不与将领争功的原则(将领的功劳最终还不都是领袖的),故主席不入选名将系列(却是建国军事家之首,这个实在啊),其他如周、朱及刘等同理。 也有人说陈赓,肖劲光,许世友,王近山,“三杨”„„等等,他们的战绩也很辉煌啊?我要说的是,上面这些都是名将,但是他们当时都隶属于这四大野战军作战序列,也就是说他们都是这四位的部下,受其直接指挥。

也有人问“亮剑里的李云龙不是很厉害吗?怎么没入选啊?”,“啊———”,我吐了几口血,擦干嘴角继续:同学,是这样的,这个李云龙是很厉害(暂且不说这是小说虚构的人物),但是他一直也只是师团级将领,在小说中他还是陈赓的部下呢。

这时又有人问(怎么老有人问啊?):55年授衔时,有“十帅十将”,现在军委也确认了开国36位军事家,这些人如何评述?

“啊———”,不过这次没有吐血,这个问题问的最有水准,我试着来解答一下:这“十帅十将”包含在36位军事家当中,军委确认的这份名单,可以说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具有很高的权威。他们是名将之翘楚,我军之骄傲。下面我们来细分一下,

按照原则一(政治领袖不参选);毛、周、朱、邓。

原则二(政工人员不参选);罗荣桓、杨尚昆、李先念、谭政、张云逸、罗瑞卿。

原则三(英年早逝的不参选);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这样还剩下: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粟裕,黄克诚,萧劲光,王树声,陈赓,许光达,徐海东这一十五位,这些都是真正的猛人,每个人身后都有一大堆传记,他们的英雄往事暂且不表,只论不入选的理由;

贺帅,是因为他的部队发展较慢,解放时期野战部队交给了彭老大,成了后来的西北野战军。

陈帅,三野的老板,但是实际指挥交给CEO——粟总(主席交待的),陈不离粟嘛,元帅都当了,名将就礼让一下吧。

徐帅,这个要多说几句,坊间公认其军事指挥才能不在彭林刘粟之下,且战功足可以与之相抗衡的名将,经常和这四位一起被评为“中共五虎上将”,但是如果只选四位,只能忍痛割爱。原因有二,一、西路军败征(这个原因复杂,不能完全怪他,但作为直接主官,必须

负起责任),二、抗战和解放时期,一直没能掌握主力部队,才能未能充分展示。即使这样,在临散场前,对阵阎老西,捏沙成塔,决战晋中,攻克太原,也足以让我们领略了其强悍的杀伤力。

聂帅,华北战区的主官,手中也有一定的力量(达到3个兵团),指挥了正太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但搞不定傅作义,还得等林总百万虎狼之师入关后,配合进行平津战役。

叶帅,也是一生传奇,解放军的总参谋长,协助主席纵横捭阖,就是没有自己班底部队,也没有独当一面进行一线的战役指挥。 元帅介绍完了,下面还剩黄克诚,萧劲光,王树声,陈赓,许光达,徐海东。他们都是大将,很简单,十大大将除了粟裕是战略区的军事主官外,其他都是兵团级的司令或政委,都是下级(黄萧是林的部将,王陈是刘的爱将,许徐是彭的下属),战功自然要稍逊一筹。 至于才能嘛,这个不便妄作评论,毕竟才能不像战功那么客观,可以摸到着、看得见,才能的发挥也是动态的过程。比如说陈赓,可以说是直逼彭林刘粟徐,五虎上将若再加一位必是陈赓。尤其是在解放战争后期,陈赓兵团实际上是作为军委直属部队,在南线大追击中所表现出来的战场意识和临机决断能力之于林彪可以说是有过之(南线追击中,陈曾划给林指挥),只是战争已近尾声,是他最终没能超过他的黄埔师弟(陈是一期,而林是四期),这位“黄埔三杰”心里一定很郁闷。

所以最终入选的这四位名将中名将,就是:

百世名将——“彭林刘粟”

骨灰级的军迷或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他们都是当时中共军队四大主力(即四大野战军)的主帅(其中三野司令是陈毅,粟是实际指挥者)。换句话说,他们是一线大战略战区的军事主官。上参与全国战略的规划,下承担战区的战役指挥,是中央决策和军队执行的枢纽。执掌着解放军的精锐,站在双方的军阵前,直接与敌对垒。惟四大名将耳。

第二个问题从指挥艺术,作战风格说起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么彭德怀就是,勇;林彪是,诡;刘帅是,巧;粟裕是,险。

