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传统的用人思想

・文史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4期)

浅谈中国古代传统的用人思想

林贻瑞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用人问题“,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已成共识。但在选择人才的标准方面,不同的君主却有不同的看法。

一、任人以德

宋朝的司马光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他说:“取士之道,,其次政事,其次艺能。”他的《资治通鉴》开篇就详述了三家分晋的历史。、中行、智、韩、赵、魏六家大夫执政。在选择接班人时“:,二简而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赵氏以德为先,弃长立幼,,。“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其谁能待之’”。智宣子以才为重,。智伯嗣位后,骄横无礼。一次在兰台的宴会上侮辱韩康子及其相段规。。他说“,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能兴之?”一次,他侮辱赵襄子。赵氏家臣无法忍受,提出要去刺杀智伯。赵襄子说,我父亲立我为后,是希望我能为国家忍辱含垢,而不是去刺杀别人。没有接受家臣的意见。周威烈王二十年,智伯向韩、赵、魏三家各索取一个万家之邑。韩、魏为其威势所劫,勉强从命。赵氏不从。智伯率韩

、魏二家进攻赵氏,赵氏逃入晋阳。三家军队围城,决晋水灌城,城不浸者三版,城内臼灶生蛙,悬釜而炊。智伯巡城时对韩康子、魏桓子说“: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之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智氏家臣 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浸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 疵之言问韩、魏二君,二君自然极口否认。二人离开后, 疵入内责问智伯“: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改, 疵遂请求出使于齐以逃命。赵襄子在危亡之际让张孟谈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之理说服韩、魏二君与赵结盟。智伯同宗智果见到张孟谈,立即告诉智伯:“二主殆将有变”。因为他见到赵襄子的谋主张孟谈在赵氏将亡的情况下,还是“其志矜,其行高”,而韩魏二主“色动而意变”。并且提出“杀”与“亲”两条对策。智伯不听。智果言之不从,只好改姓辅氏而出逃了。很明显,以智伯之才,辅以智果、 疵,本不至于亡国破家。但由于智伯有才无德,见利忘义、贪婪无厌。结果“,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韩56

魏翼以击之。襄子将卒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漆其首以为饮器。尽灭智氏之族。”可见,智伯灭亡原因在于有小人之才而无君子之德。司马光曾言“: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这些话痛切地指出有才无德的小人的得志将会给国家人民造成的巨大危害性。孔子曾说过,小人所考虑的只是个人的得失,权力、金钱等等东西。没有得到时,只怕得不到;拥有这些东西时,一心只想永远占有它。有了这种患得患失的思想,就没有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干不出来《。史记・李斯列传》记李斯百般钻营,当上了客卿。当秦王发布“逐客令”时,他上了著名的《谏逐客书》,阐述人才在统一天下中的决定性作用,使秦王收回成命;当秦王赞赏他的同学韩非的才能时,他恐怕自己前程受影响,伙同姚贾谋害了韩非;当秦王统一天下时,他或以财物贿赂、离间诸侯君臣间的关系,或以利剑行刺诸侯的名臣良将,或以军队进攻,智计百出,终于协助秦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王朝,他自己也成了秦的丞相。一人之下,万民之上,他所想得到的全都拥有了,这时他所要做的事就是保住它。他的儿子李由为三川太守,告归咸阳,百官长前来祝寿,门庭车骑以千数,这时他所担心的就是“盛极则衰”。当秦始皇巡行天下暴死沙丘时,遗令公子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赵高企图篡改诏书,杀害扶苏、蒙恬,以胡亥为二世皇帝。李斯明知这是“亡国之言”,而且他也有力量阻止这个阴谋,但是当赵高以个人得失游说他时,患得患失他一边流下了眼泪,一边却参与了这一阴谋。不久,。

儒家尤重德行,,“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难道不是大丈夫吗!“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黔娄布被”“,曾子易箦”

