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统筹 推进全民创业
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强市之路。推进全民创业,是集中民智民力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是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津市复兴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笔者认为,具体操作中必须坚持“四个统筹”的原则。
1、坚持鼓励全民创业与扶持重点企业统筹。推进全民创业,要解决群众想创业、能创业、创大业的问题。一是要激发创业欲望,解决群众想创业的问题。当前我们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最大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的差距。因此,首先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鼓励大胆创业。要通过开展创业模范评选、表彰等活动,实行典型带动,营造创业光荣的氛围。要制定出台全民创业优惠政策并广泛宣传,营造创业可为的氛围。二是要增强创业本领,解决群众能创业的问题。增加政府对创业培训的投入,成立创业培训中心,开展“1+1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主题活动,对有创业和就业愿望的人全部免费培训。对已经创办企业的人开展高层次提升性创业培训,举办小企业主研修班,组织中小企业高管人员到高校进行高层次培训学习,帮助提高创业素质。三是要扶持重点企业,解决群众创大业的问题。要坚决落实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提振投资信心。落实“领导联产业、部门服务企业”制度,坚持用“一厂一策、一事一议”办法,解决企
业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强化银企对接,坚持落实金融扶持工业企业贷款奖励制度,进而实现以企业创大业带动全民大创业。
2、坚持鼓励招商引资与激发本土创业统筹。津市的城市化率达到55%,位于全省前列,周边地区还有近20万人的潜在消费群体,集中的人口使得我市蕴含着巨大的创业投资潜力。同时,对于内陆县市来说,招商引资依然是扩大投入、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既要坚持对外开放战略不动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更多的外部资本和外来人才,又要积极挖掘本土创业潜力,加快壮大本土创业队伍,形成外部创业力量与本土创业力量竞相迸发、和谐共创的局面,实现内生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统筹发展。激发本土创业关键是对民间资本与外来资本在政策上一视同仁,在土地使用、税费优惠、资金扶持等方面平等对待,特别是要着力解决群众创业缺资金、贷款难的问题。要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机制,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民营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对下岗失业人员等特定群体制定特殊的规费减负和税收返还政策,降低准入门槛,以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各类群体创业。
3、坚持拓宽创业领域与搭建信息化平台统筹。推进全民创业,既要努力使创业的力量渗透到更多的领域,又要强化产业政策导向,避免创业的盲目性,特别是要搭建起符合全民创业环境的现代化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思维方式,拓展全民创业领域,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根据我市实际,把工业、服务业作为全民创业的重点领域来抓。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经济开发区,为企
业入驻搭建一流平台。围绕汽配、盐化工、纺织、造纸、食品等支柱产业,全力支持中联车桥1万套工程车桥、益林纺织产品产能结构升级、雪丽纸厂新上高速纸机等项目建设,着力提高产业整体集聚能力,为创业者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要大力开辟服务业创业领域,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重点抓好商贸流通、餐宿娱乐、房地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通过整合各大资源要素,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参与服务业配套设施建设和商品开发,促进服务业加速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全民创业信息化平台。通过电子服务平台开展政务服务,发布政策信息、市场供求信息,推介企业产品;探索开展网上项目服务,发布各行业创业项目信息和商品推荐;积极发展为创业主体服务的中介、咨询、租赁、评估、担保等机构。组织召开创业项目推介会、创业人才交流会等活动,进一步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
4、坚持优化创业环境与规范创业行为统筹。创业需要良好的环境,但又不能超越法律法规的界限,就是为全民创业最大限度地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因此,对创业行为,既要积极鼓励,又要规范管理;既要解决创业环境治而不优的问题,又要正视各类创业群体自身存在的问题。要本着“多服务、不干预”,“多设路标、不设路障”的原则,切实改变职能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以罚代管”、“以监管代服务”的做法,为全民创业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同时,要注意规范创业者的生产、经营行为,鼓励和引导他们合法地创造财富、追求财富。对涉及环境、资源、安全的生产和经营行业
要加强监管,防止污染环境、影响安全、损害职工利益的现象出现。要正确处理全民创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引导创业者积极照章纳税,热心回报社会,将创业的成果反映到财政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上来,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创业。
