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类的国外期刊以及投稿经验

英文材料期刊简介

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合金与化合物杂志》瑞士

ISSN:0925-8388,1959年创刊,全年3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80。国际性材料科学和固体化学与固体物理学杂志。刊载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合金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论文、会议报告、简讯与书评。文章多用英文发表。JournalofCompositesforConstruction《建筑复合材料杂志》美国

ISSN:1090-0268,1997年创刊,每年4期,AmericanSocietyofCivilEngineers,USA出版。刊载有关建筑用合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234,被引频次249、即年指标0.125、年载文量40。2003年EI收录91篇。EI收录期刊,EI2001年收录25篇。

JournalofMaterialsinCivilEngineering《土木工程材料杂志》美国

ISSN:0899-1561,1989年创刊,每年6期,AmericanSocietyofCivilEngineers,USA出版。刊载土建材料的开发、加工与现场生产、特性评价、应用和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论文。SCI、EI收录期刊,2002年SCI影响因子0.346、被引频次193、即年指标0.015、年载文量66、被引半衰期4.9。EI2002年收录66篇。

JournaloftheEuropeanCeramicSociety《欧洲陶瓷学会志》英国

ISSN:0955-2219,1985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248,2003年EI收录396篇。主要发表研究陶瓷材料结构、特性和加工的原始论文。

JournalofMagnetismandMagneticMaterials《磁学和磁性材料杂志》荷兰

ISSN:0304-8853,1976年创刊,全年45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910,2003年EI收录909篇。刊载磁学理论和磁性材料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及札记。

JournalofMaterialsProcessingTechnology《材料加工技术杂志》瑞士

ISSN:0924-0136,1977年创刊,全年3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1989年刊名为JournalofMaterialsProcessingTechnology。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450,2003年EI收录928篇。刊载计算机在金属变形和工艺过程模拟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辅助成形系统和金属加工工艺装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快报。

JournaloftheMechanicsandPhysicsofSolids《固体力学与固体物理学杂志》英国

ISSN:0022-5096,1953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2.885,2003年EI收录100篇。刊载结构材料特性方面的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

JournalofNon-CrystallineSolids《非晶性固体杂志》荷兰

ISSN:0022-3093,1969年创刊,全年54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563,2003年EI收录665篇。刊载氧化物与非氧化物玻璃、非

晶半导体、非结晶膜、玻璃陶瓷和玻璃状复合物等非晶性固体物理、化学及结构特性的研究论文、综论和简报。

JournalofNuclearMaterials《核材料杂志》荷兰

ISSN:0022-3115,1959年创刊,全年3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179,2003年EI收录525篇。刊载核科学与技术用材料,包括核燃料和反应堆部件与构件用材料、锕类元素、各种材料中的辐照效应、反应堆材料与系统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核材料的安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评论。

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应用聚合物科学杂志》美国

ISSN:0021-8995,1956年创刊,全年56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17,2003年EI收录1671篇。1959-1995年刊名为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1959-1995,本刊作为聚合物研究的综合性情报源之一,全面反映聚合物科学在各学科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JournalofBiomedicalMaterialsResearchPartA《生物医学材料研究杂志A部分》美国

ISSN:0021-9304,1967年创刊,全年24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511篇。发表生物材料领域原始研究论文,包括合金、聚合物和陶瓷等材料应用于外科、牙科和植入器件的论述和简讯。

JournalofBiomedicalMaterialsResearchPartB:AppliedBiomaterials《生物医学材料研究杂志B部分》美国

ISSN:0021-9304,1967年创刊,全年24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511篇。发表生物材料领域原始研究论文,包括合金、聚合物和陶瓷等材料应用于外科、牙科和植入器件的论述和简讯。

JournalofPolymerSciencePartA:PolymerChemistry《聚合物科学杂志,A辑:聚合物化学》美国

ISSN:0887-624X,全年24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2.226,2003年EI收录399篇。

JournalofPolymerSciencePartB:PolymerPhysics《聚合物科学杂志,B辑:聚合物物理学》美国

ISSN:0887-6266,全年24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

1.369,2003年EI收录310篇。

JournalofComputer-AidedMaterialsDesign《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杂志》荷兰

ISSN:0928-1045,1993年创刊,全年3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821。论述材料设计的进展,并突出介绍计算机在材料开发中的作用。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材料科学杂志》荷兰

ISSN:0022-2461,1966年创刊,全年24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826,2003年EI收录608篇。(全套)研究工程材料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刊物。

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Letters《材料科学杂志快报》荷兰

ISSN:0261-8028,1982年创刊,全年24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470,2003年EI收录479篇。

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MaterialsinElectronics《材料科学杂志:电子材料》荷兰

ISSN:0957-4522,1990年创刊,全年12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635,2003年EI收录194篇。刊载现代电子学中有关材料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特别是新材料的研制、加工,涉及各种玻璃材料、线性非线性晶体材料、激光、高温超导材料和导电塑料等。

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MaterialsinMedicine《材料科学杂志:医用材料》荷兰

ISSN:0957-4530,1990年创刊,全年12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930。刊载有关生物材料的研究、制作工艺在医学上应用的论文,涉及用于整形外科、心血管、神经学科、眼科和牙科的各种天然、人工材料的结构、特性等。JournalofPolymerResearch《聚合物研究杂志》荷兰

ISSN:1022-9760,2002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329,2003年EI收录35篇。刊载聚合物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最新论文。

:

JournalofElectroceramics《电子陶瓷杂志》荷兰

ISSN:1385-3449,1997年创刊,全年6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213,2003年EI收录44篇。刊载有关电子陶瓷的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论文,反映当前最新成果和未来趋势,涉及加工、特性化、结构、成型等。

JournalofPorousMaterials《多孔性材料杂志》荷兰

ISSN:1380-2224,1994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62,2003年EI收录26篇。刊载用于催化、分离及传感器的各种多孔性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特征记述与特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论文。

JournalofSol-GelScienceandTechnology《溶胶-凝胶科学与技术杂志》荷兰

ISSN:0928-0707,1993年创刊,全年9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546,2003年EI收录311篇。论述溶胶-凝胶材料,包括凝胶,凝胶衍生的块状、纤维、薄膜或粉末状玻璃与陶瓷,由凝胶加工成的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加工科学和技术,包括其光学、电子学、磁学、力学、化学、环境、生物医学功能及其应用问题。JournalofWoodScience《木材学会志》日本

ISSN:1435-0211,1955年创刊,全年6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639。刊载木材工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的论文,日本木材学会简讯。涉及木材的性质、组织、强度、保管、干燥、加工和干馏等。

Materials&Design《材料与设计》英国

ISSN:0261-3069,1980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527。刊载关于材料性能及其设计与应用方面的论文、报告和书评,着重研讨优良设计中的材料选择。

MaterialsCharacterization《材料特性》美国

ISSN:1044-5803,1968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437,2003年EI收录86篇。刊载金属材料结构与特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论文和简讯。

MaterialsChemistryandPhysics《材料化学与材料物理学》瑞士

ISSN:0254-0584,1976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183,2003年EI收录648篇。刊载各种先进无机材料(包括电子、金属、陶瓷、玻璃、光学、磁学、超导及合成材料)的结构、特性及处理方面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不定期出版专辑。

MaterialsLetters《材料快报》荷兰

ISSN:0167-577X,1982年创刊,全年30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774,2003年EI收录650篇。刊载有关各种材料的物理与化学基础研究、加工工艺、应用等方面成果的快报。

MaterialsResearchBulletin《材料研究通报》英国

ISSN:0025-5408,1966年创刊,全年15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144,2003年EI收录222篇。刊载晶体生成、材料制备和特性,以及材料的结构、性质与应用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稿件来自各国,用英文出版。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A《材料科学与工程,A辑:结构材料》瑞士

ISSN:0921-5093,1967年创刊,全年4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365,2003年EI收录1067篇。刊载不同形式的结构材料(块状材料、涂敷材料、粉末等)在微观结构、性能与加工方面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论文,包括金属、陶瓷、聚合物、合成物等先进材料的分析报告。

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B《材料科学与工程,B辑:先进技术所需固体材料》瑞士ISSN:0921-5107,1988年创刊,全年30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70。刊载先进技术所需固体材料(块状与薄膜状)的电子、离子、磁学及光学性能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论文。包括金属、超导、半导、聚合物等材料的处理、特点、结构及物理特性等内容。

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C《材料科学与工程,C辑:仿生材料、传感器和系统》瑞士

ISSN:0928-4931,1993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122。刊载仿生材料、器件与系统的发明、设计、制造方面的研究论文和专题评论。

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R:Reports《材料科学与工程,R辑:报告》瑞士

ISSN:0927-796X,全年24期,SCI收录期刊,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2003年影

响因子10.032。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SCI收录期刊最高影响因子100种之一每期发表一篇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实验与理论的特邀评论文章。

MaterialsScienceinSemiconductorProcessing《半导体加工材料科学》英国

ISSN:1369-8001,1998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394。

MechanicsofMaterials《材料力学》荷兰

ISSN:0167-6636,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422,2003年EI收录80篇。刊载地球物理、土工(岩石、土壤等)和工艺(金属、聚合物、陶瓷、木材等)材料的流动、断裂及一般结构行为方面的理论、实验和实地研究论文、述评、札记及书评等。

MacromolecularMaterialsandEngineering《大分子材料与工程》德国

ISSN:1438-7492,1967年创刊,全年12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170,2003年EI收录102篇。1967-1997年刊名为DieAngewandteMakromolekulareChemie1967-1997,刊载与技术问题或技术应用有关的大分子化学与物理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报告。

MaterialsandCorrosion《工业材料与腐蚀》德国

ISSN:0947-5117,1949年创刊,全年12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355,2003年EI收录57篇。刊载化学腐蚀理论、腐蚀试验法、防蚀技术,侧重金属腐蚀问题的论述,兼载国际腐蚀文摘,每期文摘量约108件。

MechanicsofTime-DependentMaterials《时间相关材料力学》荷兰

ISSN:1385-2000,1997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742,2003年EI收录13篇。刊载有关材料与结构的时间相关行为的研究论文,揭示固态聚合物、金属、陶瓷、混凝土、木材及其复合物在压力或温度的作用下呈融化状态时的性质,涉及机械工程、空间工程、化学工程、流变学、材料科学、聚合物理学等。

MaterialsResearchInnovations《材料研究革新》德国

ISSN:1432-8917,1997年创刊,全年6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1.061,2003年EI收录40篇。

NuclearInstrumentsandMethodsinPhysicsResearchSectionB:BeamInteractionswithMaterialsandAtoms《物理学研究中的核仪器与方法,B辑:射束与材料及原子的相互作用》荷兰

ISSN:0168-583X,1984年创刊,全年5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41,2003年EI收录1354篇。刊载高能射束与分子、分子和聚集形式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论文。

NanoLetters《纳米快报》美国

ISSN1530-6992,2001年创刊,全年12期,AmericanChemicalSociety出版,SCI收录期

刊,SCI2002年收录429篇。发表有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原始论文,涉及物理化学、材料化学、生物技术、应用物理等方面内容,旨在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一个核心学术论坛。OpticalMaterials《光学材料》荷兰

ISSN:0925-3467,1992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623,2003年EI收录372篇。刊载光学系统包括光源(激光、光电二极管、发光颜料等)、传输部件(光纤、波导等)、调制器(开关、变频器、放大器等)及检测器等使用的材料的合成、加工、性能鉴定,以及与其应用相关的材料物理过程与设备性能鉴定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评论。

Polymer《聚合物》英国

ISSN:0032-3861,1960年创刊,全年2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2.340,2003年EI收录915篇。刊载聚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能,聚合物工程,聚合物加工和聚合物应用等方面的论文和评论。

MoMt+e-U

PolymerDegradationandStability《聚合物降解与稳定性》英国

ISSN:0141-3910,1979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405,2003年EI收录254篇。刊载聚合物降解反应与控制、实验方法与技术分析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文章、评论和实验报告等,兼载简讯、会议消息、书评。E

WIXonJ

PolymerTesting《聚合物检测》英国gDy'lZ-%q

ISSN:0142-9418,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722,2003年EI收录129篇。刊载聚合物检测方面的文章和评论,包括检测仪表、技术、质量、标准等方面。

4o!)U!6

PowderTechnology《粉末工艺学》瑞士nAZ4B

ISSN:0032-5910,1967年创刊,全年33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951,2003年EI收录281篇。刊载各种粉末状、颗粒状和块状物质的形成、特点以及处理、加工和利用方面的论文。适合化工人员、食品技术人员、物理学者、粉末金属学者、材料科技人员及制药业有关人员阅读。文章用英、法或德文发表。Fr-S+JP\

ProgressinCrystalGrowthandCharacterizationofMaterials《晶体生长与材料特性进展》英国9O-|VFy0R

ISSN:0960-8974,1977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469,2003年EI收录4篇。刊载有关晶体生长、晶体价值与特性等方面的评论,以及专题报告、新书评介、会议报告。

R>mcWz;

ProgressinMaterialsScience《材料科学进展》英国6H@X>

ISSN:0079-6425,1976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2.000,2003年EI收录7篇。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SCI收录期刊最高影响因子100种之一,刊载材料科学当前研究进展的评论,侧重于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4mhXN

ActaMaterialia《材料学报》英国

ISSN:1359-6454,1953年创刊,全年20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

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3.059,2003年EI收录496篇。1996年前刊名为ActaMetallurgicaetMaterialia,刊载冶金理论和技术,以及原料和金属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AnnalesdeChimieSciencedesMatériaux《化学纪事;材料科学》法国

ISSN:0151-9107,1789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359,2003年EI收录100篇。刊载化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内容涉及冶金学、固体矿物合成物、大分子有机合成物、热力特性与反应以及地球化学等多方面。兼载书评及会议消息。

AppliedClayScience《应用粘土科学》荷兰

ISSN:0169-1317,1985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287。刊载研究论文、评论和快报,内容涉及粘土的基础研究和制备,以及粘土在工业、农业和环境科技方面的应用等。

AppliedSurfaceScience《应用表面科学》荷兰

ISSN:0169-4332,1978年创刊,全年6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1.295。刊载运用表面科学的知识与手段研究对表面和界面形成与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微观现象的论文,涉及催化、半导体表面加工、薄膜生长、外延、腐蚀与氧化、粘附、原子团、与表面有关的固体化学、表面分析技术、表面电化学过程及表面蚀刻等。AdvancedEngineeringMaterials《先进的工程材料》德国

ISSN:1438-1656,1999年创刊,全年12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00,2003年EI收录150篇。

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实用新材料》德国

ISSN:1616-301X,1992年创刊,全年12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4.798,2003年EI收录143篇。将信息技术新材料的原理和技术结合起来加以探讨,涉及无机、有机、聚合和生物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特性、应用与发展。AdvancedMaterials《先进材料》德国

ISSN:0935-9648,1990年创刊,全年24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7.305,2003年EI收录479篇。1992-2000为AdvancedMaterialsforOpticsandElectronics,内容涉及材料科学各方面,侧重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改进及评价。AdvancesinPolymerTechnology《聚合物技术进展》美国

ISSN:0730-6679,1981年创刊,全年4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540,2003年EI收录32篇。1981-1995年刊名为AdvancesinPolymerTechnology1981-1995,刊载反映聚合物技术进展和趋势的原始论文和评论,内容包括材料、生产和加工方法,设备和产品设计等方面,兼及技术经济研究论述、专利评介和技术快讯。Beton-undStahlbetonbau《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德国

ISSN:0005-9900,1901年创刊,全年12期,JohnWiley出版社,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70篇。刊载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在桥梁、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水利、港口、铁道等工程领域的应用,包括理论和计算等方面的论文、报告、标准和新书介绍以及行业动态报道。

Biopolymers《生物聚合物》美国

ISSN:0006-3525,1963年创刊,全年24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2.733,2003年EI收录70篇。1963-1995年刊名为Biopolymers(includingPeptideScience)1963-1995,刊载生物分子的结构、特性、相互作用与集合方面的研究论文。涉及有机与物理化学、实验与理论研究、结构的静态与动态和生物光谱学检定等。Biomaterials《生物材料》英国

ISSN:0142-9612,1980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3.008。刊载研究论文、评论文章和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各种合成和天然生物材料的结构、性质、功能及其临床应用等。

CementandConcreteComposites《水泥与混凝土复合材料》英国

ISSN:0958-9465,198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404,2003年EI收录144篇。刊载各种以水泥为基础的复合材料的工艺、生产、使用、保养方面的论文,涉及微结构、材料性能、结构特点、测试、断裂力学、复合力学与技术、模型、设计、制造与应用等。

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水泥与混凝土研究》英国

ISSN:0008-8846,197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764,2003年EI收录250篇。刊载水泥、水泥复合材料、混凝土及其相关材料的基础研究方面的论文、评论和札记。

CeramicsInternational《国际陶瓷》英国

ISSN:0272-8842,1975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731,2003年EI收录137篇。刊载陶瓷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论文,涉及各种陶瓷的性能与作用、技术革新与材料加工等。附刊《工业陶瓷》主要报道陶瓷加工方面的消息。

CompositeStructures《复合材料结构》英国

ISSN:0263-8223,1983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786,2003年EI收录174篇。刊载工程结构中应用复合材料的论文,包括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实验研究、理论分析等方面。

CompositesPartA:AppliedScienceandManufacturing《复合材料A:实用科学与制造》英国ISSN:1359-835X,1969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1.116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120篇。刊载塑料、水泥、金属、陶瓷等基质与其它物质合成强化材料的化学与技术论文和评论,涉及强化材料制造、研究、生产、规划和发展。兼载会议报告、文摘与书评。

CompositesPartB:Engineering《复合材料B:工程》英国

ISSN:1359-8368,1991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693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67篇。刊载复合材料与工程结构方面的研究论文,涉及新型材料和新型结构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在航空、机械和海洋工程领

域的应用,包括设计与分析方法的研究。

CompositesScienceandTechnology《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英国

ISSN:0266-3538,1968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1.009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228篇。刊载工程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应用方面的原始论文、评论和简讯,包括塑料、陶瓷、金属、纤维及天然复合材料等。ComputationalandTheoreticalPolymerScience《计算与理论聚合物科学》美国

ISSN:1089-3156,1991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1.178。刊载聚合系统计算的研究论文和评论,包括生物多聚体、合成有机聚合物、合成无机聚合物的计算问题,以及分析理论模拟和应用等。

ComputationalMaterialsScience《计算材料科学》荷兰

ISSN:0927-0256,1993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856,2003年EI收录159篇。论述对半导体、生物材料、聚合物、陶瓷及复合材料等已有或新开发工程材料的实验研究和计算工作成果及其应用。涉及材料性能与现象的计算模拟,包括合成、材料特性记述与加工、结构与器材、材料模拟的数值方法论等。

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建筑与建筑材料》英国

ISSN:0950-0618,1987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294,2003年EI收录64篇。刊刊载大型建筑中多种材料的应用和开发方面的文章,涉及陶瓷、复合材料、水泥、砖石、聚合物、粘合剂、钢铁、木材等。兼载会议报告、书评、国际综述和行业新闻。

CorrosionScience《腐蚀科学》英国

ISSN:0010-938X,196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1.442,2003年EI收录160篇。刊载腐蚀和防腐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论文和评论。高价刊。

Cryogenics《低温学》英国

ISSN:0011-2275,196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833,2003年EI收录86篇。刊载低温工程学和低温物理学,包括应用超导电性、低温电子学等方面的原始研究论文和研究进展评论。兼载技术札记、会议报告、书评和消息报道。

CurrentOpinioninSolidState&MaterialsScience《固态与材料科学新见》英国

ISSN:1359-0286,1996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2.640,2003年EI收录54篇。

Cellulose《纤维素》荷兰

ISSN:0969-0239,1994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224,2003年EI收录36篇。刊载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生化、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特性的研究论文,以及纤维素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及评论。

Colloid&PolymerScience《胶体与聚合物科学》德国

ISSN:0303-402X,1907年创刊,全年12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1.182,2003年EI收录137篇。附《胶体与聚合物科学进展》刊载胶体与聚合物的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讯和书评。??

ContinuumMechanicsandThermodynamics《连续介质力学与热力学》德国

ISSN:0935-1175,1989年创刊,全年6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638。刊载连续介质力学、热力学和材料科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评论。DentalMaterials《牙科材料》美国

ISSN:0109-5641,1985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2.064,2003年EI收录110篇。研究牙科使用的各种材料,以及材料的动物试验、材料相互作用、试验方法、记录资料。介绍相关仪器设备。

DiamondandRelatedMaterials《金刚石和相关材料》瑞士

ISSN:0925-9635,199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867,2003年EI收录374篇。刊载金刚石及立方晶氮化硼和其他性能相近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论文,涉及合成、鉴定、性能、设备及一般应用。侧重气相淀积材料、高温高压合成材料及天然金刚石的研究与鉴定。

EngineeringFractureMechanics《工程断裂力学》英国

ISSN:0013-7944,1968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308,2003年EI收录153篇。刊载工程断裂力学的研究与应用,以及相关的其他力学与材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与简讯。

EuropeanPolymerJournal《欧洲聚合物杂志》英国,

ISSN:0014-3057,1965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86,2003年EI收录292篇。刊载合成与天然高分子物质的理论和实验方面的研究论文和简报。

FireandMaterials《火与材料》英国

ISSN:0308-0501,1976年创刊,全年6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322,2003年EI收录22篇。发表论文、述评和会议报道,研讨各种材料的燃烧特性及其燃烧后的生成物,包括聚合物材料、铁和陶瓷等非聚合物材料、木材和纤维质等天然材料的燃烧,及其燃烧后的烟雾、毒气、腐蚀性物质等生成物的成份和特性等。GlassPhysicsandChemistry《玻璃物理学与化学》荷兰

ISSN:1087-6596,1975年创刊,全年6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368。俄罗斯与拉脱维亚合办期刊《玻璃物理学与化学》Физиκаихимиястеκла的英文翻译版。

HeatandMassTransfer《传热与传质》德国

ISSN:0947-7411,1968年创刊,全年8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477,2003年EI收录115篇。刊载传热与传质现象,以及相关材料的特性及其测试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报告。

Intermetallics《金属间化合物》英国

ISSN:0966-9795,1993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619,2003年EI收录164篇。论述两种以上金属的有序化合物基础与应用研究。基础涉及金属间化合物的磁、电、物理及力学性质;应用涉及金属互化物的加工工艺及其作为磁性材料、牙科材料等的实际应用。刊载研究论文与快报、评论与学术活动等。

InternationalJournalofFatigue《国际疲劳杂志》英国

ISSN:0142-1123,1979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14,2003年EI收录146篇。刊载材料疲劳问题的研究论文,包括材料疲劳的检查、发现、试验及修复,涉及疲劳特性、应力分析、断裂力学、防腐等。兼载书评、会议报告和行业新闻。

InternationalJournalofInorganicMaterials《国际无机材料杂志》英国

ISSN:1466-6049,1999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198。

InternationalJournalofPlasticity《国际塑性力学杂志》英国

ISSN:0749-6419,1995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2.768,2003年EI收录87篇。刊载无向性和向性固体的塑性变形,包括塑性热力学与断裂、连续区理论、宏观与微观现象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研究札记。InternationalJournalofRefractoryMetalsandHardMaterials《国际高熔点金属与硬质材料杂志》英国

ISSN:0263-4368,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509,2003年EI收录31篇。刊载钨、钼、钽、镍等高熔点金属和硬质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论文和简报。

InternationalJournalofRefrigeration《国际制冷杂志》英国

ISSN:0140-7007,1978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712,2003年EI收录105篇。主要刊载制冷理论和实践的论述、评论、通信和会议报告,涉及制冷技术、空调技术和各种冷冻剂材料等。文章用英文或法文发表。

InorganicMaterials《无机材料》荷兰

ISSN:0020-1685,1965年创刊,全年12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356。俄罗斯同名期刊Неорганичесκиематериалы的英文翻译版。

InternationalJournalof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s《国际柔性制造系统杂志》荷兰

ISSN:0920-6299,1988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

SCI2003年影响因子0.735,2003年EI收录11篇。刊载柔性制造系统和装配系统(包括设计、数学模型与分析、人工智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论文和书刊评介。InternationalJournalofFracture《国际断裂杂志》荷兰

ISSN:0376-9429,1965年创刊,全年24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08,2003年EI收录110篇。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在各种材料中引起微观和宏观破坏的机理及其在工程上的表现和意义等方面的问题。ProgressinOrganicCoatings《有机涂料进展》瑞士1cY9~9/I

ISSN:0300-9440,197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958,2003年EI收录133篇。发表有机涂料及被涂材料的物理化学技术性能,制备方法与应用,试验与分析等方面的文章。

adR`(Lt

ProgressinPolymerScience《聚合物科学进展》英国K]>Kx6.D?$

ISSN:0079-6700,1967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7.759,2003年EI收录41篇。刊载聚合物科学当前研究进展的评论。

4Q4&%P^t

ProgressinSurfaceScience《表面科学进展》英国?c]%gX1

ISSN:0079-6816,1971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3.744,2003年EI收录43篇。刊载金属、非金属、液相、气相、固相等各种材料、各种存在状态的表面物理与化学现象等表面科学领域当前研究进展的评论。

h{{d"d&

PolymerComposites《聚合物复合材料》美国Ti%3]>T&a

ISSN:0272-8397,1980年创刊,全年6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680,2003年EI收录68篇。刊载增强塑料与聚合物复合材料方面的技术论文。P?B=^c_G

PolymerEngineeringandScience《聚合物工程与科学》美国U&V+Arq

ISSN:0032-3888,1961年创刊,全年12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958,2003年EI收录161篇。刊载聚合物工程和科学,包括加工、降解、稳定等方面的技术论文,双月为《聚合物加工与流变学》(PolymerProcessingandRheology)专号,单月为《聚合物专题》(PolymerTopics)专号。

PolymerInternational《国际聚合物》英国B{pg@FmoJ

ISSN:0959-8103,1969年创刊,全年12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861,2003年EI收录276篇。1994-1995年刊名为PolymerInternational1994-1995,发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原始论文、评论、会议报告和书评。涉及生物聚合物、聚合物化学与物理、工业聚合物科学等。

9R)g#

PolymersforAdvancedTechnologies《先进技术聚合物》英国]=9*v5Zm

ISSN:1042-7147,1990年创刊,全年12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982,2003年EI收录116篇。1990-1995年刊名为PolymersforAdvancedTechnologies1990-1995,讨论聚合物研制的先进技术问题,提供反映聚合物现代科学与技术变化的研制方法、理论与成果。

PolymerBulletin《聚合物通报》德国2|H7CR

ISSN:0170-0839,1979年创刊,全年12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711。报道聚合物科学,包括生物聚合物、聚合物工程、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学以及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288uwKnj

ReactiveandFunctionalPolymers《活性和功能聚合物》荷兰c1nZt+U0(

ISSN:1381-5148,1982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417,2003年EI收录86篇。1996年前刊名为ReactivePolymers,研究活性和功能聚合物的科学与技术及其在分离、催化、合成中应用问题的国际性刊物。-LXvhr;q

ResearchinNondestructiveEvaluation《无损检验研究》德国Ai@e?$q`

ISSN:0934-9847,1989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935。介绍无损检验理论与方法及其对有关材料与结构全过程(生产-使用-报废)的广泛应用,包括声、光、电、热、磁及离子辐照技术在解决新问题方面的进展。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机电工程和无损检验等领域。

_Z2u[l

ScienceandTechnologyofAdvancedMaterials《先进材料科学与技术》荷兰|S`*t=(0]!

