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县2014年秋粮生产技术总结
秋粮生产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方共同协作,抵御高温干旱灾害,科技人员深入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加快优良品种的示范与推广步伐,加大“一增四改”、“313”栽培模式等高产高效优质配套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增加农业科技含量,秋粮生产取得了较好收成。
一、秋粮生产形势
2014年栾川县秋粮种植面积12.456万亩,较去年13.721万亩减少1.265万亩,秋粮总产26677吨较去年42136吨减产15459吨减幅37%.其中玉米面积10.4025万亩较去年11.13万亩减少0.7275万亩。今年玉米总产23730吨,平均亩产228公斤,与去年相比总产减少14041吨,亩产减少111公斤。豆类19795亩比去年20550亩减少755亩,红薯4755亩比去年0.54万亩减645亩,花生等油料5750亩比去年少120亩。产量统计见附表。
测产结果
玉米“三因素”统计表
今年秋粮减产原因主要是高温干旱影响. 正直玉米孕穗期,长时间降雨量
严重偏少,6、7月份降雨量较历年同期严重偏少,其中6月份降雨量仅19.5mm ,与标准气候值相比偏少87.5mm 。7月份降雨量仅88.5mm ,与标准气候值相比偏少95.7mm ,并且连续多日气温超出35℃以上,高温热害及干旱造成玉米、大豆、红薯大宗农作物受灾。据统计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5.3万亩。去年高温干旱出现在8、9月份造成玉米在灌浆期严重缺水千粒重下降。今年高温干旱灾害出现早夏播玉米受到严重影响有些已经死亡毁种其它作物。春玉米产区海拔高气温低一些受热害影响轻,降雨量比低海拔地区偏多一些,春玉米受灾害影响较小。
二、生产特点
(一)春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春玉米种植面积5.5万亩,较上年增加1万亩左右。春播玉米由于播种早生长期提前有效避开了夏季灾害天气影响,为稳定玉米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玉米品种优质化率高。今年玉米品种结构布局合理,主导品种以耐密型品种为主,玉米优质粮饲兼用品种非常突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三)栽培新技术应用率高。由于今年全县大力推广 “一增四改”和
“313”栽培新技术面积达到80%,适时晚收技术达到9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四)“313”栽培模式推广1万多亩产量表现突出。所谓“313”就是3尺一行,1尺一穴,一穴3棵三角定苗,每亩6000株。实地测产:取样方长7.84米宽3米,收获玉米166穗,平均每穗552粒,称得千粒重375克。计算亩产为949公斤。测产品种为郑黄糯,播期5月16日。管理施肥与常规种植一样。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秋粮生产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秋季粮食生产的组织领导。按照“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田”的要求,全县先后掀起了地膜覆盖、推广良种、水肥管理等为核心的多轮管理高潮,特别是在高温干旱灾害过程中,农业局全体职工深入田间指导抗旱,其他相关部门出人出钱出物为抗旱服务,把灾害影响降到了最小程度。
(二)政策惠农,激励农民生产资料投入充足
种粮补贴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宗秋作物玉米市场价格与小麦价格不相上下,更引起了农民的重视,从而加大了人力和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的投入,带动了秋粮生产水平的提高。
(三)强化措施,确保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不断完善农技推广新体系。加强乡镇农业区域站建设,把服务体系落到实处。县农业局成立了技术专家组10人、乡镇技术指导员38人、没人指导示范户10户,每户带动10户的新型技术推广模式。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网站、手机短信平台等各种形式进行推广。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户、科学技术与生产、放心农资与农田的“零”距离对接,有效解决了推广机制不活和先进技
术推广不畅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技术指导员管理办法,强化考核机制,并建立 “示范田”和“生产示范点”,带动农民学技术、用技术,实现增产增收。
为确保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农业局开展了“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组织抽派了38名技术人员对全县190行政村进行技术承包。要求技术指导员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节,经常进村入户,深入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并发放秋粮作物各个生育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明白纸,保证每项关键技术措施被农户所熟练掌握,并推广应用。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农业技术人员累计下乡指导4000余人次,受训农民2万余人次,发放明白纸5000余份,为我县秋粮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狠抓关键,提高秋季粮食生产技术到位率
今年,玉米栽培上首先优化了品种结构和布局,提高了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其次在栽培技术上大力推广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科学调控肥水、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晚收等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种粮水平。
