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率下降规律是错误的

利润率下降规律是错误的

文章作者:曹国奇

利润率在本质是反应消费积累关系的,是纯彻的分配问题,与生产无关。那怕社会总财富少到只有一个单位,我们仍可保证有很高的利润率,因为我们可以只消费半个单位的财富。如果我们不能证明人们具有将多创造的财富都消费光的倾向,则利润率就不具备下降的必然趋势。似乎马克思及许多人没有明白这一点。

如果说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劳资矛盾是正确的,那么其利润率下降规律必定错了,因为劳资矛盾的实质是资本家得到太多,工人得到太少,而利润率下降规律在实质上是说资本家得到太少,工人得到太多,这是必然的逻辑规定。

在马看来如果利润率逐步下降,则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便不能维持,于是走向灭亡,但是他忘了这种灭亡与劳资矛盾暴发导致的灭亡是两码事。利润率逐步下降是说资产阶级的粮食(利润)逐步不够,从而资产阶级自己死亡;劳资矛盾是说无产阶级的粮食(工资)逐步相对太少(贫富差距太大),于是造反,从而资产阶级灭亡。马克思想用劳动价值论说明其社科理论,这无可厚非,但不能混肴这两种灭亡。利润率下降规律有蓄意虚构之嫌,理由如下:

一、劳资矛盾是由m/v表达的,而利润率是由m/(c+v)表达,这二者可不是同一个东西,没有统一性。在利润率中有三个相互关联的三个变量------m、c、v,这样在c不断增加时怎么肯定利润率一定减小?难道v就不会减小(同时m增大)?

也许有人会诡辩说v由劳动力再生产所需决定(-------即由最低再生产所需决定),v不能再降,但是在马的体系下价值量与财富量是不统一的,“v由劳动力再生产所需决定”中的“所需”只能指财富量,而非价值,因为价值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假如劳动力再生产最低的各种所需折合成1斤粮/天,则不管粮的价值如何改变,这种所需量无法改变。到是粮食的价值降低时资本家有条件支付更少的v,从而m增加。

二、利润率趋于下降是指利润率在时间上的变动,是动态陈述,但是马讲的c不断增大却是指c在空间上的变动,是静态的。由静态变量得出动态结果,这是不可能的。若非数学基础太差,这里便有蓄意虚构之嫌。其推导如下(1954年版):

„„,剩余价值率m/v = 100%。但我们讲过,这个剩余价值率会表现为极不相同的利润率,因为不变资本c,从而,总资本C,有不同的量。利润率是=m/c(有误)。假设剩余价值率为 100%,

c=50, v=100 则 p~=100/150=66.66%

c=100, v=100 则 p`=100/200=50%

c=200, v=100 则 p`=100/300=33.33%

c=300, v=100 则 p`=100/400=25%

c=400, v=100 则 p`=100/500=20%

所以,劳动剥削程度不变,同一剩余价值率将会表现为一个下降的利润率,因为不变资本从而总资本的价值范围,会跟着它的物质范围增大而增大,从然不是以同一比例增大。

A、从逻辑上看,马的这种分析如不当作静态分析是没法解释的,因为在动态上由于其反比定律的限定,“因为不变资本从而总资本的价值范围,会跟着它的物质范围增大而增大”不可能出现,因为在人数不增加时(或总v不增加),物质范围的c增大时说明生产技术变化了,从而劳动生产力提高了,于是单位实物c有更低的价值。在反比定律下应该是:不变资本从而总资本的价值范围,会跟着它的物质范围增大而不变。马克思将价值范围的c与物质范围的c混为一体了。

请注意:在动态上,若“因为不变资本从而总资本的价值范围,会跟着它的物质范围增大而增大”成立,唯有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无关(或正比)。

B、显然马是假设v不变,从而工人数量不变,这样,总资本物质范围增大时则说明技术有机构成发生变化,从而劳动生产力提高,商品价值反比降低,于是:一方面c反比降低,一方面v也反比降低,这是因为劳动力再生产每天最低所需的1斤粮的价值也反比降低了,工人卖1斤粮要支付更少的钱。如此再计算,利润率是不断增加的,而非不断下降,结论正好相反。

此时如果v保持不变,即劳动剥削程度不变,则利润率仍将不断增加,只是增加得缓和一些,但是此时工人每天消费的粮食增加了,从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于是劳资矛盾将不会激化,从而资本主义不会灭亡。---------似乎实际正好是这种形式。

C、从另一个角度看,假如劳动生产力不变,此时“因为不变资本从而总资本的价值范围,会跟着它的物质范围增大而增大”成立,但它必是静态模型。此时必须有:随c增加雇用人数同比增加(否则劳动生产力变了),从而利润率不变。

在这之后马为了进一步说明利润率下降规律的重要性,通过“有机平均构成”将其亲自划分的资本有机构成和技术有机构成混为一体。再懒得批判他了,利润率下降规律不被证实是事实。