ISSN:1468-6996,2000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92篇。

Y1-Q@R!X

ScriptaMaterialia《材料学刊》英国E]6\@Y*

ISSN:1359-6462,1968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633,2003年EI收录478篇。1996年前刊名为ScriptaMetallurgicaetMaterialia,刊载金属材料科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

%K_gMC,

SolarEnergyMaterialsandSolarCells《太阳能材料和太阳能电池》荷兰go?tGuRHf

ISSN:0927-0248,1979年创刊,全年20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188,2003年EI收录302篇。刊载光电、光热和光化太阳能转换的材料科学问题,以及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技术、应用、相关经济问题的研究论文,涉及有关的固体物理学、冶金学、陶瓷学、光学和电化学等。

*l@G&c*-j

SolidStateIonics《固体离子》荷兰F*'F/,

ISSN:0167-2738,1980年创刊,全年40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599,2003年EI收录372篇。刊载与固体中的扩散及反应性有关的物理、化学、材料科学问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和评论,涉及固体中缺陷的物理和化学问题、固体中或固体间的反应(掺杂、腐蚀、氧化、烧结)及离子迁移的理论、机理及量测等。

*|vHcc

SolidStateSciences《固体科学》法国o"we=dz`

ISSN:1293-2558,1964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327,2003年EI收录185篇。1999年前刊名为EuropeanJournalofSolidStateandInorganicChemistry,刊载固体化学和无机化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和简讯。文章用英文发表。

SurfaceScience《表面科学》荷兰zR]Uv(*l

ISSN:0039-6028,1964年创刊,全年7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2.063,2003年EI收录990篇。(包括《表面科学快报》)刊载界面物理和界面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论文。

2*.@Dgxs,X

SyntheticMetals《合成金属》瑞士Dq3la#UZ

ISSN:0379-6779,1979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303,2003年EI收录814篇。刊载有关石墨夹层化合物、过渡金属化合物及准一维导体等合成金属的理论、实验及应用研究论文和快报。稿件来自各国,用英、法或德文发表。m2lg

V1

SuperlatticesandMicrostructures《超点阵与显微结构》英国u8oaSkug{

ISSN:0749-6036,1985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604,2003年EI收录40篇。发表论文与评论,研讨半导体与具有金属、绝缘、超导属性材料亚微结构的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电气工程上的有关问题。涉及合成结构的电子和力学性能、导质固体的迁移与动力特性、超点阵和微结构、亚微结构的各种应用等。

Uh?$w|b

SurfaceandCoatingsTechnology《表面和涂层技术》瑞士{"M[d+

ISSN:0257-8972,1972年创刊,全年39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410,2003年EI收录860篇。主要刊载有关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论文。

,'Ku,;h

SurfaceReviewandLetters《表面科学评论与快报》新加坡S=LWI?$W@

ISSN:0218-625X,1994年创刊,全年6期,WorldScientif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940,2003年EI收录120篇。论述材料表面与内界面(包括固-固、固-液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发生的过程,界面结构,特性鉴定技术等。刊载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评论及成果快报。

TheoreticalandAppliedFractureMechanics《理论与应用断裂力学》荷兰\:[\bTuc

ISSN:0167-8442,1984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591,2003年EI收录48篇。刊载原始论文。每年出两卷,各三期。前二期为《断裂力学技术》,第三期为《断裂力学与物理学》,前者侧重材料品质鉴定和抽样数据用于设计的解析方面问题;后者主要研究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岩石、陶瓷等材料的缺陷与断裂问题。]B5

mLmX`y

TribologyLetters《摩擦学通讯》荷兰ADguTWf

ISSN:1023-8883,1995年创刊,全年8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504。刊载摩擦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论文,包括摩擦、润滑、磨损、粘附、硬度等领域,兼载表面物理性质的最新研究信息。B!_@l0

R^1

TribologyInternational《国际摩擦学》英国H8KUsXmk9-

ISSN:0301-679X,1968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

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874,2003年EI收录125篇。刊载关于润滑、摩擦等问题的论文和评论,涉及润滑与磨损预防、润滑材料与摩擦材料、摩擦理论和应用设计等。兼载会议报告和研究札记。

Qx(QF_?$

Vacuum《真空》英国jM#i

ISSN:0042-207X,1951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612,2003年EI收录228篇。刊载真空科学和技术及其在科研和工业领域的应用方面的论文,以及文摘、书评和简讯。YaYDXt:

VibrationalSpectroscopy《振动光谱学》荷兰'Ab:~u~/

ISSN:0924-2031,199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308,2003年EI收录80篇。刊载振动光谱学包括红外和喇曼光谱学理论、技术、设备、应用等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论文、简讯及书评。

*cj

WoodScienceandTechnology《木材科学与技术》德国zu~1e?P

ISSN:0043-7719,1967年创刊,全年6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529,2003年EI收录31篇。发表本学科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木材科学包括木材的结构、生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木材技术包括木材的机械加工、燃烧、干燥和浸渍、纸浆制造和漂白,以及木材力学和流变学等。

国外期刊投稿经验杂谈

一、正确选择期刊

国外英文期刊种类繁多,即使在同一分支学科或同一专业也有许多期刊,并且各个期刊的办刊宗旨、专业范围、主题分配、栏目设置及各种类型文章发表的比例均不相同。因此,选择一个恰当的期刊并非一件易事,常常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然而这是论文写作前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是论文得以发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选择期刊应考虑的因素:

1、论文的主题和期刊的相适性

作者首先应确定自己的论文主题是否在刊物的征稿范围内及论文撰写格式是否与刊物的要求一致,如果答案是“否”,则应立即停止对该刊物的进一步“研究”,而应去寻找其它可能的刊物。拟投论文可能极为优秀,但如果不适合于该刊物,那不可能在该刊物被发表。

2、期刊的声望(prestige)

期刊的学术水平高,其声望就高;反之,声望则低。各国材料科学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发表在有声望的高质量的材料科学相关的期刊上。因为声望高的期刊有利于信息的国际间传播和交流,并对学术成果的认可具有权威性。

3、选择期刊的方法

如果拟投论文的主题在一个很窄的分支学科内,那么作者的选择范围只能限制在几种刊物中;相反,如果论文的信息交叉了几个研究领域,则作者可以有许多种选择。然而无论是哪种情先列出一个简单的拟选期刊表,然后逐一对拟选期刊进行比较筛选,作出最后抉择。

二、认真阅读和使用投稿须知

1、读刊头(mastheadstatement,通常放在期刊前面的文题页上),以了解刊名、简单的办刊宗旨、编辑委员会组成、编辑部成员、出版商及其联系地址等。

2、浏览目录(tableofcontents),以确定该刊物是否发表你研究领域的文章及发表的比例有多大。

3、注意栏目设置,确定拟投稿件的栏目。

4、看拟投栏目文章的范例,了解撰写要求及格式。

5、某些期刊列出了刊登文章的投稿和大致接收日期(submittedandaccepteddates),作者可据此计算出论文出版时滞(发表周期)。

6、注意广告数量,以间接判断期刊质量。因为刊登广告的公司都愿意将金钱投到质量高、影响大的期刊上。

7、通过11或12月份出版的杂志最后几页上的“所有权、管理和发行声明”(statementofownership,management,andcirculation)查找期刊发行量。

8、核查有无北美和欧洲以外国家作者撰写的文章。

9、有些期刊还刊登报道计划,作者可依此拟订自己的投稿计划。

三、投稿注意事项

当决定了论文的主题,确定了论文的读者群,并选定了论文拟投期刊后,论文的文献检索工作便完成了。下一步就是确定论文作者、查看期刊的“投稿须知”,并将研究结果的原始资料收集在一起开始撰写论文。论文撰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并非一稿就能完成,往往需要反复易稿(修改)才能使文章达到投稿的要求,即所谓"5C"—正确(correctness)、清楚(clarity)、简洁(concision)、完整(completion)和一致性(consistency)。

撰写论文初稿(writingthefirstdraft)

论文的撰写步骤及各部分的主要特点如下:

1、前言(introduction)本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本研究试图回答的关键间题是什么?基本写作要求:本研究目的及重要性,简要概述近期和著名文献的大体进展,此处一般用过去时。

2、材料和方法(methodsandmaterials):做了什么和怎样做?材料和方法是文章开始写作的最理想部分,因为这部分的内容作者最了解。基本写作要求:用过去时,尽可能按实验研究的先后顺序描述。

3、结果(results):发生了什么?基本写作要求:数据可用图、表或文字表达,但三者间应尽少重复在正文部分叙述主要结果和意义,用图或表给出较详细的数据用过去时。

4、讨论(discussion):所获得的结果是否为“前言”中提.出的关键问题的答案?结果如何支持答案?基本写作要求:集中讨论与本结果有关的问题,突出本研究的创新及重要性,并与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给出结果所支持的结论用现在时叙述已知或被证明的事实,用过去时描述本研究结果。

5、参考文献(references):与本研究方法、结果、讨论有关的其它研究是什么?其著录要求是:准确、完整、规范。

6、致谢(acknowledgment):除了作者,谁协助完成了本研究、分析结果并撰写论文?谁提供了基金和物质的帮助?基本写作要求:仅列出对本工作提供特殊的实质性贡献者的姓名必须得到被致谢者的同意。

7、摘要(abstract):论文告诉我们什么?(通常〈250字),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浓缩,因此应在文章各主要部分完成后再写,这样有利于文章要点的提炼。优秀的摘要能有效地抓住读者的兴趣。基本写作要求:用含有必要词汇的短的简单句,以使摘要清楚而简洁,避免使用缩写词和晦涩难懂的词句用小标题叙述研究论文的各部分用过去时(但问题的陈述和结论可用现在时)强调研究的创新和重要方面。

8、文题(title):本文关于什么?最佳文题的标准是用最少的必要术语去准确描述论文的内容。基本写作要求:准确(accuracy)、简洁(brevity)和有效(effectiveness)。

9、作者(authorlist):谁参与了本研究的设计、工作及论文的撰写?

准备论文最后一稿(preparingthefinalmanuscript):

论文初稿完成以后,必须对其内容及格式进行反复的推敲和修改,以达到“投稿须知”所提出的一切要求。尤其是投给期刊的稿件一定要达到期刊所要求的编辑格式,否则不但不能被接受发表,甚至于根本不予考虑。因为绝大多数有经验的编辑都认为:不认真准备

的稿件绝不是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的良好载体(Apoorlypreparedmanuscriptis,almostwithoutfail,thecarriervehicleofpoorscience.DayAR.)。所以,如果希望论文被发表,在准备投给期刊的稿件时必须做到打字整洁、无错、符合期刊格式、含有期刊要求的所有材料。

准备论文最后一稿一般分三步,首先是再次阅读拟投期刊的“投稿须知”,然后用“投稿须知”中提供的“稿件对照检查表”(manuscriptchecklist,author'schecklist)与自己的论文一一核对,最后根据期刊要求打字,完成最后一稿。

投稿:

论文的最后一稿按“投稿须知”的要求准备好以后,就可以向国外投稿了。一般来说,投稿程序分以下三步进行:

1、准备投稿信(coveringletter,submissionletter)

期刊的编辑往往需要一些有关作者和作者论文的信息,而作者也希望给编辑提供一些有助于其全文送审及决策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应该包括在投稿信中。投稿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文题和所有作者的姓名;

稿件适宜的栏目;

为什么此论文适合于在该刊而不是其它刊物上发表,关于重复或部分发表或已投

它刊的说明;

不能转让版权的说明(如美国联邦政府雇员);

建议审稿人及因存在竞争关系而不宜做审稿人的名单;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的姓名、详细地址、电话和传真号码、e-mail地址;

能否付出版费(版面费、彩图费)的说明(如果该刊收取版面费和彩图费);

希望核校校样或稿件若不接收退回原稿的要求(有的期刊在“投稿须知”中约定,除非作者在投稿信中提出要求,否则原稿不退还给作者)。

投稿信举例:

DearDr.:

EnclosedarethreecopiesofamanuscriptbyRoseN.Dipaola,DonnaA.Gallo,andTomN.Robertstitled“HepatitisCVirusInfectioninLong-TermTransfusionPatients”.Itissubmittedto

beconsideredforpublicationasa“OriginalArticle"inyourjournal.Thispaperis~&S226;Neithertheentirepapernoranypartofitscontenthasbeenpublishedorhasbeenacceptedelsewhere.Itisnotbeingsubmittedtoanyotherjournal.

WebelievethepapermaybeofparticularinteresttothereadersofyourjournalbecausethestudyitreportsstatedtheHCVinfectionrateamonglong-termtransfusionpatientsishigherthanthatofthegeneralpo***tionandofshort-termtransfusionpatients.

CorrespondenceandphonecallsaboutthepapershouldbedirectedtoRoseN.Dipaolaatthefollowingaddress,phoneandfaxnumber,ande-mailaddress:

RoseN.Dipaola,MD

InstituteofInternalMedicine

ClevelandClinicFoundation

9500EuclidAve.

Cleveland,OH44195,USA

Tel:1-216-444-5360

Fax:1-216-444-9580

E-mail:dipao@cesmtp.ccf.org

Thanksverymuchforyourattentiontoourpaper.

Sincerelyyours,

RoseN.Dipaola

2、稿件包装

所谓稿件包装是指将稿件及其拟投期刊所需的伴随资料一并装人信封。一般应按以下顺序备齐资料:

投稿信;

刊物要求的稿件(包括文题页、文摘页、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图注、表及图)拷贝份数,每份图单独装一个信封;

版权转让声明;

与稿件内容有关资料的拷贝(如学术会议报告论文或已发表的摘要等材料);

通知稿件收到的明信片或有作者地址并贴足邮资的信封(适用于不发收稿回执的期刊);

致谢和使用病人照片或引用私人通信的书面同意材料的复印件;

有些期刊要求附稿件对照检查表;

以上材料不要用订书钉固定,以免途中因订书钉移动而损坏稿件;但可以用大型曲别针固定,照片可以在信封中夹硬纸片保护。

3、稿件邮寄

邮寄稿件应注意:

应至少自留一份打印底稿;

信封要足够大,并足够结实;

正确的投稿地址及收稿人(“投稿须知”中常有说明,多要求直接寄给主编);照片不可过大,最大不超过8.5英寸x11英寸&S226;贴足邮票;

航空邮寄。

以打印稿(hardcopy)投稿几乎所有的英文期刊均不接受传真(fax)投稿,某些期刊仅允许一些没有图表的短文或“给编辑的信”通过电子邮件(e-mail)投稿,长篇论著、研究报告等文章决定刊用后方接受软磁盘。以上信息可以从“投稿须知”中获得、有的期刊在“投稿须知”中特别指出投稿地址与订刊或订单行本的地址不一样,作者应特别注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时间耽搁。

投稿后若干事宜:

稿件追踪(follow-upcorrespondence).

如果投稿2周仍无任何有关稿件收到的信息,也可打电话、发e-mail或写信给编辑部核实稿件是否收到。

稿件退修(revisedmanuscript):

几乎所有的经审查学术水平达到出版要求的自由来稿,在发表前都需要退给作者修改其表述及编辑格式,如压缩文章篇幅、重新设计表格、改善插图质量、限制不规则缩写词

使用等。然而退给作者修改的稿件并不代表文章已经被接受,文章最终接受与否取决于作者对文章关键性重要内容和表述方式的修改能否达到审稿专家及编辑的要求。

通常退给作者修改的材料包括原稿、审稿专家意见、(reviewers'comments)和一封编辑的信(coveringletter)。当作者收倒退修稿后,首先应该仔细地阅读退修信(modifyletter)和审稿专家意见。然后应考虑能否或愿意接受审稿专家或编辑的意见,修改稿件。DearProf.XXXXX,

Herewithinenclosedisourpaperforconsiderationtobepublishedon"(Journalname)".Thefurthernformationaboutthepaperisinthefollowing:

TheTitle:XXXXXXXX

TheAuthors:XXXXXXandXXX

Theauthorsclaimthatnoneofthematerialinthepaperhasbeenpublishedorisunderconsiderationforpublicationelsewhere.

Iamthecorrespondingauthorandmyaddressandotherinformationisasfollows,

Address:DepartmentofXXXX,

TsinghuaUniversity,

Beijing,10084,

P.R.China

E-mail:XXX@mail.tsinghua.edu.cn

Tel:86-10-XXXXXXX

Fax:86-10-XXXXXXX

Thankyouverymuchforconsideration!

SincerelyYours,

Dr.XXX

上一篇:外文期刊投稿二(投稿准备)

国外期刊投稿—经验

流水浮云@2010-01-0516:57下一篇:国外期刊投稿经验杂谈?

1、快报杂志关键是你有创意,不在于十全十美,即使有不完善的地方,也可以投,只要是新的东西,不论是理论还是试验,做完后马上投稿。

2、国内一稿多投现象很普遍,这是不端行为,但我们可以基于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背景考虑同一个问题,这不是一稿多投,所以投了一篇文章后应该考虑是否还有其他的出发点和应用背景。

3、很多人不太在意参考文献,很多地方没有引用,国外的审稿人很在意这点的。我就碰到过两次,一次审稿人直接说我哪些地方该列出参考文献,列出将近10处。另一次审稿人直接问我要参考文献(那篇文献比较难找),故往国外投文章时候,不属于自己的地方一定要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尽量不要抄别的文献所引用的,应该查原文献。

4、审稿人的意见很重要,即使把你说的一无是处,即使罗列了很多问题,只要没有退稿,你就应该很高兴,说明你文章录用概率很大,只要你能把审稿人的问题好好回答。有次一个审稿人给我的意见word足足三页,我很佩服国外审稿人。

5、不是审稿人的所有意见都可以很好答复的,但每一个必须认真答复,审稿人认为需要添加什么,需要怎样改,只要不是错误的,最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即使你认为是多余或者没有必要。如果你认为错误的,一定要充分说明理由,尽量列出一些参考文献论证。还有一种情况,需要你添加东西,但短时间无法完成,如实验等,或者根本不可能完成,如缺少仪器,一定不要说你没有办法做,你应该说我希望现有成果尽快发表,与同行分享,至于那些意见,我会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完成。

6、文章中部分地方不只是引用,甚至完全采用某文献的方法或者推导,这样必须在引用部分说明你采用了文献几,而不能只是右上角一个引用符号

7、表与图的标题应能够独立于正文,这不同于中文文献。它们应含有足够的信息以让人明白图表的含义,而不需要频繁地参阅文章中的句子。

8、摘要部分必须包括:研究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对所作工作的描述,以及所获结论的概述。用一句概述作结尾能使人更准确把握文章主题。摘要的内容可能被检索数据库收录,因此其内容必须完整、充实。有时这是他人了解到你的工作的唯一途径。摘要部分是文章的精华。

9、结论中出现的问题不太多,不过精彩的结论也不多。由于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提供的“复制”、“粘贴”的方便,论文正文、引言、摘要中的一些话也就被拷贝到结论中,还没看到结论就知道结论说什么,这样的结论已经没味了。

*其实,投稿跟相亲倒是蛮像的,审稿人或编辑对你的稿件进行审阅,如果他相中了你的稿件,那稿件中的文字问题等都是小问题,所稿子被拒是很正常的。只有在投稿和被拒的过程中不断历练才会不断的成长,你的文章也会越写越好。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稿件被拒而气馁,那就太可惜了。其实国外期刊的文章也不是很难中,以材料类杂志为例,有的时候影响因子2.0左右的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和Intermetallics比国内的金属学报要好中的多。只要你把文章写的有条理性,出彩的部分突出出来,那你的文章就很不错。写的过程中不免会碰到无处下手的状态,这个时候就需要看类似的文章的经典之作,借鉴大家的写作之特为己所用。或者过分的可以把他的句子copy到你的母稿中,作为你的底版,在写的过程中不断修改,最终成为你的部分。最难的就是Disscusion,如何把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联系起来,是这一部分的主体,如何利用理论把这些现象给清晰的解释出来就看你自己的底子了。一点意见,希望会有点帮助!*

?上一篇:SCI收录的中国期刊名录下一篇:外文期刊投稿二(投稿准备)?