二、。在三国鼎立,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他急需大批人才。建安二十三年,发布《举贤勿拘品行令》,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强调“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阵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曹操听说丁仪(字正礼)有才,要曹丕将女儿嫁给他。曹丕说“:女人观貌,正礼目眇。”后曹操辟丁仪为掾(属官),与丁面谈后说“:丁掾好士,即使其双目俱盲,尚当嫁予,何况但眇,是儿误我”。他确实也搜罗了一批文官武将,从而为统一北部中国储蓄了人才资源。封建国家的家天下性质决定了“唯才是举”路线具有极大局限性。一是对君来说要做到唯才是举,他自己就必须具有雄才大略,始终能指挥得了、笼络得住这些人才。就以曹操来说,他就是一个超群绝伦的文武全才,但对于比自己聪明或自己控制不了的人才,却也是毫不犹豫地加以杀戮。如崔琰原是曹操谋士,后来崔对曹操进封魏王不满,就被赐死。再如杨修,命运亦然《。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就说曹操“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二是从臣的方面来说,要找到一个“明君”,实属不易。汉代的张良就觉得自己讲的道理别人都听不懂,只有刘邦能理解。曹操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尽管你才气横溢,可是在该傻的时候还是要傻。宋初有个太尉党进,苏东坡之所以称之为“腹负将军”,是因为有一天,大雪纷飞,他酒足饭饱,觉得太热了,连说“:今年天气不正。”冷得发抖的士兵告诉他“:小人此处颇正。”醉饱之余,他摸着大肚皮说“:我不负卿。”士兵告诉他“:将军不负腹,可是腹负将军。”笑他笨蛋。

57

其实,他的傻是装出来的。试想,宋太祖陈桥兵变,从孤儿寡妇手中夺得江山,怕人照此办理,最忌的就是手握重兵的武将。因此,怀酒释兵权,让功臣多买田宅以遗子孙,多养歌儿舞女以乐天年。党进倘非如此之“傻”,岂能担负得起全国最高军事指挥官这个重任?再者臣子在帮助主子夺得天下之后,为避免功高盖主,就必须功成身退,不问世事。否则,很可能会落得韩信哀叹的“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可悲下场。

可以说,有才能的人不一定都是佞臣,但是,佞臣却一定都是有才能的人。宋代著名的佞臣丁谓就很有才能。他曾提出一个修皇宫的方案:在大道上取土建屋,挖出一条沟,把水引入沟中,木料砖瓦可以水运而来。宫殿修好后,把垃圾废土填入沟中,又成了一条路。现代科技史即以此作为古代系统工程的典型事例。寇准曾多次推荐丁谓之才,宰相李沆硬是把丁谓压下去,寇准大怒,说“:以丁谓之才,你能压得了吗?”李沆以德为先,说“:我能压多久就压多久。”后来丁谓执政,就把刚直的寇准流放出去。宋朝著名卖国贼秦桧也以处事干炼著称。其一:都下乏钱,秦桧让人为他镊胡子,以五千钱当两个大钱给镊工,并说,国家准备铸大钱,这种钱不用了,你要赶快用掉。镊工当成小道消息传出,不数日,全城皆知,大家都把钱拿出来用,都下就不乏钱了。其二:有人伪为秦桧笔迹,写推荐信给临安太守。太守察知,来请示秦,秦桧说:“就当这封信是真的,给这人一个官职。因为敢于伪装我的笔迹之人,,不给个官职羁縻,他不是北走胡,就是南走越,一定会成为我的敌人。”其三,:“近年子鱼大者绝少。”王氏说自己家里多得很,,大吃一惊,说“:皇帝家没有的东西我家却多得很,岂不触忌,,但个头较大,味道差,是一种很普通的鱼。,果然!”就是这个秦桧,,而害死了民族英雄岳飞,干尽卖国勾当三、(一)中的《去私》,指出私心与公道是不能并存的。人都有私心。关键,不让其无限膨胀。东汉的第五伦是个以峭直端严著称的名臣。《汉书》本传载: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有私心,就会丢掉公道“,所好则钻皮而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而求其瘢痕”。尽管是同一件事,也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春秋时,卫国的卫灵公爱弥子嘏,入桃园,弥子食桃而甘,以余桃口敢君。卫灵公说“:弥子之爱我,忘其为余桃。”一次半夜,弥子闻母病,窃驾君车回家。灵公说“:弥子之孝也,忘其窃驾君车之罪。”后弥子色衰爱弛,卫君历数其罪曰“:是尝食我以余桃,是尝窃驾君车。”

