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汉字与古代婚姻习俗

趣谈汉字与远古婚姻习俗的关系

如今汉字的发展史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大体可以分为古文字史和今文字史,最早的汉字可以从三千多年前的的甲骨文算起,然后经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关于汉字的起源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碶刻说,八卦说,结绳说,还有仓颉造字等等,但我始终认为汉字起源于古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又在生活之中不断加以完善,一直到今天汉字仍旧在随着生活的改变不断变化,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那么汉字与远古的婚姻有什么关系的呢?据考古发现,我国远古的婚姻制度从群婚制开始,群婚制包括血缘婚姻和族外婚姻,什么是群婚呢?群婚就是一个女子可以和多个男子保持婚姻关系,这也是后来 “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因,《吕氏春秋 恃君览》:“昔太古常无君矣,其生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列子 汤问》:“男女杂游,不媒不聘”,可见,当时男女不分长幼,亲戚,兄弟,姐妹和夫妇,大家生活在一起,男女关系更是不媒不聘的杂游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人们改变了原有的婚姻形式,实行不同部落人们之间的群体通婚,即族外婚姻,排斥了血亲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不管哪一阶段它们仍旧属于群婚,所以结果是一样的:子女只知母不知父。而这一习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姓”字来说明,《说文解字》中对姓的解释是“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意思是:姓表明人由谁所生,是一种血缘的标志,而正与其字形之造义相契合,

从女从生,是个会意字,表示由女人所生,因此要跟随母姓。显然,造“姓”字时,在古人的观念里,孩子的血统似乎仅仅维系在母亲身上,所以姓字反映的是汉族先民的群婚习俗,因为知母不知父,孩子的血统只能根据母亲来确定,所以必须随母亲的姓,根据这种文化背景,古人也就造出了一个从女的“姓”字来。此外,“后”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象人之形”。而甲骨文中,后像妇女产子之形,后来“后”又引申为皇后,君后之意,为何要用后字来表示此意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字形,在造字之初,后并非指男子,而指女人,并且是一位有生育能力的女人,女人之所以可以做首领很大程度维系在她的生育能力上,这也与当时人们的生殖崇拜有关,显然这是母系社会的写照,而这一时期中,与母权制相适应的婚姻制度也只有群婚,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群婚发展到专偶制,即一夫一妻制,父系社会取代了母系社会,男人掌握了统治权,以后各朝代出现的太后,皇后,这样的称呼,虽有较高的权力,但不如母权时代。

从前面对“姓”“后”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群婚是与母权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因为群婚造成了“知母不知父”的结果,人们也只能从母得姓。

既然谈论婚俗,“婚”字也就不可避免,《说文解字》:“婚,归家也,礼娶妇以昏时,从女从昏,昏亦声”据此可知“婚”是个会意字,从女可以理解,可从昏又作何解释呢?这与抢婚的习俗有关,抢婚是族内婚发展到族外婚时出现的一种婚俗,它的特点就是男子未经女子本人及其家人同意,也就是说在女子及其家人全然不知的情况下,男子

将女子劫走,做自己的妻子。显然这种婚娶方式免不了引起冲突,为了避免女方家庭的抵抗,便于逃走,所以抢婚时选在日落天黑时进行,因此古人在造字时便从女从昏组成婚字。现在一些少数民族,仍然有类似的婚俗,瑶族有一种迎亲方式:夜晚,男方结伙高举火把冲向女方家中抢走女方,半路上,女方家人再抢回新娘,男女双方互抢几次之后,新娘新郎偷偷溜出队伍,于是双方停止战斗,一起享受婚宴,这虽然类似与抢婚,毕竟,只保留了抢婚的形式,二者具有实质的不同,男女双方肯定要交往过,双方家人也都同意,所以相信“婚”字正是这种习俗的记录,其实说到婚俗,有许多汉字与此相关,比如婚、嫁、娶、媒、聘等。最有意思的属“抢婚”了。

关于抢婚,“娶”也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取与娶是一对古今字,前者为古字,后者为今字,《说文解字》对二字的解释如下: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声。”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礼,获者取左耳”两字都是会意字,可是“取”为何又成了娶妻的“娶”呢?《说文解字》中“取”的甲骨文是

趣谈汉字与远古婚姻习俗的关系

如今汉字的发展史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大体可以分为古文字史和今文字史,最早的汉字可以从三千多年前的的甲骨文算起,然后经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关于汉字的起源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碶刻说,八卦说,结绳说,还有仓颉造字等等,但我始终认为汉字起源于古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又在生活之中不断加以完善,一直到今天汉字仍旧在随着生活的改变不断变化,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那么汉字与远古的婚姻有什么关系的呢?据考古发现,我国远古的婚姻制度从群婚制开始,群婚制包括血缘婚姻和族外婚姻,什么是群婚呢?群婚就是一个女子可以和多个男子保持婚姻关系,这也是后来 “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因,《吕氏春秋 恃君览》:“昔太古常无君矣,其生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列子 汤问》:“男女杂游,不媒不聘”,可见,当时男女不分长幼,亲戚,兄弟,姐妹和夫妇,大家生活在一起,男女关系更是不媒不聘的杂游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人们改变了原有的婚姻形式,实行不同部落人们之间的群体通婚,即族外婚姻,排斥了血亲男女之间的婚姻关系,不管哪一阶段它们仍旧属于群婚,所以结果是一样的:子女只知母不知父。而这一习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姓”字来说明,《说文解字》中对姓的解释是“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意思是:姓表明人由谁所生,是一种血缘的标志,而正与其字形之造义相契合,