关于国外期刊的投稿一(相关的投稿词汇)

流水浮云@2010-01-0516:42

外文期刊投稿时可能碰到的词语

1.“SubmittedtoJournal”刚提交的状态;

2.“ManuscriptreceivedbyEditorialOffice”就是你的文章到了编辑手里了,证明投稿成功;

3.“Witheditor”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要求选择编辑,就先到主编那,主编会分派给别的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

3.1.“AwaitingEditorAssignment”指派责任编辑Editorassigned是把你的文章分给一个编辑处理了;

3.2.“EditorDeclinedInvitation”如果编辑接手处理了就会邀请审稿人了;

4.随后也会有2种状态:

4.1.“DecisionLetterBeingPrepared”就是编辑没找审稿人就自己决定了,那根据一般经验,对学生来说估计会挂了1)英文太差,编辑让修改。2)内容太差,要拒了。除非大牛们直接被接收;

4.2.“Reviewer(s)invited”找到审稿人了,就开始审稿;

5.“Underreview”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当然前面各步骤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编辑

的处理情况。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

6.“RequiredReviewsCompleted”审稿人的意见已上传,审稿结束,等待编辑决定

7.“EvaluatingRecommendation”评估审稿人的意见,随后你将收到编辑给你的decision

8.“Minorrevision/Majorrevision”这个时候可以稍微庆祝一下了,问题不大了,因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体怎么改就不多说了,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

9.“RevisionSubmittedtoJournal”又开始了一个循环。

10.“Accepted”恭喜了

11.“Transfercopyrightform”签版权协议

12.“Uncorrectedproof”等待你校对样稿

13.“InPress,CorrectedProof”文章在印刷中,且该清样已经过作者校对

14.“ManuscriptSenttoProduction”排版

15“Inproduction”出版中

另外的一些常见英文词汇:

Camera-readypaper可以付印的正式稿件

Graphicalabstract图文接要一个能够突出你文章特色的图,配上一两句话说明

Runninghead就是发表文章里显示在你页眉上的(一般论文偶数页显示RUNNINGHEAD,奇数页显示论文的前几位作者的英文名缩写),一般是用一个短语(几个单词,别太长了)根括你论文的主要内容。

Responsetoreviewers对reviewers的疑问point-to-point回答即可。先把reviewer的问题,还要有指出的小的文字错误的部分copy下来,然后逐一予以回答,

Reviewer1question1...XX.........answer:.........(pageXX,LineXXquestion...XX.........answer:.........(pageXX,LineXX文字修改也一样*******(原来的意见)corrected******((pageXX,LineXX)就是让他一眼就看出来你改了,在那里?如何改的(可以在再次投稿时,将改动的文字用不同与稿件的颜色标识出来)

外文期刊投稿二(投稿准备)

流水浮云@2010-01-0516:56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科技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在国外高水平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确实,境外许多期刊专业水平起点高,对稿件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和要求,与国内刊物相比有更多读者。因此,在这些刊物上投稿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在更大的范围内宣传自己的学术思想或成果,扩大学术影响。然而,许多论文作者尤其是首次投稿的作者在论文的投稿和写作中由于不太了解国外期刊的操作方法和论文写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稿件常常被退回。笔者根据作者关心的问题收集了一些编辑和高产作者发表的文章,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十分有助于论文作者。由于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运作方式和要求,所以本文不可能提了一个向所有期刊投稿的“最佳”方法,只是归纳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期望能对论文投稿作者与写作有所帮助。

1、了解认识专业期刊

高水平的专业期刊一般通过所刊登的论文反映其所涉及专业的最新进展、前沿动态,与科技的最新发展保持同步,即论文代表着其刊物的质量和地位。例如:IEE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学会,每年由该学会举办或合办的会议超过150个;此外,还出版120多种同行评审的期刊。该学会的宗旨之一是,促进电气、电子、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他们试图让学会的会员和非会员通过举办的会议和出版的刊物了解电气、电子及相关领域最新的技术发展。由这一点可以看了,打算向IEEE的刊物投稿的作者,在论文内容上应起码做到有创新有意义,是前沿的,读者感兴趣的。因此,投稿前十分有必要了解刊物的水平、方针、宗旨。

2、选择投稿的期刊

有经验的作者都知道先选择要投稿的期刊,而后撰写论文,即先研究市场,再研制产品。了解某一刊物的水平及刊登稿件的专业范围可以向同事询问或直接阅读刊物,另外可以检索著名的文摘索引,如EI(EngineeringIndex,美国工程索引)、SCI(ScienceCitationIndex,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等。高水平的刊物在这些文摘索引中都被收录。SCI还根据刊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被引用率的高低确定了反映刊物水平的“影响因子(ImpactFactor),查阅刊物的影响因子,也可得知它在同类刊物中的水平。

3、认真阅读“投稿须知”

选择好投稿的刊物后,要认真阅读“投稿须知”,它是了解某一刊物的最重要的信息,所有的编辑都一再强调这一点;而且,这一步骤一定要在撰写论文之前进行。“投稿须知”一般在刊物的封里、封底或刊物的网址上。需要从中了解的内容主要有:刊物的宗旨、刊物稿件的专业范围、刊物的读者、编辑方针、稿件的接收标准、文稿的格式要求、稿件的长度、稿件的语言、参考文献、注释、插图/图表、正文是否需要隔行打印(给编辑留出修改的地方)……。如果作者的文稿被一个刊物退稿,打算改投另一刊物,也需要根据那个刊物的“投稿须知”“裁剪文稿”后再寄出。

4、了解同行评审期刊对稿件的要求

同行评审是国外高水平期刊对来稿评审普遍采取的方式。具体做法是:作者将文稿寄交编辑部并经初审合格后,为了审查论文的质量送交有关专家审阅,即同行(peers)。专家对该刊物一般十分了解而且有相当高的专业背景和造诣,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不一定是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有投稿的经历或本身是高产作者。由于具体刊物的做法不同,专家的姓名可能向论文作者公开或者匿名。同样,作者的姓名也可能向专家公开或匿名,力求公正、公平。同一篇稿件同时送给若干个专家审阅,专家的数量或多或少,一般三四个。他们仔细审阅稿件并将评语反馈给编辑部或作者本人。需要指出的是:专家的意见不一定都正确,如果作者与他们的意见不一致,可以进行解释或辩解,不要轻易顺从或放弃。同行评审的主要目的是对稿件的质量进行控制,确保提交的论文是可读的、可信的和有意义的。这正是为什么一般都认为现刊载文经过同行评审其学术水平高于会议文献等其他文献类型的原因所在。

由于每个刊物的不同,同行评审的内容不一,下面是美国《地球物理工矿企业勘探》(GeophysicalProspecting)和《构造物理》(Tectonophysics)两种期刊评审的内容归纳:文章是否符合标准吗?有广泛的国际意义吗?重要吗?文章内容新颖吗?技术水平达到本刊的标准吗?方法及数学方面的质量如何?文章的题目清楚吗?文章组织适当吗?简明吗?正文中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列举了吗?所有列举的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参考了吗?文章的长短合适吗?文稿需要作大的语言修改吗?所有的表格和插图合适吗?有必要吗?摘要的信息性强吗?关键词恰当和全面吗……。最后专家除了对文稿打分外,还要写一个评语,对题目、摘要、前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果、结论、参考文献、语言水平以及插图等逐一评论。编辑部将参考他们的意见决定稿件修改后刊登还是退稿。根据上面的介绍,笔者建议:欲向同行评审期刊投稿的作者,可参照上述评审内容在投稿前与自己的稿件进行自评或请同事评审,以增加稿件录用的可能性。

5、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位编辑说:编辑总是珍惜自己的版面,而读者珍惜自己的时间。科技论文应该简练、清晰明确,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复杂的句子。

题目:应该简洁明确,紧扣论文主题,能够吸引读者,题目长短一般限一行之内。

摘要:摘要是用一些词描述研究成果。因此,对摘要的要求是简练、清楚和准确。摘要的写作一般采用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abstracts):简要介绍研究课题背景、研究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文主题、最终结果、结论和建议。之所以采用这种结构,是因为它能够充分地反映论文内容。注意刊物对摘要字数的要求,一般在150-300字之间。文摘的写作应该先于正文,正文完成后再回过来看看文摘,根据文摘衡量正文,看是否清楚简练,把啰嗦的、不相关的内容去掉。

关键词:有时称为索引词(indexterms)或叙词(descriptors)。关键词的用途主要是论文的计算机检索。关键词可以取自于论文题目、摘要或某一学科的规范化词表。应该选择最能代

表论文主题的、重要的词。关键词通常位于摘要的下方。

前言:一般格式是,研究的背景情况,有何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人已经对此做了哪些工作。研究涉及的理论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好在哪里。一篇好的论文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开头。

论文正文:正文详细论述研究课题所涉及的理论、使用的设备或仪器、实验的步骤或程序、实验的结果、数据和观察结果,针对实验结果讨论意义所在、重要性、实际应用的可能性或价值。

结论:得出的结论要基于研究结果,结论要与提出的命题相符合(不相符合是常见错误之一)。结论中也可以包括在此基础上能够展开的相关研究和建议。

参考文献:正文中涉及的参考文献都要列出。尽量列出便于读者找到的文献,例如,同一篇文献同时发表在会议录和期刊两种文献类型上,应该列出期刊,以便读者索取。研究报告、内部资料、预印本等未正式出版的、通常不宜索取的资料要尽量避免列出。

插图和表格:插图和表格在科技文献中起的作用很大,因为它能够简单而清楚地说明一个复杂的问题。插图的位置要看具体期刊的要求。一般可以放在文中提及的地方,也可以放在论文的末尾。插图要清晰且易读,避免在插图中出现许多文字说明(应该放在图例中)。不要把图形和图例做的太小。

6、其他注意事项和技巧

(1)所使用的符号和格式应该前后一致。

(2)语言一致,注意使用英美语言的一致性。

(3)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要给予解释。

(4)在正文中提倡使用标题、副标题:这样能够突出重点,并能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内容提示,使文章更易读。有些编辑建议每隔六个段落加一个标题。

(5)不要将同一篇稿件同时投给若干个期刊,每一个期刊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格式要求。要根据刊物的要求撰写论文。一稿多投只会增加退稿的可能性。

7、向编辑部投稿的方法

从“投稿须知”上了解投稿的方式,邮递、传真、电子函件以及稿件的份数,邮寄地址。同时写一封信给编辑,简单叙述作者的专业背景和论文的大概内容

?上一篇:SCI收录中国材料类期刊的影响因子(2009)

(相关的投稿词汇)?

SCI收录的中国期刊名录

流水浮云@2010-01-0516:39下一篇:关于国外期刊的投稿一

基础科学:

《自然科学进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化学学报》、《力学学报》(英文版)、《固体力学学报》、《中国科学A数学,物理,天文学》(英文版)、《中国科学B化学》(英文版)、《中国科学C生命科学》(英文版)、《中国科学D地球科学》(英文版)、《中国科学E技术科学》(英文版)、《中国科学F信息科学》、《中国科学G物理天文学》、

物理化学类:

《化学进展》、《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中国物理快报》、《无机化学学报》、《中国化学快报》、《分析化学》、《催化学报》、《中国化学工程学报》、《化学物理学报》、《中国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科学》、《结构化学》、《中国物理》、《科学通报》、《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物理学报》、《物理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研究》、

材料类:

《金属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稀有金属》、《钢铁研究学报》、《材料科学技术》、《中国稀土学报》(英文版)、《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新型炭材料》、《无机材料学报》、

地球生物类:

《中国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报》、《中国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土壤圈》、《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英文版)、《环境科学学报》、《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地质幕》、《真菌多样性》、《中国海洋工程》、《植物分类学报》、《地质学报》(英文版)、《海洋学报》(英文版)、《岩石学报》、《植物学报》

计算数学类:

《计算数学》(英文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电子学报》(英文版)、《数学年刊B辑》、《代数集刊》(英文版)、《应用数学与力学》(英文版)、《数学学报》(英文版)、《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医药学类:

《台湾医志》(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亚洲男性学杂志》(英文版)、《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细胞研究》、《中国药理学报》、

标签:sci中国期刊检录

?上一篇:国内材料类期刊影响因子(国内版)下一篇:SCI收录的中国期刊名录?SCI收录中国材料类期刊的影响因子(2009)

流水浮云@2010-01-0513:17

金属学报(ActaMeteallurgicaSinica)0.474↑

材料科学与工程(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andTechnology)0.869↑↑↑

0.321↑中国有色金属学报(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

稀有金属与工程(RareMet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0.162↓

中国稀土学报(JournalofRareEarths)0.530↑

稀有金属(RareMetals)0.347↑

中国铸造(ChinaFoundary)**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InternationalJournalofMinerals,MetallurgyandMaterials)**新型炭材料(NewCarbonMaterials)**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MaterialsScienceEdition)0.424↑

钢铁研究学报(JournalofIronandSteelResearch)0.209―

无机材料学报(JournalofInorganicMaterials)0.37↓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JouranlofCentralSouthUniveristyof)0.283↑

材料物理与化学(MaterialsChemistryandPhysics)1.799↓

中国科学E辑(ScienceinChinaSeriesE-Technological)0.495↑

【↑表示影响因子在增加;↓代表影响因子在下跌;**代表最近才被SCI收录无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几乎不变】

如何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

作者:图书馆来源:图书馆浏览次数:57时间:2008-9-24

学者李霞发表于2007-10-244:47:23

对于中国的作者而言,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关键是要认真地做好市场分析,选准刊物,

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竞争力,被更多的国际学术期刊接受。

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无数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国内的科学研究水平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与此同时,在国际出版市场上,来自中国的出版物(包括出版的图书与发表的文章)也不断增多。但与中国庞大的科研队伍和成果数

量相比,其数量还是相当小的。究其原因,语言障碍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中国作者对国际英文期刊和图书的出版程序不够了解,增加了投

稿的难度或增加了退稿的几率。另一方面,即使文章被刊物接受了,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把论文变成高质量的出版物,其中还有不少值得注意

的地方。本文将根据作者在英国英文科技期刊做编辑工作十几年的经验,详细介绍一下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及

在各个相关阶段中国作者特别应该注意的问题。

选择发表刊物与撰文投稿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选择正确的投稿对象是举足轻重的第一步。要想做到一箭中标,不但要知已,而且更要知彼。国际学术期刊对稿件

的筛选与取舍和国内不完全一样,详细的来龙去脉如下。

国际英文学术刊物是主编(EDITOR-IN-CHIEF)负责制,不受其它行政命令的制约,在选择稿件方面出版社亦无权干涉。一本刊物由一位

学术地位较高的知名学者担任主编,也有两位甚至多位的。主编之下,根据学科的普及程度和热度决定是否设区域编辑(REGIONALEDITOR),

如果有这层设置,则大部分情况下投稿也按区域划分,一个区域内的稿件由该区域的编辑负责审理;否则,所有的稿件将全部汇总到主编的手

中等候审理。区域编辑之下是编委会(EDITORIALBOARD),一般由10-30位知名学者组成,这些人大都是审稿的主力,他们给刊物审稿没有经

济报酬,为的是刊物的发展,学科的进步,当然也有个人的知名度。除去编委会,主编本人偶尔也会特邀审稿人,尤其是当几位审稿人对同一

篇稿件的意见出现严重分岐的时候,主编会向特邀的审稿人征求意见。

审稿(REVIEW/PEERREVIEW)的大致过程是初选,送审,修改和终审。原稿(MANUSCRIPTS)投到主编或区域编辑手里,先要过初选这一关,

看是否值得考虑在本刊出版。那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文章当场枪毙(REJECTED);如果主编觉得与本刊物的办刊方针相符,便会进入送审阶段;

如果文章很好,但与刊物的范围(SCOPE)不太吻合,主编也会回绝,但会主动向作者推荐相关性更强的刊物。决定送审的文章根据不同的刊物由

3-4位编委或审稿人同时审阅,而且要按期给予答复。如果全体通过或多数人亮了绿灯,稿件就被接纳了,但这种情况很少,多数是有条件的接

受,作者需按审稿人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大部分情况下是小的改动,但有时要补充数据,重新分析结果甚至重新设计实验。不管是大改还

是小改,改过的稿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交到主编手中,由第一轮的审稿人进行复审,看改得是否合格。大多数情况下,稿件经过一次修改

就能通过,但也有修改几遍才最终交送出版社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外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是否接受审稿人的意见对原稿进行修改,完全是

作者自已的事,往往有的作者不愿对稿件进行任何修改或不能接受审稿人的意见,便会提出撤消投稿,而且只需给主编写张便笺就可以了。有

的刊物,作者可以向主编推荐审稿人,但这样的刊物数量有限。

凡终审通过的文章便被列入刊物的出刊计划,稿件会很快地发送到出版该刊的出版社,进入下一个出版程序。整个审稿的过程,从初稿到

最后送交出版社,不同的刊物和主编,所花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也取决于原稿的质量和作者对原稿的修改速度。此外,在部分国际英文

学术刊物上,经常出版一些特刊(SPECIALISSUES),出版目的因刊而异,但过程大同小异。特刊的题目多是由主编或编委们共同确定的,有时

是学术会议的论文汇编。特刊由1-3位特聘的客座编辑负责组稿和审稿,其程序相对简单,时间也相对花得少些。但不管是特刊还是普通稿件,

是否被采纳,关键在于稿件的内容是否与刊物的办刊方针相符以及稿件的学术和文字质量,而决定这些因素的关键人物便是作者本人。

作者一旦决定要发表文章,首先要根据学科和研究内容找准将要投稿的刊物,这是关键

的一步。国内的作者往往怕自己的英文不好,一开

始花在文字上的时间很多,而忽略了对市场的调查与了解。如今西方市场上的英文学术期刊多如牛毛,学术和出版质量良莠不齐,大致可分为

上中下三等。第一等是最好的,几乎尽人皆知,刊登的文章是对科学研究有重大影响和贡献的,如《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等。

这种刊物数量很少,每年登载的文章数量有限,若能在这等著名的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当属幸事;第二等是知名度稍逊一筹的,但往往是一

个学科好文章的主要载体,对文章的内容要求也很高,这一等级的刊物数量不少,几乎每个学科都有;最后一等的刊物数量最多,有的一个学

科就有两本以上这类的刊物,刊登的文章水平相对较低,但也都是作者原始的科研结果,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或铺路石。总而言之,对作

者而言,一旦决定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已的科研水平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只争朝夕在一流刊物上发表当然好,但不切实际的高攀等于浪费双

方的时间。搞准定位以后,选刊也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各个不同刊物的出刊宗旨和学术范畴(AIMANDSCOPE)看清楚搞明白(通常在刊物的内封

或首页的反面,网页上也有),然后根据自已的文章内容选出一本最对口的刊物做为第一投稿对象。一旦确定了刊物,下一步就要好好研究一下

该刊物的投稿需知(作者指南/GIUDEFORAUTHORS),看看其对稿件的格式,图表,参考文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着手设计初稿。文字固然重要,

但图表也不容忽视。而对中国作者而言,稿件中还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地方值得注意,一个是姓名,另一个是联系地址。

中国作者的姓名在英文刊物中是以汉语拼音的形式表达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姓在前,名在后;另一个是名在前,姓在后。两种方式一

中一西,均无可厚非,关键是一旦决定采纳其一,就要一贯如是,不要变来变去。此外,联系作者的联系地址一定要写准确,如果没有电子信箱,

可随稿附上中文的通讯标签,以确保回执的准确投递。文章首页上的地址应该是作者从事此项科研时的单位,而不是投稿时的通讯地址。对主要

作者(联系作者)而言,若两者之间有差异,应把投稿后的联系地址注明,以示区别(在校样中通常排在首页的下脚注)。

稿件完成后,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发出。目前许多刊物都接受网上投稿(ON-LINESUBMISSION),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可以随时查询稿件的进

展;传真和邮寄也可以,但一定要搞清楚应该寄给谁,是主编还是区域编辑,以免事后传来传去,浪费时间。稿件一旦发出,算是万里长征迈出

了成功的第一步,不管结果如何,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一投不中,也大可不必灰心丧气,可以修改以后再试牛刀,但最忌讳的是一稿

多投。有些作者为了省时间,同时把稿件投向几个刊物,图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孰不知此举利少弊多,尤其是容易损害作者的声誉,应予

以杜绝。

稿件在出版社内的登记发排和作者审读校样

通过终审的稿件需经过主编送达出版社,在出版社内要先后历经登记,发排,出校样,

作者审校等过程,是学术文章在期刊上发表的另一个

重要步骤,作者在这一阶段有不少工作要做,而且其进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稿件在因特网和印刷刊物上的发表质量和速度。

1.稿件登记

目前,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绝大部分出版过程都计算机化了,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稿件的发排以及对校样的处理。与十几年前的工作程序和手

段相比,如今的出版业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这种变化表现为原稿的发送渠道的不同。以前基本的传送方式是邮寄,传真都不多见,所以那时编辑一天工作的开场白就是处理邮件。

不仅如此,早年的稿件登记方式也很原始,没有计箅机,更不用说计算机数据库了。新的稿件都是由登机员用打印机打到纸卡上,编号注册后交给

编辑。如今情况大不相同了,许多刊物都己经开始在因特网上接受投稿,被接受的稿件可以很快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出版社,由稿件登记员将所

有的信息包括稿件标题、作者姓名、编辑部接稿日期、页码、图表以及联系作者的详细地址和通信方式等等,一一输入出版系统的计算机数据库,

速度和效率成倍提高,稿件一旦登记入册,作者会很快收到一封回执,说明稿件已登记完毕,通知作者稿件在出版社的编号以便今后在网上查询。

在稿件登记过程中,如果稿件的格式和图表不符合要求或有短缺,出版社会发信向作者索要,同时文章的版权合同书(COPYRIGHTAGREEMENT)

和日后的抽印本订单(OFFPRINTSORDERFORM)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给作者,如果文中有彩图,会附加一封彩图制版的价格协议书(COLOURLETTER)

供作者考虑和选择。所有这些信函除版权和抽印本之外,作者均需马上回复,否则稿件就不能及时送发到工厂排版,被搁置在数据库里,拖延的时

间少的几个星期,多者几个月。对于中国作者而言,最大的麻烦就是通讯地址有误而联系不上。有的作者自已的地址变了,经常忘了通知出版社,

故而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另外,一旦收到了这些信函,要仔细阅读,按要求给与及时的回复,缺图表的要尽快补齐,质量或格式不符合要求

的要尽力更改。至于彩图,有经费的当然印彩图为好,无力印刷彩图的应尽快告知出版社印黑白的即可。现在,如果作者能提供电子原图,许多

刊物可免费在网上发表彩图(WEBCOLOUR)。

另外,还有两个问题是这个时期值得注意的。一个是版权协议书,这是出版社与作者之间的法律合同,一旦签字必须照合同办事,否则要承

担法律责任。此外,如果文章中要引用他人已发表的文章中的图表,除征得本人同意之外,还需获得文章发表时的版权拥有者(出版社或学术团

体)的文字许可,否则是不能引用的。这项工作理论上应在原稿阶段就处理好,但实际上因为涉及的方方面面较多,往往拖到稿件送到出版社才最

后办妥。如果作者本人办理此事有困难,可向出版社请求帮助。因为出版社内均设有专门负责版权的部门,他们可以直接与另一家相关的出版社或

团体取得联系,比较快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许多大的出版社之间有版权协议,相互之间

允许对方的出版物有条件或无条件地引用自已出版物中

的图表,这样一来,可以省去作者不少时间和精力。另一个需要强调的是稿件本身,凡是送发到出版社的稿件必须是终稿(FINALVERSION),一切

对稿件文字的推敲和图表的润色均应在终稿之前完成,一旦稿件送到出版社,就不能再改动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出版原则。但总有些作者在收到出

版社的登记通知书后,又发一份新的文稿到出版社,要求取代原稿。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可贵的,但可惜为时已晚。如果是小的改动,出版社一般不予理睬;如果改动较大,出版社会把新收到的文稿反送回主编,征求其意见和做出最后的审定。这样一来,往往要拖延不少时日,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总之,在稿件登记这个环节,作者要快速地向出版社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及时通告联系地址的变化,不要借此机会对稿件进行文字上的修改和润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稿件发出后,有时确有必要对学术内容进行一些小的改动,目的是提高文章学术内容的准确性,这样的改动是允许的,但大多要在下一个出版程序进行,即校样阶段。

2.审查校样

如同稿件登记一样,出版过程中的排版工作已今非昔比,计算机已完全取代了老式的铅字排版,速度与质量大大提高。现在一篇稿件从离开出版社到出校样(PROOFS)平均只需几个星期的时间,快的只要几天。而且作者收到校样的形式和途径也变了,以前大多是纸样和普通邮寄。现在,只要作者有电子信箱,校样一律以电子邮件(PDF)的形式发出,作者转瞬即可收到。

中国作者在审查英文校样时,首先要检查的就是作者姓名,不光是文章的首页,天头注脚、文后答谢及参考文献等,凡是有中国作者姓名的地方均要一一查到。此外,对文章内的排版错误和必要的改动要尽快地发回出版社,至于改校样的要求和反馈途径,一般出版社会在校样的附信中有详细的说明,作者最好按章办事,不要独出心裁。如果某一个图需要改动,最好把改过的图一同附上,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总而言之,在稿件发排和审校这个过程中,作者要尽可能地与出版社配合,不应该要么不停地发号施令,要么杳无音讯。这两种极端均不利于文章高速度高质量地发表,也决不是作者或出版社的初衷。恰恰相反,出版社和作者都愿意看到文章的早日出版,双方配合得力,充分利用现在的技术手段,文章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发表,出版社得利,作者得名,何乐而不为?

