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初中数学教案

(一)知识教学点

1.要求学生学会用移项解方程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二)能力训练点

由移项变形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由算术解法过渡到代数解法的解方程的基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用代数方法解方程中,渗透了数学中的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用移项法解方程明显比用前面的方法解方程方便,体现了数学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发现法则,课堂训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进竞争机制,调动课堂气氛.

2.学生学法:练习→移项法制→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移项法则的掌握.

2.难点: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3.疑点:移项变号的掌握.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复合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题,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移项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首先回顾上节课的有关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出示投影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 ; (2) ;

解:方程的两边都加7, 解:方程的两边都减去 ,

得 , 得 ,

即 . 合并同类项得 .

【教法说明】通过上面两小题,对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进行巩固、回忆,为讲解新方法奠定基础.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观察上面方程的变形过程,从中观察变化的项的规律是什么?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投影展示上面变形的过程,用制作复合式运动胶片将上面的变形展示如下,让学生观察在变形过程中,变化的项的变化规律,引出新知识.

(出示投影2)

师提出问题:1.上述演示中,两个题目中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

2.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分学习小组讨论,各组把讨论的结果派代表上报教师,最好分四组,这样节省时间.

师总结学生活动的结果:大家讨论的结论,有如下共同点:①方程(1)的已知项从左边移到了方程右边,方程(2)的 项从右边移到了左边;②这些位置变化的项都改变了原来的符号.

【教法说明】在这里的投影变化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发现变化的规律,准确掌握这种变化的法则,也是为以后解更复杂方程打下好的基础.

师归纳:像上面那样,把方程中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这里应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刚解过的两个方程哪个变化过程可以叫做移项.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对课前解方程的变形能说出哪一过程是移项.

【教法说明】可由学生对前面两个解方程问题用移项过程,重新写一遍,以理解解方程的步骤和格式.

对比练习:(出示投影3)

解方程:(1) ; (2) ;

(3) ; (4) .

学生活动:把学生分四组练习此题,一组、二组同学(1)(2)题用等式性质解,(3)(4)题移项变形解;三、四组同学(1)(2)题用移项变形解,(3)(4)题用等式性质解.

师提出问题:用哪种方法解方程更简便?解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答:移项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检验.)

【教法说明】这部分教学旨在于使学生学会用移项这一手段解方程的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尝试,理解解方程的步骤,从而掌握移项这一法则.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4)

通过移项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

(1) ; (2) ;

(3) ; (4) .

【教法说明】这组题训练学生解题过程的严密性,故采取学生亲自动手做,四个同学板演形式完成.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5)

口答:

1.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1)从 ,得到 ;

(2)从 ,得到 ;

(3)从 ,得到 ;

2.小明在解方程 时,是这样写的解题过程: ;

(1)小明这样写对不对?为什么?

(2)应该怎样写?

【教法说明】通过以上两题进一步印证移项这种变形的规律,即“移项要变号”.要使学生认清这里的移项是把某项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在同一边交换位置,弄懂解方程的书写格式是方程在变形,变形时保持“左右两边相等”这一数学模式.

(一)知识教学点

1.要求学生学会用移项解方程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二)能力训练点

由移项变形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由算术解法过渡到代数解法的解方程的基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用代数方法解方程中,渗透了数学中的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用移项法解方程明显比用前面的方法解方程方便,体现了数学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发现法则,课堂训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进竞争机制,调动课堂气氛.

2.学生学法:练习→移项法制→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移项法则的掌握.

2.难点: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3.疑点:移项变号的掌握.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复合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题,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移项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首先回顾上节课的有关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出示投影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 ; (2) ;

解:方程的两边都加7, 解:方程的两边都减去 ,

得 , 得 ,

即 . 合并同类项得 .

【教法说明】通过上面两小题,对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进行巩固、回忆,为讲解新方法奠定基础.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观察上面方程的变形过程,从中观察变化的项的规律是什么?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投影展示上面变形的过程,用制作复合式运动胶片将上面的变形展示如下,让学生观察在变形过程中,变化的项的变化规律,引出新知识.

