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资源库17 |"烟花三月下扬州",感受诗歌里的情谊

恰逢阳春三月,春意最浓之时,孟浩然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生性浪漫的李白,除了向友人表达浓浓的祝福外,还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听听专家的讲解。

【诵读】

诵读专家:雅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书写】

书写专家:王学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讲解】

讲解专家:程翔(北京一零一中学 特级教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讲解

专家 | 程翔(北京一零一中学 特级教师)

今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被誉为“诗仙”

这首诗写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存世的诗文有千余篇首,有《李太白集传世》。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据著名的学者、李白研究专家詹瑛先生考证,詹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这本书里,考证了这本诗应该是作于开元十六年前,也就是公元728年之前,这是詹英先生的一个考证。另一位李白的研究专家安旗先生在她的《李白年谱》这本书里则明确地定这首诗写于开元十六年,也就是公元728年。南京师范大学著名学者、李白研究专家郁贤皓先生在《李白丛考》这本书里专门有一篇文章写李白和孟浩然交游这样一篇考证的文章,也基本上把它确定为写于开元十六年。由此,从这些专家学者的考证文章当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首诗是写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这样一个时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表现了李白对朋友到广陵的一种羡慕和向往之情

从诗的题目上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是到或者去的意思,就是送孟浩然到广陵。孟浩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李白这首诗开头就写“故人西辞黄鹤楼”,他把孟浩然称作是自己的“故人”,那就是非常好的朋友,关系非同一般了。

在一个非常美好的季节,在桃红柳绿的春季,李白去送别自己的好朋友,到自古繁华地的广陵,广陵就是现在的扬州,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所以说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但是并没有一丝的伤感在里面,而是表现了李白对朋友到广陵的一种羡慕和向往之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表面上看这两句是写景,实际上是抒情

我们接着往下欣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写得最好,表面上看这两句是写景,实际上是抒情。它在写诗人李白站在岸边望着远去的故人——故人是乘船前往广陵的——船越走越远,一开始还能看得清故人的身影,但是随着距离越来越远就看得越来越不清楚了,所以李白站在岸边就去看那一片孤帆,随着距离更加的遥远,连那一片孤帆也看不见了。那么在诗人李白的视线中,只看到了天水交接之处浩浩的江水。

那么由此我们作为读者,可以去猜测,送别的李白在岸边站了多久呢,他看了多久呢。他以这样的写景诗实际上抒发了对故人孟浩然的深厚情感,是那样一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这就是说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在抒情,另外在中国古典的诗歌当中还有一种很值得我们玩味的现象,就是写景的句子往往是包含着一种叙事在里面。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它的起承转合是怎样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从体裁上来讲,它是一首七言绝句。七言绝句只有四句,它讲究起、承、转、合。所谓的起就是起句、就是开头。承就是承接。转就是转换、转折。合就是结束。

那我们看这首诗的四句,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起句,他交代这件事,是朋友要离开了、故人要离开了。那么接下来要承接,故人为何要离开,因为故人“烟花三月下扬州”,所以这一句接得非常紧。这就是起和承。

到了第三句就转向了自己,“孤帆远影碧空尽”,这是写李白自己站在岸边看着、或者目送着自己的朋友上船渐渐地远去,从写自己的朋友转向写自己,这个转折是很明显的。最后一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结句给人留下的余韵悠长,使每一个读者去想象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多么深厚,李白站在那个地方站了多久,所以合这个结句它给人的特点、感受就是韵味悠长。

故而起承转合我们为它做一个要求的话,就是起句要平实,承句要紧凑,转句要突兀,结句要悠长。

恰逢阳春三月,春意最浓之时,孟浩然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生性浪漫的李白,除了向友人表达浓浓的祝福外,还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听听专家的讲解。

【诵读】

诵读专家:雅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书写】

书写专家:王学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讲解】

讲解专家:程翔(北京一零一中学 特级教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讲解

专家 | 程翔(北京一零一中学 特级教师)

今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被誉为“诗仙”

这首诗写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存世的诗文有千余篇首,有《李太白集传世》。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据著名的学者、李白研究专家詹瑛先生考证,詹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这本书里,考证了这本诗应该是作于开元十六年前,也就是公元728年之前,这是詹英先生的一个考证。另一位李白的研究专家安旗先生在她的《李白年谱》这本书里则明确地定这首诗写于开元十六年,也就是公元728年。南京师范大学著名学者、李白研究专家郁贤皓先生在《李白丛考》这本书里专门有一篇文章写李白和孟浩然交游这样一篇考证的文章,也基本上把它确定为写于开元十六年。由此,从这些专家学者的考证文章当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首诗是写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这样一个时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表现了李白对朋友到广陵的一种羡慕和向往之情

