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分类汇编---空气与水

1.(1分)(2014•北京)下列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A .氧气

选:B B .氮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

27.(6分)(2014•北京)水是生命之源.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过滤水中的杂质.

(2)生活中常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成的气体是,反应(4)配制为.

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

(2)硬水和软水与肥皂水混合的现象不同,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故填:肥皂水;

(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故填:氧气;2H 2O

2H 2↑+O2↑;

(4)配制5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的质量为:500g ×

10%=5og,需要水的质量为500g ﹣50g=450g;主要步骤有称量、量取、溶解,故填:50g 、450g ;溶解

28.(6分)(2013•北京)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1)“水”有很多种.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A 、河水B 、自来水C 、矿泉水D 、蒸馏水.

(2)电解水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水是重要的溶剂和化工原料.氯碱工业以饱和食盐水为原料获得烧碱等化工产品,反应原理为:2NaCl+2H2O 2NaOH+H2↑+Cl2↑.

.①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6g .该温度下,饱和食盐水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②烧碱可用于处理硫酸泄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打开K ,滴加稀盐酸,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关闭K .请解释导管内液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解:(1)河水、自来水、矿泉水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而蒸馏水中不含有杂质,属于纯净物;故填:D ;

(2)水通电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

故填:2H 2O 2H 2↑+O2↑;2H 2↑+O2↑;

(3)①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6g .是指该温度下100g 水中最多溶解36g 氯化钠,所以饱和食盐水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36:100=9:25;故填:9:25;

②烧碱可用于处理硫酸泄漏,是烧碱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 4═Na 2SO 4+2H2O ;故填:2NaOH+H2SO 4═Na 2SO 4+2H2O ;

(4)铁在潮湿的空气易生锈,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所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使瓶内压强变大,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填:铁在潮湿的空气易生锈,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所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使瓶内压强变大,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3.(7分)(2013•北京)四硫化钠(Na 2S 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 2S 4+O2+2H2O=8S↓+4NaOH.

【查阅资料】

.①Na 2S 4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

②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 溶液不反应.

【实验过程】

①取0.5g 碳酸钠、0.2g 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入(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 2S 4,反应为:4Na 2CO 3+12S+X

蘸有浓NaOH 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2Na 2S 4+2Na2S 2O 3+4CO2,X 的化学式为.,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 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 1(如图2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 2.理论上h 2:h 1=.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h 1/cm

h 2/cm11.08.7第2次11.49.1第3次11.69.2

【解释与结论】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反思与评价】若实验过程②中,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时间即进行后续操作,会影响测定结果,请说明有何影响,并阐述理由:.解:【实验过程】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和

4Na 2CO 3+12S+X2Na 2S 4+2Na2S 2O 3+4CO2,可知X 的化学式为O 2;二氧化碳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蘸有浓NaOH 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故填:O 2;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③四硫化钠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硫和氢氧化钠,会使得试管内压强变小,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约为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 2.理论上h 2:h 1=4:5;故填: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约为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4:5;

④【解释与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00%=20.9%;故填:20.9;

【反思与评价】未放置一段时间会导致试管内的空气成分与外边的空气成分可能有差异.故填:试管内的空气成分与外边的空气成分可能有差异.

1.(2012•北京)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 .氮气

选A B .二氧化碳C .氧气)D .稀有气体

8.(2012

•北京)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 .用淘米水浇花

C .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选C )B .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D .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A .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 .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肥皂水

C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D .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选D

24.(7分)(2013•南京)2013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

(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和天然气等.

(2)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二氧化氮B 、二氧化硫C 、PM 2.5D 、氮气

(3)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当打开K ,反应一段时间后:

①D 烧杯中)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②B 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 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处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写出C 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解:(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故填:石油.

(2)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PM 2.5都属于空气污染物,而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

故填:D .

(3)①当打开K ,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填:下层;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②B 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B 中有显酸性的物质的生成,显酸性的物质是碳酸,碳酸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

故填:碳酸.C 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物质﹣﹣碳酸

选A 5.(2012•南京)南京市即将正式发布PM2.5检测数据.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情况通常不可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的是()

A .焚烧秸秆

选D

24.(2012•南京)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B .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 .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

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2)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植物油B .醋酸C .蔗糖D (3)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

(4)如图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1可用来检验.

(5A .H 2和O 2反应B .电解水C .H 2和Cl 2B .汽车尾气C .燃烧煤气D .光合作用

解:(1)从节约用水的方法及防止水污染的角度分析:

A 、充分利用每一滴水是节约用水的重要体现;

B 、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有效地减少水污染.