退一万步讲,就算价值利润率真的不断下降,但是由于价值量与财富量不统一,这也不说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得以维持的物质利润率也一定不断下降。在反比下,随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资本家可以用1分钱(甚至更少的钱)买回一个工厂及工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照样进行。

总体讲,马克思将价值范畴的c、v、m、p与物质范畴的c、v、m、p混肴了,我们必须注意这二者的区别。例如,原来剩余价值率为100%,v为100,单位实物价值为10,于是工人消费10件实物,现在劳动生产力提高1倍,剩余价值率为150%,v降为80,但是由于单位实物价值降为5了,工人现在能买回16件实物,日子反而过好了。同理,资本家也能买回更多的实物c。马克思论证时说“因为

不变资本从而总资本的价值范围,会跟着它的物质范围增大而增大”,大概是喝了萨伊的腐败酒,想起了正比,而将自己的反比搞忘了。

利润率下降规律是错误的

文章作者:曹国奇

利润率在本质是反应消费积累关系的,是纯彻的分配问题,与生产无关。那怕社会总财富少到只有一个单位,我们仍可保证有很高的利润率,因为我们可以只消费半个单位的财富。如果我们不能证明人们具有将多创造的财富都消费光的倾向,则利润率就不具备下降的必然趋势。似乎马克思及许多人没有明白这一点。

如果说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劳资矛盾是正确的,那么其利润率下降规律必定错了,因为劳资矛盾的实质是资本家得到太多,工人得到太少,而利润率下降规律在实质上是说资本家得到太少,工人得到太多,这是必然的逻辑规定。

在马看来如果利润率逐步下降,则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便不能维持,于是走向灭亡,但是他忘了这种灭亡与劳资矛盾暴发导致的灭亡是两码事。利润率逐步下降是说资产阶级的粮食(利润)逐步不够,从而资产阶级自己死亡;劳资矛盾是说无产阶级的粮食(工资)逐步相对太少(贫富差距太大),于是造反,从而资产阶级灭亡。马克思想用劳动价值论说明其社科理论,这无可厚非,但不能混肴这两种灭亡。利润率下降规律有蓄意虚构之嫌,理由如下:

一、劳资矛盾是由m/v表达的,而利润率是由m/(c+v)表达,这二者可不是同一个东西,没有统一性。在利润率中有三个相互关联的三个变量------m、c、v,这样在c不断增加时怎么肯定利润率一定减小?难道v就不会减小(同时m增大)?

也许有人会诡辩说v由劳动力再生产所需决定(-------即由最低再生产所需决定),v不能再降,但是在马的体系下价值量与财富量是不统一的,“v由劳动力再生产所需决定”中的“所需”只能指财富量,而非价值,因为价值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假如劳动力再生产最低的各种所需折合成1斤粮/天,则不管粮的价值如何改变,这种所需量无法改变。到是粮食的价值降低时资本家有条件支付更少的v,从而m增加。

二、利润率趋于下降是指利润率在时间上的变动,是动态陈述,但是马讲的c不断增大却是指c在空间上的变动,是静态的。由静态变量得出动态结果,这是不可能的。若非数学基础太差,这里便有蓄意虚构之嫌。其推导如下(1954年版):

„„,剩余价值率m/v = 100%。但我们讲过,这个剩余价值率会表现为极不相同的利润率,因为不变资本c,从而,总资本C,有不同的量。利润率是=m/c(有误)。假设剩余价值率为 100%,

c=50, v=100 则 p~=100/150=66.66%

c=100, v=100 则 p`=100/200=50%

c=200, v=100 则 p`=100/300=33.33%

c=300, v=100 则 p`=100/400=25%

c=400, v=100 则 p`=100/500=20%

所以,劳动剥削程度不变,同一剩余价值率将会表现为一个下降的利润率,因为不变资本从而总资本的价值范围,会跟着它的物质范围增大而增大,从然不是以同一比例增大。

A、从逻辑上看,马的这种分析如不当作静态分析是没法解释的,因为在动态上由于其反比定律的限定,“因为不变资本从而总资本的价值范围,会跟着它的物质范围增大而增大”不可能出现,因为在人数不增加时(或总v不增加),物质范围的c增大时说明生产技术变化了,从而劳动生产力提高了,于是单位实物c有更低的价值。在反比定律下应该是:不变资本从而总资本的价值范围,会跟着它的物质范围增大而不变。马克思将价值范围的c与物质范围的c混为一体了。

请注意:在动态上,若“因为不变资本从而总资本的价值范围,会跟着它的物质范围增大而增大”成立,唯有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无关(或正比)。