因特网和印刷版的双轨出版

在传统的出版概念上,发表文章只有一个含义,即将核红后的校样编汇成刊,印刷出版。但如今,发表文章的含义是双重的,即在因特网和印刷版上的双轨出版。可以肯定的说,因特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纸上印刷的单一的出版形式。

1.单篇文章在因特网上发表

如今,因特网上的电子出版已成为许多学术刊物先于印刷版本出版的一种既快速又简捷的出版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把文章登载在刊物的网页上,凡是己经经过作者修改过的校样均能以极快的速度在网上以单篇的形式发表。这些文章统称为待印刷文章,含义是已经发表的文章,等待汇编成刊出版。这种单篇文章先于印刷版本在网上发表的新形式,大大加快了文章的发表速度,一旦作者对校样的更正意见反馈回出版社,几天以后校样即可在排版车间(机房)修改完毕,经必要的技术处理后即可在刊物的网页上登出,与所有的读者见面。这与印刷的期刊相比,至少将出版时间提前一至二个月甚至更多。而且这种电子出版

形式还有许多印刷版本的期刊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体现在彩图的处理上。以往因为成本的原因,许多彩图只能印成黑白的,其学术质量难免打些折扣。可在网上,所有原稿中的彩图只要作者能提供电子形式的原图,即可免费在网上以彩图的形式发表。其二,文章中的图表以及参考文献是相互关连的,只需轻轻点击便可看到与之相关的详细资料,而且文章里还可以附加小段的录像或音像资料。其三,网上出版只涉及到单篇文章,一旦校样改正完毕即可发表,不受刊物出版频率和刊物每期发表文章页数的限制,这也是网上出版与印刷版最根本的区别。最后,网上出版还有一个深受作者欢迎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可以随时上网查询稿件的进展情况,不受办公时间和地理时差的限制。遗憾的是,在网上出版兴起的初期,许多刊物允许作者或指定的图书馆免费下载文章,但如今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同时网上出版的文章在法律含义上与印刷的文章没有区别,一旦登出便不能更改。如果作者在校样审定时对校样改动较大时,可以向出版社提出要求审阅更改后的校样。这种要求能否兑现,因刊而异,各个出版社有不同的规定。作者如有此愿望不妨向主编或出版社查询。现在,有的出版社为了省时间,抢速度,已经不再鼓励作者审阅校样,但这毕竟是少数。但随着出版业的不断革新和进步,这种少数是否会成为主流,还需看其发展与市场的要求。

2.汇编入刊的文章在因特网上和印刷版中出版

网上发表了的文章,根据刊物的大小,稿源的多少以及刊物的出刊频率,分先后汇编入刊。有的文章需等几个星期,有的要等更长。至于一篇文章在一期刊物里的前后位置,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有的刊物按学术内容的份量排序,有的按学科排先后,而大部分是按原稿被接受的时间来排。如果一期稿件中有同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大多数情况下是排在一起,汇编成刊这部分工作大多是由出版社完成的,作者和主编不予干涉,但特刊除外。特刊的发稿顺序在稿件送到出版社时即已由特刊的客座编辑确定了,出版社只需按部就班发刊印刷即可。一期的稿件排定后,连同四封(封面,封底)等一同发往排版车间。现在这一步骤也电子化了,出版社一定稿,相关的信息马上就到了排版车间,不受距离和时差的限制。四封排出后校样会返回出版社审定,主要是检查该期的目录和相关的信息,如刊号刊期等。四封审定后即刻返回排版车间,和所有该刊内的文章一起汇总成一份电子文件,经技术处理后在网上发表。一旦文章在一期刊物的网络版中出现,该文便自动从网上的待印刷文章一栏中消失。这种在网上发表的一期刊物,其内容与印刷的版本完全相同。但它的出版时间要比印刷本早几个星期,从而加快了出版速度。刊物在网上出版后,排版车间对该期稿件的工作即大功告成,下面的印刷工序就由印刷厂负责了。

在国外,排版车间(TYPESETTER)和印刷厂(PRINTER)是分开的,通常是两个独立的厂家,跟出版社之间也没有归属关系,是普通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排版印刷质量高、速度快,价钱合理成本低廉,出版社便会与之长期合作,反之,则会有被炒鱿鱼的危险。如今的印刷厂,计算机化的程度很高,印刷的质量和速度也比从前高很多。一期刊物印刷装订后,很快就会发往世界各地的订户,与读者见面。而作者免费的抽印本和增刊也将在印刷版的刊物出版后不久发给联系作者。

在这段出版过程的最后阶段,中国作者应该特别注意的方面有两个。一个是对姓名的最后确认,如果网上发表的文章中有错误,要马上通知出版社纠正过来,只要时间来的及出版社是可以将网上作者姓名的错误改正过来的,而且可以避免在印刷版中再错。第二是确保出版社有联系作者的最新通信地址,任何单位、路名、邮编等变化均要及时通报出版社,而且在信中要注明文章标题和该文章在出版社的编号。如果没有正确的地址,作者应得的免费抽印本和增刊就无法邮寄到作者手中。一般来说,等到作者收到抽印本,文章的出版过程即大体告一段落,个别的刊物还要出电子版,把文章刻到电子光盘上(CD-ROM)等等,但这大多只是技术上的处理而已,与作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总之,统观当今的学术期刊出版界,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变迁时期,着重体现在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和出版过程的计算机化。这种变化既扩大了学术交流的范围,又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对人类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这种变化目前并没有影响到学术期刊的基本运作机制和结构,学术期刊仍然是主编负责制,由出版社负责出版与发行。所以,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科研人员要发表文章,还是免不了要和主编和出版社打交道。而对于中国的作者而言,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关键是要认真地做好市场分析,选准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竞争力,被更多的国际学术期刊接受。在稿件被接纳之后,作者应快速准确地应对出版社的要求,如此则可以有效地加快文章的出版速度,并保证最后的出版质量。“一回生,二回熟”,“失败是成功之母”,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学者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不断扩大与深入,西方学术刊物中来自中国的文章肯定会越来越多,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2007-11-2913:35[来源:科学网2006年6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606/1_20060627_139718.html

对于中国的作者而言,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关键是要认真地做好市场分析,选准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竞争力,被更多的国际学术期刊接受。

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无数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国内的科学研究水平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在国际出版市场上,来自中国的出版物(包括出版的图书与发表的文章)也不断增多。但与中国庞大的科研队伍和成果数量相比,其数量还是相当小的。究其原因,语言障碍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中国作者对国际英文期刊和图书的出版程序不够了解,增加了投稿的难度或增加了退稿的几率。另一方面,即使文章被刊物接受了,也不等于完事大吉,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把论文变成高质量的出版物,其中还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本文将根据作者在英国英文科技期刊做编辑工作十几年的经验,详细介绍一下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及在各个相关阶段中国作者特别应该注意的问题。

选择发表刊物与撰文投稿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选择正确的投稿对象是举足轻重的第一步。要想做到一箭中标,不但要知已,而且更要知彼。国际学术期刊对稿件的筛选与取舍和国内不完全一样,详细的来龙去脉如下。

国际英文学术刊物是主编(EDITOR-IN-CHIEF)负责制,不受其它行政命令的制约,在选择稿件方面出版社亦无权干涉。一本刊物由一位学术地位较高的知名学者担任主编,也有两位甚至多位的。主编之下,根据学科的普及程度和热度决定是否设区域编辑(REGIONALEDITOR),如果有这层设置,则大部分情况下投稿也按区域划分,一个区域内的稿件由该区域的编辑负责审理;否则,所有的稿件将全部汇总到主编的手中等候审理。区域编辑之下是编委会(EDITORIALBOARD),一般由10-30位知名学者组成,这些人大都是审稿的主力,他们给刊物审稿没有经济报酬,为的是刊物的发展,学科的进步,当然也有个人的知名度。除去编委会,主编本人偶尔也会特邀审稿人,尤其是当几位审稿人对同一篇稿件的意见出现严重分岐的时候,主编会向特邀的审稿人征求意见。

审稿(REVIEW/PEERREVIEW)的大致过程是初选,送审,修改和终审。原稿(MANUSCRIPTS)投到主编或区域编辑手里,先要过初选这一关,看是否值得考虑在本刊出版。那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文章当场枪毙(REJECTED);如果主编觉得与本刊物的办刊方针相符,便会进入送审阶段;如果文章很好,但与刊物的范围(SCOPE)不太吻合,主编也会回绝,但会主动向作者推荐相关性更强的刊物。决定送审的文章根据不同的刊物由3-4位编委或审稿人同时审阅,而且要按期给予答复。如果全体通过或多数人亮了绿灯,稿件就被接纳了,但这种情况很少,多数是有条件的接受,作者需按审稿人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大部分情况下是小的改动,但有时要补充数据,重新分析结果甚至重新设计实验。不管是大改还是小改,改过的稿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交到主编手中,由第一轮的审稿人进行复审,看改得是否合格。大多数情况下,稿件经过一次修改就能通过,但也有修改几遍才最终交送出版社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外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是否接受审稿人的意见对原稿进行修改,完全是作者自已的事,往往有的作者不愿对稿件进行任何修改或不能接受审稿人的意见,便会提出撤消投稿,而且只需给主编写张便笺就可以了。有的刊物,作者可以向主编推荐审稿人,但这样的刊物数量有限。

凡终审通过的文章便被列入刊物的出刊计划,稿件会很快地发送到出版该刊的出版社,进入下一个出版程序。整个审稿的过程,从初稿到最后送交出版社,不同的刊物和主编,所花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也取决于原稿的质量和作者对原稿的修改速度。此外,在部分国际英文学术刊物上,经常出版一些特刊(SPECIALISSUES),出版目的因刊而异,但过程大同小异。特刊的题目多是由主编或编委们共同确定的,有时是学术会议的论文汇编。特刊由1-3位特聘的客座编辑负责组稿和审稿,其程序相对简单,时间也相对花得少些。但不管是特刊还是普通稿件,是否被采纳,关键在于稿件的内容是否与刊物的办刊方针相符以及稿件的学术和文字质量,而决定这些因素的关键人物便是作者本人。

作者一旦决定要发表文章,首先要根据学科和研究内容找准将要投稿的刊物,这是关键的一步。国内的作者往往怕自己的英文不好,一开始花在文字上的时间很多,而忽略了对市场的调查与了解。如今西方市场上的英文学术期刊多如牛毛,学术和出版质量良莠不齐,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等。第一等是最好的,几乎尽人皆知,刊登的文章是对科学研究有重大影响和贡献的,如《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等。这种刊物数量很少,每年登载的文章数量有限,若能在这等著名的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当属幸事;第二等是知名度稍逊一筹的,但往往是一个学科好文章的主要载体,对文章的内容要求也很高,这一等级的刊物数量不少,几乎每个学科都有;最后一等的刊物数量最多,有的一个学科就有两本以上这类的刊物,刊登的文章水平相对较低,但也都是作者原始的科研结果,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或铺路石。总而言之,对作者而言,一旦决定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已的科研水平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只争朝夕在一流刊物上发表当然好,但不切实际的高攀等于浪费双方的时间。搞准定位以后,选刊也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各个不同刊物的出刊宗旨和学术范畴(AIMANDSCOPE)看清楚搞明白(通常在刊物的内封或首页的反面,网页上也有),然后根据自已的文章内容选出一本最对口的刊物做为第一投稿对象,另外不妨再选出一至两本当替补。一旦确定了刊物,下一步就要好好研究一下该刊物的投稿需知(作者指南/GIUDEFORAUTHORS),看看其对稿件的格式,图表,参考文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着手设计初稿。文字固然重要,但图表也不容忽视。而对中国作者而言,稿件中还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地方值得注意,一个是姓名,另一个是联系地址。

中国作者的姓名在英文刊物中是以汉语拼音的形式表达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姓在前,名在后;另一个是名在前,姓在后。两种方式一中一西,均无可厚非,关键是一旦决定采纳其一,就要一贯如是,不要变来变去。此外,联系作者的联系地址一定要写准确,如果没有电子信箱,可随稿附上中文的通讯标签,以确保回执的准确投递。文章首页上的地址应

该是作者从事此项科研时的单位,而不是投稿时的通讯地址。对主要作者(联系作者)而言,若两者之间有差异,应把投稿后的联系地址注明,以示区别(在校样中通常排在首页的下脚注)。

稿件完成后,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发出。目前许多刊物都接受网上投稿(ON-LINESUBMISSION),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可以随时查询稿件的进展;传真和邮寄也可以,但一定要搞清楚应该寄给谁,是主编还是区域编辑,以免事后传来传去,浪费时间。稿件一旦发出,算是万里长征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不管结果如何,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一投不中,也大可不必灰心丧气,可以修改以后再试牛刀,但最忌讳的是一稿多投。有些作者为了省时间,同时把稿件投向几个刊物,图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孰不知此举利少弊多,尤其是容易损害作者的声誉,应予以杜绝。

稿件在出版社内的登记发排和作者审读校样

通过终审的稿件需经过主编送达出版社,在出版社内要先后历经登记,发排,出校样,作者审校等过程,是学术文章在期刊上发表的另一个重要步骤,作者在这一阶段有不少工作要做,而且其进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稿件在因特网和印刷刊物上的发表质量和速度。

1.稿件登记

目前,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绝大部分出版过程都计算机化了,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稿件的发排以及对校样的处理。与十几年前的工作程序和手段相比,如今的出版业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这种变化表现为原稿的发送渠道的不同。以前基本的传送方式是邮寄,传真都不多见,所以那时编辑一天工作的开场白就是处理邮件。不仅如此,早年的稿件登记方式也很原始,没有计箅机,更不用说计算机数据库了。新的稿件都是由登机员用打印机打到纸卡上,编号注册后交给编辑。如今情况大不相同了,许多刊物都己经开始在因特网上接受投稿,被接受的稿件可以很快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出版社,由稿件登记员将所有的信息包括稿件标题、作者姓名、编辑部接稿日期、页码、图表以及联系作者的详细地址和通信方式等等,一一输入出版系统的计算机数据库,速度和效率成倍提高,稿件一旦登记入册,作者会很快收到一封回执,说明稿件已登记完毕,通知作者稿件在出版社的编号以便今后在网上查询。

在稿件登记过程中,如果稿件的格式和图表不符合要求或有短缺,出版社会发信向作者索要,同时文章的版权合同书(COPYRIGHTAGREEMENT)和日后的抽印本订单(OFFPRINTSORDERFORM)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给作者,如果文中有彩图,会附加一封彩图制版的价格协议书(COLOURLETTER)供作者考虑和选择。所有这些信函除版权和抽印本之外,作者均需马上回复,否则稿件就不能及时送发到工厂排版,被搁置在数据库里,拖延的时间少的几个星期,多者几个月。对于中国作者而言,最大的麻烦就是通讯地址有误而联系不上。有的作者自已的地址变了,经常忘了通知出版社,故而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另外,一旦收到了这些信函,要仔细阅读,按要求给与及时的回复,缺图表的要尽快补齐,质量或格式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力更改。至于彩图,有经费的当然印彩图为好,无力印刷彩图的应尽快告知出版社印黑白的即可。现在,如果作者能提供电子原图,许多刊物可免费在网上发表彩图(WEBCOLOUR)。

另外,还有两个问题是这个时期值得注意的。一个是版权协议书,这是出版社与作者之间的法律合同,一旦签字必须照合同办事,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此外,如果文章中要引用他人已发表的文章中的图表,除征得本人同意之外,还需获得文章发表时的版权拥有者(出版社或学术团体)的文字许可,否则是不能引用的。这项工作理论上应在原稿阶段就处理好,但实际上因为涉及的方方面面较多,往往拖到稿件送到出版社才最后办妥。如果作者本人办理此事有困难,可向出版社请求帮助。因为出版社内均设有专门负责版权的部门,他们可以直接与另一家相关的出版社或团体取得联系,比较快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许多大的出版

社之间有版权协议,相互之间允许对方的出版物有条件或无条件地引用自已出版物中的图表,这样一来,可以省去作者不少时间和精力。另一个需要强调的是稿件本身,凡是送发到出版社的稿件必须是终稿(FINALVERSION),一切对稿件文字的推敲和图表的润色均应在终稿之前完成,一旦稿件送到出版社,就不能再改动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出版原则。但总有些作者在收到出版社的登记通知书后,又发一份新的文稿到出版社,要求取代原稿。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可贵的,但可惜为时已晚。如果是小的改动,出版社一般不予理睬;如果改动较大,出版社会把新收到的文稿反送回主编,征求其意见和做出最后的审定。这样一来,往往要拖延不少时日,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总之,在稿件登记这个环节,作者要快速地向出版社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及时通告联系地址的变化,不要借此机会对稿件进行文字上的修改和润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稿件发出后,有时确有必要对学术内容进行一些小的改动,目的是提高文章学术内容的准确性,这样的改动是允许的,但大多要在下一个出版程序进行,即校样阶段。

2.审查校样

如同稿件登记一样,出版过程中的排版工作已今非昔比,计算机已完全取代了老式的铅字排版,速度与质量大大提高。现在一篇稿件从离开出版社到出校样(PROOFS)平均只需几个星期的时间,快的只要几天。而且作者收到校样的形式和途径也变了,以前大多是纸样和普通邮寄。现在,只要作者有电子信箱,校样一律以电子邮件(PDF)的形式发出,作者转瞬即可收到。

中国作者在审查英文校样时,首先要检查的就是作者姓名,不光是文章的首页,天头注脚、文后答谢及参考文献等,凡是有中国作者姓名的地方均要一一查到。此外,对文章内的排版错误和必要的改动要尽快地发回出版社,至于改校样的要求和反馈途径,一般出版社会在校样的附信中有详细的说明,作者最好按章办事,不要独出心裁。如果某一个图需要改动,最好把改过的图一同附上,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总而言之,在稿件发排和审校这个过程中,作者要尽可能地与出版社配合,不应该要么不停地发号施令,要么杳无音讯。这两种极端均不利于文章高速度高质量地发表,也决不是作者或出版社的初衷。恰恰相反,出版社和作者都愿意看到文章的早日出版,双方配合得力,充分利用现在的技术手段,文章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发表,出版社得利,作者得名,何乐而不为?

因特网和印刷版的双轨出版

在传统的出版概念上,发表文章只有一个含义,即将核红后的校样编汇成刊,印刷出版。但如今,发表文章的含义是双重的,即在因特网和印刷版上的双轨出版。可以肯定的说,因特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纸上印刷的单一的出版形式。

1.单篇文章在因特网上发表

如今,因特网上的电子出版已成为许多学术刊物先于印刷版本出版的一种既快速又简捷的出版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把文章登载在刊物的网页上,凡是己经经过作者修改过的校样均能以极快的速度在网上以单篇的形式发表。这些文章统称为待印刷文章,含义是已经发表的文章,等待汇编成刊出版。这种单篇文章先于印刷版本在网上发表的新形式,大大加快了文章的发表速度,一旦作者对校样的更正意见反馈回出版社,几天以后校样即可在排版车间(机房)修改完毕,经必要的技术处理后即可在刊物的网页上登出,与所有的读者见面。这与印刷的期刊相比,至少将出版时间提前一至二个月甚至更多。而且这种电子出版形式还有许多印刷版本的期刊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体现在彩图的处理上。以往因为成本的原因,许多彩图只能印成黑白的,其学术质量难免打些折扣。可在网上,所有原稿中的彩图只要作者能提供电子形式的原图,即可免费在网上以彩图的形式发表。其二,文章中的图表以及参考文献是相互关连的,只需轻轻点

击便可看到与之相关的详细资料,而且文章里还可以附加小段的录像或音像资料。其三,网上出版只涉及到单篇文章,一旦校样改正完毕即可发表,不受刊物出版频率和刊物每期发表文章页数的限制,这也是网上出版与印刷版最根本的区别。最后,网上出版还有一个深受作者欢迎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可以随时上网查询稿件的进展情况,不受办公时间和地理时差的限制。遗憾的是,在网上出版兴起的初期,许多刊物允许作者或指定的图书馆免费下载文章,但如今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同时网上出版的文章在法律含义上与印刷的文章没有区别,一旦登出便不能更改。如果作者在校样审定时对校样改动较大时,可以向出版社提出要求审阅更改后的校样。这种要求能否兑现,因刊而异,各个出版社有不同的规定。作者如有此愿望不妨向主编或出版社查询。现在,有的出版社为了省时间,抢速度,已经不再鼓励作者审阅校样,但这毕竟是少数。但随着出版业的不断革新和进步,这种少数是否会成为主流,还需看其发展与市场的要求。

2.汇编入刊的文章在因特网上和印刷版中出版

网上发表了的文章,根据刊物的大小,稿源的多少以及刊物的出刊频率,分先后汇编入刊。有的文章需等几个星期,有的要等更长。至于一篇文章在一期刊物里的前后位置,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有的刊物按学术内容的份量排序,有的按学科排先后,而大部分是按原稿被接受的时间来排。如果一期稿件中有同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大多数情况下是排在一起,汇编成刊这部分工作大多是由出版社完成的,作者和主编不予干涉,但特刊除外。特刊的发稿顺序在稿件送到出版社时即已由特刊的客座编辑确定了,出版社只需按部就班发刊印刷即可。一期的稿件排定后,连同四封(封面,封底)等一同发往排版车间。现在这一步骤也电子化了,出版社一定稿,相关的信息马上就到了排版车间,不受距离和时差的限制。四封排出后校样会返回出版社审定,主要是检查该期的目录和相关的信息,如刊号刊期等。四封审定后即刻返回排版车间,和所有该刊内的文章一起汇总成一份电子文件,经技术处理后在网上发表。一旦文章在一期刊物的网络版中出现,该文便自动从网上的待印刷文章一栏中消失。这种在网上发表的一期刊物,其内容与印刷的版本完全相同。但它的出版时间要比印刷本早几个星期,从而加快了出版速度。刊物在网上出版后,排版车间对该期稿件的工作即大功告成,下面的印刷工序就由印刷厂负责了。

在国外,排版车间(TYPESETTER)和印刷厂(PRINTER)是分开的,通常是两个独立的厂家,跟出版社之间也没有归属关系,是普通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排版印刷质量高、速度快,价钱合理成本低廉,出版社便会与之长期合作,反之,则会有被炒鱿鱼的危险。如今的印刷厂,计算机化的程度很高,印刷的质量和速度也比从前高很多。一期刊物印刷装订后,很快就会发往世界各地的订户,与读者见面。而作者免费的抽印本和增刊也将在印刷版的刊物出版后不久发给联系作者。

在这段出版过程的最后阶段,中国作者应该特别注意的方面有两个。一个是对姓名的最后确认,如果网上发表的文章中有错误,要马上通知出版社纠正过来,只要时间来的及出版社是可以将网上作者姓名的错误改正过来的,而且可以避免在印刷版中再错。第二是确保出版社有联系作者的最新通信地址,任何单位、路名、邮编等变化均要及时通报出版社,而且在信中要注明文章标题和该文章在出版社的编号。如果没有正确的地址,作者应得的免费抽印本和增刊就无法邮寄到作者手中。一般来说,等到作者收到抽印本,文章的出版过程即大体告一段落,个别的刊物还要出电子版,把文章刻到电子光盘上(CD-ROM)等等,但这大多只是技术上的处理而已,与作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总之,统观当今的学术期刊出版界,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变迁时期,着重体现在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和出版过程的计算机化。这种变化既扩大了学术交流的范围,又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对人类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这种变化目前并没有影响到学术期刊的基本运作机制和结构,学术期刊仍然是主编负责制,由出版社负责出版与发行。所以,

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科研人员要发表文章,还是免不了要和主编和出版社打交道。而对于中国的作者而言,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关键是要认真地做好市场分析,选准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竞争力,被更多的国际学术期刊接受。在稿件被接纳之后,作者应快速准确地应对出版社的要求,如此则可以有效地加快文章的出版速度,并保证最后的出版质量。“一回生,二回熟”,“失败是成功之母”,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学者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不断扩大与深入,西方学术刊物中来自中国的文章肯定会越来越多,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2007-11-2511:26NO.1、金钱——25岁以前的男人,往往比较穷,还需要在公司里冒充一下大方,所以就算不月光,兜里也不剩几个子儿了,再找个GF,要吃喝要购物,难道让她和自己一起过紧巴巴的日子?你愿意,人家还不愿意呢。

NO.2、精力——男人25岁之前是职业、事业和社会定位的摸索时期,如果想以后挤进一家大公司,拿5K以上的工资,就得不断地拼,不断地学,时间极其宝贵,如果把时间耗费在谈情说爱上,准会后悔不迭,巴尔扎克说的经典:"每个女人都想自己的......

NO.3、成熟度——男人是从25岁之后开始走向成熟的,那时的男人,无论肌肉体格,还是个性魅力、性能力,都是黄金时期,所以,待生理、心理成熟后再找GF,于人于己,都是好事。

NO.4、玩心——刚刚毕业的小伙子就该边工作边玩(黄赌毒不算),现在的男人都是贪玩的大男孩,谁不想下了班打打CS,周末踢踢球,晚上和兄弟们喝几瓶。要是有了GF的话,

对不起,上述一切都与你无缘了,好好陪她压马路吧。

NO.5、判断力——25岁前找GF,还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对女性评价的眼光,找GF是为了结婚的,结婚是为了生孩子的,过日子的,与子偕老的,所以要十分慎重。在网上看了一个妖女的文章,说现在的男生不要太好骗,装个纯情就认为是良家少女。兄弟们要擦亮眼睛,每个女孩都不简单!

NO.6、孤独——刚工作的时候,都有浓浓的校园情结,特别是在外地工作的,孤独感特别强烈,特别想找个GF来排遣寂寞。其实,这种孤独是对生活和未来的迷茫,并不是找个GF就能解决的。一定要挺住,孤独的人都是优秀的,男人要做孤独的狼。

NO.7、方向——25岁之前,需要想的最多的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去哪座城市定居?如果想趁年轻多去几个城市闯荡,多见见世面,千万别找GF,原本温柔的小尾巴会成为你的包袱。找对一个城市,再找GF,如果反之,很可能两地分居,劳燕分飞,怎么负起应有的责任。NO.8、细心——刚毕业的男人大多粗心大意、大大咧咧、不修边幅、陋习多多,连自己的起居饮食都弄得乱七八糟,更不用说对GF无微不至的关心了,如果习性不改,迟早要出问题,还是抓紧修炼,提高经验值先!