C 、水体污染的危害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分析选项D 说法错误.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是否能形成溶液:

A 、植物油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

B 、醋酸溶于水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C 、蔗糖溶于水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D 、高锰酸钾溶于水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故不能形成溶液的是植物油.

(3)软硬水遇肥皂水泡沫不同,硬水中泡沫少,软水中泡沫多,所以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4)由于点加水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所以图中1试管中气体是氢气,2试管中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可采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鉴定,如果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的存在.

(5)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时首先要求反应中必须有水出现,其依据一般是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A 、H 2和O 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水,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生成氢气与氧气,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 、H 2和Cl 2反应生成氯化氢与水无关,所以不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 、H 2和CuO 反应生成铜和水,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所以C 选项的反应不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1)D ;(2)A ;(3)肥皂水;(4)氢气;带火星的木条;(5)C .

1.(1分)(2014•北京)下列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A .氧气

选:B B .氮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

27.(6分)(2014•北京)水是生命之源.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过滤水中的杂质.

(2)生活中常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成的气体是,反应(4)配制为.

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

(2)硬水和软水与肥皂水混合的现象不同,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故填:肥皂水;

(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故填:氧气;2H 2O

2H 2↑+O2↑;

(4)配制5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的质量为:500g ×

10%=5og,需要水的质量为500g ﹣50g=450g;主要步骤有称量、量取、溶解,故填:50g 、450g ;溶解

28.(6分)(2013•北京)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1)“水”有很多种.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A 、河水B 、自来水C 、矿泉水D 、蒸馏水.

(2)电解水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水是重要的溶剂和化工原料.氯碱工业以饱和食盐水为原料获得烧碱等化工产品,反应原理为:2NaCl+2H2O 2NaOH+H2↑+Cl2↑.

.①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6g .该温度下,饱和食盐水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②烧碱可用于处理硫酸泄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打开K ,滴加稀盐酸,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关闭K .请解释导管内液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解:(1)河水、自来水、矿泉水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而蒸馏水中不含有杂质,属于纯净物;故填:D ;

(2)水通电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

故填:2H 2O 2H 2↑+O2↑;2H 2↑+O2↑;

(3)①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6g .是指该温度下100g 水中最多溶解36g 氯化钠,所以饱和食盐水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36:100=9:25;故填:9:25;

②烧碱可用于处理硫酸泄漏,是烧碱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 4═Na 2SO 4+2H2O ;故填:2NaOH+H2SO 4═Na 2SO 4+2H2O ;

(4)铁在潮湿的空气易生锈,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所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使瓶内压强变大,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故填:铁在潮湿的空气易生锈,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所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使瓶内压强变大,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3.(7分)(2013•北京)四硫化钠(Na 2S 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Na 2S 4+O2+2H2O=8S↓+4NaOH.

【查阅资料】

.①Na 2S 4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

②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 溶液不反应.

【实验过程】

①取0.5g 碳酸钠、0.2g 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入(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 2S 4,反应为:4Na 2CO 3+12S+X

蘸有浓NaOH 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2Na 2S 4+2Na2S 2O 3+4CO2,X 的化学式为.,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 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 1(如图2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 2.理论上h 2:h 1=.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h 1/cm

h 2/cm11.08.7第2次11.49.1第3次11.69.2

【解释与结论】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反思与评价】若实验过程②中,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时间即进行后续操作,会影响测定结果,请说明有何影响,并阐述理由:.解:【实验过程】①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和

4Na 2CO 3+12S+X2Na 2S 4+2Na2S 2O 3+4CO2,可知X 的化学式为O 2;二氧化碳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蘸有浓NaOH 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故填:O 2;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③四硫化钠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硫和氢氧化钠,会使得试管内压强变小,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示),拔下橡胶塞,观察到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约为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 2.理论上h 2:h 1=4:5;故填: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约为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4:5;

④【解释与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00%=20.9%;故填:20.9;

【反思与评价】未放置一段时间会导致试管内的空气成分与外边的空气成分可能有差异.故填:试管内的空气成分与外边的空气成分可能有差异.

1.(2012•北京)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 .氮气

选A B .二氧化碳C .氧气)D .稀有气体

8.(2012

•北京)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 .用淘米水浇花

C .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选C )B .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D .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A .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 .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肥皂水

C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D .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选D

24.(7分)(2013•南京)2013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

(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和天然气等.

