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明开国的对比中看朱元璋的性格

从汉明开国的对比中看朱元璋

2009级历史学 赵悦 2009217005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明朝和西汉的开国有着极大地相似性,也只有这两个王朝是由于农民战争推翻旧王朝所建立。对比这两个王朝的开国者,他们的性格和政治措施也有极大地相似性,这与朱元璋对刘邦的崇拜和效仿是分不开的。同时,朱元璋性格的形成、政策措施的制定还和他的农民出生以及明王朝所处的社会时代特点密不可分。

关键词:朱元璋,刘邦,农民战争,诛杀功臣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①汉明两朝的开国者——刘邦和朱元璋在性格及政治作为上也有极大地相似。他们都出生贫寒;都善于用人,这点尤其体现在战争中;都完成了从农民战争向农民战争的对立面转变;建国后,为巩固自身统治都采取了残酷的措施。

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性格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属于农民战争领袖的共同特性。但由于刘邦和朱元璋所处的时代不同,前者处于封建社会初期,即上升时期;而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病态发展的趋势。所以朱元璋的性格也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一)朱元璋对刘邦的崇拜

明太祖好读史论史,尤其是《汉书》。《明实录·太祖实录》直接记载就多达8次,与臣下讨论汉史的有41次之多。而且,朱元璋读《汉书》的时间很长,从元至正二十一年一直到洪武末年,可谓活到老,学到老。从朱元璋对《汉书》的偏爱上,就可以看出他对刘邦的崇拜。

当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见到李善长时,问以定天下之策。李善长回答说:“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 ②刘邦由布衣成为皇帝的事实,对朱也是很大的鼓舞。既然刘邦能成为皇帝,自己有何不能!从此,刘的形象就时时呈现在朱的脑海中。

朱元璋在封大臣汪广洋、刘基时,把他们比作张良;封李善长时,把他比作萧何,“制词比作萧何,褒称甚至。” ③显然,朱元璋是以刘邦自居。

而朱元璋对刘邦的崇拜影响着他在建国前后的推行的政策和措施,影响着朱元璋的性格。

(二) 刘邦与朱元璋的相似性

在我国封建社会众多的农民起义首领中,最终取得胜利并建立了统一王朝的,只有刘邦和朱元璋。而他们在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1)出生贫寒

刘邦出生于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巧合的是,朱元璋的祖籍也在沛县。刘邦的父母无名,于是就叫刘太公、刘媪。而刘邦自己的原名叫做刘季,即刘家的第三个儿子,实际上,也是没有名字。而朱元璋的父亲原名朱五四,朱元璋本名朱重八,是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之后才改名“朱元璋”,意为诛(朱)灭元朝的璋(璋,一种武器)。

在中国古代,姓名是人尊贵的象征。从刘邦和朱元璋及其家人的无名中,我们就足见两人的出身贫寒,两人都是白手起家了。

(2)“知人善任”和“不嗜杀人”

虽然刘邦出身贫寒,文化素质不高,司马迁也毫不隐其恶,用“好酒及色”这样的词语形容他们的开国之君。但是,刘邦最终能平定天下,建立和巩固大汉王朝,与其善于用人时密不可分的。

他在一定范围内能吸收和重用一批知识分子,组成一支智力军队,为其出力效劳。建国后,刘邦在谈到自己胜利的原因是也说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④

刘邦不仅看重知识分子的作用,积极吸取知识分子的意见,而且更为可贵的是他的怀柔政策。

宋代学者钱时指出“项羽可君乎?曰:残暴忍人也,屠城坑卒,如毙狐鼠,安能为君!可臣乎?曰:从卿子冠军(宋义),则斩卿子冠军;事义帝,则杀义帝,安能为臣!„„沛公入关,秦民大喜,而汉氏四百年之祚(帝位)卒定于此日有以也。”⑤

朱元璋奉刘邦为偶像,将秦末与元末形势相比较,寻找从哪些方面学习刘邦。他常常同谋士们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他曾问孔克仁“汉高起徒步为万乘主,所操何道?”孔克仁回答“知人善任使”,他还答到 “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⑥“知人喜任”,广泛地招纳人才,根据各人的才能加以任用,发挥各自的特长。李善长、刘基有谋略,留在身边作参谋,宋镰博学,作为自己的老师和顾问。朱也接受了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还多次告诫部下将领不要乱杀人,他派徐达率军攻镇江时,行前对徐达说,“吾自起兵,未尝妄杀。卿宜体吾心,戒城士卒,城下之日,毋狱掠杀戮。韦犯命者,处以军法,纵者罚毋赦。”⑦