NO.9、磨练——25岁以前的男人,年少轻狂,会做错很多事情,工作上有,人际关系上也有,但是,男人25岁之前是允许犯错误的。同时,犯错误的时候,男人总不太希望被自己喜欢的人看到,不想让GF对自己丧失信心,不如自己独自承受,慢慢磨练。

NO.10、婚姻——如果21岁毕业就找GF,谈个2、3年,双方家长肯定要催着结婚的事情了,那么,一般情况下,24岁左右就该结婚了,如果GF小两岁的话,结婚之后,房子的贷款压力很大,还要承担家务,照顾小孩,走亲访友,应该说,很多人是仓促上阵、手忙脚乱的,除了不用自己洗衣服以外,似乎一切都好不到哪里去

英文材料期刊简介

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合金与化合物杂志》瑞士

ISSN:0925-8388,1959年创刊,全年3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80。国际性材料科学和固体化学与固体物理学杂志。刊载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合金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论文、会议报告、简讯与书评。文章多用英文发表。JournalofCompositesforConstruction《建筑复合材料杂志》美国

ISSN:1090-0268,1997年创刊,每年4期,AmericanSocietyofCivilEngineers,USA出版。刊载有关建筑用合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234,被引频次249、即年指标0.125、年载文量40。2003年EI收录91篇。EI收录期刊,EI2001年收录25篇。

JournalofMaterialsinCivilEngineering《土木工程材料杂志》美国

ISSN:0899-1561,1989年创刊,每年6期,AmericanSocietyofCivilEngineers,USA出版。刊载土建材料的开发、加工与现场生产、特性评价、应用和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论文。SCI、EI收录期刊,2002年SCI影响因子0.346、被引频次193、即年指标0.015、年载文量66、被引半衰期4.9。EI2002年收录66篇。

JournaloftheEuropeanCeramicSociety《欧洲陶瓷学会志》英国

ISSN:0955-2219,1985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248,2003年EI收录396篇。主要发表研究陶瓷材料结构、特性和加工的原始论文。

JournalofMagnetismandMagneticMaterials《磁学和磁性材料杂志》荷兰

ISSN:0304-8853,1976年创刊,全年45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910,2003年EI收录909篇。刊载磁学理论和磁性材料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及札记。

JournalofMaterialsProcessingTechnology《材料加工技术杂志》瑞士

ISSN:0924-0136,1977年创刊,全年3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1989年刊名为JournalofMaterialsProcessingTechnology。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450,2003年EI收录928篇。刊载计算机在金属变形和工艺过程模拟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辅助成形系统和金属加工工艺装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快报。

JournaloftheMechanicsandPhysicsofSolids《固体力学与固体物理学杂志》英国

ISSN:0022-5096,1953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2.885,2003年EI收录100篇。刊载结构材料特性方面的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

JournalofNon-CrystallineSolids《非晶性固体杂志》荷兰

ISSN:0022-3093,1969年创刊,全年54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563,2003年EI收录665篇。刊载氧化物与非氧化物玻璃、非

晶半导体、非结晶膜、玻璃陶瓷和玻璃状复合物等非晶性固体物理、化学及结构特性的研究论文、综论和简报。

JournalofNuclearMaterials《核材料杂志》荷兰

ISSN:0022-3115,1959年创刊,全年3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179,2003年EI收录525篇。刊载核科学与技术用材料,包括核燃料和反应堆部件与构件用材料、锕类元素、各种材料中的辐照效应、反应堆材料与系统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核材料的安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评论。

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应用聚合物科学杂志》美国

ISSN:0021-8995,1956年创刊,全年56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17,2003年EI收录1671篇。1959-1995年刊名为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1959-1995,本刊作为聚合物研究的综合性情报源之一,全面反映聚合物科学在各学科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JournalofBiomedicalMaterialsResearchPartA《生物医学材料研究杂志A部分》美国

ISSN:0021-9304,1967年创刊,全年24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511篇。发表生物材料领域原始研究论文,包括合金、聚合物和陶瓷等材料应用于外科、牙科和植入器件的论述和简讯。

JournalofBiomedicalMaterialsResearchPartB:AppliedBiomaterials《生物医学材料研究杂志B部分》美国

ISSN:0021-9304,1967年创刊,全年24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511篇。发表生物材料领域原始研究论文,包括合金、聚合物和陶瓷等材料应用于外科、牙科和植入器件的论述和简讯。

JournalofPolymerSciencePartA:PolymerChemistry《聚合物科学杂志,A辑:聚合物化学》美国

ISSN:0887-624X,全年24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2.226,2003年EI收录399篇。

JournalofPolymerSciencePartB:PolymerPhysics《聚合物科学杂志,B辑:聚合物物理学》美国

ISSN:0887-6266,全年24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

1.369,2003年EI收录310篇。

JournalofComputer-AidedMaterialsDesign《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杂志》荷兰

ISSN:0928-1045,1993年创刊,全年3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821。论述材料设计的进展,并突出介绍计算机在材料开发中的作用。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材料科学杂志》荷兰

ISSN:0022-2461,1966年创刊,全年24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826,2003年EI收录608篇。(全套)研究工程材料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刊物。

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Letters《材料科学杂志快报》荷兰

ISSN:0261-8028,1982年创刊,全年24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470,2003年EI收录479篇。

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MaterialsinElectronics《材料科学杂志:电子材料》荷兰

ISSN:0957-4522,1990年创刊,全年12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635,2003年EI收录194篇。刊载现代电子学中有关材料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特别是新材料的研制、加工,涉及各种玻璃材料、线性非线性晶体材料、激光、高温超导材料和导电塑料等。

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MaterialsinMedicine《材料科学杂志:医用材料》荷兰

ISSN:0957-4530,1990年创刊,全年12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930。刊载有关生物材料的研究、制作工艺在医学上应用的论文,涉及用于整形外科、心血管、神经学科、眼科和牙科的各种天然、人工材料的结构、特性等。JournalofPolymerResearch《聚合物研究杂志》荷兰

ISSN:1022-9760,2002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329,2003年EI收录35篇。刊载聚合物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最新论文。

:

JournalofElectroceramics《电子陶瓷杂志》荷兰

ISSN:1385-3449,1997年创刊,全年6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213,2003年EI收录44篇。刊载有关电子陶瓷的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论文,反映当前最新成果和未来趋势,涉及加工、特性化、结构、成型等。

JournalofPorousMaterials《多孔性材料杂志》荷兰

ISSN:1380-2224,1994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62,2003年EI收录26篇。刊载用于催化、分离及传感器的各种多孔性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特征记述与特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论文。

JournalofSol-GelScienceandTechnology《溶胶-凝胶科学与技术杂志》荷兰

ISSN:0928-0707,1993年创刊,全年9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546,2003年EI收录311篇。论述溶胶-凝胶材料,包括凝胶,凝胶衍生的块状、纤维、薄膜或粉末状玻璃与陶瓷,由凝胶加工成的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加工科学和技术,包括其光学、电子学、磁学、力学、化学、环境、生物医学功能及其应用问题。JournalofWoodScience《木材学会志》日本

ISSN:1435-0211,1955年创刊,全年6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639。刊载木材工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的论文,日本木材学会简讯。涉及木材的性质、组织、强度、保管、干燥、加工和干馏等。

Materials&Design《材料与设计》英国

ISSN:0261-3069,1980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

2003年影响因子0.527。刊载关于材料性能及其设计与应用方面的论文、报告和书评,着重研讨优良设计中的材料选择。

MaterialsCharacterization《材料特性》美国

ISSN:1044-5803,1968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437,2003年EI收录86篇。刊载金属材料结构与特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论文和简讯。

MaterialsChemistryandPhysics《材料化学与材料物理学》瑞士

ISSN:0254-0584,1976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183,2003年EI收录648篇。刊载各种先进无机材料(包括电子、金属、陶瓷、玻璃、光学、磁学、超导及合成材料)的结构、特性及处理方面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不定期出版专辑。

MaterialsLetters《材料快报》荷兰

ISSN:0167-577X,1982年创刊,全年30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774,2003年EI收录650篇。刊载有关各种材料的物理与化学基础研究、加工工艺、应用等方面成果的快报。

MaterialsResearchBulletin《材料研究通报》英国

ISSN:0025-5408,1966年创刊,全年15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144,2003年EI收录222篇。刊载晶体生成、材料制备和特性,以及材料的结构、性质与应用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稿件来自各国,用英文出版。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A《材料科学与工程,A辑:结构材料》瑞士

ISSN:0921-5093,1967年创刊,全年4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365,2003年EI收录1067篇。刊载不同形式的结构材料(块状材料、涂敷材料、粉末等)在微观结构、性能与加工方面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论文,包括金属、陶瓷、聚合物、合成物等先进材料的分析报告。

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B《材料科学与工程,B辑:先进技术所需固体材料》瑞士ISSN:0921-5107,1988年创刊,全年30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70。刊载先进技术所需固体材料(块状与薄膜状)的电子、离子、磁学及光学性能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论文。包括金属、超导、半导、聚合物等材料的处理、特点、结构及物理特性等内容。

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C《材料科学与工程,C辑:仿生材料、传感器和系统》瑞士

ISSN:0928-4931,1993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122。刊载仿生材料、器件与系统的发明、设计、制造方面的研究论文和专题评论。

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R:Reports《材料科学与工程,R辑:报告》瑞士

ISSN:0927-796X,全年24期,SCI收录期刊,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2003年影

响因子10.032。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SCI收录期刊最高影响因子100种之一每期发表一篇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实验与理论的特邀评论文章。

MaterialsScienceinSemiconductorProcessing《半导体加工材料科学》英国

ISSN:1369-8001,1998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394。

MechanicsofMaterials《材料力学》荷兰

ISSN:0167-6636,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422,2003年EI收录80篇。刊载地球物理、土工(岩石、土壤等)和工艺(金属、聚合物、陶瓷、木材等)材料的流动、断裂及一般结构行为方面的理论、实验和实地研究论文、述评、札记及书评等。

MacromolecularMaterialsandEngineering《大分子材料与工程》德国

ISSN:1438-7492,1967年创刊,全年12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170,2003年EI收录102篇。1967-1997年刊名为DieAngewandteMakromolekulareChemie1967-1997,刊载与技术问题或技术应用有关的大分子化学与物理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报告。

MaterialsandCorrosion《工业材料与腐蚀》德国

ISSN:0947-5117,1949年创刊,全年12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355,2003年EI收录57篇。刊载化学腐蚀理论、腐蚀试验法、防蚀技术,侧重金属腐蚀问题的论述,兼载国际腐蚀文摘,每期文摘量约108件。

MechanicsofTime-DependentMaterials《时间相关材料力学》荷兰

ISSN:1385-2000,1997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742,2003年EI收录13篇。刊载有关材料与结构的时间相关行为的研究论文,揭示固态聚合物、金属、陶瓷、混凝土、木材及其复合物在压力或温度的作用下呈融化状态时的性质,涉及机械工程、空间工程、化学工程、流变学、材料科学、聚合物理学等。

MaterialsResearchInnovations《材料研究革新》德国

ISSN:1432-8917,1997年创刊,全年6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1.061,2003年EI收录40篇。

NuclearInstrumentsandMethodsinPhysicsResearchSectionB:BeamInteractionswithMaterialsandAtoms《物理学研究中的核仪器与方法,B辑:射束与材料及原子的相互作用》荷兰

ISSN:0168-583X,1984年创刊,全年5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41,2003年EI收录1354篇。刊载高能射束与分子、分子和聚集形式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论文。

NanoLetters《纳米快报》美国

ISSN1530-6992,2001年创刊,全年12期,AmericanChemicalSociety出版,SCI收录期

刊,SCI2002年收录429篇。发表有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原始论文,涉及物理化学、材料化学、生物技术、应用物理等方面内容,旨在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一个核心学术论坛。OpticalMaterials《光学材料》荷兰

ISSN:0925-3467,1992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623,2003年EI收录372篇。刊载光学系统包括光源(激光、光电二极管、发光颜料等)、传输部件(光纤、波导等)、调制器(开关、变频器、放大器等)及检测器等使用的材料的合成、加工、性能鉴定,以及与其应用相关的材料物理过程与设备性能鉴定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评论。

Polymer《聚合物》英国

ISSN:0032-3861,1960年创刊,全年2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2.340,2003年EI收录915篇。刊载聚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能,聚合物工程,聚合物加工和聚合物应用等方面的论文和评论。

MoMt+e-U

PolymerDegradationandStability《聚合物降解与稳定性》英国

ISSN:0141-3910,1979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405,2003年EI收录254篇。刊载聚合物降解反应与控制、实验方法与技术分析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文章、评论和实验报告等,兼载简讯、会议消息、书评。E

WIXonJ

PolymerTesting《聚合物检测》英国gDy'lZ-%q

ISSN:0142-9418,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722,2003年EI收录129篇。刊载聚合物检测方面的文章和评论,包括检测仪表、技术、质量、标准等方面。

4o!)U!6

PowderTechnology《粉末工艺学》瑞士nAZ4B

ISSN:0032-5910,1967年创刊,全年33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951,2003年EI收录281篇。刊载各种粉末状、颗粒状和块状物质的形成、特点以及处理、加工和利用方面的论文。适合化工人员、食品技术人员、物理学者、粉末金属学者、材料科技人员及制药业有关人员阅读。文章用英、法或德文发表。Fr-S+JP\

ProgressinCrystalGrowthandCharacterizationofMaterials《晶体生长与材料特性进展》英国9O-|VFy0R

ISSN:0960-8974,1977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469,2003年EI收录4篇。刊载有关晶体生长、晶体价值与特性等方面的评论,以及专题报告、新书评介、会议报告。

R>mcWz;

ProgressinMaterialsScience《材料科学进展》英国6H@X>

ISSN:0079-6425,1976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2.000,2003年EI收录7篇。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SCI收录期刊最高影响因子100种之一,刊载材料科学当前研究进展的评论,侧重于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4mhXN

ActaMaterialia《材料学报》英国

ISSN:1359-6454,1953年创刊,全年20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

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3.059,2003年EI收录496篇。1996年前刊名为ActaMetallurgicaetMaterialia,刊载冶金理论和技术,以及原料和金属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AnnalesdeChimieSciencedesMatériaux《化学纪事;材料科学》法国

ISSN:0151-9107,1789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359,2003年EI收录100篇。刊载化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内容涉及冶金学、固体矿物合成物、大分子有机合成物、热力特性与反应以及地球化学等多方面。兼载书评及会议消息。

AppliedClayScience《应用粘土科学》荷兰

ISSN:0169-1317,1985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287。刊载研究论文、评论和快报,内容涉及粘土的基础研究和制备,以及粘土在工业、农业和环境科技方面的应用等。

AppliedSurfaceScience《应用表面科学》荷兰

ISSN:0169-4332,1978年创刊,全年6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1.295。刊载运用表面科学的知识与手段研究对表面和界面形成与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微观现象的论文,涉及催化、半导体表面加工、薄膜生长、外延、腐蚀与氧化、粘附、原子团、与表面有关的固体化学、表面分析技术、表面电化学过程及表面蚀刻等。AdvancedEngineeringMaterials《先进的工程材料》德国

ISSN:1438-1656,1999年创刊,全年12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00,2003年EI收录150篇。

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实用新材料》德国

ISSN:1616-301X,1992年创刊,全年12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4.798,2003年EI收录143篇。将信息技术新材料的原理和技术结合起来加以探讨,涉及无机、有机、聚合和生物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特性、应用与发展。AdvancedMaterials《先进材料》德国

ISSN:0935-9648,1990年创刊,全年24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7.305,2003年EI收录479篇。1992-2000为AdvancedMaterialsforOpticsandElectronics,内容涉及材料科学各方面,侧重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改进及评价。AdvancesinPolymerTechnology《聚合物技术进展》美国

ISSN:0730-6679,1981年创刊,全年4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540,2003年EI收录32篇。1981-1995年刊名为AdvancesinPolymerTechnology1981-1995,刊载反映聚合物技术进展和趋势的原始论文和评论,内容包括材料、生产和加工方法,设备和产品设计等方面,兼及技术经济研究论述、专利评介和技术快讯。Beton-undStahlbetonbau《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德国

ISSN:0005-9900,1901年创刊,全年12期,JohnWiley出版社,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70篇。刊载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在桥梁、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水利、港口、铁道等工程领域的应用,包括理论和计算等方面的论文、报告、标准和新书介绍以及行业动态报道。

Biopolymers《生物聚合物》美国

ISSN:0006-3525,1963年创刊,全年24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2.733,2003年EI收录70篇。1963-1995年刊名为Biopolymers(includingPeptideScience)1963-1995,刊载生物分子的结构、特性、相互作用与集合方面的研究论文。涉及有机与物理化学、实验与理论研究、结构的静态与动态和生物光谱学检定等。Biomaterials《生物材料》英国

ISSN:0142-9612,1980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3.008。刊载研究论文、评论文章和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各种合成和天然生物材料的结构、性质、功能及其临床应用等。

CementandConcreteComposites《水泥与混凝土复合材料》英国

ISSN:0958-9465,198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404,2003年EI收录144篇。刊载各种以水泥为基础的复合材料的工艺、生产、使用、保养方面的论文,涉及微结构、材料性能、结构特点、测试、断裂力学、复合力学与技术、模型、设计、制造与应用等。

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水泥与混凝土研究》英国

ISSN:0008-8846,197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764,2003年EI收录250篇。刊载水泥、水泥复合材料、混凝土及其相关材料的基础研究方面的论文、评论和札记。

CeramicsInternational《国际陶瓷》英国

ISSN:0272-8842,1975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731,2003年EI收录137篇。刊载陶瓷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论文,涉及各种陶瓷的性能与作用、技术革新与材料加工等。附刊《工业陶瓷》主要报道陶瓷加工方面的消息。

CompositeStructures《复合材料结构》英国

ISSN:0263-8223,1983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786,2003年EI收录174篇。刊载工程结构中应用复合材料的论文,包括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实验研究、理论分析等方面。

CompositesPartA:AppliedScienceandManufacturing《复合材料A:实用科学与制造》英国ISSN:1359-835X,1969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1.116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120篇。刊载塑料、水泥、金属、陶瓷等基质与其它物质合成强化材料的化学与技术论文和评论,涉及强化材料制造、研究、生产、规划和发展。兼载会议报告、文摘与书评。

CompositesPartB:Engineering《复合材料B:工程》英国

ISSN:1359-8368,1991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693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67篇。刊载复合材料与工程结构方面的研究论文,涉及新型材料和新型结构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在航空、机械和海洋工程领

域的应用,包括设计与分析方法的研究。

CompositesScienceandTechnology《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英国

ISSN:0266-3538,1968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1.009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228篇。刊载工程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应用方面的原始论文、评论和简讯,包括塑料、陶瓷、金属、纤维及天然复合材料等。ComputationalandTheoreticalPolymerScience《计算与理论聚合物科学》美国

ISSN:1089-3156,1991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1.178。刊载聚合系统计算的研究论文和评论,包括生物多聚体、合成有机聚合物、合成无机聚合物的计算问题,以及分析理论模拟和应用等。

ComputationalMaterialsScience《计算材料科学》荷兰

ISSN:0927-0256,1993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856,2003年EI收录159篇。论述对半导体、生物材料、聚合物、陶瓷及复合材料等已有或新开发工程材料的实验研究和计算工作成果及其应用。涉及材料性能与现象的计算模拟,包括合成、材料特性记述与加工、结构与器材、材料模拟的数值方法论等。

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建筑与建筑材料》英国

ISSN:0950-0618,1987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294,2003年EI收录64篇。刊刊载大型建筑中多种材料的应用和开发方面的文章,涉及陶瓷、复合材料、水泥、砖石、聚合物、粘合剂、钢铁、木材等。兼载会议报告、书评、国际综述和行业新闻。

CorrosionScience《腐蚀科学》英国

ISSN:0010-938X,196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1.442,2003年EI收录160篇。刊载腐蚀和防腐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论文和评论。高价刊。

Cryogenics《低温学》英国

ISSN:0011-2275,196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833,2003年EI收录86篇。刊载低温工程学和低温物理学,包括应用超导电性、低温电子学等方面的原始研究论文和研究进展评论。兼载技术札记、会议报告、书评和消息报道。

CurrentOpinioninSolidState&MaterialsScience《固态与材料科学新见》英国

ISSN:1359-0286,1996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2.640,2003年EI收录54篇。

Cellulose《纤维素》荷兰

ISSN:0969-0239,1994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224,2003年EI收录36篇。刊载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生化、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特性的研究论文,以及纤维素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及评论。

Colloid&PolymerScience《胶体与聚合物科学》德国

ISSN:0303-402X,1907年创刊,全年12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1.182,2003年EI收录137篇。附《胶体与聚合物科学进展》刊载胶体与聚合物的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讯和书评。??

ContinuumMechanicsandThermodynamics《连续介质力学与热力学》德国

ISSN:0935-1175,1989年创刊,全年6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638。刊载连续介质力学、热力学和材料科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评论。DentalMaterials《牙科材料》美国

ISSN:0109-5641,1985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2.064,2003年EI收录110篇。研究牙科使用的各种材料,以及材料的动物试验、材料相互作用、试验方法、记录资料。介绍相关仪器设备。

DiamondandRelatedMaterials《金刚石和相关材料》瑞士

ISSN:0925-9635,199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867,2003年EI收录374篇。刊载金刚石及立方晶氮化硼和其他性能相近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论文,涉及合成、鉴定、性能、设备及一般应用。侧重气相淀积材料、高温高压合成材料及天然金刚石的研究与鉴定。

EngineeringFractureMechanics《工程断裂力学》英国

ISSN:0013-7944,1968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308,2003年EI收录153篇。刊载工程断裂力学的研究与应用,以及相关的其他力学与材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与简讯。

EuropeanPolymerJournal《欧洲聚合物杂志》英国,

ISSN:0014-3057,1965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86,2003年EI收录292篇。刊载合成与天然高分子物质的理论和实验方面的研究论文和简报。

FireandMaterials《火与材料》英国

ISSN:0308-0501,1976年创刊,全年6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322,2003年EI收录22篇。发表论文、述评和会议报道,研讨各种材料的燃烧特性及其燃烧后的生成物,包括聚合物材料、铁和陶瓷等非聚合物材料、木材和纤维质等天然材料的燃烧,及其燃烧后的烟雾、毒气、腐蚀性物质等生成物的成份和特性等。GlassPhysicsandChemistry《玻璃物理学与化学》荷兰

ISSN:1087-6596,1975年创刊,全年6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368。俄罗斯与拉脱维亚合办期刊《玻璃物理学与化学》Физиκаихимиястеκла的英文翻译版。

HeatandMassTransfer《传热与传质》德国

ISSN:0947-7411,1968年创刊,全年8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2年影响因子0.477,2003年EI收录115篇。刊载传热与传质现象,以及相关材料的特性及其测试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报告。

Intermetallics《金属间化合物》英国

ISSN:0966-9795,1993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619,2003年EI收录164篇。论述两种以上金属的有序化合物基础与应用研究。基础涉及金属间化合物的磁、电、物理及力学性质;应用涉及金属互化物的加工工艺及其作为磁性材料、牙科材料等的实际应用。刊载研究论文与快报、评论与学术活动等。

InternationalJournalofFatigue《国际疲劳杂志》英国

ISSN:0142-1123,1979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14,2003年EI收录146篇。刊载材料疲劳问题的研究论文,包括材料疲劳的检查、发现、试验及修复,涉及疲劳特性、应力分析、断裂力学、防腐等。兼载书评、会议报告和行业新闻。

InternationalJournalofInorganicMaterials《国际无机材料杂志》英国

ISSN:1466-6049,1999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198。

InternationalJournalofPlasticity《国际塑性力学杂志》英国

ISSN:0749-6419,1995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2.768,2003年EI收录87篇。刊载无向性和向性固体的塑性变形,包括塑性热力学与断裂、连续区理论、宏观与微观现象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研究札记。InternationalJournalofRefractoryMetalsandHardMaterials《国际高熔点金属与硬质材料杂志》英国

ISSN:0263-4368,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509,2003年EI收录31篇。刊载钨、钼、钽、镍等高熔点金属和硬质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论文和简报。

InternationalJournalofRefrigeration《国际制冷杂志》英国

ISSN:0140-7007,1978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712,2003年EI收录105篇。主要刊载制冷理论和实践的论述、评论、通信和会议报告,涉及制冷技术、空调技术和各种冷冻剂材料等。文章用英文或法文发表。

InorganicMaterials《无机材料》荷兰

ISSN:0020-1685,1965年创刊,全年12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356。俄罗斯同名期刊Неорганичесκиематериалы的英文翻译版。

InternationalJournalof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s《国际柔性制造系统杂志》荷兰

ISSN:0920-6299,1988年创刊,全年4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

SCI2003年影响因子0.735,2003年EI收录11篇。刊载柔性制造系统和装配系统(包括设计、数学模型与分析、人工智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论文和书刊评介。InternationalJournalofFracture《国际断裂杂志》荷兰

ISSN:0376-9429,1965年创刊,全年24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08,2003年EI收录110篇。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在各种材料中引起微观和宏观破坏的机理及其在工程上的表现和意义等方面的问题。ProgressinOrganicCoatings《有机涂料进展》瑞士1cY9~9/I

ISSN:0300-9440,197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958,2003年EI收录133篇。发表有机涂料及被涂材料的物理化学技术性能,制备方法与应用,试验与分析等方面的文章。

adR`(Lt

ProgressinPolymerScience《聚合物科学进展》英国K]>Kx6.D?$

ISSN:0079-6700,1967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7.759,2003年EI收录41篇。刊载聚合物科学当前研究进展的评论。

4Q4&%P^t

ProgressinSurfaceScience《表面科学进展》英国?c]%gX1

ISSN:0079-6816,1971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3.744,2003年EI收录43篇。刊载金属、非金属、液相、气相、固相等各种材料、各种存在状态的表面物理与化学现象等表面科学领域当前研究进展的评论。

h{{d"d&

PolymerComposites《聚合物复合材料》美国Ti%3]>T&a

ISSN:0272-8397,1980年创刊,全年6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680,2003年EI收录68篇。刊载增强塑料与聚合物复合材料方面的技术论文。P?B=^c_G

PolymerEngineeringandScience《聚合物工程与科学》美国U&V+Arq

ISSN:0032-3888,1961年创刊,全年12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958,2003年EI收录161篇。刊载聚合物工程和科学,包括加工、降解、稳定等方面的技术论文,双月为《聚合物加工与流变学》(PolymerProcessingandRheology)专号,单月为《聚合物专题》(PolymerTopics)专号。

PolymerInternational《国际聚合物》英国B{pg@FmoJ

ISSN:0959-8103,1969年创刊,全年12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861,2003年EI收录276篇。1994-1995年刊名为PolymerInternational1994-1995,发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原始论文、评论、会议报告和书评。涉及生物聚合物、聚合物化学与物理、工业聚合物科学等。

9R)g#

PolymersforAdvancedTechnologies《先进技术聚合物》英国]=9*v5Zm

ISSN:1042-7147,1990年创刊,全年12期,JohnWiley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982,2003年EI收录116篇。1990-1995年刊名为PolymersforAdvancedTechnologies1990-1995,讨论聚合物研制的先进技术问题,提供反映聚合物现代科学与技术变化的研制方法、理论与成果。

PolymerBulletin《聚合物通报》德国2|H7CR

ISSN:0170-0839,1979年创刊,全年12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711。报道聚合物科学,包括生物聚合物、聚合物工程、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学以及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288uwKnj

ReactiveandFunctionalPolymers《活性和功能聚合物》荷兰c1nZt+U0(

ISSN:1381-5148,1982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417,2003年EI收录86篇。1996年前刊名为ReactivePolymers,研究活性和功能聚合物的科学与技术及其在分离、催化、合成中应用问题的国际性刊物。-LXvhr;q

ResearchinNondestructiveEvaluation《无损检验研究》德国Ai@e?$q`

ISSN:0934-9847,1989年创刊,全年4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935。介绍无损检验理论与方法及其对有关材料与结构全过程(生产-使用-报废)的广泛应用,包括声、光、电、热、磁及离子辐照技术在解决新问题方面的进展。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机电工程和无损检验等领域。

_Z2u[l

ScienceandTechnologyofAdvancedMaterials《先进材料科学与技术》荷兰|S`*t=(0]!