多加几个字来形容,那么

彭是勇冠三军,胆大心细,战法硬朗;

林是用兵谨慎,飘忽不定,声东击西;

刘是高屋建瓴,多谋善断,奇正相合;

粟则是计算精准,临机专断,险中求胜。

多加的这几个字有些抽象啊,为了更好的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将他们进行相应的比较再结合具体的战例来说明。

首先是彭林二人相比,二人几乎是名将的两个极端,在红军时期

就比肩齐名,“一狮一鹰”,彭成名早,有威望,善于强攻和固守,林后生可畏,善于奇袭与伏击;彭是火山,暴烈炙热,林就是冰河,极度深寒。

彭刘相比,彭刘两位都是前黄埔系的名将(都是讲武堂出身,不过刘去伏龙芝镀过金),既精通战役指挥,又掌控战略全局。且彭刘一直被毛视为对等的军事家,彭注重实效,敢打硬仗、恶仗,刘善于谋划,以正合以奇胜,善打巧仗(对硬拼的仗,戏称之为牛犄角)。 彭粟二人不太好比,几乎没有交集,唯有在胆略上两人有的一拼。军中有言:彭最勇猛,也最有胆气,但粟的胆略却不亚于彭,二者的区别在于彭的胆气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粟则是因为远离中央,长期处于险境当中,不断的通过战争锤炼,后天锻造出来的。

下面我们来比较林刘,——小心!板砖飞过来了,我闪(没办法,二人都有大量的拥趸,经常势同水火)。这里我不比高低,只谈区别,好吧。林是野战型将领,刘是参谋野战型将领„„

就这些?别急,容我喝口茶。林精于计算,刘攻于谋划;林作战灵活,刘作战细巧。林的战法场场经典,刘的战役都是教科书级的标准;其实林刘二人也有相似之处,都喜欢避实击虚,出奇制胜(这是和稀泥,没办法啊)。

轮到林粟了,这下不光板砖,单是口水就能淹没人。我还是继续和稀泥吧,二人一起起义(南昌起义时都是小兵),一起上山(井冈

山),一起擢升(林的速度比粟快多了),直到长征二人分道(林随主力长征,粟在打游击,那个惨啊),林粟的指挥和作战风格极为相似,都是大兵团,大迂回,大进军,大包围,大歼灭。谁叫他俩最有本钱呢(四野和三野是我军主力中主力,精锐中精锐),一出手就是几十万军队的鏖战。两人几乎打遍了老蒋的所有大将和高手。其实他俩看似相似,实则不同。林的指挥风格是“稳、变、快、准、狠”,几乎涵盖了名将辞典(待编)的所有美好词汇,可是粟又给我们加上了“险、奇、绝、妙”四字,这使他超越了自己的时代。

最后来谈刘粟吧,这个可以坐下来了说了(这两方的粉丝相处的还不错),刘粟都是参谋出身,最后也都成了野战型名将,都是全能型的人物;刘是老帅谋兵,大巧若拙,粟就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刘告诉我们军事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粟让你知道什么是战争艺术。所幸的是在四人当中,他们两人进行过战略和战役合作,从豫东到举世闻名的淮海决战,两人配合的天衣无缝。这两位彼此也是互相欣赏,互相推崇。

好了,这四位之间的相互比较说完了,现在大家应该清楚了吧?——什么?更糊涂了?那我做一个小结;

论胆略,彭粟并列第一(实在不好分高低),刘次之,林最后。 论勇猛,彭为老大(以1:10的兵力,就敢横挑胡宗南),粟林刘不相上下。

论持重,林刘都讲究慎战(我们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轻易涉险,

粟彭经常以身犯险。

论谨慎,林最谨慎(知道吗?小心就是我成功的秘诀),刘粟次之,彭垫底。

论谋略,刘首屈一指(我可是军神呐),林粟次之,彭稍逊。 论计算,林粟比肩(咱俩都有数学天赋),刘屈居第二,彭最后。 论灵活,林第一(我不灵活谁灵活?),刘粟相当,彭最后。 论机变,粟第一(临机万变,一招绝杀,我喜欢),林刘随后,彭又最后。

若论学历出身,刘是世界名校伏龙芝的高材生(我是海龟哦,朱可夫都是我学弟),学历最高;林是黄埔系的,也很牛;老彭是湖南讲武堂,也是科班,粟是湖南省立二师(粟老师我没有把本职工作做好)。