终于,在元末战乱中成为最后的获胜者,建立的大明王朝。

(3)即位后对待功臣的残暴

刘邦、朱元璋登上帝位,依靠的是与他们地位相当的一批文臣武将的支持,称帝后,这些人都是开国元勋,为了酬劳他们,刘、朱在建国初期也对他们赏爵禄、赐土地,但对他 们终究不大放心,特别是有的人在战争中的态度值得怀疑。韩信、彭越就因此而受杀害。 明太祖即位后,便设立了锦衣卫作为监督群臣的特务机构。著名的“胡蓝之狱”除了胡惟庸、蓝玉被杀之外,还株连数万人,其中无辜者居多。李善长、傅友德等开国功臣就因此而受死。通过这两次党狱,元勋宿将被杀殆尽。有人做过统计,明初的开国元勋中只有汤和一人未受牵连。

(三)朱元璋的性格形成原因

以上,我们粗略的将刘邦和朱元璋的某些相似点进行了分析。大体看到了朱元璋的出身及其建国前后的一些主要政策、措施。通过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朱元璋的某些性格特点。

(1)对刘邦的效仿

朱元璋和刘邦的性格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当朱元璋将刘邦奉为偶像的同时,也继承了他身上的某些性格、特点,在崇拜刘邦的同时,朱元璋更多的效仿了刘邦的政策措施。除了在第(二)点中谈到的一些表现外,朱元璋对刘邦的效仿还体现在建国后的封子弟、徙豪强、贱商贾等方面。“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朱元璋就是这样的一位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刘邦的出身、经历与朱元璋最为相似。因此,刘邦理所当然的成为朱元璋崇拜者和效仿者的最佳人选。他的经历为朱元璋的成功提供了借鉴。

所以,朱元璋性格特征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对刘邦的崇拜和效仿。

(2)农民阶级出生的本质特性

对比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农民战争,可以看出朱元璋的起义及建国后的政策具有明显的农民战争的特点。

首先,从朱元璋的起事来看,与历史上绝大多数农民战争一样是“官逼民反”。至正十二年(1352年)的一天,有人从濠州从来一封信,是汤和写的。信中汤和劝朱元璋跟着他一起

投奔红军。正当朱元璋犹豫不决时,有人告诉他,信的事有人知道了,官兵要来捉他。此时的元璋还是很犹豫,找朋友商量,向菩萨讨挂,直到得知皇觉寺将被烧时,被逼无奈的朱元璋在走上“造反”的道路。

第二,从朱元璋的亲民政策来看,体现了农民的特点。朱元璋明正军纪,告诫部下不要乱杀人。 建国后,朱元璋采取“息民”政策,奖励垦荒,实行屯田,严禁官吏不得扰民,惩治奸贪,尽量不大兴土木,宫殿规模一律从简。结果至洪武末年,全国耕地面积突破四百万顷,比元末增加了一倍以上。

第三,朱元璋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导人一样,都完成了从农民战争向农民战争对立面的转变。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先后发表了两篇檄文,一篇是声讨张士诚的,一篇是宣讨徐州吏民的。这两篇文章明确声明了他的立场的改变,从反对封建地主突变为维护封建地主的既得利益,它的根本立场改变了。

声讨张士诚的檄文实质上是声讨红军的檄文,而被声讨的最高人物——皇帝,恰恰就是红军的首脑宋帝小明王!否认了自己和全军过去对弥勒教的信奉,脱去宗教迷信的外衣,进一步宣称进军的任务是为了伐罪救民,是为了使民庶各安于田里,使百姓永保乡里,公开地取消了阶级斗争的内容,公开的声明他对于农民起义的背叛,明确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3)封建社会衰落期的表现

明朝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有病态发展的趋势。这也体现在朱元璋的政策措施之中。

虽然刘邦和朱元璋都在建国后都诛杀功臣,但刘邦诛杀功臣比较有限度,一是只杀武将,未杀文臣;二是在武将中,也只杀疏远的最易叛乱的异姓王,未杀亲信的起义相随较早的旧部。而朱元璋则诛杀过甚。以致“建文立而无托孤之旧臣”。