ISSN:1468-6996,2000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EI收录期刊,2003年EI收录92篇。

Y1-Q@R!X

ScriptaMaterialia《材料学刊》英国E]6\@Y*

ISSN:1359-6462,1968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633,2003年EI收录478篇。1996年前刊名为ScriptaMetallurgicaetMaterialia,刊载金属材料科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

%K_gMC,

SolarEnergyMaterialsandSolarCells《太阳能材料和太阳能电池》荷兰go?tGuRHf

ISSN:0927-0248,1979年创刊,全年20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188,2003年EI收录302篇。刊载光电、光热和光化太阳能转换的材料科学问题,以及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技术、应用、相关经济问题的研究论文,涉及有关的固体物理学、冶金学、陶瓷学、光学和电化学等。

*l@G&c*-j

SolidStateIonics《固体离子》荷兰F*'F/,

ISSN:0167-2738,1980年创刊,全年40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599,2003年EI收录372篇。刊载与固体中的扩散及反应性有关的物理、化学、材料科学问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和评论,涉及固体中缺陷的物理和化学问题、固体中或固体间的反应(掺杂、腐蚀、氧化、烧结)及离子迁移的理论、机理及量测等。

*|vHcc

SolidStateSciences《固体科学》法国o"we=dz`

ISSN:1293-2558,1964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327,2003年EI收录185篇。1999年前刊名为EuropeanJournalofSolidStateandInorganicChemistry,刊载固体化学和无机化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和简讯。文章用英文发表。

SurfaceScience《表面科学》荷兰zR]Uv(*l

ISSN:0039-6028,1964年创刊,全年78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2.063,2003年EI收录990篇。(包括《表面科学快报》)刊载界面物理和界面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论文。

2*.@Dgxs,X

SyntheticMetals《合成金属》瑞士Dq3la#UZ

ISSN:0379-6779,1979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303,2003年EI收录814篇。刊载有关石墨夹层化合物、过渡金属化合物及准一维导体等合成金属的理论、实验及应用研究论文和快报。稿件来自各国,用英、法或德文发表。m2lg

V1

SuperlatticesandMicrostructures《超点阵与显微结构》英国u8oaSkug{

ISSN:0749-6036,1985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604,2003年EI收录40篇。发表论文与评论,研讨半导体与具有金属、绝缘、超导属性材料亚微结构的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电气工程上的有关问题。涉及合成结构的电子和力学性能、导质固体的迁移与动力特性、超点阵和微结构、亚微结构的各种应用等。

Uh?$w|b

SurfaceandCoatingsTechnology《表面和涂层技术》瑞士{"M[d+

ISSN:0257-8972,1972年创刊,全年39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410,2003年EI收录860篇。主要刊载有关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论文。

,'Ku,;h

SurfaceReviewandLetters《表面科学评论与快报》新加坡S=LWI?$W@

ISSN:0218-625X,1994年创刊,全年6期,WorldScientific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940,2003年EI收录120篇。论述材料表面与内界面(包括固-固、固-液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发生的过程,界面结构,特性鉴定技术等。刊载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评论及成果快报。

TheoreticalandAppliedFractureMechanics《理论与应用断裂力学》荷兰\:[\bTuc

ISSN:0167-8442,1984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591,2003年EI收录48篇。刊载原始论文。每年出两卷,各三期。前二期为《断裂力学技术》,第三期为《断裂力学与物理学》,前者侧重材料品质鉴定和抽样数据用于设计的解析方面问题;后者主要研究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岩石、陶瓷等材料的缺陷与断裂问题。]B5

mLmX`y

TribologyLetters《摩擦学通讯》荷兰ADguTWf

ISSN:1023-8883,1995年创刊,全年8期,KluwerAcdemic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504。刊载摩擦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论文,包括摩擦、润滑、磨损、粘附、硬度等领域,兼载表面物理性质的最新研究信息。B!_@l0

R^1

TribologyInternational《国际摩擦学》英国H8KUsXmk9-

ISSN:0301-679X,1968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

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874,2003年EI收录125篇。刊载关于润滑、摩擦等问题的论文和评论,涉及润滑与磨损预防、润滑材料与摩擦材料、摩擦理论和应用设计等。兼载会议报告和研究札记。

Qx(QF_?$

Vacuum《真空》英国jM#i

ISSN:0042-207X,1951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0.612,2003年EI收录228篇。刊载真空科学和技术及其在科研和工业领域的应用方面的论文,以及文摘、书评和简讯。YaYDXt:

VibrationalSpectroscopy《振动光谱学》荷兰'Ab:~u~/

ISSN:0924-2031,199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E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308,2003年EI收录80篇。刊载振动光谱学包括红外和喇曼光谱学理论、技术、设备、应用等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论文、简讯及书评。

*cj

WoodScienceandTechnology《木材科学与技术》德国zu~1e?P

ISSN:0043-7719,1967年创刊,全年6期,Springer-Verlag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2002年影响因子0.529,2003年EI收录31篇。发表本学科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木材科学包括木材的结构、生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木材技术包括木材的机械加工、燃烧、干燥和浸渍、纸浆制造和漂白,以及木材力学和流变学等。

国外期刊投稿经验杂谈

一、正确选择期刊

国外英文期刊种类繁多,即使在同一分支学科或同一专业也有许多期刊,并且各个期刊的办刊宗旨、专业范围、主题分配、栏目设置及各种类型文章发表的比例均不相同。因此,选择一个恰当的期刊并非一件易事,常常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然而这是论文写作前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是论文得以发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选择期刊应考虑的因素:

1、论文的主题和期刊的相适性

作者首先应确定自己的论文主题是否在刊物的征稿范围内及论文撰写格式是否与刊物的要求一致,如果答案是“否”,则应立即停止对该刊物的进一步“研究”,而应去寻找其它可能的刊物。拟投论文可能极为优秀,但如果不适合于该刊物,那不可能在该刊物被发表。

2、期刊的声望(prestige)

期刊的学术水平高,其声望就高;反之,声望则低。各国材料科学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发表在有声望的高质量的材料科学相关的期刊上。因为声望高的期刊有利于信息的国际间传播和交流,并对学术成果的认可具有权威性。

3、选择期刊的方法

如果拟投论文的主题在一个很窄的分支学科内,那么作者的选择范围只能限制在几种刊物中;相反,如果论文的信息交叉了几个研究领域,则作者可以有许多种选择。然而无论是哪种情先列出一个简单的拟选期刊表,然后逐一对拟选期刊进行比较筛选,作出最后抉择。

二、认真阅读和使用投稿须知

1、读刊头(mastheadstatement,通常放在期刊前面的文题页上),以了解刊名、简单的办刊宗旨、编辑委员会组成、编辑部成员、出版商及其联系地址等。

2、浏览目录(tableofcontents),以确定该刊物是否发表你研究领域的文章及发表的比例有多大。

3、注意栏目设置,确定拟投稿件的栏目。

4、看拟投栏目文章的范例,了解撰写要求及格式。

5、某些期刊列出了刊登文章的投稿和大致接收日期(submittedandaccepteddates),作者可据此计算出论文出版时滞(发表周期)。

6、注意广告数量,以间接判断期刊质量。因为刊登广告的公司都愿意将金钱投到质量高、影响大的期刊上。

7、通过11或12月份出版的杂志最后几页上的“所有权、管理和发行声明”(statementofownership,management,andcirculation)查找期刊发行量。

8、核查有无北美和欧洲以外国家作者撰写的文章。

9、有些期刊还刊登报道计划,作者可依此拟订自己的投稿计划。

三、投稿注意事项

当决定了论文的主题,确定了论文的读者群,并选定了论文拟投期刊后,论文的文献检索工作便完成了。下一步就是确定论文作者、查看期刊的“投稿须知”,并将研究结果的原始资料收集在一起开始撰写论文。论文撰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并非一稿就能完成,往往需要反复易稿(修改)才能使文章达到投稿的要求,即所谓"5C"—正确(correctness)、清楚(clarity)、简洁(concision)、完整(completion)和一致性(consistency)。

撰写论文初稿(writingthefirstdraft)

论文的撰写步骤及各部分的主要特点如下:

1、前言(introduction)本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本研究试图回答的关键间题是什么?基本写作要求:本研究目的及重要性,简要概述近期和著名文献的大体进展,此处一般用过去时。

2、材料和方法(methodsandmaterials):做了什么和怎样做?材料和方法是文章开始写作的最理想部分,因为这部分的内容作者最了解。基本写作要求:用过去时,尽可能按实验研究的先后顺序描述。

3、结果(results):发生了什么?基本写作要求:数据可用图、表或文字表达,但三者间应尽少重复在正文部分叙述主要结果和意义,用图或表给出较详细的数据用过去时。

4、讨论(discussion):所获得的结果是否为“前言”中提.出的关键问题的答案?结果如何支持答案?基本写作要求:集中讨论与本结果有关的问题,突出本研究的创新及重要性,并与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给出结果所支持的结论用现在时叙述已知或被证明的事实,用过去时描述本研究结果。

5、参考文献(references):与本研究方法、结果、讨论有关的其它研究是什么?其著录要求是:准确、完整、规范。

6、致谢(acknowledgment):除了作者,谁协助完成了本研究、分析结果并撰写论文?谁提供了基金和物质的帮助?基本写作要求:仅列出对本工作提供特殊的实质性贡献者的姓名必须得到被致谢者的同意。

7、摘要(abstract):论文告诉我们什么?(通常〈250字),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浓缩,因此应在文章各主要部分完成后再写,这样有利于文章要点的提炼。优秀的摘要能有效地抓住读者的兴趣。基本写作要求:用含有必要词汇的短的简单句,以使摘要清楚而简洁,避免使用缩写词和晦涩难懂的词句用小标题叙述研究论文的各部分用过去时(但问题的陈述和结论可用现在时)强调研究的创新和重要方面。

8、文题(title):本文关于什么?最佳文题的标准是用最少的必要术语去准确描述论文的内容。基本写作要求:准确(accuracy)、简洁(brevity)和有效(effectiveness)。

9、作者(authorlist):谁参与了本研究的设计、工作及论文的撰写?

准备论文最后一稿(preparingthefinalmanuscript):

论文初稿完成以后,必须对其内容及格式进行反复的推敲和修改,以达到“投稿须知”所提出的一切要求。尤其是投给期刊的稿件一定要达到期刊所要求的编辑格式,否则不但不能被接受发表,甚至于根本不予考虑。因为绝大多数有经验的编辑都认为:不认真准备

的稿件绝不是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的良好载体(Apoorlypreparedmanuscriptis,almostwithoutfail,thecarriervehicleofpoorscience.DayAR.)。所以,如果希望论文被发表,在准备投给期刊的稿件时必须做到打字整洁、无错、符合期刊格式、含有期刊要求的所有材料。

准备论文最后一稿一般分三步,首先是再次阅读拟投期刊的“投稿须知”,然后用“投稿须知”中提供的“稿件对照检查表”(manuscriptchecklist,author'schecklist)与自己的论文一一核对,最后根据期刊要求打字,完成最后一稿。

投稿:

论文的最后一稿按“投稿须知”的要求准备好以后,就可以向国外投稿了。一般来说,投稿程序分以下三步进行:

1、准备投稿信(coveringletter,submissionletter)

期刊的编辑往往需要一些有关作者和作者论文的信息,而作者也希望给编辑提供一些有助于其全文送审及决策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应该包括在投稿信中。投稿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文题和所有作者的姓名;

稿件适宜的栏目;

为什么此论文适合于在该刊而不是其它刊物上发表,关于重复或部分发表或已投

它刊的说明;

不能转让版权的说明(如美国联邦政府雇员);

建议审稿人及因存在竞争关系而不宜做审稿人的名单;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的姓名、详细地址、电话和传真号码、e-mail地址;

能否付出版费(版面费、彩图费)的说明(如果该刊收取版面费和彩图费);

希望核校校样或稿件若不接收退回原稿的要求(有的期刊在“投稿须知”中约定,除非作者在投稿信中提出要求,否则原稿不退还给作者)。

投稿信举例:

DearDr.:

EnclosedarethreecopiesofamanuscriptbyRoseN.Dipaola,DonnaA.Gallo,andTomN.Robertstitled“HepatitisCVirusInfectioninLong-TermTransfusionPatients”.Itissubmittedto

beconsideredforpublicationasa“OriginalArticle"inyourjournal.Thispaperis~&S226;Neithertheentirepapernoranypartofitscontenthasbeenpublishedorhasbeenacceptedelsewhere.Itisnotbeingsubmittedtoanyotherjournal.

WebelievethepapermaybeofparticularinteresttothereadersofyourjournalbecausethestudyitreportsstatedtheHCVinfectionrateamonglong-termtransfusionpatientsishigherthanthatofthegeneralpo***tionandofshort-termtransfusionpatients.

CorrespondenceandphonecallsaboutthepapershouldbedirectedtoRoseN.Dipaolaatthefollowingaddress,phoneandfaxnumber,ande-mailaddress:

RoseN.Dipaola,MD

InstituteofInternalMedicine

ClevelandClinicFoundation

9500EuclidAve.

Cleveland,OH44195,USA

Tel:1-216-444-5360

Fax:1-216-444-9580

E-mail:dipao@cesmtp.ccf.org

Thanksverymuchforyourattentiontoourpaper.

Sincerelyyours,

RoseN.Dipaola

2、稿件包装

所谓稿件包装是指将稿件及其拟投期刊所需的伴随资料一并装人信封。一般应按以下顺序备齐资料:

投稿信;

刊物要求的稿件(包括文题页、文摘页、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图注、表及图)拷贝份数,每份图单独装一个信封;

版权转让声明;

与稿件内容有关资料的拷贝(如学术会议报告论文或已发表的摘要等材料);

通知稿件收到的明信片或有作者地址并贴足邮资的信封(适用于不发收稿回执的期刊);

致谢和使用病人照片或引用私人通信的书面同意材料的复印件;

有些期刊要求附稿件对照检查表;

以上材料不要用订书钉固定,以免途中因订书钉移动而损坏稿件;但可以用大型曲别针固定,照片可以在信封中夹硬纸片保护。

3、稿件邮寄

邮寄稿件应注意:

应至少自留一份打印底稿;

信封要足够大,并足够结实;

正确的投稿地址及收稿人(“投稿须知”中常有说明,多要求直接寄给主编);照片不可过大,最大不超过8.5英寸x11英寸&S226;贴足邮票;

航空邮寄。

以打印稿(hardcopy)投稿几乎所有的英文期刊均不接受传真(fax)投稿,某些期刊仅允许一些没有图表的短文或“给编辑的信”通过电子邮件(e-mail)投稿,长篇论著、研究报告等文章决定刊用后方接受软磁盘。以上信息可以从“投稿须知”中获得、有的期刊在“投稿须知”中特别指出投稿地址与订刊或订单行本的地址不一样,作者应特别注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时间耽搁。

投稿后若干事宜:

稿件追踪(follow-upcorrespondence).

如果投稿2周仍无任何有关稿件收到的信息,也可打电话、发e-mail或写信给编辑部核实稿件是否收到。

稿件退修(revisedmanuscript):

几乎所有的经审查学术水平达到出版要求的自由来稿,在发表前都需要退给作者修改其表述及编辑格式,如压缩文章篇幅、重新设计表格、改善插图质量、限制不规则缩写词

使用等。然而退给作者修改的稿件并不代表文章已经被接受,文章最终接受与否取决于作者对文章关键性重要内容和表述方式的修改能否达到审稿专家及编辑的要求。

通常退给作者修改的材料包括原稿、审稿专家意见、(reviewers'comments)和一封编辑的信(coveringletter)。当作者收倒退修稿后,首先应该仔细地阅读退修信(modifyletter)和审稿专家意见。然后应考虑能否或愿意接受审稿专家或编辑的意见,修改稿件。DearProf.XXXXX,

Herewithinenclosedisourpaperforconsiderationtobepublishedon"(Journalname)".Thefurthernformationaboutthepaperisinthefollowing:

TheTitle:XXXXXXXX

TheAuthors:XXXXXXandXXX

Theauthorsclaimthatnoneofthematerialinthepaperhasbeenpublishedorisunderconsiderationforpublicationelsewhere.

Iamthecorrespondingauthorandmyaddressandotherinformationisasfollows,

Address:DepartmentofXXXX,

TsinghuaUniversity,

Beijing,10084,

P.R.China

E-mail:XXX@mail.tsinghua.edu.cn

Tel:86-10-XXXXXXX

Fax:86-10-XXXXXXX

Thankyouverymuchforconsideration!

SincerelyYours,

Dr.XXX

上一篇:外文期刊投稿二(投稿准备)

国外期刊投稿—经验

流水浮云@2010-01-0516:57下一篇:国外期刊投稿经验杂谈?

1、快报杂志关键是你有创意,不在于十全十美,即使有不完善的地方,也可以投,只要是新的东西,不论是理论还是试验,做完后马上投稿。

2、国内一稿多投现象很普遍,这是不端行为,但我们可以基于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背景考虑同一个问题,这不是一稿多投,所以投了一篇文章后应该考虑是否还有其他的出发点和应用背景。

3、很多人不太在意参考文献,很多地方没有引用,国外的审稿人很在意这点的。我就碰到过两次,一次审稿人直接说我哪些地方该列出参考文献,列出将近10处。另一次审稿人直接问我要参考文献(那篇文献比较难找),故往国外投文章时候,不属于自己的地方一定要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尽量不要抄别的文献所引用的,应该查原文献。

4、审稿人的意见很重要,即使把你说的一无是处,即使罗列了很多问题,只要没有退稿,你就应该很高兴,说明你文章录用概率很大,只要你能把审稿人的问题好好回答。有次一个审稿人给我的意见word足足三页,我很佩服国外审稿人。

5、不是审稿人的所有意见都可以很好答复的,但每一个必须认真答复,审稿人认为需要添加什么,需要怎样改,只要不是错误的,最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即使你认为是多余或者没有必要。如果你认为错误的,一定要充分说明理由,尽量列出一些参考文献论证。还有一种情况,需要你添加东西,但短时间无法完成,如实验等,或者根本不可能完成,如缺少仪器,一定不要说你没有办法做,你应该说我希望现有成果尽快发表,与同行分享,至于那些意见,我会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完成。

6、文章中部分地方不只是引用,甚至完全采用某文献的方法或者推导,这样必须在引用部分说明你采用了文献几,而不能只是右上角一个引用符号

7、表与图的标题应能够独立于正文,这不同于中文文献。它们应含有足够的信息以让人明白图表的含义,而不需要频繁地参阅文章中的句子。

8、摘要部分必须包括:研究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对所作工作的描述,以及所获结论的概述。用一句概述作结尾能使人更准确把握文章主题。摘要的内容可能被检索数据库收录,因此其内容必须完整、充实。有时这是他人了解到你的工作的唯一途径。摘要部分是文章的精华。

9、结论中出现的问题不太多,不过精彩的结论也不多。由于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提供的“复制”、“粘贴”的方便,论文正文、引言、摘要中的一些话也就被拷贝到结论中,还没看到结论就知道结论说什么,这样的结论已经没味了。

*其实,投稿跟相亲倒是蛮像的,审稿人或编辑对你的稿件进行审阅,如果他相中了你的稿件,那稿件中的文字问题等都是小问题,所稿子被拒是很正常的。只有在投稿和被拒的过程中不断历练才会不断的成长,你的文章也会越写越好。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稿件被拒而气馁,那就太可惜了。其实国外期刊的文章也不是很难中,以材料类杂志为例,有的时候影响因子2.0左右的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和Intermetallics比国内的金属学报要好中的多。只要你把文章写的有条理性,出彩的部分突出出来,那你的文章就很不错。写的过程中不免会碰到无处下手的状态,这个时候就需要看类似的文章的经典之作,借鉴大家的写作之特为己所用。或者过分的可以把他的句子copy到你的母稿中,作为你的底版,在写的过程中不断修改,最终成为你的部分。最难的就是Disscusion,如何把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联系起来,是这一部分的主体,如何利用理论把这些现象给清晰的解释出来就看你自己的底子了。一点意见,希望会有点帮助!*

?上一篇:SCI收录的中国期刊名录下一篇:外文期刊投稿二(投稿准备)?

关于国外期刊的投稿一(相关的投稿词汇)

流水浮云@2010-01-0516:42

外文期刊投稿时可能碰到的词语

1.“SubmittedtoJournal”刚提交的状态;

2.“ManuscriptreceivedbyEditorialOffice”就是你的文章到了编辑手里了,证明投稿成功;

3.“Witheditor”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要求选择编辑,就先到主编那,主编会分派给别的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

3.1.“AwaitingEditorAssignment”指派责任编辑Editorassigned是把你的文章分给一个编辑处理了;

3.2.“EditorDeclinedInvitation”如果编辑接手处理了就会邀请审稿人了;

4.随后也会有2种状态:

4.1.“DecisionLetterBeingPrepared”就是编辑没找审稿人就自己决定了,那根据一般经验,对学生来说估计会挂了1)英文太差,编辑让修改。2)内容太差,要拒了。除非大牛们直接被接收;

4.2.“Reviewer(s)invited”找到审稿人了,就开始审稿;

5.“Underreview”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当然前面各步骤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编辑

的处理情况。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

6.“RequiredReviewsCompleted”审稿人的意见已上传,审稿结束,等待编辑决定

7.“EvaluatingRecommendation”评估审稿人的意见,随后你将收到编辑给你的decision

8.“Minorrevision/Majorrevision”这个时候可以稍微庆祝一下了,问题不大了,因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体怎么改就不多说了,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

9.“RevisionSubmittedtoJournal”又开始了一个循环。

10.“Accepted”恭喜了

11.“Transfercopyrightform”签版权协议

12.“Uncorrectedproof”等待你校对样稿

13.“InPress,CorrectedProof”文章在印刷中,且该清样已经过作者校对

14.“ManuscriptSenttoProduction”排版

15“Inproduction”出版中

另外的一些常见英文词汇:

Camera-readypaper可以付印的正式稿件

Graphicalabstract图文接要一个能够突出你文章特色的图,配上一两句话说明

Runninghead就是发表文章里显示在你页眉上的(一般论文偶数页显示RUNNINGHEAD,奇数页显示论文的前几位作者的英文名缩写),一般是用一个短语(几个单词,别太长了)根括你论文的主要内容。

Responsetoreviewers对reviewers的疑问point-to-point回答即可。先把reviewer的问题,还要有指出的小的文字错误的部分copy下来,然后逐一予以回答,

Reviewer1question1...XX.........answer:.........(pageXX,LineXXquestion...XX.........answer:.........(pageXX,LineXX文字修改也一样*******(原来的意见)corrected******((pageXX,LineXX)就是让他一眼就看出来你改了,在那里?如何改的(可以在再次投稿时,将改动的文字用不同与稿件的颜色标识出来)

外文期刊投稿二(投稿准备)

流水浮云@2010-01-0516:56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科技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在国外高水平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确实,境外许多期刊专业水平起点高,对稿件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和要求,与国内刊物相比有更多读者。因此,在这些刊物上投稿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在更大的范围内宣传自己的学术思想或成果,扩大学术影响。然而,许多论文作者尤其是首次投稿的作者在论文的投稿和写作中由于不太了解国外期刊的操作方法和论文写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稿件常常被退回。笔者根据作者关心的问题收集了一些编辑和高产作者发表的文章,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十分有助于论文作者。由于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运作方式和要求,所以本文不可能提了一个向所有期刊投稿的“最佳”方法,只是归纳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期望能对论文投稿作者与写作有所帮助。

1、了解认识专业期刊

高水平的专业期刊一般通过所刊登的论文反映其所涉及专业的最新进展、前沿动态,与科技的最新发展保持同步,即论文代表着其刊物的质量和地位。例如:IEE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学会,每年由该学会举办或合办的会议超过150个;此外,还出版120多种同行评审的期刊。该学会的宗旨之一是,促进电气、电子、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他们试图让学会的会员和非会员通过举办的会议和出版的刊物了解电气、电子及相关领域最新的技术发展。由这一点可以看了,打算向IEEE的刊物投稿的作者,在论文内容上应起码做到有创新有意义,是前沿的,读者感兴趣的。因此,投稿前十分有必要了解刊物的水平、方针、宗旨。

2、选择投稿的期刊

有经验的作者都知道先选择要投稿的期刊,而后撰写论文,即先研究市场,再研制产品。了解某一刊物的水平及刊登稿件的专业范围可以向同事询问或直接阅读刊物,另外可以检索著名的文摘索引,如EI(EngineeringIndex,美国工程索引)、SCI(ScienceCitationIndex,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等。高水平的刊物在这些文摘索引中都被收录。SCI还根据刊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被引用率的高低确定了反映刊物水平的“影响因子(ImpactFactor),查阅刊物的影响因子,也可得知它在同类刊物中的水平。

3、认真阅读“投稿须知”

选择好投稿的刊物后,要认真阅读“投稿须知”,它是了解某一刊物的最重要的信息,所有的编辑都一再强调这一点;而且,这一步骤一定要在撰写论文之前进行。“投稿须知”一般在刊物的封里、封底或刊物的网址上。需要从中了解的内容主要有:刊物的宗旨、刊物稿件的专业范围、刊物的读者、编辑方针、稿件的接收标准、文稿的格式要求、稿件的长度、稿件的语言、参考文献、注释、插图/图表、正文是否需要隔行打印(给编辑留出修改的地方)……。如果作者的文稿被一个刊物退稿,打算改投另一刊物,也需要根据那个刊物的“投稿须知”“裁剪文稿”后再寄出。