如果论军事理论素养,老刘是学者型名将,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可以做另三位的老师(刘老师好),林粟也有建树,彭后期进步的很快(是在朝鲜战争)。

论战场抗命,彭林粟都干过,所不同的是林粟是偶尔抗一下,老彭是经常干,所以还是彭为老大,林粟差不多(两人都在关键阶段抗命,不过还是粟抗的有水平),老刘最厚道(老实人不吃亏)。 论起打仗的气魄,粟当仁不让(孟良崮、豫东、济南再到淮海,仗越打越大,气吞万里如虎,而且场场以少胜多),林屈居第二(老林也不错,只是老蒋的主力大都在和粟死磕),彭刘无奈啊(手中兵少)。

还有很多,比如政治水平、人格魅力、性格特征、杀伤力、防御值、身高体重、老婆孩子(怎么越说越八卦了?),最终归宿等等„„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找资料看。

简言之,

彭像是一个老兵,一个在总司令部级别工作的老兵,老将素质,战争经验丰富老辣,战场直觉灵敏,越是在逆境中越是坚强,于卑微处发奋一击,大开大合。缺点是不太注重细节,有时候会失着,战役进程的起落较大。

林则是战术家(也有一定的战略意识),强调战术,注重细节,以最小的伤亡换取最大的战果,是其毕生孜孜以求的,他也确实做到了这点,算无遗策,一旦出手,几无悬念,一般在战役进行三分之一时,就能锁定胜局,而且战役的收尾也十分漂亮。战役不多,但大多是钻石级的。不足是过于谨慎,会贻误一些战机。

老刘是个学者,接受了中西两方最正规的军事教育,是中共特意培养出来的军事人才,身上带有书卷气,官方评价杰出的军事家加军事理论家(唯一的哦)。最符合孙子的名将标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几乎完美的职业军人,有智慧,有谋略。最郁闷的是挺进大别山,处四战之地,实力大减,主力成偏师,不然以老刘的才能必定会再掀一场大的战争巨浪。

粟裕像什么呢?我找不到合适的形象,对,这就是他的形象;没有特点是粟裕最大的特点,他不是军事科班出身,真正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士兵到主帅。在红军和抗战时期,还不算知名(和前三位相比),但到了解放时期,却爆发小宇宙,大放异彩(当时国军的进攻重点在山东,主力云集,粟裕带领华野,纵横驰骋,横扫华东,三年中,国军的军旗倒掉了一大片)。 他作战不拘泥于形式,没有成法。他是略不世出的天才,此殆天授,非人所及也。军事生涯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机会解放台湾(台湾军人的幸运)。中央在讣告中说他“尤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这样的殊荣在开国将帅中是绝无仅有的,他当之无愧。

说了这么多,同学们对“彭林刘粟”的作战风格和指挥艺术该有个了解了吧。

下面来介绍他们各自的战功,这个相对要客观一些,也容易评判。 红军时期,彭林是红军的主力,战功相当,彭略大于林;刘当时是总参谋长,长征时立下不少的战功;粟裕最凄惨了,他是红10军团(就是方志敏的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参谋长,吸引敌人,结果被围歼,只有粟部几百人突围,只能打游击,成为后来新四军一支。所以战功排序是:彭林刘粟。

抗战时期,彭是副总司令直接指挥全部八路军,战功应该最大了,其实不然,在百团大战之后,彭就不再指挥了,因为之后,八路军部队分散开来,以游击战为主了,团以上的战役很少(亮剑里连李云龙

的一个团都分散开了)。而刘师长指挥129师的在抗战中歼敌数最多,百团大战也是他们出兵最多,因为129师在晋冀豫是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想不打鬼子都不行,129师除了老刘还有老徐和陈赓,六大名将有其三。林打了个平型关战役,首壮军威,可受伤后,就一直静养了。新四军自然不能和八路军比,粟裕还打了个车桥战役(在新四军里算是牛的了),还有黄桥决战,不过是打顽军的。这样战功顺序为:刘彭林粟。

解放时期,解放战争时,战争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双方的实力较以前都有很大的提升,战役的规模也是空前的,对战局的掌控和战役的指挥能力要求也更高(很多老牌将领都未能与时俱进),而彭林刘粟都达到军事生涯的巅峰时刻,在各自的战区导演了一幕幕战争话剧。