(二)任公义。要选好用好人才,就要事事想着国家利益,不计较人家对自己的好恶。唐代的娄师德当了二十余年节度使、宰相之类的高级职务。他喜怒不形于色。据说他侄儿出外当刺史。他教以忍让。侄儿说,倘若人家把痰吐到我脸上,我也只是擦掉痰就是了。他说,我所不放心的就是这一点,你擦掉痰,就是违背了人家的意思,要让痰慢慢干掉。因而留下了“唾面自干”的成语。名臣狄仁杰瞧不起他,常排挤他。他也视若无睹。一次,武则天问狄对娄的看法,狄答以不足取。武则天又问娄是否有知人之明,狄说没有。武则天拿出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表章说,我之所以重用你,就是出于娄师德的推荐啊!狄仁杰感叹说“:娄公大度,我为其所含容,尚且不知。”有了公心,才能对事情做出准确的判断。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和鲍叔是一对生死之58

交。管仲得到重用就是出于鲍叔的推荐。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可是,管仲临死时,齐桓公提出要用鲍叔接替管仲为相,管仲却说:鲍叔嫉恶太甚,不利于把各种人团结在一起,不能为相。这就是任公义。

(三)破成见。成见会影响人们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王充在《论衡》里说了个故事:孔子厄于陈蔡,七日不食。围解后,让颜回去做饭,孔子躺在那里养神。饭熟后,见颜回揭开锅盖,抓了团饭放进口里。在大家要吃饭前,孔子提出,要先祭了祖先我们自己才能吃。颜回赶紧说,刚才打开锅盖,一团煤炱掉进锅里,我把沾污的饭抓出,觉得弃饭不祥,就把脏饭吃下了。孔子听后,感慨地说,我所能相信的就是自己的眼睛,可是现在连眼睛也靠不住啊!因而他要求人们:“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四)定标准。选用人才要有固定不变的标准。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学虞世南笔法。“戈”字怎么也写不好。有一天,他临摹了一张纸,至“戬”字,只写“晋”“,戈”旁让虞世南补上。他把临摹的字让魏征看,魏征说“:仰观圣作,惟‘戈’法逼真。”唐北海太守李邕素负盛名。他看不起萧诚的书法。萧诚写了幅字,用草汁染色,埋入地里一段时间后取出,显得古色古香。他交给李邕,说是得到王羲之真迹,李看后就字字说佳。萧诚说出事情真相,李又取过字迹端详,说“:细看,也未全好。”选用人才要像魏征是好说好,是坏说坏,客观全面,,,说好说坏,只凭声名。赵括那种纸上谈兵人才的重用,

(五)重实绩。人才的选用还要通过实践检验,。《战国策》说了个故事:赵国有个以美色著称的建信君,,二人争宠。有人对建信君说“:君之所以事主者,色也;;,智老而多。以日多之智,而逐衰恶之色,君必困矣。“::并骥而走者,五里而罢,乘骥而御之,不倦而取道多。;令之内治国事,外刺诸侯,则葺之事有不言者矣。,,厚任葺以事能,重责之。未期年而葺亡矣。这说明,不干,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却一定会犯错误,如果不是重实绩,客观地分析,而是有了错误就一棍子打死,那末,建信君之流的阴谋就能得逞了。

(六)通权变。春秋时齐国的淳于髡问孟子“:男女授受不亲,礼乎?”孟子答“:男女授受不亲,礼也。”问“: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孟子怒斥“:嫂溺不援,是禽兽也。”这时孟子遇到二难推理,或是否定“男女援受不亲”之礼,或是成为禽兽。孟子指出,前者是灵活性,后者是原则性。一个人必须通权达变,不能拘泥于教条。选用人才同样需要这样,对人才的长处和短处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弃短用长,随才任使。

(作者单位:福建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狄松

59

・文史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4期)

浅谈中国古代传统的用人思想

林贻瑞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用人问题“,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已成共识。但在选择人才的标准方面,不同的君主却有不同的看法。

一、任人以德

宋朝的司马光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他说:“取士之道,,其次政事,其次艺能。”他的《资治通鉴》开篇就详述了三家分晋的历史。、中行、智、韩、赵、魏六家大夫执政。在选择接班人时“:,二简而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赵氏以德为先,弃长立幼,,。“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其谁能待之’”。智宣子以才为重,。智伯嗣位后,骄横无礼。一次在兰台的宴会上侮辱韩康子及其相段规。。他说“,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能兴之?”一次,他侮辱赵襄子。赵氏家臣无法忍受,提出要去刺杀智伯。赵襄子说,我父亲立我为后,是希望我能为国家忍辱含垢,而不是去刺杀别人。没有接受家臣的意见。周威烈王二十年,智伯向韩、赵、魏三家各索取一个万家之邑。韩、魏为其威势所劫,勉强从命。赵氏不从。智伯率韩