同时,朱元璋施行以猛治国的方针,过分运用特务机构;制定皇明祖训,限制了此后政治上的改革;规定了八股文制度,禁锢思想等等,都体现了封建社会衰落期的特征。

朱元璋是历史上传奇的皇帝,出身贫寒的他在激烈的元末农民起义中最终胜出,建立了大明帝国,统一了中国,完成了“从乞丐的帝王”的蜕变。但建国后的他又施行了一系列残暴的统治措施。通过与和明朝开国有极大相似的西汉王朝的开国者刘邦的对比,我们也可以理解朱元璋的政治措施的历史必然性。

注释:①孟森《明史讲义》,第19页,中华书局2006年4月版

②③《明史》卷127 《李善长传》

④《史记》卷8 《高祖本纪》

⑤《两汉笔记》卷一

⑥《明史》卷135 《孔克仁传》

⑦《明通鉴》前编卷1《前纪》1

参考资料:《朱元璋传》吴晗(著) 三联书店1965年2月版

《明史讲义》孟森(著) 中华书局2006年4月版

《试论朱元璋效法刘邦》朱崇业

《朱元璋的偶像崇拜与政治走向》谢贵安

从汉明开国的对比中看朱元璋

2009级历史学 赵悦 2009217005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明朝和西汉的开国有着极大地相似性,也只有这两个王朝是由于农民战争推翻旧王朝所建立。对比这两个王朝的开国者,他们的性格和政治措施也有极大地相似性,这与朱元璋对刘邦的崇拜和效仿是分不开的。同时,朱元璋性格的形成、政策措施的制定还和他的农民出生以及明王朝所处的社会时代特点密不可分。

关键词:朱元璋,刘邦,农民战争,诛杀功臣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①汉明两朝的开国者——刘邦和朱元璋在性格及政治作为上也有极大地相似。他们都出生贫寒;都善于用人,这点尤其体现在战争中;都完成了从农民战争向农民战争的对立面转变;建国后,为巩固自身统治都采取了残酷的措施。

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性格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属于农民战争领袖的共同特性。但由于刘邦和朱元璋所处的时代不同,前者处于封建社会初期,即上升时期;而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病态发展的趋势。所以朱元璋的性格也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一)朱元璋对刘邦的崇拜

明太祖好读史论史,尤其是《汉书》。《明实录·太祖实录》直接记载就多达8次,与臣下讨论汉史的有41次之多。而且,朱元璋读《汉书》的时间很长,从元至正二十一年一直到洪武末年,可谓活到老,学到老。从朱元璋对《汉书》的偏爱上,就可以看出他对刘邦的崇拜。

当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见到李善长时,问以定天下之策。李善长回答说:“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 ②刘邦由布衣成为皇帝的事实,对朱也是很大的鼓舞。既然刘邦能成为皇帝,自己有何不能!从此,刘的形象就时时呈现在朱的脑海中。

朱元璋在封大臣汪广洋、刘基时,把他们比作张良;封李善长时,把他比作萧何,“制词比作萧何,褒称甚至。” ③显然,朱元璋是以刘邦自居。

而朱元璋对刘邦的崇拜影响着他在建国前后的推行的政策和措施,影响着朱元璋的性格。

(二) 刘邦与朱元璋的相似性

在我国封建社会众多的农民起义首领中,最终取得胜利并建立了统一王朝的,只有刘邦和朱元璋。而他们在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1)出生贫寒

刘邦出生于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巧合的是,朱元璋的祖籍也在沛县。刘邦的父母无名,于是就叫刘太公、刘媪。而刘邦自己的原名叫做刘季,即刘家的第三个儿子,实际上,也是没有名字。而朱元璋的父亲原名朱五四,朱元璋本名朱重八,是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之后才改名“朱元璋”,意为诛(朱)灭元朝的璋(璋,一种武器)。

在中国古代,姓名是人尊贵的象征。从刘邦和朱元璋及其家人的无名中,我们就足见两人的出身贫寒,两人都是白手起家了。

(2)“知人善任”和“不嗜杀人”