这个时期,按歼敌数比较,三野第一(歼敌245万),二野第二(歼敌220万),四野第三(歼敌180万),一野第四(歼敌51万)。如果按照战役的影响力加权换算,自然是几场主力会战含金量更高(渡江之后基本无大战),这样的顺序就成为三野、四野、二野和一野,顺序有个小小的变化,最终排序为:粟林刘彭。其中四野的装备最好,人员最多,战斗力也最强,三野稍弱,可是他们的主帅超能打,依靠缴获,愈战愈强,二野的歼敌效率最高。

建国以后,抗美援朝是彭做主帅,战功无人争锋。要提一点的是中印战争时,刘是军事顾问,打出了军威。后来到了中越自卫反击战时,刘粟都在世,不过都没挂帅,而是他们的部将杨得志和许世友出

征。

综上所述

在各个时期他们各自的战功是不同的,而且次序也不断变化,三个时期的战果不能简单的相加来比较,红军时期的战役虽小但关系甚大,抗日时期敌顽友我错综复杂,大的战役实施并不单纯取决于军事因素,解放时期,战争的规模又不是前两个时期所同日而语的。所以只比较战功,也不是件容易得事。

那么比较他们的军事造诣呢?

我认为这个更难评判,作战风格和指挥艺术的区别我前面已经归纳过了。非要评个高低,我觉得没有什么必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如果谁要喜欢某个人,都能找出一大堆材料证明他比另外三位高明,这种“选择性的考证”没有什么意义。

有人会设想如果他们活过来,各带一支部队决战,结果会怎样?我的回答是不怎么样,因为影响一场战役的胜负因素有很多,指挥员的军事素质只是一方面,天时、地形、部队规模、作战样式、不可预知的突发情况„„等等都会影响战争的结局。

好了今天先谈到里,布置一下作业,同学们回去简单看看军事史,了解一些常识。下回再讲。

问题三

终于到了这个比较轻松的话题了,聊这个希望同学们已经很好的完成作业了。

我前面说过这四位爷都是百世名将,不是一般的名将,他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中国几千年来一共也就出现过一二十位,我选取其中几位和他们类比(不可能完全一一对应,只是选择其中若干相似点)。 彭总,可比岳飞;

岳飞,岳王爷可以说家喻户晓,南宋中兴四将,宋之砥柱,“山河不改仗英雄”,一生一百一十六战,从无败绩(战神啊),且敢于正面和金铁骑野战,这种胆略和老彭何其相似(彭敢于向美军亮剑),更相似的是彭和岳一样,一生都无不体现了 “文死谏,武死战”的报国精神。他们是民族英雄,也是悲剧英雄。

林总,相当于韩信

韩信,“兵仙”,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战神。“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大汉江山的奠基人。经典战例:暗渡陈仓,井陉之战(背水一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争锋。林率长期率领我军的主力,其卓越的才能、煌煌的战功堪比韩信,直到最后折戟沉沙„„(结局也都充满争议和悬疑等等,就不多说了)

刘帅,类似李靖

李靖,“兵雄”,大唐第一名将(李世民在世的时候,就评其为第

一),军事理论家,誉为“当世孙吴”,降萧铣、征岭南、讨辅公祏、荡平江南,后北破突厥、擒颉利,西定吐谷浑,挺立大唐盛世。传世《李卫公兵法》。刘帅和李靖何其相似乃尔,刘帅也被誉为“当今孙武”(国共双方都称之),“中共第一悍将”(白崇禧语)。二人都是谋略大师,都是名将兼军事理论家,也都韬光养晦,善始善终(李靖出将入相,封卫国公,老刘虽未入相,却也能颐养天年,他的搭档可就不止是入相了)。

粟裕,又有些麻烦,我想找出历史上和粟裕类似的名将,却发现很困难,因为粟裕确实太特殊了,我试着用下面几个名将来描述;

一、孙膑,军事史上的一个谜,因齐魏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而名扬天下。

二、卫青、霍去病,卫霍横空出世,二人都是骑兵战的天才,擅于快速机动,长途奔袭,劳师远征,河套、漠南、河西、漠北先后决战,封狼居胥,马踏匈奴。挺立一个族群千年未有的自信。

三、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绰号“杀神”,第一个具有打大歼灭战的思想的古代军事家,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兵家奇才、赫赫战神。代表战例,长平之战,古代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

一战歼灭赵军45万,为秦的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简言之,粟似孙膑,其军事指挥像更是一种艺术;也似卫霍,作战不拘于形式,没有章法可循;更似白起擅于打大歼灭战(粟的三大战役——豫东、济南和淮海,足可以睥睨天下,傲世古今)。 (彭林都卷入了政治漩涡,刘粟相对来说是单纯的职业军人)