、魏二家进攻赵氏,赵氏逃入晋阳。三家军队围城,决晋水灌城,城不浸者三版,城内臼灶生蛙,悬釜而炊。智伯巡城时对韩康子、魏桓子说“: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之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智氏家臣 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浸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 疵之言问韩、魏二君,二君自然极口否认。二人离开后, 疵入内责问智伯“: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改, 疵遂请求出使于齐以逃命。赵襄子在危亡之际让张孟谈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之理说服韩、魏二君与赵结盟。智伯同宗智果见到张孟谈,立即告诉智伯:“二主殆将有变”。因为他见到赵襄子的谋主张孟谈在赵氏将亡的情况下,还是“其志矜,其行高”,而韩魏二主“色动而意变”。并且提出“杀”与“亲”两条对策。智伯不听。智果言之不从,只好改姓辅氏而出逃了。很明显,以智伯之才,辅以智果、 疵,本不至于亡国破家。但由于智伯有才无德,见利忘义、贪婪无厌。结果“,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韩56

魏翼以击之。襄子将卒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漆其首以为饮器。尽灭智氏之族。”可见,智伯灭亡原因在于有小人之才而无君子之德。司马光曾言“: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这些话痛切地指出有才无德的小人的得志将会给国家人民造成的巨大危害性。孔子曾说过,小人所考虑的只是个人的得失,权力、金钱等等东西。没有得到时,只怕得不到;拥有这些东西时,一心只想永远占有它。有了这种患得患失的思想,就没有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干不出来《。史记・李斯列传》记李斯百般钻营,当上了客卿。当秦王发布“逐客令”时,他上了著名的《谏逐客书》,阐述人才在统一天下中的决定性作用,使秦王收回成命;当秦王赞赏他的同学韩非的才能时,他恐怕自己前程受影响,伙同姚贾谋害了韩非;当秦王统一天下时,他或以财物贿赂、离间诸侯君臣间的关系,或以利剑行刺诸侯的名臣良将,或以军队进攻,智计百出,终于协助秦王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王朝,他自己也成了秦的丞相。一人之下,万民之上,他所想得到的全都拥有了,这时他所要做的事就是保住它。他的儿子李由为三川太守,告归咸阳,百官长前来祝寿,门庭车骑以千数,这时他所担心的就是“盛极则衰”。当秦始皇巡行天下暴死沙丘时,遗令公子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赵高企图篡改诏书,杀害扶苏、蒙恬,以胡亥为二世皇帝。李斯明知这是“亡国之言”,而且他也有力量阻止这个阴谋,但是当赵高以个人得失游说他时,患得患失他一边流下了眼泪,一边却参与了这一阴谋。不久,。

儒家尤重德行,,“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难道不是大丈夫吗!“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黔娄布被”“,曾子易箦”

二、。在三国鼎立,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他急需大批人才。建安二十三年,发布《举贤勿拘品行令》,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强调“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阵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曹操听说丁仪(字正礼)有才,要曹丕将女儿嫁给他。曹丕说“:女人观貌,正礼目眇。”后曹操辟丁仪为掾(属官),与丁面谈后说“:丁掾好士,即使其双目俱盲,尚当嫁予,何况但眇,是儿误我”。他确实也搜罗了一批文官武将,从而为统一北部中国储蓄了人才资源。封建国家的家天下性质决定了“唯才是举”路线具有极大局限性。一是对君来说要做到唯才是举,他自己就必须具有雄才大略,始终能指挥得了、笼络得住这些人才。就以曹操来说,他就是一个超群绝伦的文武全才,但对于比自己聪明或自己控制不了的人才,却也是毫不犹豫地加以杀戮。如崔琰原是曹操谋士,后来崔对曹操进封魏王不满,就被赐死。再如杨修,命运亦然《。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就说曹操“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二是从臣的方面来说,要找到一个“明君”,实属不易。汉代的张良就觉得自己讲的道理别人都听不懂,只有刘邦能理解。曹操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尽管你才气横溢,可是在该傻的时候还是要傻。宋初有个太尉党进,苏东坡之所以称之为“腹负将军”,是因为有一天,大雪纷飞,他酒足饭饱,觉得太热了,连说“:今年天气不正。”冷得发抖的士兵告诉他“:小人此处颇正。”醉饱之余,他摸着大肚皮说“:我不负卿。”士兵告诉他“:将军不负腹,可是腹负将军。”笑他笨蛋。