虽然刘邦出身贫寒,文化素质不高,司马迁也毫不隐其恶,用“好酒及色”这样的词语形容他们的开国之君。但是,刘邦最终能平定天下,建立和巩固大汉王朝,与其善于用人时密不可分的。

他在一定范围内能吸收和重用一批知识分子,组成一支智力军队,为其出力效劳。建国后,刘邦在谈到自己胜利的原因是也说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④

刘邦不仅看重知识分子的作用,积极吸取知识分子的意见,而且更为可贵的是他的怀柔政策。

宋代学者钱时指出“项羽可君乎?曰:残暴忍人也,屠城坑卒,如毙狐鼠,安能为君!可臣乎?曰:从卿子冠军(宋义),则斩卿子冠军;事义帝,则杀义帝,安能为臣!„„沛公入关,秦民大喜,而汉氏四百年之祚(帝位)卒定于此日有以也。”⑤

朱元璋奉刘邦为偶像,将秦末与元末形势相比较,寻找从哪些方面学习刘邦。他常常同谋士们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他曾问孔克仁“汉高起徒步为万乘主,所操何道?”孔克仁回答“知人善任使”,他还答到 “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⑥“知人喜任”,广泛地招纳人才,根据各人的才能加以任用,发挥各自的特长。李善长、刘基有谋略,留在身边作参谋,宋镰博学,作为自己的老师和顾问。朱也接受了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还多次告诫部下将领不要乱杀人,他派徐达率军攻镇江时,行前对徐达说,“吾自起兵,未尝妄杀。卿宜体吾心,戒城士卒,城下之日,毋狱掠杀戮。韦犯命者,处以军法,纵者罚毋赦。”⑦

终于,在元末战乱中成为最后的获胜者,建立的大明王朝。

(3)即位后对待功臣的残暴

刘邦、朱元璋登上帝位,依靠的是与他们地位相当的一批文臣武将的支持,称帝后,这些人都是开国元勋,为了酬劳他们,刘、朱在建国初期也对他们赏爵禄、赐土地,但对他 们终究不大放心,特别是有的人在战争中的态度值得怀疑。韩信、彭越就因此而受杀害。 明太祖即位后,便设立了锦衣卫作为监督群臣的特务机构。著名的“胡蓝之狱”除了胡惟庸、蓝玉被杀之外,还株连数万人,其中无辜者居多。李善长、傅友德等开国功臣就因此而受死。通过这两次党狱,元勋宿将被杀殆尽。有人做过统计,明初的开国元勋中只有汤和一人未受牵连。

(三)朱元璋的性格形成原因

以上,我们粗略的将刘邦和朱元璋的某些相似点进行了分析。大体看到了朱元璋的出身及其建国前后的一些主要政策、措施。通过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朱元璋的某些性格特点。

(1)对刘邦的效仿

朱元璋和刘邦的性格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当朱元璋将刘邦奉为偶像的同时,也继承了他身上的某些性格、特点,在崇拜刘邦的同时,朱元璋更多的效仿了刘邦的政策措施。除了在第(二)点中谈到的一些表现外,朱元璋对刘邦的效仿还体现在建国后的封子弟、徙豪强、贱商贾等方面。“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朱元璋就是这样的一位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刘邦的出身、经历与朱元璋最为相似。因此,刘邦理所当然的成为朱元璋崇拜者和效仿者的最佳人选。他的经历为朱元璋的成功提供了借鉴。

所以,朱元璋性格特征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对刘邦的崇拜和效仿。

(2)农民阶级出生的本质特性

对比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农民战争,可以看出朱元璋的起义及建国后的政策具有明显的农民战争的特点。

首先,从朱元璋的起事来看,与历史上绝大多数农民战争一样是“官逼民反”。至正十二年(1352年)的一天,有人从濠州从来一封信,是汤和写的。信中汤和劝朱元璋跟着他一起

投奔红军。正当朱元璋犹豫不决时,有人告诉他,信的事有人知道了,官兵要来捉他。此时的元璋还是很犹豫,找朋友商量,向菩萨讨挂,直到得知皇觉寺将被烧时,被逼无奈的朱元璋在走上“造反”的道路。

第二,从朱元璋的亲民政策来看,体现了农民的特点。朱元璋明正军纪,告诫部下不要乱杀人。 建国后,朱元璋采取“息民”政策,奖励垦荒,实行屯田,严禁官吏不得扰民,惩治奸贪,尽量不大兴土木,宫殿规模一律从简。结果至洪武末年,全国耕地面积突破四百万顷,比元末增加了一倍以上。