4、了解同行评审期刊对稿件的要求

同行评审是国外高水平期刊对来稿评审普遍采取的方式。具体做法是:作者将文稿寄交编辑部并经初审合格后,为了审查论文的质量送交有关专家审阅,即同行(peers)。专家对该刊物一般十分了解而且有相当高的专业背景和造诣,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不一定是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有投稿的经历或本身是高产作者。由于具体刊物的做法不同,专家的姓名可能向论文作者公开或者匿名。同样,作者的姓名也可能向专家公开或匿名,力求公正、公平。同一篇稿件同时送给若干个专家审阅,专家的数量或多或少,一般三四个。他们仔细审阅稿件并将评语反馈给编辑部或作者本人。需要指出的是:专家的意见不一定都正确,如果作者与他们的意见不一致,可以进行解释或辩解,不要轻易顺从或放弃。同行评审的主要目的是对稿件的质量进行控制,确保提交的论文是可读的、可信的和有意义的。这正是为什么一般都认为现刊载文经过同行评审其学术水平高于会议文献等其他文献类型的原因所在。

由于每个刊物的不同,同行评审的内容不一,下面是美国《地球物理工矿企业勘探》(GeophysicalProspecting)和《构造物理》(Tectonophysics)两种期刊评审的内容归纳:文章是否符合标准吗?有广泛的国际意义吗?重要吗?文章内容新颖吗?技术水平达到本刊的标准吗?方法及数学方面的质量如何?文章的题目清楚吗?文章组织适当吗?简明吗?正文中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列举了吗?所有列举的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参考了吗?文章的长短合适吗?文稿需要作大的语言修改吗?所有的表格和插图合适吗?有必要吗?摘要的信息性强吗?关键词恰当和全面吗……。最后专家除了对文稿打分外,还要写一个评语,对题目、摘要、前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果、结论、参考文献、语言水平以及插图等逐一评论。编辑部将参考他们的意见决定稿件修改后刊登还是退稿。根据上面的介绍,笔者建议:欲向同行评审期刊投稿的作者,可参照上述评审内容在投稿前与自己的稿件进行自评或请同事评审,以增加稿件录用的可能性。

5、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位编辑说:编辑总是珍惜自己的版面,而读者珍惜自己的时间。科技论文应该简练、清晰明确,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复杂的句子。

题目:应该简洁明确,紧扣论文主题,能够吸引读者,题目长短一般限一行之内。

摘要:摘要是用一些词描述研究成果。因此,对摘要的要求是简练、清楚和准确。摘要的写作一般采用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abstracts):简要介绍研究课题背景、研究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文主题、最终结果、结论和建议。之所以采用这种结构,是因为它能够充分地反映论文内容。注意刊物对摘要字数的要求,一般在150-300字之间。文摘的写作应该先于正文,正文完成后再回过来看看文摘,根据文摘衡量正文,看是否清楚简练,把啰嗦的、不相关的内容去掉。

关键词:有时称为索引词(indexterms)或叙词(descriptors)。关键词的用途主要是论文的计算机检索。关键词可以取自于论文题目、摘要或某一学科的规范化词表。应该选择最能代

表论文主题的、重要的词。关键词通常位于摘要的下方。

前言:一般格式是,研究的背景情况,有何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人已经对此做了哪些工作。研究涉及的理论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好在哪里。一篇好的论文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开头。

论文正文:正文详细论述研究课题所涉及的理论、使用的设备或仪器、实验的步骤或程序、实验的结果、数据和观察结果,针对实验结果讨论意义所在、重要性、实际应用的可能性或价值。

结论:得出的结论要基于研究结果,结论要与提出的命题相符合(不相符合是常见错误之一)。结论中也可以包括在此基础上能够展开的相关研究和建议。

参考文献:正文中涉及的参考文献都要列出。尽量列出便于读者找到的文献,例如,同一篇文献同时发表在会议录和期刊两种文献类型上,应该列出期刊,以便读者索取。研究报告、内部资料、预印本等未正式出版的、通常不宜索取的资料要尽量避免列出。

插图和表格:插图和表格在科技文献中起的作用很大,因为它能够简单而清楚地说明一个复杂的问题。插图的位置要看具体期刊的要求。一般可以放在文中提及的地方,也可以放在论文的末尾。插图要清晰且易读,避免在插图中出现许多文字说明(应该放在图例中)。不要把图形和图例做的太小。

6、其他注意事项和技巧

(1)所使用的符号和格式应该前后一致。

(2)语言一致,注意使用英美语言的一致性。

(3)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要给予解释。

(4)在正文中提倡使用标题、副标题:这样能够突出重点,并能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内容提示,使文章更易读。有些编辑建议每隔六个段落加一个标题。

(5)不要将同一篇稿件同时投给若干个期刊,每一个期刊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格式要求。要根据刊物的要求撰写论文。一稿多投只会增加退稿的可能性。

7、向编辑部投稿的方法

从“投稿须知”上了解投稿的方式,邮递、传真、电子函件以及稿件的份数,邮寄地址。同时写一封信给编辑,简单叙述作者的专业背景和论文的大概内容

?上一篇:SCI收录中国材料类期刊的影响因子(2009)

(相关的投稿词汇)?

SCI收录的中国期刊名录

流水浮云@2010-01-0516:39下一篇:关于国外期刊的投稿一

基础科学:

《自然科学进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化学学报》、《力学学报》(英文版)、《固体力学学报》、《中国科学A数学,物理,天文学》(英文版)、《中国科学B化学》(英文版)、《中国科学C生命科学》(英文版)、《中国科学D地球科学》(英文版)、《中国科学E技术科学》(英文版)、《中国科学F信息科学》、《中国科学G物理天文学》、

物理化学类:

《化学进展》、《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中国物理快报》、《无机化学学报》、《中国化学快报》、《分析化学》、《催化学报》、《中国化学工程学报》、《化学物理学报》、《中国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科学》、《结构化学》、《中国物理》、《科学通报》、《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物理学报》、《物理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研究》、

材料类:

《金属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稀有金属》、《钢铁研究学报》、《材料科学技术》、《中国稀土学报》(英文版)、《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新型炭材料》、《无机材料学报》、

地球生物类:

《中国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报》、《中国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土壤圈》、《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英文版)、《环境科学学报》、《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地质幕》、《真菌多样性》、《中国海洋工程》、《植物分类学报》、《地质学报》(英文版)、《海洋学报》(英文版)、《岩石学报》、《植物学报》

计算数学类:

《计算数学》(英文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电子学报》(英文版)、《数学年刊B辑》、《代数集刊》(英文版)、《应用数学与力学》(英文版)、《数学学报》(英文版)、《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医药学类:

《台湾医志》(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亚洲男性学杂志》(英文版)、《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细胞研究》、《中国药理学报》、

标签:sci中国期刊检录

?上一篇:国内材料类期刊影响因子(国内版)下一篇:SCI收录的中国期刊名录?SCI收录中国材料类期刊的影响因子(2009)

流水浮云@2010-01-0513:17

金属学报(ActaMeteallurgicaSinica)0.474↑

材料科学与工程(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andTechnology)0.869↑↑↑

0.321↑中国有色金属学报(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

稀有金属与工程(RareMet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0.162↓

中国稀土学报(JournalofRareEarths)0.530↑

稀有金属(RareMetals)0.347↑

中国铸造(ChinaFoundary)**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InternationalJournalofMinerals,MetallurgyandMaterials)**新型炭材料(NewCarbonMaterials)**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MaterialsScienceEdition)0.424↑

钢铁研究学报(JournalofIronandSteelResearch)0.209―

无机材料学报(JournalofInorganicMaterials)0.37↓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JouranlofCentralSouthUniveristyof)0.283↑

材料物理与化学(MaterialsChemistryandPhysics)1.799↓

中国科学E辑(ScienceinChinaSeriesE-Technological)0.495↑

【↑表示影响因子在增加;↓代表影响因子在下跌;**代表最近才被SCI收录无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几乎不变】

如何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

作者:图书馆来源:图书馆浏览次数:57时间:2008-9-24

学者李霞发表于2007-10-244:47:23

对于中国的作者而言,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关键是要认真地做好市场分析,选准刊物,

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竞争力,被更多的国际学术期刊接受。

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无数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国内的科学研究水平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与此同时,在国际出版市场上,来自中国的出版物(包括出版的图书与发表的文章)也不断增多。但与中国庞大的科研队伍和成果数

量相比,其数量还是相当小的。究其原因,语言障碍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中国作者对国际英文期刊和图书的出版程序不够了解,增加了投

稿的难度或增加了退稿的几率。另一方面,即使文章被刊物接受了,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把论文变成高质量的出版物,其中还有不少值得注意

的地方。本文将根据作者在英国英文科技期刊做编辑工作十几年的经验,详细介绍一下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及

在各个相关阶段中国作者特别应该注意的问题。

选择发表刊物与撰文投稿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选择正确的投稿对象是举足轻重的第一步。要想做到一箭中标,不但要知已,而且更要知彼。国际学术期刊对稿件

的筛选与取舍和国内不完全一样,详细的来龙去脉如下。

国际英文学术刊物是主编(EDITOR-IN-CHIEF)负责制,不受其它行政命令的制约,在选择稿件方面出版社亦无权干涉。一本刊物由一位

学术地位较高的知名学者担任主编,也有两位甚至多位的。主编之下,根据学科的普及程度和热度决定是否设区域编辑(REGIONALEDITOR),

如果有这层设置,则大部分情况下投稿也按区域划分,一个区域内的稿件由该区域的编辑负责审理;否则,所有的稿件将全部汇总到主编的手

中等候审理。区域编辑之下是编委会(EDITORIALBOARD),一般由10-30位知名学者组成,这些人大都是审稿的主力,他们给刊物审稿没有经

济报酬,为的是刊物的发展,学科的进步,当然也有个人的知名度。除去编委会,主编本人偶尔也会特邀审稿人,尤其是当几位审稿人对同一

篇稿件的意见出现严重分岐的时候,主编会向特邀的审稿人征求意见。

审稿(REVIEW/PEERREVIEW)的大致过程是初选,送审,修改和终审。原稿(MANUSCRIPTS)投到主编或区域编辑手里,先要过初选这一关,

看是否值得考虑在本刊出版。那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文章当场枪毙(REJECTED);如果主编觉得与本刊物的办刊方针相符,便会进入送审阶段;

如果文章很好,但与刊物的范围(SCOPE)不太吻合,主编也会回绝,但会主动向作者推荐相关性更强的刊物。决定送审的文章根据不同的刊物由

3-4位编委或审稿人同时审阅,而且要按期给予答复。如果全体通过或多数人亮了绿灯,稿件就被接纳了,但这种情况很少,多数是有条件的接

受,作者需按审稿人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大部分情况下是小的改动,但有时要补充数据,重新分析结果甚至重新设计实验。不管是大改还

是小改,改过的稿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交到主编手中,由第一轮的审稿人进行复审,看改得是否合格。大多数情况下,稿件经过一次修改

就能通过,但也有修改几遍才最终交送出版社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外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是否接受审稿人的意见对原稿进行修改,完全是

作者自已的事,往往有的作者不愿对稿件进行任何修改或不能接受审稿人的意见,便会提出撤消投稿,而且只需给主编写张便笺就可以了。有

的刊物,作者可以向主编推荐审稿人,但这样的刊物数量有限。

凡终审通过的文章便被列入刊物的出刊计划,稿件会很快地发送到出版该刊的出版社,进入下一个出版程序。整个审稿的过程,从初稿到

最后送交出版社,不同的刊物和主编,所花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也取决于原稿的质量和作者对原稿的修改速度。此外,在部分国际英文

学术刊物上,经常出版一些特刊(SPECIALISSUES),出版目的因刊而异,但过程大同小异。特刊的题目多是由主编或编委们共同确定的,有时

是学术会议的论文汇编。特刊由1-3位特聘的客座编辑负责组稿和审稿,其程序相对简单,时间也相对花得少些。但不管是特刊还是普通稿件,

是否被采纳,关键在于稿件的内容是否与刊物的办刊方针相符以及稿件的学术和文字质量,而决定这些因素的关键人物便是作者本人。

作者一旦决定要发表文章,首先要根据学科和研究内容找准将要投稿的刊物,这是关键

的一步。国内的作者往往怕自己的英文不好,一开

始花在文字上的时间很多,而忽略了对市场的调查与了解。如今西方市场上的英文学术期刊多如牛毛,学术和出版质量良莠不齐,大致可分为

上中下三等。第一等是最好的,几乎尽人皆知,刊登的文章是对科学研究有重大影响和贡献的,如《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等。

这种刊物数量很少,每年登载的文章数量有限,若能在这等著名的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当属幸事;第二等是知名度稍逊一筹的,但往往是一

个学科好文章的主要载体,对文章的内容要求也很高,这一等级的刊物数量不少,几乎每个学科都有;最后一等的刊物数量最多,有的一个学

科就有两本以上这类的刊物,刊登的文章水平相对较低,但也都是作者原始的科研结果,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或铺路石。总而言之,对作

者而言,一旦决定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已的科研水平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只争朝夕在一流刊物上发表当然好,但不切实际的高攀等于浪费双

方的时间。搞准定位以后,选刊也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各个不同刊物的出刊宗旨和学术范畴(AIMANDSCOPE)看清楚搞明白(通常在刊物的内封

或首页的反面,网页上也有),然后根据自已的文章内容选出一本最对口的刊物做为第一投稿对象。一旦确定了刊物,下一步就要好好研究一下

该刊物的投稿需知(作者指南/GIUDEFORAUTHORS),看看其对稿件的格式,图表,参考文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着手设计初稿。文字固然重要,

但图表也不容忽视。而对中国作者而言,稿件中还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地方值得注意,一个是姓名,另一个是联系地址。

中国作者的姓名在英文刊物中是以汉语拼音的形式表达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姓在前,名在后;另一个是名在前,姓在后。两种方式一

中一西,均无可厚非,关键是一旦决定采纳其一,就要一贯如是,不要变来变去。此外,联系作者的联系地址一定要写准确,如果没有电子信箱,

可随稿附上中文的通讯标签,以确保回执的准确投递。文章首页上的地址应该是作者从事此项科研时的单位,而不是投稿时的通讯地址。对主要

作者(联系作者)而言,若两者之间有差异,应把投稿后的联系地址注明,以示区别(在校样中通常排在首页的下脚注)。

稿件完成后,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发出。目前许多刊物都接受网上投稿(ON-LINESUBMISSION),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可以随时查询稿件的进

展;传真和邮寄也可以,但一定要搞清楚应该寄给谁,是主编还是区域编辑,以免事后传来传去,浪费时间。稿件一旦发出,算是万里长征迈出

了成功的第一步,不管结果如何,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一投不中,也大可不必灰心丧气,可以修改以后再试牛刀,但最忌讳的是一稿

多投。有些作者为了省时间,同时把稿件投向几个刊物,图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孰不知此举利少弊多,尤其是容易损害作者的声誉,应予

以杜绝。

稿件在出版社内的登记发排和作者审读校样

通过终审的稿件需经过主编送达出版社,在出版社内要先后历经登记,发排,出校样,

作者审校等过程,是学术文章在期刊上发表的另一个

重要步骤,作者在这一阶段有不少工作要做,而且其进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稿件在因特网和印刷刊物上的发表质量和速度。

1.稿件登记

目前,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绝大部分出版过程都计算机化了,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稿件的发排以及对校样的处理。与十几年前的工作程序和手

段相比,如今的出版业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这种变化表现为原稿的发送渠道的不同。以前基本的传送方式是邮寄,传真都不多见,所以那时编辑一天工作的开场白就是处理邮件。

不仅如此,早年的稿件登记方式也很原始,没有计箅机,更不用说计算机数据库了。新的稿件都是由登机员用打印机打到纸卡上,编号注册后交给

编辑。如今情况大不相同了,许多刊物都己经开始在因特网上接受投稿,被接受的稿件可以很快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出版社,由稿件登记员将所

有的信息包括稿件标题、作者姓名、编辑部接稿日期、页码、图表以及联系作者的详细地址和通信方式等等,一一输入出版系统的计算机数据库,

速度和效率成倍提高,稿件一旦登记入册,作者会很快收到一封回执,说明稿件已登记完毕,通知作者稿件在出版社的编号以便今后在网上查询。

在稿件登记过程中,如果稿件的格式和图表不符合要求或有短缺,出版社会发信向作者索要,同时文章的版权合同书(COPYRIGHTAGREEMENT)

和日后的抽印本订单(OFFPRINTSORDERFORM)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给作者,如果文中有彩图,会附加一封彩图制版的价格协议书(COLOURLETTER)

供作者考虑和选择。所有这些信函除版权和抽印本之外,作者均需马上回复,否则稿件就不能及时送发到工厂排版,被搁置在数据库里,拖延的时

间少的几个星期,多者几个月。对于中国作者而言,最大的麻烦就是通讯地址有误而联系不上。有的作者自已的地址变了,经常忘了通知出版社,

故而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另外,一旦收到了这些信函,要仔细阅读,按要求给与及时的回复,缺图表的要尽快补齐,质量或格式不符合要求

的要尽力更改。至于彩图,有经费的当然印彩图为好,无力印刷彩图的应尽快告知出版社印黑白的即可。现在,如果作者能提供电子原图,许多

刊物可免费在网上发表彩图(WEBCOLOUR)。

另外,还有两个问题是这个时期值得注意的。一个是版权协议书,这是出版社与作者之间的法律合同,一旦签字必须照合同办事,否则要承

担法律责任。此外,如果文章中要引用他人已发表的文章中的图表,除征得本人同意之外,还需获得文章发表时的版权拥有者(出版社或学术团

体)的文字许可,否则是不能引用的。这项工作理论上应在原稿阶段就处理好,但实际上因为涉及的方方面面较多,往往拖到稿件送到出版社才最

后办妥。如果作者本人办理此事有困难,可向出版社请求帮助。因为出版社内均设有专门负责版权的部门,他们可以直接与另一家相关的出版社或

团体取得联系,比较快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许多大的出版社之间有版权协议,相互之间

允许对方的出版物有条件或无条件地引用自已出版物中

的图表,这样一来,可以省去作者不少时间和精力。另一个需要强调的是稿件本身,凡是送发到出版社的稿件必须是终稿(FINALVERSION),一切

对稿件文字的推敲和图表的润色均应在终稿之前完成,一旦稿件送到出版社,就不能再改动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出版原则。但总有些作者在收到出

版社的登记通知书后,又发一份新的文稿到出版社,要求取代原稿。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可贵的,但可惜为时已晚。如果是小的改动,出版社一般不予理睬;如果改动较大,出版社会把新收到的文稿反送回主编,征求其意见和做出最后的审定。这样一来,往往要拖延不少时日,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总之,在稿件登记这个环节,作者要快速地向出版社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及时通告联系地址的变化,不要借此机会对稿件进行文字上的修改和润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稿件发出后,有时确有必要对学术内容进行一些小的改动,目的是提高文章学术内容的准确性,这样的改动是允许的,但大多要在下一个出版程序进行,即校样阶段。

2.审查校样

如同稿件登记一样,出版过程中的排版工作已今非昔比,计算机已完全取代了老式的铅字排版,速度与质量大大提高。现在一篇稿件从离开出版社到出校样(PROOFS)平均只需几个星期的时间,快的只要几天。而且作者收到校样的形式和途径也变了,以前大多是纸样和普通邮寄。现在,只要作者有电子信箱,校样一律以电子邮件(PDF)的形式发出,作者转瞬即可收到。

中国作者在审查英文校样时,首先要检查的就是作者姓名,不光是文章的首页,天头注脚、文后答谢及参考文献等,凡是有中国作者姓名的地方均要一一查到。此外,对文章内的排版错误和必要的改动要尽快地发回出版社,至于改校样的要求和反馈途径,一般出版社会在校样的附信中有详细的说明,作者最好按章办事,不要独出心裁。如果某一个图需要改动,最好把改过的图一同附上,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总而言之,在稿件发排和审校这个过程中,作者要尽可能地与出版社配合,不应该要么不停地发号施令,要么杳无音讯。这两种极端均不利于文章高速度高质量地发表,也决不是作者或出版社的初衷。恰恰相反,出版社和作者都愿意看到文章的早日出版,双方配合得力,充分利用现在的技术手段,文章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发表,出版社得利,作者得名,何乐而不为?

因特网和印刷版的双轨出版

在传统的出版概念上,发表文章只有一个含义,即将核红后的校样编汇成刊,印刷出版。但如今,发表文章的含义是双重的,即在因特网和印刷版上的双轨出版。可以肯定的说,因特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纸上印刷的单一的出版形式。

1.单篇文章在因特网上发表

如今,因特网上的电子出版已成为许多学术刊物先于印刷版本出版的一种既快速又简捷的出版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把文章登载在刊物的网页上,凡是己经经过作者修改过的校样均能以极快的速度在网上以单篇的形式发表。这些文章统称为待印刷文章,含义是已经发表的文章,等待汇编成刊出版。这种单篇文章先于印刷版本在网上发表的新形式,大大加快了文章的发表速度,一旦作者对校样的更正意见反馈回出版社,几天以后校样即可在排版车间(机房)修改完毕,经必要的技术处理后即可在刊物的网页上登出,与所有的读者见面。这与印刷的期刊相比,至少将出版时间提前一至二个月甚至更多。而且这种电子出版

形式还有许多印刷版本的期刊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体现在彩图的处理上。以往因为成本的原因,许多彩图只能印成黑白的,其学术质量难免打些折扣。可在网上,所有原稿中的彩图只要作者能提供电子形式的原图,即可免费在网上以彩图的形式发表。其二,文章中的图表以及参考文献是相互关连的,只需轻轻点击便可看到与之相关的详细资料,而且文章里还可以附加小段的录像或音像资料。其三,网上出版只涉及到单篇文章,一旦校样改正完毕即可发表,不受刊物出版频率和刊物每期发表文章页数的限制,这也是网上出版与印刷版最根本的区别。最后,网上出版还有一个深受作者欢迎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可以随时上网查询稿件的进展情况,不受办公时间和地理时差的限制。遗憾的是,在网上出版兴起的初期,许多刊物允许作者或指定的图书馆免费下载文章,但如今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同时网上出版的文章在法律含义上与印刷的文章没有区别,一旦登出便不能更改。如果作者在校样审定时对校样改动较大时,可以向出版社提出要求审阅更改后的校样。这种要求能否兑现,因刊而异,各个出版社有不同的规定。作者如有此愿望不妨向主编或出版社查询。现在,有的出版社为了省时间,抢速度,已经不再鼓励作者审阅校样,但这毕竟是少数。但随着出版业的不断革新和进步,这种少数是否会成为主流,还需看其发展与市场的要求。

2.汇编入刊的文章在因特网上和印刷版中出版

网上发表了的文章,根据刊物的大小,稿源的多少以及刊物的出刊频率,分先后汇编入刊。有的文章需等几个星期,有的要等更长。至于一篇文章在一期刊物里的前后位置,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有的刊物按学术内容的份量排序,有的按学科排先后,而大部分是按原稿被接受的时间来排。如果一期稿件中有同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大多数情况下是排在一起,汇编成刊这部分工作大多是由出版社完成的,作者和主编不予干涉,但特刊除外。特刊的发稿顺序在稿件送到出版社时即已由特刊的客座编辑确定了,出版社只需按部就班发刊印刷即可。一期的稿件排定后,连同四封(封面,封底)等一同发往排版车间。现在这一步骤也电子化了,出版社一定稿,相关的信息马上就到了排版车间,不受距离和时差的限制。四封排出后校样会返回出版社审定,主要是检查该期的目录和相关的信息,如刊号刊期等。四封审定后即刻返回排版车间,和所有该刊内的文章一起汇总成一份电子文件,经技术处理后在网上发表。一旦文章在一期刊物的网络版中出现,该文便自动从网上的待印刷文章一栏中消失。这种在网上发表的一期刊物,其内容与印刷的版本完全相同。但它的出版时间要比印刷本早几个星期,从而加快了出版速度。刊物在网上出版后,排版车间对该期稿件的工作即大功告成,下面的印刷工序就由印刷厂负责了。

在国外,排版车间(TYPESETTER)和印刷厂(PRINTER)是分开的,通常是两个独立的厂家,跟出版社之间也没有归属关系,是普通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排版印刷质量高、速度快,价钱合理成本低廉,出版社便会与之长期合作,反之,则会有被炒鱿鱼的危险。如今的印刷厂,计算机化的程度很高,印刷的质量和速度也比从前高很多。一期刊物印刷装订后,很快就会发往世界各地的订户,与读者见面。而作者免费的抽印本和增刊也将在印刷版的刊物出版后不久发给联系作者。

