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年级 数学 学科 总计 20 课时 第 13 课时 课题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方法 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3、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定理和推论 难点: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和推论的灵活运用
知识与方法
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定理2、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1、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CB=90°,D为AB的中点,DE⊥AB,垂足为D,CE平分∠ACB且交DE于E。求证:DE=
1
AB. 2
C
AB
E
练习1、(1)如图所示,在△ABC中,∠B=40°,∠C=20°,DA⊥CA于点A,交BC于点D,求证:CD=2AB.
(2)如图,在△ABC中,BF、CE是高,P为BC的中点,Q为EF的中点,
求证:PQ⊥EF
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两个推论
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推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例2、如图,已知在△ABC中,∠C=60°,且高BE经过高AD的中点F,若BE=20,求BF、EF的长。
练习2、(1)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AD=
1
BC,CD⊥AD,求证:AD∥BC 2
AD
C
(2)如图,在Rt△ABC中,∠ACB=90°,∠BAC=30°,分别以AB、AC为边在△ABC的外侧作正△ABC和正△ACD,DE、AB交于点F,EG⊥AB。 求证:(1)EG=AC (2)EF=FD
E
B
AC
D
(3)已知:在△ABC中,∠A=60°,BE⊥AC,垂足为E,CF⊥AB,垂足为F,点D是BC的中点,BE,CF交于点M。
(1)如果AB=AC,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
(2)如果AB≠AC,试猜想△DEF是不是等边三角形,如果是,请加以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3)如果CM=4cm,FM=5cm,求BE的长度。
拓展与提高
有的时候,问题中没有明显的可以直接利用以上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条件或图形,这时候就需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构造出可以利用性质解决问题的直角三角形。
例3、Rt△ABC的一个锐角∠A=15°,斜边AB=10,则斜边上的高CH=
练习3、如图,在△ABC中,∠A>90°,BD、CE分别是这个三角形的高,M是BC的中点,联结DE、DM、EM。
(1)按上述要求画完图形;
(2)求证:△MDE是等腰三角形;
(3)试探索:△MDE是否可能成为直角三角形?
如果可能请求出此时∠BAC的度数;如果不 可能,请简要说明理由。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三、解答题
能力提高
1、如图所示,在等腰Rt△ABC中,O是斜边AC的中点,P是斜边AC上的一个动点,D为线段BC上的一点,且PB=PD,过点D作AC边上的高DE,求证:PE=BO.
2、如图,已知AE平分△ABC的外角∠FAC,AD平分∠BAC,∠ACB-∠B=90°,求证:AD=AE.
3、如图,已知∠BAC=30°,AT平分∠BAC,TE//AC. (1)求证:△AET是等腰三角形;
(2)若TD⊥AC,垂足为带点D,TD=4cm,求AE的长。
八 年级 数学 学科 总计 20 课时 第 13 课时 课题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方法 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3、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定理和推论 难点: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和推论的灵活运用
知识与方法
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定理2、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1、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CB=90°,D为AB的中点,DE⊥AB,垂足为D,CE平分∠ACB且交DE于E。求证:DE=
1
AB. 2
C
AB
E
练习1、(1)如图所示,在△ABC中,∠B=40°,∠C=20°,DA⊥CA于点A,交BC于点D,求证:CD=2AB.
(2)如图,在△ABC中,BF、CE是高,P为BC的中点,Q为EF的中点,
求证:PQ⊥EF
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两个推论
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推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例2、如图,已知在△ABC中,∠C=60°,且高BE经过高AD的中点F,若BE=20,求BF、EF的长。
练习2、(1)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AD=
1
BC,CD⊥AD,求证:AD∥BC 2
AD
C
(2)如图,在Rt△ABC中,∠ACB=90°,∠BAC=30°,分别以AB、AC为边在△ABC的外侧作正△ABC和正△ACD,DE、AB交于点F,EG⊥AB。 求证:(1)EG=AC (2)EF=FD
E
B
AC
D
(3)已知:在△ABC中,∠A=60°,BE⊥AC,垂足为E,CF⊥AB,垂足为F,点D是BC的中点,BE,CF交于点M。
(1)如果AB=AC,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
(2)如果AB≠AC,试猜想△DEF是不是等边三角形,如果是,请加以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3)如果CM=4cm,FM=5cm,求BE的长度。
拓展与提高
有的时候,问题中没有明显的可以直接利用以上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条件或图形,这时候就需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构造出可以利用性质解决问题的直角三角形。
例3、Rt△ABC的一个锐角∠A=15°,斜边AB=10,则斜边上的高CH=
练习3、如图,在△ABC中,∠A>90°,BD、CE分别是这个三角形的高,M是BC的中点,联结DE、DM、EM。
(1)按上述要求画完图形;
(2)求证:△MDE是等腰三角形;
(3)试探索:△MDE是否可能成为直角三角形?
如果可能请求出此时∠BAC的度数;如果不 可能,请简要说明理由。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三、解答题
能力提高
1、如图所示,在等腰Rt△ABC中,O是斜边AC的中点,P是斜边AC上的一个动点,D为线段BC上的一点,且PB=PD,过点D作AC边上的高DE,求证:PE=BO.
2、如图,已知AE平分△ABC的外角∠FAC,AD平分∠BAC,∠ACB-∠B=90°,求证:AD=AE.
3、如图,已知∠BAC=30°,AT平分∠BAC,TE//AC. (1)求证:△AET是等腰三角形;
(2)若TD⊥AC,垂足为带点D,TD=4cm,求AE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