57

其实,他的傻是装出来的。试想,宋太祖陈桥兵变,从孤儿寡妇手中夺得江山,怕人照此办理,最忌的就是手握重兵的武将。因此,怀酒释兵权,让功臣多买田宅以遗子孙,多养歌儿舞女以乐天年。党进倘非如此之“傻”,岂能担负得起全国最高军事指挥官这个重任?再者臣子在帮助主子夺得天下之后,为避免功高盖主,就必须功成身退,不问世事。否则,很可能会落得韩信哀叹的“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可悲下场。

可以说,有才能的人不一定都是佞臣,但是,佞臣却一定都是有才能的人。宋代著名的佞臣丁谓就很有才能。他曾提出一个修皇宫的方案:在大道上取土建屋,挖出一条沟,把水引入沟中,木料砖瓦可以水运而来。宫殿修好后,把垃圾废土填入沟中,又成了一条路。现代科技史即以此作为古代系统工程的典型事例。寇准曾多次推荐丁谓之才,宰相李沆硬是把丁谓压下去,寇准大怒,说“:以丁谓之才,你能压得了吗?”李沆以德为先,说“:我能压多久就压多久。”后来丁谓执政,就把刚直的寇准流放出去。宋朝著名卖国贼秦桧也以处事干炼著称。其一:都下乏钱,秦桧让人为他镊胡子,以五千钱当两个大钱给镊工,并说,国家准备铸大钱,这种钱不用了,你要赶快用掉。镊工当成小道消息传出,不数日,全城皆知,大家都把钱拿出来用,都下就不乏钱了。其二:有人伪为秦桧笔迹,写推荐信给临安太守。太守察知,来请示秦,秦桧说:“就当这封信是真的,给这人一个官职。因为敢于伪装我的笔迹之人,,不给个官职羁縻,他不是北走胡,就是南走越,一定会成为我的敌人。”其三,:“近年子鱼大者绝少。”王氏说自己家里多得很,,大吃一惊,说“:皇帝家没有的东西我家却多得很,岂不触忌,,但个头较大,味道差,是一种很普通的鱼。,果然!”就是这个秦桧,,而害死了民族英雄岳飞,干尽卖国勾当三、(一)中的《去私》,指出私心与公道是不能并存的。人都有私心。关键,不让其无限膨胀。东汉的第五伦是个以峭直端严著称的名臣。《汉书》本传载: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有私心,就会丢掉公道“,所好则钻皮而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而求其瘢痕”。尽管是同一件事,也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春秋时,卫国的卫灵公爱弥子嘏,入桃园,弥子食桃而甘,以余桃口敢君。卫灵公说“:弥子之爱我,忘其为余桃。”一次半夜,弥子闻母病,窃驾君车回家。灵公说“:弥子之孝也,忘其窃驾君车之罪。”后弥子色衰爱弛,卫君历数其罪曰“:是尝食我以余桃,是尝窃驾君车。”

(二)任公义。要选好用好人才,就要事事想着国家利益,不计较人家对自己的好恶。唐代的娄师德当了二十余年节度使、宰相之类的高级职务。他喜怒不形于色。据说他侄儿出外当刺史。他教以忍让。侄儿说,倘若人家把痰吐到我脸上,我也只是擦掉痰就是了。他说,我所不放心的就是这一点,你擦掉痰,就是违背了人家的意思,要让痰慢慢干掉。因而留下了“唾面自干”的成语。名臣狄仁杰瞧不起他,常排挤他。他也视若无睹。一次,武则天问狄对娄的看法,狄答以不足取。武则天又问娄是否有知人之明,狄说没有。武则天拿出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表章说,我之所以重用你,就是出于娄师德的推荐啊!狄仁杰感叹说“:娄公大度,我为其所含容,尚且不知。”有了公心,才能对事情做出准确的判断。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和鲍叔是一对生死之58

交。管仲得到重用就是出于鲍叔的推荐。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可是,管仲临死时,齐桓公提出要用鲍叔接替管仲为相,管仲却说:鲍叔嫉恶太甚,不利于把各种人团结在一起,不能为相。这就是任公义。