从诗的题目上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是到或者去的意思,就是送孟浩然到广陵。孟浩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李白这首诗开头就写“故人西辞黄鹤楼”,他把孟浩然称作是自己的“故人”,那就是非常好的朋友,关系非同一般了。

在一个非常美好的季节,在桃红柳绿的春季,李白去送别自己的好朋友,到自古繁华地的广陵,广陵就是现在的扬州,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所以说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但是并没有一丝的伤感在里面,而是表现了李白对朋友到广陵的一种羡慕和向往之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表面上看这两句是写景,实际上是抒情

我们接着往下欣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写得最好,表面上看这两句是写景,实际上是抒情。它在写诗人李白站在岸边望着远去的故人——故人是乘船前往广陵的——船越走越远,一开始还能看得清故人的身影,但是随着距离越来越远就看得越来越不清楚了,所以李白站在岸边就去看那一片孤帆,随着距离更加的遥远,连那一片孤帆也看不见了。那么在诗人李白的视线中,只看到了天水交接之处浩浩的江水。

那么由此我们作为读者,可以去猜测,送别的李白在岸边站了多久呢,他看了多久呢。他以这样的写景诗实际上抒发了对故人孟浩然的深厚情感,是那样一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这就是说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在抒情,另外在中国古典的诗歌当中还有一种很值得我们玩味的现象,就是写景的句子往往是包含着一种叙事在里面。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它的起承转合是怎样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从体裁上来讲,它是一首七言绝句。七言绝句只有四句,它讲究起、承、转、合。所谓的起就是起句、就是开头。承就是承接。转就是转换、转折。合就是结束。

那我们看这首诗的四句,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起句,他交代这件事,是朋友要离开了、故人要离开了。那么接下来要承接,故人为何要离开,因为故人“烟花三月下扬州”,所以这一句接得非常紧。这就是起和承。

到了第三句就转向了自己,“孤帆远影碧空尽”,这是写李白自己站在岸边看着、或者目送着自己的朋友上船渐渐地远去,从写自己的朋友转向写自己,这个转折是很明显的。最后一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结句给人留下的余韵悠长,使每一个读者去想象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多么深厚,李白站在那个地方站了多久,所以合这个结句它给人的特点、感受就是韵味悠长。

故而起承转合我们为它做一个要求的话,就是起句要平实,承句要紧凑,转句要突兀,结句要悠长。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组 1观潮 2*雅鲁藏布大峡谷 3鸟的天堂 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6爬山虎的脚 7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巨人的花园 10*幸福是什么 11去年的树 12*小木偶的故事 语文园地三 ...

  • 唐朝送别赠言
  •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 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 ...

  • 语文教学研究:24首必读经典七绝古诗
  •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这首<出塞>,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 ...

  • 教案1古诗三首
  •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者:张泽元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第 ...

  • 古代送别诗
  • 古代送別詩 古典诗文 2009-08-22 1615 古代送別詩 [送别诗产生的背景]古代因为地广不便,音息难通,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因此,"离别"就成为人生中心碎感伤的事.尤其在动乱的年 ...

  • 古诗朗诵串词
  • 四(1)班古诗吟诵串词 合: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女:寒霜染大地,我们跟随冬天的脚步,在美丽的校园中快乐的生活. 男:读书破万卷.我们跟随诗人的神韵,在诗意校园中感受经典. 合:朗诵古诗,我们就是在和诗人们进行心灵的聚会.我们在朗诵中 游览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我们在朗诵中感受中 ...

  • 黄鹤楼送别教案
  • 黄鹤楼送别 一.教学目标 1.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 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

  • "烟花三月"是黄鹤楼一带柳絮纷飞之景
  • 启阵:葳蕤散文 http://blog.sina.com.cn/dingqizhen 个人资料 丁启阵 "烟花三月"是黄鹤楼一带柳絮纷飞之景 (2012-05-16 19:09:44) 标签: 杂谈 分类: 快乐阅读 李白诗中的"烟花"指什么? 丁启阵 有位家 ...

  • 诗歌朗诵主持稿开头结尾
  • 1.(陈)窗前,有一株紫丁香,是我们对老师深深的情 :窗前,有一株紫丁香,是我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下面由请二(2)班马鑫耀等同学给我们带来的<一株紫丁香>,请一(1)班刘邃杰同学做好准备. 2.(兰)月有情,月伴影.出门在外,那不变的明月,勾起诗人游子的乡情.下面请欣赏一(1)班 刘邃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