(2)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二氧化氮B 、二氧化硫C 、PM 2.5D 、氮气

(3)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当打开K ,反应一段时间后:

①D 烧杯中)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②B 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 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处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写出C 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解:(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故填:石油.

(2)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PM 2.5都属于空气污染物,而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

故填:D .

(3)①当打开K ,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填:下层;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②B 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B 中有显酸性的物质的生成,显酸性的物质是碳酸,碳酸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

故填:碳酸.C 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物质﹣﹣碳酸

选A 5.(2012•南京)南京市即将正式发布PM2.5检测数据.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情况通常不可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的是()

A .焚烧秸秆

选D

24.(2012•南京)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B .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 .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

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2)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植物油B .醋酸C .蔗糖D (3)区分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

(4)如图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1可用来检验.

(5A .H 2和O 2反应B .电解水C .H 2和Cl 2B .汽车尾气C .燃烧煤气D .光合作用

解:(1)从节约用水的方法及防止水污染的角度分析:

A 、充分利用每一滴水是节约用水的重要体现;

B 、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有效地减少水污染.

C 、水体污染的危害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分析选项D 说法错误.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是否能形成溶液:

A 、植物油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

B 、醋酸溶于水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C 、蔗糖溶于水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D 、高锰酸钾溶于水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故不能形成溶液的是植物油.

(3)软硬水遇肥皂水泡沫不同,硬水中泡沫少,软水中泡沫多,所以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4)由于点加水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所以图中1试管中气体是氢气,2试管中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可采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鉴定,如果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的存在.

(5)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时首先要求反应中必须有水出现,其依据一般是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A 、H 2和O 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水,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生成氢气与氧气,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 、H 2和Cl 2反应生成氯化氢与水无关,所以不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 、H 2和CuO 反应生成铜和水,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所以C 选项的反应不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故答案为:(1)D ;(2)A ;(3)肥皂水;(4)氢气;带火星的木条;(5)C .


相关内容

  • 2015年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 2015年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一.选择题 1.(2015•天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2015•齐齐哈尔)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3.(2015•孝感)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4.(2015•菏泽)类比归纳是 ...

  • 2014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A. 纯羊毛制品点燃后有烧焦羽毛气味产生 B. 黄铜片与铜片互相刻画,黄铜片可以在铜片上画出痕迹 C.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将少量熟石灰粉末与硝酸铵固体混合.研磨,能嗅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3.(2014•丹东)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

  • 2012年全国中考物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试题汇编及解析
  • 2012全国中考物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试题汇编及解析 一.试题汇编 (一)材料分类考查 1.楠楠同学在中考备考中,准备有:①透明塑料笔袋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板④铅笔芯⑤橡皮擦等物品.上述五种物品中,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有( ) A . 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 ①② ...

  • 2014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 2014中考化学分类汇编-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2014北京)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电子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2.(2014上海)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3.(2014南京)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 ...

  • 2014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概率
  • 2014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概率 一.选择题 空气质量指数小于100表示空气质量优良,空气质量指数大于2 00表示空气重度污染,某人随机选择7月1日至7月8日中的某一天到达该市,并连续停留3天.则此人在该市停留期间有且仅有1天空气质量优良的概率是( ) A . 1213 B. C. D. 3524 考点 ...

  • 新人教版数学中考知识点汇编专题
  • 广东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1:实数 一.选择题 1. ﹣5的绝对值是[ ] A . 5 B . ﹣5 C . D . ﹣ 2. 地球半径约为6400000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 0.64×107 B . 6.4×106 C . 64×105 D . 640×104 1 3. - ...

  • 2015中考物理分类汇编 [力]
  • <力> 一.选择题 2.(3分)(2015•雅安)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B 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③用力握小球,球变瘪了: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①② ①④ ②③ ②④ ...

  • 历届初中生物重点资料汇总
  • 历届 学期 下学期 月考/期中/期末 开学/2月月考 期末 第四次月考 推荐专题 2016年中考生物小题精做系列 2016年中考生物大题狂做系列(更新中) 2016年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系列(更新中) 2015-2016学年八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 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更新中) ...

  • 初三物质的分类变化 性质用途
  • 四川省2014年中考化学专题汇编 物质的分类.变化.性质.用途 选B 11.(2.5分)(2014•乐山)下列各组物质中,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www.xkb1.com 15.(8分)(2014•成都)(1)根据下列图文回答问题: ①青铜剑属于 合金 (填"纯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