(三)破成见。成见会影响人们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王充在《论衡》里说了个故事:孔子厄于陈蔡,七日不食。围解后,让颜回去做饭,孔子躺在那里养神。饭熟后,见颜回揭开锅盖,抓了团饭放进口里。在大家要吃饭前,孔子提出,要先祭了祖先我们自己才能吃。颜回赶紧说,刚才打开锅盖,一团煤炱掉进锅里,我把沾污的饭抓出,觉得弃饭不祥,就把脏饭吃下了。孔子听后,感慨地说,我所能相信的就是自己的眼睛,可是现在连眼睛也靠不住啊!因而他要求人们:“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四)定标准。选用人才要有固定不变的标准。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学虞世南笔法。“戈”字怎么也写不好。有一天,他临摹了一张纸,至“戬”字,只写“晋”“,戈”旁让虞世南补上。他把临摹的字让魏征看,魏征说“:仰观圣作,惟‘戈’法逼真。”唐北海太守李邕素负盛名。他看不起萧诚的书法。萧诚写了幅字,用草汁染色,埋入地里一段时间后取出,显得古色古香。他交给李邕,说是得到王羲之真迹,李看后就字字说佳。萧诚说出事情真相,李又取过字迹端详,说“:细看,也未全好。”选用人才要像魏征是好说好,是坏说坏,客观全面,,,说好说坏,只凭声名。赵括那种纸上谈兵人才的重用,

(五)重实绩。人才的选用还要通过实践检验,。《战国策》说了个故事:赵国有个以美色著称的建信君,,二人争宠。有人对建信君说“:君之所以事主者,色也;;,智老而多。以日多之智,而逐衰恶之色,君必困矣。“::并骥而走者,五里而罢,乘骥而御之,不倦而取道多。;令之内治国事,外刺诸侯,则葺之事有不言者矣。,,厚任葺以事能,重责之。未期年而葺亡矣。这说明,不干,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却一定会犯错误,如果不是重实绩,客观地分析,而是有了错误就一棍子打死,那末,建信君之流的阴谋就能得逞了。

(六)通权变。春秋时齐国的淳于髡问孟子“:男女授受不亲,礼乎?”孟子答“:男女授受不亲,礼也。”问“: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孟子怒斥“:嫂溺不援,是禽兽也。”这时孟子遇到二难推理,或是否定“男女援受不亲”之礼,或是成为禽兽。孟子指出,前者是灵活性,后者是原则性。一个人必须通权达变,不能拘泥于教条。选用人才同样需要这样,对人才的长处和短处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弃短用长,随才任使。

(作者单位:福建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狄松

59


相关内容

  • 官适其职_中国古代用人思想的借鉴
  • 第20卷第3期2000年9月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ORTHWESTERNPOLYTECHNIC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ol120No13Sep12000 官适其职--中国古代用人思想的借鉴 钱芳莉 (华南师范大学组织部,摘 要:本文 ...

  • [光明论坛·温故]尚贤者,政之本也
  • 尚贤者,政之本也 作者:彭永捷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3日 06版) [光明论坛·温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墨子>"尚贤者,政之本也"一语,来强调选拔人才.选贤任能的重要性.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

  •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精华概要
  •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精华概要 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文明,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领导思想遗产.中国传统领导思想形成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是君主专制下的极权政治.等级制度.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宗法制的社会结构,以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政治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领导思想注重以伦理 ...

  • 中国古代儒家心理学思想探析
  • 中国古代儒家心理学思想探析 朱立军 自孔子以来,历代儒家非常重视对人性和人的心理规律的探究,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厚的心理 学思想.尤其是其中的以人为本.中庸之道.和为贵等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 会富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一.儒家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将散见于<大学>.<中庸& ...

  • 4[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示范教案(标准格式教案)
  •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示范教案 教材版本:人教版<美术鉴赏(选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第六课内容中国古代园林的欣赏.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成就而独树一帜.教学内容是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中国古代园林的的分类:皇 ...

  • 中国古代人才考核制度的演变
  • 中国古代人才考核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选士.养士制, 历经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 定型为隋唐及后期的科举制.它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及考试方法. 选举意义重大 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 ...

  • 中国古代宫廷女性探究
  • 中国古代宫廷女性探究 中国历史与文化论文 一.中国古代宫廷女性地位 ⑴中国古代妇女地位 商周二代是华夏制度文明确立的关键时期,正是这两个王朝的更迭完成了由父系制的高级阶段(商代)向父权制时代(以周礼确立为标志)的过渡.从此,为巩固和强化男性的支配地位,便造出了一系列宗法伦理的信条,既以规范社会,更以 ...

  •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 中国古代科举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 ...

  •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008年9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 究部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早在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来了,但却在2008年9月才部署科学发展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