(五)加强宣传,推动栽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了加快栽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确保秋粮生长关键技术的落实,我们大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一是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农业信息网站等各种传媒进行宣传,同时派遣专业技术指导员包乡包村,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在关键农时通过手机短信向县、乡领导和380名科技示范户免费发送20条农情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科学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二是根据农时,及时印发了《2014年秋作物播种技术意见》、《2014年秋季粮油作物管理技术意见》和《玉米苗期管理技术要点》、《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
要点》、《玉米适期晚收技术要点》等技术明白纸,让包村人员下乡培训指导时发放到种植户手中,增强对关键技术的可操作性。三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的作用,成立流动专家服务站,进村入户开展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六)突出重点,深入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
按照农业部2014年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部署,今年我县建立了1个
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面积1万亩,目标产量为700公斤/亩,共涉及叫河、三川、陶湾、冷水4个乡镇13个村(其中叫河镇分布4000亩,涉及牛栾、上牛栾、叫河、栗树沟、黎明5个村;陶湾镇分布2000亩,涉及张盘、前锋、伊滨3个村;三川镇分布2000亩,涉及柳子、柳树坑、火神庙3个村;冷水镇分布2000亩,涉及西增河、东增河2个村),4300个农户,1.6万余人。在玉米成熟期(春玉米),于9月23日由县农业局组织的专家对实地进行测产验收,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产量指标。经测产计算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728公斤,其成产三因素为:亩穗数3750个,穗粒数635个,千粒重按360克计算,在前期和后期都比较严重干旱情况下取得了丰收。
(二)辐射带动效果明显,推动全县玉米取得较好收成。
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逐步完善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
范户+辐射户+普通农户”等先进的农业辐射带动模式。示范方直接受益农户达4300户,通过上述先进的农业辐射带动模式的带动,可使全县7万多个农户采取该项示范方的增产措施,从而实现增收节支的目标。今年经过辐射带动全县约12万亩玉米,平均亩产258公斤,总产3100万公斤。2013年全县玉米12万亩,平均亩产283公斤,总产3700万公斤。今年与去年相比:在中期长期严重干旱情况下,有效控制了减产幅度,平均单产仅减25公斤/亩,减产8.8%。
另外,通过引进良种、选用间作密植技术模式、强化配方施肥、病
虫综合防治等技术,使示范区单产水平较常规种植模式(春玉米)提高
300公斤/亩以上,亩直接增收600元以上。同时,为了增强辐射带动效果,局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多次宣传高产创建的典型经验和高效技术模式,千方百计扩大高产创建的成果。
表1 2014
年秋作物生产情况统计表
表2 2013年秋作物主导品种利用情况
统计表
栾川县2014年秋粮生产技术总结
秋粮生产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方共同协作,抵御高温干旱灾害,科技人员深入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加快优良品种的示范与推广步伐,加大“一增四改”、“313”栽培模式等高产高效优质配套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增加农业科技含量,秋粮生产取得了较好收成。
一、秋粮生产形势
2014年栾川县秋粮种植面积12.456万亩,较去年13.721万亩减少1.265万亩,秋粮总产26677吨较去年42136吨减产15459吨减幅37%.其中玉米面积10.4025万亩较去年11.13万亩减少0.7275万亩。今年玉米总产23730吨,平均亩产228公斤,与去年相比总产减少14041吨,亩产减少111公斤。豆类19795亩比去年20550亩减少755亩,红薯4755亩比去年0.54万亩减645亩,花生等油料5750亩比去年少120亩。产量统计见附表。
测产结果
玉米“三因素”统计表
今年秋粮减产原因主要是高温干旱影响. 正直玉米孕穗期,长时间降雨量
严重偏少,6、7月份降雨量较历年同期严重偏少,其中6月份降雨量仅19.5mm ,与标准气候值相比偏少87.5mm 。7月份降雨量仅88.5mm ,与标准气候值相比偏少95.7mm ,并且连续多日气温超出35℃以上,高温热害及干旱造成玉米、大豆、红薯大宗农作物受灾。据统计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5.3万亩。去年高温干旱出现在8、9月份造成玉米在灌浆期严重缺水千粒重下降。今年高温干旱灾害出现早夏播玉米受到严重影响有些已经死亡毁种其它作物。春玉米产区海拔高气温低一些受热害影响轻,降雨量比低海拔地区偏多一些,春玉米受灾害影响较小。
二、生产特点
(一)春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春玉米种植面积5.5万亩,较上年增加1万亩左右。春播玉米由于播种早生长期提前有效避开了夏季灾害天气影响,为稳定玉米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玉米品种优质化率高。今年玉米品种结构布局合理,主导品种以耐密型品种为主,玉米优质粮饲兼用品种非常突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三)栽培新技术应用率高。由于今年全县大力推广 “一增四改”和
“313”栽培新技术面积达到80%,适时晚收技术达到9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四)“313”栽培模式推广1万多亩产量表现突出。所谓“313”就是3尺一行,1尺一穴,一穴3棵三角定苗,每亩6000株。实地测产:取样方长7.84米宽3米,收获玉米166穗,平均每穗552粒,称得千粒重375克。计算亩产为949公斤。测产品种为郑黄糯,播期5月16日。管理施肥与常规种植一样。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秋粮生产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秋季粮食生产的组织领导。按照“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田”的要求,全县先后掀起了地膜覆盖、推广良种、水肥管理等为核心的多轮管理高潮,特别是在高温干旱灾害过程中,农业局全体职工深入田间指导抗旱,其他相关部门出人出钱出物为抗旱服务,把灾害影响降到了最小程度。
(二)政策惠农,激励农民生产资料投入充足