B、显然马是假设v不变,从而工人数量不变,这样,总资本物质范围增大时则说明技术有机构成发生变化,从而劳动生产力提高,商品价值反比降低,于是:一方面c反比降低,一方面v也反比降低,这是因为劳动力再生产每天最低所需的1斤粮的价值也反比降低了,工人卖1斤粮要支付更少的钱。如此再计算,利润率是不断增加的,而非不断下降,结论正好相反。

此时如果v保持不变,即劳动剥削程度不变,则利润率仍将不断增加,只是增加得缓和一些,但是此时工人每天消费的粮食增加了,从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于是劳资矛盾将不会激化,从而资本主义不会灭亡。---------似乎实际正好是这种形式。

C、从另一个角度看,假如劳动生产力不变,此时“因为不变资本从而总资本的价值范围,会跟着它的物质范围增大而增大”成立,但它必是静态模型。此时必须有:随c增加雇用人数同比增加(否则劳动生产力变了),从而利润率不变。

在这之后马为了进一步说明利润率下降规律的重要性,通过“有机平均构成”将其亲自划分的资本有机构成和技术有机构成混为一体。再懒得批判他了,利润率下降规律不被证实是事实。

退一万步讲,就算价值利润率真的不断下降,但是由于价值量与财富量不统一,这也不说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得以维持的物质利润率也一定不断下降。在反比下,随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资本家可以用1分钱(甚至更少的钱)买回一个工厂及工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照样进行。

总体讲,马克思将价值范畴的c、v、m、p与物质范畴的c、v、m、p混肴了,我们必须注意这二者的区别。例如,原来剩余价值率为100%,v为100,单位实物价值为10,于是工人消费10件实物,现在劳动生产力提高1倍,剩余价值率为150%,v降为80,但是由于单位实物价值降为5了,工人现在能买回16件实物,日子反而过好了。同理,资本家也能买回更多的实物c。马克思论证时说“因为

不变资本从而总资本的价值范围,会跟着它的物质范围增大而增大”,大概是喝了萨伊的腐败酒,想起了正比,而将自己的反比搞忘了。


相关内容

  •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0.5,供给弹性等于1.8,则蛛网的形状是() A. 收敛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 D. 圆圈型 满分:2 分 2.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

  •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
  • 一 前面着重阐述的是个别物品的价值问题,就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着重阐述个别 物品的价值问题那样(到<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则着重阐述社会生产整体上的价值问题). 个别物品的价值问题,首先表现为个别物品所遵循的价值规律,这个规律的基本点就是等价 交换,即两个物品以相等的价值 ...

  • 马克思_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_的新研究
  • 2003年11月 第6期(总第138期) 中州学刊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Nov. 2003No. 6 文章编号:1003-0751(2003) 06-0038-04 马克思"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的新研究 段 宾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 ...

  • 2015年东财大[经济学]随机在线作业答案
  • 1.经济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研究是从()开始的.回答正确 A: 资源 B: 价格 C: 失业 D: 货币 答案: A 有疑问去论坛 2.与"经济的"最接近的术语是().回答正确 A: 充足的 B: 稀缺的 C: 无限的 D: 不加限制的 答案: B 有疑问去论坛 3.下列现象中属于 ...

  • 普通股民的股市投资策略――用股票价值规律投资股票
  • [摘 要]<普通股民的股市投资策略――用股票价值规律投资股市>一文探究了在股市中普通股民摆脱亏损成为赢家的策略――用股票价值规律投资股市,做一个真正的投资者,投资者要分析出自己选中的股票的价值,价值走势,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区间做出投资策略,决定自己是长期投资或者是波段投资.长期投资即可以获 ...

  • 经济学原理答案
  • <经济学原理>练习 参考答案 第一章 导论 (一).选择题 1.B 2.C 3.D 4.B 5.B 6.B 第二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一)选择题:1.B 2.B 3.B 4.A 5.B 6.D 7.D 8.C 9.C 10.B (三)判断题 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

  • 经济学四大定律
  • 经济学四大定律 经济学现今适用理 2011-03-11 17:41:37 阅读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供求定律 一种商品的社会生产量.供应量与社会消费量.需求量之比与价格高低成反比趋势的经济规律,被称为供求定律.展开来说,也就是一种商品的生产量大了,供应量多了:而消费量.需求量不相应增加 ...

  • 马尔萨斯.马克思.凯恩斯的危机理论比较
  • (一)马尔萨斯危机理论简介 马尔萨斯把有效需求不足论建立在生产与消费失衡的基础上.他认为,如果消费的 增长速度持续地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就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导致这一结果的首要原 因是积累过度.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担负积累任务的资本家往往其消费相对于收入过 少,他们的消费与他们的收入不成比例 ...

  • [微观经济学]习题
  •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需求量同价格反向变化的原因是( C )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同替代效应同时发挥作用 D.以上均不正确 2. 在下列商品中,不可以采用"薄利多销",通过降价来增加收益的商品是:( A ) A. 大米: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