从女从生,是个会意字,表示由女人所生,因此要跟随母姓。显然,造“姓”字时,在古人的观念里,孩子的血统似乎仅仅维系在母亲身上,所以姓字反映的是汉族先民的群婚习俗,因为知母不知父,孩子的血统只能根据母亲来确定,所以必须随母亲的姓,根据这种文化背景,古人也就造出了一个从女的“姓”字来。此外,“后”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象人之形”。而甲骨文中,后像妇女产子之形,后来“后”又引申为皇后,君后之意,为何要用后字来表示此意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字形,在造字之初,后并非指男子,而指女人,并且是一位有生育能力的女人,女人之所以可以做首领很大程度维系在她的生育能力上,这也与当时人们的生殖崇拜有关,显然这是母系社会的写照,而这一时期中,与母权制相适应的婚姻制度也只有群婚,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群婚发展到专偶制,即一夫一妻制,父系社会取代了母系社会,男人掌握了统治权,以后各朝代出现的太后,皇后,这样的称呼,虽有较高的权力,但不如母权时代。

从前面对“姓”“后”的分析中,可以发现群婚是与母权社会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因为群婚造成了“知母不知父”的结果,人们也只能从母得姓。

既然谈论婚俗,“婚”字也就不可避免,《说文解字》:“婚,归家也,礼娶妇以昏时,从女从昏,昏亦声”据此可知“婚”是个会意字,从女可以理解,可从昏又作何解释呢?这与抢婚的习俗有关,抢婚是族内婚发展到族外婚时出现的一种婚俗,它的特点就是男子未经女子本人及其家人同意,也就是说在女子及其家人全然不知的情况下,男子

将女子劫走,做自己的妻子。显然这种婚娶方式免不了引起冲突,为了避免女方家庭的抵抗,便于逃走,所以抢婚时选在日落天黑时进行,因此古人在造字时便从女从昏组成婚字。现在一些少数民族,仍然有类似的婚俗,瑶族有一种迎亲方式:夜晚,男方结伙高举火把冲向女方家中抢走女方,半路上,女方家人再抢回新娘,男女双方互抢几次之后,新娘新郎偷偷溜出队伍,于是双方停止战斗,一起享受婚宴,这虽然类似与抢婚,毕竟,只保留了抢婚的形式,二者具有实质的不同,男女双方肯定要交往过,双方家人也都同意,所以相信“婚”字正是这种习俗的记录,其实说到婚俗,有许多汉字与此相关,比如婚、嫁、娶、媒、聘等。最有意思的属“抢婚”了。

关于抢婚,“娶”也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取与娶是一对古今字,前者为古字,后者为今字,《说文解字》对二字的解释如下: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声。”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礼,获者取左耳”两字都是会意字,可是“取”为何又成了娶妻的“娶”呢?《说文解字》中“取”的甲骨文是


相关内容

  • [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合集)
  • 中华民族文化荟萃大全 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特征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趣话系列大全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商帮 中国历史上千古不变的九大定律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王岳川) 中国人的两大致命缺点 三糊涂: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集体趴下的 三糊涂: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心理学分析 百家姓家训撷英 美文自读:中国关系论(戎 ...

  • 汉字趣谈 前 后
  • (2016-11-15 12:27:57) 转载▼ 分类: 汉字趣谈 前 [说文解字] 前,不行而进谓之歬.从止在舟上. [汉字趣谈] "前"是个会意字,其金文字形的上部是一只脚趾朝上的脚(止),脚下是一条船(舟),脚站在船上表示前进."前"字的本义是&quo ...

  • 从婚礼习俗看中西文化差异
  • 从婚礼习俗看中西文化差异 杜文燕 (西北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摘 要:婚俗是文化风俗的一部分中西方在传统婚前习俗$婚礼服饰$婚礼仪式及婚宴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中西婚俗文化进行比较和研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俗差异,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西方文化走进中国 关键词:婚俗:文化:差异 一中西传 ...

  • 西方节日趣谈
  • 西方节日趣谈 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有深刻的寓意,有的是为了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人物,或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或是庆祝某一时节的到来等等.节日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现象的节日有着特定的含义:节日是一年当 ...

  • 四明浮槎客笔下的日本
  • 异国形象:作为兽类的日本 --四明浮槎客笔下的日本 张哲俊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内容提要:晚清以来很多中国人踏上了日本的土地,亲身体验文献中早已知道的日本.可是文献的日本与现实的日本有差距.四明浮槎客就以想象的日本解读眼前的日本,时时以儒家思想作为解读日本的标准,结果在他眼中呈现的日本是兽类形象 ...

  • 清明节来历
  • [清明节来历]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 ...

  • 汉字与两性文化
  • 汉字与两性文化 [摘要] 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汉字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本文将着重讨论两性文化中"男"尊"女"卑."夫"唱"妇"随的家庭伦理观念,男女专称.男女谦称的两性称谓和体现男女人体之美和精 ...

  •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 1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的规定和对策原则. 2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3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即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4文化内涵: ...

  • 中国书法大全,魅力汉字,汇集篆.隶.草.行.楷等五大书体
  •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本专题将带您走进书法艺术殿堂,领略传统文化的美丽风景! 关注专题微博加关注 加关注 转帖至 人人网新浪微博QQ空间腾讯微博开心网 目录:  文房四宝 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