坚持四个统筹 推进全民创业
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强市之路。推进全民创业,是集中民智民力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是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津市复兴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笔者认为,具体操作中必须坚持“四个统筹”的原则。
1、坚持鼓励全民创业与扶持重点企业统筹。推进全民创业,要解决群众想创业、能创业、创大业的问题。一是要激发创业欲望,解决群众想创业的问题。当前我们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最大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的差距。因此,首先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鼓励大胆创业。要通过开展创业模范评选、表彰等活动,实行典型带动,营造创业光荣的氛围。要制定出台全民创业优惠政策并广泛宣传,营造创业可为的氛围。二是要增强创业本领,解决群众能创业的问题。增加政府对创业培训的投入,成立创业培训中心,开展“1+1帮扶创业再就业联动”主题活动,对有创业和就业愿望的人全部免费培训。对已经创办企业的人开展高层次提升性创业培训,举办小企业主研修班,组织中小企业高管人员到高校进行高层次培训学习,帮助提高创业素质。三是要扶持重点企业,解决群众创大业的问题。要坚决落实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提振投资信心。落实“领导联产业、部门服务企业”制度,坚持用“一厂一策、一事一议”办法,解决企
业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强化银企对接,坚持落实金融扶持工业企业贷款奖励制度,进而实现以企业创大业带动全民大创业。
2、坚持鼓励招商引资与激发本土创业统筹。津市的城市化率达到55%,位于全省前列,周边地区还有近20万人的潜在消费群体,集中的人口使得我市蕴含着巨大的创业投资潜力。同时,对于内陆县市来说,招商引资依然是扩大投入、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既要坚持对外开放战略不动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更多的外部资本和外来人才,又要积极挖掘本土创业潜力,加快壮大本土创业队伍,形成外部创业力量与本土创业力量竞相迸发、和谐共创的局面,实现内生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统筹发展。激发本土创业关键是对民间资本与外来资本在政策上一视同仁,在土地使用、税费优惠、资金扶持等方面平等对待,特别是要着力解决群众创业缺资金、贷款难的问题。要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机制,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民营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对下岗失业人员等特定群体制定特殊的规费减负和税收返还政策,降低准入门槛,以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各类群体创业。
3、坚持拓宽创业领域与搭建信息化平台统筹。推进全民创业,既要努力使创业的力量渗透到更多的领域,又要强化产业政策导向,避免创业的盲目性,特别是要搭建起符合全民创业环境的现代化信息服务平台。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思维方式,拓展全民创业领域,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根据我市实际,把工业、服务业作为全民创业的重点领域来抓。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经济开发区,为企
业入驻搭建一流平台。围绕汽配、盐化工、纺织、造纸、食品等支柱产业,全力支持中联车桥1万套工程车桥、益林纺织产品产能结构升级、雪丽纸厂新上高速纸机等项目建设,着力提高产业整体集聚能力,为创业者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要大力开辟服务业创业领域,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重点抓好商贸流通、餐宿娱乐、房地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通过整合各大资源要素,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参与服务业配套设施建设和商品开发,促进服务业加速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全民创业信息化平台。通过电子服务平台开展政务服务,发布政策信息、市场供求信息,推介企业产品;探索开展网上项目服务,发布各行业创业项目信息和商品推荐;积极发展为创业主体服务的中介、咨询、租赁、评估、担保等机构。组织召开创业项目推介会、创业人才交流会等活动,进一步促进创业活动的开展。
4、坚持优化创业环境与规范创业行为统筹。创业需要良好的环境,但又不能超越法律法规的界限,就是为全民创业最大限度地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因此,对创业行为,既要积极鼓励,又要规范管理;既要解决创业环境治而不优的问题,又要正视各类创业群体自身存在的问题。要本着“多服务、不干预”,“多设路标、不设路障”的原则,切实改变职能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以罚代管”、“以监管代服务”的做法,为全民创业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同时,要注意规范创业者的生产、经营行为,鼓励和引导他们合法地创造财富、追求财富。对涉及环境、资源、安全的生产和经营行业
要加强监管,防止污染环境、影响安全、损害职工利益的现象出现。要正确处理全民创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引导创业者积极照章纳税,热心回报社会,将创业的成果反映到财政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上来,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创业。