我们做个武林兵器谱,徒增谈资。

彭总,“杀手锏”,力大势沉,刚猛无比(参阅隋唐英雄传) 刘帅,“霸王枪”,枪是百兵之王,霸王枪更是王中之王(除了小李他妈妈的飞刀,参看周星星同学电影)

林总,“屠龙刀”,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参阅倚天屠龙记)

粟裕,林都是“屠龙刀”了,粟自然是“倚天剑”,所谓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同上)。

最后,我想说的是彭林刘粟作为百世不遇的名将,他们的都超越了自己的时代,这是我军的骄傲,更是我国的骄傲。在百年救国的风云际会中,他们都站在同一面旗帜下,导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战争

话剧,最终建立了共和国。

如今共和国已经六十华诞了,整整一个甲子。国家繁荣富强了(相对以前),我们更应该缅怀那些为共和国流血牺牲的英雄们。“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闻颦鼓而思良将,更何况当今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安宁,这是我们这一代不可回避的历史责任。


相关内容

  • 白起虽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但战国还有一位名将却远超白起!
  • 文/渊渊 一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李牧与廉颇,白起毫无疑问位列四大名将之首.关于白起的功绩与能力无需多说,一生作战无败绩,乃当时战国中后期时代军事界的"独孤求败".秦国自商鞅变法到统一天下的军事战争中,历史有记载的六国被秦军斩首数估算为180万人,就白起指挥的战争斩首数就达 ...

  • 古代名将前八强:没孙膑项羽,有四位常胜将军,第一位尽人皆知
  • 中华五千年历史,名将林立,猛将如云,他们叱咤风云,在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篇章.唐代以后,兵家对古代名将战法精心研究,同时排出古代名将前八强.这八位被认为是古代名将中的佼佼者,因而一直被后世后家推崇.在古代名将前八强中,没有我们所熟知的孙膑.项羽.岳飞等人.这八位名将被称为"孙吴白韩,颇牧卫霍& ...

  • 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秦国战神白起,晚年为何却如此凄惨?
  •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为秦国武力一统天下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历史记载,白起一生指挥了许多重要战役,加起来大概大小战役70余战,从没有败绩! 战神:白起 在秦国与韩魏伊阙之战中,白起一举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而后又大破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再也无力与秦 ...

  • 中国历史人物大全,最全的历史人物介绍
  • 中国历史人物大全,最全的历史人物介绍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唐诗四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宋词四大家: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亦可)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明清小说四大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当代散文四大家:杨朔.魏巍.秦牧.刘伯羽 ...

  • 战国四大名将
  • [李牧最强 廉颇最弱] 白起做事毒辣,为求胜利不择手段,可以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但是他发动的长平之战,可以说在军事上奠定了秦国在战国后期的优势地位,重创了自己的老对手赵国,可以说从此之后,秦国东进,再也没有了什么可以阻挡. 廉颇做事稳重,但是在对秦战事方面,功绩相对来说比较小,主要是攻击齐燕魏国 ...

  • 黄埔军校走出了多少位新中国高级将领?
  • 何亮亮:1924年,400多名热血青年走进了中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中有后来成为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共和国大将陈赓,还有国军二级上将胡宗南等等,这所学校就是黄埔学校. 孙中山为国民革命培养军事人才而亲手创办,这一年开始招收入学,最初正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

  • 秦始皇灭六国功劳最大的四大猛将 战神白起都不能排第一
  • 公元前230年,以秦国攻打韩国为标志,秦始皇统一战争拉开帷幕.到公元前221年灭掉齐国为止,秦始皇灭掉六国的战争,持续了差不多10年之久.六国覆灭的先后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 10年间,秦国出动了不少能征善战的猛将,为统一之战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在这些猛将里,哪些作出的贡献最大? 第四名: ...

  • 五年级竞赛题
  • 百兴小学2015年春季学期五年级语文知识竞赛题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每空2分) 1.文房"四宝"指( ).( ) . ( ). ( ). 2.2001年7月13日北京赢得了第( ) 届奥运会的举办权.开幕式定于2 ...

  • 历代爱国英雄的诗词
  • 智勇双全威震诸侯 国事为重知错能改 --爱国名将廉颇的故事 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所向披靡 卫国安民 --西汉大将军卫青的故事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