(出示投影2)

师提出问题:1.上述演示中,两个题目中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

2.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分学习小组讨论,各组把讨论的结果派代表上报教师,最好分四组,这样节省时间.

师总结学生活动的结果:大家讨论的结论,有如下共同点:①方程(1)的已知项从左边移到了方程右边,方程(2)的 项从右边移到了左边;②这些位置变化的项都改变了原来的符号.

【教法说明】在这里的投影变化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发现变化的规律,准确掌握这种变化的法则,也是为以后解更复杂方程打下好的基础.

师归纳:像上面那样,把方程中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这里应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刚解过的两个方程哪个变化过程可以叫做移项.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对课前解方程的变形能说出哪一过程是移项.

【教法说明】可由学生对前面两个解方程问题用移项过程,重新写一遍,以理解解方程的步骤和格式.

对比练习:(出示投影3)

解方程:(1) ; (2) ;

(3) ; (4) .

学生活动:把学生分四组练习此题,一组、二组同学(1)(2)题用等式性质解,(3)(4)题移项变形解;三、四组同学(1)(2)题用移项变形解,(3)(4)题用等式性质解.

师提出问题:用哪种方法解方程更简便?解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答:移项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检验.)

【教法说明】这部分教学旨在于使学生学会用移项这一手段解方程的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尝试,理解解方程的步骤,从而掌握移项这一法则.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4)

通过移项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

(1) ; (2) ;

(3) ; (4) .

【教法说明】这组题训练学生解题过程的严密性,故采取学生亲自动手做,四个同学板演形式完成.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5)

口答:

1.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1)从 ,得到 ;

(2)从 ,得到 ;

(3)从 ,得到 ;

2.小明在解方程 时,是这样写的解题过程: ;

(1)小明这样写对不对?为什么?

(2)应该怎样写?

【教法说明】通过以上两题进一步印证移项这种变形的规律,即“移项要变号”.要使学生认清这里的移项是把某项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在同一边交换位置,弄懂解方程的书写格式是方程在变形,变形时保持“左右两边相等”这一数学模式.


相关内容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初中数学教案
  • 1. 初步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 的方程: 2. 初步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能够运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4. 会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5. 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 ...

  • 2016最新沪科版初中数学课本目录
  • 2016年最新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1.3 有理数的大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 1.5 有理数的乘除 阅读与思考 翻币问题 1.6 有理数的乘方 1.7 近似数 数学史话 负数 第2章 整式加减 2.1 代数式 数学活动 ...

  • 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总结
  • 初中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总结: 数与代数知识点是初中学习数学时期的主要知识点之一,主要包括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式.分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以下是各具体知识点总结的理解和分析. 初中数学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有理数 ...

  •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说课稿
  • 高中数学说课稿:<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教案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第一课时)说课稿 四川省巴中中学 郭雄英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二数学必修5第三章 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 特岗教师招聘:[初中数学教师专业课]考试大纲(代数模块)
  • 特岗教师招聘<初中数学教师专业课>考试范围划分为代数.几何.初中数学教育学三大模块: Ⅰ. 代数模块 (一) 初中代数中的数.式概念及其运算法则.重要公式,方程.不等式和函数; (二) 一元函数微分学 1. 极限: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以及函数的连续性. 2. 导数:导数 ...

  •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如何衔接
  • 一.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 1.知识差异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四种命题.函数概念等.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在初中已学过的 ...

  • 中考:初中数学公式.定理汇编(2)
  • 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三):第三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平方与平方根 11 面积与平方 (1) 任意两个正数的和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 (2) 任意两个正数的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 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 ...

  • 沪科版初中数学目录最新版
  • 沪科版初中数学 目录 七年级上册:1-5 第1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数轴 1.3 有理数的大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 1.5 有理数的乘除 1.6 有理数的乘方 1.7 近似数 第2章 整式加减 2.1 用字母表示数 2.2 代数式 2.3 整式加减 第3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 ...

  • 分式与分式方程
  •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说课标说教材 2014.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初中数学有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