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大观园
刘辰怡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知道《红楼梦》里有座大观园吗?《红楼梦》里的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时觉得什么都是那样新鲜,那样有趣。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大观园里逛一逛。(板书:大观园)不过我们今天逛的可不是贾府,而是民风、民俗大观园。(板书:民风、民俗)
2、 读诗猜节日:让我们赶紧到园里去逛一逛吧。那边怎么围着那么多人,哦,原来在猜灯谜,你们想猜吗?就让我们走进“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猜这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分别出示:除夕、元宵、中秋、重阳、端午的古诗) 师:看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特有的习俗。(板书:习俗各不同)
二、话说端午,走进风俗
1、 咱们继续往园里逛,那边锣鼓喧天,在干吗呢?(划龙舟小视频导入)看到划龙舟,你想到什么?那除了划龙舟外,一提到“端午”,你脑海里马上浮现的是什么?——粽子。
2、 对,划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两大习俗,那么,你知不知道端午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生说屈原的故事)
3、“汨罗江上鼓声喧,争看龙船吊屈原”。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毫不妥协的凛然正气,使得千百年来为人们一直传诵与纪念。(板书:由来藏故事)
3、 除了划龙舟和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插菖蒲、艾草,喝雄黄酒、挂香囊、吃五黄)——这些饶有趣味的端午习俗是古时的人们为了(生说驱邪避灾),难道菖蒲做成的宝剑真的能降魔驱邪吗?(不能)所以这些习俗都是古人对于生活寄予的一种美好愿望。
4、看来端午节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节日。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妙趣横生的风俗、美丽动人的起源故事让端午节熠熠生辉,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它。
考虑 舍不舍弃5、但是前阵子,老师在网上却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课件出示,学生读)
师:听到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想说的?(先和你小组里的同学聊一聊你的想法) 生: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他国家却申请为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 师:作为炎黄子孙,面对这样一个真实现状,心里肯定会有所触动,甚至感到震撼。 生:我们要重视传统节日。
师:韩国申“遗”成功,为渐渐淡忘传统的我们敲响了警钟。
生:我们应该把传统保留下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师:端午节蕴涵着祖国人民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它!如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都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三、身边的习俗,赶“集市”
过完了端午,让我们在“大观园”里继续前行吧!(集市视频播放)。这是——生(三甲街的集市)
1、谁来说说集市的来历:生说(出示集市来历:集市贸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
史,到了周代更加发展。《周易》上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记载;而《左传》上的“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也是很好的证明。集市的形式很多,名称也不一。据《五杂俎说》:岭南之市谓之虚,言满时少,虚时多也。西蜀谓之亥。亥者,阂也。阂者,疟也,言间日一作也。山东人谓之集。”所以旧时有“趁虚”、“赶市”等种种说法。这都是每天的、间日的或十天、或半月的经常性的集市,因此也叫常集。此外,还有特殊形式的集市,像流行在各地的一年一度的庙市(也叫庙会)、春季举行的香市等。)
师:赶集作为我国古时一种广为流传的习俗。至今仍在我国农村及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盛行。我们的集市都具有早晨开市、日中落市的传统特点。
2、那同学们每逢农历___、____是三甲街的集市呀?
3、刚好上个星期六是三甲街的集市,同学们已经实地去调查过了,那就请各小组来汇报下。
各小组分别汇报A到F地,主要卖什么 ,相机出示学生集市上发来的照片。
4、同学们三甲街上小贩们卖东西,他们主要以什么形式售卖的?(生:他们都是摆摊的,散卖的,都是杆秤称秤的,不像超市好多东西都已经称好,包装包好的)
5、那同学们你们平时去逛集市时,有没有什么趣闻跟大家分享下?(生聊趣闻)板书:集市趣闻多
6、有人说在现代社会可以取消集市了,你们认为呢?(生讨论、辩论)
四、婚嫁习俗
1、师:结婚,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喜事,对于婚嫁的习俗,你了解多少?(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的婚礼习俗)
2、 我们家乡台州传统的婚嫁习俗特别有意思,跟着我去参加一户姓王人家的婚礼吧!(微课导入)
婚嫁习俗源远流长、纵横千年的华夏古国,婚嫁习俗也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底蕴。我们班里的孩子也想亲身体验一回,来吧!(课堂演绎:拜天地、喝交杯酒)
五、小结延伸: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的只是民风民俗大观园的沧海一粟。它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悠久一脉相承,让我们继续去了解它,继承它。
六、课后请同学进一步了解其他的民风民俗(可通过上网查询、访问长辈)。
七、板书设计
民风、民俗大观园
习俗各不同
由来藏故事
集市趣闻多
婚嫁习俗妙