第三,朱元璋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导人一样,都完成了从农民战争向农民战争对立面的转变。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先后发表了两篇檄文,一篇是声讨张士诚的,一篇是宣讨徐州吏民的。这两篇文章明确声明了他的立场的改变,从反对封建地主突变为维护封建地主的既得利益,它的根本立场改变了。

声讨张士诚的檄文实质上是声讨红军的檄文,而被声讨的最高人物——皇帝,恰恰就是红军的首脑宋帝小明王!否认了自己和全军过去对弥勒教的信奉,脱去宗教迷信的外衣,进一步宣称进军的任务是为了伐罪救民,是为了使民庶各安于田里,使百姓永保乡里,公开地取消了阶级斗争的内容,公开的声明他对于农民起义的背叛,明确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3)封建社会衰落期的表现

明朝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有病态发展的趋势。这也体现在朱元璋的政策措施之中。

虽然刘邦和朱元璋都在建国后都诛杀功臣,但刘邦诛杀功臣比较有限度,一是只杀武将,未杀文臣;二是在武将中,也只杀疏远的最易叛乱的异姓王,未杀亲信的起义相随较早的旧部。而朱元璋则诛杀过甚。以致“建文立而无托孤之旧臣”。

同时,朱元璋施行以猛治国的方针,过分运用特务机构;制定皇明祖训,限制了此后政治上的改革;规定了八股文制度,禁锢思想等等,都体现了封建社会衰落期的特征。

朱元璋是历史上传奇的皇帝,出身贫寒的他在激烈的元末农民起义中最终胜出,建立了大明帝国,统一了中国,完成了“从乞丐的帝王”的蜕变。但建国后的他又施行了一系列残暴的统治措施。通过与和明朝开国有极大相似的西汉王朝的开国者刘邦的对比,我们也可以理解朱元璋的政治措施的历史必然性。

注释:①孟森《明史讲义》,第19页,中华书局2006年4月版

②③《明史》卷127 《李善长传》

④《史记》卷8 《高祖本纪》

⑤《两汉笔记》卷一

⑥《明史》卷135 《孔克仁传》

⑦《明通鉴》前编卷1《前纪》1

参考资料:《朱元璋传》吴晗(著) 三联书店1965年2月版

《明史讲义》孟森(著) 中华书局2006年4月版

《试论朱元璋效法刘邦》朱崇业

《朱元璋的偶像崇拜与政治走向》谢贵安


相关内容

  • 中国历代皇帝顺序表
  • 中国历代皇帝顺序表: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 ...

  • 中国历史皇帝
  • 一生要了解的中国历史100位皇帝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 ...

  •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
  •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 1.秦始皇(赢政) --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 --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 --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 --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 --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 --"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 ...

  • 中国历史100位皇帝
  • 一生要了解的中国历史 100 位皇帝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 ...

  • 中国所有皇帝排序整理合辑
  • 中国所有皇帝排序整理合辑 时间:2013-03-12 来源:原创 作者:QQ .弘毅洲! 阅读:1534次 1.秦始皇(赢政) --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 --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 --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 --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 ...

  • 了解的中国历史上的100位皇帝
  • 了解的中国历史上的100位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100位皇帝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quo ...

  • 中国历史皇帝排行版前100名的皇帝
  • 中国历史皇帝排行版前100名的皇帝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 ...

  • 若没有建文削藩
  • 若建文帝没有削藩,大明将走向何方 --浅谈"靖难之役"的历史必然性 内容提要:分封制是古代皇帝或国王分封诸侯的制度.翻开明史< 太祖本记> 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朱元璋实行封藩与大封功臣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洪武三年夏四月,封皇子核为秦王.钢晋王.棣燕王...直到洪武二十五年 ...

  • [二十五史](经典珍藏)
  • <二十五史>(经典珍藏) 目录: 史记 <史记>概论 乐工优孟说楚王 汉高祖封侯 孔子会齐侯 五投大夫百里奚 毛遂自荐 冯唐举贤 萧规曹随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田单复国 司马穰苴军纪严 礼贤下士,临危救难 将相和 文景之治 孝武本纪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汉书 <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