在这段出版过程的最后阶段,中国作者应该特别注意的方面有两个。一个是对姓名的最后确认,如果网上发表的文章中有错误,要马上通知出版社纠正过来,只要时间来的及出版社是可以将网上作者姓名的错误改正过来的,而且可以避免在印刷版中再错。第二是确保出版社有联系作者的最新通信地址,任何单位、路名、邮编等变化均要及时通报出版社,而且在信中要注明文章标题和该文章在出版社的编号。如果没有正确的地址,作者应得的免费抽印本和增刊就无法邮寄到作者手中。一般来说,等到作者收到抽印本,文章的出版过程即大体告一段落,个别的刊物还要出电子版,把文章刻到电子光盘上(CD-ROM)等等,但这大多只是技术上的处理而已,与作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总之,统观当今的学术期刊出版界,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变迁时期,着重体现在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和出版过程的计算机化。这种变化既扩大了学术交流的范围,又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对人类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这种变化目前并没有影响到学术期刊的基本运作机制和结构,学术期刊仍然是主编负责制,由出版社负责出版与发行。所以,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科研人员要发表文章,还是免不了要和主编和出版社打交道。而对于中国的作者而言,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关键是要认真地做好市场分析,选准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竞争力,被更多的国际学术期刊接受。在稿件被接纳之后,作者应快速准确地应对出版社的要求,如此则可以有效地加快文章的出版速度,并保证最后的出版质量。“一回生,二回熟”,“失败是成功之母”,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学者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不断扩大与深入,西方学术刊物中来自中国的文章肯定会越来越多,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2007-11-2913:35[来源:科学网2006年6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606/1_20060627_139718.html

对于中国的作者而言,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关键是要认真地做好市场分析,选准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竞争力,被更多的国际学术期刊接受。

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体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无数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国内的科学研究水平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在国际出版市场上,来自中国的出版物(包括出版的图书与发表的文章)也不断增多。但与中国庞大的科研队伍和成果数量相比,其数量还是相当小的。究其原因,语言障碍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中国作者对国际英文期刊和图书的出版程序不够了解,增加了投稿的难度或增加了退稿的几率。另一方面,即使文章被刊物接受了,也不等于完事大吉,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把论文变成高质量的出版物,其中还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本文将根据作者在英国英文科技期刊做编辑工作十几年的经验,详细介绍一下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及在各个相关阶段中国作者特别应该注意的问题。

选择发表刊物与撰文投稿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选择正确的投稿对象是举足轻重的第一步。要想做到一箭中标,不但要知已,而且更要知彼。国际学术期刊对稿件的筛选与取舍和国内不完全一样,详细的来龙去脉如下。

国际英文学术刊物是主编(EDITOR-IN-CHIEF)负责制,不受其它行政命令的制约,在选择稿件方面出版社亦无权干涉。一本刊物由一位学术地位较高的知名学者担任主编,也有两位甚至多位的。主编之下,根据学科的普及程度和热度决定是否设区域编辑(REGIONALEDITOR),如果有这层设置,则大部分情况下投稿也按区域划分,一个区域内的稿件由该区域的编辑负责审理;否则,所有的稿件将全部汇总到主编的手中等候审理。区域编辑之下是编委会(EDITORIALBOARD),一般由10-30位知名学者组成,这些人大都是审稿的主力,他们给刊物审稿没有经济报酬,为的是刊物的发展,学科的进步,当然也有个人的知名度。除去编委会,主编本人偶尔也会特邀审稿人,尤其是当几位审稿人对同一篇稿件的意见出现严重分岐的时候,主编会向特邀的审稿人征求意见。

审稿(REVIEW/PEERREVIEW)的大致过程是初选,送审,修改和终审。原稿(MANUSCRIPTS)投到主编或区域编辑手里,先要过初选这一关,看是否值得考虑在本刊出版。那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文章当场枪毙(REJECTED);如果主编觉得与本刊物的办刊方针相符,便会进入送审阶段;如果文章很好,但与刊物的范围(SCOPE)不太吻合,主编也会回绝,但会主动向作者推荐相关性更强的刊物。决定送审的文章根据不同的刊物由3-4位编委或审稿人同时审阅,而且要按期给予答复。如果全体通过或多数人亮了绿灯,稿件就被接纳了,但这种情况很少,多数是有条件的接受,作者需按审稿人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大部分情况下是小的改动,但有时要补充数据,重新分析结果甚至重新设计实验。不管是大改还是小改,改过的稿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重新交到主编手中,由第一轮的审稿人进行复审,看改得是否合格。大多数情况下,稿件经过一次修改就能通过,但也有修改几遍才最终交送出版社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外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是否接受审稿人的意见对原稿进行修改,完全是作者自已的事,往往有的作者不愿对稿件进行任何修改或不能接受审稿人的意见,便会提出撤消投稿,而且只需给主编写张便笺就可以了。有的刊物,作者可以向主编推荐审稿人,但这样的刊物数量有限。

凡终审通过的文章便被列入刊物的出刊计划,稿件会很快地发送到出版该刊的出版社,进入下一个出版程序。整个审稿的过程,从初稿到最后送交出版社,不同的刊物和主编,所花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也取决于原稿的质量和作者对原稿的修改速度。此外,在部分国际英文学术刊物上,经常出版一些特刊(SPECIALISSUES),出版目的因刊而异,但过程大同小异。特刊的题目多是由主编或编委们共同确定的,有时是学术会议的论文汇编。特刊由1-3位特聘的客座编辑负责组稿和审稿,其程序相对简单,时间也相对花得少些。但不管是特刊还是普通稿件,是否被采纳,关键在于稿件的内容是否与刊物的办刊方针相符以及稿件的学术和文字质量,而决定这些因素的关键人物便是作者本人。

作者一旦决定要发表文章,首先要根据学科和研究内容找准将要投稿的刊物,这是关键的一步。国内的作者往往怕自己的英文不好,一开始花在文字上的时间很多,而忽略了对市场的调查与了解。如今西方市场上的英文学术期刊多如牛毛,学术和出版质量良莠不齐,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等。第一等是最好的,几乎尽人皆知,刊登的文章是对科学研究有重大影响和贡献的,如《科学》(SCIENCE)和《自然》(NATURE)等。这种刊物数量很少,每年登载的文章数量有限,若能在这等著名的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当属幸事;第二等是知名度稍逊一筹的,但往往是一个学科好文章的主要载体,对文章的内容要求也很高,这一等级的刊物数量不少,几乎每个学科都有;最后一等的刊物数量最多,有的一个学科就有两本以上这类的刊物,刊登的文章水平相对较低,但也都是作者原始的科研结果,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或铺路石。总而言之,对作者而言,一旦决定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已的科研水平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只争朝夕在一流刊物上发表当然好,但不切实际的高攀等于浪费双方的时间。搞准定位以后,选刊也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各个不同刊物的出刊宗旨和学术范畴(AIMANDSCOPE)看清楚搞明白(通常在刊物的内封或首页的反面,网页上也有),然后根据自已的文章内容选出一本最对口的刊物做为第一投稿对象,另外不妨再选出一至两本当替补。一旦确定了刊物,下一步就要好好研究一下该刊物的投稿需知(作者指南/GIUDEFORAUTHORS),看看其对稿件的格式,图表,参考文献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着手设计初稿。文字固然重要,但图表也不容忽视。而对中国作者而言,稿件中还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地方值得注意,一个是姓名,另一个是联系地址。

中国作者的姓名在英文刊物中是以汉语拼音的形式表达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姓在前,名在后;另一个是名在前,姓在后。两种方式一中一西,均无可厚非,关键是一旦决定采纳其一,就要一贯如是,不要变来变去。此外,联系作者的联系地址一定要写准确,如果没有电子信箱,可随稿附上中文的通讯标签,以确保回执的准确投递。文章首页上的地址应

该是作者从事此项科研时的单位,而不是投稿时的通讯地址。对主要作者(联系作者)而言,若两者之间有差异,应把投稿后的联系地址注明,以示区别(在校样中通常排在首页的下脚注)。

稿件完成后,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发出。目前许多刊物都接受网上投稿(ON-LINESUBMISSION),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可以随时查询稿件的进展;传真和邮寄也可以,但一定要搞清楚应该寄给谁,是主编还是区域编辑,以免事后传来传去,浪费时间。稿件一旦发出,算是万里长征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不管结果如何,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一投不中,也大可不必灰心丧气,可以修改以后再试牛刀,但最忌讳的是一稿多投。有些作者为了省时间,同时把稿件投向几个刊物,图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孰不知此举利少弊多,尤其是容易损害作者的声誉,应予以杜绝。

稿件在出版社内的登记发排和作者审读校样

通过终审的稿件需经过主编送达出版社,在出版社内要先后历经登记,发排,出校样,作者审校等过程,是学术文章在期刊上发表的另一个重要步骤,作者在这一阶段有不少工作要做,而且其进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稿件在因特网和印刷刊物上的发表质量和速度。

1.稿件登记

目前,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绝大部分出版过程都计算机化了,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稿件的发排以及对校样的处理。与十几年前的工作程序和手段相比,如今的出版业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这种变化表现为原稿的发送渠道的不同。以前基本的传送方式是邮寄,传真都不多见,所以那时编辑一天工作的开场白就是处理邮件。不仅如此,早年的稿件登记方式也很原始,没有计箅机,更不用说计算机数据库了。新的稿件都是由登机员用打印机打到纸卡上,编号注册后交给编辑。如今情况大不相同了,许多刊物都己经开始在因特网上接受投稿,被接受的稿件可以很快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出版社,由稿件登记员将所有的信息包括稿件标题、作者姓名、编辑部接稿日期、页码、图表以及联系作者的详细地址和通信方式等等,一一输入出版系统的计算机数据库,速度和效率成倍提高,稿件一旦登记入册,作者会很快收到一封回执,说明稿件已登记完毕,通知作者稿件在出版社的编号以便今后在网上查询。

在稿件登记过程中,如果稿件的格式和图表不符合要求或有短缺,出版社会发信向作者索要,同时文章的版权合同书(COPYRIGHTAGREEMENT)和日后的抽印本订单(OFFPRINTSORDERFORM)也是在这个时候发给作者,如果文中有彩图,会附加一封彩图制版的价格协议书(COLOURLETTER)供作者考虑和选择。所有这些信函除版权和抽印本之外,作者均需马上回复,否则稿件就不能及时送发到工厂排版,被搁置在数据库里,拖延的时间少的几个星期,多者几个月。对于中国作者而言,最大的麻烦就是通讯地址有误而联系不上。有的作者自已的地址变了,经常忘了通知出版社,故而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另外,一旦收到了这些信函,要仔细阅读,按要求给与及时的回复,缺图表的要尽快补齐,质量或格式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力更改。至于彩图,有经费的当然印彩图为好,无力印刷彩图的应尽快告知出版社印黑白的即可。现在,如果作者能提供电子原图,许多刊物可免费在网上发表彩图(WEBCOLOUR)。

另外,还有两个问题是这个时期值得注意的。一个是版权协议书,这是出版社与作者之间的法律合同,一旦签字必须照合同办事,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此外,如果文章中要引用他人已发表的文章中的图表,除征得本人同意之外,还需获得文章发表时的版权拥有者(出版社或学术团体)的文字许可,否则是不能引用的。这项工作理论上应在原稿阶段就处理好,但实际上因为涉及的方方面面较多,往往拖到稿件送到出版社才最后办妥。如果作者本人办理此事有困难,可向出版社请求帮助。因为出版社内均设有专门负责版权的部门,他们可以直接与另一家相关的出版社或团体取得联系,比较快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许多大的出版

社之间有版权协议,相互之间允许对方的出版物有条件或无条件地引用自已出版物中的图表,这样一来,可以省去作者不少时间和精力。另一个需要强调的是稿件本身,凡是送发到出版社的稿件必须是终稿(FINALVERSION),一切对稿件文字的推敲和图表的润色均应在终稿之前完成,一旦稿件送到出版社,就不能再改动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出版原则。但总有些作者在收到出版社的登记通知书后,又发一份新的文稿到出版社,要求取代原稿。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可贵的,但可惜为时已晚。如果是小的改动,出版社一般不予理睬;如果改动较大,出版社会把新收到的文稿反送回主编,征求其意见和做出最后的审定。这样一来,往往要拖延不少时日,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总之,在稿件登记这个环节,作者要快速地向出版社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及时通告联系地址的变化,不要借此机会对稿件进行文字上的修改和润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稿件发出后,有时确有必要对学术内容进行一些小的改动,目的是提高文章学术内容的准确性,这样的改动是允许的,但大多要在下一个出版程序进行,即校样阶段。

2.审查校样

如同稿件登记一样,出版过程中的排版工作已今非昔比,计算机已完全取代了老式的铅字排版,速度与质量大大提高。现在一篇稿件从离开出版社到出校样(PROOFS)平均只需几个星期的时间,快的只要几天。而且作者收到校样的形式和途径也变了,以前大多是纸样和普通邮寄。现在,只要作者有电子信箱,校样一律以电子邮件(PDF)的形式发出,作者转瞬即可收到。

中国作者在审查英文校样时,首先要检查的就是作者姓名,不光是文章的首页,天头注脚、文后答谢及参考文献等,凡是有中国作者姓名的地方均要一一查到。此外,对文章内的排版错误和必要的改动要尽快地发回出版社,至于改校样的要求和反馈途径,一般出版社会在校样的附信中有详细的说明,作者最好按章办事,不要独出心裁。如果某一个图需要改动,最好把改过的图一同附上,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总而言之,在稿件发排和审校这个过程中,作者要尽可能地与出版社配合,不应该要么不停地发号施令,要么杳无音讯。这两种极端均不利于文章高速度高质量地发表,也决不是作者或出版社的初衷。恰恰相反,出版社和作者都愿意看到文章的早日出版,双方配合得力,充分利用现在的技术手段,文章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发表,出版社得利,作者得名,何乐而不为?

因特网和印刷版的双轨出版

在传统的出版概念上,发表文章只有一个含义,即将核红后的校样编汇成刊,印刷出版。但如今,发表文章的含义是双重的,即在因特网和印刷版上的双轨出版。可以肯定的说,因特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的纸上印刷的单一的出版形式。

1.单篇文章在因特网上发表

如今,因特网上的电子出版已成为许多学术刊物先于印刷版本出版的一种既快速又简捷的出版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把文章登载在刊物的网页上,凡是己经经过作者修改过的校样均能以极快的速度在网上以单篇的形式发表。这些文章统称为待印刷文章,含义是已经发表的文章,等待汇编成刊出版。这种单篇文章先于印刷版本在网上发表的新形式,大大加快了文章的发表速度,一旦作者对校样的更正意见反馈回出版社,几天以后校样即可在排版车间(机房)修改完毕,经必要的技术处理后即可在刊物的网页上登出,与所有的读者见面。这与印刷的期刊相比,至少将出版时间提前一至二个月甚至更多。而且这种电子出版形式还有许多印刷版本的期刊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体现在彩图的处理上。以往因为成本的原因,许多彩图只能印成黑白的,其学术质量难免打些折扣。可在网上,所有原稿中的彩图只要作者能提供电子形式的原图,即可免费在网上以彩图的形式发表。其二,文章中的图表以及参考文献是相互关连的,只需轻轻点

击便可看到与之相关的详细资料,而且文章里还可以附加小段的录像或音像资料。其三,网上出版只涉及到单篇文章,一旦校样改正完毕即可发表,不受刊物出版频率和刊物每期发表文章页数的限制,这也是网上出版与印刷版最根本的区别。最后,网上出版还有一个深受作者欢迎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可以随时上网查询稿件的进展情况,不受办公时间和地理时差的限制。遗憾的是,在网上出版兴起的初期,许多刊物允许作者或指定的图书馆免费下载文章,但如今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同时网上出版的文章在法律含义上与印刷的文章没有区别,一旦登出便不能更改。如果作者在校样审定时对校样改动较大时,可以向出版社提出要求审阅更改后的校样。这种要求能否兑现,因刊而异,各个出版社有不同的规定。作者如有此愿望不妨向主编或出版社查询。现在,有的出版社为了省时间,抢速度,已经不再鼓励作者审阅校样,但这毕竟是少数。但随着出版业的不断革新和进步,这种少数是否会成为主流,还需看其发展与市场的要求。

2.汇编入刊的文章在因特网上和印刷版中出版

网上发表了的文章,根据刊物的大小,稿源的多少以及刊物的出刊频率,分先后汇编入刊。有的文章需等几个星期,有的要等更长。至于一篇文章在一期刊物里的前后位置,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有的刊物按学术内容的份量排序,有的按学科排先后,而大部分是按原稿被接受的时间来排。如果一期稿件中有同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大多数情况下是排在一起,汇编成刊这部分工作大多是由出版社完成的,作者和主编不予干涉,但特刊除外。特刊的发稿顺序在稿件送到出版社时即已由特刊的客座编辑确定了,出版社只需按部就班发刊印刷即可。一期的稿件排定后,连同四封(封面,封底)等一同发往排版车间。现在这一步骤也电子化了,出版社一定稿,相关的信息马上就到了排版车间,不受距离和时差的限制。四封排出后校样会返回出版社审定,主要是检查该期的目录和相关的信息,如刊号刊期等。四封审定后即刻返回排版车间,和所有该刊内的文章一起汇总成一份电子文件,经技术处理后在网上发表。一旦文章在一期刊物的网络版中出现,该文便自动从网上的待印刷文章一栏中消失。这种在网上发表的一期刊物,其内容与印刷的版本完全相同。但它的出版时间要比印刷本早几个星期,从而加快了出版速度。刊物在网上出版后,排版车间对该期稿件的工作即大功告成,下面的印刷工序就由印刷厂负责了。

在国外,排版车间(TYPESETTER)和印刷厂(PRINTER)是分开的,通常是两个独立的厂家,跟出版社之间也没有归属关系,是普通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排版印刷质量高、速度快,价钱合理成本低廉,出版社便会与之长期合作,反之,则会有被炒鱿鱼的危险。如今的印刷厂,计算机化的程度很高,印刷的质量和速度也比从前高很多。一期刊物印刷装订后,很快就会发往世界各地的订户,与读者见面。而作者免费的抽印本和增刊也将在印刷版的刊物出版后不久发给联系作者。

在这段出版过程的最后阶段,中国作者应该特别注意的方面有两个。一个是对姓名的最后确认,如果网上发表的文章中有错误,要马上通知出版社纠正过来,只要时间来的及出版社是可以将网上作者姓名的错误改正过来的,而且可以避免在印刷版中再错。第二是确保出版社有联系作者的最新通信地址,任何单位、路名、邮编等变化均要及时通报出版社,而且在信中要注明文章标题和该文章在出版社的编号。如果没有正确的地址,作者应得的免费抽印本和增刊就无法邮寄到作者手中。一般来说,等到作者收到抽印本,文章的出版过程即大体告一段落,个别的刊物还要出电子版,把文章刻到电子光盘上(CD-ROM)等等,但这大多只是技术上的处理而已,与作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总之,统观当今的学术期刊出版界,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变迁时期,着重体现在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和出版过程的计算机化。这种变化既扩大了学术交流的范围,又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对人类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这种变化目前并没有影响到学术期刊的基本运作机制和结构,学术期刊仍然是主编负责制,由出版社负责出版与发行。所以,

在今后很长的时间里,科研人员要发表文章,还是免不了要和主编和出版社打交道。而对于中国的作者而言,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关键是要认真地做好市场分析,选准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竞争力,被更多的国际学术期刊接受。在稿件被接纳之后,作者应快速准确地应对出版社的要求,如此则可以有效地加快文章的出版速度,并保证最后的出版质量。“一回生,二回熟”,“失败是成功之母”,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学者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不断扩大与深入,西方学术刊物中来自中国的文章肯定会越来越多,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2007-11-2511:26NO.1、金钱——25岁以前的男人,往往比较穷,还需要在公司里冒充一下大方,所以就算不月光,兜里也不剩几个子儿了,再找个GF,要吃喝要购物,难道让她和自己一起过紧巴巴的日子?你愿意,人家还不愿意呢。

NO.2、精力——男人25岁之前是职业、事业和社会定位的摸索时期,如果想以后挤进一家大公司,拿5K以上的工资,就得不断地拼,不断地学,时间极其宝贵,如果把时间耗费在谈情说爱上,准会后悔不迭,巴尔扎克说的经典:"每个女人都想自己的......

NO.3、成熟度——男人是从25岁之后开始走向成熟的,那时的男人,无论肌肉体格,还是个性魅力、性能力,都是黄金时期,所以,待生理、心理成熟后再找GF,于人于己,都是好事。

NO.4、玩心——刚刚毕业的小伙子就该边工作边玩(黄赌毒不算),现在的男人都是贪玩的大男孩,谁不想下了班打打CS,周末踢踢球,晚上和兄弟们喝几瓶。要是有了GF的话,

对不起,上述一切都与你无缘了,好好陪她压马路吧。

NO.5、判断力——25岁前找GF,还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对女性评价的眼光,找GF是为了结婚的,结婚是为了生孩子的,过日子的,与子偕老的,所以要十分慎重。在网上看了一个妖女的文章,说现在的男生不要太好骗,装个纯情就认为是良家少女。兄弟们要擦亮眼睛,每个女孩都不简单!

NO.6、孤独——刚工作的时候,都有浓浓的校园情结,特别是在外地工作的,孤独感特别强烈,特别想找个GF来排遣寂寞。其实,这种孤独是对生活和未来的迷茫,并不是找个GF就能解决的。一定要挺住,孤独的人都是优秀的,男人要做孤独的狼。

NO.7、方向——25岁之前,需要想的最多的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去哪座城市定居?如果想趁年轻多去几个城市闯荡,多见见世面,千万别找GF,原本温柔的小尾巴会成为你的包袱。找对一个城市,再找GF,如果反之,很可能两地分居,劳燕分飞,怎么负起应有的责任。NO.8、细心——刚毕业的男人大多粗心大意、大大咧咧、不修边幅、陋习多多,连自己的起居饮食都弄得乱七八糟,更不用说对GF无微不至的关心了,如果习性不改,迟早要出问题,还是抓紧修炼,提高经验值先!

NO.9、磨练——25岁以前的男人,年少轻狂,会做错很多事情,工作上有,人际关系上也有,但是,男人25岁之前是允许犯错误的。同时,犯错误的时候,男人总不太希望被自己喜欢的人看到,不想让GF对自己丧失信心,不如自己独自承受,慢慢磨练。

NO.10、婚姻——如果21岁毕业就找GF,谈个2、3年,双方家长肯定要催着结婚的事情了,那么,一般情况下,24岁左右就该结婚了,如果GF小两岁的话,结婚之后,房子的贷款压力很大,还要承担家务,照顾小孩,走亲访友,应该说,很多人是仓促上阵、手忙脚乱的,除了不用自己洗衣服以外,似乎一切都好不到哪里去


相关内容

  • 介绍了化学类一些sci及国内核心期刊投稿感受
  • 介绍了化学类一些sci 及国内核心期刊投稿感受 [杂志名称]tetrahedron letter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istry [投稿联系方式]E-mail [投稿费用]none [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2.48 [投稿感受]接收的速度较快,大概1个月左右接收.文章的内容要求不是特别多 ...

  • 外语类核心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简介及其外语类14种核心期刊概述 摘 要:本文从读者对核心期刊不甚了解的现状出发,就其特点与鉴定指标进行论述,并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外语专业类14种核心期刊的相关内容做了较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核心期刊 要目 外语类 A Brief Intro ...

  • 部分杂志投稿方式
  • 世界教育信息 来稿须知? 1. 作 者 对 文 稿 的 真 实 性 和 保 密 性 负 责 , 作 者 姓 名 . 单 位 . 地 址 及 邮 政 编 码 务 必 写 清楚,稿件请直接寄本刊编辑部收或用电子邮箱发送:? 2. 辑 部 对 所 有 来 稿 会 及 时 审 稿 , 文 如 被 录 用 , ...

  • [中国电力]投稿须知最新版
  • <中国电力>投稿须知最新版 <中国电力>创刊于1956年,由国家电网公司主管,国网能源研究院.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技术期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1-3265/TM,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004-9649. <中国电力> ...

  • 论文投稿者如何选择期刊杂志
  • 论文投稿者如何选择期刊杂志 做研究.发论文,是吴铭(化名)每天都在做的事. 拥有生物学博士学位的他,在国外从事过两年研究,如今已是副高职称. 中文和英文期刊吴铭都投过,他总体感觉中文期刊的要求会低一些.一般只有在急于发表的情况下,他才会考虑投中文期刊. 无奈的量化指标 中文.英文,国内.国外.研究人 ...

  • 自动化类期刊投稿
  • 自动化类期刊投稿 1.[杂志名称] 计算机应用研究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建模,仿真,网络,人工智能,比较杂. [投稿联系方式] 注册在线投稿审稿 [投稿费用]250元/页 [杂志级别]国家一级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稿酬回报]无 [投稿感受]增刊录用率始终保持在100%,想上增刊,交钱就行(250 ...

  • 免费国外期刊投稿技巧
  • 国外期刊投稿指南 §1. 1 投稿的方式 投稿主要有三种方式:纸质投稿.EMAIL投稿和网上投稿.纸质投稿一般需要将稿件打印几份,邮寄给期刊编辑部,有的期刊还要求需要论文的软盘或光盘:EMAIL投稿就是将论文以附件形式发给编辑:网上投稿就是期刊有网上投稿系统,将论文在网上提交.一般国内期刊要求纸质投 ...

  • 电机及控制技术专业杂志简介
  • 电机及控制技术专业杂志简介 1. <电机与控制应用> 2. <防爆电机> <防爆电机>是电工类科技期刊,1959年创刊,1998年与<起重冶金电机>合刊为<防爆电机>,国内外公开发行. 主办单位-佳木斯防爆电机研究所是:国家起重冶金及防爆电 ...

  • 期刊投稿.审稿过程
  • 期刊投稿.审稿过程以及常用术语 2010-03-15 23:08 国外期刊投稿.审稿过程以及常用术语 1. Author 作者 如何在线投稿?在线投稿大致步骤: Step 1: Log In 登陆 The login page gives you three options: 1. Log in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