民风、民俗大观园
刘辰怡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知道《红楼梦》里有座大观园吗?《红楼梦》里的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时觉得什么都是那样新鲜,那样有趣。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大观园里逛一逛。(板书:大观园)不过我们今天逛的可不是贾府,而是民风、民俗大观园。(板书:民风、民俗)
2、 读诗猜节日:让我们赶紧到园里去逛一逛吧。那边怎么围着那么多人,哦,原来在猜灯谜,你们想猜吗?就让我们走进“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猜这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分别出示:除夕、元宵、中秋、重阳、端午的古诗) 师:看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特有的习俗。(板书:习俗各不同)
二、话说端午,走进风俗
1、 咱们继续往园里逛,那边锣鼓喧天,在干吗呢?(划龙舟小视频导入)看到划龙舟,你想到什么?那除了划龙舟外,一提到“端午”,你脑海里马上浮现的是什么?——粽子。
2、 对,划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两大习俗,那么,你知不知道端午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生说屈原的故事)
3、“汨罗江上鼓声喧,争看龙船吊屈原”。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毫不妥协的凛然正气,使得千百年来为人们一直传诵与纪念。(板书:由来藏故事)
3、 除了划龙舟和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插菖蒲、艾草,喝雄黄酒、挂香囊、吃五黄)——这些饶有趣味的端午习俗是古时的人们为了(生说驱邪避灾),难道菖蒲做成的宝剑真的能降魔驱邪吗?(不能)所以这些习俗都是古人对于生活寄予的一种美好愿望。
4、看来端午节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节日。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妙趣横生的风俗、美丽动人的起源故事让端午节熠熠生辉,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它。
考虑 舍不舍弃5、但是前阵子,老师在网上却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课件出示,学生读)
师:听到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想说的?(先和你小组里的同学聊一聊你的想法) 生: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他国家却申请为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 师:作为炎黄子孙,面对这样一个真实现状,心里肯定会有所触动,甚至感到震撼。 生:我们要重视传统节日。
师:韩国申“遗”成功,为渐渐淡忘传统的我们敲响了警钟。
生:我们应该把传统保留下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师:端午节蕴涵着祖国人民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它!如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都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三、身边的习俗,赶“集市”
过完了端午,让我们在“大观园”里继续前行吧!(集市视频播放)。这是——生(三甲街的集市)
1、谁来说说集市的来历:生说(出示集市来历:集市贸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
史,到了周代更加发展。《周易》上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记载;而《左传》上的“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也是很好的证明。集市的形式很多,名称也不一。据《五杂俎说》:岭南之市谓之虚,言满时少,虚时多也。西蜀谓之亥。亥者,阂也。阂者,疟也,言间日一作也。山东人谓之集。”所以旧时有“趁虚”、“赶市”等种种说法。这都是每天的、间日的或十天、或半月的经常性的集市,因此也叫常集。此外,还有特殊形式的集市,像流行在各地的一年一度的庙市(也叫庙会)、春季举行的香市等。)
师:赶集作为我国古时一种广为流传的习俗。至今仍在我国农村及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盛行。我们的集市都具有早晨开市、日中落市的传统特点。
2、那同学们每逢农历___、____是三甲街的集市呀?
3、刚好上个星期六是三甲街的集市,同学们已经实地去调查过了,那就请各小组来汇报下。
各小组分别汇报A到F地,主要卖什么 ,相机出示学生集市上发来的照片。
4、同学们三甲街上小贩们卖东西,他们主要以什么形式售卖的?(生:他们都是摆摊的,散卖的,都是杆秤称秤的,不像超市好多东西都已经称好,包装包好的)
5、那同学们你们平时去逛集市时,有没有什么趣闻跟大家分享下?(生聊趣闻)板书:集市趣闻多
6、有人说在现代社会可以取消集市了,你们认为呢?(生讨论、辩论)
四、婚嫁习俗
1、师:结婚,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喜事,对于婚嫁的习俗,你了解多少?(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的婚礼习俗)
2、 我们家乡台州传统的婚嫁习俗特别有意思,跟着我去参加一户姓王人家的婚礼吧!(微课导入)
婚嫁习俗源远流长、纵横千年的华夏古国,婚嫁习俗也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底蕴。我们班里的孩子也想亲身体验一回,来吧!(课堂演绎:拜天地、喝交杯酒)
五、小结延伸: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的只是民风民俗大观园的沧海一粟。它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悠久一脉相承,让我们继续去了解它,继承它。
六、课后请同学进一步了解其他的民风民俗(可通过上网查询、访问长辈)。
七、板书设计
民风、民俗大观园
习俗各不同
由来藏故事
集市趣闻多
婚嫁习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