种粮补贴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宗秋作物玉米市场价格与小麦价格不相上下,更引起了农民的重视,从而加大了人力和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的投入,带动了秋粮生产水平的提高。
(三)强化措施,确保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不断完善农技推广新体系。加强乡镇农业区域站建设,把服务体系落到实处。县农业局成立了技术专家组10人、乡镇技术指导员38人、没人指导示范户10户,每户带动10户的新型技术推广模式。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网站、手机短信平台等各种形式进行推广。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户、科学技术与生产、放心农资与农田的“零”距离对接,有效解决了推广机制不活和先进技
术推广不畅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技术指导员管理办法,强化考核机制,并建立 “示范田”和“生产示范点”,带动农民学技术、用技术,实现增产增收。
为确保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农业局开展了“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组织抽派了38名技术人员对全县190行政村进行技术承包。要求技术指导员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节,经常进村入户,深入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并发放秋粮作物各个生育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明白纸,保证每项关键技术措施被农户所熟练掌握,并推广应用。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农业技术人员累计下乡指导4000余人次,受训农民2万余人次,发放明白纸5000余份,为我县秋粮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狠抓关键,提高秋季粮食生产技术到位率
今年,玉米栽培上首先优化了品种结构和布局,提高了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其次在栽培技术上大力推广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科学调控肥水、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晚收等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种粮水平。
(五)加强宣传,推动栽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了加快栽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确保秋粮生长关键技术的落实,我们大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一是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农业信息网站等各种传媒进行宣传,同时派遣专业技术指导员包乡包村,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在关键农时通过手机短信向县、乡领导和380名科技示范户免费发送20条农情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科学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二是根据农时,及时印发了《2014年秋作物播种技术意见》、《2014年秋季粮油作物管理技术意见》和《玉米苗期管理技术要点》、《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
要点》、《玉米适期晚收技术要点》等技术明白纸,让包村人员下乡培训指导时发放到种植户手中,增强对关键技术的可操作性。三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的作用,成立流动专家服务站,进村入户开展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六)突出重点,深入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
按照农业部2014年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部署,今年我县建立了1个
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面积1万亩,目标产量为700公斤/亩,共涉及叫河、三川、陶湾、冷水4个乡镇13个村(其中叫河镇分布4000亩,涉及牛栾、上牛栾、叫河、栗树沟、黎明5个村;陶湾镇分布2000亩,涉及张盘、前锋、伊滨3个村;三川镇分布2000亩,涉及柳子、柳树坑、火神庙3个村;冷水镇分布2000亩,涉及西增河、东增河2个村),4300个农户,1.6万余人。在玉米成熟期(春玉米),于9月23日由县农业局组织的专家对实地进行测产验收,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产量指标。经测产计算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728公斤,其成产三因素为:亩穗数3750个,穗粒数635个,千粒重按360克计算,在前期和后期都比较严重干旱情况下取得了丰收。
(二)辐射带动效果明显,推动全县玉米取得较好收成。
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逐步完善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
范户+辐射户+普通农户”等先进的农业辐射带动模式。示范方直接受益农户达4300户,通过上述先进的农业辐射带动模式的带动,可使全县7万多个农户采取该项示范方的增产措施,从而实现增收节支的目标。今年经过辐射带动全县约12万亩玉米,平均亩产258公斤,总产3100万公斤。2013年全县玉米12万亩,平均亩产283公斤,总产3700万公斤。今年与去年相比:在中期长期严重干旱情况下,有效控制了减产幅度,平均单产仅减25公斤/亩,减产8.8%。
另外,通过引进良种、选用间作密植技术模式、强化配方施肥、病
虫综合防治等技术,使示范区单产水平较常规种植模式(春玉米)提高
300公斤/亩以上,亩直接增收600元以上。同时,为了增强辐射带动效果,局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多次宣传高产创建的典型经验和高效技术模式,千方百计扩大高产创建的成果。
表1 2014
年秋作物生产情况统计表
表2 2013年秋作物主导品种利用情况
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